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企业成长过程及其自组织演化机理
——创业生态系统视角的研究

白彦壮1,张 莹1,薛 杨2

(1.天津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部;2.天津大学 法学院,天津 300072)

摘 要:以创业生态系统为背景,探讨社会性企业成长过程及其自组织演化机理。基于社会性企业成长模型,分析社会性企业成长各阶段受创业生态系统不同程度的影响,提出自组织演化模型,证明创业生态系统中网络扩张对社会性企业自组织演化具有影响作用并表现出自更新、自适应、自催化、自循环等特征,表明社会性企业对创业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联结、革新作用,但不是驱动其成长的唯一要素。

关键词:社会性企业;自组织理论;演化机理;创业生态系统;社会创业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制度建设、市场效率、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国际竞争力迅速提升。然而,经济迅速增长也留给社会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如贫富差距较大、两极分化明显、环境污染严重等,这些问题依靠国家体制和市场作用都无法得到彻底解决,而社会创业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解决途径[1]。社会性企业是社会创业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其本质与其它组织形式有很大不同。一般性盈利企业通过将社会资源分配给最有价值的活动获取一定的竞争优势,其最终追求的是商业价值。而非营利公益组织公平分配经济系统产出的根本目的在于帮扶社会弱势群体,创造社会价值。社会性企业充分利用积极外部性带来的经济价值解决社会问题,其本质是可持续创造社会价值的盈利性企业[2]。目前,受制度因素的制约,我国社会性企业发展先天不足,如利益相关者对社会性企业普遍存在某些认识偏差,以及缺少适合社会性企业发展的法律政策等,致使其在发展过程中常因照搬已有运营模式而缺乏创新性。社会性企业作为创业生态系统中的构成要素,其成长满足自组织的前提条件,即不仅需要各部门基于同一社会使命展开协同合作,还需要不断从复杂的创业生态系统中获取各种物质和能量,以顺利完成价值创造。

从创业生态系统角度研究社会性企业自组织演化机理的意义在于,能够细致分析社会性企业成长过程,理解社会性企业成长、演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了解社会性企业与创业生态系统之间的关联关系。社会性企业的良好发展对于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其自组织演化规律不但可以为以后的社会性企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还能为政府政策制定、利益相关者支持等指明方向。

1 理论基础

1.1 自组织理论

“自组织”概念最早由Prigogine等[3]提出。根据该理论中耗散结构论的观点,若一个开放、复杂的系统与各要素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且远离平衡态,那么在涨落力的作用下,系统就会自发地完成从无序到有序、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化[4]。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必须不断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一旦某一参量变化到一定阈值后,系统就会在涨落力的作用下发生“突变”,并有可能由无序状态转变为耗散结构,从而提高其自组织程度[5]。系统形成耗散结构至少需满足3个条件:一是系统具有开放性,封闭系统不可能自组织地由无序向有序演变;二是系统内部必须存在非线性作用,其是系统自组织演化的根本动力;三是系统内部存在涨落机制,其是系统分支演化的重要原因。

社会性企业成长、演化满足自组织的前提条件,其在追求社会价值过程中受创业生态系统的影响,需要不断同其它组织频繁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这种动态交换使得整个系统更加开放,并利用企业与环境之间能量的不均衡自发完成资源获取。另外,社会性企业内部还存在非线性作用。为了实现社会目标,对抗发展中遇到的风险,社会创业者会引进大量创新因素,这些创新因素通过与系统内部各种关联资源不断合作与竞争,最终形成非线性协同关系。社会性企业只有不断进行自组织演化,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成长。

1.2 创业生态系统理论

生态系统是指生物作为一个单元与其环境交互影响的复杂过程,即人和其它生物都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生态系统方法不仅为研究人类行为提供了一个框架,近年来也被应用于创业领域研究[6,7]。创业生态系统的本质是利用生态系统理论框架对创业和经济环境两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6]。由于创业活动依托的地区经济发展本身是一个复杂过程,所以需要更加全面、系统地考虑各种因素对创业过程的影响[7]

