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模式下企业参与研发的高校技术转移定价研究

代逸生,张素素,盛永祥,吴 洁

(江苏科技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镇江 212003)

摘 要:校企合作能有效促进技术成果转化,而高校如何合理制定定价模式对校企间技术转移起到了关键作用。围绕校企技术转移中的移植模式,结合企业参与情景,构造了校企间技术转移期望效用函数,设计了高校技术转移定价模型,并通过实证求解验证了该模型,对高校确立合理的定价模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校技术转移;移植模式;合作方式;努力水平;定价策略

0 引言

近年来,产学研技术转移在科技成果转化、协同创新、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议题。但我国当前的高校定价机制还不成熟,已经成为制约技术成功转移的关键因素。如何通过合理定价促成技术转移,国内外理论与实践研究均未得出明确结论。技术转移定价方式与技术转移模式密切相关,而移植模式是高校与企业技术转移模式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移植模式是指高校根据企业需要进行研发,并将全部技术成果转移给企业,侧重于技能、方法等知识转移以及生产流程转移。该转移模式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尤其是在产学研合作中被广泛应用。目前,移植模式已经成为高校进行知识传递、技术转移的重要途径,同时对提高企业自主竞争力和创新驱动力发挥了关键作用。移植模式对企业技术基础要求较低,但企业需付出的成本较高,同时对高校研发能力和技术成熟度有较高要求[1]。因此,移植模式的定价方式需要综合考虑校企双方的努力水平、信息传递、利益协调等因素。

在技术转移过程中,企业可以参与研发,也可以不参与研发。当企业参与时,高校和企业间的技术转移模式主要为共同开发或共建实体,其定价多采用固定费用结合提成的方式;当企业不参与时,高校与企业间的技术转移模式主要为技术许可和委托研发,其定价方式多为一次性出售[2]。与其它技术转移方式相比,在移植模式中,当企业参与前期技术研发时,高校可以在后期为企业提供必要的技术和服务支持。因而,该模式下的定价方式既要结合自身特征,还要综合考虑企业参与这一因素对高校定价方式的影响。

现有关于技术转移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模式分类上,将技术转移模式分为移植型、嫁接型、实物型、智能型、工艺型和产品型[3],并指出在转移内容、转移动因以及被转移技术的功能方面,不同模式会呈现出不同特征 [4],但并未对不同模式下定价方法的差异进行探讨。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技术转移定价方法主要从技术的特殊属性入手进行研究:将技术视作无形资产,对资产评估中的成本法或现值法加以改进,得到技术转移定价模型[5];将技术视为金融产品,采用金融学中的资产定价模型与期权定价模型,以此实现技术转移定价[6];借鉴运筹学决策模型思想,通过模糊综合评估法、多因素层次分析法进行技术商品价值认定[7]。实际应用中,市价法、收益现值法、重置成本法和招标拍卖法都是常用的技术转移定价方法,但其应用对市场有较高要求[8]:市价法对市场的规范性、灵活性要求较高[9];收益现值法受到利率变动、风险、预期收益等因素的影响较大;重置成本法未考察技术转移中环境因素、经济波动因素[10];招标拍卖法的使用条件是需要存在一个买方竞价市场 [11]

综上所述,现有定价方式均未关注到移植模式下技术转移的定价特征,也没有考虑企业参与因素对高校定价的影响。由于市场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现有的定价方法不能对未来收益进行准确评估[12]。因此,本文从企业参与研发情境入手,充分考察校企双方努力水平的影响,通过建立高校与企业的预期效用函数,分析定价方式中固定许可费用和变动许可费用的关系,研究移植型技术转移模式下的高校定价方式。

