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扎根理论的高校教师师徒关系构成研究

刘锐剑,叶 龙,郭 名

(北京交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44)

摘 要:师徒关系作为青年教师培养和管理的有效途径,已被国内外学校普遍运用。国外学者对师徒关系的构成及效用开展了广泛研究,但国内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基于对国内外师徒关系构成相关研究的梳理,选取国内26所不同类型高校60名教师进行深度访谈,并获取大量一手资料;按照扎根理论的分析程序进行编码和分析,从11个范畴中确定3个主范畴,即职业指导功能、社会心理功能和为人处世功能,并由此构建中国文化背景下高校教师师徒关系内容结构模型。

关键词:高校教师;师徒关系;扎根理论

0 引言

21世纪是以信息经济、网络经济、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能力已成为一个国家参与国际竞争、奠定国际地位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国家创新体系中,高校创新是中坚力量,其作用贯穿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各个环节。高校创新的关键在于拥有一支学术精湛、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在这支队伍中,青年教师逐渐成为主力军。教育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普通高等院校中专任教师达到157.3万人,其中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人数高达87.9万,所占比例超过一半。高校青年教师同时具备“高校教师”和“新生代员工”两种特点。作为“高校教师”,他们缺乏教学和科研经验,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缺少组织归属感,容易产生心理期望与现实之间不匹配、落差甚至冲突的问题[1]。作为“新生代员工”,他们成长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文化高度开放的时代,在个性特点、价值理念和思想观念等方面与前几代人存在巨大差异[2]。这些问题使得高校管理者发现自己多年积累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沿用在青年教师身上无法获得理想效果。为此,管理者们使出浑身解数寻求激励优秀青年教师的管理方法。

自1980年代以来,“师徒关系”已经成为师资培养和入职培训项目中新教师支持和管理的重要形式[3]。指导教师(师傅)被认为在青年教师的学习和管理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4]。指导教师提供的各种指导能够有效提高青年教师的工作满意度,促进教学效率和教学热情提升,同时降低离职倾向,防止情绪衰竭[5-7]。然而,目前研究多基于国外学者构建的师徒关系内容结构模型,关于中国文化背景下高校教师师徒关系的构成尚无定论。基于此,本文将通过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探索中国文化背景下高校教师之间师徒关系的内容结构模型,以回答以下研究问题:①东、西方文化背景下的师徒关系内容结构是否存在差异?②不同类型组织(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师徒关系内容结构是否存在差异?通过本文研究,不仅可以丰富师徒关系的研究成果,拓展师徒关系的研究范畴,还可以为青年教师的职业成长提供新的管理视角。

1 文献回顾

在所有组织中,不论组织性质、组织规模、经营范围如何,也无论他们生产何种产品或提供何种服务,都存在正式或非正式师徒关系[8]。师徒关系是组织内不同等级或同级组织员工之间的一种亲密关系,由经验丰富的员工(师傅)为经验缺乏的员工(徒弟)提供职业规划和心理发展方面的支持,并致力于帮助徒弟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获得职业成功[9]。师徒关系中师傅提供给徒弟的功能是多元的,有两维、三维以及多维等划分。早在1983年,Kram[10]通过对管理人员的深度访谈,提出了师徒关系的两维模型,即职业指导功能和社会心理功能。Kram的二维模型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应用和研究证实,但也有其他学者提出了不同划分。Noe[11]提出,在师徒人际互动过程中,师傅向徒弟提供了职业指导、社会心理指导和角色楷模3种功能。随后,Sacndura和Ragins[12]的实证研究也支持了Noe的观点,他们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将角色楷模从社会心理指导功能中分离出来,由此得到师徒关系的三维度模型。此后,师徒关系的三维度模型也得到了部分学者的实证支持。除师徒关系的二维度和三维度模型外,还有一些学者在对师徒关系的功能进行扩展和细分的基础上,提出了多维模型[13-15]

