基于SNA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主体社会责任共担影响因素研究

郭汉丁,陈思敏

(天津城建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天津 300384)

摘 要:为提升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主体社会责任共担决策效率,探索影响责任共担决策的关键因素与作用机理,在梳理一般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节能改造主体社会责任共担影响因素社会网络分析模型。通过调查问卷法获取相关数据,利用Ucinet6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社会责任共担过程随影响因素而变化,各因素之间彼此联系。其中,关键因素通过控制和影响其它因素作用于社会责任共担过程,各关键因素的作用方式和作用强度存在差异。

关键词: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社会责任;影响因素;社会网络

0 引言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相关主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仅有助于推动建筑节能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也能够促进国家节能减排战略目标的实现。近年来,我国通过试点示范、相关立法及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等措施,大力推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事业发展,但由于节能改造参与主体未能有效履行社会责任,相关工作进展缓慢,严重阻碍了节能改造事业的顺利进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公共品属性、项目运作模式的特殊性及主体利益的差异性等决定了主体间社会责任合理共担是解决主体履责低效问题的关键。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主体社会责任共担决策过程比较复杂,在考虑主体利益差异和行为动机影响的同时,还应兼顾项目内外部环境等的共同作用。因此,准确识别影响社会责任共担的关键因素,剖析其内在联系及作用机理,是实现节能改造主体社会责任合理共担的基础。

目前,关于社会责任影响因素的研究多见于一般企业,其中除少数定性分析外,多数学者趋向于运用统计工具进行定量分析。毕楠[1]和林淞[2]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将不同类型的利益相关者及其交互作用视为影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因素,并构建了影响效应模型;杨春方[3]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析了企业规模和出口行为与企业社会责任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张兆国等[4]运用系统 GMM 方法实证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的交互跨期影响关系;还有学者利用统计学方法,针对企业性质、制度环境、领导者取向等特定因素[5-6],分析了其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作用关系。

综上所述,已有学者在影响因素分类、各因素与社会责任相关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但仍存在以下局限性:①大多从企业视角研究社会责任履行驱动要素,基于多主体合作视角对社会责任共担影响因素的研究比较少见;②趋向验证特定因素对社会责任的积极影响或消极影响,较少从全局角度出发研究影响企业履责的关键因素及其作用机理;③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及其衍生方法分析影响因素与社会责任间的关系,忽略了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本文识别影响节能改造主体社会责任共担潜在因素,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NA)确定其中的关键因素,并分析其内在联系,可为主体社会责任共担决策提供参考、提高社会责任共担效率,并推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健康发展。

1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主体社会责任共担影响因素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主体共担社会责任的过程比较复杂,除外部环境和主体行为等履行社会责任的一般驱动因素外,还受项目自身特性与主体合作关系等特殊因素的共同影响。因此,本文从以下4个方面总结梳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主体社会责任共担影响因素。

1.1 社会责任共担主体影响因素

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中,作为核心参与主体的用能单位(业主)和节能服务企业,对于有效实施社会责任共担起决定性作用。

(1)节能服务企业社会责任共担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履责意愿、履责能力及资源投入量等。Joseph[7]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感及领导者社会责任承诺能够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Waddock等[8]和杨春方的研究表明,企业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风险应对能力等是提升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水平的关键因素,决定节能服务企业在社会责任共担中能否发挥有效作用。林立阳等[9]认为,合理利用资源是企业能够广泛和有效履行社会责任的物质基础。

(2)业主社会责任态度、收益预期和用能行为等是影响节能改造主体社会责任共担效率的关键因素。在节能改造项目主体合作过程中,业主处于主导地位[10]。因此,业主具有积极社会责任态度是提高社会责任共担效率的关键;履行社会责任带来节能收益的提高是推动业主积极参与社会责任共担的基础;业主规范自身用能行为,能够抵消节能服务企业对于节能量风险的顾虑[11],促进双方开展合作,从而影响社会责任共担。

