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市场后发企业逆向创新路径研究
——来自华为公司的案例分析

单 娟,董国位

(上海大学 管理学院,上海 200444)

摘 要:作为一种全新的创新全球化扩散模式,逆向创新理论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选取华为公司作为逆向创新研究案例,从技术和市场两大维度探讨其逆向创新发展模式,总结其可以复制推广的经验和做法,并提出新兴市场后发企业逆向创新路径与驱动力模型。在丰富并发展逆向创新理论的同时,也为中国企业特别是后发高科技企业提高创新能力以及加快国际化进程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逆向创新;后发企业;国际化;驱动力

0 引言

伴随着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的崛起,跨国企业针对新兴市场的创新行为越来越引人注目。2009年,美国达特茅斯大学塔克商学院(TUCK)Govindarajan教授和通用电气公司(GE)CEO Jeffery Immelt共同提出“逆向创新(reverse innovation)”的概念,两人以GE为研究案例,讲述了其在2007年推出一款针对中国市场开发的便携式超声波仪器,其售价仅为高端机型的15%,而这款产品却迅速成为GE在中国市场的增长引擎,并且随后奇迹般地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市场获取了巨大收益。与传统由发达国家完成创新然后“顺向”推广到发展中国家的创新方式不同,这种首先在发展中国家或新兴市场出现或采纳的创新,然后“逆向”扩散到发达国家乃至全球市场的创新模式被称为逆向创新[1]

逆向创新以满足更大规模的中低收入市场(“unserved lower end mega market”,以下简称ULM市场)多元化需求为初始目标,随后成功“逆向”扩展至发达市场的创新理念,越来越受到新兴市场和发达国家的欢迎,同时也逐渐引起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已通过逆向创新理念推出一些独具特色的“逆向产品”并取得了巨大成功。例如,印度Suzlon公司(印度最大的风电设备制造公司)风电设备[2]和印度塔塔集团(Tata)推出的售价仅为2 500美元的Nano汽车[3],以及中国高铁技术出口[4]和中国比亚迪推出的售价比跨国公司产品低40%但品质却相当的锂电池等[5]

作为一个新兴研究领域,国内外在逆向创新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且已有研究多集中在逆向创新概念界定以及以西方跨国企业为研究主体的案例研究等方面[6],很少涉及从新兴市场角度分析逆向创新模式,或是结合新兴市场本土企业作为案例进行研究的。鉴于此,本文在综合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选取中国民营企业和跨国企业代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作为逆向创新模式研究案例,从技术和市场两个维度来分析华为技术与终端设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模式,结合我国通讯科技行业现状及特点,探讨后发企业如何有效开展并实现逆向创新。本文提出的新兴市场后发企业逆向创新路径与驱动力模型,在丰富并发展逆向创新理论的同时,也为中国企业特别是后发高科技企业有效利用逆向创新战略提高创新能力和国际化进程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决策依据。

1 逆向创新概念特征、实现阶段与驱动力

作为一种新兴的战略管理和创新理论,国外有关逆向创新的研究起步于2009年[1]。本文在EBSCO数据库中搜索关键词包含“Reverse innovation”的34篇英文学术论文,其均发表于近5年。国内研究方面,逆向创新又被译为回溯创新、逆创新、反向创新。在CNKI数据库中标题含有“逆向创新”且与本研究界定的概念内涵一致的论文共14篇,其中“回溯创新”3篇、“逆创新”4篇、“反向创新”2篇,共23篇,均发表于近4年,仅2015年就有10篇。本文参考以往国内外研究成果,通过对逆向创新相关概念及其路径特征进行梳理,总结出逆向创新的概念特征、实现阶段和驱动力因素。

1.1 逆向创新概念特征

逆向创新是指首先发生在新兴发展中国家,随后成功蔓延至发达国家乃至全球市场的创新模式[7]。一方面,逆向创新与经典创新一样,其在实现过程中代表着生产要素与生产条件的“新结合”,有助于促进企业及其社会生产力发展。但逆向创新最初的目标消费群体为新兴国家的ULM市场群体,其强调针对这一特定市场需求进行技术和市场创新[8],具体如表1所示。另一方面,虽然逆向创新在最初关注如何从新兴市场(尤其是ULM市场)环境中获利,以及如何吸引新兴市场企业和发达市场企业的注意,但逆向创新只将ULM市场作为创新性问题解决方案的来源,注重运用当地生产的产品满足当地人的需要,同时寻求其它新兴市场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市场机遇[6]

