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能力提升导向的新创企业组织学习研究

余红剑

(杭州师范大学 阿里巴巴商学院,浙江 杭州 311121)

摘 要:动态能力是新创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新创企业组织学习应以动态能力提升为导向,围绕创业机会的识别、获取与开发进行。新创企业组织学习主要受创业者知识基础、心智模式及其战略共识以及新创企业知识管理能力、组织文化与社会资本的影响。因此,创业者应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并积极引领组织学习,强化知识管理基础,做好组织学习规划,加强员工组织学习相关指导与培训,将新创企业打造成学习型组织并加强社会资本开发与利用。

关键词:新创企业;动态能力;组织学习;创业机会;企业成长

0 引言

我国每天都有大量新创企业成立,亦有大量新创企业死亡,这给创业者乃至整个社会带来极大损失。新创企业死亡有多方面原因,其中,忽视通过组织学习不断提升动态能力,导致不能有效应对内外环境动态变化以及市场竞争等是重要原因。

动态能力与组织学习均为研究热点,但现有动态能力相关研究大多将其作为自变量,关注动态能力与竞争优势、企业绩效间关系,较少将动态能力作为因变量,探究其影响因素、构建与提升等重要内容[1]。类似地,现有研究主要将组织学习作为自变量,探讨其对知识共享、创新绩效、企业竞争优势等的影响,但将组织学习作为因变量探讨其影响因素,尤其是针对新创企业这一特殊主体探讨组织学习影响因素与组织学习管理等问题的研究极为匮乏。实践中许多创业者深谙组织学习的重要性,但不知如何进行组织学习管理。

为帮助人们深刻认识新创企业组织学习规律并从战略管理高度进行科学管理,以更好地促进新创企业动态能力提升,提高新创企业对动态变化的内外环境适应能力与生存竞争能力,本文拟在深入分析新创企业动态能力提升必要性及其与组织学习关系、新创企业组织学习的概念、特征及其对新创企业发展重要性的基础上,系统研究新创企业组织学习的主要影响因素与管理对策,如图1所示。

图1 各研究内容间逻辑关系

1 新创企业及其动态能力

1.1 新创企业的概念与特征

新创企业指创业者为开发创业机会,通过整合资源为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以获利和成长为目标,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处于早期成长阶段的企业[2]。多数新创企业通常具有“新”、“小”与“弱”等先天不足的特征[3]。“新”表现为对业务合作对象而言,新创企业是行业的新进入者,缺乏足够的“正当性”(Legitimacy),不利于其顺利融资与开展相关业务;对顾客而言,其是产品或服务的新提供者,顾客对其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乃至企业口碑等知之甚少,不利于其顺利开发市场;“小”表现为新创企业通常资金、员工与机器设备等内部资源数量不足,企业投入产出规模较小,难以形成规模经济等;“弱”表现为新创企业技术与市场营销等各方面的能力比成熟企业弱。

1.2 新创企业生存与竞争战略

尽管新创企业具有许多“先天不足”,但其仍然要与成熟企业一样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并遵循“优胜劣汰”的生存规则。创新包括新想法的产生、新技术新流程的采用、新产品的推出以及组织结构变革等。新创企业可通过技术、组织结构以及运营管理等领域的创新活动,直接提升运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优化业务流程等[4],在市场能力、市场声誉与竞争地位缺失等情况下,以创新性产品和服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有效避开与成熟企业的正面冲突,获得差异化市场份额[3]。因此,新创企业应努力克服 “新”、“小”、“弱”等先天不足,并辩证地巧用其实现在产品与服务项目、技术流程、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创新,避开与成熟企业正面冲突性竞争,谋求竞争优势并实现企业快速成长,如图2所示。

1.3 新创企业创新成长与动态能力

新创企业动态能力提升对创新绩效具有重要意义,如图2所示。新创企业创新意味着对现有知识、信息等资源进行重构,充满风险。企业动态能力越强,越有助于其在现有知识基础上更好地进行内外资源整合与重构,从而促进其在新产品开发、新工艺构建与优化、新材料运用、新市场开发等方面实现更好的创新,并通过更新企业资源能力基础而降低创新风险[5]。反之,新创企业若缺乏动态能力,则创业团队成员现有从业经验等知识可能成为创新障碍。类似地,较强的动态能力还有助于新创企业更好地获取、整合、重构、组织内外资源,推动商业模式创新[6]

