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合作中关系规范控制对知识流动绩效的影响
——分配公平的中介作用与契约控制的调节作用

张运华,王美琳,吴 洁

(江苏科技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镇江 212003)

摘 要:基于江苏省高校教师调查数据,建立潜调节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检验了关系规范控制与知识流动绩效之间的影响机制及分配公平的中介作用和契约控制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关系规范控制对分配公平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同时二者对知识流动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通过Bootstrap再抽样技术进一步研究发现,分配公平在关系规范控制与知识流动绩效之间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契约控制在关系规范控制与知识流动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

关键词:关系规范控制;分配公平;契约控制;知识流动绩效

0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产学研合作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的重要途径。在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指导下,产学研合作成为我国科技政策的重点之一,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体系成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关键。然而,由于文化冲突、实力差距等导致的管理方式与目标不同,使合作过程中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机会主义[1]等问题,从而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进而阻碍了企业有效地吸收技术知识并提升技术能力。我国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二十年以来,其成效并不显著,未从根本上提升我国核心技术创新能力。

学者们针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发现,控制机制能有效减少机会主义行为,改善双方合作关系,促进知识流动[2-3]。典型的控制方式包括正式契约控制和关系规范控制,其中契约控制强调通过法律强制手段促使合作双方履行义务,完成合约;关系规范控制强调通过引导合作双方形成共同目标和价值观,进而提升知识流动效率。目前,大部分学者主要关注产学研合作中契约控制对知识流动的影响,并引入信任机制探讨作用机理[4-5]。但由于契约的不完备性,并且具有较强的法律约束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学研合作。因此,产学研合作中双方或多方之间实际上更多地体现为非正式关系,并受关系规范调控。

鉴于此,本文主要讨论关系规范控制对知识流动绩效的影响,同时以分配公平为中介变量、以契约控制为调节变量,通过理论探讨并实证分析分配公平的中介作用和契约控制的调节作用,为降低产学研合作内部风险,促进知识从高校、研究机构向企业转移,培育企业创新能力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借鉴。

1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1.1 关系规范控制与知识流动绩效

产学研合作中关系规范控制是指合作双方利用合作过程中的关系规范来制约合作成员的行为[6],一般包括团队内部管理、道德约束、自我行为考评和内部监督等具体手段。知识流动是指在一定情境中,具有市场价值的知识从知识来源方到接收方的传播或转移过程[7]。知识流动绩效是指知识来源方向接收方传播或转移知识时双方体现出的能力、表现出的行为和获得的成果[8],一般用技术转让收入、论文专著数量或科研成果转化率来衡量。

关系规范控制属于非正式控制方式,主要通过引导合作双方使其拥有共同的目标,营造一种互动的、协同共进、共同解决矛盾和冲突的文化,这种文化能增强合作双方知识共享意愿[9],维持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Lee等[10-12]研究发现,关系控制机制能改善合作双方关系、稳定合作质量、促进知识流动。同时,关系规范强调合作成员的彼此信任与沟通,建立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从而使互通流畅,抑制机会主义行为。因此,高校能够充分了解企业的需要,从而研发出能够提升企业生产率和利润率的技术。综合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H1:关系规范控制对知识流动绩效存在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

1.2 分配公平在关系规范控制与知识流动效果之间的中介作用

古语“不患寡而患不均”体现了人们追求分配公平的思想。分配公平的研究始于亚当·斯密的公平理论,该理论认为,对自己报酬的认知失调将导致心理失衡,即产生不公平感。如果报酬公平,当事人就会获得满足感,从而激励当事人的行为;如果报酬不公平,为减轻或消除不公平感,当事人会采取某种行动达到心理平衡。在产学研合作中,分配公平是指成员认知到的组织分配结果公平程度,即合作双方对投入与报酬的比例达到平衡而产生的公平感[13]

产学研合作建立在合作各方信息开放和透明的基础上,并且关系规范控制以相互信任和承诺为主要特征[14],从而使得合作各方能掌握对方的全部有效信息,充分了解对方需求,创造出相对公平的合作环境,并共同制定各方都认为相对公平的合作条款和利益分配机制。同时,关系规范控制强调以互惠互利为原则发展合作关系,合作双方不会仅考虑自身利益和短期收益或损失,更会考虑合作方的共同利益和长期利益[15-16]。综合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H2:关系规范控制对分配公平存在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