对于创业生态系统构成,学者们持有不同观点。Isenberg[8]提出创业生态系统主要由6个要素构成,即政策、财务、文化、支持者、人力资本和市场。Foster等[9]认为,创业生态系统由市场、人力资本、金融资金、教育培训、文化支撑、主要大学、基础设施及创业导师8个要素构成,并指出前3个要素对创业活动影响最大。Stam[10]总结和扩展了创业生态系统模型,认为创业生态系统框架条件和系统环境直接影响企业创业活动输出,即系统正式制度、文化、基础设施和需求条件以及系统环境中的网络、领导、金融、人才、新知识和支持服务影响企业价值创造,如生产力、收入、就业和福利等。我国学者项国鹏等(2016)整合前人观点,强调创业生态系统网络在相互传递信息和能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总结出创业生态系统由创业导师、文化氛围、可触市场等18个要素构成。通过以上观点梳理可以发现,宏观层面的创业生态系统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政府、可触市场、投资机构、专业支持服务机构及其他竞争者等;微观层面的创业生态系统主要是指与创业企业相关的小型网络系统,其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政府部门、孵化平台、行业竞争者、文化支撑、融资渠道、宣传渠道、教育培训和基础设施等。

因为社会性企业受资源限制和机会约束较商业企业更大,所以生存是社会创业者需考虑的首要问题[11]。社会性企业作为创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只有依靠社会网络和系统环境支撑,才能在创业和成长过程中获取发展资源,进而利用其创造出的社会影响力不断吸引各方利益相关者。随着社会性企业所在网络的不断壮大,社会创业生态系统也逐渐形成。系统间的资源通过各主体整合后迅速传递和流通,不仅为社会性企业成长提供了更充足的养分,也使整个创业生态系统日渐完善。广义上的社会性企业创业生态系统是指包括其它创业在内的整个创业生态系统,狭义上的社会性企业创业生态系统是指以社会性企业为中心辐射出的小型关系网络系统。从狭义上讲,社会性企业拥有比商业企业更多的利益相关者,所以其关系网络也更加复杂,具体包括政府部门、孵化平台、科研院校、服务机构、商业企业、社区组织以及其它社会创业组织等。这些组织和机构不仅为社会性企业输送了大量人才和资金,还与社会性企业协同作用,共同创造出更多财富。

2 社会性企业成长过程

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我国社会性企业成长需经历社会创业机会识别、创业机会评估与开发、启动创业活动、商业化操作等环节才能顺利完成,具体可分为3个阶段:准备阶段、启动阶段和成长阶段。在社会性企业成长过程中,创业生态系统不同程度上影响其每一阶段,成为支撑社会性企业发展最强大的力量。

2.1 创业准备阶段

社会性企业准备阶段是指创业前期准备阶段,这一阶段最核心的因素就是社会使命。社会性企业创业准备阶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搜集信息以及识别和评估社会创业机会。为了寻找更适合的社会创业机会,社会创业者通常会运用个人知识、能力从系统中获取大量信息。这些信息虽然数量巨大,但大都具有社会指向性,如社会需求、社会问题和社会环境等。当然,不是所有问题都适合通过创建社会性企业的方式解决。在启动社会创业活动之前,社会创业者需对获取信息进行细致筛选,排除掉错误、无效的虚假信息,并识别出合适的社会创业机会。另外,社会创业者还需根据资源和自身能力或偏好对识别出的社会创业机会进行评估,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社会性企业的社会目标,并最终形成社会使命和企业家愿景。

社会性企业创业准备过程依赖于创业生态系统。首先,社会性企业从创业生态系统中获取社会创业必需的创业主体。主张新建社会性企业的创业者大多来自系统中已经存在的其它社会性企业以及社会创业组织,这些创业者不仅拥有一定的网络资源,还具有强烈的社会创业欲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其能够顺利指导社会性企业完成创业前准备工作;其次,社会创业者以其能力为媒介,从创业生态系统中获取大量机会信息。为了保证社会性企业的创建存在一定价值,社会创业者通常会对系统中政府部门、商业企业和非营利组织进行对比分析,以便更加准确地了解环境形势,最终确定社会性企业的社会使命(见图1)。

