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VC下中国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影响因素研究

綦良群,蔡渊渊,王成东

(哈尔滨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摘 要:基于全球价值链(GVC)视角,应用质化研究方法中的扎根理论,系统研究了中国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影响因素,基于大量访谈,从深层次视角揭示了GVC下两大产业融合影响机理。研究发现,融合意愿、融合能力、融合环境和融合资源是GVC下影响中国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的4个主要因素。其中,融合意愿和融合能力是两大产业融合的直接影响因素,而融合环境和融合资源是间接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涵盖子范畴(12个)、主范畴(产业融合意愿、能力、环境和资源)和核心范畴(产业融合)的影响因素模型。最后,提出创建产业融合平台和降低行业壁垒等促进GVC下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策略与建议。

关键词:GVC;装备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产业融合;影响因素;扎根理论

0 引言

GVC下装备制造业发展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质量和综合国力提升,是国民经济体系的战略性支撑产业,《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和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均将装备制造业列为重点发展产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已深度嵌入GVC体系中。然而,由于市场换技术策略的失效[1]、下游用户风险厌恶[2]和自主创新市场失灵[3]等因素的共同影响,我国装备制造业长期被锁定在GVC的低端位置,产业发展面临大而不强、价值增值能力弱、技术和知识含量较低等突出问题,处于不利地位。因此,探寻GVC下产业发展新方向已成为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重要课题之一。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不同行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因此,产业融合可以有效消除产业边界,促进产业资源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基于此,在全球经济由工业型向服务型深度转型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制造2025 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等八大对策,以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从产品的前期调研、设计、制造到宣传推广、销售服务等全方位打造高附加值品牌形象”的装备制造业发展思路,为经济新常态下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指明了“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这一符合时代需求、顺应时代潮流的产业发展方向[4]。通过促进GVC下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进而解决现实发展问题,促进其GVC攀升和产业跨越式发展已在学术界形成广泛共识[5-6]

国内外学者针对产业融合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许多建设性成果。如融合条件方面,Tien[7]认为新的生产制造方式是制造和服务融合的条件之一,且融合后形成的服务产品可带来显著的竞争优势;融合过程方面,周志丹[8]分析了制造业与信息服务业融合过程,并针对性提出融合发展策略;融合模式方面,Jergovic等[9]指出,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并非简单的产品加服务,而是要实现从组织到产品的全方位融合建设;融合影响因素方面,Leiponen[10]认为制造业与服务业研发效率的差异化促进了制造业中服务业的嵌入,从而推动两者融合。具体到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领域,国内外相关学者从产业融合动因、互动融合过程、融合效应等多个维度对两者融合问题进行了研究。如王成东[5]基于效率视角,对我国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动因进行了研究,揭示了不同驱动因素对两大产业融合的影响强度和影响方向;綦良群等[11]对我国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作用及效率进行研究,指出两大产业的互动效率逐步提升,产业融合成为必然趋势;王成东等[12]采用SFA方法对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测度研究,指出产业技术、产品、市场、管理和环境等因素共同影响两大产业融合。楚明钦[13]基于对上海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融合程度的研究指出两大产业融合的必要性,并分析了两大产业的融合效应。综上可知,国内外学者在(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领域取得了大量极具借鉴意义的研究成果,对本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然而,已有研究缺乏基于GVC视角针对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影响因素的系统研究,相关成果尚无法为我国两大产业的融合实践提供针对性的理论支持。

针对当前缺乏基于GVC视角、面向我国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的研究,且我国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实践处于起步阶段,本文运用质化研究方法中的扎根理论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研究,基于大量访谈,从深层次揭示GVC下两大产业融合影响因素,并探究各因素作用关系,从而为两大产业融合实践提供针对性的理论指导与策略支持。这不仅对解决GVC体系下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困局,实现其GVC攀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而且对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产业融合理论体系、拓展GVC理论体系应用范围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方法选择

