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能力对天生国际化企业绩效的影响
——来自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证据

张晓涛1,2,李京航2

(1.中央财经大学 财经研究院;2.中央财经大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北京 100081)

摘 要:创新能力是天生国际化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特征,根据天生国际化经典理论,结合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实际,筛选符合条件的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获得高质量的公开数据,实证分析以研发密集度、员工教育水平、管理者海外背景和管理者行业经验表示的创新能力对天生国际化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由于研发投入转化为生产能力提高的程度较低、研发质量不高等原因,研发密集度对企业绩效没有显著正向影响;员工受教育水平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这是因为以高素质员工为代表的人力资本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源泉;管理者海外背景对企业绩效没有明显影响,管理者行业经验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这是因为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创立者和领导者一般均具有所在行业多年工作或研究经验,熟悉行业国内外市场和技术情况,海外背景的管理者面对中国市场可能存在水土不服问题。

关键词:天生国际化企业;创新能力;企业绩效

0 引言

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达到1 456.7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二,首次成为资本净输出国。201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达到1 701.1亿美元,同比增长44.1%,是2015年15%增长率的两倍多,标志着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迎来“黄金期”,并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与此同时,中国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在刚刚成立几年内就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整合和配置资源,进行生产和销售,迈出国际化的关键一步,称之为天生国际化企业。中国“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国家和政府支持国内中小企业与国外中小企业开展并购、合资、参股等合作,鼓励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和海外投资,为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提供对策和支持。未来,中小企业国际化的速度和质量必将迈上新的台阶,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浪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天生国际化企业与传统企业国际化路径不同,它是学者们研究中小企业国际化时发现的一种现象,作为中小企业国际化路径的特殊形式,为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新的方向。

国内外学者对天生国际化企业问题开展了大量而丰富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不同于传统的“先国内、后国外”企业国际化路径,天生国际化企业(Born Global Firms)是从成立起就选择国际化的企业[1-4]。天生国际化企业有和传统企业完全不同的特征,天生国际化企业在成立后较短时间内就在国际市场上销售产品,且其创立者往往具有丰富的海外经验和国际化视野[5]。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从资源、企业家精神、社会网络、知识和企业国际化学习、创业导向等视角对天生国际化企业绩效进行分析。Oviatt和McDougall[6]与Zott[7]研究认为,天生国际化企业拥有独特资源的数量与质量是其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充要条件之一。企业家的知识及背景、工作经验、发现评估和利用海外市场机会的能力与天生国际化企业绩效相关[6,8]。Oviatt等[5]和Zhou等[9]研究发现,社会网络对天生国际化企业发现新机会、进入国外市场和获得竞争优势至关重要,对企业绩效具有促进作用。Bloodgood等[10]认为,对于天生国际化企业而言,知识是促成国际化的最主要无形资产。在国际市场上的技术学习和获得的国外市场知识可以促进天生国际化企业财务绩效的提高[9,11-12]。此外,创业导向也有利于企业国际市场绩效的提高[13-15]

以上研究虽然没有直接从创新能力角度研究天生国际化企业绩效,但均涉及到企业创新的内涵:创新是天生国际化企业企业家精神、创业导向等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天生国际化企业可以通过创新促进对资源的利用和吸收,提高知识学习能力。以上学者对天生国际化企业绩效的研究实际上包含了创新因素,创新能力恰恰是天生国际化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特征[1-2,16-17]。因此,直接从天生国际化企业创新能力视角研究天生国际化企业绩效,不仅可以弥补关于企业绩效影响因素研究范围和深度的不足,同时,也有助于中国中小企业结合自身特点提高其创新效率,引导它们在国际化过程中找到提高企业绩效的方法和策略。目前,以中国天生国际化企业为对象的研究主要是基于问卷调查、调研和以地域划分的案例研究[14-15,18-19],使用公开大样本数据的实证研究较少,所得结论不具有一般性特点,数据真实性也有待考察,这是由于根据天生国际化企业的定义,在中国很难找到直接匹配的数据。因此,如何将天生国际化企业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实践,也是此类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综上所述,本文将研究重点聚焦于创新能力对天生国际化企业绩效的影响,构建以研发和人力资本细分指标为代表的创新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筛选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创新之处在于,一是根据中国国情在国内创业板上市公司中筛选出符合国情的天生国际化企业,突破数据来源的局限;二是将创新能力这一天生国际化企业重要特征变量作为研究对象,并深入分析不同维度创新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1 创新能力对天生国际化企业绩效影响机制

