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科技创新景气问卷调查研究
——以深圳市企业为例

杨 武,杨 淼

(北京科技大学 东凌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

摘 要:介绍了企业科技创新景气问卷调查的研究步骤和计算方法,基于2015年深圳市700家企业的景气问卷调查数据,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研究发现:深圳市企业家科技创新信心指数和企业科技创新环境总体指数均有所上升;深圳市技术环境支持指数涨幅最明显;深圳市人才环境虽有所改善但其仍是企业科技创新的最大瓶颈;深圳市企业融资环境亟待继续优化和改善。

关键词:科技创新景气指数;企业家科技创新信心;科技创新环境;技术赶超战略

0 引言

企业科技创新景气调查是观察区域科技创新短期发展状况、监测预测区域科技创新景气动向的有效工具,是区域科技创新景气指数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向企业发放调查问卷,可以对影响企业科技创新的宏观环境、企业科技创新景气状况、企业家科技创新信心情况以及企业科技创新景气影响因素等内容进行判断和评价。当前对宏观经济景气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的文献较多,但对微观企业科技创新景气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的文献较少,这些研究往往时间跨度较短(最多1~2年),调查内容较单一,调查方案设计较简单,不能全面动态地反映企业科技创新景气状态和预测企业科技创新景气动向,从而无法明晰企业科技创新景气状况变化的原因,也无法提出应对措施。

本文以高新技术企业集聚的深圳市为例,依据对深圳市企业连续3年的景气问卷调查结果,利用景气动向扩散指数(D·I)、动态纵向排名比较等方法,对深圳市企业科技创新环境、企业科技创新景气状况、企业家科技创新信心情况、企业科技创新景气影响因素以及企业技术赶超战略等5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调查研究。本文将丰富区域科技创新景气指数研究内容,为下一步设计科学规范的企业科技创新景气问卷调查量表,探究区域科技创新景气、企业科技创新环境、企业技术赶超战略之间的内在关系提供参考。

1 文献综述

基于问卷调查的景气指数研究在我国应用的时间较长,1990年三季度国家计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和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次在我国六省市试用了景气问卷模糊预测方法;王瞳等[1]系统阐述了运用景气调查问卷计算景气指数的步骤,并给出了依据3种整体性评价结果计算景气度的方法;王恩德[2]制定了工业景气问卷调查制度,并协作研制了具有问卷调查汇总和分析功能的计算机软件系统,通过对景气调查的汇总信息进行处理,最终形成判断调查的扩散指数D·I;戚少成[3]提出了国家统计局对景气调查问卷中企业家关于景气变动状况定性判断的定量处理方法;高铁梅和梁云芳[4]采用D·I方法计算了工业景气扩散指数,用于对景气调查中定性数据的量化描述,反映指标所处的实时状态;郭克俭和刘磊[5]对确定调查范围、调查样本量、样本抽取和景气指数计算、景气调查指标体系、季度调整、调查期以及景气调查填报人等提出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建议与对策;王呈斌[6]运用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和指标比例变动分析方法,对浙江省民营企业景气状况及特征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7]在2013年7-9月间组织实施了2013·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金惠红和陈许红[8]利用模糊预警模型对嘉兴市民营企业景气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计算了民营企业景气指数;王呈斌和谢守祥[9]对浙江省504家中小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对景气指数的走势、构成指标、特征以及经济环境对景气指数的影响等内容进行了研究;张玮等[10]运用成熟的景气指数研究方法,对浙江省4 099家战略性新兴企业开展了景气指数调查,编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景气指数;陈磊[11-12]对中国人民银行5 000户工业企业景气调查问卷结果进行了实证分析,在计算各项景气调查指标的汇总量化指数D·I的基础上,建立了反映企业景气状况变动特征的企业景气指数,并对企业经营情况与宏观经济运行的相关性和行业景气变动的时差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王晋斌[13]基于5 000户工业企业的调查数据,运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中国工业企业财务预期的性质,考察了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情况调查结果与工业产品实际销售率的匹配程度。

