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情境下管理强度与创业绩效关系探讨:团队合作的中介效应

王庆金,周 键

(青岛大学 商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

摘 要:创业活动以其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越来越受到重视,创业过程的核心是创业要素之间的动态匹配。为诠释创业理念在创业者和创业成员之间的匹配,结合创业者特质和成熟企业管理制度演化两种理论视角,提出了创业情境下管理强度的概念,并构建了其与团队合作、新创企业绩效之间的理论模型。通过107份预测试问卷和171份正式问卷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创业管理强度可以被划分为独特性、统一性、共识性3个维度;创业管理强度对创业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这种正向影响机制可以从团队合作方面得到解释,即团队合作在创业管理强度和创业企业绩效之间发挥中介作用。

关键词:创业管理强度;团队合作;创业企业绩效;量表开发

0 引言

创业活动以其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越来越受到重视,全球创业观察(GEM)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创业活跃度位居世界前列,社会创业热情高涨。现有研究发现,在成熟企业中,管理实践的内容与过程常常是相分离的,许多好政策、好想法因为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而导致效果不佳。对此,研究者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为例,提出了与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和实践相匹配的人力资源管理强度概念[1-2]。对于创业企业而言,虽然其在创立初期并不具备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但与成熟企业一样,需要将公司的战略、理念、文化等传递给创业成员,以得到创业成员的认可和执行。在创业实践中,创业者热衷于通过演讲的方式传递其思想与理念,优秀的创业者往往被认为是演说家,如阿里巴巴的教父马云、锤子科技创始人罗永浩等,都具有极高的演说天分。在创业企业发展过程中,确实需要这样有激情的创业者,需要用他们的激情感染周围的人,激励他们更好地为企业发展而努力[3-4]。然而,在创业企业发展过程中,仅依靠创业者个体无法满足企业需求,且随着企业规模扩大,创业者没有足够精力进行信息传递与交流,如何实现创业者理念与创业成员动态匹配成为值得关注的话题。

创业者在创业企业发展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创业资源获取、机会识别、企业运营等都离不开创业者。现有基于创业者特质的研究在国内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以Cardon为代表的创业激情相关议题成为研究热点[5-6]。但是,在创业过程中仅具备创业激情是不够的,创业企业更要关注成员间的信息传递效应和兼容性问题,在企业创建初期制度不完善的情境下,创业者的理念、思维方式与战略意图等会对创业企业产生巨大影响。创业成员作为创业理念的执行者,如果能够很好地领会创业者的战略意图并且认同这些观点,那么他们就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创业者理念就能更好地得到贯彻执行,整个企业沟通顺畅,执行效率就会提高。现有研究对于与成熟企业管理内容和过程相匹配的管理强度问题研究较多,但关于创业企业的研究还处于空白阶段。不少学者试图从创业氛围入手,认为良好的创业氛围能够促进企业内部机会匹配[7],但是该研究视角侧重于创业企业外部氛围的影响,对于企业内部氛围关注较少,不能准确地体现创业企业的特性。为填补这一理论缺口,为创业企业的内部兼容性提供指导,本文从创业管理强度视角探讨该问题。此外,现有研究发现,大部分创业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由创业团队创立或拥有,创业者个体很难拥有创业所需的全部资源与要素,因而通过团队的形式进行创业活动成为必然选择,创业企业内部团队有效合作是创业理念得到贯彻执行的基础,其决定着创业企业的发展。

基于此,本文研究聚焦于两个方面:①围绕创业企业管理内容与过程概念分离的现象,采用创业管理强度衡量创业企业初期不规范情境下的管理匹配程度;②从团队合作角度探讨创业管理强度影响创业绩效的中介机制。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概念模型