在产学研合作中,合作双方不仅要共享研发成果,包括论文、技术或专利,还要共享长期或短期利益。各方在签订合约时,评估了双方的投资和收益,如果合作所得收入与之前预估一致,合作者就会感到满意[17],更有意愿继续长期合作,增强了合作各方对未来公平分配信心[18]和对组织的信任,从而发展成紧密合作关系,有效地降低机会主义行为和交易成本[19],进而产生良好的合作绩效。综合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H3:分配公平对知识流动绩效存在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

通过前面的论述,可以发现产学研合作各方的分配公平是促进知识流动绩效的重要前置变量;同时,关系规范控制与分配公平之间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根据以上理论分析,关系规范控制主要以道德、内部相互监督以及团队管理等来规范和约束合作各方的行为,促进合作方之间的任务和利益分配公平;而且,公平分配有利于各方建立信任关系,进而加强各方之间的紧密合作,促进知识流动。基于上述分析,可以认为关系规范控制通过分配公平这一变量间接影响知识流动绩效。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4:关系规范控制通过分配公平对知识流动效果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即分配公平在关系规范控制与知识流动效果的关系中起显著的中介作用。

1.3 契约控制在关系规范控制与知识流动效果之间的调节作用

在经典契约理论中,契约是指两方或多方通过协商达成的协议,这些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20]。协议有多种形式,包括书面的、口头的,隐性的、显性的,而正式契约是指以书面形式制定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21]。通过正式契约,合作成员能够详细划分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并严格按照契约来监督和约束彼此的行为;同时在合作中对方出现机会主义行为时合作成员能够借助法院等第三方力量保护自身利益[22]。契约控制和关系规范控制是合作成员为维持正常有序的合作关系、避免各种利益冲突而采用的两种控制机制,也是合作各方进行自我利益保护的重要手段。

然而,契约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合作方缺乏信任或企图操控合作关系并占据绝对优势地位的表现[23]。采用契约控制在很大程度上会使得合作双方在心理上产生反感和猜疑而中止合作关系,或者出现投机行为[24],从而破坏关系规范,使得双方很难维持合作,严重阻碍知识流动。有学者研究发现,关系规范与契约存在替代关系[25],加强契约控制会减弱关系规范的控制效果,进而降低知识流动绩效。因此,在良好的关系规范下,契约控制会负向调节关系规范控制与知识流动效果的关系。综合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H5:契约控制在关系规范控制与知识流动效果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理论模型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样本

研究数据来源于问卷调查。问卷设计借鉴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方式,选取江苏省众多高校的相关科研人员,对产学研合作中知识流动绩效进行了深入调查。在整个调查中,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366份,经过对回收问卷进行初步处理,删除掉缺失值过多以及回答具有明显错误的问卷40份,最终有效样本为326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65.2%。本文以有效问卷为基础,调查样本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1。

2.2 变量测量

本研究采用在已有研究中使用过的具有较高信度的成熟量表。量表所有条目均采用李克特5点式量表进行测量,即从“1-完全不同意”至“5-完全同意”,均为正向测量条目。

关系规范控制的测量借鉴Gundlach[26]对关系承诺结构的研究,主要针对关系规范、机会主义以及长期承诺动机这3个潜变量对合作各方关系承诺的影响开展,而本文也是研究产学研合作中的关系规范控制,因此采用了Gundlach对关系规范研究中的5个条目;契约控制的测量借鉴Parkhe[27]、Cavusgiletal[28]、Wuyts[29]等的研究,其中Parkhe主要研究战略联盟,Cavusgiletal研究如何限制外国经销商机会主义,Wuyts研究买卖关系的形成,这三位学者均探讨了利用契约控制规范一些合作行为,本文选取与研究内容相符的3条变量条目;分配公平测量借鉴了Kumar[30]、Colquitt[31]和 Luo[18]等的研究,Kumar研究供应商的公平分配对弱势零售商的影响,Colquitt研究组织公平的维度,Luo研究程序、分配和互动公平的战略联盟中的作用,这些学者都强调了分配公平在组织合作和联盟中的重要性,与本研究的产学研合作分配公平内容基本相符,因而采用了其中与本文内容相符的4个条目;知识流动绩效测量,即对因变量的测量,借鉴Simonin[32]和 Leonard-Barton[33]等的研究,Simonin研究知识转移过程及如何降低战略联盟中知识转移的模糊性,Leonard-Barton研究如何使企业很好地吸收高校、科研机构及其他企业的技术,两位学者均研究如何提高知识流动绩效,因此采用了其中与产学研合作相关的3个条目。各变量的测量项目见表2。

