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下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风险分担模型研究

刘红勇,袁梦婷,吴之路,段园园

(西南石油大学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四川 成都 610500)

摘 要:建立合理有效的风险分担机制是PPP模式下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顺利进行的保障。从风险控制角度出发,通过对项目利益相关方的分析,针对PPP模式下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风险,运用熵权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PPP模式下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风险分担模型。采用专家打分法,将模型进行实际运用,得到有效合理的风险分担方案。该方案可为PPP模式下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风险控制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PPP模式;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风险分担模型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建筑密度逐年增大,使得建筑垃圾成为城市化的短板。如何使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及无害化已经成为建筑行业需要重视的问题。然而,建筑垃圾数量大、种类多,国内建筑垃圾处理技术不成熟,处理成本增加,这些因素使我国建筑垃圾处理专业机构寥寥可数[1]。如果政府单方面投资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由于项目投资回收期较长,使地方政府投资项目资产负债率提高,每年需要负担庞大的财务费用,融资结构不均衡,融资风险较大[2];如果由私人部门单方面建设,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由于项目利润偏低,愿意投资的私人单位少,整个行业发展陷入恶性循环。于是,有专家提出将PPP(公私合营)模式应用于建筑垃圾处理项目,让政府与私人企业合作共同解决建筑垃圾处理问题,从而促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如2015年海安县城市建筑垃圾处置及资源化利用工程PPP项目进行招标,确定了中标的私人部门,主要服务对象为县城主城区范围内产生的建筑装潢垃圾。然而,风险对于任何工程项目都是不可避免的,在PPP模式的建设工程项目中,各参与方十分重视风险分担问题,风险分担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建设项目的成败。PPP模式能否应用于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风险能否被分担。因此,本文就如何构建有效、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进行研究,为风险分担提供依据。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建筑垃圾处理一直都是全世界十分重视的问题,1946年俄国学者Glushge[3]首先提出建筑垃圾资源再生概念,并对再生混凝土的基本性能展开研究。而美国和日本,在建筑垃圾处理方面已形成一套完善的政策和法规,使其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率达100%。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研究起步较晚,如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从1992年才开始进行再生混凝土研究[4]。多年来,由于专家学者们的努力,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在技术上取得了可观的进步。但是,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并没有得到产业化发展,建筑垃圾利用率很低。

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模式是以公共部门和民营部门协作为基础,让民营部门资源参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公共部门职能与民营部门利益的一种项目合作模式,其中融资是PPP模式的重要内容[5]。邹新[6]在论证PPP模式应用于建筑垃圾处理可行性的基础上,从机构设置、业务流程、收入来源、收费方案等方面具体阐述了建筑垃圾处理站的运营方案。吴宗良[7]建立GM(1,1)模型预测了未来几年建筑垃圾产量,通过运作流程与机构设置,阐明建筑垃圾处理产业PPP模式运作思路,提出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站运营方案。许睦野[8]通过财务效益和国民经济评价证实将PPP模式引入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产业是顺应外部环境的,指出采用PPP模式的建筑垃圾类型是准经济性建筑垃圾。何建[9]从风险管理角度整理出风险清单表,建立了基于博弈论的风险分担模型。苏艳春[10]设计了一套适用于沈阳市建筑垃圾处理的PPP模式运行方案,提出了PPP模式沈阳建筑垃圾产业化的制度安排。然而,上述研究并没有对PPP模式下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风险分担模型进行深入研究,关于PPP模式进入该产业的研究还是空白。

2 PPP模式下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利益相关者分析

建筑垃圾项目应用PPP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投资规模大、公益性强、技术复杂、项目设计环节多,在整个过程中涉及多个参与方,即利益相关者[11],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私人部门、SPC(Special Purpose Company)、银行等其它融资机构、施工企业、保险公司、咨询公司等。

2.1 政府部门

政府是制定和实施公共决策,实现有序管理的机构,它的目标是保障社会大众的共同利益[12]。建筑垃圾处理本身是一种非盈利性公共服务,这与私人部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的不符。因此,建筑垃圾有效处理必须依赖于政府部门的协调和支持。

2.2 私人部门

据统计,2012年民营经济占我国GDP的比重已超过60%,由此可见民营企业资本具有很大的投资潜力[13]。我国建筑垃圾每年以15.5亿吨左右的数量增长,而建筑垃圾处理企业数量很少。