1.2 社会责任共担主体合作关系影响因素

良好的合作关系是主体合理制定社会责任共担决策的基础。Jamali等[12]在研究企业与非政府组织间社会责任合作关系时列出了合作不同阶段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合作目标与期望、信任和沟通、承诺水平等。卢燕等[13]认为,共同目标和长期合作是构建合作伙伴关系的关键因素。Rao等[14]和 Massen等[15]分别研究了地位不平等条件下,优势地位方和劣势地位方对于合作关系的态度及其促进作用。此外,在节能改造项目中,信息不对称是造成主体间合作效率提升的主要障碍,提高双方信息对称性有益于降低合作成本和改善双方关系。同时,在完成共同节能目标过程中,合作双方应该为了维系合作关系对自身行为进行调整[16]。综上所述,主体社会责任共担合作影响因素包括目标相容性、信任程度、信息对称性、地位平等性、利益协调机制等。

1.3 社会责任共担外部环境影响因素

项目的临时契约组织特性决定了主体社会责任共担受外部环境的影响。首先,众多学者认为国家制度在推动社会责任履行方面起决定作用,主要包括政府激励政策、正式法律规范及有效监督机制等[17-18]。其中,Campbell[19]和黄蕾等[20]的研究证实了良好的法律环境及有效的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可以提高企业社会责任绩效。此外,节能改造市场发展状况对于主体共担社会责任也具有重要作用。周中胜等[21]认为,要素市场越发达,市场主体履行社会责任越好;姚海琳等[22]认为,在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市场主体间透明度较高,迫使市场主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因此,政府激励政策、配套法律法规完善性、监督机制有效性及市场化发展程度等外部环境因素均会影响节能改造主体社会责任共担。

1.4 社会责任共担项目自身影响因素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本身特性也是影响主体共担社会责任的重要因素。首先,由于既有建筑性能差异较大、改造技术难度较高以及实施过程多主体参与力等原因,相较于一般企业,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社会责任共担实施主体、实施客体及履责环境更为复杂。其次,社会责任收益滞后性与项目临时契约组织特性之间的矛盾,决定了节能改造主体共担社会责任决策过程受项目建设与运营期限的影响。最后,节能服务企业与业主都是受利益驱动的,二者有效共担社会责任须建立在实现预期节能收益的基础上。因此,节能改造主体实现社会责任有效共担还受项目实施复杂程度、建设与运营期限及节能效果的影响。

2 社会网络模型构建与分析

社会网络分析是基于社会计量学和图论,利用关系数据,研究多个行动者及其社会关系的一种分析方法[23]。该理论认为,个人与群体在相互交往与互动过程中形成了特定网络结构,而社会网络重点分析网络结构形成过程,即行动者与群体之间的互动与连接关系。

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中,主体社会责任共担影响因素众多。各种因素之间并非相互孤立,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交织并作用于主体社会责任共担的整个过程。本文以社会责任共担影响因素作为网络节点,将各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定义为网络连线或边,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识别其中的关键影响因素。

2.1 社会责任共担影响因素识别

通过文献综述与资料分析,归纳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主体社会责任共担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节能服务企业履责意愿、履责能力和资源投入量;业主社会责任态度、收益预期和用能行为;主体合作目标相容性、信任程度、信息对称性、地位平等性、利益协调机制;项目外部激励政策、法律法规完善性、监督机制有效性、市场化发展程度;项目自身实施复杂程度、建设与运营期限及节能效果。

2.2 数据获取

本文在识别影响社会责任共担18个因素的基础上,选择10位学术界与企业界相关专家对各因素之间的关联程度进行打分,采用五级量表计分:不相关(0分),基本不相关(1分),弱相关(2分),中等相关(3分),强相关(4分)。根据打分结果求取平均数,得到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强度矩阵。由于18*18涉及数据较多,因此,本文以其中奇数项因素之间的邻接矩阵为例进行分析,如表1所示。

表1 社会责任共担影响因素邻接矩阵(示例)

