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市场发展协同激励有效性评价

张印贤1,王 星1,2,陶 凯1,2,王毅林1,2

(1.天津城建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2.天津城建大学 生态宜居城市与可持续建设管理研究中心,天津 300384)

摘 要: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市场是我国节能服务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绿色建筑行动中的关键和困难环节。基于协同视域,从激励体系有效性和激励实施有效性双维度出发,考虑激励要素协同、激励过程协同、市场供需主体协同意愿等因素,构建协同激励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指标间相互影响关系,运用ANP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实证结果分析,为政府优化整合激励资源、促进市场整体发展提供对策。

关键词:建筑节能;市场发展;协同激励;综合评价

0 引言

在我国超过500亿m2的既有建筑中,节能建筑约为69亿m2[1]。大量非节能建筑不仅加重了能耗负担,更加剧了资源约束对低碳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作用,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显得尤为迫切。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市场(简称“既改市场”)是节能服务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新时期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准公共物品属性和经济外部性决定其市场化发展必然离不开政府激励,并且市场运行效果取决于政府的激励是否有效。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建筑节能市场发展经验,不断进行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激励成效。从体量上看,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已超额完成国家建筑节能“十二五”规划任务,但从市场主体改造动力和政府激励体系看,仍存在诸多问题,若要保证既改市场长远发展,必须科学评价政府对既改市场发展激励的有效性。本文尝试在分析和界定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市场发展协同激励有效性特征及内涵的基础上,构建既改市场发展协同激励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对既改市场发展协同激励效果及有效程度进行较为科学的综合评判,为解决市场主体需求多样性和需求渐增性与政府激励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实现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市场发展激励资源效用的最大化提供思路和借鉴。

1 既改市场发展协同激励有效性内涵

1.1 既改市场发展协同激励特征

协同视域下的既改市场发展激励不局限于政策激励,其影响因素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因此,深入分析既改市场发展协同激励特征对于理解其内涵、构建评价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既改市场发展协同激励具有以下特征:

(1)以产业链整体发展为激励目标。协同激励需考虑市场整体运行状况,兼顾各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长期发展,不仅要考虑需求主体——业主的积极性,还要考虑供给主体——建筑节能服务公司(ESCO)的发展情况,以及其它市场辅助主体的协同效应。

(2)激励资源整合性。激励资源协同是激励体系发挥良性作用的关键。协同激励需分析各激励手段和要素的组合优化程度,如激励主体、激励要素、激励过程以及激励体系与市场环境的协同性,充分整合激励资源,以实现激励效益最大、激励成本最小。

(3)激励主体协同性。激励主体是实施激励的关键角色,激励主体协同性需从两方面理解,一是激励主体的横向协同,即政府、建筑节能管理部门、第三方科研机构之间的组织协调程度;二是激励主体的纵向协同——各级政府与市场主体之间的协同程度。

(4)激励体系与市场发展同步性。既改市场发展协同激励体系中,激励制定、实施、评价、调整与优化各环节并非静态,而是随着既改市场发展周期的不同阶段特征而动态调整,与市场演进轨迹相契合,同时促进市场发展。

1.2 既改市场发展协同激励有效性内涵

既改市场发展协同激励有效性要看其多大程度上提高了市场主体积极性,促进了市场发展,是指政府为促进既改市场发展所实施的政策、制度等激励手段的激励效益和效率。

基于以上既改市场发展协同激励特征分析,既改市场发展协同激励有效性的内涵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激励体系自身的有效性,包括激励主体协同、激励要素协同、激励过程协同和激励体系与市场环境协同4个维度的有效性。二是考虑激励实施的有效性,从政府角度考虑,激励效果是激励资源价值的反映,表现为激励绩效;从市场主体角度分析,激励实施的有效性则表现为市场供需主体的积极努力程度,即二者的协同意愿。衡量激励有效性,必须同时兼顾激励体系自身和激励实施的有效性。