2.3 SPC(Special Purpose Company)

SPC是政府部门与私营部门在PPP模式下共同组建的特殊目的公司。该公司主要由私营部门负责管理,政府部门支持,是项目主要运营主体[14]。在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中应用PPP模式,就是要在政府部门和私营部门共同合作下,发挥各自专长,建立建筑垃圾资源化企业(SPC)。

2.4 金融机构

资金是任何项目得以发展的前提。PPP模式的主要职能是融资,属于项目融资的一种,在项目实施阶段虽然有政府部门和私营部门共同出资,但不可避免地要以项目为担保从其它渠道融资,借此缓解资金压力。

2.5 施工企业

建筑垃圾拆除、运输及资源化利用都与施工企业紧密联系。施工企业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施工单位,PPP模式下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应成立专门的建筑拆除施工企业,对需要拆除的建筑物进行分类,分部位地进行拆除、运输,以便对建筑垃圾进行回收利用与资源化处理。

2.6 保险公司

PPP模式下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虽然由政府部门和私营企业共同承担风险,但是仍有一些无法控制的风险,如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此,需要把这些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特别是在建筑拆除过程中,有可能造成人员损伤。因此,为员工购买保险,也是一种风险转移行为。

2.7 咨询公司

咨询公司主要为SPC企业提供管理和经营方面的建议和意见,为项目公司解决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或发现企业潜在风险。

以上7类利益相关者通过协议或合同紧密联系,如图1所示。

3 PPP模式下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主要风险

PPP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为项目风险管理,而风险分担的关键原则是风险分担与控制力以及收益相匹配原则,即风险由对此类风险控制力强的一方承担,相应地,此类风险的大部分收益应由控制力强的一方获得。此外,风险分担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贯穿于项目的始末,这就是风险分担动态原则。PPP模式运用于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的主要风险为政治风险、运营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不可抗力风险等。

图1 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产业利益相关者关系

(1)政治风险主要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政府政策法规变更、国家政治动荡、资产国有化等原因导致项目盈利能力改变。如由于建筑垃圾处理属于公共基础项目,政府会限制私人部门提高产品价格,从而导致私人部门不能得到合理收益。

(2)运营风险是指在建筑垃圾资源化企业建成后,经营不善、销售状况不佳、成本超支等风险。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运营风险的产生一般归因于项目运营维护成本过高,或项目处理承载量与预期估计不同。

(3)技术风险是指在建筑垃圾资源化企业建设、运营期间,由于新技术应用失败导致停产、设备闲置、怠工等风险,技术力量不足将导致项目无法在合同约定时间内完成,造成重大损失,甚至导致某些项目功能无法正常使用。

(4)金融风险是指因利率、汇率、商品价格及股票价格等变动而使建筑垃圾资源化企业发生损失的风险。

(5)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产品价格、市场竞争与需求变化所导致的企业损失。对建筑垃圾处理项目来说,其主要的市场风险是由于大众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产品了解不够,从而对其需求量与价格造成一定影响。

(6)不可抗力风险是指各利益相关方都不能预见且无法避免的事故,如地震等自然灾害、暴动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风险,此类风险可能导致整个项目失败或者项目延期。

4 PPP模式应用于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风险分担模型

风险分担模型构建首先应该明确风险分担的含义和原则,风险分担就是要在项目成立前分析出项目存在的风险因素,划分各利益相关方风险责任。风险划分原则有3点:①将风险分担给对此种风险控制力较强的一方;②风险分担应与利益相匹配;③风险承担应该有上限[15]。其次,风险模型构建应该找出项目存在的潜风险因素,以及承担这些风险的利益相关方。第三,确定各风险分担主体的风险承担满意度评价指标。第四,确定指标权重。第五,对利益相关方风险分担满意度指标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确定各利益相关方对于风险因素的满意度级别。第六,对各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得出风险分担结果。

4.1 指标权重确定

在现有风险分担文献中,基本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但是层次分析法主观色彩太强,造成计算结果误差较大。因此,本文选择相对客观的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熵是信息系统无序程度的一个度量,指标信息熵越小,该指标提供的信息量越大,在综合评价中的作用越大,权重越高。

(1)构建指标判断矩阵。假设风险分担方有n个,风险评价指标有m个,xij是第i个风险分担方的j个评价数值(i=1,2,...,n;j=1,2,…,m),初始判断矩阵如下:

(2)参与评价的各项指标有越大越优型和越小越优型,需对矩阵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

