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周期视角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冲突影响因素演变研究

周 青,邹 凡,何 铮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摘 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面临的冲突影响因素随着联盟生命周期阶段的演变而发生变化。为明晰这些变化趋势,根据组织生命周期理论,总结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生命周期6个阶段,并通过冲突影响因素分析和案例研究发现,随着联盟生命周期演化,联盟目标一致性水平逐步下降;信息沟通和知识共享程度先上升后下降,呈倒U型变化趋势;绩效考核与利益分配合理程度逐步上升。

关键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生命周期;联盟冲突;影响因素

0 引言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是一种新型的发展模式,既能够通过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完备的行业规范促进产业融合共进,又能够通过联合与互补创造规模效益。2002年我国开始TD产业联盟(以下简称“TD”)、“闪联”等早期尝试,经过10多年的培育,各类联盟呈蓬勃发展之势。然而,在联盟发展各个阶段,由于目标、利益、文化等差异,成员间冲突不断,冲突的负面效应使联盟遭受巨大损失,如工作进度受阻、成员间信任感下降、联盟解体等。在TD创立初期,成员对研发内容各执己见,可能错失机遇;在成长期,成员对知识主导权和技术共享分歧较大,直到后来大唐集团将前期的相关技术免费转让给普天、中兴,矛盾才得以缓和[1]。在“闪联”初创阶段,标准化组织成员以自身利益为重点而忽视联盟利益,希望将自身标准作为行业标准,成员间信任程度不高,在成长期,有企业因目标差异而退出联盟[2]。联盟各阶段冲突事件的负面效应阻碍了联盟发展,损害了联盟成员利益。因此,剖析联盟各阶段冲突事件起因,化解冲突事件的负面影响,对推动联盟发展、提升联盟及成员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外关于联盟的研究相对较多。其中,联盟冲突研究主要涉及成因、类型、冲突与绩效间关系以及管理措施4个方面。相关研究主要探析可能引发冲突的因素:一是联盟成员个体因素,包括目标、文化、信仰等[3-5];二是个体因素融合客观环境而形成的影响因素,包括信息传递、资源依赖、收益分配等[6-7]。关于联盟冲突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文献大多对影响因素进行罗列,缺乏系统的分类框架;其次,现有研究多从组织整体出发,用静止的眼光看待冲突影响因素,忽视冲突影响因素的动态演变。联盟与传统组织一样,存在可区分的生命周期阶段,每一阶段冲突影响因素的表现强度不同。因此,本文梳理国内外关于冲突影响因素的研究,构建因素分析框架,并基于改进的生命周期方法论,探析联盟冲突影响因素的阶段性及动态演变。

1 改进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生命周期六阶段

自然生命体通常会经历出生、成长、成熟以及衰退等阶段,基于仿生视角对联盟生命周期进行阶段划分,更能体现联盟的发展特性。刘介名[7]和孙学斌[8]认为联盟存在4个发展阶段:产生、成长、成熟和消亡。李久平[9]和阮平南[10]从产生、成长、成熟和衰退方面分析了战略联盟演变问题。总体而言,联盟存在4个具有普遍性的阶段: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以及衰退期。

1.1 联盟变革期

随着对组织生命周期演进阶段的进一步研究,学者提出了过渡变革期。许学国等[11]认为组织生命周期中存在变革期,生命周期演变的动力来自变革阶段和相邻阶段的相互推动,既可能使组织走向衰落,也可能推动组织走向成熟。在此基础上,阮平南[10]和Das[12]指出,联盟生命周期的变革期是成长期之后和成熟期末端出现的“交叉口”,且伴随联盟情景变量的严重波动,影响联盟运行。李嘉明等(2009)基于自组织特性指出,在联盟各因素的相互作用下系统会发生变化,导致某一变量的涨落,引发过程突变,进而涌现出新的发展模式。