1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1.1 创业管理强度

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利用非正式管理技能提升企业绩效,并对创业初期如何提升管理质量进行了探讨。对于创业管理强度,有两个研究视角值得借鉴:①创业者个体特质视角。该视角认为,创业者基于自身某些特质能够感染创业成员,促进企业管理质量提高。例如,创业者的成就动机、控制源、独立性、创新性和风险承担性等个体特质会引发其创业倾向,继而激发创业激情,并通过感染周围利益相关人群,促进创业者战略意图在企业中的传播[8]。在理论探讨上,Baum等[9]认为,创业者的人格特质中包含激情与执着,这种激情与执着的特质强化了创业者与企业间的关系。在实证方面,一些研究发现创业激情会影响创业相关人群行为,如创业员工认知态度与信任程度、雇员忠诚度等[10-11],但是这些研究成果并未直接验证创业管理匹配性问题;②成熟企业管理制度演化视角。该视角认为成熟企业不仅要制定管理制度,更重要的是让员工认可和接受这些制度。相关研究经历了从早期片面关注管理措施到关注措施的具体实施过程,再到注重管理内容与过程匹配度的演化过程。Bowen和Ostroff[1]最早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探讨了该问题,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措施能否被员工感知与接受,并在员工内部形成共同信念和认同感,是人力资源管理能否最终获得成功的重要标志,由此提出人力资源管理强度概念,指出企业在重视人力资源管理措施的同时,还应重视各项措施的实施过程。Delmotte等[12]在Bowen等的研究基础上,从人力资源员工感知视角,建立了人力资源管理强度测量工具。

上述两种理论视角为本文奠定了研究基础,但是前者忽视了创业成员的作用,无法实现在企业内营造良好氛围的效果;后者侧重于成熟企业,其对于制度不完善的创业企业的适用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创业情境下,创业者在企业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创业活动仅依靠创业者激情是远远不够的,创业者还需将自身的激情传递到创业团队中,只有被创业团队理解和认可的激情才能够发挥效用。Mcguire[13]认为,信息传递需要经过编码(Encoding)和接收(Yielding)两个阶段。现有研究认为,在创业情境下,企业管理更多依靠创业者个体完成,而创业者的战略、理念就是创业激情[14],此时的创业激情表现为一种信息编码过程。Chen等[9]认为,创业者在从事热衷的事业时,会表现出强烈的积极情绪,创业者的思维、理念等就蕴含在这些积极情绪之中。在信息编码之后,创业者需要把这种激情传递给创业团队成员。Cardon[15]建立了创业者情绪蔓延过程模型,认为只有当创业团队认可情绪信息时,情绪信息才能够更好地传递。在Bowen和Ostroff[3]对成熟企业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认为可以采用创业管理强度测度全体创业成员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即创业者观点、理念能否被创业成员感知与理解。

从上述创业管理强度概念分析可知,创业管理效果提升不仅要使创业者理念得到合理表达,更要让创业成员理解这些理念并产生认同感,以便这些理念措施能够得到高效的贯彻执行。信息效用有关研究认为,信息接受者对信息的关注、理解和接受直接影响信息的有效使用,在创业情境下,创业成员往往根据接收到的创业者信息判定什么样的工作行为是重要的、被企业所期望的或者会受到奖励。基于此,Bowen和Ostroff[3]根据社会影响理论,提出管理强度应包含独特性、统一性和共识性3个主要维度。其中,独特性是指创业理念能够准确地传递给创业成员且被其理解;统一性是指创业者与成员充分沟通,使得其创业理念具有连贯一致性而非经常变动;共识性是指创业成员对创业理念形成的普遍认同感,认可并接受创业理念。高强度的创业管理活动应具有较强的独特性、一致性和共识性,因为显著的特征能引起创业成员关注并激发其工作兴趣,从而在创业实践中形成对创业者的普遍认同和支持。

1.2 创业管理强度与企业绩效

与人力资源管理强度相似,创业管理强度测度的是创业者思维、理念向创业成员传递的程度。与传统企业相比,创业企业具有更强的灵活性,更善于抓住机会,倾向于机会导向型[16]。创业管理强度高意味着创业员工够及时了解创业者意图,从而能够迅速执行创业者战略,抓住创业机会。大量研究证实,管理实践与组织绩效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有效的管理实践能够对组织绩效发挥促进作用。创业企业在创立初期具有新创弱性,其发展所需的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创业者提供的[17],如果创业者提供的资源得到很好利用,创业企业就会按照既定轨道发展,企业运作效率就会提高,继而促进企业绩效提升;如果创业者的理念未被创业成员认可,创业资源未得到高效利用,就会严重影响企业运行绩效。基于此,提出以下假设:

H1:创业管理强度对创业企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

1.3 创业管理强度与团队合作

创业管理强度作为创业企业创业者与成员信息接受和匹配程度,代表着创业成员对于创业企业的了解程度,这与Tse等[18]关于团队氛围的研究结论相一致,即员工对于工作环境的认知和了解程度是团队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组织中发挥着催化剂的作用,会极大地影响员工态度,对员工起到一种激发作用[19]。对于创业企业来说,吸引创业成员的不一定是高额的薪金、优厚的福利,还有可能是企业发展前景、愿景规划,而这正是创业企业内部合作的基础。Tian 等[20]认为,组织合作的基础是成员间相互感知到的共同目标,创业企业内部管理强度越高,表明创业成员对创业者传递的信息的理解越精确、对创业企业的理念越认同,越容易在创业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进而促进组织内部合作行为。基于以上的讨论,提出以下假设:

H2:创业管理强度对团队合作具有正向影响。

1.4 团队合作与创业企业绩效

团队合作是指在组织内部,组织成员为共同目标努力而呈现互相依赖、相互扶持的行为状态,可以被认为是团队成员为实现集体目标、通过一定的认知和行为将输入转化为结果的行为[21-22]。团队合作研究起源于组织研究领域,可分为团队内合作与团队间合作,本研究中的团队合作主要指团队内部合作,即创业企业内部成员因共同愿景而相互交流、互相扶持。基于理性人假设,团队成员在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会积极寻求团队力量实现自身目标。Thomas[23]认为,团队中的员工往往对于相互合作有着一种共赢的心态,认为团队合作能够实现自身目标。

Lin等[24]认为,团队成员间相互合作是团队成功的基础,团队合作会产生以下主要作用:①团队合作可以加深团队成员间的相互了解,使得成员之间沟通更为顺畅,从而有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②团队氛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团队合作,良好的团队合作也可以在企业内部营造出良好的氛围,促使团队成员向共同目标努力;③有着明确目标的团队合作行为可以迅速将创业者的创业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将创业机会从识别阶段推进到开发阶段,从而迅速抓住市场机会,促进创业企业更好地发展。Liang等[25]认为,当组织成员以合作的方式开展工作时,更愿意通过相互帮助提高组织绩效。基于以上讨论,提出以下假设:

H3:团队合作对创业企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

H4:团队合作在创业管理强度与创业企业绩效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

2 研究设计与方法

2.1 量表开发

2.1.1 创业管理强度测量工具

以往文献中并没有创业管理强度的测量工具,本研究开发了测量工具,开发过程包括以下步骤:①文献回顾。Bowen和Ostroff[3]将人力资源管理强度定义为全体员工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作用,认为在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中,企业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相辅相成,企业政策被员工理解、符合员工期望是其能执行好的关键。对于创业企业来说,Cardon等[1]认为创业过程是创业家的情绪之旅,创业者创业情绪相当于成熟企业管理制度的作用,其能被创业成员感知与认可成为创业战略实施的重要前提。Bowen和Ostroff[3]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强度主要包含独特性、一致性和共识性3个方面。对应地,创业企业中创业者的思维、理念、激情能否传递到创业成员中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这也是创业者进行创业企业内部管理的本质。因此,采用文献回顾的方法收集相关题项;②深度访谈。深入创业孵化中心对创业者进行访谈,了解创业者如何将自己的创业理念传递给创业成员,访谈对象为中小初创企业的创业者,以个别访谈的方式进行;③形成初始测量问卷。通过文献梳理和访谈归纳收集具体题项,并选取文献中出现次数较多和访谈中提及频次较大的题项,共得到与创业管理强度内涵相近的12个题项,形成初始测量问卷;④评定和修改初始测量问卷。请创业企业成员对初始问卷题项描述的内容与现实情况的符合程度进行评价,并调整各题项,使内容更容易理解。邀请专家对问卷的科学性和吻合性进行评价,根据专家意见対初始测量问卷进行修改。