当前国内外学者主要借鉴投入产出法、产业升级理论及方法、熵理论及方法或GVC理论及方法等相关理论或方法对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问题进行研究,各研究理论与方法的针对性不强。基于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研究多遵循实践→理论→实践的研究模式,本文选择基于实践且适用于缺乏理论解释或现有解释力不足问题的扎根理论[14]作为GVC下我国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影响因素的研究方法,以弥补其理论基础。

扎根理论方法作为一种典型的质化研究方法,从原始资料出发,不断进行收集、整理和编码,形成众多概念类属,最终得出结论。其核心是对原始资料编码,包括开放式编码、主轴式编码和选择式编码。因此,本文通过对原始资料的开放式编码、主轴式编码及选择式编码,揭示GVC下我国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影响因素。

1.2 数据来源

根据本文研究目的,GVC下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数据主要源于政府管理部门、行业管理机构、行业从业人员和社会化行业服务机构。根据Fassinger等[15]的研究成果,样本数以20~30个为宜。因此,本文在保证样本理论饱和性的前提下将样本数量确定为30个。其中,政府管理机构人员3个,行业主管人员4个,装备制造业从业人员12个,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8个,社会服务化机构从业人员3个。样本均是在各领域具有丰富从业或管理经验的工作人员。

1.3 研究流程设计

首先,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原始数据收集:一是一对一深度访谈,访谈对象主要为装备制造业从业人员、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和社会服务化机构从业人员,访谈对象需要满足“所属行业来自装备制造业的典型行业”、“规模为大中型企业”、“在本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力”等遴选条件;访谈问题主要包括: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是必然趋势吗?GVC下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受到哪些因素影响?企业愿意进行这样的融合吗?融合给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分别带来哪些好处?您认为政府在促进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方面应采取哪些措施?哪些装备制造业行业在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方面做得比较好?每次访谈采取开放式问卷,访谈时间为60~120min,记录访谈的关键语句。二是二手资料收集,主要基于政府和行业协会官方网站、新闻报道和第三方资料,对政府管理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三是在对收集资料进行初步整理的基础上进行抽样回访,对所需资料进一步补充。四是对所得资料分类为编码组和检验组,分别进行编码分析和理论饱和度检验。其中,编码组样本数据24份,检验组样本数据6份。五是对编码组原始数据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式编码和选择式编码分析。在具体实施中严格遵循扎根理论范畴归纳和模型构建步骤,保证研究信度和效度。在编码过程中,为进一步规避编码者主观意见的负面影响,本文应征求专家意见后进行修订,以提高整个编码过程的客观性[16]

2 范畴提炼

2.1 开放式编码

开放式编码是指将收集的数据分解为独立的概念类属,对识别的概念类属进行范畴化,对提炼出的范畴进行命名。开放式编码要求研究者以数据资料原始状态的呈现作为目标, 尽量保留原始话语,不要漏掉任何重要的概念类属,并且针对初始概念多存在相互交叉的现象,需要进行循环比较。通过深度访谈和二手资料的挖掘整理,从中形成118条初始概念,对其进一步分类、组合,剔除频次低于两次的初始概念,进而提炼出12个范畴,具体如表 1所示。

2.2 主轴式编码

主轴式编码是指在开放式编码中获取初始概念和范畴的基础上,运用典范模型进一步形成各范畴之间包括因果条件、现象、脉络、中介条件、行动/互动策略和结果 6 个方面的逻辑关联[19],最终得到4个主范畴: 融合意愿、融合能力、融合环境和融合资源,各范畴及逻辑关系具体见表 2。

2.3 选择性编码

选择性编码是在主轴式编码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核心范畴,揭示各主范畴与子范畴的逻辑关系,最终基于不同影响路径建立理论模型的过程。本文将GVC下的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作为核心范畴,并围绕核心范畴确定对其有显著影响的4个主范畴:融合意愿、融合能力、融合环境和融合资源。各主范畴关系表现为两大范式:一是融合意愿和融合能力构成两大产业融合基础与前提,并对产业融合产生直接驱动和约束效应;二是融合环境和融合资源是两大产业融合的外部驱动因素,并通过融合意愿和融合能力间接实现对产业融合的影响,当两者处于适宜状态时,可有效激发产业融合意愿并提升融合能力,最终推动产业融合。各主范畴间典型关系如表3所示。

