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演进模型及演进特征研究

綦良群,何 宇

(哈尔滨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摘 要:基于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演进分析,归纳了演进过程的4个阶段,即分化发展阶段、关联发展阶段、互动发展阶段以及融合发展阶段,并基于自组织理论提出了两大产业互动融合演进过程模型假设。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演进发展4个阶段的演进模型,通过仿真验证了两大产业互动融合演进的自组织过程,进而揭示了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演进趋势,并归纳了两大产业互动融合演进特征。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演进趋势;演进特征

0 引言

在世界经济分工与合作中,装备制造业作为为社会经济建设和其它产业发展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其发展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产业体系的竞争力和工业化水平[1]。生产性服务业是依靠制造部门并为其提供服务的产业,其发展不仅能够促进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而且可以通过促进制造业发展优化经济结构[2]。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是当前研究热点之一,国内外学者对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互动融合关系。Paolo G和Valentina M[3]对经合组织11个成员国和太平洋8个国家进行分析,证明了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存在共生演进关系;②互动融合模式。Kucza和Gunther[4]认为制造业企业实现全球服务化有4种模式,包括名族中心式、多中心式集成、多中心式、地心式分离模式;④影响因素。Ulaga[5]提出了4种资源整合及5种能力培养对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的影响作用;⑤互动融合路径。李文秀和夏杰长[6]提出制造业和服务业间存在嵌入式、交叉式和捆绑式3种互动融合方式,并探讨了以自主创新为基础的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路径;⑥互动融合效应。周振华[7]指出产业融合带来了更大的复合经济效应, 派生出极高的成长速度;⑦互动融合演进。陈柳钦(2004)[8]着重分析了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因、演进方式和演进效应。陈宪等[8]从分工角度,深入考察了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动态演进,并研究了融合态势。Park[9]运用投入产出表对中国、印度尼西亚、日本、马来西亚等8个太平洋地区和国家的制造业与服务业共生关系演进过程进行了分析,并测量了制造业和各种生产性服务活动之间的关系。赵勇[10]指出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服务化演进过程中呈现出较强的探索性特征。Gebauer[11]对影响服务导向型制造业演进因素进行了分析,以装备制造业企业为例,指出制造业服务化对制造业及服务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然而,目前关于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演进的研究成果较少。本文系统分析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演进过程,揭示两大产业演进趋势,归纳演进特征,对于进一步研究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演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演进分析与模型假设

本文通过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演进分析,梳理两大产业演进发展阶段,并基于自组织理论提出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演进模型假设,为研究两大产业互动融合演进趋势及特征提供理论和实证基础。

1.1 演进分析

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演进是一个逐渐发展过程。产业通过技术革新和放宽限制降低行业间壁垒,加强行业企业间竞争合作关系[12]。产业之间出现竞合关系,意味着两大产业处于互动融合初期,尚未形成互动融合意识,两大产业处于分化发展阶段。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以及市场需求扩大,促使生产性服务业突破装备制造业边界,从装备制造业价值链中分离出来,重新嵌入到生产活动中,发挥经济发动机的作用[13]。此时,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关联程度增强,装备制造业意识到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的重要性,两大产业进入关联发展阶段。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在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不同环节进行交互,建立更为紧密的互动关系,互动方式的转变促使企业行为及其市场结构开始发生变化,标志着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进入互动发展阶段[14]。同时,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推动两大产业进入融合发展阶段。在技术与制度创新的基础上,产业内不同行业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使得业务、管理以及市场逐渐融合,形成新型产业形态,最终完成产业融合全过程[16]。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演进发展过程中,产品、技术以及市场等高度相关,并且各个发展阶段既前后相互衔接,又并行同步促进,最终促使演进发展趋于稳定化[16-17]。其他学者也从不同角度研究了互动融合过程,如施建辉、丁培荣[18]基于动态视角,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分为形成阶段、融合阶段和国别分工阶段。胡金星将产业融合的产生过程看作一种自组织过程,认为不同产业主体之间存在非线性竞争与协同作用,推动产业系统向有序化方向发展,促使新兴产业出现与发展,实现不同产业间融合。