图1 社会性企业创业准备阶段

2.2 创业启动阶段

在社会性企业创业启动阶段,社会创业者正式开启创业活动。虽然,最初创立社会性企业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取利润,但在创业过程中它们仍需尽自身最大努力获取所需资源[12],这些资源来源于整个创业生态系统,具体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和社会资源等。由于创业阶段的社会性企业资源更加稀缺,所以社会创业者需对其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保证创业活动的顺利启动。

在新经济背景下,社会创业活动日益复杂,其本质也不再是创业生态系统中孤立的一个点或线段,而是一个小型关系网络。社会性企业处于关系网络核心位置,在创业过程中不断凝聚各方利益相关者,如政府部门、商业企业、非营利组织、社会创投机构和科研院校等。社会性企业创业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其政策制定不仅为社会创业指引了方向,还以宏观调控等方式为社会性企业创业提供了一系列便利条件。社会创业阶段的资金投入水平直接影响社会创业的成功与否。关系网络中的商业企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通常会将其部分商业化所得投入到履行社会责任中,社会性企业正好可以把握住这一契机,获取其创业所需的各项资金。另外,一些社会创投机构也为社会性企业创业提供了一定的融资渠道,如天使基金等。单从属性上来说,社会性企业是介于商业企业与非营利组织之间的一种组织形式,所以其在创业、发展过程中常会选择借鉴这两者的实践经验,从而可以规避创业阶段的部分风险。科研院校是创业人才培养的摇篮,其为社会性企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管理者、志愿者,最大程度上保证了社会性企业创业阶段所需的人力资源(见图2)。

2.3 企业成长阶段

社会性企业成长阶段是指企业持续发展阶段,该阶段社会性企业继续以社会使命为核心要素,不断从创业生态系统中获取更多资源和信息。由于社会性企业具有复杂性特征,所以其成长需要更多的创新因素。为了实现自身可持续成长,社会性企业不仅要追求社会价值,还需兼顾经济价值创造,所以社会创业者在其运营过程中往往会采用一定的商业化手段。社会性企业商业化操作可能带来如下结果:一是实现社会性企业自身成长,从而解决社会问题,满足社会需求;二是衍生出一定的经济效益,用于投入到社会性企业下一阶段循环中去,以更好地实现社会价值。社会性企业追求的是持续性创业活动,即并非完成某项社会使命后就直接关闭整个循环,而是要继续寻找其它创业机会。

随着社会性企业的不断成长,其关系网络在创业生态系统中也在不断更新、壮大,不仅功能更加完善,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也更加密切,并逐渐实现真正的资源共享。受政府宏观政策的影响,创业生态系统网络更加频繁地为社会性企业提供物质和能量,资源在各要素之间得以快速交换。在这一阶段,商业企业继续为社会性企业提供管理咨询和技术支持,并与某些功能类似的服务机构共同作用,为社会性企业发展战略制定指引方向。非盈利组织能够引导资源流向网络,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包括社会性企业在内的整个网络的社会影响力,使更多人关注社会创业和社会性企业。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通常会汇聚大量高端人才,产出大量创新研究成果,为社会性企业成长提供充足的理论支撑。电视、网络等媒体是社会性企业最重要的宣传渠道,其既能提高社会性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又能渲染社会性企业成长的文化氛围,同其它社会创业形式一起辅助推动社会性企业成长。总之,社会性企业成长始终受创业生态系统中关系网络的影响,在不同阶段与不同元素进行不同程度的交换,最终顺利创造社会价值(见图3)。

图2 社会性企业创业启动阶段

图3 社会性企业成长阶段

3 社会性企业自组织演化机理

社会性企业自组织演化具有独特性,其既不适用于一般的盈利性企业,也不适用于非盈利性公益组织。一般性盈利企业内部虽然也存在自组织演化机制,但由于其追求的是商业价值,所以驱动企业成长的核心动力是利益最大化。非盈利性公益性组织虽然以组织形式存在,但其发展的经济基础是从外界获取的,组织本身并不产生利润,所以其发展过程比较被动,其自组织演化能力有待提高。社会性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社会使命的驱动,不断将经济效益投入到社会价值创造活动中,其独特的成长演化模式不仅适合用自组织理论进行研究,同时也为社会价值持续创造提供了创新方法。