2.1.2 量表预测试与信效度检验

量表预测试在接受访谈的创业企业中进行,预测试对象为创业企业员工,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19份,剔除填答不完整问卷12份,共回收完整有效问卷107份,问卷回收率为71.33%。对回收样本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EFA)以检验量表信效度。探索性因子分析主要遵循以下原则:各因子特征值大于1;各题项的因子载荷值(Factor Loading)大于0.5;不存在骑墙派的情况;各因子的题项数大于3;因子对方差的总贡献率大于60%。根据以上5个标准,删除了3个题项,保留9个题项,保留题项可分为理解性、一致性和共识性3个因子,其信度分别为0.81,0.90,0.78,方差总贡献率为68.01%,表明该测量工具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分析结果详见表1。

表1 创业管理强度的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

因子1因子2因子31.我对创业者的理念有清晰的了解0.8862.创业者的理念有助于我自身知识和能力的提升0.8803.我能够很好地领会创业者意图0.7384.创业者在不同时期所表达的观点一致0.7575.创业者在不同场合表达的观点一致0.7286.创业者的观点能够给企业带来效益0.6327.我对创业者的观点非常认同0.7388.我认为创业者对待员工是公平的0.6129.创业者的理念符合自己的期望0.519方差贡献率(%)30.8821.9815.15信度0.810.900.78

注:N=107

2.2 主研究

2.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创业中小企业,研究对象为创业中小企业员工,采用电子问卷与纸质问卷相结合的调查方式。电子问卷调查主要采用问卷星进行,将问卷星链接通过微信、微博等进行发放。纸质问卷调查方式主要有两种:①在政府部门配合下,直接到创业科技园区现场发放和回收问卷;②在人力资源部门配合下,通过邮寄纸质问卷填完后再寄回的方式回收。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23份,调查内容包括创业员工的基本背景信息、创业管理强度、组织合作情况以及企业绩效,共回收有效问卷171份,有效回收率为76.68%。其中,通过问卷星回收问卷70份,约占问卷总数的41%;纸质问卷101份,约占问卷总数的59%。回收问卷的背景资料显示出成员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受教育层次、工作年限具有一定随机性,能够较好地反映总体情况。

2.2.2 变量测定

为确保研究工具的信度与效度,主要采用文献中的成熟量表,并根据研究目的加以改造作为搜集实证数据的工具。

创业管理强度:采用预测试改进得到的9题项量表测量创业企业管理强度,由创业员工进行评价。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0(大于管理学研究中常用的0.70),表明该测量工具具有良好的信度。同时,验证性因子分析(CFA)结果显示,该测量工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RMSEA=0.07,CFI=0.90,NFI=0.91,SRMR=0.06,CMIN/DF=2.87)。

团队合作:采用Rahim[26]开发的6题项量表测量员工间的合作行为,由创业员工进行评价。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0,表明该测量工具具有良好的信度。

创业企业绩效:对企业绩效进行多角度度量,借鉴Murphy等(1996)和Baum等(2001)的研究成果,测量内容主要包括销售增长率、利润增长率、业务范围、员工满意度、客户满意度等。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8,表明该测量工具具有良好的信度。

3 数据分析与结果

3.1 衡量模式特性分析

本研究采用标准化因子负荷量作为效度(Validity)评估指标,结果如表2所示。各变量指标的标准化因子负荷量均大于0.6,其T检验的显著性水平均较高(p<0.01),表示该模型的解释能力较强,具有良好的效度。由表2可知,理解性、一致性、共识性、团队合作、创业企业绩效5个变量的混合信度均大于0.75,表明各变量的衡量具有稳定性。此外,Fornell和Larcker(1981)建议各变量间的解释变异估计量(Variance Extracted Estimate)最好大于0.5,本研究各变量的解释变异估计量均符合要求,具有良好的信度。

3.2 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3总结了变量间均值、标准差及变量间相关系数。由表3可知,创业管理强度的理解性(r=0.581,p<0.01)、一致性(r=0.478,p<0.01)、共识性(r=0.499,p<0.01)与创业企业绩效正向相关。同时,组织合作(r=0.488,p<0.01)与创业企业绩效正向相关。此外,创业管理强度的3个维度与组织合作间呈现出正相关关系。这些结果与本研究假设一致,为假设验证提供了初步证据。

