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背景特征对技术创业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商业模式创新的中介作用

郭 韬1,吴 叶1,刘洪德1,2

(1.哈尔滨工程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2.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企业文化部,北京 100024)

摘 要:以商业模式创新作为中介变量,构建了企业家背景特征与技术创业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基于中小板和创业板125家上市公司的数据,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企业家背景特征中的教育水平、专业背景、职能背景均对技术创业企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商业模式创新在企业家教育水平、专业背景和职能背景与技术创业企业绩效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企业家背景特征;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创业企业;企业绩效

0 引言

技术创业企业是利用新技术突破为客户开发更好的产品与服务,积极将新技术商业化的创业型企业。作为新技术、新发明、新产品的主要载体以及国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建立自主创新体系的重要主体,技术创业企业在培育新兴产业、推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已有研究表明:企业家是企业中的核心角色,企业家背景特征对企业的战略决策、运营过程等企业行为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技术创业企业绩效[2-4]。高阶理论认为组织中的高管成员是战略决策的主体,他们根据自身的心理特质进行有限理性决策。考虑到实际研究中获取大样本高管人员心理数据的困难性,学者们提出将人口统计学特征作为心理特征的代理变量[5]。高阶理论将企业家背景特征引入相关研究领域之后,众多学者以该理论为研究基础,对高层管理者的年龄、教育水平、职能背景等背景特征与企业各类绩效指标以及企业各种行为之间的关系展开了研究。虽然企业家背景特征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关系已经得到证实,但关于其内在影响机制的研究成果尚不够丰富和深入,尤其是以技术创业企业为对象的实证研究更加鲜见。

随着产品开发成本的递增,以及技术变革的不确定性加剧,仅仅凭借技术创新已不能保持技术创业企业的竞争优势,技术创新只有与商业模式创新协同作用,才能全面提升企业绩效。因此,对技术创业企业而言,商业模式创新具有重要意义[6]。商业模式创新通过重组和优化企业内外部资源,设计新的运营系统或改良既有运营系统,促使企业实现更高的价值获取[7]。在此过程中,企业或降低成本,或完善服务,以满足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当前,商业模式创新已成为技术创业企业在互联网经济时代提升企业绩效的有效手段之一。肖挺[8]以服务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企业高管团队异质性会影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水平。Linder[9]对电子商务新创企业的研究证明,企业高管是推动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主要力量。已有研究证实了商业模式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企业家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但商业模式创新在企业家背景特征与企业绩效间发挥的作用仍不清晰。作为技术创业企业的最高决策者,企业家背景特征会对企业战略变革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企业绩效[10]。而商业模式创新就是企业的一种战略变革行为,商业模式创新通过颠覆既有规则和改变竞争性质重构企业既有的商业模式和市场,在满足顾客价值需求的同时,实现企业自身的价值获取[11],理论上商业模式创新为企业家背景特征影响企业绩效提供了中介条件。但是,鲜有研究关注企业家背景特征、商业模式创新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以技术创业企业为对象的实证研究更加鲜见。因此,本文以技术创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将商业模式创新作为中介变量,构建企业家背景特征影响企业绩效的理论模型,并通过实证分析检验商业模式创新在企业家背景特征与技术创业企业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

1 理论假设

1.1 企业家背景特征对技术创业企业绩效的影响

企业家背景特征通常包括年龄、任期、教育水平、专业背景、职能背景等。结合技术创业企业的特质,参考张建君[2]、刘烨[3]等的研究,本文将企业家背景特征确定为教育水平、专业背景和职能背景。技术创业企业特质决定知识技能是企业家最重要的特质之一,它首先取决于教育水平。高教育水平的企业家通常具有更丰富的知识储备,他们更容易接受新思想和容忍环境不确定性,具有更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同时,也更有可能使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来促进绩效提升。企业家专业背景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技术类专业背景,主要包括科学工程类专业;另一类为非技术类专业背景,主要包括文学、艺术等非科学工程类专业。已有研究表明,技术类专业背景的企业家更倾向于制定创新性决策,注重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使企业能够先于竞争对手引入新产品或服务来满足客户需求,提升企业竞争优势[12]。企业家职能背景一般分为两类,一类为产出型职能背景,拥有这种职能背景的企业家大多具有销售、营销和产品研发背景;另一类为生产型职能背景,此类职能背景主要指具有生产工艺、处理工艺以及制度建设和维护背景。具有产出型职能背景的企业家更倾向于制定创新型战略,更愿意加大对产品、技术的研发投入。对技术创业企业而言,加大产品和技术的研发投入、积极推动技术创新是企业成长的命脉[13]。综合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a:企业家教育水平对技术创业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