通过上述研究可以发现,研究者往往根据企业问卷调查的指标数据编制景气指数,利用景气动向扩散指数方法(D·I)和构建的景气指数进行相关统计分析。景气动向扩散指数方法(D·I)可以从总体上测度顺序数据由差到好或由好到差的发展变化幅度,但无法对分类数据和数值数据进行有效测度,例如企业采取的不同技术赶超战略、企业科技创新影响因素等,而且景气动向扩散指数方法往往不能对预期景气指数进行预测。从研究内容上看,现有研究往往关注工业企业、民营企业、战略性新兴企业、中小企业等,而对创新驱动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高新技术企业关注较少。

相比而言,国外学者在景气调查数据定量分析方面提出采用更多的实证研究方法。Theil[14]和D′Elia[15]先后提出用概率分析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用概率分布函数形式描述景气调查数据;Nerb[16]提出了景气数据的可视化研究工具“钟形图”,可以动态描绘景气数据的发展动态;Abberger[17]在钟形图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经验的钟形图象限划分方法,可以更加直观形象地反映景气数据动态变化情况。上述研究为本文景气调查方案设计和景气指数计算提供了参考。

2 企业科技创新景气问卷调查方案设计

2.1 调查样本描述性统计

深圳市企业科技创新景气调查是在深圳市南山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国科技开发院和北京科技大学共同完成,中国科技开发院负责问卷发放和回收,北京科技大学负责问卷设计和统计分析,问卷于每年9月初发放,9月末至10月初收回。景气问卷调查采用抽样调查方法,通过企业家对深圳市科技创新环境、企业科技创新状况和发展趋势、企业科技创新影响因素等方面的主观判断,对企业科技创新景气状况、企业科技创新环境、企业家科技创新信心、企业科技创新影响因素和企业技术赶超战略5个方面内容进行调查研究。调查问卷包括企业基本情况、企业科技创新景气状况、企业科技创新外部环境、企业科技创新影响因素、企业科技创新技术赶超战略、意见和建议6个部分。

企业科技创新景气状况直接反映微观层面企业科技创新活跃度,有利于动态掌握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水平;企业科技创新环境反映企业科技创新的外在条件,是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温床”;企业家科技创新信心反映企业家对企业当前科技创新状况的评价以及对企业未来科技创新状况的预期;企业科技创新景气影响因素反映影响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企业技术赶超战略则反映企业根据外在环境变化和自身资源禀赋状况所采取的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创新发展策略,体现企业科技创新水平。

2015年开展了问卷调查,涉及企业700家,从企业所属行业来看(见表1),电子与信息行业占45.14%,其它行业占34.86%,为高新企业发展提供研发、技术咨询等服务的行业占4.86%,生物医药科技行业占5.43%,光电机一体化行业占4.57%,新材料行业占5.14%。从企业登记注册类型来看(见表2),有限责任公司占51%、股份有限公司占15.14%、外商投资企业占6.00%、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8.29%、私营企业占17.14%、国有企业和股份合作企业分别占2.00%和0.43%。从企业成立年限分布来看(见表3),成立5~10年的初创企业占12.71%,成立11~15年的成长型企业占62.43%,成立15年以上的成熟企业占24.86%。

表1 调查企业行业分布情况

行业数量(家)占比(%)电子与信息31645.14光机电一体化324.57新材料365.14为高新企业发展提供研发、技术咨询等服务344.86生物、医药科技385.43其它24434.86合计700100

表2 调查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分布情况

登记注册类型数量(家)占比(%)国有企业142.00集体企业00.0股份合作企业30.43联营企业00.00有限责任公司35751.00股份有限公司10615.14私营企业12017.14港澳台商投资企业588.29外商投资企业426.00合计700100

表3 调查企业成立年限分布情况

成立年限数量(家)占比(%)5~10年8912.7111~15年43762.4315年以上17424.86合计700100

2015年深圳市企业科技创新景气调查实际完成了700家企业的问卷调查,包括300家南山区企业、400家南山区外企业,其中,500家高新技术企业,200家非高新技术企业,251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亿元以上),19家重点非高新技术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以上)。运用SPSS软件对问卷进行信度分析,Cronbach系数达到0.893,基于标准化项的Cronbach系数达到0.918,说明该问卷具有较高的内在一致性,可靠性较强。