教师之间的师徒关系不同于企业师徒关系,国外学者结合各地区实际情况,探讨了教师师徒关系的构成。Norman和Feiman-Nemser[16]从新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角度,界定了师徒关系的功能,即示范和讲解、提问和倾听的混合。Kershen和Julianna[17]通过对俄克拉荷马州36对新入职教师和他们指导教师的调查,探讨了指导教师对新入职教师的指导功能,主要包括3个维度:情感和制度支持、教学支持以及合作教师之间目标和预期的冲突。Kemmis等[18]基于实践架构理论,通过对澳大利亚、芬兰和瑞典3国新入职教师指导实践的对比分析,提炼出指导的3个原型:监督、支持和协作发展。这3种指导原型分别代表3种项目:“监督”代表协助新教师通过试用期;“支持”代表在传统师徒关系中,经验丰富的教师帮助经验欠缺的教师;“协作发展”代表同事指导关系。Feiman-Nemser对教师师徒关系的理解不同于以上学者,他认为指导教师应避免强加他们自己的方法和思想,用“共同思考”来替代具体指导,即期望指导教师成为新教师的“共同思考者”和“共同学习者”[19-20]

国内学者对师徒关系构成的研究尚处于引入和初步探索阶段。杨英[21]通过对国内16名知识型员工的深度访谈,拉开了国内师徒关系构成研究的序幕。经过编码和探索性因素分析,杨英得出了与Kram一致的二维结构,但国外师徒关系的“保护”功能没有得到体现,而是发现国内企业的师徒关系存在明显的“人情”和“关系”,从而增加了人际支持功能。此外,职业指导中的展露功能被归入社会心理指导功能之中。宋培林和黄夏青[22]的研究也表明,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师徒关系具有人际支持功能。在教师师徒关系的研究中,国内学者多集中于对中小学教师之间的师徒关系进行研究。张强[23]通过对某小学一对师徒教师的个案研究,提出师徒关系的指导功能包括指导备课与教案设计、听-说-评课、系统讲解、办公室日常交流、协同教学。此外,还有学者通过质性研究,提出了中小学教师师徒关系的构成[24]。然而现有研究中,尚未有学者对国内高校教师之间的师徒关系构成进行整体研究。因此,本文将基于中国文化背景以及高校管理情境,结合高校教师的特点,运用扎根理论,构建高校教师师徒关系的内容结构模型。

2 研究方法与资料收集

2.1 扎根理论提出及应用

扎根理论是基于一些系统而又灵活的准则,通过搜集和分析质性数据,并扎根在数据中建构理论的一种研究方法。扎根理论最早出现在美国社会学家格拉泽和施特劳斯的成功合作中,他们共同出版了著作《扎根理论的发现》,第一次明确指出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即通过对质性数据的分析来发展和建构理论。如今,扎根理论已成为一种相对成熟、重要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25]。从应用的角度来看,扎根理论起源于社会学理论研究[26],之后扩展到心理学[27]、教育学[28]、情报学[29]、管理学[30]等领域。扎根理论之所以能不断延伸到其它领域,关键在于很多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对象具有过程性和互动性等特点[25]。管理学以不同组织和管理活动为研究对象,涉及组织与组织之间、组织成员与组织之间以及组织成员之间的互动过程,因而适合通过扎根理论来研究管理学问题。本文研究的是高校教师之间的师徒关系,属于组织成员之间的互动过程,因而本文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

2.2 访谈对象选取

本文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侧重于第一手资料的获取,因而在高校教师师徒关系内容结构的陈述句收集过程中,主要采用访谈方式获取资料。访谈是收集陈述句最直接、最基本的方法。通过访谈,本文想深入了解高校教师师徒关系的概念及其结构维度。为了保证最佳访谈效果,访谈对象的选取至关重要。高校教师师徒关系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涉及徒弟、师傅、高校多个维度,其中徒弟和师傅是构成高校教师师徒关系的关键因素。基于此,本文选取访谈对象时侧重受访者的多样化与全面化,综合考虑受访者的性别、年龄、职称以及所在高校的办学水平、所在地区等因素,对访谈对象选取的具体安排如下:①受访者应包含不同年龄的高校教师,既包括初入职场的青年教师,也包括有一定职场经验的中年教师以及经验丰富的老教师;②受访者应包括不同性别的高校教师,既包括男性教师,也包括女性教师;③受访者应覆盖各个职称的高校教师,即同时包括讲师、副教授、教授;④受访者应来自不同办学水平的高校,如211和非211高校;⑤受访者应来自不同地区的高校,如直辖市、省会城市、地级市等。

