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双元研究趋势与热点领域分析
——科学知识图谱视角

罗瑾琏,管建世,钟 竞,赵 莉

(同济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 200092)

摘 要: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历年有关组织双元文献为研究对象,借助Citespace III软件,利用共引分析理论和寻径网络算法绘制组织双元研究领域知识图谱,探究组织双元研究变化趋势和研究热点。研究发现:①组织双元研究逐渐受到学者关注和重视;②组织双元研究发展遵循多视角和多层次的演进路径;③组织双元研究已经形成外部前因、双元情景、管理者、环境、战略柔性、效率困境、双元假设等七大领域以及创新悖论管理、渐进式创新和双元领导等三大组织双元前沿问题。

关键词:组织双元;研究热点;知识图谱;CiteSpace III

0 引言

1976年Duncan首次将“双元”概念引入管理学领域,认为通过组织内部结构的分离机制,能保证现有事业中心的高效运作并适应未来变化,实现组织成功[1]。March发表《组织学习中的探索和利用》一文,引出探索与利用关系问题,理论界对组织探索和开发关系的认识也从矛盾对立逐渐发展到兼容互补[2]。1996年Tushman和O'Reilly首次将两者兼容互补的关系界定为组织双元(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3],认为它是组织同时开展探索和利用活动的能力[4]。随着组织外部商业环境的剧烈变化,组织管理中的矛盾冲突日益显现,学者们认为组织双元能够协调冲突、满足创新悖论冲突需求。因此,组织双元理论也逐渐受到企业界和学术界的关注,成为组织理论研究的新热点。

基于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SCI-E、SSCI数据库的检索发现,组织双元研究的发文量逐年增加,主要是基于组织学习、组织双元、战略管理及组织设计等角度,从团队、业务单位、跨组织等层面展开研究[5]。但是,对组织双元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归纳较少,不能展现组织双元研究的全貌及理论热点发展过程。因此,运用文献计量方法结合可视化分析工具,归纳与梳理组织双元研究的知识基础和经典理论,识别组织双元研究的前沿进展、研究热点及未来趋势,对组织管理理论的发展和实践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选择利用Citespace III,综合科学计量学、计算机图形学以及复杂网络科学,基于共引分析理论和寻径网络算法[6-7],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组织双元研究文献进行搜索整理,依据知识图谱,深入分析组织双元研究前沿和热点领域,明确组织双元研究的演进路径和发展趋势[8],从而为组织双元的深入研究与发展提供参考。

1 数据来源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通过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采用主题检索形式,获取组织双元研究文献的统计数据,经过反复比较,参考若干权威的组织双元研究文献,并且咨询相关领域专家,主要使用TS=((ambidextrous organization*)OR(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进行主题检索,检索时间跨度为Web of Science最大检索跨度1986-2015年,检索时间为2015年12月15日,通过对文献类型按照Article、Proceeding papers和Review进行精炼,得到文献时间跨度为2003-2015年,初步检索出文献共471篇,进行人工筛选后,剔除28篇非双元研究文献,共获得443条检索结果,并导出题录信息。

1.2 研究方法

科学知识图谱方法能对文献数据实现学科知识的可视化,对特定研究领域的理论基础、最新进展、研究热点及研究趋势以可视化图像直观展现出来[9]10]。本研究采用CiteSpace III可视化分析软件进行分析,通过对文献数据信息的相关分析与处理,探测和分析学科研究前沿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以及研究前沿与知识基础的关系,发现不同研究前沿间的内部联系。通过对学科领域文献信息的可视化,研究者能够直观辨识出学科前沿的关键演化路径与学科领域的关键节点文献[9-10]

2 组织双元文献时空与期刊分布

2.1 时空分布

在Citespace III中聚类点类型(Node Types)设置为Country,阈值选择g-index=5,采用最小生成树算法(MST)对样本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国家合作情况及中心性网络图谱,见图1。可见英、美两国中心性最大,说明两国与其它国家合作紧密。同时,结合各国家年度文献分布统计情况可见(见图2),近年发文数量不断增加,组织双元研究成果呈现爆发式增长,2014年发文量突破80篇。这说明在世界范围内,组织双元研究的重要意义和实践价值受到学者们的广泛重视与认同,逐渐成为组织管理与创新研究领域的热点。

