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创新视角下案例研究路径的分歧与重构

唐 权,蒙常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北京 100191)

摘 要:拥有并把握研究路径及其研究步骤是案例研究者从事案例研究的前提条件之一,而现有的案例研究路径在研究目的、研究类型、理论假设、资料收集与分析、研究成果5个方面存在不同观点。通过引入理论创新类型,梳理得到理论建构导向、理论检验导向、理论发展导向等3种案例研究的基本路径,并为每种路径归纳了明确研究目的、进行文献综述、明确研究问题并推测相关构念、(不)预设理论与假设、明确案例研究类型、框定案例总体并选择典型案例、资料收集与分析、形成/检验理论与假设、三角测量与效度检验、进行文献对比、得出研究成果11个步骤。研究得到的3种案例研究路径及其11个步骤可为从事人文社会科学案例研究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方法论;案例研究;研究路径;操作步骤;理论创新

0 引言

案例研究法具有建构新理论[1]或本土化理论[2]、研究具有趣味性[3]、研究成果现实有效与可感[4]等特点,常被用于社会学、人类学、教育学、政治学、管理学[5]等领域的研究。随着学界对案例研究法研究的深入,其理论与实践应用得到规范化与科学化,受到案例研究者的“青睐”。有研究指出,2002-2007年AMJ最佳论文都是采用案例研究法,AMJ中高被引论文成果多是经由案例研究法得出[6]

掌握与运用规范、科学、有效的案例研究路径及具体步骤是获得高质量研究成果的关键。学界对案例研究法的基本实施路径作出了许多有益探讨,米尔斯等[7]认为,案例研究法包括概念架构、研究问题、资料收集、资料简化、资料分析、资料展示、引出与验证结论7个步骤;罗伯特·K·殷归[8]认为,案例研究法包括研究问题、理论假设(如果有的话)、分析单位、连接数据与假设的逻辑、研究结果解释等5个步骤。在此基础上,凯瑟琳·艾森哈特[1]提出启动、案例选择、研究工具和程序设计、进入现场、数据分析、形成假设、文献对比、结束研究8个步骤;Stake[9]基于政策评估需要,将过程概括为明确案例选择标准、研究问题、数据搜集、数据分析与解释、研究者定位、三角测量和效度检验、撰写报告7个步骤。综上可知,不同学者在案例研究中的出发点或研究目的、研究类型、理论假设、资料收集与分析方法、研究成果等方面存在不同观点。本文首先根据案例研究的目的与阶段,将案例研究划分为理论建构型、理论检验型与理论发展型[10];其次,结合王金红[5]的研究成果,将案例研究步骤细分为文献综述、确定问题、理论预设、案例选择、资料收集与分析、形成初步的研究结果、文献对比、形成最终研究结果8个步骤[11]。另外,现有研究未能系统整理不同案例研究路径间存在的分歧,并且缺乏其形成原因的分析工具,限制了案例研究法新思路的产生。本研究将通过系统化的文献梳理,找出现有研究有关案例研究路径及其研究步骤存在的分歧,并利用理论创新工具加以解释。

1 研究概述

1.1 研究目的

案例研究问题的提出,受到学者兴趣爱好、所处工作和生活环境以及研究背景等因素影响,从而形成研究不同的出发点与预期成果偏好。但是,斯蒂芬·范埃弗拉等[12]指出,几乎所有案例研究者都“钟爱”创造新理论。案例研究法适合解决“是什么”与“为什么”的问题,因而可基于扎根生活实践获取用以描述特定社会现象的详尽资料,并阐释这种社会现象及其因果逻辑,进而创造新理论。现有的案例研究普遍采用学界认可的描述型、解释型、探索型模式,其共性特征都是基于研究者兴趣。因此,本文希望形成一种突破性理论成果,即理论建构导向的案例研究模式。但是,现状与理论创新的初衷相悖,政策评估者或者理论检验者旨在评估或检验政策与理论的真伪,正如斯蒂芬·范埃弗拉等[12]指出验证已有理论的真伪是案例研究者的主要目的之一,以及“社会科学的目的不仅是要研究得出新理论,还通过一系列的‘推测和驳斥’来检验已有理论。遗憾的是,各类社会科学在方法论上几乎只关注前者[13]”。虽然运用案例研究法进行政策评估与理论检验的表现形式不同,但其本质相同,即都是为了检验某种已有理论(在政策评估领域称之为“政策”)的正确性或可行性。为了与前者区别开来,我们称之为理论检验导向型案例研究。再者,现有研究大多是在已有理论基础上的深化研究,即研究者从事的各种研究都可以从前人的研究成果中找到或多或少的理论阐述[1],为了与以上二者区别,我们称之为理论发展导向型案例研究。