最终选取的受访者共有60人,其中20人参与了线下深度访谈,40人参与了线上访谈。访谈对象分布特征如表1所示。

表1 访谈对象分布特征

项目选项人数占比(%)性别男3558.3女2541.7助教1016.7职称讲师3456.7副教授58.3教授1118.330岁及以下1321.731~40岁3456.7年龄41~50岁915.051~60岁35.061岁及以上11.7高校办学水平2113050.0非2113050.0直辖市1931.7高校所在地区省会城市2440.0地级市1728.3

2.3 资料收集与整理

在正式访谈之前,首先进行预访谈,选取5名青年教师和2名经验丰富、有指导经历的教师作为访谈对象,采用开放式访谈,即没有固定的访谈提纲,鼓励受访者针对高校教师之间的师徒关系发表自己的看法与意见,以了解受访者对高校教师师徒关系的认识。随着访谈的深入,本文对高校教师师徒关系的认识也更加深入,此后,访谈逐渐转为半开放式。半开放式访谈主要以15名青年教师和3名经验丰富、有指导经历的教师作为访谈对象,以便更好地对前期开放式访谈中的问题及疑问进行确认或追问。经过前期访谈,针对高校教师师徒关系内容结构的访谈过程都已经标准化,为了保证获得尽可能多的访谈资料,在研究的最后阶段,本文改用线上封闭式访谈,以保证访谈效率。

考虑到师傅和徒弟对高校教师师徒关系内容结构思考角度的差异,本文针对师傅的封闭式访谈主要围绕以下3个主题:①您在工作过程中是否以“师傅”身份指导或帮助过其他教师?这些指导或帮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②从您的角度看,您会如何理解高校教师师徒关系?③如果在工作过程中,您和一名青年教师建立了“师徒关系”,那么您会给予这名青年教师哪些指导或帮助?针对徒弟的封闭式访谈主要围绕以下3个主题:①您在工作过程中是否以“徒弟”身份获得过其他教师的指导或帮助?这些指导或帮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②从您的角度看,您会如何理解高校教师师徒关系?③如果您在工作过程中,和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建立了“师徒关系”,那么您希望从该教师那获得哪些指导或帮助?

通过访谈,本文共收集了60名受访者的访谈资料,首先将60名受访者深度访谈的录音转录为文本数据,并将封闭式调查记录进行整合归纳,共收集了2.9万字的文本数据,其中40名受访者的访谈资料用作开放式编码,剩余20名受访者的访谈资料用于理论饱和度检验。

3 资料分析

Glaser和Strauss[31]将扎根理论对资料的分析称为编码,主要包括4个阶段: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以及理论饱和度检验。

3.1 开放式编码

开放式编码是将收集的资料“打碎”的过程,先将收集的资料打散,然后通过定义现象来分类,对现象进行不断比较,以归纳出能够描述现象的概念,再将归纳出的概念进一步范畴化。本文主要采用以下步骤对访谈资料进行开放式编码。

3.1.1 贴标签

首先将40名受访者深度访谈的录音转录为文本数据,并将封闭式调查的记录进行整合归纳,共收集了2.3万字文本数据,然后对这些文本数据进行“贴标签”,即定义现象,并用“(n)”指代每个分析单元,从而得到436条初始陈述句。以北京交通大学杜老师的访谈记录为例,本文将面谈的30分钟录音直接转换为文本数据,并根据上述文本数据整理出初始陈述句,无任何加工和深度内容挖掘过程,如表2所示。

3.1.2 概念化

首先对436条初始陈述句进行筛选,剔除111条与高校教师师徒关系内容结构明显不符以及语义表达不清的陈述句,并对剩余的325条初始陈述句概念化,通过反复认真讨论,合并一些重复概念,最后从初始陈述句中抽取出47个概念,并用“an”指代对初始陈述句“(n)”的概念化。同样以杜老师的深度访谈资料为例,概念化结果如表3所示。