表3中的6个基本关系反映出4个主范畴对GVC下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有显著影响且影响路径各异,以此为基础,建立GVC下两大产业融合影响因素扎根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2.4 理论饱和度检验

对检验组的6份样本数据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式编码和选择性编码,用以检验研究的饱和度,所得结果均与前述GVC下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影响因素及其典型关系研究结论相符,样本分析中没有发现新的重要范畴,并且也未发现主范畴之间存在新关系。由此可以认为,本研究理论饱和性较好,无需进一步采样和分析。

3 模型阐释

本文应用扎根理论,对GVC下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通过开放式编码、主轴式编码和选择式编码多个循环步骤,最终归纳出影响因素的4个主范畴:融合意愿、融合能力、融合环境和融合资源。

3.1 影响路径1:融合意愿→ 产业融合

融合意愿对GVC下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产业融合的影响可以分为3条子路径:一是价值增值差异→产业融合,二是市场竞争→产业融合,三是市场需求→产业融合。首先,GVC下的装备制造业长期处于GVC低端位置,基于微笑曲线可知,与同一价值链其它价值环节相比,纵向价值增值差异较大;其次,与国外同类装备制造业相比,价值增值能力偏低,即横向价值增值差异较大,巨大的价值增值差异促使装备制造业想要占据高价值环节,必须提升自身的价值增值能力。其次,随着我国资源禀赋优势逐渐丧失,装备制造业面临的竞争压力增大,加之我国装备制造业产能过剩,导致装备制造业急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培育竞争优势,以立于不败之地。最后,市场需求表明,单一的装备制造产品已不能满足市场需要,装备制造业只能通过增强服务配套来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价值增值差异、市场竞争和市场需求都迫使装备制造业转型与升级,而这只能通过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来解决。