表1 样本描述性统计 (N=326)

项目类别人数占比(%)20~30岁4112.60年龄31~40岁16550.6041~50岁9428.8051~60岁268.00性别男21666.00女11034.00<2年164.90工作年限3~5年7823.906~10年10632.50>10年12638.70正高级6319.30职称副高级10331.60中级12237.40初级3811.70博士研究生226.70学历硕士研究生21365.30本科7823.90其他134.10学科带头人是4212.90否28487.10国外学习或工作经历是10632.50否22067.50

2.3 数据质量检验

为了提高本研究的数据质量,进行了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与构念效度检验,其中构念效度的检验包括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检验。在信度检验中,主要采用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 ɑ和组合信度CR,检验合格标准为Cronbach's ɑ值大于0.7,CR大于0.6;在效度检验中,采用AVE(潜变量提取平均方差抽取量)检验聚合效度,通过对比潜变量的 AVE 平方根与该潜变量和其它潜变量间的相关系数来检验区分效度,检验合格标准为AVE大于0.5,且AVE平方根大于该潜变量与其它潜变量间的相关系数。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如表3结果所示,Cronbach's ɑ系数均大于0.7,组合信度CR均大于0.6,说明各变量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同时,各构念的AVE介于0.534~0.834之间,均大于0.5,说明测量变量量表具有聚合效度;各变量平均变异萃取量的平方根(如表中黑体字所示)介于0.731~0.913之间,均大于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说明问卷量表具有较高的区分效度。综合以上分析,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3 假设检验

3.1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与假设检验结果

运用Mplus7.0软件对理论模型进行拟合分析,得到该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数,如表4所示,卡方/自由度=2.72<3;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为0.005,小于临界值0.05;标准化残差均方根指数SRMR为0.047,小于临界值0.05;相对拟合指数CFI为0.919,大于临界值0.9;非规准适配指数TLI为0.96,大于临界值0.9。因此,模型拟合良好。

路径系数及其显著性如表5所示,可以看出,3条路径系数均存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异于0。其中,关系规范控制对分配公平存在显著正向影响(β=0.168,p<0.05) ,分配公平对知识流动绩效存在显著正向影响(β=0.106,p<0.001),关系规范控制对知识流动绩效存在显著影响(β=0.410,p<0.001)。因此,相关假设均得到支持。

表2 变量测量项目

变量编号测量条目GXGFKZ_1双方会灵活机动地处理突发事件GXGFKZ_2双方会通力合作解决任何一方造成的问题关系规范控制GXGFKZ_3在与合作方的业务往来中,双方会互相帮助GXGFKZ_4合作关系建立在相互信任和共同利益基础之上GXGFKZ_5合作方会提出双方都满意的方案来解决分歧QYKZ_1我们与对方的合作关系都体现在成文的契约中契约控制QYKZ_2合同中规定了双方在合作中的责任和义务及有关违约后的处罚条款QYKZ_3我们经常用契约中的各种指标来检查合作的进展情况FPGP_1我们的经费与我们在与该方合作过程中所做出的努力和投资相比较是公平的分配公平FPGP_2我们的经费与我们在与该方合作过程中所承担的角色和责任相比较是公平的FPGP_3我们的经费与行业中其它企业从其合作关系中获得的收入相比较是公平的FPGP_4我们的经费与该合作企业从与我们的合作关系中获得的收入相比较是公平的ZSLDXG_1企业学到了我方技术关键点的大部分知识流动绩效ZSLDXG_2我方通过合作取得了相应的学术成果ZSLDXG_3我方的关键技术可以很快地转移到企业