H1b:企业家技术类专业背景对技术创业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

H1c:企业家产出型职能背景对技术创业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

1.2 商业模式创新对技术创业企业绩效的影响

商业模式是企业为满足客户价值主张而创造价值,最终获取价值的方式。随着外部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新技术的发展需求以及外部环境中的竞争压力逐渐增大,企业需要不断地对商业模式进行创新,从而获取更大价值[14]。商业模式创新的目的是满足顾客需求,为顾客创造新价值。只有当产品或服务能为顾客提供新的价值体验时,顾客才会有购买产品或服务的欲望,进而使企业产品或服务得到市场的充分认可,最终促进企业绩效提高[15]。同时,商业模式创新依赖于企业内外部资源与能力的协调配合,在此协调配合过程中,企业提高了资源和能力的利用效率,降低了资源管理成本,提高了企业绩效[16]。此外,商业模式创新一定程度上也会促进企业研发活动[18],而大量研发活动可以推动技术创业企业实施技术创新,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满足顾客新的价值主张,提高企业绩效[18]。综合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假设:

H2:商业模式创新对技术创业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

1.3 企业家背景特征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

一般而言,企业家的管理知识、对技术市场的应变和创造力、市场信息加工能力与其受教育水平正相关[19]。企业家受教育水平越高,信息处理能力越强,越能更好地识别创新机会[4]。Hemandez等[20]认为,受教育水平更高的管理者通常能够提出更多具有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因为他们对创新的态度更加积极和开放,具有更强的创新意愿。具有技术类专业背景的企业家通常对技术有更高的敏感性,更容易从非均衡市场中发觉可盈利的潜在价值[21],这体现出企业家发现和识别市场机会的能力。市场机会识别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基础,在外部环境高度动荡的背景下,企业原有的商业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市场发展需求。此时,企业家的机会识别能力有助于企业掌握市场发展的最新动向,进而根据新的市场需求及时对企业商业模式进行创新[7]。合作伙伴等利益相关者是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22],恰当处理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对企业顺利实施商业模式创新具有重要影响[17]。具有产出型职能背景的企业家大多从事过营销、销售和产品研发工作,具有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交往的经验。因此,具有产出型职能背景的企业家会更加注重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企业创新商业模式时,既要考虑如何与利益相关者共同创造价值,又要考虑价值如何在利益相关者与企业自身之间合理分配。只有充分保证利益相关者的既得利益,企业才能顺利实施商业模式创新。综合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假设:

H3a:企业家教育水平对商业模式创新有正向影响;

H3b:企业家技术类专业背景对商业模式创新有正向影响;

H3c:企业家产出型职能背景对商业模式创新有正向影响。

1.4 商业模式创新的中介作用

高教育水平的企业家往往具有较强的创新意愿,但创新意愿仅仅是企业家的主观意志,其只有与企业合适的创新活动相结合才能最终作用于企业绩效。作为一种在企业家创新意愿驱动下的创新活动,商业模式创新通过促使企业提出新的价值主张、创造新的资源组合或驱动组织系统演化,促进企业绩效提升[17]。具有技术类专业背景的企业家一般具有较强的市场机会识别能力[21],然而,在有效识别市场机会之后,企业还需要进行有效的市场开发才能达到提升企业绩效的目的。商业模式创新包含对市场机会的把握,是企业机会开发机制,其通过对企业活动的重新组合配置,帮助企业有效开发利用市场机会,进而为企业创造价值[23]。如前文所言,具有产出型职能背景的企业家更善于处理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良好的关系可以为企业带来很多外部资源[24]。企业拥有资源优势之后,还需要对自身拥有的以及从外部合作伙伴处获取的资源进行重新配置,通过系统性创新活动的纽带作用提高企业绩效。商业模式创新是组织在资源和能力协调配合的基础上,为实现更高的价值获取而对涉及价值创造、传递和获取的一系列组织活动与架构进行的创新和变革,是一种系统化的创新活动[25]。综合上述分析,得出以下假设:

H4a:商业模式创新在企业家教育水平对技术创业企业绩效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H4b:商业模式创新在企业家专业背景对技术创业企业绩效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H4c:商业模式创新在企业家职能背景对技术创业企业绩效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综合以上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本文构建了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企业家背景特征、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业企业绩效关系模型

2 研究设计

2.1 样本与数据

本文选取2009年末在沪深两家交易所正常上市的技术创业企业作为研究样本。考虑到企业家背景特征、商业模式创新对企业绩效影响具有滞后效应,参照杨浩(2015)的研究,企业绩效选用样本企业2012-2014年的绩效平均值。为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对原始样本进行筛选,标准如下:①结合技术创业企业的概念,主要通过成立年限和研发投入筛选初始样本,剔除成立时间已超过8年、研发投入比例低于2%的上市公司[26];②剔除ST类上市公司;③剔除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④剔除一些指标不全或异常的上市公司。最终,本文得到125个样本,其中,企业家背景特征、商业模式创新、企业绩效以及控制变量的指标数据均来自CSMAR国泰安中国股票市场交易数据库、Wind数据库、新浪财经网、125家样本企业公开披露的年报。

2.2 变量测量

(1) 企业家背景特征。借鉴刘烨[3]等的研究成果,本文选取董事长作为研究对象,设计教育水平、专业背景和职能背景3个指标对企业家背景特征进行衡量。其中,教育水平(Degree)分为5个等级,分别为高中及以下、专科、本科、硕士(含MBA、EMBA)、博士,并依次赋值0、0.25、0.5、0.75、1。专业背景(Major)分为技术类专业背景和非技术类专业背景,分别赋值1、0。职能背景(Function)分为产出型职能背景和生产型职能背景,分别赋值1、0。

(2) 商业模式创新(BM)。对于BM的测量,主要参考Amit[7]、庞长伟[17]的研究,包括新商业模式能够为客户提供增值的产品或服务、创造新的交易方式、创造新的盈利点以及商业模式的新颖性4个指标。邀请两位企业管理方面的专家根据样本企业年报资料,对每家企业在4个指标上的表现进行打分。采用Likert 5点量表法,根据样本企业商业模式某个指标创新程度进行打分,“1”代表创新程度很低,“5”代表创新程度很高。汇总数据,针对每家企业计算4个指标的平均值,作为每家企业4个指标的最后测量值,然后,对4个指标的测量值取平均值,作为实证分析时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最后测量值。对商业模式创新量表进行信度分析,Cronbach's α值为0.786,高于0.7,符合要求。然后,进行因子分析,商业模式创新总方差解释量为61.804%,高于50%的标准。而且,每个题项对应的因子载荷均超过了0.5,说明此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3)企业绩效(Performance)。技术创业企业成长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成长速度快但失败率很高。因此,仅仅考虑单方面指标往往难以全面反映其真实的绩效状况。本文借鉴学者Mohamed等[27]对企业绩效的衡量方法,采用成长性和盈利性两个方面的指标反映技术创业企业绩效。具体测量选取TQ作为成长性指标,ROE作为盈利性指标。

(4)控制变量。本文引入4个控制变量:①企业规模(Size),采用企业总资产的自然对数衡量;②资产负债率(LEV),采用企业在样本选取年年末的总负债与总资产之比度量;③董事会结构(Board),用独立董事人数占董事会总人数的比例度量;④董事长持股比例(Share),采用董事长持股数量与企业总股本之比衡量。

3 实证检验

为验证相关假设,采用SPSS 20.0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及变量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如表1所示,发现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不超过0.7,说明变量之间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构建相应回归模型,对各假设进行验证,结果如表2所示。

表1 描述性统计和相关系数矩阵

变量SizeLEVBoardShareDegreeMajorFunctionBMPerformanceSize1.000LEV0.473∗∗1.000Board0.0780.1601.000Share-0.256∗∗-0.1090.1131.000Degree-0.195∗-0.189∗0.071-0.1361.000Major-0.197∗-0.040-0.136-0.0680.507∗∗1.000Function0.007-0.0710.035-0.1270.413∗∗0.218∗1.000BM-0.199∗-0.1350.059-0.179∗0.271∗∗0.236∗∗0.195∗1.000Performance-0.173-0.187∗0.065-0.213∗0.443∗∗0.315∗∗0.255∗∗0.587∗∗1.000均值20.8530.3060.2090.1470.5360.5040.5920.5230.239标准差0.8300.1770.0450.1640.1820.5020.4930.1270.193