1.2 研究类型

由于案例研究出发点不同,案例研究类型划分方式也不同。理论建构导向的案例研究者希望通过描述、解释、探索等方式研究社会现象的内在因果关系[14-15],由此提出描述性、解释性、探索性3种案例研究类型[8]。与理论建构导向的案例研究不同,理论检验导向的案例研究侧重于检验或评估已有理论与政策,虽然不像理论建构导向的案例研究旨在发现新理论而广受推崇,但该研究类型可以通过具体的实例检验已有理论[13],特别是检验前沿性或新颖性理论。因此,理论检验导向型案例研究模式在“利它”(检验已有理论)的同时,也证实了自身的研究价值,即通过检验已有理论研究成果提升了案例研究者从事研究的规范性、科学性、信度与效度 (特别是对案例研究的初学者而言)。再者,理论发展导向型案例研究模式具有明确目的、理论前提或导向,是基于已有理论的案例改进研究。

1.3 理论假设

是否提出理论假设是不同案例研究者存在的主要分歧之一。反对预设理论的案例研究者认为,预设理论会给研究带来约束,限制新理论的创造[1]。换言之,研究者只有通过对案例各方面进行实地考察,搜集与分析资料,并反复地进行分析性归纳、推演,才能创造新理论。从实证研究中创造新理论,是所有研究者的兴趣所在,其研究成果也是被高质量刊物收录的重要对象,因而,这种案例研究思路应该尽可能在没有理论预设的情境下展开[1]。支持预设理论的案例研究者认为,理论预设具有很多优势,包括为研究者指明研究方向,引导搜集相关证据等[8]。但是,即便是反对理论假设的研究者也承认,在完全没有任何理论基础的状态下进行理论创新的难度相当大[1]。实际上,现有理论知识量已经达到惊人的程度,而专业、规范的案例研究需要以系统的理论梳理为基础,遵循规范化的研究范式,进而得出科学的结论,完全适应了政策评估或者理论检验导向型案例研究的理论预设模式。预设理论既有“绝对”类型也有相对类型,即其目标并非完全导入已有理论以研究新案例或者完全通过新案例验证已有理论,而是基于社会现象建立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逻辑,致力于深化已有理论研究,该观点与前文提及的理论发展导向型案例研究相符。

1.4 资料收集与分析

由于出发点、类型与理论预设存在分歧,导致案例研究的资料收集与分析思路也存在不同。一般认为,传统意义上的案例研究属于文字性研究。因而,有必要详尽考察已有文献或通过实地观察与访谈来获取大量一手资料,并通过“三角论证”确保研究的信度与效度[8]。然而,与旨在创造理论、收集质性资料的理论建构导向的案例研究不同,出于政策评估或理论检验的需要,案例调查法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青睐[14]。有研究指出,案例调查法与质性案例研究法不同[16],该研究方法能在短时间内采集大量结构化数据,用以评估政策或检验理论,其本质是案例导向型,但在某些方面看仍是近年来案例研究方法论领域甚至整个方法论界的重大突破[17]。再者,理论发展导向型案例研究既可搜集质性资料,也可搜集量化资料,既可通过三角编码与分析得出研究结果,也可通过SPSS、MATLAB等数理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果。简言之,理论发展导向型案例研究可选用定性、定量或混合研究方法[18]搜集资料并进行分析。

1.5 研究结果

以上4个方面差异导致了不同的案例研究结果。依据研究目的划分的方式类型中,描述性案例研究可实现对人、对事、对情景的精准描述;解释性案例研究可厘清社会现象的因果关系;探索性案例研究可洞察新事物的因果逻辑。马克思曾指出,重要的不是说明世界,而是要改造世界 。描述性、解释性与探索型案例研究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探求事物内部逻辑关系,进而创造新理论。但是,理论检验导向的案例研究是通过新案例检验旧理论或运用旧理论解决新问题,实际上并没有创造新理论或产生新观点;与创造理论、检验理论不同,一般常见的案例研究主要是通过新案例修正与完善现有理论或观点,是对已有研究的深化,形成的是改进型理论。

