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目标导向:三维结构的理论采纳与实证检验

周小兰,赵 鹏,马 文

(山东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摘 要:成就目标导向作为个人追求成就的认知倾向,其对个体组织行为和态度的重要影响逐渐引起了当代管理学界的关注,但目前成就目标理论的本土化研究却面临成果匮乏与研究脉络难以拓展的双重困境,而这主要是由成就目标导向的结构多维演化与采用标准不一所致。聚焦当前研究困境,梳理了近30年来成就目标导向的结构演化历程,剖析了目前学术界争议的焦点,基于研究进展与现实意义诠释了成就目标导向三维结构的适用性,基于理论基础对三维构念进行了要素分析,并通过量表编制、修订与实证研究检验了三维结构的合理性。研究结果将为成就目标理论运用于本土企业管理研究带来一定启示,并为提升该理论的普适性作出一定贡献。

关键词:成就目标导向;结构演化;三维采纳;要素分析

0 引言

成就目标理论作为动机行为研究的理论基础,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兴起并发展于教育学与心理学领域,这使得早期相关成果对目前企业管理实践的普适性十分有限。21世纪以来,该理论逐渐引起了国内管理学界的关注,有学者发现,员工成就目标导向对个体的组织态度和组织行为具有关键性影响[1]。然而,该理论的本土化发展始终处于成果匮乏且研究脉络难以拓展的困境中,究其根源在于,成就目标导向的结构发展呈现多维演化趋势,且划分标准不一,目前已从一维[2]发展至六维[3];结构的采纳及其理论合理性始终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焦点,这使得现有研究在视角选取[4]和构念诠释[5]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难以平行比较,结论的推广性与影响力因此受到了较大限制。据此,成就目标导向的何种结构适用于当前本土企业管理情境成为本文关注的焦点,笔者将对近30年来的结构演化历程进行梳理,基于理论诠释与实证研究,印证三维构念的合理性。研究结果将为成就目标理论顺利运用于本土研究,提升该理论的普适性作出一定贡献,为管理层基于个体动机认知倾向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带来启示。

1 成就目标导向结构演化历程

成就目标导向是个体在追求成就的过程中,在大脑中形成的一种愿望状态,这种状态会形成一种稳定的性格特质,对个人追求成就的目标和行为产生直接引导作用[6]。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管理层需要对员工内在动机与成就需求有足够的洞察与了解,进而辅以科学的外在干预,才可能真正激励员工,挖掘其潜能,实现个人和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在成就目标理论发展初期,众多学者的研究初衷是通过受教育群体的成就目标导向发现其在学习态度与学习行为上的差异表现。随着研究发展,成就目标导向作为一个心理学概念,逐渐跨度为管理学研究中对员工组织行为和态度存在重要影响的认知变量。然而,其要素构成始终是争议焦点,迄今仍未形成统一的划分标准。基于文献梳理可知,其结构演化主要经历了以下4个过程:

(1)单因素。Bandura和Dweck(1985)最早将成就目标作为一个单因素结构开展研究,却发现个体对成就目标具有偏好性,在现实的学习行为中,有的学习主体会回避挑战,面临困难任务时,坚持度较低,而有的学习主体却偏好挑战,注重学习策略的采用,对困难任务的坚持度较大。继而,有学者开始质疑单因素结构的合理性问题[7],并大胆假设个体在学习行为中可能持有不同的动机认知倾向,因而有必要构建一个全新的理论架构来诠释成就目标。

(2)二分法。Elliot 和Dweck (1988)在单维研究的基础上,证实成就目标导向分为学习目标和成绩目标两种,有学者将其划分为掌握目标和成绩目标[8],还有学者认为,它由任务卷入目标和自我卷入目标构成[9]。二分结构命名迥异,但其相应的操作化定义与划分标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学习目标个体在学习中以积累知识和发展胜任力为目标,不在乎他人的能力评价,将自身过往作为常模参照标准以判断能力是否得到提升,偏好挑战性任务,不惧怕失败。与之形成对比,成绩目标个体坚持能力由先天固化,在学习中将他人作为常模比较对象以证明自身能力,较为在乎他人的能力评价,回避困难任务,惧怕失败。

