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SC的区域军民融合绩效评估体系构建

马喜芳1,2,郭世贞1,张天辉1

(1.上海交通大学 国家战略研究院;2.上海交通大学 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 200030)

摘 要:军民融合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推进军民融合区域层面评估是关系军民融合能否实现的重大问题,也是军地协调发展亟待解决的难题。在国内外尚未有成熟的、可借鉴的军民融合评估模型的情况下,基于BSC等西方绩效评估先进理论,构建一个区域层面的军民融合绩效评估体系,包括三级指标库及BSC战略地图。将军民融合区域战略目标分解为4个维度,即4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和62个三级指标,每个维度之间存在层层递进的内部因果逻辑关系,以期为我国军民融合评估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支持。

关键词:区域军民融合;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平衡积分卡

0 引言

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是党的历代领导集体高度重视的重大历史命题。军民融合既是兴国之举、强军之策,又是利民之方、惠民之法。2015年3月,习近平同志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17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设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统一领导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但是习近平同志指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障碍依然存在,融不进、融不深和融不好的问题依然突出。相较于一些发达国家,我国军民融合发展整体处于探索、模仿和磨合阶段,在地方性政策法规制定、地方性军民融合领导机构构建、军地协调合作机构构建及体制深化等方面存在空白[1]。在实践方面,从国家到地方,从政府到企业,我国对于军民融合制度化、标准化引导方面和军民融合政策法规体制机制建设方面,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2]。在理论方面,尽管军民融合思想已有初步发展,军民融合方面的研究在数量上已得到突破(见图1)。但是从整体看,目前相关研究大多局限于宏观层面对军民融合的基本内涵、构成要素、运行机理、对策分析进行定性探讨[3],还未形成比较完整和规范的理论范畴与体系,在数理分析、研究方法方面较为薄弱,以统计数据为支撑的量化分析不多,未能对我国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因此,在军民融合方向尚未清晰的背景下,在军民融合认识有偏重技术及工艺层面的共享而忽略制度层面和管理层面融合倾向[4]的前提下,笔者迫切呼唤引领国家层面、区域层面、产业层面和企业层面的军民融合评估体系、标准和相关政策出台。从科学角度看,军民融合的一切活动蕴含在评估体系和评估结果中[5]。然而,我国军民融合评估体系存在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

(1)思想上对军民融合评估不够重视。从学术界到实践界,学者们对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评估尚未达成广泛共识。对有无必要评估、谁来评估、如何评估等基本问题众说纷纭,对军民融合评估目的、对象、内容、理论方法、组织实施过程等缺乏统一认识。

(2)军民融合评估体系理论建设基础薄弱。评估是一项十分科学严谨的工作,需要科学理论基础。目前,军民融合发展评估标准、内容、具体指标、手段工具、组织实施要求等方面存在众多不明确的地方,甚至连最基本的评估主体由什么专家构成、各领域现有专家能否胜任、如何组织评估专家队伍、评估结果是否具有权威性等问题也没有得到明确回答。

(3)军民融合评估对象不清晰。评估对象明确化是确保评估内容正确、评估方法合理、技术手段得当、评估结果高效的基本条件。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评估涉及诸多领域,需要兼顾军事效益与经济效益,利益主体间关系错综复杂。从国家宏观层面到企业微观层面,关注点的不同使评估内容和方法也不同。因此,如果没有明确、具体的评估对象,评估就难以做到有的放矢,评估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引进西方先进战略工具和绩效评估工具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card,以下简称BSC)和360°反馈(360 Degree feedback),探索性地构建区域军民融合绩效评估体系。本文拟在以下方面进行理论创新:

首先,高屋建瓴,紧扣主题。作为当前国家决策层关注的热点,军民融合评估涉及层级多、领域广、要素多、利益诉求复杂。本研究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意见文件作为政治纲领和评估指标理论依据,以为国家和区域决策部门资政建言为目的,立足现状、着眼长远,构建区域层面军民融合评估体系,为指明理论方向奠定基础。