国内学者采用多种方法衡量了企业创新能力:第一类选用单一指标衡量企业创新能力[20];第二类构建指标体系衡量企业创新能力[21-25]。以上学者对创新能力的划分标准存在很多分歧,大多从不同研究视角、基于主观分析和经验判断进行界定,其科学性和合理性以及对现阶段中国企业的适用性往往难以得到保障。

因此,本文对企业创新能力的界定借鉴和参照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2013年提出的国家创新指数指标体系,这套体系从国家层面对企业创新能力进行了极为详细和多角度的评价,不仅包括企业创新投入、创新产出,还涵盖了更高层次的协同创新和创新驱动能力。这些对企业创新能力不同方面的评价虽然反映了企业不同的创新维度,但也存在一定相互包含和影响关系,具体应用时应结合研究问题选择最适合的评价指标。

本文根据从国家创新指数指标体系中得到的启示,结合微观企业投入产出系统特征,选择企业创新投入作为评价企业创新能力的标准和依据,这也与大部分学者的研究一致。企业创新投入体现为企业投入的资本和劳动,即创新活动的研发投入和人力资本,本文进一步将研发投入和人力资本细分为研发密集度、员工受教育水平、管理者海外背景和管理者行业经验4个维度。

1.1 研发投入对天生国际化企业的影响

研发投入是天生国际化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来源。天生国际化企业作为新生企业,规模较小,无法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只能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设计与市场上其它企业竞争[26],并依赖创新和研发活动形成独特的无形资产保持竞争优势。通过持续的研发活动,天生国际化企业可以获得独特的技术和营销知识来克服自身不利因素,并向专业细分市场提供高质量产品和定制化服务。因此,天生国际化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研发创新活动,只有不断开展技术创新,才能在国际市场上立足发展,并不断开拓新市场。研发投入如何影响企业绩效?一般而言,企业可以通过研发活动开发出新产品从而扩大企业销售规模,并利用新产品率先进入新领域,抢占新市场,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从而提升企业绩效;研发活动还可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优化产品成本结构,提高企业利润率[27]。天生国际化企业可通过研发活动获得其保持竞争优势的战略资源,生产出高质量新产品并降低生产成本,从而保持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绩效。但研发投入效果与其投入水平、质量,以及企业所处行业密切相关,研发能力的积累是一个长期过程,只有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能显示出对企业业绩的推动作用。中国企业的研发投入水平整体不高(郏宝云和陆玉梅,2010),后续研发投入不足[28],研发投入对天生国际化企业绩效作用的强弱和方向还有待进一步论证。并且,由于企业财务报表上披露的研发投入金额为绝对数值,受企业规模、销售收入等影响。因此,本文采用相对指标——研发密集度,衡量天生国际化企业的研发投入情况。