表1 逆向创新与经典创新的区别

特征经典创新理论(发达市场)逆向创新理论(新兴市场)创新假设创新首发产品定位于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高收入人群,随后扩展至中低收入群体创新首发产品定位于巨大的新兴国家市场,加上发达国家边缘市场,随后扩展到发达国家主流市场市场目标群体对价格不敏感的高收入群体对性价比有较高要求的中低收入群体创新扩散路径发达国家是创新产品首发国,之后水平扩散到其它发达国家,标准化后再垂直扩散至发展中国家新兴国家是创新产品首发国,之后再扩散到其它发展中国家及发达国家市场目标市场特征制度规则成熟、基础设施建设完备、创新产品特征表现为性能高、价格高制度规则滞后、基础设施待建设、可持续发展、创新产品特征表现为低成本、功能强、有特色研发中心倾向重要研发中心集中在发达国家,但新兴市场研发中心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更多地将研发及设计中心选址在新兴国家实现路径创新产品首发于发达国家,随后改良出口至发展中国家,但限制了跨国公司创新思路,仅富裕阶层才能承担其产品回归产品实用性功能的设计本质,创新产品符合中低收入市场需求和消费理念,而不是对已有产品进行简化或降级

来源:本文作者根据现有文献总结

1.2 逆向创新实现阶段

逆向创新将新产品在新兴市场的生产和销售作为第一步,之后再对这些产品进行改进然后在发达国家销售[9]。也即,逆向创新是发达市场企业的主要威胁,因为研发对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性日趋显著,而竞争则趋于全球化[10-11]。因此,追求全球化发展的企业,其传统价值创造方式需进行相应调整才能在未来竞争中取胜。

综合比较逆向创新与经典创新的概念和实现路径特征可知,逆向创新是以发达国家市场为导向,具体可分为两个实现阶段:①初期阶段以新兴国家中低收入群体潜在需求为指导,通过对已有技术的新应用或集成创新来探索和识别创新机遇,推出符合该市场需求的全新创新产品,并得到市场认可,以进一步获取市场份额;②后期阶段则以发达国家主流市场及新兴国家高端市场需求为指导,通过所积累的资源和技术不断完善产品功能,从而使创新逆向扩展至发达国家。

1.3 逆向创新驱动力

1.3.1 外部宏观驱动力分析

逆向创新与其它创新模式一致,都是在一定驱动力作用下进行的系列创新活动。当前,有关逆向创新驱动力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很少涉及。本文借鉴国外学者针对其它创新活动(如节俭式创新、破坏性创新等)有关驱动力的研究发现,目前已有研究主要从资源缺乏、基础设施薄弱、发达市场经济危机、正式制度缺失以及新技术平台应用等外部宏观视角分析创新活动动力机制[12-13]。具体如下:

(1)资源短缺是全球性危机,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国家也面临着资源短缺所带来的各种现实问题,如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每况愈下的环境污染以及原材料价格不断上升等问题,这都直接或间接强化了消费者环保意识。因此,企业需要以节约资源的方式进行创新,才能满足经济与消费可持续性发展。

(2)新兴国家在基础设施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基础设施的强弱会影响创新投入成本的高低。所以,企业在面对新兴国家市场创新设计与流程方面需弥补这一差距,这样在控制创新成本的同时也会有助于创造性解决方案的产生。

(3)源于发达市场的经济危机对全球经济更具有破坏性,其影响不仅仅局限在金融领域,许多制造业和服务业创新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考虑到投入成本等因素的限制,源于发达市场的创新也不得不转移成本到更加低廉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经济发展速度和程度相对较高的新兴市场。

(4)新兴市场与发达市场在制度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如正式法律法规的不同以及非正式民族习俗的不同,不同制度环境会有不同的市场规则和市场体系。与发达国家相比,新兴市场国家司法与监管系统等正式制度较为缺失,由此导致市场机制失灵等问题较为普遍,但新兴市场企业更容易创造出成本低廉且功能齐全的产品和服务,因为其对新产品开发的要求和标准等相关规定较为宽松。