由此可见,联盟的主要变革阶段有两个,一是成长期到成熟期之间的成熟变革阶段,二是成熟期到衰退期之间的衰退变革阶段。变革阶段是联盟生命周期中不可忽视的发展阶段,既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某一时点的突变,而要经历一个阶段的震荡和缓冲。成熟期是联盟快速发展的时期,成熟期之前和成熟期末端是联盟的重要缓冲阶段,联盟管理者应充分利用成熟期前后的两个缓冲阶段,延伸成熟期的长度,实现联盟利益最大化。

1.2 改进的联盟生命周期阶段

通过对联盟各阶段的分析,本文将联盟分为4个主要阶段和两个变革阶段。成熟变革期是联盟从成长期向成熟期过渡的阶段,联盟规模扩大,创新活动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但投机问题比较严重。衰退变革期是联盟从成熟期向衰退期过渡的阶段,此阶段的不利形势影响成果产出,绩效在波动中呈现下降趋势,部分联盟成员退出,合作不稳定。联盟生命周期及各阶段发展状况如图1所示。

图1 改进的联盟生命周期及各阶段发展状况

2 联盟周期性演变影响因素分析

冲突影响因素相关研究成果丰富,但大多基于特定研究提取部分影响因素,缺乏系统分析框架。孙肖南等(2001)指出,分配失衡、成员差异性、沟通不畅等容易引发联盟冲突。王琦等[13]从成员个体特征、沟通、结构、权利与政治、利益5个方面探讨冲突成因。陈振红等(2004)认为战略联盟伙伴的冲突主要来自伙伴之间目标差异、认识差异、文化差异、沟通不畅、联盟贡献评价与补偿机制不合理。柳卸林等[14]认为在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中目标差异、文化差异、价值追求差异等易引发冲突。唐朝永等(2014)基于可拓模型研究发现,目标、文化差异以及沟通和利用分配等方面的问题对团队冲突影响较大。杨燕等[5]认为,联盟冲突来源于组织文化差异、组织目标差异、联盟期望差异、资源承诺差异、知识差异及信息不对称等方面。李久平等[9]指出,产学研联盟冲突主要包括组织目标差异、组织文化差异、知识差异、组织之间依赖性、组织之间信息不对称。Robbins[15]指出,任务表达不明晰、任务理解有分歧等沟通不良状况存在冲突隐患,且会在后续工作过程中显现出来。Avgar[16]考察团队冲突后指出,成员行为是为了满足自身需求,需求不一致就会引发行动紊乱。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基于战略联盟的基本特性,致力于推进产业创新、实现合作共赢,由两个及以上组织通过缔结相关条约构建而成。联盟运作过程涉及联盟成员个体因素即目标、文化等的良性融合,也涉及联盟整体层面的信息流动、资源共享及利益合理分配。基于联盟结构特性,从联盟成员个体层面的目标、文化等差异以及组织整体层面的信息沟通、资源、利益分配两个方面分析冲突影响因素较为合理[17]。周青[4]基于联盟结构及运行特点,从目标、文化、沟通、资源投入及利益分配等方面分析了冲突成因。本文基于文献梳理及联盟结构特点,从目标一致性、文化一致性、信息沟通与知识共享、绩效考核与利益分配4个方面归纳冲突影响因素,如表1所示。

表1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冲突影响因素

目标一致性文化一致性信息沟通与知识共享绩效考核与利益分配认知差异价值观差异信息传递不畅资源依赖目标差异文化差异信息不对称利益分配不合理需求差异成员间缺乏信任

(1)联盟成员目标一致性。目标一致是联盟的根本,但成员目标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首先,联盟成员来自不同组织,在联盟成立之前是独立的个体,存在认知差异,包括对竞争环境、技术环境、市场等方面的认知差异,影响成员对内外部环境的先验性判断,致使成员在战略目标上产生分歧;其次,需求是动机的根源,联盟成员的行为主要是为了满足自身需求,需求不一致易引起战略目标差异。战略目标差异会破坏联盟总体目标一致性,阻碍联盟发展,损害联盟利益。

(2)信息沟通与知识共享。沟通是联盟成员建立紧密关系、完成任务、促进联盟有效运行的前提,沟通机制不健全会导致信息传递不畅,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问题[4]。联盟内部知识共享原则与成员自我保护主义之间的矛盾突出,使得成员刻意隐瞒,拒绝共享,导致信任缺失[16]