表3 信度与效度检验

构念Cronbach'sɑCRAVE12341关系规范控制0.9080.9090.6670.8172分配公平0.9520.9520.8340.1160.9133契约控制0.8370.8470.6510.7690.0310.8074知识流动绩效0.7390.7740.5340.5190.2660.4360.731

表4 模型拟合指数

χ2/dfRMSEASRMRCFITLI2.720.0050.0470.9690.96

表5 模型路径检验分析结果

假设路径关系路径系数β标准误差t值p值分配公平←关系规范控制0.1680.0782.150.032知识流动绩效←分配公平0.1060.0303.4930.000知识流动绩效←关系规范控制0.4100.0498.3380.000

3.2 中介作用显著性 Bootstrap 检验分析结果

Baron 和Kenny的因果逐步回归检验方法[34]是最常用的中介效应检验方法,由于中介效果检测要求自变量对中介变量具有显著影响,但同时该条件可能会隐藏真实的中介效果[35],因此这种方法的统计检验力较弱[36]。Sobel检验作为中介效应检验的一种方法,其检验的首要条件是假设中介效应即乘积项服从正态分布,而在现实数据分析中,其系数不一定都服从正态分布,即使每一个系数都服从正态分布,其乘积通常也不是正态的[37]。Bootstrap方法是检验中介效应的另一种方法,此方法将原始样本作为总体,通过有放回的重复抽样,对于每次抽样计算得到的乘积从小到大排序,取2.5及97.5 的分位数,即95%的置信区间,如果这一区间不包含0,说明存在中介效果。本研究采用偏差校正后的Bootstrap置信区间,因为这一置信区间具有较强的统计检验力[38]

图2 路径参数

由于本研究的样本量相对较小,为了减小误差、提高检验效果,利用Bootstrap(=1 000次)再抽样技术,得到偏差校正的Bootstrap置信区间,并且利用其对分配公平中介作用的显著性进行评估。图2为路径参数图,表6为检验结果。从关系规范控制到知识流动效果的路径中,分配公平的中介效应的95%置信区间为(0.003,0.044),从P值看,分配公平中介效应大小在1%水平上显著不等于0,所以应拒绝原假设(H0:bc=0),接受假设(H1:bc≠0)。根据中介效应显著性检验结果,分配公平在关系规范控制与知识流动效果之间存在显著的中介作用。

表6 中介效应显著性Bootstrap检验分析结果

路径/效应均值标准差P值偏差校正的Bootstrap置信区间(95%) a+b×c(总效应)0.4280.05100.344,0.545a(直接效应)0.410.04900.325,0.518b×c(分配公平的中介效应)0.0180.010.0070.003,0.044

3.3 调节作用显著性检验分析结果

检验调节效应最常用的方法是回归分析检验法,首先回归分析自变量与因变量,继而增加调节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最后回归分析增加的交互项,这种方法适用于调节变量为观察变量的情况。本研究采用潜调节结构方程法,运用MPLUS7.0进行潜变量契约控制的调节效应进行检验,表7为检验结果。结果表明,契约控制与关系规范控制交互效应均值为-0.296,P=0.003,交互效应在0.005水平上显著不等于0,说明契约控制在关系规范控制与知识流动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

表7 调节效应显著性检验分析

交互项均值标准差t值P值契约控制×关系规范控制-0.2960.100-2.9650.003

4 结语

选取高校科研人员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产学研合作中关系规范控制对知识流动效果的影响过程,建立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检验,丰富并完善了知识流动的相关理论研究框架,为研究知识流动效果的影响因素提供了新路径。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以分配公平为中介,详细描述了关系规范控制对知识流动效果的影响过程,加深了对关系规范控制与知识流动效果关系的认识,为保持双方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长期合作,真正地实现知识转化为技术与利润提供了坚实可靠的依据;将契约控制作为关系规范与知识流动效果之间的调节因素,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研究发现双方过度使用契约控制这种强制法律手段来监督对方的合同义务履行情况,会抑制合作进程、阻碍高校知识向企业转移。因此,合理地利用关系规范控制和契约控制才能使双方在公平、宽松又有适度约束的环境中顺利完成合作,提升知识流动效果。本文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产学研合作中关系规范控制对成员之间的知识流动效果存在显著直接正向影响,并且关系规范控制对分配公平及分配公平对知识流动效果均存在显著影响。该结果表明,高校与企业之间良好的关系规范能够促进高校知识向企业流动;同时,良好的关系规范强调合作内部彼此信任与公平的利益分配,从而避免各种矛盾和冲突。因此,在这样公平和谐的合作环境下,高校更有意愿与企业共享其科研成果,即良好的关系规范控制通过促进分配公平提升知识流动效果。