维度履责意愿资源投入量收益预期目标相容性信息对称性利益协调机制法律法规市场化发展程度建设与运营期限履责意愿02.21.90.230001资源投入量0.902.51.80.31.401.32.1收益预期1.81.201.21.21.502.12.4目标相容性1.42.42.902.13.2002.5信息对称性22.22.42.803.203.22.6利益协调机制2.42.32.73.12.3003.12.6法律法规2.22.51.30.52.72.103.12.5市场化发展程度1.92.42.81.31.51.83.102.8建设与运营期限0.53.43.51.502.60.40.80

2.3 数据分析

利用Ucinet6软件对邻接矩阵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社会责任共担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网络,如图1所示。通过关系图可以看出,各影响因素之间都具有联系,但仅凭关系图不能判断出其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作用。因此,利用Network功能进一步分析网络关系图,整理得出各节点的点度中心度(Degree Centrality)、中间中心度(Betweenness Centrality)和接近中心度(Closeness Centrality),如表2所示。

图1 社会责任共担影响因素关系网络

2.3.1 点度中心度

点度中心度测量的是网络中与某个点直接相连的节点数量,点度中心度的值越大,即与该点相连的节点数越多,那么该点在网络图中越居于中心性位置。由表2可知,节能服务企业履责意愿、资源投入量、业主收益预期、主体合作中的信息对称性、利益协调机制,外界环境监督机制、市场化发展程度及项目自身节能效果8个因素的点度中心度值为17,说明这些因素与其它节点直接相连,处于网络图战略性中心位置,是影响社会责任共担的重要因素。但是,点度中心度的局限性在于,它仅能够说明这些因素的重要性,不能描述出它们与其它因素之间的作用关系。因此,还需对各因素进行中间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分析。

表2 社会责任共担影响因素中心性分析结果

维度DegreeBetween-nessInClose-nessOutClose-ness履责意愿173.22310068履责能力120.4166868资源投入量173.69210080.952社会责任态度122.365.38570.833收益预期174.79494.44485用能行为161.0638573.913目标相容性163.38489.47485信任程度163.0288585信息对称性175.48689.47494.444地位平等性161.07270.83380.952利益协调机制173.70889.47489.474激励政策164.148594.444法律法规161.56160.71494.444监督机制173.20480.95289.474市场化发展程度175.73385100实施复杂程度163.9368585建设与运营期限166.79794.44489.474节能效果174.46210080.952平均数(Mean)163.44484.984.187中心势(Centraliza-tion)6.62%2.30%32.98%34.53%

2.3.2 中间中心度

中间中心度测量的是网络中某个点与其它点对之间的捷径程度,中间中心度值越大,表明该点越有可能成为连接其它点对的中介,即对其它节点具有一定调控能力[24]。表2结果显示,关系网络图的中间中心势值为2.3%,表明各因素发挥的中介效应普遍较低。但是,建设与运营期限、市场化发展程度、信息对称性、业主收益预期、节能效果、激励政策、建设实施复杂程度、节能服务企业社会责任资源投入量、主体间利益协调机制等因素的中间中心度值超过了各点的平均值,说明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调控了其它因素。中间中心度值较高因素对于社会责任共担的影响除起直接促进作用或抑制作用外,还有一部分来自于其对其它因素的中介调节力,即通过控制其它因素间接影响社会责任共担。