此外,现有研究还在文献综述、范畴界定等方面存在差异。从文献综述看,理论建构型研究不太关注从文献中提炼理论,避免已有研究的思路对其造成潜在约束,抑制研究者的创造力;理论检验型案例研究必须进行尽可能详尽的文献综述,清晰、准确地界定研究问题及其相关构念,以确保理论验证的有效性;理论发展型研究者融合以上二者在文献综述方面的特点,既要考虑文献的全面性,又考虑到研究的灵活性。

2 理论创新视角下案例研究基本路径重构

2.1 理论创新来源及类型

“创新”一词最早由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并应用于市场经济发展领域。熊彼特主张通过生产要素与生产条件的重新组合实现创新,并将创新方式分为3种:旧要素、新组合;新要素、旧组合;新要素、新组合[19]

与市场创新一样,理论也可以通过研究对象与研究方式的重组实现创新。常见的研究类型有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3种[20]:①基础型研究。是指原创性研究,其研究结果是原创性理论,是其它2种理论创新的基础,旨在把握事物发展规律与人类思维规律、全面认识社会实践新领域,进而创造新的理论及其知识体系;②应用型研究。与基础型研究不同,它是将基础性研究得出的原创性理论成果应用于具体领域、问题或情况,其本质是对现有理论的检验,或通过已有理论解决新问题;③发展型研究。该类型是对应用型研究的深化,是基础型理论研究的“改进版”。以社会实践为出发点和检验标准,在充分肯定和继承已有科学理论体系或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通过新观点、新范畴、新理论原则等,对原理论中错误成分加以批评纠正,对其中陈旧的成分加以扬弃[21]。与上述3种研究类型相对应,现有理论创新划分为基础理论创新、应用理论创新与发展理论创新3种,如图1所示。

图1 理论创新类型及其关联

来源:作者自制。

2.2 案例研究基本路径重构

案例研究是理论创新的方法与工具。具体案例研究类型可与以上理论创新的3种类型相对应,也可根据研究目的或研究阶段将案例研究划分为理论建构型、理论检验型、理论发展型3种案例研究类型[20],并形成3种研究路径。假定研究者已经初步了解所研究问题与研究目的,基于上述案例研究分歧,借鉴Eisenhardt[1]、Stake[9]、Yin[8]、唐权[11]等研究成果,为每种案例研究类型归纳出11个研究步骤,具体包括明确研究目的、进行文献综述、明确研究问题并推测相关构念、(不)预设理论与假设、明确研究类型、确定案例总体并选择典型案例、资料收集与分析、形成/检验理论与假设、三角测量与效度检验、进行文献对比、形成研究成果,如表1所示。

(1)理论建构型案例研究路径。理论建构型案例研究受到学界亲睐,研究者希望通过这种模式得出全新理论或开创性理论。具体研究步骤如下:明确研究目的。研究的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没有相关理论或相关理论参照性不强,因而将研究目的定位为“从面对的感兴趣的社会现象中提出全新理论”;进行文献综述,确定从事的是否是一项全新研究,如果是一项全新研究,定义所研究的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并界定因变量与自变量的概念并推测相互关系;不形成任何理论假设,以保持研究的开放性、灵活性,以期在后续研究中得出尽可能多的新理论;界定为一项理论建构型案例研究,以便选择案例;框定案例总体,通过理论抽样方法选择典型案例。其中,案例选择主要根据代表性、接触可能性等方面排序,从中选择一个或一组案例进行研究;资料收集与分析。进入现场,搜集以质性资料为主的三角证据并进行同步分析,得出阶段性案例研究结果;形成初步理论与假设;三角测量与效度检验,通过证据迭代方式形成构念,通过跨案例的复制逻辑得出初步的研究结果;进行文献对比,将初步研究结果与已有研究结果(既包括矛盾的文献也包括相同或类似的文献)对比;形成研究成果,得出“元理论”或“突破性理论”。

