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众包价值协同、吸收能力对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刘新同,许娟娟

(河南师范大学 商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摘 要: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平台资源共享和个体多样化创新。以“群体创造”为特征的网络众包帮助企业在组织内外各个层面集思广益解决问题。从价值协同角度研究了网络众包对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网络众包价值协同、吸收能力对中小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吸收能力在网络众包价值协同与中小企业创新绩效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

关键词:网络众包;创新绩效;吸收能力;中小企业

0 引言

互联网时代个体化的社会倾向日益凸显,大众共同参与经济活动的现象前所未有,新的协作形式正在悄然改变生产要素参与商品和服务的结构方式。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且势头强劲,先进的信息科技打破了组织发展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障碍,知识和人在商业角度实现了同步,开源与协作的思想在软件之外的领域也得以利用和扩散。美国Ramaswamy教授和Gouillart“群体创造合作体验”创始人指出,群体创造的根本是以人为根本、以体验为中心,企业必须和个体一起创造群体价值,这种新型的创作方式集合了参与平台、个人体验以及有着深度见解的知识、技术、创新于一体的协同运作过程。

“众包”一词首次由美国记者Jeff Howe[1]提出。他将众包定义为:一个公司或机构把过去由员工执行的工作任务,以自由自愿的形式通过网络外包给众多非特定参与者的做法。协同是通过对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个体或者资源加以协调,进而一致达成某一共同目标的能力和过程[2]。其本质旨在打破人、财、物等资源之间存在的约束、壁垒或矛盾,通过深入分析与研究,进而协调这些资源进行一致运作以实现共同目标[3]。价值协同更多的是一种能够为组织创造价值的工作方式,更有利于不同绩效主体按照不同分工或者流程,利用多种方法,对组织系统各项活动的实施、监控、反馈等进行整合,进而提高工作效率。网络众包价值协同在组织中的作用更是如此。网络众包价值协同是将用户作为社区资源,把特定和非特定参与者容纳进来,从平台价值主张、平台信誉反馈、众包价值传播三方面打破资源壁垒和约束,推行合理的知识产权定价机制、强调知识技术共享,并将开放式创新视野突破物理组织边界,实现提升创新速度、降低创新成本、扩大网络价值的目标。

从实践角度来看,众包是一个基于知识价值网络的服务体系,体现了新的利益网络集聚。建立在互联网社区之上的众包价值网络,其价值触发点来源于市场终端。该价值网络创新主动权已在每个网络节点进行了释放和扩散,以重塑新的价值分配模式与价值分配结构。近年来,国内外众包网站发展迅速,知名网站如Freelancer.com、Innocentive.com、Taskcn.com、Zhubajie.com、Epweike.com等。国内众包网站的迅猛发展始于2005年百度等推出互动问答平台之后。目前大大小小的众包网站有几百家之多,网站上的任务日益多元化,服务范围逐步扩大,以满足用户更加多元化的需求。Epweike网创始人、CEO黄国华指出,目前在网上发布任务的雇主,除了个人还有很多企业,由于中小企业在国内的发展瓶颈日渐显现,众包网站市场发展前景不容小觑。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创新日益成为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4]。中小企业的灵活性特征明显,对技术和市场等变化反应敏感、迅速。同时,研究发现,中小企业在创新过程中所产生的平均成本低于大企业的(Cooper,1964),中小企业在创新方面的效果更明显(Vossen,1998)。因此,分析网络众包价值协同、吸收能力对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有助于对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提供借鉴。

1 研究假设

得益于信息科技的力量,网络成为社会资本。当信息生产力高速发展,人与人之间形成平等且团结协作的关系时,社会资本就逐渐演变为有效解决网络问题的“整体解决方案”(Richard Barbrook, 1996)。组织创造价值的有效形式反映为组织资本,根植于组织的价值观体系以及业务流程。Clayton Christensen教授将组织能力分解为资源(Resource)、流程(Process)、价值观(Value)三要素。本文根据当前网络信息科技条件以及网商在线平台的实际运作情况,从协同维度研究网络众包价值协同对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