据此得到归一化矩阵:

(3)计算第j个评价指标下第i个风险分担方的数值比重

(4)计算第j个指标的熵权值(j=1,2,...m)

(5)计算第j个指标的差异系数:μj=1-ej

(6)确定各指标熵权

4.2 风险分担模型构建

风险评价的目的在于当风险发生时,项目各利益相关方能根据合同履行义务,使项目顺利进行。此模型建立在初步分担阶段,即在利益相关方建立合作关系之前。在此阶段,风险分担原则是将风险分担给对此种风险控制力较强的一方。而利益相关方对于此种风险控制力大小的界定具有模糊性,用经典数学方法难以实现。因此,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项目风险分担模型。

(1)建立因素集。评价一种风险可以有多种指标,指标体系设立原则是指标的完备性、独立性、代表性、可比性、可操作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通过大量文献整理和调研,总结出PPP模式下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风险的主要评价指标为风险承受能力、风险承担代价、风险认知程度、风险态度。用这4个指标综合描述项目各利益相关方风险承担意愿以及风险控制能力,从而使项目利益与各利益相关方的利益达成一致[16]。因此,该模型因素集为:U={u1,u2,u3,u4}。其中u1为风险承受能力;u2为风险接受代价;u3为风险认知程度;u4为风险态度。

(2)建立评价集。建立利益相关者对于风险承担满意度评价集,即:V={v1,v2,v3,v4,v5},其中v1为高;v2为较高;v3为一般;v4为较低;v5为低。

(3)建立单因素评价矩阵。采用专家打分法对每个利益相关方进行评价。对于政府部门,共有N人进行打分,N11个人认为其承担某种风险的能力强,N12个人认为较强,N13个人认为一般,N14个人认为较弱,N15个人认为弱,如表1所示。

表1 风险分担模型评价指标体系

因素集U评价集Vv1(强)v2(较强)v3(一般)v4(较弱)v5(弱)u1(风险承受能力)N11N12N13N14N15u2(风险接受代价)N21N22N23N24N25u3(风险认知程度)N31N32N33N34N35u4(风险态度) N41N42N43N44N45

其中Nij(i=1,2,3,4;j=1,2,3,4,5)是评价第i项因素ui(i=1,2,3,4)第j种等级υj(j=1,2,3,4,5)的票数。

(4)令(i=1,2,3,4),可得单因素评价矩阵为:

(5)综合评判。由于各种风险影响因素分担满意度对项目主体风险满意度的影响程度不同,因此,采用熵权法赋予评价指标U一定的权重WW={μ1,μ2,μ3,μ4}。

用模糊算子∘(∧,∨)计算,得B=WR,将B归一化得B*

将评判集转化为数字形式表示,如V={1,0.8,0.7,0.6,0.5}T,将评判结果与评判集相乘C=B*×V,得到最终数字结果,如表2所示。

得到每个风险各利益相关者的风险满意度,并进行比较,最终发现该风险应由风险满意度最高的利益相关者承担。

表2 利益相关者风险满意度

利益相关者政治风险运营风险技术风险金融风险市场风险不可抗力风险政府部门C11C12C13C14C15C16私人部门C21C22C23C24C25C26SPCC31C32C33C34C35C36银行等金融机构C41C42C43C44C45C46施工企业C51C52C53C54C55C56保险公司C61C62C63C64C65C66咨询公司C71C72C73C74C75C76

5 模型运用

(1)根据风险评价模型,通过专家打分法,得到政府部门对于PPP模式应用于建筑垃圾项目各类风险的利益相关者打分,得到单因素评价矩阵。

其中,R11为政府的政治风险评价,R12为政府运营风险评价,R13为政府技术风险评价,R14为政府金融风险评价,R15为政府市场风险评价,R16为政府不可抗力风险评价。

(2)运用熵权法赋予评价指标权重。

A={0.4 0.3 0.2 0.1}

B11=WR11=

={0.4 0.3 0.3 0.1 0.1}

同理可得:

B13=(0.10.20.30.40.1)

B14=(0.20.20.40.40.1)

B15=(0.10.30.40.20.1)

B16=(0.10.10.40.40.1)

(3)归一化。

0.330.250.280.080.08)

(0.150.230.310.230.08)

0.090.120.270.360.09)

0.150.150.310.310.08)

0.090.270.360.180.09)

0.090.090.360.360.09)