运用SPSS软件对问卷进行效度检验,KMO检验系数达到0.919(大于0.5),Bartlett球形度检验统计量的显著性概率P值为0(小于0.05),说明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各问题项在一定程度上相互独立。

2.2 企业科技创新景气状况调查

关于企业科技创新景气状况的调查包括本地创新环境、企业R&D人员数、企业R&D经费支出、已获得的国际国内发明专利、新产品销售收入、新产品在市场中所占份额、企业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和企业科技创新总体状况等8个方面的内容。调查问卷不仅反映当前企业科技创新景气状况(当年的1-9月份),还与上一年下半年情况进行对比,并预计了未来6个月的发展趋势(当年的四季度和下一年的一季度),可以较好地反映企业科技创新景气动态发展变化情况。

2.3 企业科技创新环境调查

依据企业科技创新外部环境调查结果,计算了反映深圳市企业科技创新环境状况的7个科技创新环境指数:基础设施环境指数、人才环境指数、融资环境指数、技术支持环境指数、政府政策环境指数、市场与文化环境指数和创新应用环境指数。7个创新环境指数的构建方法相同,下面以基础设施环境指数为例进行说明。

基础设施环境指数对应Q2题,包括2个小题,即Q2_1_1交通运输、电信、物流等基础设施,以及Q2_1_2教育、医疗、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先计算每个小题“变好”与“变差”的比重的差值(XQ2.i,i=1, 2…n, n为小题数, 这里n=2),再将各差值加总:

基础设施环境指数=∑XQ2.i/n*100+100

人才环境指数=∑XQ3.i/n*100+100

融资环境指数=∑XQ4.i/n*100+100

技术支持环境指数=∑XQ5.i/n*100+100

政府政策环境指数=∑XQ6.i/n*100+100

市场与文化环境指数=∑XQ7.i/n*100+100

创新应用环境指数=∑XQ8.i/n*100+100

将7个指数计算结果进行加总后,取算数平均得到企业科技创新环境总体指数。

2.4 企业家科技创新信心调查

基于企业家对深圳市科技创新环境和本企业科技创新总体情况的判断与预期状况,得到深圳市企业家科技创新信心指数。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即期指数=[(当前对创新环境评价为“好”的比重-当前对创新环境评价为“差”的比重)+(当前企业科技创新情况评价为“好”的比重-评价为“差”的比重)]/2*100+100

预期指数=[(预期对创新环境评价为“好”的比重-预期对创新环境评价为“差”的比重)+(预期企业科技创新情况评价为“好”的比重-评价为“差”的比重)]/2*100+100

深圳市企业家科技创新信心指数=即期指数*0.4+预期指数*0.6[10]

企业家科技创新信心指数构造参照景气动向扩散指数(D·I)的合成方法,计算企业科技创新环境“好”和“差”所占比重的差值,反映企业家对科技创新环境状况的判断情况,其峰谷和走势与区域科技创新景气指数的峰谷和走势是对应的。企业家科技创新信心指数的取值范围在0-200之间,以100为临界值,当指数大于100时,说明企业家信心是积极乐观的,越接近200,乐观程度越高;当指数小于100时,说明企业家信心是消极悲观的,越接近0,悲观程度越深。

2.5 企业科技创新景气影响因素调查

深圳市企业科技创新景气调查针对影响企业科技创新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进行调查,最终得到影响企业科技创新的11项有利因素和20项不利因素及其排名。

2.6 企业技术赶超战略调查

深圳市企业科技创新景气调查对700家样本企业当前采取的技术赶超战略和未来3年拟采取的技术赶超战略进行了调查分析。当前采取的技术赶超战略包括国际领先、国内领先、本地领先和不领先4种类型,未来3年拟采取的技术赶超战略包括率先领先、紧随领先者、赶超领先者、模仿创新、保持现状和其它等6种类型。