其次,层级分明,定位明确。本研究以中观层面军民融合评估作为突破口,构建区域层面军民融合评估体系。评估体系既考虑了国家宏观目标又考虑了区域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特色,能够科学合理地引导和评价区域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互动水平。评估对象定位有效实现了宏观、中观层面(如国家、技术或工业部门)与微观层面(如企业)的连接,为军民融合发展方向树立了标杆,并产生了示范效应,从而为区域间的良性竞争奠定了基础。

最后,本研究创造性地将西方先进绩效评估思想融入军民融合领域。BSC具有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过程指标与结果指标、外在客户指标与内部运营指标相结合等优势,而360°评估提供了更为全面的运行主体蓝图。有学者提出,基于BSC的绩效评价体系非常值得在国防科技工业与区域经济互动合作中加以应用,也必定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和效用[6]

图1 军民融合主题的知网文献数量

1 基本内涵及影响因素

1.1 评估的基本内涵

军民融合(Civil Military Integration)被定义为将国防科技工业基础与民用科技工业基础结合,组成一个统一的国家科技工业基础的过程[7-8]。军民融合绩效评估的本质是对被评估对象价值认知和判断的思维过程[9]。绩效是一个宽泛且复杂的价值概念。Bernadin等[10]主张将绩效定义为工作结果,是对组织运营有效性的评估[11]。也有学者对绩效是结果、产量、生产率及目标等观点提出了挑战,提出绩效行为观。Lepine等[12]综合绩效行为观和绩效结果观,认为绩效不但包括可评价要素行为,还包括结果。

除了视角不同,绩效范畴、内容、评估方法也存在争议。Yuchtman和Seashore[13]认为,组织绩效是衡量经营绩效评价指标的总和,而这种指标的构建需要了解被评估对象的经营状况。Campbell[14]认为,绩效并不能直接测量,需要通过理论建模进行定义和评估。在现有研究基础上,Ford和Schellenberg[15]认为绩效测量有3种方法:目标法、系统资源法、过程导向法。也有学者提出三维度评估模型[16],认为组织绩效包括组织效率、组织效能、组织适应性。Rohrbaugh与 Quinn Quinn[17]把组织绩效评价指标分为3类:①组织关注的焦点:利润、生产率等;②组织结构偏好:组织柔性和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以及组织冲突解决能力和组织凝聚力等;③组织追求的成功部分:如员工培训和发展等。Venkatraman与Ramanujam[18]将组织绩效概括为财务绩效(销售增长率和投资回报率)、运营绩效(新产品投入、产品质量等)和组织效能(员工士气等)。Zahra与Bogner[19]提出通过近3年的税前平均利润率、销售增长率和市场份额增长率3个指标衡量组织绩效。

1.2 评估影响因素

军民融合评估有效性的影响因素较多,其中比较关键的是评估层次和评估方法。

在中央对军民融合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要求下,军民融合评估对象是一个多层级概念。从宏观、中观到微观,评估对象可以分为国家层面、技术或工业部门层面、区域层面、企业与工厂层面4个层面。

(1)国家层面。国家层面军民融合的广度和深度包括国家层面直接或间接产生的共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促进其效益提升的相关政策、机制、队伍建设等。

(2)技术或工业部门层面。在某一技术或工业部门内的军民融合绩效包括由国防工业基础与民用科技工业基础共享的常规技术、工艺标准、专用资产(如试验台、风洞和工业研究中心)等。

(3)区域层面。区域层面军民融合绩效包括军民兼容的效益体现、表现方式、运作流程、基础设施、军地人才共育共享、战略物资联储联保等。

(4)企业与工厂层面。满足军用和民用需求特征的企业和工厂资源及其效益,包括共享资产、装备、库存、常用设施、研发、生产、维修和管理程序以及企业管理、部门划分、队伍建设等。

此外,评估工具选择会对评估结果产生重要影响。相较于书面报告法、图式评估法、MBO(目标管理法)、KPI(关键绩效指标法)等常用绩效评估工具,BSC作为一个可以将战略转化为行动的战略工具,因为其科学性、综合性、平衡性而得到军政校企多方青睐。军事专家于川信[20]呼吁,中国应当加快战略牵引军民融合发展,以科学标准推进军民融合发展。