2 既改市场发展协同激励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1 评价指标体系结构

基于既改市场发展协同激励特征及其有效性内涵,本文对既改市场发展激励这一复杂系统,从激励体系自身有效性与激励实施有效性两个层面展开。具体而言,协同视域下的激励体系自身有效性主要考察激励主体(包括各级政府、建筑节能管理组织及各部门等)在激励过程中的配合关系,推进既改市场的发展程度;激励要素协同,即激励政策间衔接、激励手段多样性及激励力度;激励过程协同,即激励过程合理性及各激励环节联动情况;激励体系与市场环境协同包括激励政策随市场发展变化的更新调整情况,以及针对不同市场环境变化的政策差异性。协同视域下的激励实施有效性主要考察市场供需主体的积极努力程度及政府激励既改市场发展的投入产出情况,包括对节能改造经济激励政策与配套经费的投入,以既改市场劳动生产率和节能改造产业经济贡献率衡量政府激励产出,从市场主体积极性和政府激励绩效角度衡量激励实施有效性。

2.2 专家咨询过程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立足于指标体系建立的科学性、可操作性,本研究通过征询专家意见,具体专家咨询对象包括企业、建筑节能咨询机构及高校三方面来源的8位专家,前后共进行3轮专家咨询,第一、二轮采用德尔菲法(Delphi),目的是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内容,第三轮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目的是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权重。通过调查问卷打分的形式,收集专家赋值信息并录入软件,具体运用SD(super decisions)软件计算权重,计算过程见图4,将咨询专家建议整理后,建立既改市场发展协同激励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含赋值权重)如表1所示。

2.3 基于ANP对评价指标赋权

既改市场发展协同激励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必须考虑层次内部要素的相互关系,以及各层因素之间的影响,AHP方法并不适用于指标赋权问题。因此,本文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对既改市场发展激励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赋权。ANP将系统内各元素的关系用网络结构表示,是对AHP方法的拓展,对于系统中元素间非线性关系的描述更加准确,处理既改市场发展激励有效性指标权重也更贴近实际,其主要步骤如下:

(1)建立既改市场发展协同激励有效性ANP结构。分析各评价指标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构造ANP典型结构,描述元素关联性。ANP的典型结构包括控制层和网络层,控制层也称控制准则层,是最高准则层,控制层内的所有准则彼此独立;网络层由若干个元素集构成,彼此互不隶属,但相互联系[17]。既改市场发展协同激励有效性ANP结构如图1所示。

表1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市场发展协同激励有效性指标及其权重

目标一级指标权重二级指标权重三级指标组内权重客观权重目标一致程度u10.19100.0701激励主体协同U110.3724节能组织管理效率u20.40070.1471组织间信息互动程度u30.40830.1499激励政策衔接性u40.39670.0632激励手段协同U120.2992激励手段组合多样性u50.27060.0431激励体系自身有效性U10.5278激励力度适当性u60.33270.0530激励过程协同U130.2157激励过程合理性u70.29240.0661激励各环节联动性u80.70760.1600激励体系与市场环境协同U140.1127激励政策更新动态性u90.32280.0530市场主体的政策回应度u100.67720.1064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市场发展激励有效性U业主积极性U210.2066节能改造服务市场需求量u110.57400.0155业主愿意承担改造费用比例u120.42600.0115ESCO年均营业收入增长率u130.59800.0022ESCO发展状况U220.1801ESCO数量年均增长率u140.23470.0009ESCO大型综合企业数量u150.16730.0006激励实施有效性U20.4722市场供需主体协同意愿U230.2012节能改造效益分享比例u160.43370.0068改造项目风险分担比例u170.56630.0088经济政策与配套经费投入u180.65660.0946政府激励资源投入产出情况U240.4121专业人才与机构组建投入u190.22040.0318既改市场劳动生产率u200.04010.0058既改产业经济贡献率u210.08290.0120

图1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市场发展协同激励有效性ANP结构

(2)构造AHP的超矩阵计算权重。先对各相关组判断矩阵进行两两比较,并计算其权重,对组内和组与组之间的元素逐个进行两两比较,计算判别矩阵的相对权重,按顺序构造出初始超矩阵,计算流程如图2所示。

由于超级矩阵计算繁琐,本文借助ANP 应用软件SD(Super Decisions)进行计算。首先,将既改市场发展协同激励有效性ANP结构中各组与各节点关系输入软件中;其次,邀请8位业内专家根据1-9标度法原理对各指标重要性进行评分,并将评分结果整理后输入SD软件,通过软件中提供的两两指标判断矩阵打分,界面示例如图3所示。计算出既改市场发展协同激励有效性各级指标的权重,权重结果计算界面如图4所示。通过软件计算,再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0.0076<0.1)如图5所示。同时结合专家意见进行指标筛选,形成最终指标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最后,将软件计算得到的各级指标权重赋值整理到表1中,其中通过ANP法首先得到的是客观权重,客观权重是各三级指标相对于总目标的权重,组内权重是三级指标相对其隶属二级指标的权重,组内权重=(二级指标下属三级指标的客观权重)/(该二级指标下属所有三级指标之和),通过软件计算超级矩阵,依次得出最终权重结果见表1。