(5)新兴市场诸多领域在新技术探索和利用方面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因为新技术平台的传播与发展不仅能够在降低创新成本的同时为逆向创新提供机遇,而且还能够改变传统产品或服务形态与提供形式,从而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

1.3.2 内部微观驱动力分析

由于现有文献关于逆向创新内部驱动力的研究较少,因此在内部微观角度组织驱动层面,本文基于以往有关新兴市场后发企业开展国际化的案例研究成果,结合Christensen[14]提出的RPV(资源-流程-价值观)理论提出:①组织能力提升与构建对后发企业国际化道路的影响至关重要。例如,Maeda和Mori[15]通过对印度光电产业进行案例研究发现,促使和驱动新兴市场后发企业逆向创新成功的因素十分复杂,除了企业研发能力外,还包括其杰出的生产管理能力和对知识的获取吸收能力等;②以占领主流市场为导向是后发企业成功实现逆向创新的驱动力。例如,Govindarajan和Trimble[7]在其专著里以迈瑞超声设备、海尔集团微型洗衣机等案例为依据,提出尚待开发的边缘市场能为新兴市场后发企业提供迅速发展的机会,因为边缘市场通常是跨国企业关注度不高或者容易放弃的细分市场。而后发企业如果没有以主流市场为导向则很难利用好这一机会。另外,吴贵生[16]也在其著作中提到,除了新技术轨道外,市场轨道同样也是新兴市场后发企业追赶的“机会之窗”;③在占领主流市场的基础上掌握和引领前沿技术是逆向创新的终极目标,也是后发企业的发展方向。例如,陈劲和黄衡[4]以中国高铁和通用电气医疗设备为例,在描述企业逆向创新过程的同时,建议以中国本土企业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后发企业应积极参与国际化竞争,通过与跨国企业合作以及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等方式,不断满足主流市场的技术需求并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因此,组织能力提升、主流市场导向和前沿技术掌控等均是驱使企业逆向创新的重要内部因素。

2 研究方法与案例选择

2.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案例研究属于实证研究方法中的定性研究,其主要是通过对目标案例进行观察、整理和分析,从而找出未被发现或未被验证的理论关系。案例研究方法在发现新理论、丰富现有理论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7]。由于案例研究方法可通过详细的分析描述过程,有效考察和了解到目标案例的复杂性[18],因此本文根据研究对象的典型性和研究主题的复杂性,最终采取案例分析方法。

为了提高案例研究深度和广度,本文采取多种方式收集数据,具体包括公司内部资料、外部公开新闻、报告、资料及企业管理人员访谈等。一方面,通过深度访谈、内部资料和公开信息搜索分析可以获取目标案例的全方面资料信息,而且能够理解和把握目标案例对象的整体发展过程和特征;另一方面,对于目标案例不同业务方向和不同产品的市场定位,笔者深度访谈了从一线员工至高级管理人员不同级别的企业人员,这种多角度、多层次研究和分析问题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所归纳理论的外部效度,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所归纳理论在其它环境背景下的适应程度。

2.2 案例选择

目前,国内外已有不少研究将逆向创新理论应用于目标企业及行业的实际案例,如学者Wooldridge[19]以印度塔塔集团售价仅为2 500美元的廉价汽车以及中国比亚迪电动汽车等为例,指出越来越多的逆向创新来源于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陈劲和黄衡[4]以通用电气医疗设备以及甄伟丽[5]以比亚迪推出的锂电池为例,提出中国本土企业应抓住逆向创新这一机遇,提升本土企业逆向创新水平。

中国华为与以上行业不同,其两大产品业务(移动终端产品和基础通信设备)处于完全竞争市场和非完全竞争市场。华为不仅在其开拓海外市场及其全球化路径方面更符合逆向创新理论的特征,而且从20世纪90年代中国市场从欧美购买基站设备到今天中国华为成为全球第一大基站设备提供商,中国通信设备尤其是华为的逆向成功之路值得探究。因此,本文以华为作为逆向创新研究案例,在丰富并发展逆向创新理论的同时,也有助于了解整个行业的创新规律,为中国本土企业特别是后发高科技企业有效利用逆向创新战略、提高创新能力和国际市场营销能力提供理论指导与决策依据。