1.2 人力资本对天生国际化企业的影响

人力资本也是天生国际化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来源,具体分为员工受教育水平、管理者海外背景和管理者行业经验。员工受教育水平反映了天生国际化企业的人力资本质量,影响其创新活动的方向和质量。员工的知识、能力、经验、态度也会直接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效率。天生国际化企业通过雇佣高素质员工可以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为企业持续创新和生产经营提供动力,提高企业绩效。管理者特征是天生国际化企业人力资本的另一重要方面,天生国际化企业的管理者多具有海外背景和丰富的行业经验[29],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向海外市场发展的勇气与信心,是天生国际化企业的核心无形资产[30]。与发达国家天生国际化管理者特征不同的是,中国天生国际化企业的管理者仅有少数具备海外背景,大多数是有丰富行业经验或国际贸易经验的本土人才,他们依据已有经验与阅历建立和管理企业,加速企业国际化进程。因此,管理者特征分为两个方面——管理者海外背景和管理者行业经验,这样才能符合中国天生国际化企业管理者的特点。管理者通过其对企业战略决策的影响作用于企业绩效:创新性和前瞻性不同的管理者在面对企业决策时会有不同的决策方向,导致不同企业因管理者个人特质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创新导向和战略导向[31],从而影响企业绩效。天生国际化企业中有行业经验的管理者在所属行业摸爬滚打多年,了解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应该选择的战略和目标,并在面对外部市场变化时能够保持沉着冷静,作出适合企业的决策,对企业绩效有积极作用。而有海外背景的管理者拥有先进的专业知识和企业管理经验、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熟悉并了解国际市场,善于整合国内外文化和资源,较易获得与国际化相关的信息[32]。天生国际化企业的目标在于国外市场,有海外背景的管理者会作出更有利于企业国际化的决策,帮助企业少走弯路,规避风险,提高企业经营绩效水平,但也可能存在水土不服问题。基于中国市场的独特性,拥有海外背景的管理者是否会发挥出其功能和特点,值得进一步讨论。

2 模型、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2.1 模型设定及变量选择

基于本文研究的问题,构造如下多元回归计量模型:

ROAit=α+β1RDi(t-1)+β2EDUit+β3OBit+β4EXit+β5lnTAit+β6DARit+β7OCit+εit

2.1.1 被解释变量

模型中的被解释变量为企业绩效(ROA)。学者们对企业绩效的测量标准不尽相同,企业财务绩效反映了其短期盈利能力,长期绩效即市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预期情况,是评价企业经营状况的两种判断指标。财务绩效一般用总资产收益率(ROA)、净资产收益率(ROE)等衡量;市场价值一般由托宾Q值衡量。但由于缺乏规范的公司市场价值数据,托宾Q值还未能很好地反映中国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故本文只考虑企业的短期财务绩效,并用能反映企业单位资产创造利润能力的总资产收益率(ROA)表示,其为企业总体资产回报情况的考量。

2.1.2 解释变量

模型中的解释变量为创新能力的4个维度。

(1)研发密集度(RD)。用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表示。并且,由于企业研发活动具有持续性,从投入到产出存在一定时滞[27],因此以上模型中将研发密集度滞后一期进行回归。

(2)员工受教育水平(EDU)。用员工本科以上学历占比表示,反映企业高学历员工的整体素质水平。在具体数据处理中,个别企业年报中披露的是以大专为界限划分的学历数据,综合考虑,此种样本企业多是以技术工人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具有扎实专业技术的员工对其生产经营具有积极意义,因而对于这些企业以大专以上学历代替本科以上学历。

(3)管理者海外背景(OB)。用有海外背景的管理者占总管理者人数的比例表示。参考HerrmannDatta[32]LeePark[33]等学者的测量方式,对海外背景的认定包括以下3类:①具有外国国籍或中国港澳台地区永久居住权;②教育经历中有国外或中国港澳台地区背景;③工作经历中有国外或中国港澳台地区背景。

(4)管理者行业经验(EX)。用有行业经验的管理者占总管理者人数的比例表示,对行业经验的认定包括以下3类:①系统学习过所在行业相关专业知识并取得博士学位,有相关课题研究经验;②有相关行业工作经历,且在主营业务相关部门;③从事国际贸易相关工作多年,积累了大量国外市场经验。并且,本文将管理者界定为企业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和高级经理人员。选择依据是在中国的独立董事制度下,独立董事的权利往往不能充分行使,仅具备象征性职权,势单力薄,作用有限[34],而监事也不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直接决策和负责,因而管理者中不包括独立董事和监事。