图2 ANP计算流程

图3 SD软件打分界面

资料来源:SD软件计算过程截图,下同

图4 SD软件权重计算结果

3 模型建立

3.1 模糊综合评价法适用性分析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价方法,其在处理定性、不确定及信息不完全等问题方面极具优越性,尤其是在影响因素多且复杂的生产计划、管理调度、社会经济等复杂系统中更为适用[18]。既改市场发展激励有效性评价的实质是确定政府激励行为效果的隶属度,从评价过程看,评价指标选取、权重确定及评价标准选择均具有一定模糊性,其原因主要有:①既改市场主体的特殊性。既改市场供需主体是通过合同能源管理(EPC)模式建立的市场交易关系,双方参与改造的积极性受其节能意识及价值取向、互信关系的影响,很难定量化;②政府激励有效性评价的复杂性。要全面、系统地评价既改市场发展激励效果,不仅要分析市场主体的积极努力程度,更要剖析激励体系自身的协同性,其应契合市场演进轨迹,具有一定动态性;③主观判断的模糊性。评价者对既改市场发展的认识和判断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对激励效果无法严格作出有效或无效的判断,且其受专业知识、个人偏好等因素影响。因此,运用隶属度能起到决策支撑作用。

图5 SD软件一致性检验结果

综上所述,影响既改市场发展激励有效性的因素较多,需以多层次、多指标方式揭示其系统性和内在关联性,对既改市场发展协同激励有效性的评价,需要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最终作出的评判较为科学与实用。

3.2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可有效解决评价过程中各主观因素影响及客观模糊现象,并将其量化,进而降低线性补偿和相关性影响,具体步骤如下:

(1)确立评价因素集和权重集。设因素集为U={u1,u2,…um},将每一因素Ui细分为几个等级UijUi={ui1,ui2,…uin},Uij表示第i个因素的第j个等级, (i=1,2,…m;j=1,2,…n)。确定等级权重Wi=(wi1,wi2,…win),且确定因素权重集W=(w1,w2,…wm),且

(2)建立评语集。设总评语级别共P个,则评语集V={v1,v2,…vp},其中Vk为第k个可能的总评价结果。

(3)一级模糊综合评价。设评价对象按第i个因素的第j个等级Uij评价,则第k个元素的隶属度rijk(i=1,2,…m;j=1,2,…n;k=1,2,…p),第i个因素的反应矩阵为由此得到一级模糊综合评价集为:

=(bi1,bi2,…,bip)

(4)二级和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按全部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其单因素评价应为一级模糊综合评价。因此,二级模糊综合评价的单因素评价矩阵为其中,rik=bik(i=1,2,…,m;k=1,2,…,p),二级模糊综合评价的反应矩阵为多级模糊综合评价可依据同样原理,从最底层评价因素开始,逐层次向上,直至最高层。本文根据需要,构建三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5)评价结果综合判定。为便于比较研究,将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进行单值化处理,假设P个等级依次赋值,则评价结果单值化为为待定系数,一般取值为1。

4 实证分析

4.1 评价背景分析

我国政府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注重建筑节能改造事业,到了90年代,我国逐步推进能源市场化改革,尝试将建筑节能与市场相结合,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措施(多以经济激励为主),促进建筑节能市场发展。当前我国既改市场处于粗放经营阶段,节能技术门槛相对较低且市场准入机制不健全,许多中小型ESCO竞争无序,业主多数不愿配合改造,除非政府强制或政府提供改造资金,否则无法通过市场进行协调。由此,大多数节能改造活动都是通过政府政策推行实施的。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实施效果看,国家一系列激励政策已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从既改市场整体发展看,激励政策是否有效克服了既改市场的外部性、信息不对称以及调动各市场主体的协同积极性,是不能仅从节能改造覆盖面积得出的。因此,本文探索协同视域下既改市场发展激励的有效性,结合2010年6月至2015年12月间出台的既改市场发展相关激励政策实施情况,对既改市场发展协同激励有效性进行评价。

4.2 评价过程

基于以上既改市场发展协同激励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和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以我国现阶段政府激励体系与既改市场发展状况为实例,对既改市场发展中政府激励行为有效性进行评价。