注:** 表示在 0.01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表示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为验证假设H1,本文构建了3个模型(模型2、模型3和模型4),分别用以验证假设H1a、H1b和H1c。在考虑各控制变量的基础上,分别将教育水平、专业背景和职能背景加入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教育水平的回归系数为β=0.396(P<0.01),回归效果显著;专业背景和职能背景的回归系数分别为β=0.307(P<0.01)和β=0.257(P<0.01),回归效果均显著。因此,假设H1a、H1b和H1c得到验证。

为验证假设H2,本文构建了模型5。在考虑各控制变量的基础上,将商业模式创新加入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商业模式创新的回归系数为β=0.565(P<0.01),回归效果显著。因此,假设H2得到验证。

表2 多元线性回归结果

变量Performance模型1模型2模型3模型4模型5BM模型6模型7模型8模型9Performance模型10模型11模型12控制变量Size-0.149-0.073-0.07-0.173-0.012-0.243∗∗-0.207∗∗-0.192∗∗-0.262∗∗∗0.0320.03-0.034LEV-0.153∗∗∗-0.096∗∗∗-0.180∗∗∗-0.122∗∗∗-0.115∗∗∗-0.067-0.041-0.085-0.043-0.075∗-0.136∗-0.099∗Share0.119∗0.066∗∗0.155∗∗0.095∗∗0.052∗∗0.1180.0930.1410.0990.0190.0810.042Board-0.155-0.07-0.121-0.112-0.007-0.262∗∗∗-0.262∗∗-0.240∗∗∗-0.227∗∗0.0430.0040.009自变量Degree0.396∗∗∗0.186∗∗0.302∗∗∗Major0.307∗∗∗0.198∗∗0.204∗∗∗Function0.257∗∗∗0.203∗∗0.149∗∗BM0.565∗∗∗0.509∗∗∗0.523∗∗∗0.533∗∗∗R20.0760.2170.1630.1390.360.1110.1420.1480.1510.4380.3970.38调整R20.0450.1840.1280.1020.3330.0820.1060.1120.1150.410.3660.348F值2.458∗∗∗6.578∗∗∗4.648∗∗∗3.831∗∗∗13.368∗∗∗3.756∗∗∗3.947∗∗∗4.122∗∗∗4.219∗∗∗15.354∗∗∗12.928∗∗∗12.044∗∗∗

注:******分别表示0.01,0.05,0.10的显著性水平,双尾检验

为验证假设H3,本文构建了模型7、模型8和模型9。针对假设H3a,在考虑各控制变量的基础上,加入教育水平这一变量,将商业模式创新作为因变量构建模型7。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此时教育水平的回归系数为β=0.186(P<0.05),因此,假设H3a得到验证。针对假设H3b,在考虑各控制变量的基础上,加入专业背景这一变量,将商业模式创新作为因变量构建模型8。结果显示,此时专业背景的回归系数为β=0.198(P<0.05),因此,假设H3b得到验证。同理,加入职能背景这一变量,其回归系数为β=0.203(P<0.05),因此,假设H3c得到验证。

为验证假设H4即商业模式创新的中介效应,根据中介效应的检验标准对模型2至模型12的结果进行分析。首先,针对假设H4a,对比模型2和模型10的数据可知,在加入中介变量商业模式创新后,教育水平的回归系数明显降低,由β=0.396(P<0.01,模型2)变为β=0.302(P<0.01,模型10),此时商业模式创新对于绩效的影响显著(模型10:β=0.509,P<0.01)。同时,模型7的结果表明,教育水平对商业模式创新存在积极影响。综合以上分析,假设H4a得到验证,商业模式创新在企业家教育水平对技术创业企业绩效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针对假设H4b,对比模型3和模型11的数据可知,在加入中介变量商业模式创新后,专业背景的回归系数明显降低,由β=0.307(P<0.01,模型3)变为β=0.204(P<0.01,模型11),此时商业模式创新对绩效的影响显著(模型11:β=0.523,P<0.01)。同时,模型8的结果表明,专业背景对商业模式创新存在积极影响。综合以上分析,假设H4b得到验证,商业模式创新在企业家专业背景对技术创业企业绩效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针对假设H4c,对比模型4和模型12的数据可知,在加入中介变量商业模式创新后,职能背景的回归系数和显著性水平均明显降低,回归系数由β=0.257(P<0.01,模型4)变为β=0.149(P<0.05,模型12),此时商业模式创新对绩效的影响显著(模型12:β=0.533,P<0.01)。同时,模型9的结果表明,职能背景对商业模式创新存在积极影响。综合以上分析,假设H4c得到验证,商业模式创新在企业家职能背景对技术创业企业绩效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4 管理启示