由以上分析可知,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是一个动态渐进发展过程,包含分化发展、关联发展、互动发展和融合发展4个演进阶段。

1.2 模型假设

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演进随时间变化而变化,两大产业间复杂的非线性作用呈现出一种自组织的演进状态。为深入探讨两大产业互动融合演进动态过程,本文基于自组织理论构建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演进过程模型,此处借鉴张鹏等[20]的研究成果并加以改进。初始阶段两者单独运作的状态方程如下所示:

依据上述模型,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 假定产出水平是时间t的函数,用LA(t)表示生产性服务业产出水平;LB(t)表示装备制造业产出水平。

H2:在已知的环境容量范围内,充分利用各种生产要素和自然资源所能达到的最佳状态叫作自然状态。假定EA为自然状态下生产性服务业的最大产值,假定EB为自然状态下装备制造业的最大产值。

H3:rArB分别代表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自然增长率,属于产业本身固有特性,假定为常数。

H4: α表示在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演进过程中,两大产业对对方产出的影响。其中,αAB表示生产性服务业对装备制造业的影响系数,αBA表示装备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系数,也称为竞争系数。

H5:βAB表示装备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贡献系数,βBA表示生产性服务业对装备制造业的贡献系数,由此反映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演进效应。贡献系数会随着两大产业演进过程中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改变。

H6:γ表示演进过程中的随机干扰项,信息技术发展、政府政策变动、消费者需求波动都会影响两大产业互动融合演进。由于随机干扰项很难定量描述,故忽略其影响,假定γ=0。

2 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演进模型及仿真

通过上述演进分析以及模型假设,基于分化发展阶段、关联发展阶段、互动发展阶段和融合发展阶段的特点,构建各个阶段演进模型,并在给出互动融合演进模型的平衡点以及稳定性的条件下,对演进过程进行仿真分析,揭示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演进趋势和演进特征。

2.1 不同演进阶段演进模型

2.1.1 分化阶段演进模型

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演进初期,生产性服务业从装备制造业内部分化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作用很小,相互之间的贡献系数较小,即βBA=βAB=0。随着生产性服务业分工和细化,相互之间产生一定影响,但彼此贡献依然很小,即0<βBA<αAB,0<βAB<αBA。此时,两大产业的产出水平方程如下:

为判断两大产业分化阶段演进状态,对稳定点进行分析,假设αAB< 1,αBA< 1,令:

得出如下4个平衡点:

C1(EA,0) C2(0,EB) C3(0,0)

C1C2C3C4共同构成两大产业的演进轨迹,随着时间的推进,演化轨迹的斜率发生变化,C1C2C3逐渐趋向于C4,这说明C1C2C3是不稳定的平衡点,C4是稳定平衡点。根据αBAαAB的含义,由演进结果可知:

(1)当αAB< 1、αBA< 1时,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与装备制造业内部的生产性服务活动存在竞争,两大产业未形成互动意识。

(2)当αAB> 1、αBA> 1时,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竞争明显,占优势的一方迅速占领市场。

(3)当αAB> 1、αBA< 1或αAB< 1、αBA> 1时,两大产业竞争力存在极大差异,在此状态下,若两大产业在生产性服务业务上完全相同,导致αAB< 1和αBA<1不能同时出现,则两大产业无法实现共存。

在此阶段,生产性服务业缺乏有效需求,导致发展受到限制。装备制造业需要扩大需求,为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提供市场机会,缓解两大产业之间的竞争压力,进而推动两大产业协同演进发展。

2.1.2 关联阶段演进模型

随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价值链分工深化以及模块化生产的兴起,装备制造业将非擅长的环节外包出去,服务外包业务为生产性服务业提供了机会和平台,使其快速发展,两大产业之间逐渐形成合作互利的关联关系,呈现出关联发展趋势。在此阶段,两大产业产出增长水平方程如下