图1 组织双元研究的国家分布网络图谱

2.2 期刊分布

在CiteSpaceIII软件中,聚类点类型选择为Cited Journal,阈值选择g-index设置为5,其它属性值使用默认值,得到组织双元研究期刊的共被引知识图谱,见图3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组织双元研究的共被引期刊来源主要为ORGAN SCI、ACAD MANAGE J、ACAD MANAGE REV、STRATEGIC MANAGE J、ADMIN SCI QUART、J MANAGE、MANAGE SCI、CALIF MANAGE REV、J MANAGE STUD、HARVARD BUS REV等(被引频次超过200次)。值得关注的是,《Organization Science》和《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的共被引频次最高,分别为418次、408次。这说明其刊载的双元研究文章质量较高,是组织双元领域的重要文献来源。同时,CALIF MANAGE REV、J MANAGE STUD、HARVARD BUS REV等期刊是学者与企业管理者交流的重要平台,刊载的内容重视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由此可见,组织双元受到学者和企业界的一致关注与重视。

图2 组织双元文献的时间分布

图3 组织双元研究期刊的共被引知识图谱

3 组织双元研究演进路径

3.1 重要研究作者

聚类点类型选择为Cited Author,阈值选择g-index设置为5,其它属性值使用默认值,得到作者共被引知识图谱,如图4所示,图中节点代表被引作者,节点大小代表被引频次高低。

从图4可以看出,被引频次最高的是March JG(315次),组织双元研究共被引超过200次的作者为:March JG(315次)、Gibson CB(294次)、Raisch S(266次)、Tushman ML(238次)、He ZL(221次)、Benner MJ(208次)、Oreilly CA(203次),也是中心性排名前七位的作者,表明这些作者研究成果的影响力较大,对于组织双元研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中心性最高的作者March JG(0.11)发表的《组织学习的探索与开发》一文,对组织双元理论建构作出了开创性贡献,该研究成果对组织双元这一领域崛起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

3.2 演进路径

对文献信息的可视化分析能够使研究者直观辨识出学科前沿的演化路径及学科领域的经典基础文献[13],从而掌握组织双元研究的关键文献基础、成果及发展脉络。

聚类点类型选择为Cited Reference,阈值选择g-index设置为5,其它属性值使用默认值,得到共被引文献的知识图谱,分别以Timezone和Cluster方式显示,得到奠基性文献和核心文献的知识图谱。从两个方面对国际组织双元研究的知识基础进行分析,即组织双元研究的早期奠基性文献和核心文献(高被引与高中心性文献),它们构成了组织双元研究的知识基础和研究支撑[13]

(1)奠基性文献分析。从图5可以看出,构成研究基础的是两篇发表于20世纪90年代的文献。第一篇是March的《组织学习中的探索和利用》[2],文中建设性地提出组织学习中两种相悖的活动—探索和利用,探讨了两种活动的成本和收益在时间及空间上分布的不均衡性,认为这是组织双元发展需要解决的矛盾所在,为后续研究组织双元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篇是Tushman等发表的《双元组织:改进和革新管理》一文。该作者延续Duncan的思想[3],提出组织内部的空间分离型双重结构,即设置彼此结构相异的不同子单元,以满足企业目标的竞争性要求,从而开启组织实现双元目标的路径[3]。后续许多学者在此基础上提出准结构[11]和复杂结构[12]等组织模式以解决组织双元问题。

图4 组织双元研究的作者共被引知识图谱

图5 组织双元研究演化路径的知识图谱

(2)核心文献分析。通过图5,可以从高被引文献的时区视图发现组织双元研究领域的核心文献,即组织双元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同时,也是研究前沿的主要演化路径。