3.1 社会性企业自组织演化机理

社会性企业成长自组织演化是一个受创业生态系统以及企业内部非线性关系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向网络中获取大量信息和资源,并将这些信息和资源持续作用于社会性企业演化的每个环节。另外,社会性企业内部存在要素各不相同。系统资源的动态变化以及要素的不均衡影响着系统内部的随机涨落,并使系统通过非线性作用呈现出多种状态,进而演化成多个分支,这些演化分支不断竞争,最终明显地分为几大方向[13]。社会性企业自组织演化进程是一个阶段性过程,受创业生态系统涨落力双向性的影响,通常表现出两种演化方式,即成长和衰退。其中,成长是指当社会性企业内部的慢变量通过非线性作用被大幅放大时,企业会突破某一临界值,实现一次飞跃,完成社会性企业自组织进化;衰退则相反,其是指社会性企业内部的快变量受非线性作用的影响逐渐平稳甚至停止,最终使社会性企业走向衰退或淘汰[14]。社会性企业持续自主地选择正确演化方式后,就真正实现了“阶梯式”成长。

实际上,从熵变角度看,社会性企业成长自组织演化也是一个寻求负熵的过程,其内部负熵越多,社会性企业就会变得更加有序,反之则更加混沌。社会性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吸收创业生态系统中的物质、信息和能量,实际上是在引进系统中的负熵,只有这样才能抵消掉企业内的正熵,使社会性企业向更加有序的方向演化。当然,在引进负熵的过程中也会混入一定的正熵,如错误、无效信息以及无利用价值的资源等,这会使整个企业系统走向无序状态,从而导致衰退。为了避免这种状况,管理者需要时刻掌控好社会性企业向创业生态系统开放的程度。

3.2 创业生态系统对社会性企业自组织演化的影响

社会性企业自组织演化是一个不断与创业生态系统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换以及选择与淘汰的过程,创业生态系统的一个微小变化都可能对社会性企业成长产生巨大影响。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创业生态系统中的关系网络不断扩张和延伸,越来越深入地影响社会性企业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从而为其自组织演化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受创业生态系统动态成长的影响,社会性企业在自组织演化过程中常表现出自更新、自适应、自催化和自循环等特性。

图4 社会性企业自组织演化机制

(1)员工与文化自更新。员工和文化是社会性企业立身的软实力。社会性企业中的员工只有拥有共同的社会目标,并将创造社会价值作为自身使命,才能为实现这一使命坚持不懈地努力。不仅如此,社会性企业在成长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难题,而这些都需要员工来解决,所以社会性企业员工能力对其自身演化发展至关重要。创业生态系统在扩张过程中向社会性企业关系网络输送了大量信息和资源,这些信息和资源能够帮助社会性企业员工不断学习、创新和改造,进而优化组织结构,并提高组织对抗系统风险的能力。另外,随着创业生态系统中关系网络的不断扩张,其社会影响力也随之提升,这也为社会性企业吸引了大量优秀员工。这些员工有胆识、有魄力、有共同的社会目标,能够不断为社会性企业演化注入“新鲜血液”。社会性企业文化是员工成长的精神动力,也是凝聚整个社会性企业的核心力量。创业生态系统网络的扩展和延伸能够不断提高社会性企业与其它社会创业组织的交流频率,渲染社会创业的文化氛围,从而选择适合社会性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

(2)环境自适应。由创业生态系统主导的社会性企业环境适应方式主要有两种:自组织创新和学习。创新本身就是复杂的自适应过程[15]。根据动态能力理论,企业必须依靠持续变革创新能力才能适应动态、复杂的环境。创业生态系统中关系网络扩张使其有更多机会培养社会性企业能力。社会性企业自组织演化过程需创业者具备更多的创造性,如创业者不仅需要有新奇的想法,还能够提出创新方法、崭新途径以完成社会使命,如适合社会性企业的商业模式等。另外,社会性企业本身也需要创新能力。这种自组织创新能力能够使社会性企业展现出更多结构、特性和功能,具体表现为社会性企业组织创新或技术、服务创新等。显然,由于创业生态系统总是处于高速变化之中,社会性企业某阶段的创新能力并不能够长期适应环境、满足组织持续发展需要。因此,为了适应系统变化,社会性企业还需要向创业生态系统网络中的其它社会创业组织学习。社会性企业自学能力能够让各个层面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个人、组织和创业生态系统的共同成长,帮助社会性企业形成“学习——组织(技术、服务)创新——完成社会使命——提高社会影响力——关系网络扩张——学习”的良性循环。