表2 初始陈述句整理节选

发言者访谈录音转换(贴标签)初始陈述句作者您在学校这几年,或者从您教书开始,在工作过程中得到过的其他老师的指导或帮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杜老师有的老教师会指导一些做人的方面(1),比如同事之间的关系(2),教师的工作方式、套路(3),遇到问题应该怎么样跟领导沟通等(4),因为比较自由,平时大家都在家、在图书馆看书、自习,但实际上还是要和领导沟通,积极参与到学院的一些事务中来(5),比如指导学生大创、毕设、辩论赛,带学生做课题等,这教会我们快速融入到一个新的环境中(6),再就是专业上的,有一些专业上的问题需要请教探讨时,会进行一些交流(7),也会进行一些学术上的交流(8)(1)指导做人的方面(2)同事之间的关系(3)教师的工作方式、套路(4)怎样跟领导沟通(5)积极参与学院事务(6)快速融入新环境(7)专业问题的探讨与交流(8)学术上的交流作者那您自己怎么理解这种师徒关系?杜老师我觉得这个想法很好,但是真正推行起来,让一个老师指导你,他可能仅限于私人关系(9),要不然凭什么指导你,如果说这是个义务,没有办法把它纳入考核。但是公司就不太一样了,因为他们有具体业务的交涉,所以我觉得师徒关系建立的纽带应该是他们之间有共同的感情,感情是一方面,最主要的是他们有共同的领域(10)。就像公司里都是一块业务,这样才有更多共同语言,指导起来也非常有意义(11),像Y老师对G老师,他长期在这个领域当中,本身就是长期的情感纽带,所以这是很稳固的关系(12),实际上徒弟可以从师傅身上学到很多,师傅也可以从徒弟身上学到很多(13)。如果不相干,指导可能就是流于形式(14),比如在学院中,你应该多上点课,应该多写论文,应该努力把职称解决,可能仅限于这些,一定要基于一个共同的研究兴趣,建立起一个团队(15)(9)指导仅限于私人关系(10)师徒关系建立的纽带主要是共同情感和共同领域(11)有共同语言指导起来才有意义(12)长期的情感纽带(13)师傅和徒弟互相学习(14)不相干的指导可能流于形式(15)基于共同研究兴趣建立的团队作者如果您在工作过程中,与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建立了“师徒关系”,那么您希望从该教师那获得哪些指导或帮助?杜老师我觉得很多,比如研究过程中有很多学术上的问题(16),以及做人上(17),我觉得这是共同成长的,有些时候可能导师认识的并不完全比你高深,学术上也是共同促进,国外的学生创新性为什么那么强,他们很多老师都能从学生中学到很多(18),比如做案例讨论时,老师不会告诉学生哪个是正确的哪个是错误的,会让学生自己讨论,让他们在讨论中激发一些想法,现在学生的思维都很活跃,一些想法比老师厉害很多,尤其是90后,思维都比较活跃(19),师傅指导就是凭借一些长期经验(20),或一些做事原则等大的方向(21)、一些细节等(22),但是学术上一些大的方向肯定还是导师要厉害(23)(16)学术上的问题指导(17)做人上(18)师徒共同成长,学术上共同促进(19)90后思维比较活跃(20)师傅凭借长期经验指导(21)做事的原则、大的方向(22)一些细节(23)学术上大的方向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访谈结果整理

3.1.3 挖掘范畴

经过概念化,本文从原始资料中抽取出47个概念。在此基础上,对这47个概念进一步范畴化,得到11个范畴(A1-A11):授业、提携、督促、规划、桥梁、友谊、关爱、认同、榜样、传道以及人际。范畴化分析结果见表4。

3.2 主轴编码

主轴编码又称轴心编码,是寻找范畴之间以及范畴和概念之间的相关关系,然后发展出一个主轴范畴,并对这个主轴范畴进行深度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各范畴在概念层面的确存在一定联系和逻辑关系,据此,本文对11个范畴进行重新归类,共得到3个主范畴(AA1-AA3),分别为:职业指导功能、社会心理功能和为人处世功能。具体结果见表5。