1.1 众包价值协同与中小企业创新绩效关系

众包的价值协同效应主要体现为众包模式重塑微观价值形态。众包平台围绕自身价值主张,获取用户、实现网络营销推广活动;通过和谐的价值网络促进技术产品或者技术服务的传播,最后由大众过滤机制筛选符合要求的创意产品。网络众包价值协同作为一种特殊的工作理念和方式,有利于企业提升创新绩效:①Cohen,Levinthal[5]认为大部分企业创新思想来自于外部而非自己的创新成果,网络众包价值协同将企业创新所需的外部信息进行协调和整合,进而提高创新能力与绩效;②通过网络众包价值协同方式,企业把技术创新流程的部分工作外包出去,在更大范围内协同创新,以更低成本实现交易,可以加速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提升创新绩效,降低创新成本;③网络众包模式能够促进企业实现开放式创新,有利于利用外部创新资源,或把富余的创新资源投入到其它企业,其价值协同作用能够实现技术和资产的互补与融合,提升创新绩效,实现技术成果商业化;④众包网络有利于知识溢出和技术传播,有利于产生创新协同效应并带来企业价值的增殖,在动荡的市场环境下帮助企业降低技术和市场风险。

对正确运用平台战略的企业来说,颠覆原有产业价值链,打碎并重组产业结构成为可能。企业实施网络众包模式一方面能有效搜索外部创新资源,突破边界搜索作业,加快技术创新;另一方面,能够通过平台战略的实施输出内部技术,降低创新资源存放成本,有效改进创新绩效;同时,激发企业员工对自身价值的感知,提高创新热情,加快创新成果开发,形成良好的企业创新环境。

基于上述文献梳理与分析,本文假设:

H1:网络众包价值协同对中小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

1.2 吸收能力与中小企业创新绩效关系

Cohen[5]将企业吸收能力概括为企业评估和选择、消化外部知识并最终商业化应用的能力,包括识别外部新知识、消化知识和应用知识提高产出的能力。Vareska et al[6]认为企业与多种外部知识源合作,有利于知识的消化与应用,有利于提高企业创新绩效。Mowery[7]指出在创新过程中与外部组织互动所获取的新科技知识尤其重要。通常情况下,企业很少选择单独创新,而更趋向于与外界组织,如供应商、客户、大学或者研究机构等进行合作以获取新产品或者新技术的构思。主动搜寻外部知识成为企业解决自身资源紧缺问题的一个重要方式,企业对知识的创造与获取、对内外部创新资源的有效整合,成为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关键。

提高对外部新知识的识别能力有助于企业发现市场需求,降低创新风险,提升创新效率。Urban,von Hippel[8]研究发现,制造商快速获取领先用户(Lead User)提供的产品需求信息、新产品原型设计和新产品设想,能加速新产品开发进程,降低新产品开发成本,减少新产品开发风险,提升创新效率。Lettl[9]认为通过与领先用户进行沟通和联系,能够获取新的技术能力,扩展企业技术联系网络,并能与技术先进的研究机构建立紧密联系。Nishigushi(1994)指出供应商在开发早期对多种思想的评估,再结合与制造商互补的技术知识与能力,能在很大程度上压缩开发时间,缩短产品交付周期;而通过与掌握先进技术能力的制造商共享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可以提高市场适应能力,降低市场风险。

企业对外部知识的消化能力,对提升创新效率至关重要。只有完成对外部知识的消化吸收,并产生创造性知识,企业才能真正走向自主创新。“合作中学习”是消化新知识的重要途径。Miotti、Sachwald[10]认为同行业竞争者间存在广泛合作的可能性,企业可以通过利用伙伴企业的知识和技术能力来扩展本企业产品功能,形成独特的技术组合优势,激发创新资源的网络效应,实现技术突破,从而提高本企业创新绩效。Faems在研究中得出,通过与技术中介组织、风险投资企业和知识产权机构等保持联系,能够为企业带来有价值的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进而促进企业创新。Cohen,Levinthal[5]研究认为,挖掘和利用外界知识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由企业原有的知识基础所决定。原有的知识基础包括企业具备的基本技能,熟知企业所在发展领域的科技发展动态及与合作者使用共同语言等。换言之,原有的知识基础也反映了企业识别和吸收信息并将其运用到商业末端的能力。Mowery[7]认为吸收能力具有路径依赖性,并取决于企业内部知识积累和被延长了的投资过程。Gambardella研究指出,吸收能力的提高能有效增强企业从外界获取技术知识的能力。Tasi、Wang[11]认为企业吸收能力强,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利用从外部获取的知识并将其应用到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

综合上述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H2:吸收能力对中小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

