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DI对中国产业比较优势动态升级的影响
——全球价值链分工视角

凌 丹1,朱方兰1,胡惟璇2

(1.武汉理工大学 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2.武汉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分工深化为全球价值链分工。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3个方面阐释了OFDI对比较优势动态升级的影响机理,利用WIOD数据库测算出1995-2014年中国制造业出口增加值、产业出口优化度EO指数、GVC地位指数并分别表征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应用改进后的贸易引力模型和时间序列模型,对3个效应进行检验。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企业开展OFDI可以促进比较优势的动态升级,实现价值链攀升。

关键词:OFDI;动态比较优势;国际分工;全球价值链

1 问题提出

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关键期,面对国际竞争格局的深刻变化,产业结构调整迫在眉睫。在这一背景下,研究如何动态升级比较优势对于提升中国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及从国际分工中获取更多收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目前学者们针对比较优势动态升级的研究主要沿着两条路径展开:一是视技术为外生变量,讨论由要素禀赋结构变化和某类产品要素密集度变化导致的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二是视技术为内生变量,探讨比较优势在技术不断改进和内生创新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这种动态变化如何增加国家福利,并认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是比较优势动态升级的基础。基于技术外生这一路径,筱原三代平[1]首先提出生产要素变化程度与速度在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会有很大差异,由此各国间的比较优势也会发生变化。赤松要和小岛清等[2]提出的“雁行发展模式”揭示了日本—亚洲四小龙—东盟、中国的产业转移顺序,以及各国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途径。Balassa[3]认为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是一个动态过程,这种变化体现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密集使用程度不断提高,由此导致国际分工不断深化以及经济向纵深发展的格局。

基于技术内生性视角,阿罗[4]提出“干中学”概念,认为知识本身就是一种生产要素,知识增长与生产技术提高主要是生产经验积累的结果,技术进步是知识的产物与学习结果。Romer[5]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知识积累和资本存量对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影响。Krug man[6]和Lucas[7]分别从技术外溢与人力资本角度考虑边干边学,考察了比较优势的动态演变。Grossman 和 Helpman[8]建立了两国贸易模型和内生创新模型,提出企业研发投入量和人力资本积累会影响一国比较优势的动态升级。Redding[9]以动态李嘉图模型为基础,着重探讨了干中学效应对比较优势变化和各国福利水平的影响。杨小凯[10]认为基于分工和内生比较优势的演进是生产力水平提高和经济增长的源泉。刘伟全[11]从全球价值链角度探讨了OFDI国际技术溢出对国内生产技术的积极影响。干春晖和余典范[12]认为自然资源与资本是比较优势动态升级的基础,技术进步是关键因素。姚瑶[13]认为OFDI可以促进技术进步,影响产业升级和比较优势动态演进。张小蒂等[14]基于企业家视角提出,企业家资源拓展是中国动态比较优势提升的源泉。李茜[15]认为,由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产生的贸易规模扩大所形成的回流效应能对国内相关产业竞争力提升产生波及效应,进而影响产业比较优势升级。肖黎明和贾瑞[16]理论分析了OFDI的技术扩散效应并实证检验了OFDI影响技术进步的程度。陈昊和吴雯[17]阐释了对外直接投资差异与母国技术进步的关系。

综上所述,国内外关于比较优势的研究不断丰富并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但仍存在以下问题:①虽然大量研究表明,技术进步、规模经济、劳动生产率提高是比较优势升级的来源,但是没有说明这些来源通过何种渠道或者方式达成一国比较优势的动态升级;②OFDI是获取国外先进技术和重要战略资源的主要渠道,只有少数学者研究OFDI对比较优势动态升级的影响,OFDI与动态比较优势升级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有待丰富;③现有研究都是从理论上分析比较优势升级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缺乏实证研究。在动态比较优势测度中选取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从出口贸易总值方面反映比较优势的变化,随着国际分工垂直化发展,以贸易总值测算比较优势越来越不具有说服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凭借技术、资本等优势在国际分工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对于处在全球价值链中低端的中国来说,如何升级比较优势动态以提高在全球分工中的位次?本文试图就这个问题作以下两方面回答:①跨国公司通过全球性资源配置,实现产品在各个生产环节的价值增值,因此,全球价值链分工通常伴随着大规模的国际直接投资。企业以获取技术和市场为动机开展OFDI,在这一分工机制下如何实现比较优势升级与价值链攀升?②当前全球价值链分工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全球贸易中存在大量中间品贸易,跨国公司将产品生产拆分为不同环节,不同国家(地区)以其比较优势融入相应的生产环节,由此产生大量中间品的跨国流动。比如在苹果手机的国际生产中,中国从美国、日本、德国等进口手机零部件,加工组装后出口。这种加工贸易决定了在大规模出口中,有相当部分是中间品贸易。因此,以贸易价值总值衡量比较优势有很多弊端,决定一国(地区)分工地位的分工收益必然是该国产品的出口增加值。