(1)建立评价因素集和权重集。因素集U={u1,u2,…u21},将U细分成U1、U2两个因素子集,U1表示激励体系自身的有效性,U2表示激励实施的有效性。U1、U2为第二级因素,其中U1={U11,U12,U13,U14},U2={U21,U22,U23,U24};U11、U12、U13、U14、U21、U22、U23、U24为第二级因素,其中U11={u1,u2,u3},U12={u4,u5,u6},U13={u7,u8},U14={u9,u10},U21={u11,u12},U22={u13,u14,u15},U23={u16,u17},U24={u18,u19,u20,u21};ui(i=1,2,…21)为第一级因素。评价指标权重集由上文所述ANP法确定,W=(0.527 8,0.422 7),W1=(0.372 4,0.299 2,0.215 7,0.112 7),W2=(0.206 6,0.180 1,0.201 2,0.412 1),W11=(0.191 0,0.400 7,0.408 3),W12=(0.396 7,0.270 6,0.332 7),W13=(0.292 4,0.707 6), W14=(0.322 8,0.677 2),W21=(0.574 0,0.426 0),W22=(0.598 0,0.234 7,0.167 3),W23=(0.433 7,0.566 3),W24=(0.656 6,0.220 4,0.040 1,0.089 2)。

(2)建立激励有效性评语集。评语集的评价对象是既改市场发展激励效果,设评语集V={v1,v2,v3,v4,v5}={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评语集反映出既改市场发展状态和政府激励的有效程度。

(3)一级模糊综合评价。邀请业内10位专家分别对现阶段既改市场发展激励有效性指标进行打分,对评价结果进行整理后,得以下单因素模糊评价矩阵:

采用M(·,+)模糊算子计算得:

=(0.213 0,0.301 3,0.299 6,0.229 6,0.049 1)

同理可得:

=(0.246 8,0.289 7,0.277 0,0.096 9,0.05)

=(0.114 6,0.2,0.314 6,0.235 4,0.135 4)

=(0.267 7,0.233 9,0.316 1,0.166 1,0.016 1)

=(0.257 4,0.307 4,0.242 6,0.1,0.092 6)

=(0.126 8,0.226 5,0.323 5,0.244 7,0.078 5)

=(0.236 7,0.221 7,0.256 6,0.206 6,0.078 3)

=(0.285 0,0.317 7,0.224 2,0.106 2,0.067)

(4)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根据以上一级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同样采用M(·,+)合成运算如下:

,.

=(0.207 9,0.268 4,0.297 9,0.184 0,0.064 3)

同理可得:

(5)三级模糊综合评价。综合以上结果可得既改市场发展协同激励有效性评价集为:

=(0.223 6,0.273 8,0.276 4,0.168 0,0.070 1)

4.3 评价结果综合判定

由以上评价过程可知为所求既改市场发展协同激励有效性评判结果,将评语集V={v1,v2,v3,v4,v5}={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中的因素量化,分别赋值100、80、60、40、20,加权平均计算如下:

V=100×0.223 6+80×0.273 8+60×0.276 4

+40×0.168+20×0.070 1=68.97

进一步计算各级指标的模糊评判数值,可得二级指标下三级指标模糊评判值,V11=64.55、V12=69.35、V13=58.46、V14=71.44、V21=70.74、V22=64.55、V23=66.63、V24=72.96。其中,V11V13V22V234个指标得分均低于综合评价值。

由以上多级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可知,我国既改市场发展协同激励有效性评价结果为68.97,介于“一般”与“较好”之间,偏向于“一般”。结果表明,从国家建筑节能“十二五”规划任务量完成情况看,尽管政府对既改市场发展的激励成效明显,但基于协同视角,从既改市场发展整体看,政府激励效果一般,仍有很大优化空间。根据现阶段既改市场发展的实际状况,我国既改市场正处于初级发展时期,政府对于既改市场的培育也正处于不断探索阶段,评判结果与政府激励的实际状况基本一致。

5 政策优化建议

进一步计算各级指标的模糊评判数值,可得V115“激励主体协同”、V13“激励过程协同”、V22ESCO发展状况”、V23“供需主体协同意愿”4个指标得分较低。比较分析可知,若要提高既改市场整体发展水平以及政府激励有效性,可从激励主体协同与激励过程协同两个层面着手提升激励体系自身有效性,从改善ESCO发展状况和协调供需主体协同意愿两个层面着手提升激励措施有效性,具体政策优化建议包括以下4个方面:

5.1 激励主体协同优化建议

(1)从政府节能服务管理组织协调入手,规范和划清各部门责权利。激励政策的制定需统一和明确激励目标,不能仅停留在以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等任务量为衡量标准,细化激励政策实施效果评价标准,建立系统而全面的考核机制,加强与部门的信息互动和共享,及时更新和协调激励政策。

(2)需公开、明晰各级地方政府对于中央下达的激励政策文件微调范围和程序。由于我国各地区气候特征、地理环境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各级地方政府有必要对激励政策进行微调以适应本地区既改市场发展。但是,应对各级地方政府实施激励政策的过程进行适当监管并实行信息公开,以避免由于不当政绩观导致的节能改造补贴不到位现象。

(3)支持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等第三方节能服务机构发展,有效运用社会主体力量规范既改市场发展秩序,搭建市场主体与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反馈桥梁。

5.2 激励过程协同优化建议

激励运行过程依赖于激励政策制定、执行、反馈、优化等各环节的联动。针对当前我国既改市场发展激励运行缺乏信息反馈与互动要素问题,首先,应搭建官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市场信息平台,注重激励政策效果信息反馈平台的公开性、反馈渠道的畅通性,关注各层次市场主体对各项激励政策的反应;其次,通过建立节能服务信息化平台,加快信息传递,降低财政投入成本,对节能协会和第三方中介机构进行信息化管理,协助政府实施节能服务政策工作,借助节能服务网、节能网和节能信息网等商业化网站,向公众提供政策法规和节能服务信息,为市场主体提供交易平台。同时,开展政策咨询服务,便于节能服务企业深入了解政策体系,更好地配合政策执行并实现自身发展;再次,不断调整完善激励过程,及时更新调整激励政策措施,适应市场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以往激励政策一旦付诸实践就很少作政策优化的状况。通过激励过程循环反馈,不断优化激励要素系统,提升市场发展整体绩效。

5.3 ESCO发展政策建议

(1)关注ESCO在市场发展各阶段的瓶颈问题,降低其技术创新和服务成本。针对市场主体需求变化实施激励措施,政府应注重激励政策的不断调整,如加强对ESCO创新研发新的节能设备和专利方面的激励,尤其节能改造技术方面的人才培养力度,以及创新技术融资渠道的拓宽等,需提升激励政策与ESCO市场发展阶段的需求匹配度,进而提升激励实施效果,提升ESCO与政府和业主的协同积极性。

(2)制定市场运行制度和规则,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在市场发展阶段,许多提供劣质改造服务的ESCO扰乱了既改市场秩序,更影响了既有建筑业主群体与ESCO群体协同合作意愿。因此,政府施以适当的负激励手段是十分必要的。可以通过严格审核ESCO企业资质、检测改造建筑物的节能服务效果、借助第三方检测机构、实施能效公示等方式倒逼提供劣质节能服务的ESCO退出市场,进而侧面激励提供优质节能改造服务的ESCO,使其获得更多既有建筑业主的合作协同认可。

5.4 供需主体良性协同政策建议

(1)注重营造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促进供需主体良性协同。市场发展阶段市场主体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节能改造供给主体多为提供单一节能改造服务的ESCO,大型综合性节能服务企业较少,行业门槛和行业标准不规范,导致市场中存在提供低质改造服务的ESCO。此时,应设置节能服务企业信用评级制度、能效标识制度,帮助市场主体作出选择,加强监管和节能服务行业标准落实,对于良性合作的企业和业主给予奖励,为市场供需主体营造良好的市场合作环境。

(2)完善风险共担和社会责任共担机制,引入社会监督机制。建立健全保险、担保机构和第三方咨询机构,为既改市场活动提供资金保障和技术支持。完善的风险共担机制有助于市场供需主体合作共赢,任何一个理性的市场主体都只愿意追逐利益,而不愿意承担风险。而风险共担和社会责任共担机制可以促进市场主体在风险共担过程中规范自身行为,自觉履行市场主体责任。这是市场成熟阶段市场主体自身价值感的体现。在完善激励制度的同时,也应通过相应的约束制度,规范主体行为、保障市场良性运行。此外,第三方咨询机构可以为既改项目合同纠纷提供技术支持,规范市场主体合作行为。

(3)建立行业自律制度。市场成熟阶段政府激励政策逐渐退出,行业自律制度起主要保障作用。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建立星级评选制度选出优质ESCO,帮助既有建筑业主甄别符合条件的节能服务公司;另一方面,政府可以推广能源计量改造制度,对业主节能改造后的建筑运行和使用行为进行约束,定期公示用能超过标准的用户名单,约束其能源浪费行为,利用完善的行业自律制度保证市场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中国建筑节能发展报告(2014)——既有建筑节能改造[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2] SHIRELEY J HANSEN.How performance contracting helps finance energy projects[J].Buildings,2008,102(4):72-74.