2.1.3 控制变量

为了使检验更加准确,本文对其它可能影响企业绩效的因素进行控制,选取企业规模、资本结构和股权结构作为控制变量。企业规模(TA)用企业总资产衡量,在回归时取自然对数。资本结构和股权结构会影响企业绩效[35],分别用资产负债率(DAR)和股权集中度10(OC),即前10大股东持股比例衡量。

表1 变量选取与说明

变量类型变量名符号 度量指标被解释变量企业绩效 ROA总资产报酬率解释变量 研发密集度 RD研发投入/主营业务收入员工受教育水平EDU员工本科以上学历占比管理者海外背景OB有海外背景管理者/总管理者管理者行业经验EX有行业经验管理者/总管理者控制变量 企业规模 lnAT总资产取自然对数资本结构 DAR资产负债率股权结构 OC股权集中度

考虑到企业绩效和企业创新能力可能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本文在模型变量选择上尽量避免可能出现的内生性问题。首先,研发密集度在模型中滞后一期,验证的在某一时期研发投入对企业未来绩效的影响,不存在反向作用,其可以被认为是外生的;其次,由于企业经营的连续性,企业在雇佣人员时具有持续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员工和管理者短期内不受企业绩效的影响,也可看作是外生的。

2.2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2.2.1 样本企业选取

天生国际化企业的界定标准决定了样本企业的选取,根据已有经典理论,企业成立与开始国际化的时间差和国际化程度是界定天生国际化企业的标准。在天生国际化企业从成立到第一次开展出口业务的具体时间跨度上,学者们的界定从2年到8年不等[11,36-37];在国际化程度上,Knight[36]的定义是出口额占总销售额的25%或以上,而McKinsey和Co(1993)认为,出口比率应达到75%,也有学者认为,5%可成为一个分界点[37]。学者们对天生国际化企业国际化时间差和国际化程度的界定标准不同,但都是结合其所研究的市场特征,选择最合适的天生国际化企业测度方式。中国的中小企业大多数还处于国际化早期阶段,主要目标还是国内市场,海外市场销售占比较低。因此,本文在界定中国天生国际化企业时充分结合已有理论和中国国情,国际化时间差沿用最经典的Knight[36]定义的3年,并结合中国创业版上市公司国际化程度低的特点,将Knight定义的国际化程度由25%降低到15%,以区分天生国际化企业和传统企业。这样的尝试不仅有利于得出充分反映中国特殊市场环境的结论,同时也为本文获得高质量公开数据提供了便利。

中国创业板正式上市时间为2009年10月30日,而可以获得的创业板公司年报披露最早年份为2006年。根据本文定义,2003年之前成立的公司将无法判断其是否为天生国际化企业。在筛选样本过程中,作以下4个方面的处理:

(1)对于2003年成立的企业,如果2006年没有完成在创业板上市而2007年成功上市,无法得到其2006年的数据披露,但可知道其2007年的海外销售情况,如果2007年其外销比例达到25%,根据生产的连续性,可以认定其2006年海外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达到15%的可能性非常大。因此,这些企业可以认定为天生国际化企业。

(2)对于一些成立2~5年、数据变化比较明显的企业,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认定。例如向日葵(300111.SZ)于2005年3月21日成立,2007年海外销售额占总销售额比例为14.92%,2008年为10.33%,2009年93.75%,2010年为91.47%。从数据变化中可以看出,向日葵企业成立之初便以海外销售为目标,虽然在刚成立的3年内,外销占比较小,但从第4年开始外销比例大幅度增加,且一直保持稳定。可能是公司与国外有关公司开展了良好合作,抑或其在生产技术上有了重大创新或提高。这样的企业也可认定为天生国际化企业。

(3)对于成立3年都没有数据披露的企业,放松开始国际化的时间,考虑成立5年的情况,但对国际化程度加以严格限制。对于成立3年内没有数据披露的企业,根据其成立第4年或第5年的数据进行判断,如果这两年企业的外销比例能达到25%,可认定为天生国际化企业。