本文将A1(授业)、A2(提携)、A3(督促)、A4(规划)以及A5(桥梁)这5个范畴联结为主范畴AA1(职业指导功能)。“职业指导功能”指的是指导教师帮助被指导教师适应组织并快速进入角色,并通过知识和经验的分享,以及在组织中的影响力,帮助被指导教师职业成长。例如,在深度访谈时,一位青年教师曾说:“师傅可以帮助徒弟在职业方面达到一定目的或者高度,对于刚入职的青年教师来说,都有一个迷茫期,这个迷茫期有的人很长,有的人很短,很不好过,这个阶段,如果有个师傅的话,就可以看到目标,从这个地方到那个地方有多少级台阶,师傅大概一目测就知道了,减少了很多不确定性。”

本文将A6(友谊)、A7(关爱)、A8(认同)以及A9(榜样)这5个范畴联结为主范畴AA2(社会心理功能)。“社会心理功能”指的是指导教师与被指导教师建立可信赖的互动关系,给予被指导教师友谊与关爱,提高其自我效能感、认同感和工作角色。例如,在与一名具有指导经历的教授访谈中,她提到,除了给予青年教师职业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外,还会对青年教师的生活给予关心和照顾,甚至介绍对象、指导买房等。

本文将A10(传道)和A11(人际)联接为主范畴AA3(为人处世功能)。“为人处世功能”具有很强的东方色彩,本文“为人处世功能”指的是指导教师重视被指导教师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引导被指导教师学会做事、学会做人。韩愈在《师说》中也提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排首位的就是“传道”,而最难实现的也是“传道”。例如,一名青年教师在谈到其被指导经历时,提出指导教师对其的指导和帮助中,最重要的就是做人。

表3 概念化分析结果节选

初始陈述句最终陈述句概念化(1)指导做人的方面(1)指导做人的方面a1如何做人{(1)、(17)}(2)同事之间的关系(2)同事之间的关系a2指导工作关系处理{(2)、(4)}(3)教师的工作方式、套路(3)教师的工作方式、套路a3工作指导{(3)}(4)怎样跟领导沟通(4)怎样跟领导沟通a4融入新环境{(6)}(5)积极参与学院事务(6)快速融入新环境a5专业指导{(7)}(6)快速融入新环境(7)专业问题的探讨与交流a6学术交流指导{(8)、(16)}(7)专业问题的探讨与交流(8)学术上的交流a7互相学习、共同促进{(13)、(18)}(8)学术上的交流(13)师傅和徒弟互相学习a8做事原则{(21)}(9)指导仅限于私人关系(16)学术上的问题指导a9方向和机会把握{(21)、(23)}(10)师徒关系建立的纽带主要是共同情感和共同领域(17)做人上a10细节指导{(22)}(11)有共同语言指导起来才有意义(18)师徒共同成长,学术共同促进(12)长期的情感纽带(21)做事的原则、大的方向(13)师傅和徒弟互相学习(22)一些细节(14)不相干的指导可能流于形式(23)学术上一些大的方向(15)基于共同研究兴趣建立的团队(16)学术上的问题指导(17)做人上(18)师徒共同成长,学术共同促进(19)90后思维比较活跃(20)师傅凭借长期经验指导(21)做事的原则、大的方向上(22)一些细节(23)学术上一些大的方向

表4 范畴化分析节选

范畴化范畴名称a3工作指导、a5专业指导、a6学术交流指导、a7互相学习、共同促进、a10细节指导…a44实践运用指导A1授业a15提供展露机会、a21帮助徒弟个人成长、a24帮助徒弟职业成长A2提携a31督促工作进展、a38提出善意建议A3督促a9方向和机会把握、a23职业发展规划、a32指导人生规划A4规划a4融入新环境、a22学校情况介绍、a25帮助快速进入角色A5桥梁a13分享小道消息、a19一起用餐、a29缓解心理压力、a42思想交流与碰撞、a43建立友谊A6友谊a14情感温暖与人文关怀、a18生活关心与照顾、a20物质倾向、a34分享人生感悟和经验A7关爱a16当做圈内人、a37学术归属感A8认同a27工作态度影响、a28言行影响、a33听其他老师讲课A9榜样a1如何做人、a8做事原则、a45生活态度、a46师风师德、a47遵守制度规矩A10传道a2指导工作关系处理、a30帮助构建关系网、扩展人脉、a40指导与学生相处A11人际