[3] 瞿焱,全朝辉,陈政.合同能源管理运作过程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5):198-201.

[4] 侯静,武涌,刘伊生.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市场化途径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4(6):1-5.

[5] ANGELICA MARINO,PAOLO BERTOLDI,SILVIA REZESSY,et al.A snapshot of the European energy service market in 2010 an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to foster a further market development[J].Energy Policy,2011(39):6190-6198.

[6] 赵琰,刘晓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外部性及其量化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4(10):100-105.

[7] MARIANNE RYGHAUG,KNUT H,SØRENSEN.How energy efficiency fails in the building industry[J].Energy Policy,2008(37):984-991.

[8] 刘玉明,刘长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经济激励政策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2-57.

[9] 石峰,王要武,王一越.政府动态培育政策对建筑节能服务市场的影响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4(7):136-144.

[10] 赵盈盈,申玲.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进程中群体间的演化博弈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3):323-326.

[11] 韩青苗,刘长滨,张洋金占勇.非对称信息下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经济激励合约设计[J].土木工程学报,2009(8):129-133.

[12] 王艳艳,任宏.非对称信息下节能建筑开发商激励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23):44-47.

[13] 戴雪芝,何维达,狄彦强.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研究[J].建筑科学,2007(2):54-60.

[14] MILOU BEEREPOOT,NIELS BEEREPOOT.Government regulation as an impetus for innovation: evidence from energy performance regulation in the Dutch residential building sector[J].Energy Policy,2007(35):4812-4825.

[15] 韩青苗,杨晓冬,占松林,刘长滨.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59-63.

[16] 魏兴,郭汉丁,冯樷.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政策有效性的灰色综合评价[J].科技管理研究,2015(11):77-80,85.

[17] 刘继才,罗剑,杨晨辰.地铁建设对城市环境的影响研究——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的灰色模糊综合评价[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64-70.

[18] 周黎莎,于新华.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的电力客户满意度模糊综合评价[J].电网技术,2009(17):191-197.

(责任编辑:林思睿)

Evaluation of Synergy Incentive Effectiveness of Energy-saving Renovation Market Development in Existing Buildings

Zhang Yinxian1,Wang Xing1,2,Tao Kai1,2,Wang Yilin1,2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Tianjin Chengjian University;2.Ecological Livable C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anagement Research Center, Tianjin Chengjian University,Tianjin 300384,China)

Abstract:Energy-saving renovation market in existing Building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service industry in China,which is the key and difficult part in the green building operation.Based on the synergistic perspective,starting from the effectiveness of incentive system and incentive effectiveness implementation,consider incentive factors' synergy,consider the synergy of incentive elements and process,the willingness to market supply and demand of the subject and other factors,builds the synergy incentive effectiveness index system of the energy-saving renovation market development in existing buildings. Analyzing the interac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cators,by using ANP method to determine evaluation index weights,constructs the multi-level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through analyzing the empirical result,it provides countermeasures of optimizing incentive resources and promoting the market development as a whole for the government.

Key Words:Building Energy-saving; Market Development; Synergy Incentiv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收稿日期:2017-04-0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573188);住建部软科学研究项目(2013-R1-14)

作者简介:张印贤(1964-),女,山西运城人,天津城建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实验中心主任、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为生态宜居城市与可持续建设管理;王星(1991-),女,内蒙古呼伦贝尔人,天津城建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天津城建大学生态宜居城市与可持续建设管理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节能服务市场发展、产业发展政策、可持续建设管理;陶凯(1991-),男,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天津城建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天津城建大学生态宜居城市与可持续建设管理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建筑节能、项目管理;王毅林(1992-),女,河南许昌人,天津城建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天津城建大学生态宜居城市与可持续建设管理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产业链管理。

DOI:10.6049/kjjbydc.2017GC0087

中图分类号:TU-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17)09-006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