=0,则有:

根据数学模型中的解方程以及稳定性理论可得:

(1)当 1-αABLB+βAB<0、1-αBALA+βBA<0时,两大产业业务竞争较大且彼此贡献较少,激烈竞争使得产业之间很难维持有效合作,最终导致两大产业融合成为一个产业。

(2)当1-αABLB+βAB>0、1-αBALA+βBA>0时,两大产业彼此之间的贡献已经超过竞争的影响,产业间有效合作促使两大产业优势互补,呈现互动演进趋势。

由此可见,当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满足1-αABLB+βAB>0且1-αBALA+βBA>0的条件时,两大产业出现关联合作并推动两大产业演进发展。

2.1.3 互动阶段演进模型

(1)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阶段的演进模型。政府调控以及市场需求加大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迅速发展,促使两大产业形成互动关系,并产生共生效应。初始阶段的状态方程为

解方程方法同上,这里不再论述。针对此方程的解,解释如下:①0<βAB<1表示装备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产出具有正向作用。互动初期两大产业供需不平衡,因此,生产性服务业获利较小。βAB>1表示装备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产出的正向作用相对较大。由于生产性服务业对装备制造业依赖性较强,提供的服务较少且单一,生产性服务业依然获利较少;②βBA<1,βAB>1,βABβBA<1,表示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达到均衡状态,在此状态下,生产性服务业迅速发展,通过竞争合作方式提高自身水平。然而,只有βBA>βAB时,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才能处于共生状态,并且,要求装备制造业具有较强的规模以及产出能力。

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推动装备制造业发展,同时,装备制造业优化产业结构,协调产业供需链,促使两大产业互动发展,进而推动两大产业互动演进。

(2)产业集群阶段的演进模型。科学技术与经济迅速发展,推动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逐渐形成集群状态,两大产业通过集群提高自身竞争实力,形成实力接近的互利共生关系,从而提高两大产业的产出水平。在此阶段,两大产业的互动演进模型如下:

根据上述方程,运用同样的方法得到模型的稳定条件:0<βAB<1,0<βBA<1;稳定点为:

其中,M表示两大产业之间贡献基本趋于相同的稳定点。在此状态下,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存在于同一个市场,集群之间协同共生需要两大产业的贡献系数趋于一致,即必须满足:0<βAB<1,0<βBA<1,产业之间形成双重互动,最大程度发挥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演进集群效应,为两大产业融合演进奠定基础。

2.1.4 融合阶段演进模型

技术创新是推动两大产业互动融合演进的动力,也是决定两大产业竞争力的先决条件。在此阶段,两大产业通过加强技术创新水平,推动市场与管理相融合,进而推动产业全面融合。基于上述分析,将影响系数暂定为技术创新系数,建立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演进模型如下:

βABβBA<1时,令:

由本文前面应用的平衡点稳定性研究方法可知: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演进竞争系数以及贡献系数变化导致不同演化结果,因此,平衡点存在3种情况:不稳定点、鞍点和稳定点。解此方程得到两个平衡点M(0,0)和)。为了便于讨论,记:

将M(0,0)带入上式可得:p2-4pq=4rArB>0,q=-rArB<0,由此可知,M(0,0)为鞍点。同样,带入点,有p2-4pq=4rArB(1-rArB)>0,q=rArB(1-rArB)>0,由此可知,N为稳定点。

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通过技术创新扩大市场容量,推动两大产业达到均衡状态,促进两大产业融合演进。因此,本文将ε=βABβBA作为技术创新效率,ε<1表示低技术创新效率,ε>1表示高技术创新效率。可见,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将对两大产业融合演进发展产生关键作用。

2.2 模型仿真与结果分析

本文运用Matlab7.0软件,基于不同演进阶段的参数设置,对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演进过程进行仿真分析,绘制动态演进趋势图,不同阶段仿真初始参数均设为:LA(0)=1,LB(0)=5,EA=5,EB=7,rAB=rBA=0.05,仿真周期为160month。运行结果如图1-图4所示。