表5 主轴编码分析

范畴主范畴A1授业、A2提携、A3督促、A4规划、A5桥梁AA1职业指导功能A6友谊、A7关爱、A8认同、A9榜样AA2社会心理功能A10传道、A11人际AA3为人处世功能

3.3 选择性编码

选择性编码又称核心编码,是在已发现的概念范畴中经过系统分析,选择一个“核心范畴”,从而将分析集中到那些与该核心范畴有关的现象、概念和范畴之间。按照选择性编码的分析要求,作者邀请了科研团队中的两名博士研究生(均长期从事教师领域的相关研究,有较为丰富的理论基础和研究功底)参与本阶段研究。经过分析、归纳以及反复对比,本文提炼出“高校教师师徒关系”这一核心范畴。原因如下:①师徒关系最早出现在企业管理实践中,但这种指导关系在高校并不少见,只不过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就本文各种表述来看,高校教师师徒关系的涵括性是无可替代的;②高校教师师徒关系可以涵盖主轴编码提炼出的所有主范畴,并在其中处于中心位置;③高校教师师徒关系作为核心范畴很容易与其它范畴建立关系。通过文献回顾与梳理,本文发现,职业功能和心理功能与西方学者构建的师徒关系二维模型相匹配。此外,为人处世功能具有一定东方文化色彩,国内学者通过研究也发现,在中国文化背景中,师徒关系存在明显的“人情”和“关系”[21-22]

本文将核心范畴、主范畴、范畴和概念组成一个整体,建立高校教师师徒关系的内容结构模型(见图1)。

图1 高校教师师徒关系内容结构模型

3.4 理论饱和度检验

为了检验高校教师师徒关系内容结构模型的饱和度,本文将剩余的20名受访者访谈资料重复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检验是否出现新的概念、范畴,以及范畴之间的类属关系是否发生改变。结果发现,这20名受访者访谈资料提炼出的概念、范畴均被3个主范畴所覆盖,且类属之间未出现新的关系,因而可以判断上述高校教师师徒关系内容结构是饱和的。由于访谈资料较多,本文采用以下5条陈述句作为举证:

(1)希望通过老教师的引导,规划好自己的未来发展及努力方向(“规划”),少走弯路。同时,接受教学能力及科研能力等方面的辅导(“授业”)。

(2)希望指导教师指导如何平衡教学和科研(“授业”),以及如何与学生相处(“人际”)。

(3)没有名义上的师徒关系,但确实是老教师带新教师,比如教学方面(“授业”),到一个新单位后帮助你迅速融入集体等(“桥梁”)。

(4)我个人觉得此类关系非常有必要也非常宝贵,能够让年轻教师或学术科研新秀更好更快地提升自己,得到鼓励和帮助(“提携”)。同时,交流过程中或许也能为师父提供新灵感,促成更多层面的合作,双方受益(“授业”)。

(5)解答学术疑难,指导课题申报,分享研究动态和不易获得的前沿资料等(“授业”)。如果有可能,促成攻读学位更好(“提携”)。

4 讨论及展望

4.1 研究结果与讨论

本文采用扎根理论这种质性研究方法,探索出高校教师师徒关系由11个指标构成,分别为授业、提携、督促、规划、桥梁、友谊、关爱、认同、榜样、传道和人际,进而归纳出职业指导功能、社会心理功能和为人处世功能3个维度。与目前常用的师徒关系模型相比,本文构建的高校教师师徒关系模型既包含了西方师徒关系模型的精髓,又包含了中国文化背景和高校管理情境的特点。从维度的角度来看,职业指导功能和社会心理功能与常用的Kram二维模型完全一致,为人处世功能具有中国文化背景的特点。从指标的角度分析,职业指导功能中5个指标的命名和内涵与Kram的二维模型存在一定差异,究其原因是从英文翻译过来的名称在中文情景下较难理解,本文进行了重新归纳与命名。虽然名称上存在一定差异,但职业指导功能所包含的功能是相似的,即为被指导教师提供工作指导、经验和知识的分享与传承、晋升和发展机会等。但高校教师师徒关系的职业指导功能更具有高校的特征,指导教师提供的职业指导包括教学、科研、学术、学习等高校教师工作必需的指导。