(3)绩效考核与利益分配机制完善程度。联盟在考核和分配时产生的冲突主要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①联盟成员之间的资源依赖。依赖关系是持续合作的基础,联盟存在一定的资源依赖,但过度的资源依赖使得资源持有方利用资源优势掌控联盟主导权,导致冲突产生;②考核机制完善程度。不健全的考核机制会直接引发考核与分配的不公平和不公正,进而引发联盟冲突[4]。获得预期利益是联盟成员参与联盟的动力,而资源依赖和考核机制不健全导致联盟不公正现象,引发成员的不满情绪,影响成员合作关系,进而导致冲突[15,17,20]

3 联盟冲突影响因素周期性演变

联盟在运行过程中面临的主要任务、问题和工作重点会随着联盟生命周期阶段的演变而发生变化,这种阶段性演绎必然引起冲突影响因素的变化。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冲突影响因素的表现特征不同,在联盟整个生命周期中呈现出一定的演化规律。本文通过对各阶段影响因素二级指标演变的驱动力进行分析,得到相应阶段驱动形式及冲突影响因素二级指标的影响强度等特征。综合二级指标,提炼出联盟冲突影响因素在各阶段的影响强度,并立足于联盟整个生命周期过程,归纳冲突影响因素表现强度的演变规律。

3.1 初创期联盟冲突影响因素特征

在初创期,联盟的技术创新活动处于规划阶段,联盟成员致力于开发产业共性技术,目标一致程度较高。Spekman等[18]认为,目标差异在联盟前期较小,后期较大。此阶段,联盟组织结构松散,成员沟通内容以探讨联盟组织形式和发展规划为主,形式单一且次数不多。此外,跨文化交流导致交流不畅、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突出[10]。联盟成立初期,成员相互了解不够,缺乏信任。联盟由核心成员维持运行,资源依赖严重,成果由少数人享有,利益分配不合理[7]

尽管成员间存在个体差异和竞争,但在技术和市场未成熟之前个体差异和竞争对联盟影响较小,即在成熟期之前,联盟成员目标、需求差异都较小。认知差异受内外环境和成员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短期内变化不大。联盟成员不多,分工明确且相对独立,在发展前期联盟成员致力于技术研发,忽视联盟管理机制建设,导致沟通机制、考核机制不够完善,而沟通不良容易导致信息不对称和诚信问题,考核机制直接影响利益分配。资源依赖严重,联盟核心成员掌握主导权;利益分配受依赖关系和考核机制的双重影响,因此,利益分配不合理程度较高。

3.2 成长期联盟冲突影响因素特征

成长期是联盟的快速发展时期,联盟逐渐形成自身创新能力,满足部分成员的需求,联盟成员对联盟发展的预期更为乐观,认知差异缩小。成长期联盟针对具体创新内容的交流沟通与知识共享活动激增,思维碰撞促使成长期创新产出不断加快[18]。软平南等[10]认为,成长期投入增加抑制了联盟中投机行为的发生,成员间信任关系得到改善。

建立信息渠道是联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联盟成员之间信息传递方式和渠道在联盟成员合作过程中逐渐形成,信息沟通内容和范围伴随联盟活动的展开而逐步加深与拓展。成长期的快速发展缓解了信息传递不畅、信息不对称和信任问题,联盟走向兴盛发展的同时,信息沟通和知识共享活动频繁,直至衰退变革期,沟通机制问题才会重新凸显。

3.3 成熟变革期、成熟期联盟冲突影响因素特征

成熟变革期是联盟由成长期进入成熟期的过渡阶段,从前期管理制度无法满足联盟快速发展需要到此阶段制度的规范,联盟呈现波动上升发展态势。进入成熟期后,联盟的创新发展模式和内部管理制度相对成熟。在成熟变革阶段,随着制度的完善与合作的深入,信息沟通与知识共享问题得以改善。此外,知识共享程度增加,成员的技术需求逐渐得到满足,资源依赖程度下降为中等水平。考核和分配问题在成熟变革期得到改善,到成熟期则相对完善。刘介明等[7]认为在成熟期,联盟通过建立专利池、确立内部技术交易方案、搭建产权交易平台等措施完善考核机制,使其处在最优状态,使得分配不合理程度达到最低水平。成熟阶段成果商业化发展使各方竞争关系加强,且联盟成员对新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不同,成员之间发展需求和目标差异增大[10]