本文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构建了“企业家背景特征—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创业企业绩效”的概念模型,深入探讨了技术创业企业中企业家背景特征、商业模式创新及绩效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企业家具有高教育水平、技术类专业背景和产出型职能背景均对技术创业企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技术创业企业实施商业模式创新也将显著提升绩效;商业模式创新在企业家教育水平、专业背景和职能背景与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根据实证分析结论,可得出以下启示:

(1) 企业家背景特征对技术创业企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技术创业企业是一种以追求创新为核心的知识、技术和人才密集型企业,因此,作为技术创业企业的企业家要时刻保持学习的心态,通过培训与学习弥补其自身背景特征的不足;投资者在选择技术创业企业进行投资时可以将企业家的背景作为考量因素之一,同等条件下可优先向企业家具有高教育水平、技术类专业背景或产出型职能背景的技术创业企业进行投资;政府要大力鼓励高教育水平专业人才的创业行为,同时,对技术创业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性扶植。

(2) 商业模式创新对技术创业企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技术创业企业致力于将新技术商业化,商业模式创新是其获取新技术价值的基本途径。技术创业企业所处的成长阶段决定了其自身能力和资源相对匮乏,所在行业现存竞争规则对其不利。因此,企业更需要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实现价值获取。技术创业企业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推动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一是改变交易内容,调整产品、服务组合方式,如通过合作等方式联合更多参与者和更多产品,不断调整和扩增产品系列,向目标顾客提供满足其需求的产品组合或通过重新定义产品功能创造新的顾客需求,实现对既有规则的颠覆;二是改变交易方式,颠覆以往参与者之间的价值交换关系,如将传统的向买方收费的方式转变为向卖方收费等。

(3)企业家背景特征对技术创业企业绩效的影响往往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来实现,商业模式创新有利于技术创业企业绩效提升。企业家决定技术创业企业的最终决策,因此,商业模式创新成功的关键在于企业家因素。首先,企业家要时刻保持开放的心态,提高商业模式创新意识;其次,企业家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背景提高对技术的敏感性,快速挖掘潜在的市场机会,为商业模式创新奠定基础;最后,企业家要充分发挥其产出型职能背景的优势,注重维护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积极从合作伙伴等利益相关者处获取商业模式创新所需资源,同时,在后期的价值分配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实现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共赢。

5 结语

本文构建了“企业家背景特征-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创业企业绩效”的概念模型,并采用上市公司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企业家具有高教育水平、技术类专业背景和产出型职能背景,均对技术创业企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技术创业企业实施商业模式创新将显著提升绩效;商业模式创新在企业家教育水平、专业背景和职能背景与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囿于条件所限,本文也存在一些不足:①主要借助横截面数据探讨企业家背景特征、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业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后续研究可考虑加入时间维度,考察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②选取商业模式创新作为中介变量,探讨了企业家背景特征对技术创业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未来可在此基础上引入其它调节变量,开展更为深入和全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吕东,云乐鑫,范雅楠.科技型创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与适应性成长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36(11):132-144.

[2] 张建君,李宏伟.私营企业的企业家背景、多元化战略与企业业绩[J].南开管理评论,2007,10(5):12-25.

[3] 刘烨,金秀,李凯,等.高科技公司中的高管特征与绩效的实证研究[J].运筹与管理,2010,19(6):181-186.

[4] 李建军,李丹蒙.创业团队人力资本特征与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基于我国创业板公司的实证研究[J].软科学,2015,29(3):79-83.

[5] HAMBRICK D C,MASON P A.Upper echelons:the organization as a reflection of its top managers[J].Academy of Management Annual Meeting Proceedings,1984,9(2):193-206.

[6] 王丽平,赵飞跃.组织忘记、关系学习、企业开放度与商业模式创新[J].科研管理,2016,37(3):42-50.

