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扎根理论的众创空间发展质量评价结构维度与指标体系开发研究

李燕萍1,2,陈 武1

(1.武汉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2.武汉大学 中国产学研合作问题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2)

摘 要:通过分析14省市众创空间绩效评价政策文本和22家众创空间负责人的访谈资料,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提炼众创空间发展质量评价结构维度及其作用模型,从“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评价”3个方面阐释了理论模型;构建一套包含6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和54个三级指标的众创空间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从管理建设、能力培育、品牌塑造3个层面科学评价众创空间发展质量。最后,从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开发指导原则、构建方向及差异化配置不同类型众创空间指标体系维度权重等方面,提出开发和实践众创空间发展质量评价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扎根理论;众创空间;发展质量;结构维度;评价指标

0 引言

众创空间是顺应网络时代创新创业特点和需求,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资本化途径构建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新型创业服务平台,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驱动中国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2015年以来,在双创政策推动下,中国众创空间呈快速发展态势。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10月,除西藏、黑龙江外,中国内地已有29个省、市、自治区出台专门支持众创空间和各类孵化器的政策或推动大众创业的实施意见[1]。据科技部发布的2015年度全国科普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共有众创空间4 471家,其中1 337家获得国家科学技术部授牌[2]。各地政府从财政补贴、场地、税收、奖励等方面大力扶持众创空间发展,如深圳、青岛对新建众创空间给予最高500万元补贴[3],湖北每年投入2 000万元,用于奖励和补贴科技孵化器[4]

那么,在政府大量资源投入下,快速发展的众创空间预期效果如何?构建科学客观的众创空间发展质量评价维度及指标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政策文本,对众创空间发展质量进行有效评价,有利于加强众创空间动态管理,为政府财政支持、奖励和惩罚提供决策依据,还可以有效防止众创空间的“虚假繁荣”,也是实施社会监督的有效手段。李艳萍等[2,5]呼吁未来需对众创空间发展质量进行科学、客观评价,但现有文献中关于众创空间发展质量评价的研究较少,且多数集中在对孵化器结果绩效展开评价[6,7]。众创空间构建的初衷是为了加快培育创新创业源头,推动中国创新发展动力转换,全面激发人类创造力[8]。同时,2017年9月科技部火炬中心正式发布《众创空间服务规范(试行)》和《众创空间(联合办公)服务标准》,从众创空间服务对象、服务内容、队伍建设、运营管理、标准化等7个方面引导其朝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但仅从结果绩效角度评价众创空间发展情况不够客观、科学和全面,还需从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对众创空间发展质量进行评价。然而,目前对众创空间发展质量实施评价的结构维度尚不清晰,相关评价指标体系也亟待开发。因此,本文运用政策文本和访谈资料,采用扎根理论方法,探究上述问题,完成研究初衷。

1 概念界定与文献回顾

1.1 众创空间发展质量内涵

绩效是对目标实现程度的一种度量。对于相对绩效,本文采用发展质量这一概念。德鲁克认为“质量就是满足需要”,质量是一个变化、动态、发展的概念,会随着时间、地点、使用对象、社会发展、技术进步而不断更新和丰富[9]。众创空间以满足创客、创新创业者需求为服务目标,且是一个动态过程,而非纯粹追求初创企业成功率等结果指标。虽然,当前研究中尚未有众创空间发展质量的确切内涵,但部分众创空间由传统孵化器演变而来,因此其本质上也是一种新型孵化器,是其它类别孵化器的综合形态[5]。同时,众创空间又是一种外部型平台组织,是指为促进双边或多边开展交流互动,以提升参与者创新能力并满足其异质性需求为目标,在互联网背景下构建的一种能够对资源进行快速聚散与迭代的生态网络[10]。此外,相较于传统孵化器,众创空间更加偏向于公益型孵化器[10]