随着联盟成员的认知发生变化和需求不断得到满足,成员战略目标开始发生改变。成员目标匹配程度决定了合作关系的演进方向,在发展过程中,一旦目标差异明显,冲突就容易产生,合作关系就难以维系。管理机制的进一步完善确保了程序的规范化,提高了协调机制效率,降低了利益分配机制的不合理程度。同时,分配机制的稳定性使得分配不合理程度保持在最低水平。

3.4 衰退变革期、衰退期联盟冲突影响因素特征

随着技术创新的成熟和内部冲突的扩大,联盟进入衰退变革期。原毅军等(2013)认为,联盟走向衰落并不意味着联盟的终结或失败,联盟的发展结果有多种可能,如通过改革重构演变为新的联盟实体。在这个过程中,联盟会出现衰退下降即变革期,联盟创新活动与市场竞争的矛盾处于激化状态,创新产出波动下降,成员开始质疑发展前景,认知差异增大,导致成员更加保护自身技术和知识资源,出现信息不对称、成员不信任现象[13]。到衰退期,认知和沟通问题严重,部分成员退出联盟,内部信息传递渠道瓦解,成员间目标和需求差异增大,信任问题严重[7]。宋琦等(2010)认为,成熟期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联盟成员的原始技术和知识资源溢出能力达到最大阈值,资源依赖程度进入最低状态。资源依赖关系被破坏,导致合作关系持续低迷。

联盟经历鼎盛发展且基本达成目标之后,成员对自身利益的维护和对合作方投机行为的防范逐渐增强,而合作创新平台被破坏进一步加重了成员的资源保护主义思想,导致内部技术交流和知识共享程度降低。部分成员在原始资源可用性降低且取得新技术基础的情况下,开始独立创新或寻求新的创新伙伴,成员间资源依赖程度降低。到衰退期,技术创新停滞,联盟无法提供成员发展所需动力,成员之间缺乏有效交流,在技术发展、创新途径以及联盟发展方向上认知分歧达到最大。内外环境的改变迫使联盟成员调整战略目标,寻求其它发展路径,导致目标一致程度和沟通、共享程度达到最低。

3.5 联盟冲突影响因素生命周期性演变结论

综合上述联盟冲突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对各生命周期阶段影响因素的表现程度进行量化,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联盟冲突影响因素生命周期阶段表现程度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初创期成长期成熟变革期成熟期衰退变革期衰退期联盟成员目标一致程度认知差异++++++++++++++++++++++需求差异+++++++++++++++++目标差异+++++++++++++++++信息沟通和知识共享程度沟通机制不健全++++++++++++++++++++成员间缺乏信任++++++++++++++++++++信息不对称++++++++++++++++++++绩效考核与利益分配合理程度考核机制不健全++++++++++++++++资源依赖++++++++++++++++++利益分配不合理++++++++++++++++

注:+++++、++++、+++、++、+表示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大、较大、中、较小、小

根据一级指标与二级指标的内涵可知,二者存在反向关系,即二级指标的综合破坏程度越高,一级指标的一致性和完善程度就越低。为了评估一级指标,本文定性认为两者间存在反向对称关系,同时,采用加权平均方法对二级指标进行处理。一级指标的一致性和完善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高、较高、中、较低、低,经过综合评估,一级指标在各阶段的评估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联盟冲突影响因素一级指标各阶段评估结果

影响因素初创期成长期成熟变革期成熟期衰退变革期衰退期联盟成员目标一致程度中较高较高中较低低信息沟通和知识共享程度低中较高较高中低绩效考核与利益分配合理程度低低中较高高高