[7] ZOTT C,AMIT R H.Designing your future business model:an activity system perspective[J].Long Range Planning,2010,43(2/3):216-226.

[8] 肖挺,刘华,叶芃.高管团队异质性与商业模式创新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以服务行业上市公司为例[J].中国软科学,2013(8):125-135.

[9] LINDER J C,CANTRELL S.Changing business models:surveying the landscape[J].Accenture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Change,2000,10(5):206-210.

[10] HELFAT C E,PETERAF M A.Managerial cognitive capabilities and the micro foundations of dynamic capabilitie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4(6):831-850.

[11] SCHLEGELMILCH B B.Strategic innovation:the construct,its drivers and its strategic outcomes[J].Journal of Strategic Marketing,2003,11(2):117-132.

[12] WINNE D S,SELS L.Interrelationships between human capital,HRM and innovation in Belgian start-ups aiming at an innovation strateg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2010,21(11):1863-1883.

[13] 胡保亮.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基于创业板上市企业的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3):95-100.

[14] 罗珉,李亮宇.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价值创造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5(1):95-107.

[15] 殷群,贾玲艳.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内部风险管理研究——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J].科学学研究,2013,31(12):1848-1853.

[16] JOHNSON M W,SUSKEWICZ J.How to jump-start the clean-tech Economy[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9,87(11):52-60.

[17] 庞长伟,李垣,段光.整合能力与企业绩效:商业模式创新的中介作用[J].管理科学,2015(5):31-41.

[18] 姚明明,吴晓波,石涌江,等.技术追赶视角下商业模式设计与技术创新战略的匹配——一个多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14(10):149-162.

[19] CHOI T M.Carbon footprint tax on fashion supply chain system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2013,68(1/4):835-847.

[20] HEMANDEZ-LARA A B,VALLE-CABRERA R,CAMELO-ORDAZ C.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p management teams and innovative capacity in companies[J].Journal of Management Development,2005,24(8):683-705.

[21] NONAKA I,KONNO N.The concept of "Ba":building a foundation for knowledge creation[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1998,40(3):14.

[22] 夏清华,娄汇阳.商业模式刚性:组成结构及其演化机制[J].中国工业经济,2014(8):148-160.

[23] RICHARDSON J.The business model:an integrative framework for strategy execution[J].Strategic Change,2008,17(5/6):133-144.

[24] 张涵,康飞,赵黎明.联盟网络联系、公平感知与联盟绩效的关系——基于中国科技创业联盟的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15,27(3):153-162.

[25] 王雪冬,董大海.商业模式创新概念研究述评与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3,35(11):29-36.

[26] 吴旭云,贺小刚,郝影利.创业导向、网络嵌入与创业型企业成长关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5):78-84.

[27] MOHAMED E B,JARBOUI S,BACCAR A,et al.On the effect of CEOs′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in transport firm value? a stochastic frontier model[J].Case Studies on Transport Policy,2015,3(2):176-181.

(责任编辑:万贤贤)

The Study of the Effect of Entrepreneurs' Background Characteristics on the Performance of Technology Start-ups ——The Mediating Role of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Guo Tao1, Wu Ye1, Liu Hongde1,2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01, China; 2.Department of Corporate Culture, Aviation Industry Corporation of China, Beijing 100024,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as the intermediary variable, the theoretical model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repreneurs' background characteristics and technology start-ups performance is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data of 125 listing corporation of small and medium sized board and gem, this study uses the method of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to verify the research hypothesis. The empirical results are as follows that entrepreneurs' degree, major and functional background all have positive effect on the performance of technology start-ups, and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plays a partial intermediary role between entrepreneurs' background characteristics and technology start-ups performance.

Key Words:Entrepreneurs' Background Characteristics;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Technology Start-ups; Enterprise Performance

收稿日期:2016-07-27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CGL04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YJC630064);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项目(HEUCF150905)

作者简介:郭韬(1972-),男,黑龙江牡丹江人,管理学博士,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副导师,哈尔滨工程大学企业创新研究所成员,研究方向为科技管理与创新管理、创业与企业成长;吴叶(1992—),女,河北石家庄人,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企业创新与成长;刘洪德(1960—),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管理学博士,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研究员级高工,研究方向为科技管理与创新管理、企业经营与战略、企业文化理论。

DOI:10.6049/kjjbydc.2016050806

中图分类号:F27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17)05-008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