已有研究认为,孵化器的主要任务是为新创企业提供管理、咨询、网络等支持性服务[11]。孵化器孵化网络绩效是指网络成员在孵化器影响下相互依赖、相互补充、共享资源,通过一系列协同互动交互作用,实现在孵企业孵育与网络成员互动关系质量提升,并将孵化网络绩效进一步划分为网络孵化绩效与网络关系绩效两个维度[12]。然而,由于政策制定者大都比较关注孵化器如何影响地方经济发展,导致孵化器管理者更加关注短期绩效目标[13],而产业集聚、创新生态环境培育在短期内并不能够实现[14]。目前,众创空间战略目标是推动创新供给侧改革,定位于服务创新源头,关注创新人才、创新环境和创新能力[5]。可见,众创空间具有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和改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的功能,符合中国科技创新政策基本价值取向[15],且为长期发展导向。因此,关于众创空间发展质量内涵,一方面可以借鉴孵化器绩效内涵,根据众创空间功能定位加以深化;另一方面,可结合分享/互联网经济时代背景,拓宽众创空间发展质量内涵。基于此,本文将众创空间发展质量界定为在互联网背景下,以众创空间平台为核心形成的推动创新创业资源实现无缝对接的生态网络,目的是为实现创客、创新创业者培育和初创企业可持续发展。

1.2 孵化器评价指标

对孵化器孵化绩效评价指标的相关研究已相当丰富,但总体上看,尚未形成统一的孵化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定量研究主要从构建计量模型和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评价孵化器绩效;定性研究则主要采用深度案例访谈总结归纳孵化器绩效[16]。学者多从入孵期、成功毕业率、入孵企业雇员增长率、创造就业机会数、孵化场地面积、成功孵化企业数[17,18]等方面评价孵化器绩效,也有学者从智力资本角度关注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绩效[19],亦有学者采用平衡积分卡思想设计孵化器评价指标[13]。同时,孵化器网络绩效、孵化器内初创型科技企业绩效(如年收入变化、销售收入增长等财务指标)、入孵企业获得外部信任、树立正面形象、服务定制策略等也成为近年来学者关注的焦点[6,7,12,20-22]

然而,现有研究都是基于传统孵化器情境展开的,而众创空间是在分享/互联网经济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新型孵化器,相较于传统孵化器,众创空间更加注重为创客、创新创业者或初创企业提供服务,服务对象更加大众化。同时,传统孵化器基本由科技型企业创建,主要目标是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而众创空间建构主体更加多元化,包含国有民营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个体等,故其影响深度和广度已经远远超出传统孵化器范畴。因此,本文认为,需要结合新时代背景,重新审视和构建众创空间发展质量评价结构维度及其指标体系。

2 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2.1 研究方法

扎根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质性研究工具,非常适用于缺乏理论解释或现有理论解释力不足的研究[23]。现有研究中涉及众创空间绩效评价的文献较少,而当前关于众创空间发展质量评价的政府政策文本和众创空间实践资料却十分丰富。因此,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探究众创空间发展质量评价结构维度最为合适。

2.2 样本选取

本文基于政策文本和访谈资料分析,在选取研究样本时主要遵循以下原则:①全面性原则。在搜寻政策文本时尽可能多地覆盖样本,涉及我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因政策文本数量较小,故采用全面性选样原则;②代表性原则。由于众创空间数量已经超过4 000多家,因此一方面选择那些具有代表性的省份为研究对象,即其政策往往具有一定引领性,如重点探究北京、深圳、武汉、江苏等创新创业活跃地区,另一方面选择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众创空间为研究对象;③可借鉴性原则。可借鉴性是指所选样本能够为其它地区、众创空间提供参考。所以,既要选择那些社会影响力较高的国家/市级众创空间,也应包含一些典型地区民营众创空间。

2.3 数据收集

(1)政策文本资料。刘志阳(2016)根据众创空间分布数量,将我国省区市划分为4个能级。本文参照这一划分收集各地区的政策文本资料:第一能级众创空间分布数量在200家以上,包括北京、上海、浙江、重庆、广东、山东等省市;第二能级众创空间分布数量在100~200家之间,包括江苏、辽宁、河北、福建等省;第三能级分布数量在50~100家之间,包括天津、陕西、湖北、湖南、云南、吉林、内蒙古等省(市)自治区;第四能级分布数量在50家以下,包括安徽、江西、青海、贵州、宁夏等省和自治区[24]。最终收集23份省(市)、自治区政策文本文件(见表1)。