3 通信行业及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3.1 通信行业发展现状

自2007年次贷危机以来,全球通信设备产业进入低速增长期,其中运营商网络设备规模年均下滑1.6%,企业网设备年均增长3.7%(如图1所示),而全球通信行业内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是造成这一产业发展低迷的根本原因。一方面,在互联网业务冲击下,电信运营商转型不得其道,全球电信收入在2012年和2013年分别下滑0.7%和0.5%,另一方面,各大通信设备厂商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不断压缩的利润导致行业收入增长缓慢。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全球通信设备业仍将处于变革转型期。但伴随着4G通信技术的推广普及以及对物联网、车联网、智慧家居和云计算大数据的需求增加,通信设备行业未来也充满了新机遇。

图1 全球通信设备产业规模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公开资料整理,下同

目前,全球主要的通信设备制造商有爱立信、思科、华为、阿尔卡特朗讯和詹博,在固定网络通信和光网络领域,法国阿尔卡特朗讯保持传统优势,近年来中国华为和中兴公司在该领域突飞猛进,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无线移动通信领域,瑞典爱立信、中国华为处于领先地位;在数据通信领域,美国思科和詹博保持技术和市场强势,但面临着来自中国华为和法国阿尔卡特朗讯的挑战。另外,自美国国家安全局斯诺登事件以后,各国对网络信息安全更加重视,并提升至国家安全和战略层面,受此影响,中国华为和中兴公司基础通信设备短期内难以进入美国市场,但通信终端产品(如智能手机和可穿戴通信产品)暂时未受波及和影响。同时,随着中国将信息安全提升至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骨干网络、政府和金融等重要核心领域要求用自主知识产权的通信设备逐步取代国外进口设备的呼声日渐高涨,国外通信设备制造商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经过近30年的快速发展,现已在全球市场取得巨大突破。一方面,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中国通信设备企业已成为全球电信行业的主要设备供应商。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这些企业在全球市场上拥有越来越多的话语权。另一方面,中国智能手机制造业近几年发展迅速,2015年中国智能手机销售量占全球总销售量的50%,中国也因此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生产国。另外,2014年中国通信行业迎来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LTE商用元年,中国主导的4G建设高速发展,并开辟了全球规模商用时代。

3.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于1987年成立于深圳,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讯解决方案供应商,位列世界500强榜单。华为产品主要包括网络通讯设备、IT设备和智能终端。华为公司一直引领行业技术发展,每年将销售收入的10%以上用于研发活动,2015年研发投入占总销售额的15%。在公司17万员工中,超过45%的员工从事创新、技术和研发工作。截至2015年,华为已累计获得专利授权38 825件。

4 华为逆向创新研究

根据前文提出的逆向创新发展阶段可知,无论是初期在新兴市场探索出的创新机遇,还是后期将创新成果经过技术改良后扩展至其它新兴市场和发达国家市场,都需要将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进行有机结合。因此,本文从技术和市场两个维度分析华为逆向创新路径模式。

4.1 技术维度分析

华为从1994年第一台C&C98万门交换机在中国江苏邳州开局成功,到2014年12月12日登陆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发布荣耀6 Plus广告,其近20年的发展历程堪称新兴市场民营企业的一大奇迹。根据访谈资料总结以及华为公开资料介绍和年报信息,结合逆向创新实现阶段和阶段特征,本文将华为技术创新发展路径划分为4个主要阶段:模仿阶段、自主研发准备国际化阶段、自主研发开放合作阶段和技术领先联合研究阶段,如图2所示。

逆向创新初期阶段主要是针对新兴市场(尤其是ULM市场)特有的环境特征和需求特征进行专门技术设计,因而华为在模仿阶段和自主研发准备国际化阶段,尽管自身技术力量和产品实力相当薄弱,但却有效结合了目标市场的技术需求,通过模仿、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方式逐步实现自主研发,从而在占领本土市场后逐渐拓展到其它新兴市场以及发达市场的利基市场。例如,华为从1987年开始创业代理生产用户级交换机(PBX),通过模仿和吸收国外较为先进的大型程控交换技术,到1989年实现自主研发,并且针对农村市场对产品技术和质量要求不高的特点,于1992年推出单一且便捷的农村数字交换解决方案,这种操作简单且受众无需过多培训便可掌握的技术产品很快在农村市场普及起来。随后,华为在满足乡镇以及二三线城市的技术要求中不断完善自身产品性能和技术等级,并于1997年突破省会城市成为国家骨干网络设备供应商,进而于1999年后逐步进军印度和欧洲等市场。