2 评估体系构建理论与方法

2.1 评估体系理论及构建方法

本研究以BSC、360°考评体系为理论基础,构建区域层面军民融合多层级评估体系。BSC绩效评估思想是Kaplan与Norton[21]在借鉴众多评估工具的基础上,提出的将组织战略目标过程化的价值主张。它强调财务、顾客、内部营运、学习与成长之间具有一定逻辑关系,应平衡推进。360°考核法是一种从不同角度获取被评估主体行为表现的评估方法,包括来自上级、同事、下属及客户的评价,弥补了单维度信息反馈不能满足相关主体绩效需求的缺陷。

本文采用文献法、专题讨论法、实地调研法等方法筛选和拟定相关指标。

(1)文献法:在进行理论阐述和框架构建时,主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意见为指导依据,积极开展针对性文献研究,包括最新军民融合进展、组织管理的评估理念、方法、影响因素等,从而确定评估体系。

(2)专题讨论法:在进行一级和二级指标设计时,组织来自政府、军队、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以及企业高管、自主创新科技工作者、金融资本投资者,围绕如何提高评估效能积极开展探讨,从而制定军民融合二级评估指标。

(3)实地调研法:在开展三级指标筛选、指标值说明、指标权重设计、信息来源说明等工作时,实地走访区域层面的政府部门、企业、科研单位、驻军部门,运用访谈、观察、问卷分析等工具,对上述信息进行提炼。

2.2 评估体系构建

2.2.1 评估目的

1994年,美国国会技术评估局推出《军民融合潜力评估》研究报告,对阻碍美国国防科技工业与民用科技工业基础结合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全面梳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和军民融合发展实施策略,从而加快了美国军民融合的步伐,达到了预设目标。因此,明确评估目的是实现有效评估的第一步。有军事专家指出,军民融合评估应当有效监控军民融合发展态势、识别发展问题、推进政策落实,并为先进激励、后进鞭策及失误问责提供导向,从而提升军民融合绩效[22]

2.2.2 评估对象

基于优先性,本文选择区域层面的军民融合绩效评估,以达到树立标杆、展开横向比较和良性竞争的目的。这里的区域主要是省、市(直辖市),也可以引申为片区。为了使评估结果能够进行横向比较,在进行指标选择时会兼顾西部落后地区和东部发达地区,也会考虑军工企业集中地区和相对薄弱地区。

2.2.3 评估方法

本研究以BSC为主,结合360°考评工具。通过全方位评估运行主体的行为和结果,使评估结果更加全面客观。同时,在军民融合评估中引入改进版BSC,以解决军民融合过程中财务与非财务、外部市场与内部运营、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矛盾,从而促进国防科技工业与区域经济互动合作。

2.2.4 评估内容

评估内容分为4个维度,即4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评价指标和62个三级指标,三级指标设计可以确保将战略转化为具体指标。

维度建立逻辑考虑:区域军民融合绩效主要体现在军事效益与经济效益,而这些效益是由军民融合行为主体包括政府、军方、企业与科研单位(如高校)创造的,它们既是评估者,又各利益相关者。只有相关体制运作稳健,才能确保这些行为主体释放能量。最后,将成长动力落实到基础资源上,包括社会支持、人才培养,以及区域产业结构与技术创新等,后者才是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真正原动力。

维度一:综合效益,包括军事效益(要反映技术成本和整体贡献)和经济效益。

维度二:行为主体,包括政府、军方、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满意度)。

维度三:运行机制,包括领导体制、法规政策、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国防动员、保障社会化及投资融资。

维度四:成长动力,包括自然资源、社会环境、基础设施、人力资源、产业结构、技术创新和企业改革升级。

3 三级指标评估体系与战略地图构建

3.1 三级指标体系构建

在上述评估体系构建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通过专家座谈与实地访谈,建立完整的基于BSC的区域军民融合绩效评估体系(见表1),确定相关级指标、指标说明、信息来源及考核频次。

当然,军方、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价值创造框架与企业价值创造框架有所区别,因为前者超越了单纯的利润指标,其使命和服务对象可能更加广泛。因此,该评估体系是一个优化版BSC。例如,在原有财务维度下更加强调社会效益和军事效益。此外,在进行三级指标筛选时,一方面要确保三级指标为二级指标服务;另一方面要考虑到关键指标收集的可行性,并兼顾科学性与实操性。