1.3 网络众包价值协同与吸收能力关系

网络众包作为一种商业模式,其功能在于将多个不同层次的主体进行组合并建立协同体系,实现联合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李燕华、宋福烨[12]认为企业与外部组织之间基于相似的价值观容易形成共同愿景,该愿景一方面能够为企业明确学习方向,另一方面也能促使关系双方对未来的互动目标产生共识,进而增进了解,推动知识交换。

网络众包价值协同依赖于社会化的价值传播。网络众包模式的用户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也是创意的选择者和传播者。社区意识对信息发布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网络众包平台通过激发用户的社区意识,促进认知模式形成,进而促进信息获取、共享和利用。平台自组织的关注点由内容逐渐演变为用户,再扩展为用户间的关系。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群体智慧“内容+关系”的评论分享以及用户之间的合作过滤等互动形式,可将具有商业价值的互补性知识和信息在众包社区内传播与分享。众包网络信息传播的互动性打破了传统媒体需事先对信息进行审查的规则:网络文化的多元性特征导致持久的价值观碰撞;移动互联随意化交互的特性打破了时间、空间、专业、地域的限制;众包聚合的特性实现了信息的层次性传递。现实与网络结合越紧密,社会的基本价值准则和知识文化传承在网络中就越能够得到映射。网络众包的工作特点之一是采用大众过滤方式筛选用户提交的内容。事实证明,大众过滤是有效的,用户在扮演创意选择者和传播者角色时,对所接触的业务在秉持合作的同时,也发挥着筛选过滤的作用。群体过滤促进了信息的个性化传播。知识价值在应用过程中得以体现,网络众包模式以群体为基础,对分享成果进行评估和过滤,问题解决者及利益相关者皆通过参与平台进行知识创造和方案选择,在共同创造过程中,解决者方案中的隐性知识得以传播和学习,显性知识则经过整合形成问题解决规则。由此可知,众包价值协同不仅可以群体创造共同业绩模式,而且可以跨越传统界限,实现知识的学习、培养、分享和利用,促进知识整合和创新,增强企业的吸收能力。

众包模式鼓励大众自主创造性的发挥,挖掘网络大众贡献价值信息的潜能。林永青[13]指出,众包平台发挥了桥梁作用,将每个拥有特质的个体联系起来,构成了多样化。随着互联网的深度发展,用户创造的“微内容”时代特征明显,用户既是创造者,也是“微内容”的选择者。基于参与者的兴趣或为用户提供便利的网络众包可创造双赢效果。群体智慧在知识层面上的丰富性填补了企业内部知识源的欠缺,网络大众与企业用户以合作形式形成的互惠关系可有效促进跨组织界面的知识、技术和信息转移。由此可见,企业通过众包网络进行有效沟通,可增强其对外部网络知识和信息的敏感性和吸收力,进而提高企业的知识整合和利用能力。

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提出假设:

H3:众包价值协同对吸收能力具有正向影响。

1.4 吸收能力的中介作用

网络众包平台为企业获取信息、知识等相关创新资源提供了一定的网络渠道,而企业面临的现实挑战是如何实现从知识获取到消化吸收和新知识运用的转变,接触外部知识源并不能直接转化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能力,需要吸收能力作为转变的“催化剂”,从而提高企业对新知识的消化、整合能力,加快企业创新进程。可见,吸收能力是众包协同提高企业创新绩效的重要“枢纽”。Wu等在考虑吸收能力以何种方式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方面,指出众多学者都倾向于认为吸收能力起到中介作用。Nieto(2005)首先肯定了知识、信息对企业创新活动的重要性,强调对知识和信息进行共享与整合更加重要,并指出企业若想从外部获得知识,就必须利用和依赖其吸收能力。Zaheer,Bell(2005)认为吸收能力在知识溢出与创新绩效间起双重作用:其一,企业吸收水平越高,就越能够意识到知识溢出的重要性;其二,在知识溢出过程中对企业有价值信息的辨别能力依赖其吸收能力。企业吸收能力越强,就越能有效利用外部知识,更好地与企业内部形成知识流融合,进而提升企业创新绩效。Meelory(2003)的实证研究表明,企业具备的吸收水平越高,越能较多地感知所需知识存在的重要性,所获知识对企业创新绩效的贡献也越大。