因此,本文从全球价值链分工视角探讨OFDI对中国比较优势动态升级的影响机理,并将这一影响机理概括为3个效应——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进一步说明OFDI如何通过影响出口增加值实现制造业比较优势升级的动态化。引入贸易引力模型,分别对3个效应进行实证检验,这一研究新视角和分析框架将丰富OFDI与动态比较优势理论体系,为中国OFDI和比较优势动态升级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2 OFDI对比较优势动态升级影响机理

全球价值链理论最早来源于波特的价值链理论。波特[18]认为,企业竞争优势来自价值链中价值创造的核心环节。 Kogut[19]在波特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国家比较优势分析了价值链不同环节在全球进行的空间区位选择。Gereffi等[20-21]学者将价值链概念和产业跨国组织结合起来,构造了全球商品链分析框架,形成了全球价值链分工理论。全球价值链理论认为,产品生产环节的增值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等形式被“片段化”,从而形成价值链内部的价值等级体系。实际上,全球价值链上不同环节的生产过程就是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分工的过程,价值链上的高附加值环节就是核心环节,要想在分工中获得更多利益,企业必须提高出口产品的国内增加值部分。这是从价值链分工中获取收益的重要来源,直接体现了一国在价值链上的竞争力。

在已有分析基础上,本文尝试从结构效应、规模效应、技术效应3个方面探讨OFDI对比较优势动态升级的影响机理。

(1)规模效应。跨国公司通过开展OFDI,把产品下游增值环节转移到国外,利用东道国的技术和战略资源,扩大市场规模,实现规模经济。跨国公司的全球价值链布局使得企业将价值创造环节片段化,把不同的价值环节按照内在核心优势进行垂直化布局,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企业在整合全球资源和分离不同价值环节的过程中,会促进大量中间品出口,同时,提高出口增加值。由于出口中蕴含的国内增加值提升,意味着贸易利得增加,比较优势实现升级。

(2)结构效应。以降低要素成本和制度成本为目的的OFDI将导致产业跨国转移,即将国内落后的产业转移出去,为发展全球价值链上高附加值的高端环节提供空间,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与增加值。我国企业通过开展OFDI,充分利用欠发达国家优质的生产要素来降低国内生产成本,给母公司带来更多经济利润,促使母公司投入更多的产品研发,提高产品出口质量。随着产品质量的提高,产品出口增加值也会增大。此外,跨国公司通过OFDI帮助母国在发达国家获取先进的战略性资源,通过竞争效应、市场反馈效应、产业关联效应优化产业结构,同时,提升了增加值结构的技术层次,最终使母国获得更多贸易收益。

(3)技术效应。OFDI还可以通过技术效应这一路径对出口增加值产生影响。Romer的内生增长理论暗含在开放经济体中,比较优势的动态增进决定于国家的R&D水平和国际技术溢出情况,但是技术逆向溢出受到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一方面,根据产品周期理论可知,技术不可能短时间从发达国家扩散到发展中国家。另一方面,发达国家为了维护其垄断技术地位,不会通过FDI去扩散自己的技术。中国企业通过OFDI嵌入发达国家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集群中,通过竞争效应、市场需求导向、人员流动效应等路径从发达国家获取高端技术,促进了国内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提升了贸易增加值,实现了规模经济以及比较优势的动态升级。