从被引频次排名来看,第一位的文献是Raisch等于2008年发表的《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Antecedents,Outcomes,and Moderators》,文章整合了组织学习、战略管理和组织设计等不同视角,构建了组织双元前因变量和结果变量综合研究模型[17],总结出组织双元研究中存在的中心冲突,指明组织双元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领域和方向[18]。排名第二位的是Gibson等于2004发表的《The antecedents,consequences,and mediating role of 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该文首次提出情境型双元概念,从辩证角度出发,将组织探索和利用共存划分为二元平衡与间断平衡两种类型,论证了实现探索和利用活动并存及获得相互增益效果的可能性[14]。排名第三位的是Jansen等于2006年发表的《Exploratory Innovation,Exploitative Innovation,and Performance:Effects of Organizational Antecedents and Environmental Moderators》。文章否定了组织双元是组织静态结构配置的观念,认为组织双元可以根植于组织管理者和成员能力中[16],同时,强调环境动态性等外部环境对双元影响的重要调节作用[20],为后续双元领导行为提供了研究范式。排名第四位的是Cao等于2009年发表的《Unpacking 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Dimensions,Contingencies,and Synergistic Effects》,文章首次提出平衡式和交互式组织双元类型,发现这两种组织双元模式可以适应不同组织环境[21],据此剖析了组织双元在不同实践中应用的影响模式,为企业有效实践组织双元管理提供了选择依据。

4 组织双元研究热点与前沿分析

4.1 研究热点

在CiteSpaceIII软件中,在聚类点类型中选择Keyword,阈值选择Top g-index设置为5,其它属性值使用默认值,得到组织双元领域研究热点的知识图谱(图6)。关键词反映了文章的核心与精髓,频次高的关键词常被用来确定一个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12]。图6的关键词聚类表明,组织双元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双元、组织双元、绩效、探索、利用、创新、产品研发、知识、模型、吸收能力、战略等方面,表明了组织双元研究视角的多元化和侧重实证的特点。

对高频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图7),可以发现组织双元研究可以聚成5个类别:external antecedent、ambidexterity context、manager、environment、strategic agility、productivity dilemma、ambidexterity hypothesis,即外部前因、双元情景、管理者、环境、战略柔性、效率困境、双元假设,这7个类别代表了组织双元领域的研究热点。

图6 组织双元研究热点的知识图谱

图7 组织双元研究热点聚类

4.2 研究前沿

从科学计量学角度,研究前沿就是某个学科领域中科学文献的暂时性成分[13],由于其处于动态变化中,因此较难确定是否具有长期价值。在CiteSpace III中,一个学科的研究前沿表现为涌现的施引文献群组。具体来说,研究前沿是由形成文献共被引矩阵中的文献及其施引文献中使用的突显词的聚类体现的。因此,可以通过组织双元领域关键词的突变情况来确定组织双元领域的研究前沿。

把数据导入CiteSpace III软件中,在聚类点类型选择中设置为Keyword,并将Term Type选定为Burst Terms,阈值调谐选择g-index设置为5,其它属性值使用默认值,运行CiteSpace III,以时间线(Timeline)方式显示,得到研究前沿知识图谱(图8)。

从以时间线(timeline)表征的研究前沿知识图谱(图8),可以确认组织双元的最新研究前沿集中于3个领域:创新悖论管理(#1)、渐进式创新(#2)和双元领导(#4)。

图8 组织双元研究前沿知识图谱

(1)创新悖论管理。组织双元的重要目的之一是解决组织创新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悖论问题,如战略柔性和战略稳定性矛盾、内外部知识探索和整合的矛盾、聚焦个体能力还是组织配置的矛盾,以及静态视角还是动态视角看待组织双元的矛盾。这些矛盾在Raisch等(2008,2009)的研究中也得到了强调[18-19]。因此,后续研究的关注点应是创新矛盾的管理和协调。近几年,很多学者针对创新悖论进行了研究和探讨。Turner等[22]从组织、社会及人力资本等不同层次,基于时间、结构和情景视角探索了组织双元矛盾的解决机制。Choi等[23]实证检验了组织适应能力能缓解因外部动荡及战略柔性化等冲突给组织带来的不利影响。因此,开展悖论能力研究,特别是结合中国阴阳思维和中庸文化开展悖论管理是国内进行双元能力构建中需要思考的方向之一。