(2)使用Mplus7.0软件,利用Bootstrap(=1 000次)再抽样技术检验分配公平中介作用的显著性并评估其置信区间大小。实证结果说明产学研合作中分配公平在关系规范控制与知识流动效果的关系中起显著中介作用。该结果表明,建立高校与企业之间良好的关系规范,不仅能直接提升知识流动效果,还可间接通过增加分配公平感促进知识流动,为提高高校技术转让收入和企业新产品研发能力开辟了新路径。

(3)本研究采用潜调节结构方程法,运用MPLUS7.0进行潜变量契约控制的调节效应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契约控制在关系规范控制与知识流动效果之间存在显著负向调节效应。契约控制给予合作双方一种心理暗示,即互相不信任对方,从而采用强制法律手段去维持合作关系,保证对方能完成合约,使合作双方在心理上产生反感。因此,在关系规范不能保证合作顺利进行时,要适当地利用契约控制,同时利用内部手段和外部法律手段加强高校和企业合作,促进知识流动。

参考文献:

[1] YILMAZ C,KABADAYI E T.The role of monitoring in interfirm exchange:effects on partner unilateral cooperation[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6(59):1231-1238.

[2] STEPHEN J,CARSON,ANOOP MADHOK,et al.Uncertainty,opportunism and governance:the effects of volatility and ambiguity on formal and relational contracting[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6(49):1058-1077.

[3] ARGYRES N,MAYER K J.Contract design as firm capability:an integration of learning and transaction cost perspectives[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7(32):1060-1077.

[4] 黄俊,罗丽娜,陈宗霞.联盟契约控制与研发联盟风险——共同信任的中介效应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2(10):1573-1578.

[5] 刁丽琳,朱桂龙.产学研联盟契约和信任对知识转移的影响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5(05):723-733.

[6] GREGORY T,GUNDLACH,RAVI S,et al.The structure of commitment in exchange[J].Journal of Marketing,1995,59(1):78-92.

[7] SZULANSKI G.Exploring internal stickiness:impediments to the transfer of best practice within the firm[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6(17):27-43.

[8] 郭朝晖,李永周.产学合作中的知识转移机理与绩效评价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06):39-43.

[9] 刘益,张志勇.控制机制、态度性承诺与市场知识转移间关系研究[J].管理科学,2008(02):2-8.

[10] Y LEE,S T CAVUSGIL.Enhancing alliance performance:the effects of contractual-based versus relational based governance[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6,59(8):896-905.

[11] A ZAHEER,N VENKATRAMAN .Relational governance as an inter-organizational strategy:an empirical test of the role of trust in economic exchange[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5,16(5):373- 392.

[12] 高祥宇,卫民堂,李伟.人际信任对知识转移促进作用的研究[J].科研管理,2005,26 (6):106-114.

[13] 陆璐.程序公平与分配公平对决策影响的文献综述[J].商业经济,2011(02):27-28,44.

[14] 熊焰.控制机制、合作行为与供应商绩效关系研究[J].管理科学,2009(01):30-38.

[15] KENDALL W,ARTZ,THOMAS H,et al.Asset specificity,uncertainty and relational norms:an examination of coordination costs in collaborative strategic alliances[J].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2000,41(4):337-362.

[16] C ZHANG,S T CAVUSGIL,A S ROATH.Manufacturer governance of foreign distributor relationships:do relational norms enhance competitiveness in the export market[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03(34):550-566.

[17] 蔡昊雯,史会斌,李垣.程序公平和分配公平对联盟承诺的影响:基于中国医院联盟的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12(03):157-163,170.

[18] LUO Y.The independent and interactive roles of procedural,distributive,and interactional justice in strategic alliance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7,50(3):644-664.