(4)对于成立5年内没有在创业板上市,即没有数据披露的企业,本文不予考虑。

综合考虑以上4个方面,创业板501家企业中筛选出56家符合条件的天生国际化企业,作为本文理论和实证分析的样本。

2.2.2 数据来源

企业总资产报酬率、无形资产、总资产数据来源于Wind(万得)资讯的沪深股票数据库,资产负债率和股权集中度来源于锐思数据库,研发密集度来源于企业年报中的董事会报告,员工受教育水平、管理者海外背景和行业经验来源于企业年报中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员工信息。判断和计算有海外背景和行业经验的管理者所占比例时,通过一一阅读各企业年报(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员工情况)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最近5年的主要工作经历”部分,根据上文所述认定方式分析每一位管理者的海外背景和行业经验,经手工整理,剔除独立董事和监事,计算实际管理者的数量,进而计算有海外背景和行业经验的管理者占总管理者数量的比例。以上变量数据区间为2010-2014年。

3 实证分析

3.1 描述性统计

对各变量作描述性统计分析,如表2所示。可以看到,中国天生国际化企业研发密集度均值为6.04%,处在较低水平,并且方差较大,说明各企业之间为研发活动投入的相对资本量存在很大差异。样本企业研发密集度具体分布情况见表3,可以看到,约60%的企业研发密集度在5%以下,处在较低水平,表明中国大部分天生国际化企业的研发投入偏低,只有少部分达到较高水平。从员工受教育水平分布来看,各企业平均1/4的员工学历可以达到本科以上。在管理者背景上,有海外背景的管理者较少,但大部分管理者都具有相关行业经验。

3.2 实证结果与分析

首先选择合适的面板数据计量模型。经检验,采用混合最小二乘法(pooled OLS)对面板数据进行估计。在回归之前,本文验证了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检验发现回归方程中VIF的最大值为1.44,远小于10,因而自变量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表4给出了估计结果,方程(1)、(2)、(3)分别控制了企业规模、资本结构和股权结构3个变量。

表2 变量统计性描述

变量N最小值最大值均值标准差方差企业绩效270-10.84118.1912.8411.00120.95研发密集度2260.00%73.00%6.04%6.80%53.29%员工受教育水平1855.00%87.00%25.55%18.70%3.50%管理者海外背景1850.00%60.00%12.05%15.38%2.37%管理者行业经验18520.00%100.00%70.82%20.11%4.04%企业规模27018.500023.630020.56600.86400.7466资本结构2700.01110.74240.28980.18660.0348股权结构2540.28350.99970.76490.15780.0249

表3 2010-2014年样本企业研发密集度分布情况

研发密集度分布(%)2010企业比重(%)密集度均值(%)2011企业比重(%)密集度均值(%)2012企业比重(%)密集度均值(%)2013企业比重(%)密集度均值(%)2014企业比重(%)密集度均值(%)0~326.832.6418.182.5023.402.7321.282.6025.532.673~546.344.4261.364.6340.434.4234.044.1940.434.215以上26.839.4520.4511.3336.1711.5944.689.6234.0411.19平均100.005.29100.005.61100.006.60100.006.28100.006.17