图2 新创企业组织学习、动态能力与创新成长关系框架

创业的本质与新创企业成长是不断识别、获取与开发创业机会的过程[7],新创企业动态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其更好地获取与开发创业机会。有研究将动态能力划分为机会识别和机会利用两种能力,从企业创新所需知识和信息资源的获取与利用视角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机会利用能力与创新绩效正相关[5]。企业成长既包括资源等要素的数量扩张,也包括动态能力与企业综合实力等质的提升,故新创企业动态能力提升本身就是企业成长的应有之义。

2 企业动态能力提升与组织学习

2.1 企业动态能力概念

动态能力指企业为更好地适应内外环境变化,根据生存发展需要而不断整合、配置与利用内外各种资源获取竞争优势的能力,属于企业能力体系的一部分。Winter[8]认为,动态能力包括基础保障能力、适应能力与创造新能力的能力。董保宝与葛宝山[9]认为,动态能力包括资源整合、资源再配置、学习、适应及创新等方面的能力。企业动态能力强调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这对于成熟企业(尤其是大企业)而言往往是一个很棘手的战略难题,因为成熟企业容易受已有经验与惯例等因素的影响而在现有战略、技术、业务流程等方面表现出较强的“刚性”。但新创企业更容易及时根据环境动态变化而对自身作出调整。新创企业动态能力主要包括洞察机会、捕获机遇、变革更新3个维度[10]。从机会视角的新创企业成长过程看,动态能力也是其识别、获取与开发创业机会的重要能力。

2.2 企业动态能力提升与组织学习

企业动态能力的本质属性是知识。Nieves[11]认为,动态能力是可以改变、更新和利用组织现有知识基础的行为集合。企业知识可分为具体性知识、整合性知识与配置性知识三大类。卢启程[12]认为,动态能力还应包括应用性知识。动态能力提升是企业获取与转化新知识,并与现有知识进行再配置、整合利用与共同演化的过程。Kale[13]认为,企业能力构建过程就是其通过有效知识管理对企业现有资源与知识等系统进行修正,并促使知识经过组织学习提升企业运营惯例和技能的过程。刘智勇[14]认为,动态能力改变的过程是企业以现有知识为基础,不断追寻新知识从而不断建立一套新知识结构的过程。

企业获取与整合知识等系列知识活动的过程即是企业组织学习过程。动态能力来源于学习,是企业组织学习的结果[12],因为组织学习可以让企业不断获取并更新动态能力提升所需知识,通过制度化与组织记忆改变等过程提升企业动态能力。Schreyogg[15]认为,组织能力是通过组织学习选择和联接资源的结果。Zollo[1,6]从组织学习视角将动态能力定义为关于集体行动的建立与修正的持续学习过程。谢慧娟[17]将组织学习看作是一种“高阶”能力或企业调整现有规则的方法,是企业动态能力演化与提升的基本动力。此外,国内外众多实证研究均表明组织学习对动态能力提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18]。因此,动态能力提升与组织学习之间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3 新创企业组织学习

3.1 新创企业组织学习概念

新创企业组织学习指新创企业全体员工围绕创业机会的识别、获取、开发及创造等问题,在个体、群体(部门)及组织等多个层面上,通过直觉、解释、整合、制度化与知识创造等过程不断进行前馈学习与反馈学习,从而不断进行知识获取、整合、应用与创造,以不断提升动态能力并实现企业成长的社会化互动过程,如图3所示。

图3 新创企业组织学习模型

新创企业组织学习需要新创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并始于学习主体对现有知识的开发利用。面对不断动态变化的内外环境,新创企业现有知识体系日显不足,需要不断根据问题解决及战略调整需要从企业外部获取新知识。新创企业主要围绕创业机会识别、获取与开发进行组织学习。参照Crossan[19]的组织学习4I模型,新创企业组织学习通常包括直觉(intuiting)、解释(interpreting)、整合(integrating)、制度化(institutionalizing)、知识创造(creating)5个发展阶段。“直觉”指学习主体根据已有工作经验与社会背景等知识基础,通过对外部环境及内部条件的观察与分析,在个体层面上进行创业机会的初步识别与理解。“解释”指学习主体将自己对创业机会的识别与理解向组织其他成员分享与交流的过程。“整合”指组织成员关于创业机会的认识与理解逐步在群体层面上趋于一致,从而为统一进行创业机会的获取与开发奠定基础。“制度化”指学习主体在群体层面上对创业机会的价值、可获得性与可开发性等达成共识后,从组织层面上决定进行创业机会的获取与开发,并基于对创业机会的共识指导产品或服务的设计与开发、组织结构设计、业务流程构建以及企业发展战略制定等各个方面。“知识创造”指新创企业在制度化阶段可能通过开发性学习与探索性学习不断创造新知识,并将这种新知识应用于制度化的过程。