表2 衡量模式信效度分析

变量与指标 标准化负荷量t-value混合信度解释变异估计量理解性 0.8160.597v10.74710.858*——————v20.80712.102*——————v30.76311.178*——————一致性 0.8680.688v40.79811.994*——————v50.90214.351*——————v60.78311.684*——————共识性 0.7870.552v70.7229.812*——————v80.78910.940*——————v90.7169.698*——————团队合作 0.8600.510v100.79512.046*——————v110.78911.930*——————v120.77811.697*——————v130.6599.311*——————v140.6328.821*——————v150.6058.351*——————创业企业绩效0.8810.598v160.85613.486*——————v170.75511.178*——————v180.79712.087*——————v190.75711.225*——————v200.6929.915*——————

注:N=171,*表示t-value达显著水平,p<0.01

表3 主要变量均值、标准差及变量间相关系数

变量12345理解性1一致性0.628**1共识性0.423**0.344**1团队合作0.507**0.543**0.545**1创业企业绩效0.581**0.478**0.499**0.488**1平均值3.993.523.633.823.58标准差0.700.760.650.580.72

注:N=171,**p<0.01,*p<0.05

3.3 假设检验分析

本研究以Hatcher(1998)的理论为基础,运用Amos17.0软件对概念模型进行结构方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概念模型与数据的拟合程度良好(χ2(171) = 205.59,p<0.05;RMSEA=0.07,CFI=0.91,NFI=0.91, CMIN/DF=2.67),适合作路径分析。模型中待估计系数的标准化估计值与t值如表4所示。由表4可知,创业管理强度的3个维度对创业企业绩效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系数分别为0.939,0.327与0.108,支持了H1;创业管理强度的3个维度对团队合作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系数分别为0.901,0.490和0.431,支持了H2;团队合作对创业企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影响系数为0.616,支持了H3

中介作用检验根据Baron和Kenny(1986)的建议,分4个步骤进行:①自变量对结果变量的影响(H1,已获得支持);②自变量对中介变量的影响(H2);③中介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H3);④中介效应(H4)[27]。在引入自变量的基础上,将中介变量引入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创业管理强度对创业企业绩效的影响。路径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表4结果显示,在引入团队合作后,创业管理强度的理解性对创业企业绩效的影响仍然显著(β=0.580,p<0.01),但比剔除中介变量(团队合作)时β明显降低(β=0.939,p<0.01);创业管理强度的一致性对创业企业绩效的影响仍然显著(β=0.580,p<0.01),但比剔除中介变量(团队合作)时β明显降低(β=0.939, p<0.01);创业管理强度的理解性对创业企业绩效的影响仍然显著(β=0.201,p<0.01),但比剔除中介变量(团队合作)时β明显降低(β=0.321,p<0.01);创业管理强度的共识性对创业企业绩效的影响不显著(β=0.032,p>0.05),但比剔除中介变量(团队合作)时β明显降低(β=0.108,p<0.01)。因此,H4也得到了数据支持,即团队合作在创业管理强度与创业企业绩效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尽管Baron和Kenny(1986)的中介效应检验标准被广泛采用,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其中一个重要的局限性是没有检验中介效应的显著性。为此,本文运用Sobel(1982)分析检验间接效应的显著性。研究结果表明,团队合作在创业管理强度与创业企业绩效间的关系中所起的中介效应显著(Z=12.45,p<0.01)。因此,H4得到数据的进一步支持。

4 结语

4.1 研究结论及意义

本研究以创业型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企业初创时期管理强度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创业管理强度作为一种创业企业员工对创业者传递信息的感知状态,可以划分为独特性、统一性和共识性3个维度;创业管理强度对于创业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该正向影响可以从团队合作角度进行解释,即创业管理强度对于创业企业绩效的影响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实现。创业管理强度高意味着创业者观点能够引起创业成员的兴趣,而创业成员能够很好地理解创业者的战略理念并产生认同感,此时创业企业内部就会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创业成员为了共同愿景而进行合作,整个创业企业上下一心,促进企业绩效提高。