3 景气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企业科技创新景气状况调查结果与分析

企业科技创新投入主要包括企业R&D人员数和企业R&D经费支出两个方面。调查结果显示,86.85%的企业认为企业R&D人员数“较多”或“正常”,91.28%的企业认为企业R&D经费投入“较多”或“正常”。对于未来6个月的趋势判断,29.43%的企业认为R&D人员数会“增加”,比预期“下降”的企业高24.86个百分点;37.57%的企业认为经费支出会“增加”,比预期下降的企业高33个百分点。以上结果表明,当前大多数企业的科研人员和科研经费投入水平较高,企业增加科技创新投入的意愿较强。企业创新投入与上一年相比保持在较为稳定的水平,说明大多数企业正处于发展的稳定期,不会大幅增加创新投入。

企业科技创新产出主要包括新产品(服务)销售收入和已获得的国际、国内发明专利两个方面。调查结果显示,83.14%的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较多”或者“正常”,64.71%的企业获得的国际、国内发明专利数“较多”或“正常”,表明当前企业科技产出呈平稳增长态势。发明专利数量还需进一步提高,让更多企业掌握先进技术。对于未来6个月的预测,41.71%的企业认为新产品销售收入将继续“增加”,比预期“下降”的企业高36.71个百分点;31.14%的企业认为已获得的国际、国内发明专利将“增加”,比预期“下降”的企业高24.14个百分点,表明深圳市企业科技创新竞争力较强,多数企业对自身创新竞争力充满信心。同时,多数企业的创新竞争力有一定的上升空间,有待挖掘内部潜力实现突破式发展。

表4 企业科技创新景气状况及趋势判断(%)

指标名称当前好(较多)满意(正常)差(较少)未来6个月趋势好转(增加)持平恶化(下降)企业R&D人员数10.7176.1413.1429.4366.004.57企业R&D经费支出18.5772.718.7137.5757.864.57已获得的国际国内发明专利10.1454.5735.2931.1461.867.00新产品销售收入13.7169.4316.8641.7153.295.00新产品在市场中所占份额13.7166.1420.1439.2955.715.00企业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51.1446.572.2946.0051.292.71企业科技创新总体情况23.7169.436.8640.5756.572.86

3.2 企业科技创新环境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①基础设施环境景气指数为123.71,处于较景气的区间,上一年为120.36,指数有所提高。从构成基础设施环境的两个指标来看,交通运输、电信、物流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对企业科技创新具有促进作用,教育、医疗、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状况基本保持稳定;②人才环境景气指数为111.8,上一年为108.55,人才环境水平持续提高。从人才环境指标来看,合适的人才引进、人才激励和本地人才薪资水平状况持续改善,人才流动性有所好转而招聘成本不断上升;③融资环境景气指数为117.97,处于景气区间,上一年为114.01,相比有所上升,构成融资环境的6个指标均明显改善;④技术环境景气指数为135.33,景气度很高,上一年为131.04,相比略有提高。构成技术环境的3个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对科技创新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⑤政策环境景气指数为126.28,景气度较高,上一年为124.52,相比有所提高。构成政府政策环境的10个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对企业科技创新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⑥市场与文化环境指数为127.21,景气度较高,上一年为124.62,相比有所上升。构成市场与文化环境的4项指标均有所改善,对技术创新促进作用十分明显;⑦创新应用环境指数为131.82,处于较为景气的区间,上一年为130.07,相比有所上升。构成创新应用环境的4个指标都有所改善,对企业创新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

调查企业对深圳市科技创新环境总体比较满意,科技创新环境总指数和7个科技创新环境分指数均保持在景气水平(100)以上;科技创新环境总指数为124.87,比2014年高2.99点,景气度有所上升;7个科技创新环境分项指数与2014年相比均有所上升,分别上升了3.35、3.25、3.96、4.29、1.76、2.59和1.75点,如表5所示。

表5 深圳市企业科技创新环境指数计算结果(2013-2015年)

年份基础设施环境指数人才环境指数融资环境指数技术环境指数政策环境指数市场与文化环境指数创新应用环境科技创新环境总体指数2013125.40106.10115.30135.30123.20125.10133.30123.392014120.36108.55114.01131.04124.52124.62130.07121.882015123.71111.80117.97135.33126.28127.21131.82124.872015-20143.353.253.964.291.762.591.752.99