社会心理功能中的友谊、认同与榜样分别对应Kram二维模型中的友谊、接纳与认可、角色楷模,这3个指标的内涵、功能与前人研究完全一致。Kram二维模型中的“咨询”指标在高校教师师徒关系模型中没有得到体现,原因是该指标的功能分散到其它范畴中。除了相似的3个指标之外,高校教师师徒关系的社会心理功能还包括“关怀”这一指标,具有浓郁的中国文化特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弟子事师,敬同于父”,对徒弟而言,师傅还充当长辈这一角色。从访谈中也可以发现,指导教师除了提供友谊、情感认同、角色楷模之外,还会在生活上关心被指导教师,甚至给被指导教师介绍对象、督促结婚等。

此外,高校教师师徒关系中的为人处世功能更具有“中国传统特色”,包括传道和人际两个指标。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在老师的3大职责中位列首位。在本文中,传道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功能,是指指导教师向被指导教师传授教育道德观念、做人做事的原则等。另一个指标是人际,中国是“人情”与“关系”社会,指导教师除了在职业、心理方面给予指导之外,还要给予被指导教师人际支持,传授其与人相处的能力。

4.2 研究局限及展望

首先,在获取文本资料时,本文采取的是先开放式、后结构式访谈,结构式访谈虽然可操作性强、效率高,但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受访者的回答,不利于深入挖掘受访者的“言外之意”,从而不利于新问题的自然呈现;其次,本文采用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采用三级编码的方式,在编码过程中,虽然作者通过各种方法保持中立态度,但研究过程中难免会有主观见解影响结果的客观性;再次,本文构建的高校教师师徒关系内容结构模型仅经过理论饱和度检验,尚未经过大样本验证。基于此,未来研究中可进一步完善资料收集过程,尽量多开展开放式访谈;在编码过程中,可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指导编码工作,尽量降低主观性误差;此外,可以针对高校教师师徒关系内容结构模型中的各个指标、维度开发出测量量表,从而在大样本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检验各指标和维度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刘小萍,周炎炎.高校教师工作压力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研究[J].高教探索,2016(1):124-128.

[2] 秦海军.新生代知识型员工非物质激励因素研究[D].海口:海南大学,2013.

[3] GINKEL G V,VERLOOP N,DENESSEN E.Why mentor? linking mentor teachers′ motivations to their mentoring conceptions[J].Teachers & Teaching,2016,22(1):1-16.

[4] HOBSON A J,ASHBY P,MALDEREZ A,et al.Mentoring beginning teachers: what we know and what we don't[J].Teaching & Teacher Education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 Studies,2009,25(1):207-216.

[5] RICHTER D,KUNTER M,LÜDTKE O,et al.How different mentoring approaches affect beginning teachers' development in the first years of practice[J].Teachers & Teaching,2013,36:166-177.

[6] XU X,PAYNE S C.Quantity,quality,and satisfaction with mentoring: what matters most[J].Journal of Career Development,2014,41(6):507-525.

[7] WEIJDEN I V D,BELDER R,ARENSBERGEN P V,et al.How do young tenured professors benefit from a mentor? effects on management,motivation and performance[J].Higher Education,2015,69(2):275-287.

[8] PANDEY S,CHHAILA T.A study of trends in mentoring relationships existing in the Indian IT industry [J].Proced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4,133:425-437.

[9] KRAM K E.Improving the mentoring process[J].Training & Development Journal,1985,39(4):40-43.

[10] RAGINS B R,MCFARLIN D B.Perceptions of mentor roles in cross-gender mentoring relationships[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1990,37(90):321-339.

[11] NOE R A.An Investigation of the determinants of successful assigned mentoring relationships[J].Personnel Psychology,1988,41(3):457-479.