表4 概念模型分析结果

变量间关系标准化路径系数t-value变量间关系 标准化路径系数t-value理解性→创业企业绩效0.939**9.572共识性→团队合作0.431**6.011一致性→创业企业绩效0.327**4.978团队合作→创业企业绩效0.616**8.752共识性→创业企业绩效0.108*1.931理解性→创业企业绩效a0.580**7.011理解性→团队合作 0.901**8.807一致性→创业企业绩效a0.201*2.322一致性→团队合作 0.490**6.981共识性→创业企业绩效a0.0320.501

注: N=171;**表示0.01的显著性水平,*表示0.05的显著性水平;a表示间接关系

本研究首先从创业者特质和成熟企业管理制度入手,提出了创业管理强度概念,并从多角度对该概念进行了阐释,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Davidsson[28]关于创业过程的核心是匹配问题的观点,将创业过程匹配观从创业企业外部拓展到创业企业内部。该概念有利于解释创业者热衷于创业演说的现象:创业者通过创业演说向创业成员传递创业激情,使其更好地理解自身观点,从而更愿意“追随”创业者、为创业企业服务,继而促进创业企业发展。反之,若创业成员不理解创业者理念,或者对创业理念不认同,则可能导致员工消极怠工、无法开展工作等情况,阻碍创业企业发展;其次,引入团队合作这一中介变量,解释创业管理强度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对创业企业来说,新创弱性决定其发展具有很强的不稳定性,如果创业企业内部意见不统一,很容易导致创业失败。本研究结果显示创业者理念在企业内部的传播不仅能够影响个体,也会对组织(团队)行为产生影响,从而对创业企业内部稳定发挥一定作用,使得企业能够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创业机会开发上。同时,本文对于团队合作前因的研究也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创业活动主体是创业企业,更准确地说,是创业者与创业成员共同完成了创业活动。本研究结论认为,在创业企业内部,创业者和创业成员在思想上的一致性对于企业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创业者需要通过一系列行动,包括内部演说、亲身实践等向创业成员传递创业理念,不仅让创业成员了解创业理念,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行动激发其对这些理念的兴趣并产生认同感,在创业企业内部形成默契。其次,创业成员在认同创业者理念后还需要通过有效途径实现这种创业理念。创业者要为企业团队合作创造条件、营造合作氛围,鼓励通过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积极开发创业机会,为企业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4.2 研究局限与展望

由于条件的限制,本研究存在一些局限:首先,创业管理强度量表借鉴国外测量工具,并征求了国内专家学者意见而形成,未来应深入企业进行实地调研获取一手数据,从而更加接近创业企业的实际情况;其次,本研究所有题项均由创业企业员工作答,可能存在数据来源单一的问题,未来可以尝试多来源收集数据,以增强研究结论的可推广性;再次,本研究只探讨了创业者理念的内部传递匹配机制,较多地研究了企业内部人员环境,没有考虑到企业外部环境,而创业企业所在地区、行业、外部资源稀缺程度等都可能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未来研究可以综合考察这些外部环境因素,以丰富和拓展创业各要素匹配的观点。

参考文献:

[1] BOWEN D E, OSTROFF C. Understanding HRM-firm performance linkages: the role of the "strength" of the HRM system[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4,29(2):203-221.

[2] LI X, FRENKEL S J, SANDERS K. Strategic HRM as process: how HR system and organizational climate strength influence Chinese employee attitudes[J].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2011,22(9):1825-1842.

[3] CARDON M S, GREGOIRE D A, STEVENS C E, et al. Measuring entrepreneurial passion: conceptual foundations and scale validation[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13,28(3):373-396.

[4] 谢雅萍, 陈小燕, 叶丹容. 创业激情有助于创业成功吗[J]. 管理评论, 2016, 28(11):170-181.

[5] FOO M D. Emotions and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evaluation[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11,35(2):375-393.

[6] CARDON M S. Is passion contagious? the transference of entrepreneurial passion to employees[J].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2008,18(2):77-86.

[7] 张治栋,荣兆梓. 创业氛围的演化与突破[J]. 安徽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33(2): 116-122.

[8] 周键. 创业激情对创业成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6, 37(12):82-91.

[9] BAUM J R, LOCKE E A, SMITH K G. A multidimensional model of venture growth[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1,44(2):292-303.