(2)渐进式创新。组织双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探索式和利用式活动,很多学者认为这两种活动带来的创新外延是渐进式创新和突破式创新,注重渐进式创新能带来组织高效和短期利润绩效,突破式创新会形成未来首发优势和新竞争能力,但两者活动的不平衡则会使企业陷入“成功陷阱”和“失败陷阱”[24]。近几年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不同类型企业平衡两种创新进行了深入研究。Choi等[23]研究了探索和利用两种活动实施的逻辑思维、消耗的成本资源及对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Wei等从战略导向视角出发,认为不同的战略导向将影响渐进式创新和探索式创新对绩效的影响。因此,渐进式创新和激进式创新仍然是组织双元研究关注的重点之一。

(3)双元领导研究。自Bass实证检验出变革型领导和交易型领导对企业绩效产生相互增益效果之后,组织双元研究开始将视角从组织结构设置和组织情景因素,转移到关注组织管理者和下属自身具备的双元能力方面。Lubatkin等[16]从高层团队行为整合角度,检验领导者对组织双元的正向影响。Rosing[25]提出双元领导概念,认为除组织高层管理者外,具备双元领导思维的团队领导者通过与下属的有效沟通,能够协调和平衡组织探索式和利用式活动;Zacher等[26]实证检验了双元领导与组织绩效的正向关系。因此,双元领导成为组织双元研究的前沿热点之一。基于此,Bonesso[27]从个体层面探讨了双元对个体认知资源和经验能力等方面的要求,通过多案例研究探讨了管理人员实施双元领导行为的负面影响(认知资源匮乏、工作压力等)。因此,从领导能力角度探索组织双元能力构建和研究是未来的重点之一。

5 结语

为使我国组织双元研究紧跟国际前沿并提供实证依据,本文利用CiteSpace III检索出的文献数据进行信息可视化分析,通过科学知识图谱,从时空分布、重要作者、演进路径、研究热定及前沿分析等视角展现该领域研究现状和演进趋势,得到以下结论:

(1)通过对国际期刊中组织双元文献的时空分布分析,发现组织双元研究受到世界学者关注,特别是2009年以来成果数量迅速增加。从期刊的共被引和中心性角度分析,发现ORGAN SCI、ACAD MANAGE J、ACAD MANAGE REV、STRATEGIC MANAGE J等既是高被引期刊又是高中心性期刊,是组织双元研究领域的权威期刊。

(2)通过对重要作者和重要文献的梳理与分析,总结出组织双元领域的知名学者及重要文章共被引情况,从而为组织双元研究提供了文献脉络指导。经过对组织双元领域共被引重要文献的分析,得到该领域的奠基性关键文献,梳理和总结了核心性文献,明晰了组织双元理论发展演进路径,发现组织双元理论已与相关理论交叉融合,并影响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层面。

(3)通过以关键词聚类分析为主的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分析,发现组织双元研究已经形成外部前因、双元情景、管理者、环境、战略柔性、效率困境、双元假设等七大领域,以及创新悖论管理、渐进式创新与双元领导等三大组织双元前沿问题,通过对前沿关键文献的详细解读,可以掌握组织双元发展的未来趋势。

本文虽然对国际核心期刊中有关组织双元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分析,但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深入研究,如国内组织双元的研究热点是什么,是否和国际上组织双元研究保持一致?如果有不同,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文献:

[1] DUNCAN R.The ambidextrous organization:designing dual structures for innovation[J].R H KILLMAN,L R PONDY,D SLEVEN.The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M].New York:North Holland,1976:167-188.

[2] MARCH J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i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J].Organization Science,1991 (2):71-87.

[3] TUSHMAN M L,O'REILLY C A.Ambidextrous organizations:managing evolutionary and revolutionary change[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1996,38(4):8-30

[4] O'REILLY C A,TUSHMAN M L.The ambidextrous organiza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4(82):74-81

[5] RAISCH S,BIRKINSHAW J,PROBST G.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balancing exploitation and exploration for sustained performance[J].Organization Science,2009,20(4):685-695.

[6] CHEN CHAOMEI,IBEKWE-SANJUAN,FIDELIA,et al.The 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cocitation clusters:a multiple-perspective co-citation analysi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0(8).

[7] 陈悦,陈超美,胡志刚,等.引文空间分析原理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17-18.

[8] 陈悦,陈超美,刘则渊,等.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2):242-253.