新创企业从“直觉”开始,经过“解释”与“整合”,一直到“制度化”甚至“知识创造”是前馈学习过程,也是企业动态能力的应用过程。新创企业创业机会开发是不断探索的过程,其产品与服务的设计开发、发展战略的制定与优化都是不断探索和试错的过程,新创企业需要在创业机会开发中根据企业内外环境与条件变化,不断反思并修正其对创业机会的现有认知,也需要不断调整优化其业务流程与发展战略等,此即新创企业反馈学习过程。新创企业通过反馈学习不断调整优化其业务流程与发展战略,以更好地适应企业内外环境与条件变化,此即动态能力提升过程。

3.2 新创企业组织学习特征

新创企业组织学习是学习主体为解决问题而进行的知识获取、知识整合与知识创造等知识分享与沟通过程,期间需通过潜移默化(Socialization)、外部明示 (Externalization)、汇总组合(Combination)和内部升华 (Internalization)等,实现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多次转化与螺旋演进,从而不断提升企业各方面能力。与成熟企业相比,新创企业组织学习还具有以下突出特征:①外部知识获取与利用对新创企业提高组织学习效率、更好地开发创业机会尤其重要。新创企业依据现有知识对创业机会进行识别与获取,但在机会开发中,随着企业内外环境与条件变化,新创企业原有知识存量与结构显得不足与陈旧;②新创企业的组织学习活动发生在产品或服务开发、企业战略管理等多个层面、多个领域。因为新创企业“新”的特征决定了新创企业缺乏实际运营经验,其产品或服务项目、业务流程以及经营发展战略等都不够成熟,尚在逐步调整与完善之中;③新创企业的反馈学习尤其重要。新创企业的成长本身就是围绕创业机会的不断识别、获取与开发所进行的充满风险的探索过程,创业者可能通过组织学习的实践环节发现前期机会识别的问题而调整或放弃原先对创业机会的理解,这种反馈学习对新创企业及时调整业务流程与发展战略,从而不断提升动态能力尤其重要;④新创企业组织学习以动态能力提升为导向。新创企业动态能力提升事关新创企业创新绩效的提高以及创业机会的获取与开发等大局,而组织学习是新创企业动态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因此,新创企业组织学习不仅应着眼于当前问题的解决,更应增强对外部动态变化环境的适应能力,帮助企业更好地识别、获取、开发甚至创造创业机会,不断提升成长绩效,通过组织学习不断提升动态能力。

3.3 组织学习与新创企业发展

为了更好地生存发展,新创企业必须不断获取竞争优势。当资源具有价值性、异质性、难以模仿性与难以替代性等特征时,可以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企业现有知识体系可能随着内外环境变化而变得陈旧过时,知识社会的发展进步也可能使企业原有隐性知识显性化从而使这些知识不再具有难以模仿性,新创企业竞争对手亦可能通过知识创造超越或替代这些知识。因此,新创企业现有知识可能只为企业带来短期竞争优势,企业只有通过不断进行组织学习来获取新知识并不断进行知识创造,增加知识存量,优化知识机构,使其知识始终较竞争对手具有异质性,才能获得持续竞争优势。

组织学习可以帮助新创企业不断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变化与需要审视正在开发的创业机会,增加对潜在新创业机会的敏感性,从而调整与优化企业战略,并不断提升动态能力。新创企业成立后的重要任务就是实现快速成长。纳尔逊和温特认为企业成长过程就是企业不断获取新知识,并在运营中通过惯例化将其固化存储在组织记忆中,不断提高企业工作效率的过程。企业成长的本质也可视为企业获取、吸收、整合、应用、创新知识的过程[20]。此外,组织学习还可以帮助新创企业弥补“新进入缺陷”,将通过组织学习获得的信息、技术、知识转化为组织资源,克服资源不足等约束,提升企业相关能力[21]。因此,组织学习对新创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开发管理创业机会、提高成长绩效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 新创企业组织学习影响因素