(3)组织自催化。受创业生态系统内部不平衡以及组织内部非线性作用的共同影响,社会性企业各部门之间既存在同一性又存在差异性。具体而言,各部门之间的根本目标一致,都是为完成某一社会使命,即创造社会价值,但由于可输入各部门的资源有限,且部门业务不同,使得分配给各部门的资源很难均匀。这一矛盾导致各部门常表现出竞争与合作两种状态,并在两种状态的综合影响下产生协同作用。社会性企业自组织演化协同作用来源于在创造社会价值时组织内部各部门之间有关联的互动,并受创业生态系统内部竞争压力的影响,使社会性企业发展成为一个不断壮大的有机整体。社会性企业最初仅由少数几个部门构成,如人力资源部门、财务部门和服务部门等,这些部门以及创业生态系统中各要素受社会性企业社会使命的驱动相互竞争、相互协同,形成促进社会性企业成长的序参量,并以战略形式推动社会性企业朝有序方向发展。总体来说,受创业生态系统的影响,其所激发出的战略协同作用为社会性企业成长提供了动力。

(4)过程自循环。在系统内部战略协同作用和创新作用的共同影响下,社会性企业自组织演化过程不断递进循环,进而不断提高社会性企业成长速度。社会性企业在成长过程中,组织内部存在多种多样的自催化机制,如不同部门、不同职能层级、社会性企业与合作企业以及社会性企业与创业生态系统之间的自催化机制等。这些自催化机制通过协同作用不仅能够使社会性企业组织结构更加优化、对创业生态系统的适应性更强,还能够推动社会性企业组织内部形成一种“正确识别社会创业机会——获取资源和信息——商业化操作——实现社会企业目标——正确识别更高层次社会创业机会”的正向递进循环。实际上,无论是创业生态系统变得更加有序,还是社会性企业不断成长的根本原因都不是线性作用的简单叠加,而是由各种非线性作用协同的结果。社会性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以社会使命为核心,以战略和创新为动力,不断从创业生态系统中吸收物质、信息和能量,不断协同循环催化,像“滚雪球”一样朝着更高层级演化。

3.3 社会性企业自组织演化对创业生态系统的影响

创业生态系统是包含众多不同种类、不同形式关系网络的综合体系,社会性企业关系网络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社会性企业处于其关系网络的核心位置,不断从创业生态系统中获取发展所需的各种信息和资源,极大程度上促进了创业生态系统中的资源流动和整合,但对整个创业生态系统成长而言,却未起到很强的驱动作用(如图1、图2、图3虚线箭头所示)。社会性企业作为创业生态系统网络基本构成要素之一,在整个网络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1)联系者。社会性企业在自组织演化过程中需要兼顾创造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这与商业企业及非盈利组织等其它创业形式的部分功能重合,其不仅可以凝聚两者优点,还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规避风险,从而真正实现可持续创业。社会性企业关系网络比较复杂,其作为创业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节点,将不同参与者形成的关系网络碎片整合到一起,从而形成完整的创业生态系统。但是,社会性企业的作用比较单一,不能作为推动创业生态系统的唯一要素。这是因为,受自身开放性、复杂性的影响,创业生态系统成长的推动者多而广泛,其包括系统环境以及各要素的协同作用等。所以,作为个体的社会性企业自组织演化对创业生态系统成长的影响并不明显,甚至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只有与其它参与要素协同在一起,才能够发挥出真正的推动作用。

(2)革新者。随着社会性企业自组织演化的不断推进,在组织内部存在大量创新因素。这些创新因素很可能引起政策制定者的兴趣并影响接下来的政策制定,甚至还有可能改变创业生态系统演化方向。另外,组织、技术和服务创新也会为系统中其它创业形式带来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增加整个创业生态系统中的负熵。然而,正是因为政策制定者选择的不确性、创新的不确性以及系统环境的不确定性时时存在,所以其产生的作用并不稳定。最终,创业生态系统的顺利成长还需要依靠整个体系内部的非线性作用。