吸收能力在众包网络和企业创新绩效中具有重要作用,且作为桥梁作用存在。潘宏亮、杨晨[14]认为吸收能力促进了企业内部和外部知识的融合,使得新知识创造速度加快,企业通过对新知识的吸收、消化和利用,最终转化为新产品或新服务,进而提升创新绩效。具有强吸收能力的企业具有更强的对外部相关知识获取、吸收、转化和应用的能力。Escribano,Fosfuri(2005)将吸收能力作为中介变量,证明了企业利用网络的强度和规模以及企业网络位置对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Youndt(2005)指出创新的本质在于识别和利用机会,实现新产品和服务的开发,企业吸收能力水平越高,越有利于知识积累和知识应用,从而加速企业创新进程。众包网络让知识在组织间得以转移,提供了更多合作机会和学习机会,同时,也共享和创造了更多新知识,提高了组织创新能力。本研究认为吸收能力在网络众包协同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发挥重要作用,企业通过众包平台获取有价值的知识和信息并加以整合与利用,最终转化为企业的新产品和服务,提升企业创新绩效。基于上述分析,针对中小企业,本研究假设:

H4:吸收能力在众包价值协同与中小企业创新绩效间起中介作用。

基于上述研究假设,本文建立理论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2 研究设计

2.1 变量测量

本研究的测量变量在量化测定上存在困难,对变量的测度均采用Likert5分量表法处理。数字“1”代表“非常不同意” ,“2”代表“不同意”,“3”代表“一般”,“4”代表“同意”,“5”代表“非常同意”。量表测量题项主要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回顾和企业界调查形成,并经过预测步骤对题项加以纯化处理,最终形成测量题项。测量指标及来源见表1。

图1 概念模型

表1 研究变量

变量名称测量题项来源平台价值主张自变量 众包价值协同众包价值传播Stewart,1997Upton,2001Blair&Wallman,2001;AdrianSlywotzky,2007平台信誉反馈与同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贵企业新产品开发数量很突出与同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贵企业申请的专利数多Arundel&Kabla(1998)Brouwer&KleinKnecht(1999)Cooke&Clifton(2002)张方华(2004)韦影(2005)因变量 企业创新绩效与同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贵企业新产品开发速度快与同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贵企业新产品开发成功率大与同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贵企业新产品销售额占销售总额比重很高企业能够很快发现外部新知识对现有技术的提升作用中介变量吸收能力 企业能够快速获得技术创新所需的新知识Wong(1999)Zahra&George(2002)企业能够很快使用已消化的新知识进行新产品或新服务开发

2.2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调查问卷设计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企业基本信息资料和问卷主体部分。其中,问卷主体部分包含众包平台价值情况调查、吸收能力情况调查和企业创新绩效情况调查。为了获取较为可靠而有质量的研究数据,调查问卷发放的对象多是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与研发人员。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50份,问卷回收率为83.33%。同时,将问项答案填写不完整、漏填以及答案出现明显错误、前后矛盾等问卷作为无效问卷予以剔除,共剔除19份,最终得到有效问卷231份,有效回收率为92%。样本基本特征见表2。

3 实证结果分析与讨论

3.1 信度和效度分析

信度反映测量的稳定性和准确性,量表的信度水平直接影响数据的分析结果。学术界一般采用Cronbach's Alpha系数检验量表内部一致性。一般而言,Cronbach's Alpha值大于0.6就认为问卷的信度可接受。表3给出了变量信度分析结果,Cronbach's Alpha值均在0.60以上,符合信度检验要求。

效度反映测量题项的准确程度。效度越高则表明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越高。效度检测模式包括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在内容效度检测中,考虑到各变量的测量题项在理论研究中以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为基础,对成熟量表加以修改调整后使用,且通过了该领域专家的检查修改(1位教授,2位副教授,10位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因此量表内容效度良好。结构效度检验方面,本文通过因素分析法提取主成分因子来测量各变量效度。一般认为,KMO值大于0.5,Bartlett's 球形检验显著性水平小于0.05 时就可以进行因子分析。本研究变量KMO值均在0.6之上,且Bartlett 球形检验的显著性水平均为0.000,说明问卷获得的调查数据很适合作因子分析。

3.2 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用来考察各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据此对理论模型相关假设存在的合理性作出初步诊断。本研究模型变量经过相关性分析后得到的结果见表5。