(3)三分法。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二分法的要素构念难以合理诠释不同成绩目标个体在动机行为、学习态度和学业成就等方面截然不同的表现。继而,Elliot与Harackiewicz[10]从理论上提出了三分法,在保留学习目标导向的基础上,将成绩目标导向划分为成绩趋近目标与成绩回避目标两种导向。前者期望在学习中获取他人好评,通过常模比较证明自身优秀;后者则在学习中极力回避来自他人的能力差评,通过常模比较证明自身并非最差。同期的VandeWalle[11]最早将该理论构念引入企业管理研究,发现成就目标导向作为一种稳定的性格特质,同样普遍存在于西方企业员工身上,个体在追求工作绩效的过程中偏好不同目标,成就目标理论跨界发展的初步尝试获得了西方管理学界的认可,这对后期该理论被引入管理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4)多分法。Elliot和Mcgregor[12]基于中学生追求学业成就中的动机行为研究,将“趋近—回避”倾向引入学习目标,形成了一个2×2的四分结构(见表1),在理论上增加了“学习回避目标导向”,其表现为个体既在乎自我能力的发展,也在乎任务成功与否,将任务和自我作为能力参照标准,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回避困难,避免犯错,追求完美。继而,成就目标导向的结构研究开始出现多维演化趋势。随着研究的深入,Elliot等(2011)从理论上进一步细化目标结构,将任务、自我及他人作为参照标准引入“趋近-回避” 划分标准,最终形成了六分构念,如表1所示。Elliot认为,“任务”作为参照标准应独立于学习目标,在现实学习中,有的学习主体以任务完成度作为能力诊断标志,任务在个体认知上成为绝对标杆,个人成就体现于能够完美地完成任务;而学习目标本身则以自我作为能力参照标准,通过在任务完成后观察自我成长轨迹来诊断能力是否得到提升,而他人标准则与原本的成绩目标分类标准一致,通过与他人形成对比来证实个人能力。

表1 成就目标多分法结构

多分法结构维度四分法任务/自我标准他人标准六分法任务标准自我标准他人标准积极(趋向成功)学习趋近目标成绩趋近目标任务趋近目标自我趋近目标成绩趋近目标消极(避免失败)学习回避目标成绩回避目标任务回避目标自我回避目标成绩回避目标

资料来源:Elliot和Mcgregor,2001;Elliot等,2011

2 成就目标导向三维采纳与要素分析

2.1 三维结构理论采纳

成就目标理论于21世纪初被引入中国本土研究,但多数成果仍局限于教育学与心理学领域。就当前该理论在国内管理学界的应用现状,笔者认为,三分法应作为测度结构的首选,这主要是基于以下3方面考虑:

(1)研究结构的现实意义。根据研究现状,成就目标导向的结构演化呈现深化与细化的发展趋势,多种结构并存的局面使划分标准趋于复杂化和多元化。二分法已无法在理论上对现实中个体成就动机的认知差异给予合理诠释,而多分法是Elliot等心理学家基于严格的课堂环境和评估手段,通过青少年受教育群体的研究而证实,多分构念对于成年的企业员工、不同职业群体、不同地域文化乃至不同国家是否适用还有待进一步检验。此外,过于复杂的构念往往不适用于现实管理实践,管理者根据4种甚至6种动机类型对员工进行差异性管理更多只能停留于理想。三分法在当前的理论发展中已具有较为完整的构念诠释,已有本土管理学家开始基于三分结构开展相关研究[13],但适用于本土研究的三分量表亟待引进。

(2)结构研究的争议焦点。纵观结构研究的演化历程,无论在三分、四分还是六分结构中,成绩回避目标、学习目标及其相应的子目标群体在自我效能感、任务坚持度、成就情绪、焦虑水平乃至认知策略的使用等多方面的稳定表现均得到了众多研究的印证(Elliot和Harackiewicz,1996;VandeWalle,1997;Elliot和Mcgregor,2001;张文勤,2011;Elliot等,2011)。然而,成绩趋近目标导向作为个体的一种动机认知倾向,在各种动机行为和态度研究中却存在不一致性[14],换言之,其在不同研究中具有截然不同的表现。有学者基于实证研究认为,其在工作和学习中是一种积极的性格特质[15-16],也有学者证实,其在现实的学习与信息交互中表现得较为消极[17]。据此,三分结构的争议焦点同时体现于其它多分结构中,学者们并没有必要将最复杂的结构置入相关研究中,而应根据实际情况与研究需要,聚焦于子目标进行深入研究。