2.3.3 接近中心度

接近中心度测量的是网络中某个点与其它节点之间的紧密程度(或距离),接近中心度值越大,表明该点与其它点之间的总距离越短,即关系越密切。有向图接近中心度分为“内接近性”(InCloseness)和“外接近性”(InCloseness),表现的是点的被控制能力和控制能力。该网络图接近中心势值和外接近中心势值高达32.98%和34.53%,说明网络中存在较强(被)控制力因素。表2中,节能服务企业履责意愿、资源投入量、业主收益预期、主体间目标相容性、利益协调机制、项目建设与运营期限、节能效果等具有较高的内接近性;而业主收益预期、主体之间目标相容性、信任程度、信息对称性、利益协调机制、政府激励政策、法律法规、监督机制、市场化发展程度、项目实施复杂程度、建设与运营期限等因素具有较高的外接近性。内接近性较高因素易随相关因素而变化,可用于观察社会责任共担情况;外接近性较高因素能有效控制其它因素,调整和改善这些因素对于提高社会责任共担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经过3种分析方法,将具有较高中心度的社会责任共担关键影响因素进行整理(见表3)。由表3可以看出,节能服务企业对于社会责任的资源投入量、业主收益预期、主体合作信息对称性、利益协调机制、外部环境中市场化发展程度及项目建设与运营期限、节能效果7个因素在社会责任共担影响因素重要性分析中出现频率最高,与其它因素之间的作用关系较强,且表现出了不同重要性特征,是影响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主体社会责任共担的关键因素。

表3 社会责任共担关键影响因素汇总

维度主体因素节能服务企业因素业主因素合作关系因素外部环境因素项目自身因素点度中心度履责意愿、资源投入量 收益预期信息对称性、利益协调机制监督机制、市场化发展程度节能效果中间中心度资源投入量 收益预期信息对称性、利益协调机制激励政策、市场化发展程度实施复杂程度、建设与运营期限、节能效果内接近性 履责意愿、资源投入量 收益预期目标相容性、信息对称性、利益协调机制建设与运营期限、节能效果外接近性 收益预期目标相容性、信任程度、信息对称性、利益协调机制激励政策、法律法规、监督机制、市场化发展程度实施复杂程度、建设与运营期限

3 结语

本文通过对影响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主体社会责任共担因素进行研究,利用SNA模型,根据点度中心度、中间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综合判断其中的关键因素及其内在联系,得出以下结论:

(1)从主体因素看,节能服务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资源投入量及业主收益预期两个因素处于网络中心性位置,对其它因素具有一定控制能力,说明降低成本和提高收益是实现主体社会责任合作共担的基础。

(2)在主体合作关系中,信息对称性和利益协调机制具有较高的点度中心度、中间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值,不仅表现出对其它因素之间的中介调节效应,同时与其它因素的相互作用关系较强,是推动主体高效合作的重要因素。本文认为,可通过建立信息平台、采用第三方评估机制等提高主体间信息对称性,通过建立完善的利益诉求、分配、调整、约束、补偿机制等,改善主体之间利益的协调性,从而提高主体社会责任合作共担效率。

(3)外部环境因素表现出低内接近性和高外接近性,说明外部环境因素对其它因素具有较强影响力,改善外部环境因素能有效带动其它因素变化。因此,颁布社会责任相关法律、对节能改造主体实施经济和政策激励、完善市场监督机制等,能够为节能改造主体共担社会责任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4)项目自身节能效果、建设与运营期限虽然都具备较强的中心性特征,但存在一定差异。节能效果内接近度值较高,在诸多因素中处于被影响状态,可作为责任共担效果的观察因素;项目建设与运营期限内外接近度值都较高,与其它因素的相互作用关系较强,不仅能够用于观察责任共担实施情况、调整建设和运营期限,还能直观地改变社会责任共担实施过程。

综上所述,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主体社会责任共担影响因素之间彼此相关联。其中,关键因素与其它因素之间联系密切,形成了较强的互动作用。但是,各关键因素在关系网络中通过主动控制、被动控制或者一定的中介调节能力与其它因素产生作用,在社会责任共担影响方式和强度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节能改造主体社会责任共担实施过程中,各主体应充分考虑诸因素之间的联系、差异及变化过程,及时调整自身决策,提高社会责任共担效率。

参考文献:

[1] 毕楠. 企业社会责任价值创造的驱动因素与作用机理研究[J]. 当代经济研究, 2012(7):50-56.

[2] 林凇. 基于利益相关者分类及影响下的网络文化企业CSR实现路径选择[J]. 管理学报,2016(12):1866-1872.