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本质就是各国按照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社会分工突破国家边界成为国际分工,从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发展到价值链分工。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主导了国际分工深化的格局,并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将产品生产布局于全球范围内资源禀赋最有利的地区,以发挥资源要素的比较优势,从而在全球范围内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发达国家是价值链上的领导者,发展中国家要实现价值链的高端攀升,就要勇于“走出去”,利用技术、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实现比较优势的动态升级。同时,随着比较优势的深化,全球价值链也在动态演进。按照产业的不同特点和市场竞争态势,中国企业选择不同的对外直接投资方式,通过结构效应、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努力掌控价值链核心驱动力并成为价值链新的治理者。

3 实证检验

3.1 模型设置

本文在Bergstand的贸易引力模型基础上,引入OFDI这一变量,研究OFDI和比较优势动态升级的关系。根据上述分析,OFDI对比较优势的影响分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以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分别对3个效应建立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

(1)规模效应检验模型。一国制造业出口增加值越高,说明该国制造业获得的贸易收益越大,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也就越高,更直观体现了该国制造业国内增加值创造水平。因此,用出口增加值代替贸易引力模型中的出口总额,模型如下:

LnDVAijt01LnOFDIijt2LnSit3LnDjt4LnDistij5RTAit+(1)

其中,DVAijt表示第ti国制造业对j国制造业的出口增加值;OFDIijt表示中国制造业在t期对东道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Sit表示母国i制造业在t期的总产出;Djt 代表东道国jt期的需求水平,用东道国GDP表示;Distij 表示i国、j国的地理距离;RTAijt表示i国、j国是否签订区域贸易协定。

(2)结构效应检验模型。本文用黎峰等[22]学者提出的行业优化度指数(行业EO指数)作为被解释变量识别结构效应,EO指数可从增加值角度衡量某产业产品出口的优化程度,其公式为:

EOit=(EXit1/EXit)-(EXit2/EXit)

其中, EOit表示母国在t期的EO指数;EXit1表示母国i制造业在t期对外贸易中具有比较收益优势产品的出口额,也就是对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较低的国家或地区的出口额;EXit2表示母国i制造业在t期对外贸易中具有比较收益劣势产品的出口额,也就是对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较高的国家或地区的出口额。EO指数越大,意味着具有比较收益优势产品出口越多,国内创造的增加值越高,产品出口结构优化的程度越深;反之,EO指数越小,国内创造的增加值越低,产品出口结构没有实现优化。

由于本文要研究一定时间内中国制造业出口结构优化程度,同时,中国对外贸易也受国内技术创新、人力资源禀赋、市场开放度等因素影响。因此,建立时间序列模型,引入研发强度RD、研发人员占比HTP、市场开放度TO等指标作为控制变量,以检验OFDI影响比较优势动态升级过程的结构效应:

LnEOt= β0+β1LnOFDIt+β2LnHTPt+β3LnRDt+β4LnT(2)

其中,t表示样本研究的时间跨度;EO表示不同时期内中国制造业整体优化度;OFDI指中国对样本国家直接投资的总额;研发人员占比HTP指制造业研发人员占制造业从业人员的比例;研发强度RD是指制造业研发投入与收入的比值;市场开放度TO表示一国或地区的市场开放程度,这里指制造业开放程度,用出口与产出的比值表示。

(3)技术效应检验模型。产业技术水平是决定该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上位次的关键因素,本文选取Koopman等[23]提出的全球价值链GVC地位指数作为被解释变量检验技术效应。GVC地位指数衡量的是一国产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一国产业出口产品的技术产量越高,那么该产品蕴含的国内增加值也就越高,GVC地位指数也越大,该指标公式具体为:

GVC_Positioni= Ln(1+)— Ln(1+)

此处,GVC_Position界定在制造业层面。IVR表示母国i制造业产品出口被进口国加工、再次出口所蕴含的间接出口增加值部分;FVR表示母国i制造业产品出口中蕴含的国外增加值部分。IVR值越大,GVC_Position越大,该产业的技术水平越高,在全球价值链中越靠近上游。

GVC地位指数能够较全面地衡量一国某产业的技术水平。因此,建立以下模型来检验OFDI影响比较优势动态升级过程的结构效应:

LnGVC_Positiont=γ0+γ1LnOFDIt+γ2LnHTPt+γ3LnRDt+γ4LnTO t (3)

其中,GVC地位指数衡量的是本文选取的12个制造业部门整体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地位,除被解释变量GVC地位指数外,其它变量与模型(2)表示的意义一样。