表1 开放式编码形成的范畴

范畴原始资料语句(初始概念)我国装备制造业已成为GVC分工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融入GVC)GVC价值增值差异与国外同类装备产品相比,我国产品赚取的利润仅为发达国家同类产品的1/5(横向价值增值差异)我国装备制造业长期被锁定在GVC的低端位置(纵向价值增值差异)其它发展中国家以更加低廉的成本抢占我国装备制造业市场(竞争加剧)全球市场竞争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劳动力及原材料等资源禀赋优势逐渐消失(竞争优势弱化)我国装备制造业产能过剩、竞争加剧(产能过剩)单一装备产品的市场空间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共同挤压(市场空间被挤压)全球市场需求装备制造产品用户对装备产品配套服务的需求增强(消费者偏好)一揽子解决方案或整体解决方案更受用户青睐(市场需求倾向)GVC下我国装备制造企业已建立多元的技术与知识引进体系(技术与知识引进)技术与知识能力企业在技术与知识消化吸收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促进技术与知识消化吸收能力大幅提升(技术与知识消化吸收能力)长期的自主研发、逆向工程和模仿创新提升了装备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与知识应用能力(技术创新与知识应用)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的发展规划与举措客观上为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平台的搭建奠定了基础(产业融合平台构建与运营基础)全球化融合平台构建能力核心装备制造企业已在全球化的产业融合平台构建、平台资源整合、信息资源共享等领域进行了有益尝试,初步形成产业融合平台构建能力,在其示范和带动效应下,相应产业融合平台构建能力形成并不断提升(全球化的产业融合平台构建能力)信息互联的深化、平台运行机制的建立和平台规则的确定提升了全球范围内产业融合平台的运营能力(全球化的融合平台运营能力)近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企业在GVC体系下进行了多宗企业合作与并购(GVC拓展能力)GVC整合能力我国装备制造企业的全球资源整合能力显著提升,部分企业已在GVC下处于主导地位(GVC下资源整合能力)部分装备制造企业进行了NVC构建和GVC重构的尝试,并取得良好效果,证明了我国装备制造企业在该领域的能力(NVC构建与GVC重构)当前我国政策和法律法规不断健全与完善,为保障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奠定了政策环境基础(总体政策环境不断改善)国家政策环境中央《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要的颁布推动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融合发展(产业融合政策推动)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行业规制不断放松,有效降低了产业进入壁垒(产业间政策性壁垒降低)目前全球经济正处于从制造型向服务型过度的时期(服务化转型)全球经济环境经济增速放缓,从外延式增长向内涵式增长转变已经成当前经济发展新方向(经济新常态)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已成必然(经济全球化)技术研发与创新氛围初步形成,技术环境显著改善(技术环境显著改善)全球技术环境基础性和通用型技术研究不断突破,为产业技术和创业融合技术创新奠定了基础(基础技术不断完善)产业技术扩散体系持续完善,产业技术壁垒降低(产业技术壁垒降低)装备制造业经过多年累积已建立相对充足的人才储备(人才储备充足)人才资源装备制造企业的人才吸引力逐渐上升,并加强了人才引进力度(人才引进力度加强)产业内部价值环节的融合与重构,以及产业融合趋势的加剧造就并吸引了大量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增加)装备制造业产业及企业规模较大,自由资金相对充足(自由资金相对充足)资金资源政府、金融机构、FDI和互联网金融等多元化融资渠道丰富了产业融资渠道(融资渠道多元化)经济新常态的影响以及装备制造业的战略性地位使其易获得政府等机构的大量贴息、免息、无息,甚至是无偿资金投入,融资成本较低(融资成本降低)物联网、自媒体等多元化的信息生成与提取平台极大丰富了相关信息数据库(原始数据极其丰富)信息资源多元信息平台互联有效减少了信息孤岛,拓展了信息来源及其维度(多元信息互联初步完成)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相关技术发展与运用为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了有力的方法及手段(信息挖掘能力提升)

表2 主轴式编码形成的主范畴

编号主范畴对应范畴关系的内涵价值增值差异GVC所处位置会影响区域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意愿1融合意愿市场竞争来自外部的竞争压力会影响区域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意愿市场需求市场对融合性产品的需求会影响区域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意愿技术知识能力技术与知识在两大产业间形成有效的溢出、扩散并被吸收,最终产生融合,因此,技术知识吸收能力会影响融合能力2融合能力融合平台构建能力融合平台的构建可以实现融合资源的共享及有效配置,最终形成产业融合GVC整合能力装备制造业的GVC整合能力是装备制造业在GVC范围内,对装备制造及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GVC整合能力的提升能够提高装备制造业的融合能力政策环境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促进了两大产业融合发展3融合环境经济环境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了两大产业融合发展技术环境基础技术及技术壁垒降低改善了产业融合环境人才资源企业以积极态度吸纳、培养融合性人才,增加了装备制造业的融合资源4融合资源资金资源政府、金融中介和外商对装备制造业的资金投入,增加了装备制造业的融合资源信息资源丰富的原始数据、信息互联及信息挖掘能力的提升增加了装备制造业的融合资源

表3 主范畴典型关系结构

典型关系结构关系结构的内涵融合意愿→产业融合融合意愿是GVC下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的内部驱动因素之一融合环境→融合意愿→产业融合融合意愿对产业融合的作用受到融合环境的外部影响,融合环境是融合的外部驱动因素之一融合资源→融合意愿→产业融合融合资源的不断积累有助于装备制造产业融合意愿的增强,从而导致与生产性服务业产业融合的发生融合能力→产业融合融合能力是GVC下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的第二个内部驱动因素融合环境→融合能力→产业融合融合环境对产业融合的影响是通过融合能力的中介作用来实现融合资源→融合能力→产业融合融合资源的积累也会提升融合能力,进而形成产业融合