[9] CHEN CM,MORRIS S.Visualizing evolving networks:minimum spanning trees versus pathfinder networks[R].Proceedings of IEEE Symposium on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IEEE Computer Society Press,Washington,2003:67-74.

[10] CHEN CHAOMEI.Searching for intellectual turning points:progressive knowledge domain visualization[R].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04.

[11] BROWN S L,EISENHARDT K M.The art of continuous change:linking complexity theory and time-paced evolution in relentlessly shifting organizations[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7,42(1):1-34.

[12] SHEREMATA W A.Centrifugal and centripetal forces in radical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under time pressur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0,25(2):389-408.

[13] 胡德华,种乐熹,邱均平,李俊.国内外知识检索研究的进展与趋势[J].图书情报知识,2015(3):93-106.

[14] RAISCH S,J BIRKINSHAW.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antecedents,outcomes,and moderators[J].Journal of Management,2008,34(3):375-409.

[16] GIBSON C B,BIRKINSHAW J.The antecedents,consequences,and mediating role of 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4(47):209-226

[17] LUBATKIN M H,SIMSEK Z,YAN L,et al.Ambidexterity and performance in small-to medium-sized firms:the pivotal role of top management team behavioral integration[J].Journal of Management,2006,32(5):646-672.

[18] RAISCH S,BIRKINSHAW J,PROBST G,et al.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balancing exploitation and exploration for sustained performance[J].Organization Science,2009,20(4):685-695.

[19] JANSEN J J P,BOSCH F A J V D,VOLBERDA H W.Exploratory innovation,exploitative innovation,and performance:effects of organizational antecedents and environmental moderators[J].Erim Report,2006,52(11):1661-1674.

[20] JANSEN J J P,VERA D,CROSSAN M.Strategic leadership for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the moderating role of environmental dynamism[J].Leadership Quarterly,2009,20(1):5-18.

[21] CAO Q,ZHANG H.Unpacking 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dimensions,contingencies,and synergistic effects[J].Organization Science,2009,20(4):781-796.

[22] TURNER N,SWART J,MAYLOR H.Mechanisms for managing ambidexterity:a review and research agend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s,2013,15(3):317-32.

[23] CHOI Y R,PHAN P H.Exploration,exploitation,and growth through new product development:the moderating effects of firm age and environmental adversity[J].Ieee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2014,61(3):428-37.

[24] ASHFORTH B E,REINGEN P H.Functions of dysfunction:managing the dynamics of an organizational duality in a natural food cooperative[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2014,59(3):474-516.

[25] ROSING K,FRESE M,BAUSCH A.Explaining the heterogeneity of the leadership-innovation relationship:ambidextrous leadership[J].Leadership Quarterly,2011(22):956-974.

[26] ZACHER H,ROISNG K.Ambidextrous leadership and team innovation[J].Leadership &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Journal,2015,36(1):54-68

[27] BONESSO S,GERLI F,SCAPOLAN A.The individual side of ambidexterity:do individuals' perceptions match actual behaviors in reconciling the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trade-off[J].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2014,32(3):392-405.

(责任编辑:胡俊健)

An Analysis on the Evolution Path and Hot Topics of 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Based on the View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Map

Luo Jinlian,Guan Jianshi, Zhong Jing,Zhao Li

(College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China)

Abstract:With the help of visualization software-CiteSpace III, it researches the Web of Science on 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 to draw the knowledge maps about analyzing the research hot spot and change trends. The results show that:(1)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 caught the attention of the scholars all over the world.(2) there are multiple perspectives and multi-level explanation of evolution path about the development in 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3)major hot areas are external antecedent, ambidexterity context, manager, environment, strategic agility, productivity dilemma, ambidexterity hypothesis, and the three frontier problems is managing innovation paradoxes incremental innovation ambidextrous leadership.

Key Words: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 Research Hotpot; Knowledge Map; CiteSpace III

收稿日期:2016-11-0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472137、71202031、71302048);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0JZD0045-2)

作者简介:罗瑾琏(1962-),女,湖南湘潭人,博士,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管建世(1987-),男,山东青岛人,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钟竞(1974-),女,博士,江西南昌人,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赵莉(1986-),女,山东泰安人,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团队创新与创造力等。

DOI:10.6049/kjjbydc.2016090242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17)10-014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