3.2 数据来源与处理

(1)规模效应检验模型的数据来源和处理。本文中中国制造业的相关出口数据来源于WIOD数据库,根据国家统局对制造业的分类,WIOD数据库包含了1995-2014年全球40个国家或地区的投入产出数据,本文将WIOD数据库国际投入产出表中的C10-C32等12个产业记为制造业,考虑OFDI数据获取的可得性和连续性,选取美国、德国、日本、英国、加拿大、韩国、墨西哥等20个中国对外主要双边贸易国作为样本国家,利用WIOD数据库选取2005-2014年的投入产出数据。在王直等[24-25]的方法基础上测算中国制造业对20个样本国家的出口增加值。

制造业总产出Sit(投入产出表中包括了向国内和其它国家中间品和最终品的投入),数据来源为WIOD数据库。东道国需求水平Djt 用东道国的GDP数据表示,Djt 相关数据来自世界银行数据库;贸易距离Distij 来自谷歌地图测算,因距离不随时间变化,是固定变量,这里作相对化处理,即Dist'ij=(GDPi /GDPwDistijGDPiGDPw分别表示i国及世界的经济总量,Distij表示i国与j国首都的物理距离。虚拟变量RTAijt数据来自中国商务部网站统计。

核心变量OFDI数据来自2005-2014年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公报》。

(2)结构效应与技术效应模型的数据处理及来源。GVC地位指数和EO产业优化度指标在黎峰等[22]的方法上,利用WIOD数据库中1995-2014年中国制造业对40个经济体的投入产出数据计算得来。研发强度R&D、研发人员占比HTP等指标数据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市场开放度TO数据来自WIOD数据库。OFDI是中国对样本国家的OFDI总和,来自《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公报》。为了消除异方差,对所有变量取对数,各变量名称、来源具体见表1。

表1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变量符号 指标 来源被解释变量DVAijt中国制造业对东道国的出口增加值(美元)WIOD数据库测算EOt中国制造业产品出口优化程度(%)WIOD数据库测算LnGVC_Positiont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分工地位(%)WIOD数据库测算解释变量 OFDIij中国对东道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美元)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公报控制变量 Sit中国制造业的总产出(美元)WIOD数据测算Dj东道国的GDP(美元)世界银行数据库Dist'ij中国与东道国的首都物理距离(公里)谷歌地图测算RTAij中国与东道国是否签订自由贸易协定(虚拟变量)中国商务部网站统计HTPt制造业研发人员占制造业从业人员的比例中国统计年鉴RDt制造业研发投入与收入的比值中国统计年鉴TOt中国制造业的开放程度WIOD数据库测算

4 实证结果分析

4.1 规模效应分析

(1)回归结果分析。实证采用OLS估计方法,利用STATA11.0软件对改进后的贸易引力模型进行估计,在对模型(1)进行固定效应检验后,检验结果不支持原假设,所以使用模型随机效应估计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决定系数R2值为0.995,说明模型拟合度较好,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都具有较高显著性。Ln(OFDIijt)的t值为2.213,p <0.05,说明在5%的置信水平上OFDI对出口增加值的影响显著且系数为正,这与理论分析中OFDI对出口增加值影响的预期假设一致。一方面OFDI通过开拓国外市场和转移产业,淘汰落后产能,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提高效率,形成规模经济,达到比较优势升级;另一方面,市场拓展也会带动出口量的扩大,在生产效率提高的基础上,出口中蕴含的国内增加值也得以提高。

(2)稳健性检验。根据黎峰等[22]提出的稳健性检验方法,对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GLS估计模型(1)式,结果如表3所示。

表2 OFDI与出口增加值的结构效应估计结果

变量模型1Ln(OFDIijt)0.004**(2.213)Ln(Sijt)0.974***(139.090)Ln(Djt)0.060***(6.043)Ln(Distij)0.017***(3.325)_cons-1.518***(-13.515)N193R20.995chi8.6e+04

注:括号内为t值,*表示在10%的置信区间上显著,**表示在5%的置信区间上显著,***表示在1%的置信区间上显著

结果显示,表中所有变量都是显著的,且各变量的符号和显著性没有改变,说明模型估计结果是稳健的。

4.2 结构效应分析

(1)单位根检验。在回归前必须先确定每个时间序列是平稳的,如果时间序列非平稳,这些数据就不能直接用来回归,会产生误导性的“伪回归”结果。因此,采用ADF(Augmented Dickey-fuller Test)单位根检验法对模型(2)、(3)的序列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通过Eviews6得出结果,如表4所示。