图2 华为逆向创新发展阶段和里程碑事件

在华为步入自主研发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的快速发展阶段,华为分布式基站技术和终端手机产品技术已趋于完善和成熟。此阶段,华为频繁在国际范围内寻找产品更新技术源,通过跨国研发合作、购买第三方技术、建立海外研发中心等方式获取国际技术和资源,并深度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如2008年第四代基站(Single RAN)的问世以及2011年发布的云服务平台和全球首款云手机华为远见(Vision)。在华为技术逆向扩展至发达市场方面,华为一贯选择先从电信业基础设施发展比较落后以及产品技术需求不高的发展中国家切入,并在当地建立研究所(如2003年在中国杭州滨江区、1999年在印度班加罗尔和俄罗斯莫斯科、2009年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等国家和地区),因为这些区域的技术准入门槛较低且技术壁垒较少,对产品要求也不苛刻,然后等到该区域技术和市场都比较成熟时再扩散至周边新兴市场及发达市场,并立足于当地建立研发中心(如2000年在瑞典开发无线射频技术,2008年开始在德、法、意、英、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开设研究所,2010年在日本、加拿大等国建立研发中心开展终端和网络领域研发)。这种类似于农村包围城市的市场开发与技术获取战略,很值得其它后发企业借鉴。

2011年至今,以建立诺亚方舟尖端技术实验室为标志,华为开始涉足更基础和更尖端的技术研发,并深度与国际伙伴联合研究,在部分技术领域已处于国际领导者地位。例如,华为海思2014年推出领先业界技术水平的8核手机芯片,且在2015年发布的全球国家联接指数中,华为在物联网和云计算方面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当然,华为通信设备及其终端手机产品在国内市场乃至全球市场的成功,离不开其集中力量于技术突破的“强压原则”。华为坚持对电信基础网络、云数据中心和智能终端等领域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仅每年将销售收入的10%以上投入研发,其申请的大量国内和国际专利技术连续多年位居专利申请数量世界排名前5名(如图3所示),而且华为有45%以上的员工从事创新、研究与开发工作。

图3 华为公司2005-2014年国际交叉专利申请件数和世界排名

4.2 市场维度分析

相对于传统经典创新模式,逆向创新理论强调通过了解目标群体特征与创新扩散路径等方面来实现市场份额和市场利润。而传统创新则偏重于将市场定位于对价格不敏感的高收入群体,且创新产品首先出现在发达国家,然后再扩散至发展中国家。从华为全球化进程可以看出,其在创业初期采取市场跟随策略,即身为民营企业的华为在零起步阶段,资金和技术实力与当时国内主要竞争对手巨龙、大唐和中兴等存在巨大差异,因此在国内中小城市均无法与对手展开竞争。但华为看准农村市场优势,并发挥自身在技术上的独创性,逐渐占领农村市场并突破大中城市市场。而且,华为没有局限于国内市场,而是在拓展本土市场的同时,瞄准其它新兴市场以及发达市场中的利基市场,在这些市场空白中设立研发部门和销售团队,最终突破欧美主流市场。当前,华为产品和解决方案已应用于全球170多个多家和地区,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约468亿美元,并成为英国电信首选供应商,其无线业务在欧洲的市场份额近40%,高居欧洲第一。

因此,华为市场拓展路径是从开拓和满足中国农村低端市场用户需求起步,逐渐扩张至地级和一线城市,待国内市场成熟稳定后,再从开辟东南亚和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市场开始,进而突破欧美等发达国家边缘市场直至扩展到发达国家主流市场。当然,市场拓展与技术创新之间必然属于双向良性互动关系。其中,市场需求决定企业技术创新方向和内容,且市场表现对技术创新有一定的拉动作用;而企业通常会通过技术创新来开拓目标市场,并创造和引领市场需求,从而使市场开拓与技术创新进入良性循环。华为PBX交换机设备由本土农村市场到突破欧美主流市场就很好地验证了这一点。