1 移植模式下的定价分析

1.1 企业参与行为分析

移植型技术转移是指,高校根据企业需求进行研发,并将全部技术成果转移给企业,具有成功率较高、企业支付成本高的特点[13]。在移植模式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状况决定是否参与研发。当企业不参与研发时,技术转移方式可以分为技术许可与委托研发;当企业参与研发时,技术转移方式可分为共同开发及共建实体[14]。不同的技术转移方式下,高校和企业的资源投入、风险配比以及所得收益不同。本文主要以移植模式下企业参与为背景,研究高校定价策略,而对于企业不参与的情况,将在后续研究中进行探讨。

在研发过程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决定参与研发的程度。通常情况下,企业和高校合作开发某项新技术或新产品时,企业投入财力、物力,高校主要投入人力资源,双方共担风险、共享研发成果。同时,共同开发的风险、收益将高校与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能够有效减少合作各方机会主义行为、降低交易成本[15]

当企业与高校意欲建立长期合作,且企业具有较强的研发实力时,企业通常会选择共建实体方式,包括联合组建开发机构、研发中心等,科技企业孵化器就是一种典型代表。企业参与情景下技术转移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企业参与时技术转移模式

1.2 企业参与研发定价特点

当企业参与研发时,高校与企业以共同开发或共建实体的形式展开合作,双方共担风险、共享收益,一般情况下采用股权合作或联合经营。股权合作是指按照高校与企业的持股比例进行风险与利润配比;联合经营是指根据双方签订的合约条款制定利益分配规则[16]。为了激发高校研发积极性、减少企业资金压力及机会主义风险,校企双方一般采用固定支付与利润提成相结合的定价方式。另外,企业参与使技术研发成果能更好地契合市场需求,从而有效降低技术成果商业化风险。

2 技术转移定价模型

2.1 基本假设与符号定义

(1)高校科研人员收益包括经济收益和社会收益。经济收益是指参与技术转移产生的收益,用R表示;社会收益是指因研发成果而获得来自同行业以及社会的认同,用 S表示。科研人员的期望效用可以表示为UR=S+R-Aet。其中,t表示高校科研人员努力水平,将科研人员努力成本看作是科研时间的指数函数;A表示科研人员对时间的重视程度。

(2)假设技术转移许可费用为(mr)。其中, m为固定许可费,是企业在技术研发前需预支给高校的费用;r为变动许可费,是研发成果商业化过程中,企业根据生产量支付给高校的费用。

(3)本文只考虑技术开发阶段,企业参与情景下的高校定价方式。

(4)假设企业参与研发时,技术开发成功率p是关于科研人员和企业努力水平的连续函数,表示如下:p=(1-ae-t)(1-ke-h)。其中,h是企业的努力水平;ak分别表示科研人员和企业在技术成功研发的过程中,体现出的重要程度,a,k均大于零。该函数表明,企业不参与情景下,即k=0,h=0时,技术转移成功率只与高校努力水平相关。

2.2 模型建立

如图2所示,移植模式中高校与企业博弈的时序为:V1阶段,高校和企业确定合作意向;V2阶段,企业与科研人员共同进行技术研发,确定企业努力水平h,科研人员以此确定自身努力水平t;在V3阶段,高校与企业签订技术转移合约后,确定固定许可费用m,以及变动许可费用r。另外,企业努力成本主要表现为企业在技术转移中付出的投资成本,包括资金、固定资产、劳务费、管理费等;高校努力成本主要表现为高校投入时间、培训成本以及共建实体的成本。

图2 博弈时序

外部企业的期望效用为:

(1)

式(2)中,π表示企业利润,x表示企业生产能力,C表示企业生产成本。科研人员的期望效用为:

(2)

假设高校科研人员能预期到企业努力水平h, 并根据该水平决定自身努力水平t,此时科研人员的最优努力水平t*满足=0,可得:

(3)

(4)

h求导,令=0,可求得企业最优努力水平为:

(5)

式(5)中,,表示企业利润总额与收入总额之比,反映了企业盈利情况。将式(4)代入式(2),可得:

(6)