企业组织学习影响因素涉及众多方面,但与成熟企业比较,新创企业组织学习主要影响因素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如图4所示。

(1)创业者团队已有相关知识基础。创业者团队已有相关知识基础是新创企业组织学习的起点,创业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新创企业藉此不断适应环境变化。对创业者学习模式的调查表明,95%的创业者主要根据自己过去的经历进行学习[22]。这种建立在过去经历基础上的创业学习也是一种校准机制,成功与失败的经历都对创业行为调整具有重要影响。显然,这种与过去经历相关的知识也是创业者及其新创企业对创业机会识别与获取的重要基础和前提。通常,创业者及其团队成员相关知识基础越强大,其对创业机会的直觉能力越强,越有助于其更好地识别、获取与开发创业机会,并在机会开发中不断进行组织学习,从而创造新的创业机会。但是,当新创企业外部环境与创业者过去经历的环境存在巨大差别时,创业者及团队成员已有工作相关知识体系也可能因为创业者无法忘记和改变过去经历中形成的心理图式而使新创企业陷入能力陷阱,即对组织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如基于现有知识开发性应用的行动导向容易使得创业者时刻处于“准备—射击—瞄准”状态而无法超脱现状,难以对当前状态进行及时反思(即直觉),并作出相应反应,表现为新创企业动态能力缺乏或不利于动态能力提升。

(2)主要创业者个体心智模式与创业团队共享心智模式。 新创企业成长围绕创业机会的不断识别、获取与开发进行,并不断在“个体—群体—组织”多个层面进行前馈学习与反馈学习,此过程受主要创业者个体心智模式与创业团队共享心智模式及其相互作用的影响。心智模式反映认知主体对自己、他人、组织及周围世界每个层面的假设。创业机会通常是客观存在的,但需要创业者利用主观认知去识别并判断其可获得性与可开发价值。创业者作为组织学习主体,其对创业机会与外部环境发展规律的认知无疑会影响其对创业机会存在与否及开发价值的判断。因为心智模式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类似“滤镜”般观察世界的认知框架[23],具有不同心智模式的创业者面对同一创业机会,其所观察到的信息也不同,并会作出不同的推论,所感知的机会价值与风险等也存在不同。同理,新创企业在反馈学习时,具有不同心智模式的创业者对现有创业机会开发进展的理解与判断也不同(即“直觉”),会在坚持还是放弃或者调整现有机会开发策略与企业发展战略等重要问题上持有不同意见。从这个角度看,主要创业者个体心智模式与创业团队共享心智模式也会通过这种反馈学习影响新创企业对内外环境变化的调适与反应能力(即“整合”),对动态能力产生重要影响。新创企业前馈学习是主要创业者个体心智模式影响新创企业组织共享心智模式的过程,反馈学习是组织共享心智模式影响创业者个体心智模式的过程[24]

图4 新创企业组织学习影响因素与管理对策分析逻辑

(3)创业团队成员的战略共识。 创业机会的识别、价值判断、可获得性与可开发性分析是新创企业前馈学习的重要内容,但创业机会价值大小因新创企业发展战略不同而异。若创业团队缺乏战略共识,则无法完成组织学习的“整合”环节,无法就创业机会的开发价值达成共识,更无从据此指导产品或服务的设计与开发,即无法开始“制度化”环节的组织学习。此外,创业团队成员如果在企业发展战略等问题上产生严重分歧,将不利于明确共同的学习方向,不利于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与文化,不利于构建良好的学习机制,难以激励创业团队成员之间进行充分有效的信息交流与知识共享。显然,缺乏战略共识的创业团队也难以对动态变化内外环境的影响达成共识,从而难以及时采取统一应对行动,表现为新创企业动态能力不足。反之,则更有利于新创企业整合内外资源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有利于动态能力提升。新创企业发展战略通常不是既定的,而是在成长中逐步形成并完善的,这本身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创业团队成员常常在发展战略上产生一定分歧。因此,与成熟企业相比,新创企业创业团队成员的战略共识对其组织学习的影响值得特别重视。