如图1显示,在“三期叠加“和房地产转折性变化的影响下,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深圳市企业科技创新环境也因此受到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技术环境、创新应用环境、市场与文化环境、基础设施环境、融资环境分指数下降明显,而政策环境和人才环境分指数有所提升,说明深圳市政府在经济下行期实施了有力改善企业科技创新环境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在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保留人才方面效果显著。2015年各环境分指数都显著回升,说明深圳市企业逐渐走出了经济下行期,其中,技术环境和创新应用环境指数保持在较高的景气状态,说明深圳市技术支撑和创新应用转化措施有力推动了企业各项科技创新活动,而融资环境和人才环境指数虽然不断上升,但相比其它分指数仍保持在较低的景气水平,说明深圳市应进一步优化企业融资环境和人才环境,进一步促进企业科技创新景气水平的提高。

图1 企业科技创新环境分指数比较分析(2013—2015年)

3.3 企业家科技创新信心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深圳市企业家科技创新信心指数为129.75,继续保持较高水平,与2014年相比上升了2.26(2014年为127.49)。其中,反映企业对当前科技创新状况满意程度的即期指数为121.78,与2014年相比上升了2.58;反映企业对未来6个月创新发展趋势判断的预期指数为135.07,比即期指数高13.29,与2014年相比降低了1.15。与2014年相比,企业家科技创新信心指数有所上升,企业仍然对未来科技创新保持着较高的信心。

如图2显示,企业科技创新环境各分指数2014年出现了下降,2015年又迅速回升,企业科技创新总体指数呈现U型走势。企业家科技创新信心指数与企业科技创新环境指数走势相近,说明企业科技创新环境的优化改善可以促进企业家科技创新信心的提高,反之亦然。

图2 企业科技创新环境总体指数、企业家科技创新信心指数比较分析(2013—2015年)

3.4 企业科技创新景气影响因素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认为“具有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政府对企业创新的支持”以及“充足的经费支持”是对企业科技创新活动最重要的3个有利影响因素,比重依次为69.00%、66.30%和54.90%。企业具有高素质的人才这一因素的排名较2014年上升了一位,排名第一,政府对企业的创新支持这一因素的排名下降了一位,排名第二,说明企业更加重视优质人才对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因此,政府和企业应继续实施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引进、人才保留政策,让优质人才在企业创新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见表6)。

调查企业认为“创新人才的缺乏” 、“人才成本上升太快”和“资金的缺乏”是影响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前3项不利因素,比重分别达到58.30%、52.60%和46.10%,说明人才和资金短缺依然是制约深圳市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最不利因素(见表7)。

3.5 企业技术赶超战略调查结果与分析

企业技术赶超战略揭示了企业科技创新发展路径和战略方向,也反映了企业自身竞争能力的定位和未来发展目标。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当前采取的技术赶超战略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比例较上一年略有下降(59.57%),有11.57%的企业采取的技术赶超战略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本地领先和不领先的企业分别占16.43%和12.43%,说明国内领先是当前深圳市大多数企业技术赶超的首选战略。与2014年相比,本地领先的比例上升了,国内、国际领先和不领先的比例都有所下降,这表明国际上先进技术发展变化速度非常快,深圳市企业与其之间的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见表8)。

表6 影响企业科技创新景气的有利因素排名

影响因素(按排名先后次序)比重(%)2015年排名2014年排名排名变化(1)企业具有高素质的技术人才69.00121(2)政府对企业创新的支持66.3021-1(3)充足的经费支持54.90330(4)企业具有高效的技术战略或计划46.10440(5)政府领导对创新的重视42.70550(6)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40.70660(7)企业内部具有有效的激励措施32.60770(8)本地具有企业所处行业的技术优势28.30880(9)员工对企业具有认同感24.70990(10)企业有可靠的创新合作伙伴19.9010100(11)企业具有畅通的信息渠道18.4011110