(4)数值化。令

同理:C12=0.729,C13=0.636,C14=0.713,C15=0.711,C16=0.675

(5)其余各利益相关方的风险评价如表3所示。

表3 利益相关方的风险评价结果

利益相关者政治风险运营风险技术风险金融风险市场风险不可抗力风险政府部门0.7930.7290.6360.7130.7110.675私人部门0.6540.7380.7690.7120.7090.636SPC0.6320.7560.7120.6930.7850.649银行等金融机构0.7190.6580.6330.7630.7150.611施工企业0.6560.7260.7910.7100.7930.654保险公司0.6480.7230.6320.7150.7360.759咨询公司0.6750.7710.6930.7160.7630.654

6 结语

本文通过对PPP模式下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利益相关方及风险的分析,在项目实施前,为项目各方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风险分担模型,明确各方责任,以期当风险发生时,及时采取风险控制措施。

(1)PPP模式下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利益相关方包括政府部门、私人部门、SPC、银行等金融机构、施工企业、保险公司、咨询单位。

(2)PPP模式下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主要风险包括政治风险、运营风险、技术风险、金融风险、市场风险、不可抗力风险。

(3)PPP模式下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各方应承担的风险类型为:政府部门主要承担政治风险;私人部门主要承担技术风险;SPC企业主要承担市场风险;银行等金融机构主要承担金融风险;施工企业主要承担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保险公司主要承担不可抗力风险;咨询公司主要承担运营风险。

参考文献:

[1] 罗清海,陈晓明,王衍金,等. 工程建筑垃圾处置的调查和分析[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9(6):29-31.

[2] 刘承毅. 对建筑垃圾处理领域引入PPP模式的思考[J].建筑经济,2013(3):85-88.

[3] GLUZHGE PJ.The work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J].Gidrotekhnicheskoye Stroitel'stvo,1946(4):27-28 .

[4] 王语嫣.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科技与企业,2013(8):101.

[5] 刘薇. PPP模式理论阐释及其现实例证[J].改革,2015(1):78-89.

[6] 邹新. PPP模式在建筑垃圾处理服务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8.

[7] 吴宗良. 建筑垃圾处理产业PPP模式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8] 许睦野. 建筑垃圾处理PPP模式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工业大学,2012.

[9] 何健. 建筑垃圾产业PPP模式的风险管理[J].建筑,2016(19):75-77.

[10] 苏春艳,于睿,薛筱菲. 基于PPP模式沈阳市建筑垃圾处理产业化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6(8):14-15,47.

[11] 李金波. 地方政府融资的PPP模式:应用与分析[J].中国市场,2011(16):37-41.

[12] 朱宗乾,李艳霞,张美. 基于风险控制的ERP项目风险分担模型研究[J].科研管理,2011(11):91-99.

[13] 周晶,王诗玮. 基于SWOT分析的浙江民营企业开启抱团投资模式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5(16):88-89.

[14] 常雅楠,王松江. 一带一路背景下基础设施PPP项目风险分担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16):102-105.

[15] 刘新平,王守清.试论PPP项目的风险分配原则和框架[J].建筑经济,2006(2):59-63.

[16] 穆尉鹏. PPP项目融资风险分担机制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8.

(责任编辑:张 悦)

Researches on Risk-Sharing Model of Construction Waste Disposal Project in PPP Mode

Liu Hongyong, Yuan Mengting, Wu Zhilu, Duan Yuanyuan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Chengdu 610500,China)

Abstract:The establishment of a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risk sharing mechanism is the guarantee of the construction waste disposal project in PPP mod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isk control,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stakeholders of the project, aiming at the risk of construction waste resource in PPP mode processing project implementation process may occur, using entropy weight method and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to establish the risk of construction waste resource under the PPP mode of processing project sharing model.Using expert scoring method, the model is used in practice, and an effective and reasonable risk sharing scheme is obtained.It provides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risk control of construction waste disposal project in PPP mode.

Key Words:PPP Mode; Construction Waste Disposal ;Risk Sharing Model

收稿日期:2017-04-01 作者简介:刘红勇(1961-),女,四川中江人,西南石油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招投投标管理、工程项目管理;袁梦婷(1992-),女,四川自贡人,西南石油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工程管理;吴之路(1993-),男,四川荣县人,西南石油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工程管理;段园园(1989-),女,山东德州人,西南石油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工程管理。

DOI:10.6049/kjjbydc.2017GC0011

中图分类号:X79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17)09-009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