(4)新创企业知识管理能力。 知识管理指企业构建业务相关知识系统,并通过知识获取、分享、整合、创造、记录、存取、更新与创新等系列管理活动,不断增加知识总量,优化知识结构,并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生产等经营管理需要的系列规划与管理活动。新创企业组织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是不断提升动态能力,知识是组织学习的核心要素,也是企业动态能力提升的资源基础。新创企业为提升动态能力所进行的组织学习自始至终围绕企业知识这一核心资源展开,伴随知识的获取、转移、转化、创造等一系列知识管理活动。在新创企业组织学习中,“直觉”是对新知识的获取过程,“解释”是组织内部个体间与部门间知识转移和分享的过程,“整合”是企业在部门与组织层面上对新知识与现有知识的整合过程,“制度化”是企业对知识的直接应用过程,“知识创造”是企业知识管理中知识更新与创新的过程。新创企业组织学习的反馈环节也是企业不断将前馈学习中所学知识记录存储到现有知识系统,不断丰富知识总量,优化知识结构,提升企业智慧资本的过程。因此,新创企业知识管理能力对企业组织学习的顺利开展以及能否通过组织学习更好地提升动态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5)新创企业组织文化。 新创企业组织学习始于组织成员的学习动机,需要各学习主体围绕学习主题进行充分的信息交流与知识分享,是各学习主体之间心理和社会互动过程,该过程受新创企业组织文化的影响。新创企业组织文化是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社会责任、经营理念、经营目的、行为准则、企业制度、企业精神等物质形态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表面层、中间层与核心层3个层面的内容。显然,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与积极进取精神的组织文化促使创业团队成员具有更强烈的学习动机;反之,则可能使其缺乏学习动机。类似地,宽容失败与鼓励创新的组织文化会激发新创企业组织成员积极主动学习;反之,则可能让组织成员因为害怕失败等原因而被动消极学习。显然,组织成员之间信任程度对信息交流与知识分享等即组织学习的“解释”阶段具有重要影响,这一点在Crossan[19]提出的组织学习动态模型中早已得到论证。显然,组织成员间及时进行信息交流与知识分享的企业,将能更为及时地发现并应对企业内外环境变化,即表现出更强的动态能力。创业者团队应充分认识到不同组织文化可能对其组织学习带来不同影响。

(6)新创企业社会资本。 企业社会资本包括外部社会资本与内部社会资本,外部社会资本表现为新创企业与顾客、合作伙伴、政府部门等企业外部主体之间互动关系的广度与品质等方面,内部社会资本表现为新创企业内部成员间沟通与信任品质等方面。显然,新创企业外部社会资本越强,越有助于扩大组织学习的知识来源,并提高所获取的知识品质。有研究表明,企业良好的外部信任对其从政府部门、合作伙伴、客户、中介机构等处获取新信息、新灵感、新知识或新技能,支持企业进行探索性学习具有重要积极意义[25]。新创企业内部成员间基于彼此信任的良好内部社会资本有助于更好地进行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与信息的分享、传递和利用,提高“解释”、“整合”与“知识创造”等阶段的学习绩效。此外,良好的内部社会资本有助于新创企业更好地在组织成员间形成共同愿景、共同目标、共同认知与共同行为规范,建立具有较强凝聚力的共同体,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组织成员间沟通障碍,促进彼此经验与知识的交流和分享(即“解释”)[26]。上述分析表明,新创企业若缺乏良好的内外部社会资本,将不利于其更好地整合企业内外信息、及时洞察并应对内外环境变化,即不利于动态能力提升。

5 新创企业组织学习管理对策

新创企业组织学习管理工作比较复杂,涉及很多方面,同时,资源能力有限。为提高组织学习效率,应重点做好以下管理工作:

(1)创业者应时刻保持学习状态并积极引领组织学习。 创业是创新的过程,要求创业者在业务流程、企业发展战略等方面进行持续创新。创业者不能因循守旧,须时刻准备创新。创新是知识创造的结果,要求创业者进行持续学习。新创企业组织学习主体包括全体员工,但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新创企业组织学习通常属于典型的个人体制型组织学习系统,主要创业者在新创企业组织学习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关键引领角色[27]。创业者既是新创企业组织学习的起点,也是联接创业者个人学习和组织学习的桥梁与枢纽[28]。创业者应注意提升其战略领导能力,努力在前馈学习的创业机会识别、获取与开发等过程中,乃至反馈学习的战略沟通与调整等环节,引领组织成员加强组织学习,克服组织惰性,不断适应动态变化的内外环境,即不断提升动态能力。以新创企业的战略沟通与调整为例,由于企业内外环境不断变化,新创企业在发展中需要不断调整发展战略,创业者应加强沟通,努力促进创业团队成员乃至整个企业所有员工对企业发展战略达成共识,以推动企业更好地进行组织学习,从而不断提升动态能力。