(3)多分法的局限性。相对于三分法,多分法在理论演绎上增加了“任务”作为能力的参照标准,该标准的适用性仍存在争议。21世纪全球已步入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及其附带的信息已取代土地和资本,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技术作为企业的核心优势,其研发却充满不确定性,研发任务的执行过程往往充满挑战,失败的可能性也因此较高,且研发任务通常需要一个乃至多个团队共同协作。此时,若以任务是否完成作为诊断个人能力的绝对标准,其合理性显然不足。此外,Elliot的六分法认为,以任务为参照标准的个人并不在乎自身能力是否得到提升,这未必符合现实情况,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中,拥有业务能力与学习能力是个人实现增值的重要保障。据此,多分构念对个体动机行为的理论诠释度仍有待提升,目前并不适合引入企业管理研究领域。

2.2 三维构念要素分析

基于西方学者对成就目标导向三维结构的研究基础,本文从个体能力观、参照标准、行为动机、任务偏好与个性特质5个方面对3类子目标的内涵进行界定与区分,如表2所示。下面将借助中国人熟悉的西游记人物写照,对3种性格类型进行清晰的要素诠释。

(1)学习目标导向,也称为悟空型特质。此类个体爱好学习,坚信通过努力学习能够实现能力的持续提升,以自我作为能力参照标准,不在乎他人对自身的看法,偏好冒险性与挑战性任务,在个性上比较自信和自强,面对困难任务往往不怕失败。孙悟空是此类人物的典型写照,其擅长学习各种武艺,不惧怕师傅的批评,以接受各种挑战性任务为宗旨,无论面临何种类型的障碍与妖怪,即便碰到能力范围外的任务,也勇于面对并主动寻求问题解决途径。

表2 成就目标导向三维内涵界定

维度学习目标导向(悟空型)成绩趋近目标导向(八戒型)成绩回避目标导向(沙僧型)能力观 能力发展观能力固定观能力固定观参照标准自我他人他人行为动机提升能力证明优秀回避失败任务偏好冒险性与挑战性任务能力范围内的任务可轻松驾驭的任务个性特质自信、自强且不惧失败好强、上进且追求完美消极、自卑且惧怕失败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理论发展与现有研究进行分析与概括

(2)成绩趋近目标导向,也称为八戒型特质。此类个体坚信能力先天注定,在现实的工作和学习中以他人作为能力参照标准,通过对比证明自身的优秀,追求来自他人的能力好评,偏好能力范围内的任务,由于惧怕失败而回避挑战,在个性上比较好强、上进,且追求完美。猪八戒是此类人物的典型写照,其时刻追求师傅好评,个性上好争风吃醋,回避各种挑战性任务,一旦任务在能力范围内,便十分擅长打顺风战以击溃妖怪,内心坚信自身是完美的“天蓬元帅”。

(3)成绩回避目标导向,也称为沙僧型特质。此类个体坚信能力先天注定,以他人作为能力参照标准,通过对比证明自己并非最差,偏好自身能够轻松驾驭的任务,惧怕失败,忌讳在他人面前显得自身能力较差,个性表现得较为消极和自卑。沙僧是此类人物的典型写照,其在业务能力上不如大师兄,在人际关系处理与逢迎上不如二师兄,在取经途中以挑好担子、不挨批和不犯错为宗旨。

3 三维结构测度

3.1 预测量表形成

在成就目标导向的结构研究中,现有三维结构量表主要是根据受教育群体开发和修订而成,因而多数问卷是为了证实学生性格特质对学业行为和学业成就的影响而设计,例如,迄今较为权威也被最广泛采用的Elliot等(1997)三维结构量表中“我很害怕咨询我的教师助理或者导师一些愚蠢的学习问题,这样他们会认为我不够聪明”和“对我来说,透彻理解课堂内容十分重要”等题项。即便早期研究中已有西方学者(VandeWalle,1997)根据企业研究需求开发了相应的测度问卷,但诸如“我很享受在工作中被别人清晰地意识到我做得非常好的状态”和“我宁愿不学习新技能,也不能由于能力不足而丢人”等题项,从内容设计、语言文化和组织行为风格等方面,并不能直接运用于中国企业员工。可见,适用于本土企业管理研究的三维量表亟待修订与开发。