回归结果显示:①研发密集度系数为负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研发密集度对企业绩效没有显著正向作用。可能的原因是:样本中天生国际化企业的研发投入较低且质量不高(见表3),无法使企业获得实际的战略资源,未能提高企业竞争力,不足以达到提升企业绩效的作用。创新研发活动有较长周期,在样本周期内,尚未发挥出研发的影响力。企业的研发资金投入没有在当期产生实质效果,从会计角度,研发支出费用化而不能资本化,使总资产收益率降低;②员工受教育水平的系数估计为正,高素质员工比例增加对企业绩效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因为高素质、高技术员工作为知识的重要载体,是天生国际化企业获取持续竞争力的人力资本和重要内部资源,这种资源会帮助企业形成异质性,在面对复杂海外市场时促进其经营水平提升,进而促进企业业绩增长;③有海外背景的管理者占比系数不显著,即对中国创业板的天生国际化企业而言,管理者海外背景对其绩效的积极影响不明显。可能的原因是:中国创业板企业管理层中有海外背景的管理者只占少数,由于数据因素可能不足以得到统计上的结论。中国天生国际化企业的国际化视野、海外交流能力等的体现不需要大量具有海外背景的管理者,有丰富行业经验的管理者也可以胜任,对企业绩效的促进效果更显著。中国天生国际化企业处在发展中市场,具有独特性,与发达国家呈现出不同特点,具有本土教育背景、管理背景的企业家造就了一批国际化企业,甚至世界级企业;④管理者行业经验的系数估计为正且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有行业经验的管理者占比越高,企业的财务绩效水平也越高。因为在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中,企业创立者和领导者一般都拥有所处行业的多年工作或研究经验,熟悉行业的国内外市场和技术情况。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和开放程度的加大,中国这批有远见卓识的成熟企业家们纷纷尝试直接开拓国外市场。而管理者的行业经验和专业知识就是这些企业富有竞争力的无形资源,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研发设计和营销活动产生正向影响,促进企业绩效提高。

表4 回归结果

变量(1)企业绩效(2)企业绩效(3)企业绩效(4)企业绩效研发密集度-19.31**(8.613)-20.42**(8.609)-18.68**(8.469)-19.32**(8.342)员工受教育水平5.686**(2.822)4.938*(2.518)4.963**(2.457)5.032*(2.744)管理者海外背景3.074(2.585)2.944(2.576)1.249(2.606)管理者行业经验4.414**(2.107)5.204**(2.161)4.795**(2.153)4.875**(2.141)企业规模-1.901***(0.628)-1.391*(0.709)-0.596(0.740)-0.577(0.737)资本结构-4.376(2.870)-6.439**(2.952)-6.495**(2.942)股权结构8.884**(3.996)9.217**(3.925)Cons42.15***(12.77)32.37**(14.24)10.51(15.87)9.944(15.78)观察值166166162162R-squared0.1020.1150.1470.146

注:“***”、“**”和“*”分别代表在1%、5%和10%水平上显著

表4中方程(1)、(2)、(3)在不断加入控制变量的过程中,自变量的估计结果和显著性水平变化不大,说明以上结果是稳健和可靠的。为了进一步验证回归结果的稳健性,方程(4)剔除了之前得到的对企业绩效无明显影响的变量——管理者海外背景,将其它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对企业绩效作多元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可以看到,模型中的3个自变量和方程(1)、(2)、(3)相比,估计结果、正负号和显著性依旧变化不大,几乎没有影响,方程的R2变化也不大,说明剔除该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没有明显影响,也说明剩余3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是显著和稳健的。

4 结语

本文以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中的天生国际化企业为样本,实证分析了以研发密集度、员工受教育水平、管理者海外背景和管理者行业经验4个维度表示的创新能力对天生国际化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①由于天生国际化企业规模较小,对研发资金的利用能力不强,研发投入转化为生产经营能力提高的程度较低,企业科研创新质量不高,且研发投入的影响力在样本期内可能没有表现出来等原因,没有得出研发密集度对天生国际化企业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的结论;②提高员工受教育水平或增加有行业经验的管理者占比对天生国际化企业绩效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员工和管理者是以创新为导向的天生国际化企业的重要人力资本,高素质员工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有行业经验的管理者能引导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少走弯路,减少风险,不断提高自身绩效水平;③有海外背景的管理者对天生国际化企业绩效没有明显作用,可能的原因是中国天生国际化企业中有海外背景的管理者只占少数,并且,在中国独特的经济发展路径下,有海外背景的管理者未必能显著提高企业绩效,可能存在水土不服问题。