表2 样本企业基本信息

选项基本资料频数有效百分比(%)2年以下229.5成立年数2-4年5122.14-8年7030.38年以上8838.110人以下2510.8员工总人数10-100人11148.1100-300人7331.6300人以上229.51年以下187.81-3年5925.5工作年数4-6年9039.07-10年4419.010年以上208.725岁以下3816.526-35岁9942.9年龄36-45岁6226.846-55岁3113.455岁以上10.4制造业166.9建筑房地产业2711.7金融与保险业198.2行业IT行业156.5医药教育业41.7服务业7733.3咨询、专业服务业(如审计)7331.6

由表5可知,众包价值协同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企业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各研究变量相关矩阵的结果可初步证实理论模型中提出的研究假设。

3.3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本研究采用AMOS21.0统计分析软件检验前文构建的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模型分析结果见图2。图中XJ1-XJ3为潜在变量众包价值协同的3个测量题项(观察变量),XS1-XS3为潜在变量吸收能力的3个测量题项(观察变量),CX1-CX5为潜在变量企业创新绩效的5个测量题项(观察变量),e1-e3分别为众包价值协同测量题项的测量误差,e4-e8分别为企业创新绩效测量题项的测量误差,e9-e11分别为吸收能力测量题项的测量误差,e12、e13分别为吸收能力、企业创新绩效的干扰变因。

从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输出图可见,众包价值协同对企业创新绩效的路径系数为0.24,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路径系数为0.49,众包价值协同对吸收能力的路径系数为0.73,故本研究中的假设H1、H2、H3均得到支持。同时,模型的各种拟合指标值CNIN/DF=1.139≤3.00,GFI=0.965>0.90,AGFI=0.944>0.90,NFI=0.934>0.90,RFI=0.911>0.90,CFI=0.991>0.90,RMSEA=0.025<0.10,均在可接受范围内,表明模型的拟合度比较理想。

表3 量表信度分析结果

变量题项项已删除的刻度均值项已删除的刻度方差校正的项总计相关性项已删除的Cronbach'sAlpha值Cronbach'sAlphaJZ18.311.6590.4040.527众包价值协同JZ28.361.2760.4640.4370.608JZ38.141.6680.3920.543XS17.862.0400.4990.587吸收能力XS28.011.7310.4960.5890.681XS37.941.8640.4950.586CX114.926.9600.5070.784CX215.235.9940.6130.752企业创新绩效CX315.036.1010.5930.7580.800CX415.026.2190.6080.753CX514.976.2530.5930.758

表4 量表效度分析

量表名称KMO值Bartlett's球形检验近似卡方dfsig众包价值协同0.60541.94230.000吸收能力 0.66896.78730.000企业创新绩效0.830277.823100.000

表5 模型各研究变量相关矩阵

变量名称123451.价值协同0.543∗∗0.502∗∗12.吸收能力0.514∗∗0.551∗∗0.465∗∗13.企业创新绩效0.443∗∗0.445∗∗0.413∗∗0.497∗∗1

注:**.在.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在验证吸收能力的中介作用时,参照Baron&Kenny(1986)提出的中介效果检验程序,即当直接效果(direct effect)强于间接效果(indirect effect)时,说明中介变量没有产生效果,故去除该中介变量;当直接效果弱于间接效果时,则说明中介变量产生作用,因此需要利用好该中介变量。由图2可知:①直接效果:网络众包价值协同对企业创新绩效的路径系数为0.24;②直接效果:网络众包价值协同对吸收能力的路径系数为0.73;③吸收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间的路径系数为0.49;④间接效果:关系模型中众包价值协同通过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为0.36(0.73*0.49),直接效果(0.24)<间接效果(0.36),从而验证了研究假设H4,即吸收能力在众包价值协同与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

4 结论与建议

运用数理统计及结构方程建模(SEM)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网络众包价值协同不仅直接影响中小企业创新绩效,而且通过吸收能力间接影响企业创新绩效。实证结果表明,企业要保持一定的众包网络嵌入性,力争与网络伙伴保持大规模和高频率的互惠联系,加深对外界环境的了解,识别企业发展所需的知识资源,提高信息与知识整合及运用能力,从而提升企业创新绩效。在创新实践中,中小企业自身应建立高效的知识转移和知识共享激励机制,如将获取的知识资源加以整合,建立知识库,多方面多途径提升企业吸收能力,进而改善创新绩效。