当高校和外部企业获得最大期望效用时,将(t*,h*)代入式(1)和式(2),可得到最优(m*,r*)满足关系式

根据上述结果,分别绘制高校、企业努力水平与报酬关系图,如图3、图4所示。当高校和企业共同参与时,技术研发成败由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决定。此外,由于技术源自合作双方,基于技术转移过程的合作交流,双方均可预期对方的努力水平。因此,任何一方的“偷懒”行为都会传递给另一方,引发道德风险,从而降低技术转移效率,甚至导致失败。

图3 高校最佳努力水平与报酬关系

图4 企业最佳努力水平与报酬关系

2.3 模型分析

2.3.1 均衡结果分析

校企合作可以看作是一个博弈过程,而博弈存在一个“不合作”均衡解(t*,h*) =(0,0),即高校和企业均不付出努力,但该均衡并不稳定。给定企业努力水平h=0,k=1,由假设条件可知p=0,此时高校的效用函数为UR=S+m-Aet,其中S,m,A均大于0,因而高校的最优努力水平为t=0;同样,若令高校的努力水平t=0,则可得企业的最优努力水平h=0。因此,(t*,h*)=(0,0)是博弈的一个均衡解。然而,一旦科研人员享有技术成果的利益分配权时,此均衡状态就会被打破,因而不合作均衡为不稳定均衡解。当r不为零,最优努力水平)时,高校科研人员和企业均可获得最大期望效用,此时纳什均衡解是博弈双方的稳定均衡解。

综上所述,在移植模式中,只有高校和企业均付出努力,且达到最优水平,技术转移才能高效持续地进行。此外,任何一方的松懈都会影响技术转移整体进程。

2.3.2 变动许可费用与努力水平的变动关系分析

(1)变动许可费用为零是导致不合作均衡解的原因。当= -Aet<0时,表明高校的期望效用不受企业努力水平影响,并在t=0时取得最大值。因此,企业努力水平必然为零,故可知r=0是导致“不合作”均衡解(t*,h*)=(0,0)出现的原因。

(2)高校和企业的最优投入具有互补性。根据高校和企业的最优努力水平,结合式(1)、式(2),可得到双方最优反应函数分别为t*=GR(h*,r),h*=GF(e*,r)。可知,其中,所以G'F(h)>0;同理可得G'R(t)>0。由于高校和企业的最优努力水平具有互补性,因而强化任何一方的激励效果,均能对另一方产生影响。

(3)当变动许可费用不为零时,其对高校和企业最优努力水平的影响取决于变动许可费用对许可总费用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具有双重性。由式(3)、(4)、(5)可知,变动许可费用r对高校和企业最优努力水平t*h*的影响,取决于r对于技术转移许可总费用f=m+rx(r)的影响:若f′>0,f''>0,则rt,h的影响为正,即r值增大对校企合作发挥正向激励作用;若f′≤0,则有<0,即r值增大不利于校企合作。由式(3)、(5)可得:

其中,。根据上述分析,(t*)-1 < 0,等价于,因此Z>0。进一步可得,=p(x+rx′)。其中x+rx′反映了变动许可费用r对总费用f=m+rx(r)的影响,可以看出,rf具有双向影响:一方面, r值增加,高校对剩余利益的分配权随之加强,从而激发其参与技术转移的积极性,导致技术许可总费用提高;另一方面,r值增大会引起企业边际生产成本增加,从而降低其产出水平,抑制企业的积极性,最终使许可总费用减少。于是,可分x+rx′>0和x+rx′≤0两种情形进行讨论:①x+rx′>0,表示变动许可费用r与技术转移总费用f正相关,即r增大会导致f增大。此时,的符号具有不确定性。当满足>0时, rt*,h*呈正向影响。由此可知,只有上述双重条件同时得到满足时,变动许可费用r才对高校和企业的最优努力水平具有正向影响;②x+rx′≤0,表示变动许可费用r与技术转移总费用f负相关,即r增加将导致转移费用f降低。同样有<0,表明变动许可费用r与高校和企业的最优努力水平呈负相关关系。该结果产生的原因在于,r与技术转移费用f负相关,并且r对高校和企业最优努力水平的影响是同向的,因而r值增加抑制了高校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且企业积极性总是随r的增加而降低。综上可知,当x+rx′≤0时,增加r值会抑制高校和企业技术转移的积极性,不利于双方合作的开展。该结论可以解释国内外许多高校与企业进行技术转移时,将变动许可费用设置在30%以下的现象。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高校与企业的技术研发合作只有在r>0时才能达到最优努力水平、获得最大效用。因为当变动许可费用r=0时,高校失去了对未来预期收益的分配权,只能得到固定许可费用,导致高校在技术转移过程中“保存实力”,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其它研发活动中;而企业预期到这一情况,也不会对研发活动继续投资。因此,变动许可费用必须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才能对高校和企业产生双向激励作用,从而确保技术转移的成功实施。对高校而言,如何合理设计技术转移过程中的定价机制,进而激励高校和企业积极参与,是决定技术转移成败的关键因素。

3 实证分析

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环保行业的龙头企业,多年来专业从事除尘、烟气脱硫、脱硝、废气治理以及环保设备研发工作。自成立以来,该环保公司就以高新技术为发展方向,注重与科研院校合作,其与高校间的合作模式符合移植模式中的企业参与情景下共建实体形式。

2012年,该环保公司与某高校对传统板式除雾器进行改造,使新型脱硫除雾系统能有效抑制硫污染和雾尘污染,并有效进行PM2.5防护,最终共同研制出湿法脱硫高效除雾系统。同年,该合作项目被市科技局列入重点发展项目。在校企合作中,高校负责材料相关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实验室小试生产与检验,以及技术培训,并持续对产品的生产技术与材料特性进行改进研究。企业向高校提供合作研发经费,在高校协助下整理产品注册材料,建立并完善产品生产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控制能力。校企合作双方分别执行以下权责:合作开发产品时,共同进行技术与市场评估,商定工作流程;双方签订许可合约,规定双方合作开发产品的注册证归企业所有,企业自取得注册证之日起 5年内,将该产品实际销售收益的25.6 %划归高校。本文参考该公司披露信息,结合相关网站查阅所得资料,整理出2012-2014的产值x,成本c, 利润π,如1表所示。

表1 某企业校企合作成本利润统计(单位:万元)

年份产量x成本c利润π2012270610160.1623049897.33247560262.832013316778258.1128030502.92288747755.192014373005339.5733190413.41339814926.16

根据上文计算公式,假定r的误差精度 ξ≤|0.05|,则运算结果有效。

联立方程组得:

求解得:r=0.261,a=0.69,m=30 145。由模型分析可知,当r≠0时,技术转移许可费用f=m+rx(r),当f′=x+rx′>0,且f''=x′+rx''>0时,r对于高校和企业的努力水平t,h具有正向影响。由前文公式可得,企业边际生产能力,代入数据满足f′>0,f''>0时,变动许可费用范围为0.254<r<0.302,此时变动许可费用r对于高校和企业双方的积极性均具有正向激励作用。

2014年,该环保公司已签订的销售合同金额达3亿多元,并且在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下,PM2.5防护市场将在未来几年迎来销售旺季;而该高校为寻求与企业长期合作以获取更大收益,往往会降低变动许可费用比例。因此,理论上求得的变动许可费用比例略微大于实际值,而<0.05,该结果可以近似认为与实际基本一致。