目标一致性水平随着生命周期演变从前期的较高水平变为后期的较低甚至低水平,整体处于下降状态;信息沟通和知识共享程度随着生命周期演变,从低水平逐级上升至较高水平,再逐级下降至低水平,呈倒U型;绩效考核与利益分配合理程度随着生命周期阶段演变从前期的低水平上升至后期的高水平,整体处于上升状态。

4 基于TD生命周期案例的冲突影响因素演变分析

4.1 TD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案例背景

为响应国家自主创新号召,同时,改变我国在国际技术标准中专利拥有量落后的局面,2002年在相关部门的推动下,7家移动通信企业联合创立了TD产业联盟。TD作为第一批技术创新标准试点组织,是唯一一家服务于移动通信产业的专利协同运用试点单位。截至2016年1月,联盟共有100家成员单位,涵盖了运营商、网络、终端、芯片、测试、配套等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企业。以TD产业联盟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具有代表性,首先,TD产业联盟发展经历了鼎盛阶段,成果众多,联盟成员的总体参与度也较高;其次,其联盟发展周期较长,经历的冲突事件较多,涉及多方面冲突影响因素;最后,在联盟TD-SCDMA标准研发的各个阶段,成员目标一致性、沟通与知识共享、绩效考核及利益分配等影响因素都得到体现,对于影响因素演变研究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4.2 TD冲突影响因素的生命周期演变分析

(1)初创期。从1998年讨论联盟组建意向到2002年联盟正式成立,属于TD初创阶段。在TD-SCDMA标准(以下简称“TD标准”)诞生之初,大唐电信、华为、普天、联想等都希望建立完整的TD产业链,深化行业交流,以期获得技术创新和经济效益。可见,在初创阶段,各企业之间需求互补、目标一致。但初创期联盟成员间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某些成员对联盟前景持观望态度,某些成员正参与其它标准研发,作为主导者的大唐集团需要组织交流沟通和准备筹建工作,沟通效率不高。在新的形势下,联盟面临各成员对TD标准的认知差异、信息传递效率不高以及联盟合作实现路径分歧等问题。

(2)成长期。从2002年TD创立到2006年产业链建设完成,这段快速发展时期是联盟的成长期。此阶段,随着经济效益的增加,联盟开始重视制度建设,沟通机制得到完善,知识共享和信息传递效率得到提高。同时,联盟面临收益分配问题,主导企业与其他成员之间潜在利益冲突凸显。

(3)成熟变革期。从2006年TD标准成为我国通信行业标准到2008年开始商业化试验,是TD的成熟变革期。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联盟,联盟管理机制失衡,且联盟商业化发展不成熟,联盟发展进入成熟变革阶段。联盟主要处理前一阶段的遗留问题,为防止问题恶化,需要进一步完善各项机制,协同利益关系,为联盟常态化发展奠定制度基础和组织关系基础。

(4)成熟期。从2008年联盟具备大规模商用的产业能力到2013年荣获A级联盟称号,是联盟的成熟阶段。联盟发布了《成员反恶性竞争原则性规定》,促进了联盟成员之间合作和竞争关系的良性发展,同时,建立了共享、协同管理平台,有效解决了发展中的技术和管理问题。但是,联盟设立不同工作组,各组之间资源依赖程度较强。此外,成果商业化使部分成员直接转化为竞争对手,各自战略目标开始发生改变,目标、需求差异增大。

(5)衰退变革期。从2013年联盟4G技术发展落后到行业5G技术兴起,联盟出现发展滞后问题,进入衰退变革期。此阶段,随着3G标准商业化的迅速发展,成员开始争夺产品市场,合作关系转化为竞争关系,使得信息沟通与知识共享程度下降。此外,“汉芯”造假舆论使得联盟发展受阻,成员之间出现信任危机,成员间目标一致性和需求一致性程度降低。联盟发展随着TD-SCDMA技术应用的衰落而呈现衰退趋势,但联盟实体仍然存在,并致力于4G、5G技术发展。