本文根据成就目标导向三维构念的差异特质,在外文专家与管理学专家的指导下,对教育学与心理学领域的西方测度量表进行翻译与回译,剔除部分不符合中国人价值观与文化习惯的测量题项,结合半结构访谈,按照中国人语言习惯进行改编与反复修订,形成了初步的预测量表,如表3所示。

表3 成就目标导向(AGO)三维结构预测题项

维度题项参考文献e1.我喜欢有挑战性的任务,因为它可以让我在工作中学习很多新知识和新技能学习目标导向(AGO1)e2.我经常主动寻求发展新技能和学习新知识的各种工作机会e3.发展能力对我来说很重要,我愿意为它承担未知风险e4.我喜欢对能力和素质有较高要求的工作环境e5.我会努力弄清需要做些什么工作才能向别人证明自身的工作能力e6.我比较关心是否能够在工作上表现得比其他同事更好成绩趋近目标导向(AGO2)e7.当同事对我的工作能力表示赞赏时,我会很开心Elliot和Church,1997;VandeWalle,1997;Elliot和Mcgregor,2001;刘惠军[18];王雁飞[19];Elliot,2011e8.我偏好选择能够证明自身能力的工作e9.相对于挑战全新的任务,我更愿意承担一项我擅长的任务以证明自身能力e10.“在工作上做得比其他同事更好”的想法激励着我努力做事e11.我会避免接受可能显示我能力不如他人的工作任务成绩回避目标导向(AGO3)e12.我会尽量避免自己无法胜任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情境e13.碰到工作上不明白的地方,我会尽量避免问一些别人可能会觉得过于简单的问题e14.“不能在同事当中表现得太差”的想法激励着我努力做事

3.2 预测试与量表修订

由于预测量表的题项主要源于西方量表,其它题项的添加与内容设计也主要基于东西方的相关理论研究,为了确保量表的信效度,笔者选择两家企业进行小样本测度,测量量表按照里克特五点量表形式设计,通过预调查获取有效样本75个,采用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信度检验与探索性因子分析。

如表4的预测试结果所示,题项e9和e14的CICT值显然不符合常鉴指标值,删除两个题项后,AGO2和AGO3两个子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从0.851和0.701 增加到0.930和0.893,内部一致性得到显著提升。随后,对样本数据进行EFA检验,KMO值为0.862,Bartlette球形检验在0.001水平上达到显著,表明数据适合作进一步因子分析。通过主成份分析与直交转轴的最大变异法抽出3个因子,方差贡献率分别为25.441%、25.726%和26.716%,累计达77.883%;各题项标准化因素负荷量均超过0.7;然而,通过转轴的成分矩阵可发现,e5同时属于因子1与因子2,这表明该题项的内容设计并不能有效区分AGO2这一性格特质,综合考虑后予以剔除。由此,形成正式量表。

表4 成就目标导向三维测度量表信度检验、EFA与CFA分析

3.3 正式测试与量表信效度检验

笔者通过济南14家高新技术企业的人事部门,以电子问卷形式发放问卷634份,经反复核查、筛选并剔除无效问卷后,获取有效问卷589份。基于样本数据,采用SPSS19.0对正式量表进行信度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通过各题项的CICT指标与删除后的Cronbach's α系数可知,各分量表内在一致性较好,测量量表在整体上信度良好。随后,采用AMOS20.0对三维量表的聚敛效度进行检验,如表4所示,11个题项的标准化因子载荷均值达0.749,三因子潜在构念所对应的AVE值均大于0.5,χ2 /df、GFI、AGFI、CFI、IFI、 NFI和RMSE各模型拟合指标数值均反映了三维模型与数据具有较好拟合度,量表的聚敛效度比较理想。