[3] 杨春方.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 经济学家,2009(1):66-76.

[4] 张兆国,靳小翠,李庚秦.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交互跨期影响实证研究[J]. 会计研究,2013(8):32-39+96.

[5] 李冬伟,万娜. 制度压力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影响机理研究——理论框架与命题[J]. 财会通讯,2015(27):80-83.

[6] 辛杰,吴创. 企业家文化价值观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机制研究[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5(1):105-115.

[7] JOSEPH E.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delivering the new agenda[J]. New Economy, 2001, 8(2): 121-123.

[8] WADDOCK S A, GRAVES S B. The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financial performance link[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7, 18(4): 303-319.

[9] 林丽阳,李桦. 基于微观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因素研究[J]. 财会通讯,2013(15):97-99.

[10] 马兴能,郭汉丁,尚伶. 基于市场特征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业主的行为分析[J]. 建筑科学,2012(4):52-56.

[11] 陶凯,郭汉丁,王毅林,王星. 基于SEM的建筑节能改造项目风险共担影响因素研究[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6(6):652-657.

[12] JAMALI D, KESHISHIAN T. Uneasy alliances: lessons learned from partnerships between businesses and NGOs in the context of CSR[J].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2009, 84(2):277-295.

[13] 卢燕,汤建影,黄瑞华. 合作研发伙伴选择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1):52-58.

[14] RAO L L, HAN R, REN X P, et al. Disadvantage and prosocial behavior: the effects of the Wenchuan earthquake[J]. Evolution and Human Behavior, 2011,32(1):63-69.

[15] MASSEN J J M, VANDEN BERG L M, SPRUIJT B M, et al. Generous leaders and selfish underdogs: Pro-sociality in despotic macaques[J]. Plos One,2010, 5(3):9734.

[16] GULATI R, SYTCH M. Dependence a symmetry and joint dependence in interorganizational relationships: effects of embeddedness on a manufacturer's performance in procurement relationships [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2007(52):32- 69.

[17] KANG N, JEREMY M. Institutional complementarity between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a comparative institutional analysis of three capitalisms[J].Socio-Economic Review,2012(10):85-108.

[18] SCOTT B W R. Institutions and organizations. (2nd ed[C]// SAGE Publications, Thousand Oaks London New Delhi,2010:21-22.

[19] CAMPBELL J L. Why would corporations behave in socially responsible ways? an institutional theory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07, 32(3): 946-967.

[20] 黄雷,张瑛,叶勇. 媒体报道、法律环境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J].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6(5):1-9.

[21] 周中胜,何德旭,李正. 制度环境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中国软科学,2012(10):59-68.

[22] 姚海琳,王旭,周登. 政府控制和市场化进程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J].现代财经,2012(8):58-69.

[23] 约翰·斯科特.社会网络分析法[M].刘军,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7.

[24] 林聚任.社会网络分析: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114.

(责任编辑:王敬敏)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Sharing in Energy-saving Retrofitting Project for Existing Buildings Based on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Guo Handing,Chen Simin

(School of Economic & Management, Tianjin Chengjian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4, 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decision-making efficiency of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sharing of the existing building energy-saving transformation, and to explore the key factors and the mechanism of the decision-making in social responsibility sharing,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model of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energy conservation reform based on combing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the general enterprises. Use Ucinet 6 software to analyze the relevant data which are obtained by questionnai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sharing process changes with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the factors are related to each other, among which, the key factors can influence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sharing process by controlling and influencing other factors, and the mode of action and the intensity of each key factor exist difference.

Key Words:Existing Buildings; Energy-Saving Renovation;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fluencing Factors; Social Network

收稿日期:2017-04-0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573188);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项目(16JHQ031)

作者简介:郭汉丁(1962-),男,山西河津人,天津城建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循环经济与城市建设、项目管理;陈思敏(1992-),女,河南洛阳人,天津城建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工程项目管理。

DOI:10.6049/kjjbydc.2017GC0044

中图分类号:TU-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17)09-014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