(2)加强知识获取、共享与储存等知识管理工作。 企业动态能力的本质是知识体系,组织学习的首要要素是知识。新创企业创业者及其团队成员创业初期通常具有关于创业机会的一定知识存量,但面对动态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其现有知识存量往往显得过时。不断从企业外部获取有关知识与信息对于企业重新认识正在开发的创业机会,发现新的创业机会,调整优化发展战略,从而降低发展不确定性并获取竞争优势等,具有重要意义[29]。因此,新创企业创业团队应通过市场调研、私董会、行业协会活动、各种网络关系构建与整合应用等多种方式,增加新知识的获取。

组织学习要求众多学习主体之间进行充分的知识共享。新创企业由于成立时间短,组织成员间往往合作共事时间不长,企业文化也未成型,知识相关利益分配格局尚不清晰,导致新创企业组织成员间信任程度不高,对知识共享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新创企业应通过合理的组织结构设计、工作任务分工等,为组织成员创造更多的交流沟通机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组织成员间信任,通过科学设计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尤其是培训、绩效与薪酬等,增强组织成员知识共享动力并克服心理障碍。

企业内部知识库是其组织学习的基础[30],是联接探索学习和开发学习的桥梁,也是组织学习不断重复、循环发展的基础[28]。新创企业内部知识库的累积发展可以帮助企业强化认识能力,拓展认知空间,增强行动能力,即提升企业动态能力,增强对创业机会的识别、获取与开发能力。因此,新创企业应将创业机会开发中通过探索性学习与开发性学习所获得或创造的新知识,通过企业内部数据库维护、业务流程设置、企业文化建设、管理制度构建等方式进行存储,不断丰富动态能力提升所依赖的知识基础。

(3)作好组织学习规划。 新创企业应做到开发性学习与探索性学习并重。新创企业技术业务流程尚不成熟,缺乏实际运作经验,为更好地开发创业机会,应重视通过开发性学习,向成熟企业学习借鉴成熟有效且适合自身条件的技术业务流程与管理经验。新创企业成长是不断识别或创造、获取与开发创业机会的过程,而创业机会往往存在于各种创新活动或认知过程中。新创企业应特别重视结合自身创业大领域,加强对现有存量知识之外新知识与新技术等的学习。这种探索性学习有助于新创企业知识存量增加与结构优化,从而促进动态能力提升[31]。反之,如果新创企业忽视探索性学习,创业者及其团队成员的现有知识体系可能由于知识僵化或能力刚性而不利于新创企业适应动态变化的内外环境[32],不利于动态能力提升。

新创企业既要重视前馈学习,也要重视反馈学习。新创企业普遍重视前馈学习,即根据内外环境变化获取新知识,进行新创业机会的识别与获取等。很多创业者在创业前都是某些行业较为成功的专业人员,在创业机会开发过程中,容易因为“成功经验”的影响而忽视根据内外环境变化定期评估创业机会,并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评估原有关于创业机会的认识,即进行反馈学习。事实上,此种反馈学习可以提升新创企业的知识存量,优化知识结构,并提升动态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反馈学习也是新创企业风险管控的重要方式。此外,新创企业既要重视显性知识学习,也要重视隐性知识学习,更要重视两种知识的相互转化,不断提升动态能力。