表1 基于BSC的区域军民融合评估体系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指标说明信息来源考核频次战备交通基础设施总量省内战备交通基础设施总量(包括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省级统计局及军方相关单位等年度地方参与军事技术研发项目总量省内地方机构参与的军用技术研发总项数省级统计局及军方相关单位等年度综合效益军事效益民用技术军用转化总量省内转化为军用的民用技术总项数省级统计局及军方相关单位等年度民企参军率省内单个民参军企业平均军品率∗民参军企业省域占比省级统计局及军方相关单位等年度地方高校军事人才培养占比省内地方高校为军队培养人才总数/省内地方高校培养人才总数省级统计局及军方相关单位等年度国防相关产业总产值省内国防相关产业总产值=民参军(民口的军工产品)+军工产业+军用货架产品+军用基础材料省级统计局及军方相关单位等年度经济效益军用技术装备民用转化总量省内转化为民用的军用技术总项数省级统计局及军方相关单位等年度军转民产业规模省内军转民产业总产值省级统计局及军方相关单位等年度国防相关产业就业人口占比省内国防相关产业就业人口总数/省内就业人口总数省级统计局及军方相关单位等年度军民融合专职人员总量地方军民融合专职人员占编总人数当地政府部门年度主体价值政府部门军民融合服务平台建设数量地方军民融合服务窗口及服务平台总数量当地政府部门、服务窗口调研年度政府主导的军民融合相关重大活动次数占比政府一年内主导或主办的军民融合相关重大活动次数/政府一年内主导或主办的重大活动总次数当地政府部门年度军队、企业和科研机构对政府服务的满意度通过电话或问卷满意度调查获取数据,评价内容包括政府部门顺畅高效和军地协调水平,反映区域其它相关主体对地方政府在推进和服务军民融合方面工作的满意度得分电话或问卷调研,调研对象为军方、科研机构、企业年度军民融合专职人员总数军民融合专职人员占编总人数军方机关年度军方参与军民融合相关重大活动次数占比军方一年内主导或参与的军民融合相关重大活动次数/军方一年内主导或参与的重大活动总次数军方机关年度政府部门、企业和科研机构对军方服务的满意度通过电话或问卷满意度调查获取数据,反映其它相关主体对军方在推进军民融合工作方面的满意度得分电话或问卷调研,调研对象为地方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年度