图1 GVC下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影响因素扎根理论模型

3.2 影响路径2:融合能力→ 产业融合

融合能力对GVC下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的影响同样可以分为3条子路径:技术与知识能力→产业融合、融合平台构建能力→产业融合、GVC整合能力→产业融合。首先,装备制造业的技术与知识能力可进一步划分为引进、吸收及应用3个方面。通过这3个方面完成对外部知识的吸收与转化过程,进而为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提供技术能力支持。其次,两大产业融合需要融合平台的中介作用,因此产业融合平台的构建与运营为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提供了平台支撑。最后,GVC下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的最直接资源应该来自GVC下各相关利益主体。因此,GVC拓展、GVC整合能力直接影响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融合。

3.3 影响路径3:融合资源→ 产业融合

融合资源对GVC下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的影响可以分为两条子路径,一是融合资源→融合意愿→产业融合,二是融合资源→融合能力→产业融合,即融合资源可以通过融合意愿和融合能力两个中间变量间接影响两大产业融合。从产业融合主体视角来看,融合资源主要包括人才、资金和信息3个方面。基于产业层面的分析可知,我国装备制造业具有产业规模大、资本和人才储备充足、产业技术含量高等特点。因此,相对丰富的资源储备必然会对产业融合意愿和融合能力产生正向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两大产业融合。

3.4 影响路径4:融合环境→ 产业融合

融合资源对GVC下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的影响可以分为两条子路径,一是融合环境→融合意愿→产业融合,二是融合环境→融合能力→产业融合,即融合环境亦可以通过融合意愿和融合能力间接影响两大产业融合。从当前的产业融合环境来看,我国不仅放松了产业融合领域的各类管制措施,提高了融合环境的友好度,而且为两大产业融合构建了有效的融合平台,从而在提升产业融合意愿的基础上扩展了产业融合来源,为两大产业融合提供了环境保障。根据访谈可知,产业融合环境的改善可以有效提升两大产业融合意愿,促使两大产业积极提升产业融合能力,从而推动两大产业融合。相应地,如果产业融合环境不适宜,产业融合能力、产业融合意愿均会受到显著的负向影响,从而抑制两大产业的融合发展。

4 结论与展望

本文运用扎根理论对GVC下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出一些有价值的发现:

(1)提炼出GVC下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影响因素的4个主范畴,分别是融合意愿、融合能力、融合环境和融合资源。这4个主范畴对两大产业融合均有显著影响但影响路径不同。其中,融合意愿和融合能力属于主观范畴,是两大产业融合的直接驱动因素,而融合环境和融合资源属于客观范畴,它们通过融合意愿和融合能力间接对GVC下的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产生影响。

(2)在深入挖掘数据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4个主范畴分别对应的子范畴。其中,融合意愿包括价值增值差异、市场竞争和市场需求3个子范畴; 融合能力包括技术知识能力、融合平台构建能力和GVC整合能力3个子范畴;融合环境包括政策环境、经济环境和技术环境3个子范畴;融合资源包括人才资源、资金资源和信息资源3个子范畴。

(3)在对关键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最终提炼出两大产业融合影响因素模型,并深入分析了融合意愿、融合能力、融合环境和融合资源4个主范畴对核心范畴“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的作用,用以指导GVC下装备制造业如何实现产业升级,以及制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路径提供理论基础。

(4)产业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应通过多维度策略激发装备制造业的融合意愿,并且通过提升技术知识能力、融合平台构建能力和GVC整合能力,实现装备制造业融合能力的整体提升,在现有融合环境和融合资源约束下共同促进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如构建GVC下我国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产业融合平台、降低行业进入及退出壁垒和完善产业间技术和知识共享机制等。

本文研究对于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具有一定理论和实践意义,今后将进一步完善不足:首先,样本选取具有一定区域和行业局限性,从而影响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其次,增加对所得影响因素4个主范畴的定量分析,区分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从而为政策制定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指导。

参考文献:

[1] 原毅军,谭绍鹏,吕萃婕.“市场换技术”政策实施效果评价——来自装备制造业的经验证据[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31(2):9-12.