4.3 结果分析

纵观TD发展过程,成员之间冲突不断,其中,有对前景认知、技术发展方向的分歧,有关于知识共享的矛盾,也有市场竞争方面的冲突。在TD发展的十多年里,冲突影响因素的强弱随着成员之间认知与利益需求变化而不断发生改变。在TD发展过程中,不同强度的影响因素相互作用,影响联盟发展与运行。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TD的冲突特性及关键事件有所不同,如表4所示。

一方面,联盟拥有生命周期特性,存在初创期、成长期、成熟变革期、成熟期、衰退变革期等生命阶段;另一方面,主要冲突影响因素随着生命阶段的演变而发生变化。联盟在成长期和成熟变革期均能在发展目标上达成高度一致,但衰退期的目标一致性很低,是主要冲突因素;绩效考核与利益分配合理程度在初创期与成长期较低,是主要冲突因素;在衰退变革期,TD各方面呈下降趋势,目标一致、信息沟通与知识共享都影响联盟冲突变化。

5 结语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对联盟冲突影响因素进行了演化分析,运用案例研究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合理性,得到如下结论:

(1)随着联盟生命周期的演变,冲突影响因素呈现不同特征。目标一致性水平整体处于下降状态,在成长期、成熟变革期较高,在衰退期最低;信息沟通和知识共享程度先上升后下降,呈倒U型变化趋势,在初创期和衰退期最低,在成熟变革期、成熟期较高;绩效考核与利益分配合理程度整体处于上升状态,在初创期、成长期较低,成熟期之后相对较高。

(2)联盟存在6个生命周期阶段:初创期、成长期、成熟变革期、成熟期、衰退变革期和衰退期。其中,由成长期进入成熟变革期,由成熟期进入衰退变革期两个过程中,冲突影响因素演变出现较大波动。前一个过程中,冲突影响因素朝着推动联盟发展的方向演变,后一个过程则朝着阻碍联盟发展的方向演变。

(3)对联盟管理者而言,在初创期和成长期,管理机制薄弱,管理者应当加强联盟成员企业的主体性,建立沟通渠道,完善共享与分配机制;在成熟变革期和成熟期,应当持续完善各项管理机制;在衰退变革期与衰退期,目标一致性、信息沟通和知识共享程度都大幅下降,管理者应当重新定位联盟发展目标,并充分发挥创新联盟平台作用,以突破不利局势,实现良好发展。总体而言,联盟管理者应当把握联盟冲突影响因素的生命周期演变规律,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实现效益最大化。

表4 TD产业联盟生命周期阶段划分及冲突影响因素演变分析

生命周期阶段面临的问题体现影响因素的典型事件典型事件体现的影响因素初创期(1998-2002年)成员总体目标较为一致,但对TD标准的认知及联盟发展前景存在分歧,沟通效率不高1998年“香山会议”探讨TD标准的发展;1998年主导者大唐集团呈递TD标准建议目标一致性程度适中;信息沟通和知识共享程度低成长期(2002-2006年)联盟开始健全各项制度,但是存在利益分配矛盾2003年联盟峰会促进了成员目标的一致性;2004年在政府的调控下大唐集团开放资源,实现共享;2006年完整产业链建成,上下游交流加速,但成员间博弈与搭便车行为凸显目标一致性较高;信息沟通和知识共享程度适中;绩效考核与利益分配合理度低成熟变革期(2006-2008年)随着队伍的扩大,联盟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成员间突出矛盾较少2008年商业化试验加强了联盟成员对TD标准的信心;2007年TD牵头召开各工作组会议,并建立IPR共享机制与技术合作平台目标一致性较高;信息沟通和知识共享程度较高;绩效考核与利益分配合理度适中成熟期(2008-2013年)在成熟变革期的完善下,管理机制趋向成熟,但商业化的出现导致成员出现竞争行为2008年凯明公司在成员竞争中失利倒闭;联盟颁发反恶性竞争条规以缓和紧张关系;2012年联盟订立共享、协同的发展契约目标一致性适中;信息沟通和知识共享程度较高;绩效考核与利益分配合理度较高衰退变革期(2013年至今)3G产品的成熟导致成员合作关系转化为竞争关系,同时信任危机事件的爆发使得联盟发展有所滞后,而国际4G、5G技术的兴起使联盟走向新的道路2013年联盟成员对4G(TDD-LTE)标准开发存在分歧,部分成员支持FDD-LTE技术,竞争激烈;2014年联盟开展的大型研讨会、论坛活动不小于10次;联盟成立首个技术专利公司目标一致性较低;信息沟通和知识共享程度适中;绩效考核与利益分配合理度较高