续表1 基于BSC的区域军民融合评估体系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指标说明信息来源考核频次企业参与军民融合活动和业务意愿率企业愿意参与军民融合活动和业务的数量/参与被调研企业的样本总数量电话、问卷或实地走访随机抽样调研获取年度企业参与军民融合相关重大活动次数占比企业参与军民融合投标等相关重大活动次数/企业参与政府、军方和科研机构主导的重大活动总次数地方政府、科研机构和军方年度政府、军队和科研机构对企业军民融合参与的满意度通过电话或问卷满意度调查获取数据,评价内容包括企业在参与军民融合会议、投标等活动的积极和专业化水平,反映其它相关主体对企业推进、参与军民融合工作的满意度得分电话或问卷调研,调研对象为地方政府、军方和科研机构年度科研机构参与军民融合意愿率企业愿意参与军民融合活动和业务的数量/参与被调研企业样本总数量科研机构服务窗口调研年度科研机构参与军民融合相关重大活动次数占比科研机构参与军民融合相关重大活动次数/科研机构参与政府、军方或企业主导的重大活动总次数政府部门和军方年度政府、军队和企业对科研机构满意度通过电话或问卷满意度调查获取数据,反映其它相关主体对科研机构推进或参与军民融合,在承担军民融合科技开发、产品研发等方面的满意度得分电话或问卷调研,调研对象为地方政府、军方和企业年度军民融合专职领导机构完善度军民融合专职领导机构实际建设水平/军民融合专职领导机构应该建设水平,包括有无明确的统筹领导小组组织使命、组织结构、权责体系等当地政府部门年度运行机制领导体制军民融合规划编制完成度军民融合规划编制实际完成数量/军民融合规划编制应当完成数量,包括与国家规划协调、衔接的年度计划、发展专项规划等当地政府部门年度军民融合规划目标完成率军民融合规划目标实际完成数量/军民融合规划目标应当完成数量,评价内容包括为促进军民融合计划所采取的措施、重大事项会商频次、成果、问题通报频次、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水平等当地政府部门年度军民融合法规和政策完善度军民融合法规和政策实际数量/军民融合法规和政策计划数量,评价内容包括促进区域军民融的相关政策制度的文件数目、文件级别、发布渠道、内容健全水平等方面,该指标反映了区域政府对军民融合发展的整体重视程度当地工业与信息化部门年度法规政策军民融合投融资政策完善度军民融合投融资政策实际数量/军民融合投融资政策计划数量,评价内容包括是否具有金融政策与投资融资政策和资金保障、军工资产证券化程度、发行非金融企业债券融资工具等融资渠道水平,反映本区域政府对军民融合发展资金等配套方面的支持力度当地财政部门年度军民融合法规政策执行率军民融合法规政策执行数量/军民融合法规政策计划数量,根据融合法规政策落实情况予以打分,根据计划与实际效果。如军队采购是否面向社会成熟产品、货架产品和社会服务,军民融合政策落实的会议次数(会议记录)、频次/年、到相关单位检查次数、反馈情况当地政府部门、企业年度军民协同创新项目数量国家级、省级、市级军民协同创新项目数政府及军方相关单位等年度政府支持协同创新研发投入金额政府支持研发总投入、人均研发费用、研发费用政府及军方相关单位等年度协同创新军民知识产权双向转移数量占比军民知识产权双向转移数量/军民知识产权总数量政府及军方相关单位等年度军民技术双向产业化产值年度军民技术双向产业化产值(元)统计局及当地政府部门年度国防科研平台向民口单位开放数量占比国防科研平台向民口单位开放数量/国防科研平台总数量政府及军方相关单位等年度驻地部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率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试点成功数量/军方专用后勤保障单位总数量,评价内容包括军队医疗机构、饮食保障、油料保障等社会化数量和占比,反映军地统筹衔接公共服务体系水平省级统计局及军方相关单位等年度

续表1 基于BSC的区域军民融合评估体系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指标说明信息来源考核频次军队保障社会化驻地部队装备技术保障社会化率驻地部队装备技术保障社会化试点成功数量/驻地部队装备技术保障总数量,反映装备维修一体化水平省级统计局及军方相关单位等年度驻地部队转业安置和家属安置率驻地部队转业安置和家属安置实际总人数/驻地部队转业安置和家属安置计划人数,反映退役军人安置、军人随军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抚恤优待等落实情况省级统计局及军方相关单位等年度应急预案完备率应急预案实际数量/应急预案计划数量,评价内容包括应急机制预案保障条件、应急指挥机构互联互通水平省级统计局及军方相关单位等年度应急专业队伍支数、人数应急专业队伍支数(人数),反映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的人力保障能力省级统计局及军方相关单位等年度应急和公共安全应急保障装备、设施完备率(实配应急保障装备+设施)/(应配应急保障装备+设施)省级统计局及军方相关单位等年度国防动员力量参与应急任务的次数、人数国防动员力量参与应急任务的实际次数(人数)省级统计局及军方相关单位等年度应急物资仓储军民通用率应急物资仓储军民共储数量/应急物资仓储军民分储总数量省级统计局及军方相关单位等年度成长动力自然环境军事装备制造特需矿产资源全国占比军事装备制造特需矿产资源本区拥有量/全国总量当地政府部门年度海岸线/国境线全国占比本区海岸线/国境线总长度/全国总数当地政府部门年度交通基础设施全国占比符合军用标准高速公路本区总里程/全国高速总里程当地政府部门年度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全国占比光缆铺设本区里程/全国里程当地政府部门年度标准计量基础设施科研平台占比标准计量基础设施科研平台本区拥有数/全国总数当地政府部门年度地区GDP总量当年区域GDP总额当地政府部门年度社会环境R&D人员数量本区R&D人员数量当地政府部门年度全国双拥模范城市数量本区当年双拥模范城市数量当地政府部门年度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数量全国占比本区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数量/全国总数当地政府部门年度地区大中院校毕业生数量当年本区大中院校毕业生数量当地政府部门年度人力资源本科学历以上人才年流入数量当年本区本科学历以上人才年流入数量当地政府部门年度年度教育培训投入总量本区当年教育培训投入当地政府部门年度现有员工本科学历、中级以上职称总人数现有员工本科学历、中级以上职称总人数当地政府部门年度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总产值比率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区域总产值当地政府部门年度产业结构劳动生产率区域工业增加值/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当地政府部门年度军工企业产值本区域当年军工企业总产值当地政府部门年度年度发明专利数量本区当年发明专利数量/全国总数量当地政府部门年度技术创新企业研发投入金额占企业销售总额比率本区当年企业研发投入金额/企业销售总额当地政府部门年度政府研发投入金额占财政支出总额比率本区当年政府研发投入金额/财政支出总额当地政府部门年度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个数及金额本区当年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个数及金额当地政府部门年度