基于以上结论,中国天生国际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注意以下4点:①由于天生国际化企业多存在于新兴行业或高科技公司[38],研发投入和研发成果转化对其生产经营具有重要作用,但从中国现有企业的实证结果来看,研发密集度对企业绩效没有显著正向影响,因而中国天生国际化企业应努力提升研发成果转化能力,缩短研发成果产生作用的时间,尽量避免盲目加大研发费用,提高研发资金使用效率与研发成果商业化质量,从而达到提高企业业绩的目的;②应特别注重员工作为企业核心人力资本的作用,因为天生国际化企业从建立起就将目标和发展方向确定为海外市场,经营环境比国内更复杂,面对的困难也多种多样,这就需要企业员工具备较高素质,有国际化视野和快速学习能力,从而配合企业完成各种目标和愿景的实现。具体而言,中国天生国际化企业应积极引进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留住人才,形成创新在有活力人才中的集聚;③在管理人员选聘中,企业应该积极将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专业人士引入公司管理层,弥补企业国际化经验的不足,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为企业进军国际市场、提高企业绩效提供便利条件。在面向海外市场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国际化经营经历和行业经营经验对天生国际化企业的海外市场选择、国际化措施和战略制定等有重要影响,有丰富行业经验的管理者领导的企业更易在跨国经营中展现良好绩效;④虽然从上述结论来看,有海外背景的管理者对中国天生国际化企业绩效的影响不显著,但从天生国际化企业快速进行海外扩张的特点来看,管理者在海外学习工作的背景和经验,以及由此形成的关系网络,对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选择和市场定位均具有积极影响。有海外背景的管理者在面对国际市场时有较短的文化距离,对国际经营环境也有更客观和清晰的认识。因此,中国天生国际化企业应该增加有丰富海外背景的管理者比例,尽快与本土团队形成优势互补,发挥其对企业绩效提升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KNIGHT G A, CAVUSGIL S T. The born global firm: a challenge to traditional internationalization theory[C]. Advances of International Marketing,1996.

[2] MADSEN T K, SERVAIS P.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born globals: an evolutionary process[J].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 1997,6(6):561-583.

[3] MOEN O, SERVAIS P. Born global or gradual global? examining the export behavior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2002, 10(3):49-72.

[4] CHETTY S, CAMPBELL-Hunt C. A strategic approach to internationalization: a traditional versus a “born-global” approach[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2004, 12(1):57-81.

[5] OVIATT B M, MCDOUGALL P P, LOPER M. Global start-ups: entrepreneurs on a worldwide stage [and executive commentary][J].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1995,9(2):30-44.

[6] OVIATT B M, MCDOUGALL P P. Toward a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new ventures[M].Addison-Wesley Pub. Co. ,1994:45-64.

[7] ZOTT C. 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the emergence of intraindustry differential firm performance: insights from a simulation study[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3, 24(2):97-125.

[8] CHANDLER G N, HANKS S H. Founder competence, the environment, and venture performance[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 Practice, 1994(3):77-89.

[9] ZHOU L, WU W P, LUO X.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the performance of born-global SMEs: the mediating role of social network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007, 38(4):673-690.

[10] BLOODGOOD J M, SAPIENZA H J, ALMEIDA J G.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new high-potential US ventures: antecedents and outcomes[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1996, 20(4):61-77.

[11] ZAHRA S A, IRELAND R D, HITT M A. International expansion by new venture firms: international diversity, mode of market entry, technological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0, 43(5):925-950.

[12] AUTIO E, ALMEIDA J G. Effects of age at entry, knowledge intensity, and imitability on international growth[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0, 43(5):909-924.

[13] ZHOU L, LU Y. Entrepreneurial proclivity, capability upgrading and performance advantage of newness among international new venture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010, 41(5):882-905.

[14] 李卫宁, 邹俐爱. 天生国际企业创业导向与国际绩效的关系研究[J]. 管理学报, 2010(6):819-824.

[15] 马鸿佳, 宋春华, 刘艳艳, 等. 学习导向, 国际创业能力与天生国际化企业绩效关系研究[J]. 南方经济, 2016 (1):89-107.

[16] ZHANG M, TANSUHAJ P, MCCULLOUGH J. 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ial capability: the measurement and a comparison between born global firms and traditional exporters in China[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2009, 7(4):292-322.