表3 规模效应的稳健性检验

变量模型1Ln(OFDIijt)0.003**(2.057)Ln(Sijt)0.973***(86.091)Ln(Djt)0.045***(16.023)Ln(Distij)0.002***(4.387)_cons-1.718***(-23.569)N200R20.945chi61836.3

表4 LNOFDI LNEO LNGVC LNHTP LNRD LNTO 单位根检验结果

变量检验类型(C,T,K)ADF检验值临界值1%5%10%结论ΔLngvc(C,T,3)-4.4793-4.5715-3.6908-3.2869平稳***ΔLneo(C,T,3)-5.1046-2.6997-1.9614-1.6066平稳***ΔLnofdi(C,T,2)-4.9141-4.6162-3.7104-3.3297平稳***ΔLnhtp(C,T,2)-6.4038-4.5716-3.6908-3.2869平稳***ΔLnrd(C,T,2)-6.2641-4.5716-3.6908-3.2869平稳***ΔLnto(C,0,4)-3.2171-2.6997-1.9614-1.6066平稳***

注:Δ是一阶差分符号,检验类型(C,T,K)表示ADF检验方程包括常数项、时间趋势项和滞后阶数,***、**、*分别表示1%、5%、10%的显著性水平

检验结果显示,当取一阶差分,在1%显著性水平下所有变量的ADF统计值大于单位根的Macklnnon临界值,所有序列平稳检验通过,即为一阶单整序列。

(2)回归结果分析。利用EVIEWS6.0对模型(2)进行估计,模型估计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结构效应估计结果

变量模型2Ln(OFDIt)312.7***(3.1086)Ln(RDt)0.384***(2.683)Ln(TOt)0.1457(0.4834)Ln(HTPt)0.017***(3.325)_cons1.675*(-2.115)R20.815F17.907

如表5所示,模型拟合度较好,在1%的置信水平上OFDI对制造业出口优化度的影响显著。从影响系数可以看出,OFDI的增加能明显优化产品出口结构,有利于提升制造业对外出口水平和质量。这主要是由于通过OFDI进行资源外向配置,加速了国内制造业的优化重组,国内外资源得到合理配置,特别是对于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制造业来说,企业通过跨国并购提升了品牌效应,拓展了销售渠道,并最终提升了出口产品的增加值。

4.3 技术效应分析

利用EVIEWS6.0对模型(3)进行估计,模型估计结果如表6。

表6 技术效应估计结果

变量模型3Ln(OFDIt)0.0036*(1.965)Ln(RDt)0.079*(2.059)Ln(TOt)-0.206***(-3.552)Ln(HTPt)0.017(3.325)_cons-0.209*(-1.822)R20.715F15.907

从技术效应模型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在10%的置信水平上,OFDI对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地位影响显著,且影响为正,说明跨国公司OFDI的技术溢出提升了母公司技术水平,同时,通过OFDI拓展了海外市场,形成规模经济,给母公司带来更多经济利润,促使母公司更多地投入技术创新。这些具有规模经济的企业通过不断的知识技术积累,实现了技术升级以及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地位攀升。另外,控制变量市场开放度TO的估计系数为负值,说明市场开放度对技术升级有负向影响,这主要是由于市场开放导致国外资本、技术大量涌入,对国内企业的技术创新、资源有一定挤压作用。

5 结语

在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OFDI可以对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升级产生正向影响,本文将这一正向影响归结为3种效应: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并且利用中国制造业面板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分别对3种效应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印证了理论假设,说明OFDI可以提升制造业出口增加值,并优化产品出口结构、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实现比较优势升级。同时,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中国企业应积极开展OFDI,寻求从全球价值链低端环节向高端环节突破,获取高端技术、品牌资源、营销渠道,提高出口增加值。同时,不能过于依赖国外技术,要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凭借技术及其它高端要素成为全球市场的主导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以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 杨治,筱原三代平的产业结构理论[J].现代日本经济,1982(4):38-43.