3.2 BSC战略地图构建

战略地图是在BSC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的最大特点是加入了组织战略愿景,并在BSC4个维度的一级指标与二、三级指标之间,加入了如蛛网般的一系列因果关系,从而提升了可视性与操作性,使得战略落地成为可能。

本研究在BSC体系的基础上,完成了区域军民融合BSC战略地图(见图2)。可见,4个维度具有层层递进的内部逻辑关系,保持了BSC的平衡优势。它弥补了绩效评估过度依赖财务指标、关注内部和侧重短期目标的不足,达到了财务与非财务、过程与结果、内部运营与外部客户、近期目标与远期关注的平衡。同时,它将区域军民融合中军转民、民参军包含的融合质量、水平、现状及潜力等科学地纳入体系中,从而指明了区域军民融合发展方向。

4 结语

4.1 创新点

(1)区域军民融合绩效评估体系构建具有科学性。基于西方先进战略与评估工具BSC,兼顾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平衡、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平衡、内在运行与外在客户平衡以及资源能力与发展潜力之间的平衡。BSC的思想内涵与政绩观十分吻合,将其引入中国党政军领域并进行“本土化”处理和使用,有助于落实战略、规范工作、提高效率。这使我国政府对区域层面军民融合发展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在中观层面对我国区域军民融合规模、水平、结构、速度、效益等能够作出客观分析。

图2 基于BSC的区域军民融合战略地图

(2)研究具有可行性。本研究运用西方先进理论方法,为中国特色军民融合找到适合的评估方向和策略[23]。笔者考虑了区域间的差异性,兼顾了评估指标的可收集性、可衡量性。可为决策层对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政策制定提供指导意见,为制定未来发展决策奠定良好基础。

(3)本研究吸收360°评估工具的精华,探索建立政府、军方、科研单位和企业等多方参与的评估工具,全方位地考核军民融合过程中军政校企及社会对军民融合的参与支持程度,考察政府服务能力、军方对接能力、科研单位社会责任承担能力以及企业“民参军”能力和潜力。多方位、多主体的考核方式有助于在推进军民融合过程中提升各相关主体的责任意识、能力水平和服务质量。

4.2 启示与意义

目前,中国军民融合评估体系构建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军民融合评估体系构建是落实军民融合国家战略的关键,是国家监控军民融合深度和进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制定科学政策以及提高军民融合发展质量的重要依据。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组织管理领域的先进理论方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且兼顾科学性与可行性的军民融合评估体系和理论模型,对于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及政策制定具有重大意义。

4.3 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完整的评估系统应当包括指标值、指标权重等重要信息。未来研究应进一步选择代表性区域作为评估试点领域,通过实地访谈、问卷调研、专家座谈等方式,对上述评估指标进行优化。同时,对指标来源、考核频次、评估指标值、指标权重进行细化,建立科学的、具有可行性和标杆性的评估体系。

参考文献:

[1] 谷晓华,刘小婧.我国军民融合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创新科技,2016(10):42-46.

[2] 王世杰.军民融合制度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13.

[3] 刘洪顺.核应急军民融合发展基本理论探析[J].国防,2016(8):14-17.