(4)将新创企业打造成学习型组织。 新创企业围绕创业机会所进行的前馈学习需要不断进行知识获取、传递、应用与创造,将新创企业打造成不断创造、获取和传递知识的学习型组织。新创企业成长是一个探索创新的过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要求新创企业具有较强的战略柔性。学习型组织的打造有助于新创企业在反馈学习中根据动态变化的内外环境及时调整自身对创业机会的获取与开发行动,甚至进行战略调整,这也是企业动态能力应用与提升的过程。彼得·圣吉指出,学会自我超越、改变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促进团队学习、形成系统思考是构建学习型组织的必要工作。因此,创业者除自己应时刻保持学习状态外,还应设法鼓励并帮助全体员工正确调整心智模式,勤于学习,并且结合各自工作超越自己,不断成长。创业者应经常与新创企业员工沟通分享企业发展战略与使命等,在全体员工间建立共同愿景,指导员工围绕企业发展进行系统思考,创造良好条件引导员工统一自身与企业发展目标,进行团队学习。学习型组织建立的关键是培育一种学习型机制,并确保其具有良好的教育、激励、质疑以及创新等作用[33]

(5)加强员工组织学习指导与培训。 员工是新创企业组织学习的重要主体,员工能否根据内外环境变化,通过组织学习及时调整或优化自己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创企业能否及时有效应对内外环境变化,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动态能力的强弱。但并不是每个员工都能很好地掌握组织学习方法,也不是每个员工都能充分认识到组织学习的重要性。因此,新创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组织学习的指导,如管理者可通过培养崇尚学习的企业文化等措施,对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帮助员工充分认识个体层面的组织学习对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其学习动力,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让每个员工明确其工作岗位及职责在整个企业中的重要地位,充分认识其个体层面的组织学习对整个企业动态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增强个体学习责任感。新创企业还应为员工开展组织学习提供各种有利条件,帮助员工掌握学习方法。此外,为更好地开发创业机会,新创企业应特别重视员工培训。

(6)加强新创企业社会资本的开发与利用。 新创企业除应通过加强企业组织文化建设培育良好的内部社会资本外,更应重视加强与顾客、政府部门、合作伙伴等建立良好的外部社会资本。如新创企业与顾客的沟通越多,彼此信任程度越高,越容易从顾客处获取有关产品或服务需求信息,增强企业知识管理能力。这些知识与信息是企业进行产品与服务设计及调整所需组织学习的核心要素,这些知识与信息的品质越高,越有助于新创企业更好地进行组织学习。新创企业通常处在市场开发阶段,没有良好的顾客关系品质,故新创企业应对顾客关系品质进行战略性规划与管理。

外部社会资本的强联系对于企业获取隐性知识特别重要,但这种知识往往与新创企业现有知识结构具有较大的同质性。企业社会资本的弱联系对于新创企业获取外部环境变化、异质性或互补性的新知识和新信息特别重要。故新创企业在发展外部社会资本时,既要重视维护利用现有强联系,更要不断扩大外部关系网络,增加异质性知识来源。这对于新创企业更好地评估外部环境变化,并作出相应战略调整,不断提升动态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 结语

新创企业的成立源于创业者对创业机会的识别与可开发价值的认知,其成长过程亦是对创业机会不断识别、获取与开发乃至创造的过程。面对动态变化的内外环境以及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为实现更好的成长,新创企业应辩证地看待并利用其“新”、“小”与“弱”的特点,通过加强组织学习提升动态能力,不断提升创新绩效,支持企业创业机会的识别、获取与开发乃至创造。

新创企业组织学习围绕创业机会的识别、获取与开发乃至创造而展开,包括前馈学习与反馈学习两个方面,具体包括直觉、解释、整合、制度化与知识创造等过程。新创企业组织学习主要受创业者知识基础、心智模式及其战略共识以及新创企业知识管理能力、组织文化与社会资本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创业者应时刻保持学习状态并积极引领组织学习,强化知识管理基础,做好组织学习规划,加强员工组织学习指导与培训,将新创企业打造成学习型组织,并加强企业社会资本开发与利用。

参考文献:

[1] 葛宝山,谭凌峰,生帆,等.创新文化、双元学习与动态能力关系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6,34(4):630-640.

[2] 余红剑.基于资源获取与组织学习视角的新创企业内部能力提升战略选择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9,27(3):86-90.

[3] 李雪灵,韩自然,董保宝,等.获得式学习与新企业创业:基于学习导向视角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3(4):94-106.

[4] 高强,吴贵生.创新影响B2C电子商务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29(7):157-164.

[5] 吴航.动态能力的维度划分及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对Teece经典定义的思考[J].管理评论,2016,28(3):76-83.

[6] 曾萍,李明璇,刘洋.政府支持、企业动态能力与商业模式创新:传导机制与情境调节[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6,28(4):31-38.