表7 影响企业科技创新景气的不利因素排名

影响因素(按排名先后次序)比重(%)2014年排名排名变化(1)缺乏创新所需人才58.3021(2)人才成本上升太快52.601-1(3)缺乏创新所需资金46.1030(4)政策支持力度不够28.4040(5)缺乏相关技术23.0061(6)企业间恶性竞争21.705-1(7)缺乏相关市场信息18.9070(8)创新主体之间缺乏互动合作平台17.6080(9)内部创新机制不完善14.7090(10)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13.60100(11)研发组织机构不健全12.90121(12)市场机制不健全11.4011-1(13)行业规则、标准不确定或限制11.0010-3(14)缺乏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11.00130(15)基础设施不配套10.60140(16)缺乏市场信息9.90150(17)自主创新的法律体系不完善8.9017-1(18)要素市场不健全8.0016-1(19)服务体系功能薄弱7.70180(20)竞业禁止法规缺位2.10190

表8 企业当前采取的技术赶超战略(%)

技术赶超战略类型2015年占比2014年占比国内领先59.5762.71国际领先11.5712.52本地领先16.4311.55不领先 12.4313.20

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企业(50.43%)选择“率先创新”,表明深圳市企业科技创新的原动力较强,另外,有接近3成的企业选择成为“赶超领先者”或“紧随领先者”,分别占17.43%和15.14%。以上结果表明,在具有全国领先技术优势的基础上,深圳市大多数企业创新意愿较强,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明确,企业技术水平有望继续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与上一年相比,选择紧随领先者的模仿创新的企业数量增多,选择率先创新、赶超领先者和保持现状的企业数量有所下降,说明当前大部分深圳市企业技术创新水平还不是很高,与行业领先企业和龙头企业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见表9)。

表9 企业未来3年拟采取的技术赶超战略(%)

技术赶超战略类型2015年占比2014年占比率先创新 50.4351.03赶超领先者17.4318.16紧随领先者15.1414.17保持现状 7.438.53模仿创新 8.866.74其它 0.711.38

4 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4.1 主要问题

(1)企业家科技创新信心指数和企业科技创新环境总体指数均有所上升。2015年深圳市企业科技创新景气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与2014年相比,企业家科技创新信心指数(2015年为129.75,2014年为127.49)和企业科技创新环境总体指数(2015年为124.87,2014年为121.88)均有所上升。这说明深圳市科技创新环境不断完善,企业家普遍对本企业当前科技创新情况感到满意,并且对企业未来科技创新发展情况充满信心。

(2)人才环境有所改善,但其仍是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最大瓶颈。2015年深圳市人才环境指数与2014年相比提升了3.25点,企业对人才环境的满意度有所提升。但在7个分指数中,人才环境指数仍居末位,主要体现为人才招聘成本持续上升、人才流动不畅。

(3)技术支持环境指数涨幅最明显。2015年深圳市企业对技术环境的满意度明显上升,技术环境分指数与2014年相比上升了4.29点,连续3年位居分指数排名榜首。这表明深圳市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开放式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科技创新的保障作用明显,地区产业集群对企业科技创新发挥了一定的支撑作用。

(4)企业融资环境亟待继续优化和改善。2015年深圳市企业对融资环境的满意度有所提升,融资环境分指数与2014年相比提升了3.96点。但在7个分项创新环境指数中,融资环境指数连续3年位居倒数第二位,亟待构建多渠道、宽领域、安全高效的融资体系,进一步壮大企业资金实力。

4.2 对策建议

(1)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步伐,增强企业科技创新信心。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以来,国际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市场需求不足对深圳市企业家创新信心造成了巨大影响。中国政府应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过程中,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一手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双管齐下,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有效增强深圳市企业家的创新信心,使深圳市科技创新保持活力和较高的景气度。

(2)营造宜业宜居环境,吸引国内外创新人才聚集深圳。目前,深圳市创新创业环境已逐步获得国内和国外创新人才的青睐,但宜居环境滞后于宜业、宜商环境,不利于中小微科技企业招人、留人。深圳市政府应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一是加快国际化创新创业环境建设(国际企业孵化器、国际创新驿站、国际创客中心等),吸引国际人才来深圳创新、创业;二是吸引国内科学家、创新人才、企业家、管理人才、科技服务人才来深圳创业或工作;三是加大廉租房(只租不卖)建设力度,有效消除房价和房租过快增长对吸引、留住年轻创新人才的负面影响,让更多在深圳创新、创业的年轻科技人员能够安居乐业,为深圳市中小微科技企业招人、留人创造有利条件。