4 结语

社会性企业成长是一个寻求负熵的过程,其自组织演化过程离不开创业生态系统的支撑。社会性企业所处的创业生态系统是指以社会性企业为中心辐射出的小型关系网络系统,其某个微小变化可能对社会性企业成长产生巨大影响。社会性企业自组织演化是一个不断与创业生态系统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换以及选择与淘汰的过程。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创业生态系统中的关系网络不断扩张和延伸,甚至越来越深入地影响社会性企业成长的每一阶段,进而影响社会性企业自组织演化过程,使其常常表现出自更新、自适应、自催化和自循环等特性。社会性企业是创业生态系统中创业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其自组织演化过程虽为整个系统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却不能将其作为驱动创业生态系统成长的唯一要素。

参考文献:

[1] 刘振,杨俊,张玉利. 社会创业研究——现状述评与未来趋势[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 36(6):26-35.

[2] 张远凤. 社会创业与管理[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2.

[3] PRIGOGINE I, NICOLIS G. Self organization in non-equilibrium systems[M]. Dissipative Structures to Order through Fluctuations, 1977.

[4] JANTSCH E. The self-organizing universe: scientific and human implications of the emerging paradigm of evolution[J]. 1980.

[5] 李彪,王杰,张金春. 自组织理论在企业改革中的应用[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4,12(2):52-56.

[6] 白峰.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视角的创业生态系统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5(12):52-54.

[7] SPILLING O R. The entrepreneurial system: on entrepreneurship in the context of a mega-event[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1996,36(1):91-103.

[8] ISENBERG D. The big idea:how to start an entrepreneurial revolu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8,86(12):107-111.

[9] FOSTER G, SHIMIZU C, CIESINSKI S, et al. 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s around the globe and company growth dynamics[C]. 2013.

[10] STAM E. The Dutch 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J].Ssrn Electronic Journal,2014(7):12-23.

[11] 汪忠,吴倩,王爽爽,等. 社会企业主导的社会创业生态系统形成机理及案例研究[C].第十届(2015)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2015.

[12] 严中华,杜海东,孙柳苑. 社会创业与商业创业的比较研究及其启示[J]. 探索,2007(3):79-82.

[13] 秦书生. 自组织的复杂性特征分析[J]. 系统科学学报,2006,14(1):19-22.

[14] 徐全军. 企业理论新探: 企业自组织理论[J]. 南开管理评论.2003,6(3):37-42.

[15] INIGO E A, ALBAREDA L. Understanding sustainable innovation as a complex adaptive system: a systemic approach to the firm[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6:1-20.

(责任编辑:王敬敏)

Research on the Growth Process and the Self-organization Evolution Mechanism of Social Enterprise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

Bai Yanzhuang1,Zhang Ying1,Xue Yang2

(1.Department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y, Tianjin University;2.School of Liberal Arts and Law of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2,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deeply discusses the growth process and its internal evolution mechanism of social enterprises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 It builds social-enterprise growth model, and analyses the each stage of social enterprises growth that are impacted by 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 in varying degrees at the same time. Then, this study proposes self-organization evolution model and proves that the self-organization evolution of social enterprises is impacted by the expansion of 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 network, so it often shows us some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self-renewal, self-adaptation, self-catalysis and self-circulation. Finally, it also shows us that social enterprises play a certain role in connecting and innovating the 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 although it is not the only element to drive the growth of 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

Key Words:Social Enterprise; Self- Organization Theory; Evolution Mechanism; 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收稿日期:2016-07-12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3YJCZH217);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TJGL12-064)

作者简介:白彦壮(1975-),男,河北衡水人,博士,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创新创业管理、品牌管理、营销管理;张莹(1991-),女,内蒙古通辽人,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创新创业管理;薛杨(1983-),男,天津人,博士,天津大学法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创新创业管理、企业社会责任、中小企业法律风险。

DOI:10.6049/kjjbydc.2016060248

中图分类号:F2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17)04-008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