另外,华为在全球化进程中,因主打终端与信息和通信解决方案等业务,其必然重视与目标市场研发机构、同行企业以及政府部门的合作和公关。值得一提的是,华为在面向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国家开拓创新和市场机遇时,其新技术最初并不正面侵犯市场主流产品(如华为交换机设备和基站设备),而是弥补ULM市场需求空白,并逐步改进新产品技术应用,直至技术和产品能够满足目标市场整体需求时,再扩散至周边国家市场乃至发达国家市场,这也是逆向创新与破坏性创新的主要区别。

4.3 案例总结与讨论

通过从技术和市场两个维度分析中国华为的逆向创新模式可知,在发展初期,华为根据中国市场的实际需求选择性引进技术,随后积极投入创新研发,走出一条自主研发和创新之路。另外,华为逆向创新发展路径与其追求全球化的战略目标相辅相成,通过总结华为在技术和市场维度的成长路径发现,后发企业在技术层面的逆向演变分为3个阶段,即技术引进阶段、引进—联合研发阶段、联合—自主研发阶段;在市场层面的逆向演变过程分为市场跟随阶段、市场补缺阶段和市场领先阶段。

基于华为的逆向创新模式,本文进一步发现和总结了企业逆向创新驱动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技术引进与市场跟随起步阶段,企业创新侧重于组织能力驱动。企业希望通过引进、学习和利用国外先进技术来模仿开发出新产品,或者根据本土市场需求偏好,将已有产品进行局部改进来创造出差异化产品,这就要求企业组织致力于提升自身生产管理能力、获取和吸收能力、产品工艺和设计能力等,从而尽快打开目标市场并提高其产品在本土市场中的绩效。以华为公司在起步阶段起草的《华为基本法》(1996年)为例,该公司内部条文不仅很好地规范了企业生产与员工股权制度,而且在技术开发方面也规定将每年销售收入的10%用于科研开发。此外,华为也大量导入GE、惠普等西方公司管理制度,并成功引入美国IBM公司的IPD集成产品开发体系,以此提升自身生产管理能力和产品工艺设计能力等。

(2)在步入联合研发与周边市场开拓阶段,企业创新会逐渐侧重于主流市场驱动。在此过程中,企业创新绩效取得一定成功,其在周边市场及发达市场设立研发团队和中心的同时,其产品技术进行了适应性改造,产品品牌以质优价廉的形象出现在各大利基市场中,这也表明企业战略与商业策略在发生改变。另外,企业领导层在以占领主流市场为导向时,不仅注重提升企业本身的国际营销能力,而且也逐渐认识到与当地政府公关作用的重要性。华为坚持各项工作与国际接轨并聘请海外专业研发团队、国际营销团队与海外第三方公关谈判队伍等。因此,后发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必然会以主流市场为导向,并且在联合研发与周边市场开拓阶段是后发企业实现逆向创新成功的关键。

(3)当企业步入自主研发与领导新主流市场阶段后,企业会逐渐将客户需求和前沿技术作为创新驱动,这也标志着后发企业技术与产品已取得逆向创新的成功(如图4所示)。

5 结论与展望

本文以华为作为逆向创新研究案例,从技术和市场两个维度探究了中国华为的逆向创新模式以及各阶段内部逆向创新驱动力,结合逆向创新路径特征和实现阶段,得出以下结论和启示:①逆向创新初期阶段并不是对已有产品和服务进行简化或升级,而是在了解新兴市场环境需求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技术开发与设计。虽然华为逆向创新将新兴市场或低端群体作为源头,但这只是为了挖掘发达市场机会。因此,新兴市场并不是逆向创新真正的焦点,发达市场才是最终目标;②开展逆向创新的企业不一定要有破坏性技术,但却能主动响应目标市场需求的变动,特别是ULM市场需求,并能随后根据其它新兴市场及发达市场利基的市场需求进行产品改良。因此,与传统创新模式不同,逆向创新寻求的是在成本与性能之间达到平衡,注重回归技术设计具有实用性的本质,而非追求产品性能及质量的最优;③对于通讯行业特别是本土企业和后发企业国际化发展,可借鉴华为逆向创新发展路径来实现市场与技术的有效结合。