(3)构建多层次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有效改善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出台政策引导和扶持民营科技银行、小额贷款担保公司、科技典当行、众筹公司等金融服务机构发展,构建多层次、市场化的深圳市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有效改善科技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有效破解科技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设立天使投资引导基金,扶持天使投资机构,扭转早期项目和初创期小微企业无风险投资机构问津的局面。通过扶持一批天使投资机构和天使投资人,夯实深圳市科技创新和成果产业化的基础,将深圳市真正打造成为创新、创业的乐园。

(4)大力扶持和发展电子商务产业,积极应对国内外市场变化。出台政策鼓励和扶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推动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融合互促,借助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和渗透,为实体经济领域的企业注入低成本、见效快的电子商务跨界融合基因,加速实体经济领域的中小微科技企业创新商业模式、产品和服务,开拓新的市场领域,有效规避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市场需求不畅对企业创新、产品和服务营销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王瞳,张元生,李凯,等.景气问卷模糊预测方法及其在我国的应用[J].预测,1991(4):2-11.

[2] 王恩德.工业景气调查在工业生产形势分析中的应用[C].中国电子学会工业工程学会第五届年会,1997.

[3] 戚少成.景气指数的概念、种类和数值表示方法[J].中国统计,2000(11):34-35.

[4] 高铁梅,梁云芳.我国工业景气调查数据的综合分析[J].预测,2002,21(4):5-9.

[5] 郭克俭,刘磊.进一步改进与完善企业景气调查方法制度[J].江苏统计,2003(10):13-15.

[6] 王呈斌.基于问卷调查的民营企业景气状况及其特征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3):72-75.

[7]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企业经营者对宏观形势及企业经营状况的判断、问题和建议——2013 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报告[J].管理世界,2013(12):5-21.

[8] 金惠红,陈许红.民营企业景气监测及转型升级对策研究——以浙江省嘉兴市为例[J].企业经济,2011(9):17-20.

[9] 王呈斌,谢守祥.后危机时代的中小企业景气状况及其特征分析[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1):203-210.

[10] 张玮,方辉,刘信.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景气指数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4):47-49+67.

[11] 陈磊.企业景气状况与宏观经济运行[J].管理世界,2004(3):14-24.

[12] 陈磊.基于问卷调查的企业景气状况及行业特征分析[J].统计研究,2004(3):34-38.

[13] 王晋斌.中国工业企业财务预期的性质——基于5000家大中型国有企业经济景气调查数据的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2):42-47.

[14] THEIL H.On the time shape of economic micro-variables and the Munich business test[J].Review of the 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Institute,1952,20(2):105-120.

[15] D’ELIA E.Using the results of qualitative surveys in quantitative analysis[R].Working Paper, 2005.

[16] NERB G.Survey activity of the IFO institute[A].IFO Survey Data in Business Cycle and Monetary Policy Analysis,2001.

[17] ABBERGER K.Another look at the IFO business cycle clock[J].Journal of Business Cycle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2004,2(3):431-443.

(责任编辑:万贤贤)

A Statistical Survey of Enterpri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Boom ——A Case Study of Enterprises in Shenzhen

Yang Wu, Yang Miao

(DonLinks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Beijing, Beijing 100083, China)

Abstract:By using the survey data of 700 enterprises in Shenzhen City in 2015,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steps and calculation methods of the reg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boom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questionnaire. The study finds that the entrepreneur innov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fidence index and enterprise technology innovation environment index increased, technology environment index rose the most obviously, the talent environment index has improved but still be the biggest bottleneck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enterprises, and the enterprise financing environment need to be improved immediately.

Key Words: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Boom Index; Confidence of Entrepreneur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nvironment; Technology Surpassing Strategy

收稿日期:2016-09-2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273025)

作者简介:杨武(1961-),男,山东临沂人,博士,北京科技大学东凌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创新管理;杨淼 (1989-),男,北京人,北京科技大学东凌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创新管理。

DOI:10.6049/kjjbydc.2016070285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17)05-007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