参考文献:

[1] 周青,马香媛,毛崇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阶段性冲突演化研究[J].软科学,2013,27(7):57-60.

[2] 博兵.四川长虹选择加盟闪联内幕[J].电脑知识与技术:网络文化,2004(11):50-52.

[3] 袁凌,刘攀,涂艳红,等.信息深度加工中介作用下知识团队任务冲突与团队绩效关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33(13):135-140.

[4] 周青,王乃有,马香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冲突类型与影响因素的关联分析[J].科学学研究,2014,32(3):473-480.

[5] 杨燕,高山行.联盟稳定性、伙伴知识保护与中心企业的知识获取[J].科研管理,2012,33(8):80-89.

[6] PONDY LR.Organizational conflict:concepts and models[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67,12(2):296-320.

[7] 刘介明,游训策,柳建容.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专利联盟运作机理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31(4):56-60,65.

[8] 孙学斌.技术标准联盟生命周期研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4):171.

[9] 李久平,姚乐野.基于生命周期的图书馆联盟冲突管理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2(3):33-36.

[10] 阮平南,李红.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战略联盟演化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10):180-183.

[11] 许学国,彭正龙,尤建新.组织生命周期拐点特征与学习智障研究[J].管理评论,2005,17(1):31-35.

[12] DAS TK,TENG BS.Instability of strategic alliances:an internal tensions perspective[J].Organization Science,2000,1(11):77-101.

[13] 王琦,杜永怡,席酉民.组织冲突研究回顾与展望[J].预测,2004,23(3):74-80.

[14] 柳卸林,潘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模式[J].中国科技产业,2008(6):54-59.

[15] ROBBINS SP,JUDGE TA,YANG Y.Organizational behavior science[M].Beijing:China Renmin University Press,2008:120-510.

[16] AVGAR AC,NEUMAN EJ.Seeing conflict:a study of conflict accuracy in work teams[J].Negotiation and Conflict Management Research,2015,2(8):65-84.

[17] 周青,邹凡.基于神经网络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冲突识别模型[J].技术经济,2016,35(4):44-51.

[18] SPEKMAN RE,ISABELLA LA,MACAVOY TC,et al.Creating strategic alliances which endure[J].Long Range Planning,1996,29(3):346-357.

(责任编辑:万贤贤)

Study on the Evolution of Conflict Factors in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Strategic Alliance on the Basis of Life Cycle Perspective

Zhou Qing,Zou Fan,He Zheng

(School of Management,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Hangzhou 310018,China)

Abstract:The conflict factors of industrial technologies and innovation strategic alliance(ITISA) may evolve when life-cycle stages change. In order to recognize this changed trend, according to the life cycle theory, this paper summarizes six stages of ITISA life-cycle. And, by analyzing conflict factors and case study, it explains, with the dynamics of ITISA life-cycle, the degree of consistency of goal gradually decreases; the degree of communication and knowledge share first increases and then decreases, and changes as inverted U curve; the reasonable degree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benefit share gradually increases.

Key Words:Industrial Technologies and Innovation; Strategic Alliance; Life Cycle; Alliance Conflict; Conflict Factors

收稿日期:2016-09-2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473067);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12-1081);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之江青年项目(13ZJQN021YB)

作者简介:周青(1979-),男,湖南株洲人,博士,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创新管理;邹凡(1992-),女,湖南衡阳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创新管理;何铮(1989-),女,河北邯郸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创新管理。

DOI:10.6049/kjjbydc.2016070543

中图分类号:F2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17)04-006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