[12] SCANDURA T A,RAGINS B R.The effects of sex and gender role orientation on mentorship in male-dominated occupations[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1993,43(3):251-265.

[13] PULLINS E B,FINE L M,WARREN W L.Identifying peer mentors in the sales force: an exploratory investigation of willingness and ability[J].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1996,24(2):125-136.

[14] FAGENSON-ELAND E A,MARKS M A,AMENDOLA K L.Perceptions of mentoring relationships[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1997,51(1):29-42.

[15] GUNUC S.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echnology mentoring program developed for teacher educators: a 6M-framework.[J].Qualitative Research in Education,2015,4(2):164.

[16] NORMAN P J,FEIMAN-NEMSER S.Mind activity in teaching and mentoring[J].Teaching & Teacher Education,2005,21(6):679-697.

[17] KERSHEN L,JULIANNA E.The potential of mentoring relationships: a descriptive study of beginning year teachers and their mentors[J].Dissertations & Theses-Gradworks,2014(8).

[18] KEMMIS S,HEIKKINEN H L T,FRANSSON G,et al.Mentoring of new teachers as a contested practice: supervision,support and collaborative self-development[J].Teaching & Teacher Education,2014,43(3):154-164.

[19] FEIMAN-NEMSER S.Beyond solo teaching[J].Educational Leadership,2012,69(8):10-16.

[20] GINKEL G V,VERLOOP N,DENESSEN E.Why mentor? linking mentor teachers’ motivations to their mentoring conceptions[J].Teachers & Teaching Theory & Practice,2016,22(1):1-16.

[21] 杨英.中国知识员工的师徒关系对徒弟工作绩效、组织承诺的影响[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22] 宋培林,黄夏青.员工指导关系对工作满意、组织承诺和离职倾向的影响——基于中国背景的实证分析[J].经济管理,2008(7):62-70.

[23] 张强.“师徒制”与新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24] 胡艳,周逸先.促进新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研究——以4位城市小学新教师为个案[J].教师教育研究,2014,26(6):54-60.

[25] 张敬伟,马东俊.扎根理论研究法与管理学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9(2):115-117.

[26] STRAUSS A L,CORBIN J M.Grounded theory in practice: a collection of readings[M].London: Sage Publications,1997.

[27] 周学萍,刘均娥,岳鹏,等.扎根理论资料分析方法在烧伤患者心理弹性研究过程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10):1040-1044.

[28] 陈向明.扎根理论在中国教育研究中的运用探索[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5,13(1):2-15.

[29] 陶颖,邹纯龙,周莉.基于扎根理论的农民工信息寻求影响因素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6(17):110-115.

[30] 贾旭东,衡量.基于“扎根精神”的中国本土管理理论构建范式初探[J].管理学报,2016,13(3):336-346.

[31] GLASER B,STRAUSS.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M].NYC,Aldyne De Groiter.2010.

(责任编辑:云昭洁)

A Study of Composition of Mentoring Relationship of College Teachers Based on Grounded Theory

Liu Ruijian,Ye Long,Guo Mi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Beijing 100044,China)

Abstract:Mentoring relationship,as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train and manage young teachers,has been widely adopted by colleges at home and abroad.Although many foreign scholars have conducted extensive researches on composition and effectiveness of mentoring relationship,domestic relevant researches are still at an initial exploratory stage.Therefore,based on review and summarization of researches on composition of mentoring relationship at home and abroad,60 teachers from 26 domestic universities in different categories were selected for in-depth interview to acquire a lot of first-hand materials,which were numbered and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grounded theory.Then,three major function categories among 11 categories were determined: career guidance function,psychological function,and function of individual behavior guidance,based on which the Model of Content Structure of Mentoring Relationship of College Teachers was constructed in the context of China's culture.

Key Words:College Teacher;Mentoring Relationship;Grounded Theory

收稿日期:2017-03-21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专项(CIA140178)

作者简介:刘锐剑(1990-),男,江苏淮安人,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叶龙(1965-),男,江西萍乡人,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郭名(1984-),男,河南虞城人,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

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协办

DOI:10.6049/kjjbydc.2017020022

中图分类号:G64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17)12-014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