未来研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①在本文所提新兴市场后发企业逆向创新路径阶段与驱动力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更多本土企业实践展开实证研究;②探讨并比较其它行业的逆向创新模式,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企业(如微信)逆向创新模式将具有重要意义。

图4 新兴市场后发企业逆向创新路径阶段与驱动力模型

参考文献:

[1] IMMELT J R,GOVINDARAJAN V,TRIMBLE C.How GE is disrupting itself[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9,87(10):56-65.

[2] HANG C C,CHEN J,SUBRAMIAN A M.Developing disruptive products for emerging economies:lessons from Asian cases[J].Research-Technology Management,2010,53(4):21-26.

[3] LIM C,HAN S,ITO H.Capability building through innovation for unserved lower end mega markets[J].Technovation,2013(33):391-404.

[4] 陈劲,黄衡.回溯创新:一类新的创新模式[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8):1-4.

[5] 甄伟丽.逆向创新模式研究-以比亚迪股份公司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5):18-22.

[6] BREM A,WOLFRAM P.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from the bottom up-introduction of terminologies for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in emerging markets[J].Journal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2014,3(1):1-22.

[7] GOVINDARAJAN V,TRIMBLE C.Reverse innovation:create far from home,win everywhere[M].Harvard Business Press,2013.

[8] 彭建娟,陈阳阳.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逆创新特征及其管理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3(2):19-21.

[9] NUNES P,BREENE T.Jumping the s-curve:how to beat the growth cycle,get on top,and stay there[M].Harvard Business Press,2013.

[10] AGARWAL N,BREM A.Frugal and reverse innovation-literature overview and case study insights from a German MNC in India and China[C].Engineering,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ICE),2012 18th International ICE Conference on.IEEE,2012:1-11.

[11] SINGHAL V.The impact of emerging economies innovative new models of global growth and vitality are emerging[J].Visions,2011,35(2):12-14.

[12] RAO B C.How disruptive is frugal[J].Technology in Society,2013,35(1):65-73.

[13] BOUND K,THORNTON I W B.Our frugal future:lessons from India's innovation system[M].London:Nesta,2012.

[14] CHRISTENSEN C.The innovator's dilemma:when new technologies cause great firms to fail[M].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ublishing Corporation,1997.

[15] MAEDA M,MORI K.An inverse innovation for photovoltaic (PV) industry[C].Technology Management Conference (ITMC),2011 IEEE International.IEEE,2011:1034-1041.

[16] 吴贵生.技术创新管理:中国企业自主创新之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17] EISENHARDT K M,GRAEBNER M E.Theory building from cases: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7,50(1):25-32.

[18] YIN R K.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third edition[J].Applied Social Research Methods Series,2003(5).

[19] WOOLDRIDGE A.The world turned upside down.a special report on innovation in emerging markets[J].The Economist,2010(17).

(责任编辑:王敬敏)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Reverse Innovation for Latecomer Firms in Emerging Markets——Based on the Case study of Huawei

Shan Juan,Dong Guowei

(School of Management,Shanghai University,Shanghai 200444,China)

Abstract:As an emerging global innovation diffusion pattern, research on reverse innovation is still on its early stage. Based on the case analysis of Huawei, this research investigates the development pattern of reverse innovation from the dimensions of technology and market, summarizes its experiences and practices which can be duplicated, and finally proposes a research framework of the development path and driver forces of reverse innovation for latecomer firms in emerging markets. This study not only enriches the existing theories of reverse innovation, but also provides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Chinese firms, especially high-tech firms to enhance their innov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capability.

Key Words:Reverse Innovation; Latecomer Firms; Internationalization; Driver Force

DOI:10.6049/kjjbydc.2016040174

收稿日期:2016-06-03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6YJC630015);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B.39-0129-15-201);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12PJC012)

作者简介:单娟(1984-),女,山西临汾人,博士,上海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创新管理与营销;董国位(1991-),男,山东青岛人,上海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创新管理与营销。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17)02-008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