最后,通过CFA分析,将AGO1、AGO2和AGO3这3个构念两两组合成受限制的模型,并与未合并的模型进行比较,综合参考χ2 和df等模型拟合指标,并对比AIC、BCC、BIC、CAIC、ECVI和MECVI等竞争模型常鉴指标可以发现,如表5所示,3个受限模型与未受限模型的差异量均在0.001水平上显著,充分说明了AGO的三因子模型具有比较理想的区分效度。

表5 成就目标导向三维测度量表区别效度检验 (N=589)

配对潜在变量模型χ2dfAICBCCBICCAICECVIMECVI未受限A78.57519112.575113.104187.009204.0090.1090.192AGO1-AGO2受限B494.78120526.781527.278596.836612.8360.8960.897差异量B-A416.206***1414.206414.174412.827408.8270.7870.705未受限64.4561394.45694.870160.133175.1330.1610.161AGO2-AGO3受限797.55714825.557825.944886.855900.8551.4041.405差异量B-A733.101***1731.101731.074726.722725.7221.2431.244未受限12.7271342.72743.141108.403123.4030.0730.073AGO3-AGO1受限429.66214457.662458.048518.960532.9600.7780.779差异量B-A416.935***1414.935414.907410.557409.5570.7050.706

注:***P<0.001

4 结语

基于上述研究,本文得出如下结论与启示:

(1)成就目标导向的结构多维化及标准多元化是导致成就目标理论运用于管理学研究出现困境的根源。结构采用应结合研究领域、研究现状与研究需求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基于对以往成就目标导向结构演化历程的回顾,本文认为,当前争议焦点与研究症结在于,相对于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中成就目标导向结构探讨的深化和细化趋势,其在管理学界尚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管理研究的结构采纳不应随波逐流,而需根据实际发展状况,并立足于合理的“经济人”视角,既要充分考虑到企业员工与组织利益最大化的现实需求,又要将研究能否转化成现实的可操作性管理实践纳入理性考量。

(2)成就目标导向的三维结构应作为当前国内企业管理研究的首选测度结构。本文从结构研究的现实意义、争议焦点与多分法局限性等方面诠释了三维结构的适用性,并基于理论构念分析和实证数据检验,对适用于本土企业管理研究的测度量表进行了信效度检验。一方面,修订后的量表从严格意义上反映出3个潜在构念;但另一方面,量表修订与检验过程本身充分显示出中西方个体在两类成绩目标表现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西方量表隶属于这两类特质的个别行为被大量样本数据证实完全不同于国人表现,个别题项设计不仅无法反映相应的潜在构念,数据分析结果与理论设想的匹配度甚至趋于零。据此,中国员工个体所持有的两类成绩目标特质及对个体的组织态度、组织行为乃至工作绩效是否存在不良影响仍有待进一步检验。

(3)当前的管理学研究与实践应以三维构念为出发点,提炼落地化问题与可操作性策略,提升成就目标理论的普适性。近年来,已有一系列西方研究证实,不同成就目标个体在销售手段(Terho,2013)、个人业绩[20]、信息输出质量[21]乃至欺骗态度(Poortvliet等,2012)等方面均存在差异表现,国内的相关研究亟待开展,今后可基于三维构念提炼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问题,以系统拓展该理论的研究脉络及学术影响力。此外,三维构念的印证为本土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带来了重要启发,企业在招聘、置岗、晋升、薪酬设计乃至团队组建等方面可将个体成就目标导向纳入考量,据此进行组织干预和差异化管理,这对挖掘个体潜能以及实现个人和组织绩效最大化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文勤,石金涛,刘云.团队成员创新行为的两层影响因素:个人目标取向与团队创新气氛[J].南开管理评论,2010,13(5):22-30.

[2] BANDURA M,DWECK C S.The relationship of conceptions of intelligence and achievement goats to achievement-related cognition,affect and behavior[Z].Harvard University,1985.

[3] ELLIOT A J,MURAYAMA K,PEKRUN R.A 3 x 2 Achievement goal model.[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11,103(3):632-648.

[4] ELLIOTT E S,DWECK C S.Goals:an approach to motivation and achievement[J].J Pers Soc Psychol,1988,54(1):5-12.