图1 分化阶段演进趋势

图2 关联阶段演进趋势

图3 互动阶段演进趋势

图4 融合阶段演进趋势

(1)当αAB=αBA=0.5时,生产性服务业增长缓慢,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在业务上存在竞争,装备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不足,因此阻碍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如图1所示。

(2)当βAB>αAB,βBA=αBA时,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对彼此的需求增加,两大产业之间的依赖增强,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装备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推动作用明显增强,促使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如图2所示。

(3)当αAB=αBA=0,βBA=βAB=0.7时,快速增长的周期缩短,两大产业之间呈现互动发展状态,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演化趋势明显加快,进入互动演化阶段,如图3所示。

(4)当αAB=αBA=0,βBA=βAB=0.7时,由于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技术创新水平提升,促使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向融合演进发展,两大产业对彼此产生积极影响,如图4所示。

3 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演进趋势及特征

通过以上模型分析与仿真可知,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演进发展态势影响两大产业互动融合演进发展的基本方向。纵观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演进发展过程,其主要呈现以下演进趋势:

3.1 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演进趋势

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通过产业间相互作用推动互动融合演进发展,产业结构服务化、价值链高端化以及市场主导化的演进趋势成为两大产业互动融合演进发展的一种新动力。

(1)产业链服务化。在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演进过程中,产业链中心存在渐次向服务业转型的规律性,产业链服务化成为两大产业互动融合演进发展趋势。一方面,大型装备制造企业产业规模较大,产业链相对完善,产业自身拥有较强的服务功能,加之资金以及政策的支持,服务化程度较高,可以直接转化为利润,产业链服务化水平越高,企业利润越多。另一方面,轻型装备制造业由于技术匮乏和资金弱势,产业链抗风险能力不足,导致产业链服务化水平较低,不过,其产业链便于调整,可以快速转换战略,引进技术人才,加快产业链服务化进程,因而产业链服务化趋势明显。产业链向服务化转型可以弥补装备制造业在分工细化过程中技术缺失的漏洞,提高价值创造与传递效率。此外,两大产业从服务化过程中直接获利,提升自身收益水平,推动两大产业互动融合演进发展。

(2)价值链高端化。产业链服务化的转变,使得装备制造业原有的服务活动从价值创造环节中分离出来,导致产业价值链断裂,形成无序的价值网络。装备制造业位于价值链的核心位置,具有相对垄断性,价值链重构使其识别高端环节,进一步提升综合竞争力。与此同时,装备制造业借助生产性服务业的渗透和延伸,重新组合,形成新的价值链,并注重高端环节重组,呈现出高端化趋势。新价值链形成过程中,生产性服务业针对装备制造业价值创造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特点,以增加附加值的形式,提升整体价值创造水平,促使价值中心向高利润的服务环节转移,满足高端市场需求,推动产业价值链高端化发展。可见,产业价值链高端化是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演进的必然趋势。

(3)市场主导化。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演进发展以共同技术为基础,技术决定了产品生产环节,扩大了产品多样化可能性,但对产品核心设计环节作用较小,导致两大产业互动融合深度不足。传统装备制造业市场单一化,产品多样性少,难以应对市场变化,然而,新兴装备制造业市场占有率低,相对性需求较小。因此,促进新融合产业和融合产品的形成,进而形成新的市场与竞争力十分重要。以市场为主导的互动融合演进过程需要技术、业务以及管理的支撑,技术融合、业务融合以及管理融合是两大产业互动融合演进的必要手段,而实现市场融合是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演进的必然结果。因此,管理市场主导化是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演进的必然趋势。

3.2 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演进特征

通过上述对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演进趋势的分析可知,两大产业互动融合演进与产业自身及内外部环境紧密相关,从而呈现出不同演进特征。