图2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

(2)网络众包价值协同对中小企业吸收能力具有正向影响。众包协同建立在共同价值基础之上,借助社区机制的运行,创造开放和谐的社区生态。通过平台网络企业,可以汲取成长中所需的信息资源,促进其对异质性知识的获取、消化、吸收和利用。基于扁平化、无边界、自组织的社群化特征,中小企业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内部员工的智慧和创造力,运用网络众包推动组织结构创新,打造学习型组织,强化吸收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强化与平台参与者之间的联系,建立双方甚至多方的信任和忠诚,在此基础上,保持较高的网络中心性,获得更多异质性资源和信息,进而提高吸收能力,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3) 吸收能力在众包价值协同与中小企业创新绩效间起中介作用。随着企业知识的积累,没有单一的知识获取策略可适用于所有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对新知识的识别和获取更多依赖于外部环境,而对知识的消化、吸收及整合运用则需要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协作。企业应针对不同员工的知识结构,采取多种方式对知识进行普及,鼓励员工进行非正式交流以分享知识,从广度上扩大先验知识存量。同时,鼓励员工与企业外部组织建立正式或非正式的交流与协作,提高员工对隐性知识的获取能力,进而从深度上积累企业先验知识。企业除注重先验知识的积累外,还应着手内部机制建设,即建立健全组织内部的沟通机制和知识共享机制,通过良好的流通渠道促进知识或信息转移,从而增强企业的知识利用能力和整合能力。与此同时,积极培育和发展针对中小企业自身的众包网络,吸纳高素质或关键技术人才进来。只有这样,才能培育企业核心能力,加快企业创新进程。

参考文献:

[1] HOWE J.Crowdsourcing: why the power of the crowd is driving the future of business[M].New York:Crown Business,2009.

[2] ABBOTT W F, MONSEN R J. On the measurement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self-report disclosure as a method of measuring social involvement[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79(22).

[3] 肖婷.企业价值与社会价值协同的财务管理目标研究[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11.

[4] 陈劲,李飞宇.社会资本:对技术创新的社会学诠释[J].科学学研究,2001(3):102-107.

[5] COHEN W M,LEVINTHAL D A.Absorptive capacity:a new perspective on learning and innovation[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0,35(3):28-52.

[6] VARESKA VAN DE VRANDE, ARD-PIETER DE MAN.A response to "is open innovation a field of study or a communication barrier to theory development"[J].Technovation,2011(31):185-186.

[7] MOWERY D C,OXLEY J E,SILVERMAN B S.Strategic alliances and interfirm knowledge transfer[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6(17):77-91.

[8] HIPPEL V E. The ources of innovation[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8:89-90.

[9] CHRISTOPHER LETTL.User involvement competence for radical innovation[J].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2007(24):53-75.

[10] LUIS MIOTTI, FRÉDÉRIQUE SACHWALD.Co-operative R&D: why and with whom?: an integrated framework of analysis[J].Research Policy,2003(32):1481-1499.

[11] JUI-CHEN TASI.Improving two-phase refrigerant distribution in the manifold of the refrigeration system[J].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2008(28):2126-2135.

[12] 李燕华,宋福烨.企业外部社会资本对企业间知识转移的影响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7(21):179-182.

[13] 林永青.众包:网络社会的社会生产[J]. IT经理世界,2009(10):82-83.

[14] 潘宏亮,杨晨,叶璐.吸收能力视角下企业知识管理研究——基于多案例研究[J].情报杂志,2010(6):72-75.

(责任编辑:胡俊健)

The Influence of Value Collaboration and Absorptive Capacity 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of SMEs from Crowdsourcing Network

Liu Xintong, Xu Juanjua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ollege,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Xinxiang 453007,China)

Abstract:The Internet has brought about a revolution in resource sharing and individual innovation. The network crowdsourcing which is famous f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 group create " help enterprises solve the inside and outside problems.This paper has make a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crowdsourcing network on th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of SMEs from the value in collabora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value collaboration and absorptive capacity from network Crowdsourcing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of SMEs ;absorptive capacity plays an intermediary rol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alue collaboration of the network crowdsourcing and th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of SMEs.

Key Words:Network Crowdsourcing;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bsorptive Capacity; SMEs

收稿日期:2016-08-16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4CGL005)

作者简介:刘新同(1965-),男,河南息县人,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管理;许娟娟(1988-),河南信阳人,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管理。

DOI:10.6049/kjjbydc.2016040692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17)05-009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