(2)理论检验型案例研究路径。理论检验型案例研究及其研究路径日益受到人们欢迎,常被用于政策评估与理论检验。研究步骤如下:明确研究目的;进行文献综述;根据政策评估或理论检验的需要,明确定义研究问题,提炼因变量与自变量及其相互关系;根据理论验证或政策评估的需要,将问题与相关构念转化为可操作的理论与假设;应用新案例或新方法评估政策或检验理论,明确研究类型;在社会现象中确定案例总体,遵循理论抽样原则筛选出合适的个案或一组案例;资料收集与分析。进入案例现场,综合运用定性与定量方法搜集相关数据,结合统计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值得注意的是,政策评估与理论检验导向下的案例研究,其研究问题及测量对象可以转化为调查问卷中的问题及测量指标,进而通过问卷调查在短时间内搜集大量、客观、有效的研究数据;检验理论与假设;得到初步的研究成果,并邀请多方人员审核检验;将研究成果与其它文献对比,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并对不同点作出合理解释;形成最终研究成果,判定已有政策的有效性、适用性,或者得出已有理论正确与否的结论。

表1 案例研究路径及其步骤

步骤理论建构型案例研究理论验证型案例研究理论发展型案例研究明确研究目的发现元理论或突破性理论检验理论或政策评估发展理论进行文献综述文献综述,确定是否有相关研究文献综述,梳理已有理论成果进行文献综述,梳理已有理论成果定义研究问题并推测相关构念确定问题,推测因变量与自变量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确定问题,推测因变量与自变量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确定问题,推测因变量与自变量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是否预设理论与假设不预设理论与假设预设理论与假设预设理论与假设明确研究类型理论建构型理论检验型理论发展型选择案例框定总体,进行理论抽样框定总体,进行理论抽样框定总体,进行理论抽样资料收集与分析以搜集质性资料为主,并进行同步分析搜集质性或量化数据,并进行相应分析搜集质性或量化数据,并进行相应分析形成/检验假设形成假设检验假设检验假设三角测量与效度形成初步研究成果并邀请多方人员核实形成初步研究成果并邀请多方人员核实形成初步研究成果并邀请多方人员核实文献对比对比类似或矛盾文献对比类似或矛盾文献对比类似或矛盾文献得出研究成果建构元理论或突破性理论检验理论真伪或政策的有效性、适用性补充或修正已有理论

来源:作者自制

(3)理论发展型案例研究路径。在实际研究中,理论发展型案例研究及其路径较为常见,并且相较于理论建构型与理论检验型案例研究,其操作性更强。具体研究步骤如下:明确研究目的,定位于改进已有理论;进行文献综述,发现已有理论的不足并进行理论溯源;定义研究问题,推测相关构念;预设理论与假设;定位为理论改进型案例研究;根据预设的理论与假设确定案例总体,并通过理论抽样方法选择典型案例;根据研究需求与现实状况,应用定性或者定量研究方法收集数据并作同步分析,得出阶段性研究成果;检验假设,得出初步的研究结论;进行三角测量并检验效度,邀请相关人员核实相关资料与研究成果;对比类似或矛盾的文献,找出相同点及差异,并对差异进行解释;得出最后的研究成果。值得注意的是,理论发展型案例研究与理论建构型案例研究的主要区别在于:理论发展型案例研究以渐进研究逻辑为主,其成果并不会产生全新理论或在已有理论基础上取得重大突破;而理论建构型案例研究会产生对社会现实具有重大影响的“元理论”或“突破性理论”。如果选用理论发展型案例研究而得出了“元理论”或“突破性理论”,那么应根据实际结果进行判断,或将其归入理论建构型案例研究。