[4] 叶继涛.区域优势产业军民融合理论及创新对策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7,25(s1):68-72.

[5] 郑波.加强军民融合发展评估的几点建议[J].中国军转民,2015(5):25.

[6] 王应静,王小绪.平衡计分卡在国防科技工业与区域经济互动合作中的应用[J].军事经济研究,2008(4):26-29.

[7] 美国国会技术评估局.军民一体化的潜力评估[R].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译.北京: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1995.

[8] 游光荣.坚持军民一体化,建设和完善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J].中国软科学,2006(7):68-79.

[9] 刘巧茹,王哲.浅议评估的定义[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5(2):31-31.

[10] BERNARDIN H J,BEATTY R W.Performance appraisal :assessing human behavior at work[D].Kent:State University Management,1984.

[11] TSENG S M,LEE P S.The effect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capability and dynamic capability on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J].Journal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2014,27(2):158-179.

[12] LEPINE J A,HANSON M A,BORMAN W C,et al.Contextual performance and teamwork:implications for staffing[J].Research in Personnel &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2001(19):53-90.

[13] YUCHTMAN E,SEASHORE S E.A system resource approach to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J].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1967,32(6):891-903.

[14] CAMPBELL J P,MCCLOY R A,OPPLER S H,et al.A theory of performance[M]//NSCHMITT,WALTER C BORMAN.Personnel selection in organizations.San Francisco:Jossey-Bass Publishers,1992.

[15] FORD J D,SCHELLENBERG D A.Conceptual issues of linkage in the assessment of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1[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2,7(1):49-58.

[16] RUEKERT R W,WALKER JR O C.Marketing's interaction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a conceptual framework and empirical evidence[J].The Journal of Marketing,1987,51(1):1-19.

[17] ROHRBAUGH J,QUINN R.Evaluating the performance of public organizations:a method for developing a single index[J].Journal of Health and Human Resources Administration,1980,2(3):343-354.

[18] VENKATRAMAN N,RAMANUJAM V.Measurement of business performance in strategy research:a comparison of approaches[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6,11(4):801-814.

[19] ZAHRA S A,BOGNER W C.Technology strategy and software new ventures' performance:exploring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the competitive environment[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0,15(2):135-173.

[20] 于川信.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理性思考[J].装备学院学报,2014(1):4-8.

[21] KAPLAN R S,NORTON D P.Transforming the balanced scorecard from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to strategic management:part I[J].Accounting horizons,2001,15(1):87-104.

[22] 游光荣.对军民融合发展现状及评估的思考[J].中国国情国力,2017(1):16-18.

[23] 姜鲁鸣.军民融合:现代国防安全之盾[J].军工文化,2016(1):23-26.

(责任编辑:张 悦)

BSC-base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Level Civil Military Integration

Ma Xifang1,2, Guo Shizhen1,Zhang Tianhui1

(1. National Academy of Strategy,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0, China;2. Antai College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0, China)

Abstract:Civil military integration has risen to a national strategy.The evaluation of regional-level civil military integration is a key whether civil military integration can be landing,as well as one of difficulties that need to be solved urgently for both military and region.With the premise that there are no mature models could be took for reference nationally and globally,drawing on Balanced Scorecard of western advanced theory,the research constructs a regional-level civil military integration evaluation system,including a 3-levels indicators pool and strategy map,such that the civil military regional-level strategy is transferred into operational indicators.Model shows that the evaluation system can be divided into 4 dimensions(4 first level indicators),17 second level indicators and 62 third level indicators,with internal casual-effect logic relationship among these dimensions.The model provides meaningful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policy support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ivil military integration evaluation.

Key Words:Regional-level Civil Military Integration;Performance Evaluation;Index System;Balance Scorecard

中图分类号:E-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17)20-0113-08

收稿日期:2017-04-1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71602140)

作者简介:马喜芳(1977-),女,浙江嵊州人,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军民融合、领导力;郭世贞(1954-),男,山东平原人,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特聘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军民融合、军事技术与理论;张天辉(1976-),男,辽宁彰武人,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军民融合。

DOI:10.6049/kjjbydc.201702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