4 结语

本文基于移植模式下高校与企业间技术转移现状,对高校定价方式展开研究。从企业参与角度考察校企双方努力水平对技术转移的影响,通过建立预期效用函数,构建了技术转移模型,得出有关固定许可费用和变动许可费用的解析解。研究结果表明,许可契约的制定需要兼顾高校与企业的努力水平;在双方共同参与情况下,定价方式需包含变动许可费用,突显高校对预期收益的分配权。但是变动许可费用对高校和企业的最优努力水平具有双重影响,因而高校过度增加自身利益分配权很可能对自身积极性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发明者偷懒行为,从而抑制双方合作积极性。该研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为高校设计技术转移许可契约、制定合理定价策略,以及成功实现技术转移提供了理论依据。最后,基于校企合作研发案例,根据本研究结论,得出高校最优定价方式,并与实际情况进行比较,进一步验证了本文定价方式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 马亚男.大学-企业基于知识共享的合作创新激励机制设计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13,41(12):1910-1916.

[2] 解学梅.高校与企业协同创新网络与创新绩效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10,13(8):51-62.

[3] CAFAGNA D,GRASSI G. Chaos in a new fractional-order system without equilibrium points[J].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2014,19(9):2919-2927.

[4] 徐国兴,贾中华.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的比较及其政策含义[J].科学学研究,2010,10(22):45-49.

[5] 梅姝娥,仲伟俊.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障碍因素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23(1):172-175.

[6] KURATKO D F. Technology transfer from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to industry in china; nature and implications[J]. Technovation,2012,45(21):175-188.

[7] 孙丽文,李娜,刘伟.高校技术转移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J].系统工程,2015,33(1):68-73.

[8] 叶静怡,杨洋,韩佳伟,等.中美高校技术转移效率比较-基于专利的视角[J].中国科技论坛,2015 (1):150-155.

[9] 黄波,孟卫东,李宇雨.基于双边激励的产学研合作最优利益分配方式[J].系统工程,2011,33(1):172-175.

[10] 彭峰,李燕萍.本土技术转移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1(5):54-59.

[11] DVORAKOVA J. Chaos in nonautonomous discrete dynamical systems[J].Operation Research,2012,17(12):4649-4652.

[12] HEGAZI A S,AHMED E,MATOUK A E. On chaos control and synchronization of the commensuratefractional order liu system[J]. Communications in nonlinear science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2013,18(5):1193-1202.

[13] 官振中,史本山.易逝性高科技产品收益管理定价策略[J].管理科学学报,2011,28(21):22-25.

[14] 曹兴,秦耀华.技术联盟知识转移激励模型及其实证[J].管理科学,2011,24(3):25-33.

[15] 刘丹,闫长乐.协同创新网络结构与机理研究[J].管理世界,2013,26(12):1-4.

[16] IRWIN FELLER,CATHERINE P AILES,DAVID ROESSNER.Impacts of research universities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industry: evidence from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s [J]. ResearchPolicy,2002,31(3):457-474.

(责任编辑:林思睿)

Research on the Technology Transfer Pricing of Enterprises Participating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ransplantation Model

Dai Yisheng, Zhang Susu, Sheng Yongxiang, Wu Jie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enjiang 212003,China)

Abstract: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and how to develop a reasonable pricing model for the successful transfer of technology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 has played a key role. The transplantation model based on transfer of university and enterprise, has combined with the enterprise's participation. According to the transplantation model, we construct the expectation utility function of the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 Finally, through the empirical solution, we can verify the model and the reality of fit. It has certain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universities to establish a rational pricing model.

Key Words:University Technology Transfer; Transplantation Model; Cooperation Mode;Level of Effort; Pricing Strategy

收稿日期:2016-09-06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4AGL00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基金项目(14YJA880061);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15JDXM025)

作者简介:代逸生(1964-),男,四川资中人,博士,江苏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工程理论及应用; 张素素(1993-),女,江苏邳州人,江苏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知识管理;盛永祥(1969-),男,江苏大丰人,博士,博士后,江苏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复杂网络;吴洁(1968-),女,江苏滨海人,博士,江苏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知识管理。

DOI:10.6049/kjjbydc.2016070042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17)07-0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