3 结语

不同的案例研究者拥有不同的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因而需要选取适合的案例研究路径,但前提是存在备选案例研究路径。因此,本研究针对现有案例研究路径在研究目的、研究类型、理论假设、资料收集与分析、研究成果等方面存在的分歧,引入理论创新工具,整理得到3种案例研究类型及11个研究步骤。本研究存在以下方面的意义:①旨在提出全新理论、不作理论与假设、搜集质性资料并作同步分析、得出“元理论”或“突破性理论”的理论建构型案例;②旨在检验已有理论或评估政策。通过对研究中预设的理论与假设、搜集的定性或定量资料作相应分析,以检验理论真伪或政策适用性; ③旨在改进已有理论,通过在研究中预设理论与假设、搜集定性或定量资料,作出相应分析并最终修整或完整理论。近年来,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界日益兴起混合研究思路,而本研究结论正是质性-实证主义案例研究法的本质体现。由于方法的定性或定量描述类型是人为划分的,案例研究的概念、属性、类型、功能、研究范式及其选择等方面也需要重构。重构后的案例研究法将以案例为中心,有助于弥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不可逾越的“鸿沟”,成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普适方法论。

参考文献:

[1] EISENHARDT,K.M.Building theories from case study research [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9,14(4):532-550.

[2] LI J T,TSUI A S.A citation analysis of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search in the Chinese context: 1984~1999[J].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2012,19(1):87-107.

[3] BARTUNEK J M,RYNES S L,IRELAND R D.What makes management research interesting and why does it matter[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6(49):9-15.

[4] TSUI A S,NIFADKAR S S,AMY Y.Cross-national and cross-cultural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research: advances,gas,and recommendations [J].Journal of Management,2007,33(3):426-478.

[5] 王金红.案例研究及其相关学术规范[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8(3):87-92.

[6] GERSICK C J G.Time and transition in work teams [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88(31):9-41.

[7] MILES M B,HUBERMAN A M.质性资料的分析:方法与实践 [J].张芬芬,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23-397.

[8] [美]罗伯特·K·殷.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 [M].周海涛,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5-52.

[9] STAKE R E.Case studies in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A]//唐国军.案例研究方法及其在国内教育研究中的应用述评[J].教育学术月刊,2012(12):15.

[10] 唐权,陶建兵.再探案例研究的类型[J].科学与社会,2014,4(03):73-84.

[11] 唐权,杨立华.再论案例研究法的属性、类型、功能与研究设计[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33(9):117-121.

[12] 斯蒂芬·范埃弗拉.政治学研究方法指南[M].陈琪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56-66.

[13] [美]约翰·格宁.案例研究及其效用[J].朱世平,译.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7(6):93-99.

[14] 李春成.略论公共管理案例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2(9):121-126.

[15] BASU O N,DIRSMITH M W,GUPTA P P.The coupling of the symbolic and the technical in an institutionalized context[J].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1999(64):506-526.

[16] 余菁.案例研究与案例研究方法[J].经济管理,2004(20):29.

[17] 王建云.案例研究方法的研究述评[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13(3):77.

[18] 阿巴斯·塔沙克里.混合方法论: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的结合[M].唐海华,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12-18.

[19] 孙显元.论创新——兼论熊彼特的经济创新理论[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11,16(2):1.

[20] 宋子良.基础研究创新分类初探[J].科研管理,1995,16(6):19.

[21] 董京泉.关于理论创新的类型和着力点[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2,3(1):6.

(责任编辑:林思睿)

Study on the Different Ideas of Case Study and Its Resolution

Tang Quan,Meng Changsheng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Beihang University,Beijing 100191,China)

Abstract:It is one of the prerequisites for case investigator to own and get a good knowledge of the study paths and their steps. The current path for case study arouses controversy in research goal, research type, theoretical assumption, data collecting and analyzing, and research result. Based on applying innovation theory styles to explain, this paper not only sorts three paths including of theory-building oriented, theory-testing oriented and theory-proving oriented out, but also summarizes their 10 research steps including of determining the purpose, composing the literature review, finding research questions and speculating related constructs,(un-)defining theory and hypothesis, determining case study type, framing all the cases and selecting the typical case, collecting and analyzing data, forming/testing theory and hypothesis, conducting triangular measurement and testing validity, comparing relevant literature and getting the research results. Three paths of case study and their 10 research steps can be viewed as a reference for relevant researchers.

Key Words:Methodology;Case Study; Study Path; Study Steps; Theoretical Innovation

收稿日期:2016-09-04

作者简介:唐权(1988-),男,广西桂林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学研究方法、冲突治理;蒙常胜(1984-),男,广西忻城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科学研究方法、环境治理。

DOI:10.6049/kjjbydc.2016070452

中图分类号:G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17)08-0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