(1)环境适应性。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演进发展与产业内外部环境密切相关,与环境保持良好的交互作用,促使两大产业实现更高层级的互动。两大产业从内外部环境中获取演进所需资源和信息,如政府政策、物质资源、人力资本、信息资源等。装备制造业将从产业外部环境获取的生产资料与生产性服务业提供的服务相结合,向消费市场提供产品。同时,市场需求变化促使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在资本、信息、技术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因此,产业内外部环境变化将影响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演进效率。可见,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良好的需求适应能力,有利于促进两大产业演进发展。

(2)主体协同性。协同能力是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共生的能力。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在分化状态下以自有的技术及知识轨迹发展,彼此之间没有能量及信息流动,导致两大产业存在异质性,阻碍了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演进发展。随着产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两大产业呈现出互动融合演进轨迹,但是,市场与产业融合协同性较差。因此,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通过技术和知识创新,打破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技术和知识壁垒,使得两大产业之间技术及知识实现融合,促进面向需求的新产品和服务产生,进而促使市场和管理相融合,最终推进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演进。较高的协同能力对两大产业互动融合演进具有关键性作用,其不仅是互动融合演进的必要条件,而且是产业环境适应性的具体体现。

(3)非线性特征。在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演进过程中,演进机制发挥重要作用,使得两大产业演进过程呈现非线性状态。由于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产业规模、发展水平、政策支持力度等存在差异,导致产业效益存在差异。两大产业互动融合演进对彼此产生的效益不同,形成规模效应及溢出效应等,在一定限制条件下,部分效应对两大产业产生加强作用,部分效应产生弱化作用,这些效应同时存在。因此,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演进存在非线性演进特征。

(4)渐进性演进。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演进过程是不断从产业自身以及外部环境获取反馈信息以实现高水平演进的动态过程。因此,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演进过程与环境实现协同演化,并随时间而演进。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演进是非对称的,随着时间的不断推进,两大产业互动融合呈现出渐进的演进轨迹,与此同时,科技水平、市场需求、经济条件等不断发展完善,与两大产业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加快互动融合演进速率,使得演进轨迹更加凸出,且不能逆向反演。由此可见,在多种因素交互作用下,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演进过程具有渐进性特征。

4 研究结论

本文利用自组织理论,基于分化演进、关联演进、互动演进和融合演进4个阶段,对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演进过程建模,分析了两大产业互动融合演进过程的动态性及复杂性,揭示了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演进趋势以及演进特征。

(1)运用自组织理论,基于分化演进阶段、关联演进阶段、互动演进阶段以及融合演进阶段的特征,对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演进过程进行建模分析,为研究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演进趋势及特征提供了依据。

(2)通过建模论证了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演进的复杂、动态、渐进过程,探讨了不同演进阶段两大产业演进状态及趋势。从动态演进角度,剖析了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演进过程,揭示了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链服务化、价值链高端化以及市场主导化的演进趋势。

(3)针对两大产业演进过程及趋势,归纳了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演进特征,包括环境适应性、主体协同性、非线性特征和渐进性演进。在本研究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对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演进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判定所处阶段对产业自身及区域经济的影响,为后续研究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演进提供了基础。

5 对策建议

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政府通过强化政策,合理分配经济资源,培育两大产业市场融合需求,维持产业竞争压力。对不同类型的装备制造业,采取不同的政策支持。专用设备、交通运输、电子通信等制造业服务化水平较高,重视高技术投入以及创新转型。金属、仪器等制造业服务化水平相对较低,应加大经济、科研方面的政策倾斜,扩大市场需求,培育生产性融合体系,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化演进,带动两大产业平衡发展和有效互动,进而推动两大产业演进发展。

(2)通过加大科研资金投入、放宽税收政策以及加大投资补助等手段,提高两大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促使企业关注高端环节投入,同时,寻找以创新推动整体价值链攀升的时机,推动两大产业价值链高端化发展。关注两大产业价值链,积极协调各方面资源,随时调整价值环节各方利益,为价值链高低端位置创造新的利润点。

(3)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完善市场机制,提高市场能力。市场动态直接决定装备制造与生产性产品的需求,进而影响两大产业互动融合演进。应放松产业规制,调整市场环境,同时,明确产业发展方向,细分行业差距,提高市场能力,扩大市场规模,转变产品单一化、市场需求小等状态,引导消费转向融合型产品,促进两大产业互动融合演进发展的协同与创新。

从演进模型与演进特征的角度对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演进发展进行了研究,为进一步研究两大产业演进效应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是,本文采取替代指标和数据转换方法处理数据,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差,对实践指导效果产生了一定影响。

参考文献:

[1] 原毅军,耿殿贺.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研发效率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0(3):51-57.