[10] BAUM J R, LOCKE E A. The relationship of entrepreneurial traits, skill, and motivation to subsequent venture growth.[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4,89(4):587.

[11] CHEN X, YAO X, KOTHA S. Entrepreneur passion and preparedness in business plan presentations: a persuasion analysis of venture capitalists' funding decision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9,52(1):199-214.

[12] DELMOTTE J, DE WINNE S, SELS L. Toward an assessment of perceived HRM system strength: scal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J].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2012,23(7):1481-1506.

[13] MCGUIRE W J. Attitude change: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aradigm[J].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1972:108-141.

[14] VALLERAND R J, BLANCHARD C, MAGEAU G A, et al. Les passions de l'ame: on obsessive and harmonious passion[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03, 85(4): 756.

[15] BREUGST N, DOMURATH A, PATZELT H,et al. Perceptions of entrepreneurial passion and employees' commitment to entrepreneurial ventures[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12,36(1):171-192.

[16] STEVENSON H H, JARILLO J C. A paradigm of entrepreneurship: entrepreneurial management[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0,11(5):17-27.

[17] MORSE E A, FOWLER S W, LAWRENCE T B. The impact of virtual embeddedness on new venture survival: overcoming the liabilities of newness1[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07,31(2):139-159.

[18] TSE H H M, DASBOROUGH M T, ASHKANASY N M. A multi-level analysis of team climate and interpersonal exchange relationships at work[J]. Leadership Quarterly, 2008, 19(2):195-211.

[19] ASHKANASY N M, WILDERON C P M, PETERSON M F. Handbook of organizational culture & climate[M].Sage Publications,2000.

[20] TIAN L, LI Y, LI P P, et al. Leader-member skill distance, team cooperation, and team performance: a cross-culture study in a context of sport team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 2015(49):183-197.

[21] COLLINS C J, SMITH K G. Knowledge exchange and combination: the role of human resource practices in the performance of high-technology firm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6,49(3):544-560.

[22] MARKS M A, MATHIEU J E, ZACCARO S J. A temporally based framework and taxonomy of team processe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1,26(3):356-376.

[23] THOMAS K W. Conflict and conflict management: reflections and update[J].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1992,13(3):265-274.

[24] LIN C, HE H, BARUCH Y, et al. The effect of team affective tone on team performance: the roles of team identification and team cooperation[J].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2016, 24(7):1-22.

[25] LIANG H, SHIH H, CHIANG Y. Team diversity and team helping behavior: the mediating roles of team cooperation and team cohesion[J]. 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2015,33(1):48-59.

[26] RAHIM M A. A measure of styles of handling interpersonal conflict[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83,26(2):368-376.

[27] BARON R M, KENNY D A. 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 conceptual, strategic, 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6,51(6):1173.

[28] DAVIDSSON P. The entrepreneurial process as a matching problem[C]. 2005:1-33.

(责任编辑:林思睿)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ength of Management and New Venture Performance in Entrepreneurial Context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Team Cooperation

Wang Qingjin,Zhou Jian

(School of Business,Qingdao University,Qingdao 266061,China)

Abstract:Entrepreneurial activity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ecause of its extensive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previous research thought matching is the core problem of the entrepreneurial process. Combined with entrepreneur qualities and mature management system evolution theory, this study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the strength of entrepreneurship management. Then build the conceptual model between the strength of entrepreneurship management, team cooperation and new venture performance. Through analyzing data from 107 pre-test questionnaire and 171 formal questionnair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trength of entrepreneurship management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dimensions of distinctiveness, consistency and consensus. The strength of entrepreneurship management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performance of new ventu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ength of entrepreneurship management and new venture performance are mediated by team cooperation.

Key Words:Strength of Entrepreneurship Management; Team Cooperation; New Venture Performance; Scale Development

收稿日期:2017-04-18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BIA150111)

作者简介:王庆金(1972-),男,山东临沂人,博士,青岛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研究方向为技术经济管理、创新创业管理、区域创新;周键(1990-),男,山东青岛人,博士,青岛大学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创业管理、企业成长。

DOI:10.6049/kjjbydc.2017020346

中图分类号:F2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17)14-0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