[7] 余红剑.新创企业外部网络关系品质、内部能力与成长绩效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7.

[8] WINTER S G.Understanding dynamic capabilitie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3,24(10):991-995.

[9] 董保宝,葛宝山.新创企业资源整合过程与动态能力关系研究[J].科研管理,2012,33(2):107-114.

[10] TEECE D J.Explicating dynamic capabilities:the nature and microfoundations of (sustainable) enterprise performance[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0,28(13):1319-1350.

[11] NIEVES J,HALLER S.Building dynamic capabilities through knowledge resources[J].Tourism Management,2014,40(1):224-232.

[12] 卢启程.企业动态能力形成的知识活动及其组织学习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8):132-136.

[13] KALE P,SINGH H.Building firm capabilities through learning:the role of the alliance learning process in alliance capability and firm-level alliance succes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7,28(10):981-1000.

[14] 任荣,王涛.新创企业能力构建的机理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1(2):37-44.

[15] SCHREYÖGG G,KLIESCH-EBERL M.How dynamic can organizational capabilities be? towards a dual-process model of capability dynamization[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7,28(9):913-933.

[16] ZOLLO M,WINTER S G.Deliberate learning and the evolution of dynamic capabilities[J].Organization Science,2002,13(3):339-351.

[17] 谢慧娟.社会资本、组织学习对物流服务企业动态能力的影响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3.

[18] 曾萍.组织学习与绩效的关系:基于动态能力的中介效应[J].图书情报工作,2009,53(20):102-105.

[19] CROSSAN M M.A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framework:from intuition to institution[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9,24(3):522-537.

[20] 胡振华,阳志梅.网络嵌入性与集群企业竞争优势:基于组织学习视角的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9(2):64-66.

[21] 陈寒松,陈金香.创业网络与新企业成长的关系研究——以动态能力为中介变量[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6(2):76-83.

[22] 姚德明.创业型物流企业组织学习过程与心理分析[J].物流技术,2008,27(11):50-52.

[23] 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173-201.

[24] KIM D H.The link between individual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J].Sloan Management Review,1993,35(1):37-50.

[25] 吕东.转型经济背景下信任、组织学习对技术型新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影响的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2.

[26] JEFFREY H DYER,NOBEOKA K.Creating and managing a high-performance knowledge-sharing network:the Toyota case[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0,21(3):345-367.

[27] SHRIVASTAVA P.A typology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systems[J].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1983,20(1):7-28.

[28] 黄国群.新创企业组织学习要素的类别及维度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8(5):57-63.

[29] GNYAWALI D R,STEWART A C.A contingency perspective o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integrating environmental context,organizational learning processes,and types of learning[J].Management Learning,2003,34(1):63-89.

[30] 陈国权,马萌.组织学习的过程模型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0,3(3):15-23.

[31] WANG C L,SENARATNE C,RAFIQ M.Success traps,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firm performance [J].British Journal of Management,2015,26(1):26-44.

[32] 宝贡敏,龙思颖.企业动态能力研究:最新述评与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5,37(7):74-87.

[33] 张玉华.影响组织学习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分析[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4,28(1):81-84.

(责任编辑:万贤贤)

Dynamic Capability Promotion-Oriented Research o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of New Venture Enterprises

Yu Hongjian

(Alibaba Business School,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1121, China)

Abstract:Dynamic capability i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new enterprises. The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of new ventures should be guided by dynamic ability promotion and be conducted according to identification, acquisi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ies.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of new enterprises is mainly influenced by knowledge base, mental model and the strategic consensus of the entrepreneurs,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ability,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social capital of the new enterprises. Therefore, the entrepreneurs should always keep learning and lead the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ctively. Strengthen knowledge management foundation, pla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enhance relevant guidance and training of staf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in order to develop start-ups into learning organization and strengthen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social capital. This study will help people understand the rules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in new enterprises better, and promote dynamic capability through the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 learning.

Key Words:New Ventures; Dynamic Capability;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ies; Enterprise Growth

收稿日期:2017-04-14

基金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Y13G02002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2YJC630274);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杭州师范大学电子商务与网络经济研究中心基地项目(2015JD29)

作者简介:余红剑(1974-),男,江西余干人,博士,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区域经济、产业组织与服务管理等。

DOI:10.6049/kjjbydc.2017030121

中图分类号:F2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17)10-009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