[5] MIDGLEY C,KAPLAN A,MIDDLETON M.Performance-approach goals:good for what,for whom,under what circumstances,and at what cost[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1,93(1):77-86.

[6] LEPINE J A.Adaptation of teams in response to unforeseen change:effects of goal difficulty and team composition in terms of cognitive ability and goal orientation[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5,90(6):1153-67.

[7] DWECK C S,LEGGETT E L.A social-cognitive approach to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J].Psychological Review,1988,95(2):256-273.

[8] AMES C.Classrooms:goals,structures,and student motivation.[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2,84(3):261-271.

[9] DUDA J L,NICHOLLS J G.Dimensions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 in schoolwork and sport[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2,84(3):290-299.

[10] ELLIOT A J,HARACKIEWICZ J M.Approach and avoidance achievement goals and intrinsic motivation:a mediational analysi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1996,70(3):461-475.

[11] VANDEWALLE D.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work domain goal orientation instrument[J].Educational &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1997,57(6):995-1015.

[12] ELLIOT A J,MCGREGOR H A.A 2 X 2 achievement goal framework[J].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2001,80(3):501-519.

[13] 张文勤,王瑛.团队中的目标取向对创新气氛与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11,32(3):121-129.

[14] ELLIOT A J,MOLLER A C.Performance-approach goals:good or bad forms of regul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2003,39(4):339-356.

[15] CELLAR D F,RIESTER D.Trait goal orientation,self-regulation,and performance:a meta-analysis[J].Journal of Business & Psychology,2011,26(4):467-483.

[16] TERHO H,KAIRISTO-MERTANEN L,BELLENGER D,et al.Salesperson goal orientations and the selling performance relationship:the critical role of mediation and moderation[J].Journal of Business Market Management,2013,6(6):70-90.

[17] POORTVLIET P M,ANSEEL F,JANSSEN O,et al.Perverse effects of other-referenced performance goals in an information exchange context[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12,106(4):401-414.

[18] 刘惠军,郭德俊.考前焦虑、成就目标和考试成绩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19(2):64-68.

[19] 王雁飞,凌文辁,朱瑜.成就目标定向、自我效能与反馈寻求行为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4,27(1):203-206.

[20] CELLAR D F,STUHLMACHER A F,YOUNG S K,et al.Trait goal orientation,self-regulation,and performance:a meta-analysis[J].Journal of Business & Psychology,2011,26(4):467-483.

[21] P MARIJN POORTVLIET,ONNE JANSSEN,NICO W VAN YPEREN,et al.The joint impact of achievement goals and performance feedback on information giving[J].Basic &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2009,31(3):197-209.

(责任编辑:云昭洁)

Achievement Goal Orientation:Theoretical Adoption and Empirical Test of Three-dimension Structure

Zhou Xiaolan,Zhao Peng,Ma We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handong University,Jinan 250100,China)

Abstract:Achievement goal orientation(AGO) as the cognitive tendency of individuals to pursue achievement,its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attitude has gradually aroused the concern of contemporary management scientists,but presently the local application of Achievement goal theory(AGT) confronts a dilemma with scarce results and difficulty to expand the research framework,which is due to multi-dimension evolution of AGO structure and inconsistent adoption in standards.According to the dilemma,this study has combed the 30-year evolution of AGO structure,pointed out and analyzed the controversial focus of current academic circle,explained the applicability of three-dimension structure based on research progress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analyzed the elements of three-dimension structure based on the research foundation,and finally confirmed the rationality of three-dimension structure based on compilation and revision of the scale and empirical study.The results will bring some enlightenment to the successful application of AGT in local enterprise management,and make some contribution to expand the university and applicable groups of AGT.

Key Words:Achievement Goal Orientation;Structure Evolution;Adoption of Three-dimension Structure; Element Analysis

收稿日期:2016-10-2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47210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4YJCZH085);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项目(BS2012SF020)

作者简介:周小兰(1983- ),女,福建泉州人,博士,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后、讲师,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与心理学;赵鹏(1983-),男,山东淄博人,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实验师,研究方向为网络信息管理;马文(1972-),男,山东梁山人,博士,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

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协办

DOI:10.6049/kjjbydc.2016080550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17)12-013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