[19] 李垣,杨知评,史会斌.程序公平和分配公平影响联盟绩效的机理研究[J].管理学报,2009(06):759-766.

[20] LYONS B,MEHTA J.Contracts,opportunism and trust:self-interest and social orientation[J].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1997(21):239-257.

[21] KLEIN WOOLTHUIS R,HILLEBRAND B,NOOTEBOOM B.Trust,contract and relationship development[J].Organization Studies,2005,26(6):813-840.

[22] DYER J.Effective interfirm collaboration:how firms minimize transaction costs and maximize transaction value[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7,18(7):535-556.

[23] INKPEN A C,CURRALL S.The co-evolution of trust,control,and learning in joint ventures[J].Organization Science,2004(15):586-599.

[24] BERNHEIM B,WHINSTON M.Incomplete contracts and strategic ambiguity[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8,88(4):902-932.

[25] DAVID A,GRIFFITH,ALI YAVUZ ZEYBEK,et al.Knowledge transfer as a means for relationship development:a Kazakhstan-foreign international joint venture illustration[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rketing,2001,9(2):1-18.

[26] PARKHE A.Strategic alliance structuring:a game theoretic and transaction cost examination of inter-firm cooperat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3(36):794-829.

[27] CAVUSGIL ST,DELIGONUL S,ZHANG C.Curbing foreign distributor opportunism:an examination of trust,contracts,and the legal environment in international channel relationship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rketing,2004,12(2):7-27.

[28] WUYTS S,GEYSKENS I.The formation of buyer-supplier relationships:detailed contract drafting and close partner selection[J].Journal of Marketing,2005(69):103-117.

[29] KUMAR N,SCHEER L K.The effects of supplier fairness on vulnerable resellers[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95,32(1):54-65.

[30] COLQUITT J A.On the dimensionality of organizational justice:a construct validation of a measure[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1,86(3):386-400.

[31] SIMONIN B L.Ambiguity and the process of knowledge transfer in strategic alliance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9,20(7):595-623.

[32] LEONARD-BARTON D.Implementation as mutual adaptation of technology and organization[J].Research Policy,1988,17(5):251-267.

[33] BARON R M,KENNY D A.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conceptual,strategic,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6,51(6):1173-1182.

[34] EDWARDS J R,LAMBERT L S.Methods for integrating moderation and mediation:a general analytical framework using moderated path analysis[J].Psychological Methods,2007,12(1):1-22.

[35] MACKINNON D P,LOCKWOOD C M,HOFFMAN J M.A comparison of methods to test mediation and other intervening variable effects[J].Psychological Methods,2002,7(1):83.

[36] MACKINNON D P,LOCKWOOD C M,WILLIAMS J.Confidence limits for the indirect effect:distribution of the product and resampling methods[J].Multivariate Behavioral Research,2004,39(1):99-128.

[37] MACKINNON D P.Introduction to statistical mediation analysis[M].New York:Routledge,2008.

(责任编辑:林思睿)

Impact on the Performance of Knowledge Flow Caused by Relational Norms Control in University-Industry Cooperation: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Distributive Justice and Moderating Effect of Contract Control

Zhang Yunhua,Wang Meilin,Wu Jie

(School of Economies and Management,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Zhenjiang 212003,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survey on universities' teachers in Jiangsu province,this empirical study examines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between the relational norms control and the performance of knowledge flow,the mediating effect of distributive justice and moderating effect of contract control by building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of latent moderating. The study shows that relational norms control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distributive justice and both of them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performance of knowledge flow. Meanwhile,bootstrap resampling techniques proved that the distributive justice plays a significant mediating role between the relational norms control and the performance of knowledge flow. Additionally,contract control has a significant moderating effec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lational norms control and the performance of knowledge flow.

Key Words:Relational Norms Control; Distributive Justice; Contract Control; Performance of Knowledge Flow

收稿日期:2016-07-21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4AGL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471091)

作者简介:张运华(1975 -),男,湖北仙桃人,博士,江苏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科技管理、知识管理;王美琳(1990-),女,湖北宜昌人,江苏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知识管理;吴洁(1968-),女,江苏滨海人,江苏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主任,研究方向为知识管理。

DOI:10.6049/kjjbydc.2016060215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17)03-012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