[17] ALTSHULER L, TARNOVSKAYA V V. Branding capability of technology born globals[J]. Journal of Brand Management, 2010, 18(3):212-227.

[18] 周蕾, 李杰. 企业家因素对天生国际化企业的影响——基于案例的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 2013, 26(12):83-85.

[19] 侯旻, 顾春梅. 二代浙商天生国际化企业外部网络资源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双元能力调节效应分析[J].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16 (3):75-87.

[20] 许庆瑞. 研究与发展管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6.

[21] 曹崇延, 王淮学.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预测, 1998(2):66-68.

[22] 曲国禹, 刘学铭. 对建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1):81-84.

[23] 郑春东, 和金生. 一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新方法[J]. 科技管理研究, 2000(3):41-44.

[24] 孙细明, 杨娟, 张金隆. 基于过程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J].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03, 25(2):44-45.

[25] 察志敏, 杜希双, 关晓静. 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法及实证研究[J]. 统计研究, 2004, 21(3):12-16.

[26] RENNIE M W. Born global[J]. The McKinsey Quarterly, 1993 (4):45-53.

[27] 梁莱歆, 张焕凤. 高科技上市公司R&D投入绩效的实证研究[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11(2):232-236.

[28] 程宏伟, 张永海, 常勇. 公司R&D投入与业绩相关性的实证研究[J]. 科学管理研究, 2006,24(3):110-113.

[29] SAARENKETO S. Born globals: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knowledge-intensive firms[M]. Lappeenrannan Teknillinen Korkeakoulu, 2002.

[30] OVIATT B M, MCDOUGALL P P. Challenges for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 theory: the case of international new ventures[J]. MIR: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 1997,37: 85-99.

[31] HAMBRICK D C, MASON P A. Upper echelons: the organization as a reflection of its top manager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84, 9(2):193-206.

[32] HERRMANN P, DATTA D K. Relationships between top management team characteristics and international diversification: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 British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5,16(1):69-78.

[33] LEE H U, PARK J H. The influence of top management team international exposure on international alliance formation[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2008,45(5):961-981.

[34] 郑春美, 李文耀. 基于会计监管的中国独立董事制度有效性实证研究[J]. 管理世界, 2011(3):184-185.

[35] 沈维成. 资本结构, 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8, 25(4):26-28.

[36] KNIGHT G A. Emerging paradigm for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the born global firm[D].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1997.

[37] ZAHRA S A, GEORGE G. 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field and future research agenda[Z]. 2002.

[38] JONES M V. The internationalisation of small UK high technology firm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1999, 70(4):63-85.

(责任编辑:云昭洁)

Impact of Innovation Ability on Born Global Firms' Performance——Based on the Fact of China's Listed Companies on GEM

Zhang Xiaotao1,2, Li Jinghang2

(1.Institute for Finance and Economics Research,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2.School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conomics,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eijing 100081, China)

Abstract:Innovation ability is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the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activities of born global firms. According to the classic theory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combined with the reality of Chinese enterprises'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searching high-quality public data from China's GEM listed companies,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e influence of innovation ability on born global firms' performance. Innovation ability consists of R&D intensity, employees' education level, managers' oversea background and industry experience. It is found that R&D intensity does not 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 enterprise performance because the degree and quality of R&D investment translating into the production ability is low; employees' education level can promote the performance, for the human capital represented by high quality employees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enterprise competitiveness. Managers' industry experience h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 effect on enterprise performance, but managers' oversea background presents opposite results. This is because the founder and leader of China's GEM listed companies generally have work or research experience in his industry for many years, familiar with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market and technology situation, and overseas background managers may be unsuitable when facing the Chinese market.

Key Words:Born Global Firms; Innovation Ability; Enterprise Performance

收稿日期:2017-04-06

基金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5JGB048)

作者简介:张晓涛(1974-),男,黑龙江双城人,博士,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院长,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管理、开放宏观经济;李京航(1994-),女,吉林省吉林市人,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国际投资和国际企业管理。

DOI:10.6049/kjjbydc.2017010501

中图分类号:F2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17)13-006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