[2] 任曙明,原毅军,王洪静.损失厌恶、需求萎缩与装备制造业技术升级[J].科学学研究,2012,30(3):387-393.

[3] 陈爱贞,刘志彪,吴福象.下游动态技术引进对装备制造业升级的市场约束——基于我国纺织缝制装备制造业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8,24(2):72-81.

[4] 王成东.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动因驱动强度测度研究——基于效率视角的实证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32(3): 60-64.

[5] 陈爱贞,刘志彪.决定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因素——基于各细分行业投入产出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1,37(04):115-125.

[6] 王成东,綦良群.中国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研究[J].学术交流,2015,31(3):132-136.

[7] TIEN J M.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s:from mass production to mass customization[J].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Systems Engineering,2011,20(2): 129-154.

[8] 周志丹.信息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互动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12,28(2):34-57,156.

[9] JERGOVIC A,VUCELJA A,INIC B.Transformation of business entities - from production to service company[J].Chemical & Petroleum Engineering,2011,6(1):118-127.

[10] LEIPONEN A.The benefits of R&D and breadth in innovation strategies:a comparison of finnish service and manufacturing firms[J].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2012,21(5): 1255-1281.

[11] 綦良群,蔡渊渊,王成东.我国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作用及效率评价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5,31(1):63-68.

[12] 王成东,綦良群,蔡渊渊.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影响因素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5,34(2):134-142.

[13] 楚明钦.上海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融合程度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5,36(2):94-100.

[14] BARNEY G GLASER,ANSELM L STRAUSS.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 strategies for qualitative research[M].Chicago:Aldine Publishing Company,1999.

[15] FASSINGER R E.Paradigms,praxis,problems and promise:grounded theory in counseling psychology research[J].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2005,52(2):156-166

[16] 徐建中,曲小瑜.基于扎根理论的装备制造企业环境技术创新行为驱动因素的质化研究[J].管理评论,2014,26(10):90-101.

[17] GLASER B G.Theoretical sensitivity [M].Mill Valley,CA: Sociology Press,1978:35-60.

[18] ANSELM L STRAUSS.Qualitative analysis for social scientists[M].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19] ANSELM STRAUSS,JULIET CORBIN.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grounded theory procedures and techniques[M].SAGE Publications,1991.

(责任编辑:胡俊健)

Study on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Convergence of China's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Producer Servic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VC

Qi Liangqun,Cai Yuanyuan,Wang Chengdong

(School of Management, 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rbin 150080,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convergence of China's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producer services based on grounded theory and a large number of in-depth interviews base on the perspective of GVC.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not only revealing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industrial convergence under the GVC system from a deep level perspective, but also revealing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between the factors. This study finds that, the convergence of China's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producer services is influenced by willingness, ability,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of industry convergence system, the convergence willingness and convergence ability have directly influence on the convergence ,the convergence environment and convergence resources have indirect influence on the convergence.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influence factors model which includes the sub category (12 factors),main category (willingness, ability,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for industry convergence) and core category (industry convergence).At las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for promoting the convergence of China's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producer services from GVC perspective, such as "constructing the industry convergence platform" and "reducing industry barrier".

Key Words:GVC;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Producer Services; Industry Convergence; Influence Factors; Grounded Theory

收稿日期:2017-01-1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37306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5YJC630119);黑龙江省博士后科研启动项目(LBH-Z14067)

作者简介:綦良群(1964-),男,吉林长春人,博士,哈尔滨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蔡渊渊(1981-),女,四川乐山人,哈尔滨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技术经济及管理;王成东(1982-),男,山东莱芜人,博士,哈尔滨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装备制造业服务化。

DOI:10.6049/kjjbydc.2016100669

中图分类号:F2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17)14-009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