[2] JULEFF L E.Advanced producer services: just a service to manufacturing[J].The Service Industries Journal,1996,16 (2):389-400.

[3] PAOLO G,VALENTINA M.Technology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the interdependence between manufacturing and producer services[J].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rnics,2005,16 (2):489-500.

[4] KUCZA G,GEBAUER H.Global approaches to the service business inmanufacturing companies[J].Journal of Business & Industrial Marketing,2011,26(7):472-483.

[5] ULAGA W,REINARTZ J.Hybrid offerings: how manufacturing firms combine goods and services successfully[J].Journal of Marketing,2011,75(6):5-23.

[6] 李文秀,夏杰长.基于自主创新的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机理与路径[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2,58(2):60-67.

[7] 周振华.产业融合:产业发展及经济增长的新动力[J].中国工业经济,2003(4):46 -52.

[8] 陈柳钦.产业融合的发展动因、演进方式及其效应分析[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69-73.

[9] PARK S H.Intersector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new evidence from selected pacific basin countries[R].ASEAN Economic Bulletin,1999.

[10] 赵勇,齐讴歌,曹林.装备制造业服务化过程及其保障因素——基于陕鼓集团的案例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33(12):108-117.

[11] GEBAUER HEIKO,REN GUANG-JIE,VALTAKOSKI AKU,et al.Service-driven manufacturing provision, evolution and financial impact of services in industrial firms [J].Journal of Service Management,2012,23(1):120-136.

[12] 植草益.信息通讯业的产业融合[J].中国工业经济,2001(2):24-27.

[13] 刘明宇,芮明杰,姚凯.生产性服务价值链嵌入与制造业升级的协同演进关系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8):66-75.

[14] STIEGLITZ N.Industry dynamics and types of market convergence:the evolution of the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market in the 1990s and beyond [R].Druid Summer Conference,2003.

[15] 胡汉辉,邢华.产业融合理论以及对我国发展信息产业的启示[J].中国工业经济,2003(2):23-29.

[16] GAMBARDELLA A,TORRSIS.Does technological convergence imply convergence in markets evidence from the electronics industry[J].Research Policy,1998,27 (5):445-463.

[17] 马健.产业融合理论研究评述[J].经济学动态,2002(5):78-81.

[18] 施剑辉,丁培荣.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关系——基于阶段论分析范式[J].北方经贸,2008(11):45-46.

[19] 胡金星.产业融合的内在机制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7.

[20] 张鹏.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现代物流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2.

(责任编辑:万贤贤)

Research on the Evolution Model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Qi Liangqun,He Yu

(School of Management,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arbin 150080,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interactive integration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producer services industr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evolution of the four stages of development, such as the stage of differentia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associated development stage, the stage of mutual development and the stage of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uses the self organization theory to put forward the model hypothesis in the process of interaction and integration of the two industries. Then, the paper constructs the interactive integration evolution model of the two major industries, validating the self-organization process through simulation, reveals the evolution trend and sums u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wo major industries.

Key Words:Equipment Manufacturing;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Interactive Fusion; Evolution Trend;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收稿日期:2016-12-1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373061);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G201303)

作者简介:綦良群(1964-),男,吉林长春人,博士,哈尔滨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与政策;何宇(1992-),女,黑龙江穆棱人,哈尔滨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新技术发展与战略管理。

DOI:10.6049/kjjbydc.2016080636

中图分类号:F2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17)10-005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