[2] 王乐平.赤松要及其经济理论[J].日本学刊,1990(3):117-126.

[3] BALASSA B.A 'stages approach' to comparative advantage[C]//Economic growth and resources[M].Palgrave Macmillan UK,1979.

[4] ARROW K J.The economic implication of learning by doing[J].Review of Economics&Statistics,1962,29(3).

[5] ROMER P M.Endogenous technical chang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98(5):71-102.

[6] KRUGMAN P.Scale economies,product differentiation,and the pattern of trade[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0,70(5):950-959.

[7] JR,ROBERT E LUCAS.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88,22(1):3-42.

[8] GROSSMAN G M,HELPMAN E.Quality ladders in the theory of growth[J].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91,58(1):43-61.

[9] REDDING S.Dynamic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the welfare effects of trade[J].Oxford Economic Papers,1999,51(1):15-39.

[10] 杨小凯,张永生.新贸易理论及内生与外生比较利益理论的新发展:回应[J].经济学:季刊,2002,2(1):251-256.

[11] 刘伟全.中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与国内技术进步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0.

[12] 干春晖, 余典范. 中国构建动态比较优势的战略研究[J]. 学术月刊, 2013(4):76-85.

[13] 姚瑶. 企业家才能拓展与动态比较优势增进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学, 2013.

[14] 张小蒂, 曾可昕. 中国动态比较优势增进的可持续性研究——基于企业家资源拓展的视角[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4(4):159-173.

[15] 李茜. 《多边税收征管互助公约》与国内税法的关系[J]. 国际税收, 2014(2):26-29.

[16] 肖黎明,贾瑞,景睿.OFDI对母国技术进步的影响——基于中国1992-2013年的数据[J].金融教育研究,2015,28(5):53-60.

[17] 陈昊,吴雯.中国OFDI国别差异与母国技术进步[J].科学学研究,2016,34(1):49-56.

[18] PORTER M E.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otions[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0,68(2):73-93.

[19] KOGUT B.Designing global strategies:comparative and competitive value-added chains[J].1985,26:15-28.

[20] GEREFFI G,HUMPHREY J,STURGEON T.The governance of global value chains[J].Review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2005,12(1):78-104.

[21] GEREFFI G,HUMPHREY J,KAPLINSKY R.Introduction:globalisation,value chains and development[J].IDS bulletin,2001,32(3):1-8.

[22] 黎峰.全球价值链分工下的出口产品结构及核算——基于增加值的视角[J].南开经济研究,2015(4):67-79.

[23] KOOPMAN R,POWERS W,WANG Z.Give credit where credit is due:tracing value added in global production chains[M].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Inc,2010.

[24] 王直,魏尚进,祝坤福.总贸易核算法:官方贸易统计与全球价值链的度量[J].中国社会科学,2015(9):108-127.

[25] 王岚.全球价值链背景下的新型国际贸易统计体系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国际经贸探索,2013,29(11).

(责任编辑:胡俊健)

The Impact of OFDI on Dynamic Upgrading of China's Comparative Advantage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Global Value Chain Division of Labor

Lin Dan1,Zhu Fanglan1,Hu Weixuan2

(1.School of Economics,WUT,Wuhan 430070,China;2.Wuhan Technical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s, Wuhan 430065, 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has been deepened and developed into a division of global value chain.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OFDI realizing the dynamic upgrading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from three aspects: scale effect, structure effect and technical effect. Using the WIOD database measure export value-added, industry optimization(EO index)and GVC position index of 1995-2014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o separately represent the scale effect, structural effect and technical effect. Using trade gravity model and time series model to take the empirical test of the three effects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confirmed that Chinese enterprises can achieve the dynamic upgrading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by carrying out OFDI and achieve the climbing in global value chain.

Key Words:OFDI; Dynamic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ternational Division; Global Value Chain

收稿日期:2017-04-28 基金项目:湖北省统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ETK15-47)

作者简介:凌丹(1963-),女,湖北武汉人,博士,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企业经济与跨国管理、国际投资、区域发展与创新管理;朱方兰(1989-),女,湖北武汉人,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企业经济与跨国管理、国际投资;胡惟璇(1985-),女,湖北武汉人,武汉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

DOI:10.6049/kjjbydc.2017020572

中图分类号:F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17)11-006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