表1 中国内地23各省()、自治区众创空间绩效评价政策与指标统计

序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数)二级指标(数)政策文件名称地区区域能级发布时间1―― ―北京一―2414《上海市众创空间发展实施细则》、《2015年度普陀区众创空间服务绩效评估指南(试行)》上海2016-04-083613《关于组织开展2015年度众创空间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穗科创字〔2016〕90号广州2016-04-304423《关于开展重庆市市级众创空间2016年度绩效评价的通知》重庆2016-08-30579《浙江省众创空间管理与评价试行办法》,浙科发高〔2015〕193号浙江2015-12-2563―关于印发《济宁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认定标准和绩效考评办法》的通知,济科字〔2016〕17号山东2016-05-047410《南京市科技创业创新载体绩效评价办法(试行)》,宁政发〔2016〕80号江苏二2016-04-18879关于印发《石家庄高新区众创空间绩效考评办法(试行)》的通知河北2016-03-309―― ―辽宁―10―― ―福建―1138《关于开展2016年度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绩效评估的通知》武汉三2016-10-0812618关于印发《天津市众创空间(区县部分)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试行)》的通知,津科创〔2016〕44号天津2016-04-2213―― ―吉林―143―云南省科技厅关于印发《云南省众创空间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云科办发〔2015〕4号云南2015-07-0615914《湖南省促进众创空间发展与管理办法(试行)》湖南2016-06-0116―― ―内蒙古―173―《甘肃省众创空间管理办法(试行)》,甘科计〔2015〕4号甘肃2015-07-3018――《西安市众创空间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市科发〔2015〕48号陕西2015-08-0519――关于印安发《徽省众创空间备案实施细则》的通知安徽四2016-03-2120――《江西省众创空间认定管理办法(试行)》江西2016-04-21214―《贵州省众创空间遴选和管理办法(试行)》贵州2015-06-0422――《青海省众创空间认定管理办法(试行)》青海2017-04-05234―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众创空间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宁科工字〔2016〕4号宁夏2016-09-08

注:“-”表示未明确给出具体测评指标体系(统计时间截至2017年5月1日)

由表1可知,内地共有18省(市)发布了众创空间绩效评价办法,占23个省(市)的77.3%。其中,9个(占50%)省(市)明确出台了包含1、2级的众创空间绩效评价指标体系;5个(占29.4%)省(市)模糊提出了1级众创空间绩效评价指标,指标权重和评价细则缺失;5个(占27.8%)省(市)出台了众创空间绩效评价政策,但未提供具体评价指标。因此,本文最终采用广州、上海、重庆、浙江、山东、江苏、河北、武汉等14省(市)众创空间绩效评价指标政策文本作为资料来源,有效样本占比为60.9%。

(2)访谈数据。本文使用开放式问卷调查法获取众创空间发展质量评价访谈数据,研究团队分别于2016年8月、9月、12月在北京、武汉、深圳、中山、成都、海南等地众创空间实施访谈调研。受访众创空间类型包括投资驱动型、培训辅导型、活动聚合型、地产思维型和综合创业生态体系型。一般而言,样本数量越大,则理论饱和度越高。依据Fassinger等[25]的研究成果,以20~30个样本数为宜。本文采用理论抽样法,首先,抽取5家典型众创空间进行访谈,获取部分众创空间发展质量评价资料。其次,在第一次访谈数据的基础上,扩大样本研究范围直至研究类属达到饱和点。最后,进一步扩大样本抽样范围,再次验证类属饱和度。本文最终访谈36位来自35家众创空间的主要负责人,每次访谈均由3位以上研究人员参与,一人负责主提问,其余人员补充提问。访谈时,研究人员通过书面方式对要点进行记录,在征得访谈对象同意后同时进行录音。针对本研究涉及的访谈问题为“众创空间目前发展很快,您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评价众创空间运营绩效(如获得A/B轮融资创业项目数量、创客数量、收入、入住项目、成功孵化的企业数量、创业服务能力、服务创业者数量、初创企业存活率等)”,共记录文档资料约1万字。访谈样本涵盖国家级众创空间14家,占35家众创空间的40%。从36位受谈者职位结构看,创始人7人,占比19.44%;总经理14人,占比38.89%;副总经理5人,占比13.89%;总经理助理2人,占比5.56%;项目经理6人,占比16.67%;主任2人,占比5.56%。其中,有22家众创空间提出绩效评价指标,有效样本占比62.86%,13家众创空间提出评价指标设计建议,但未提供具体绩效评价指标。

综上所述,本文原始资料由政策文本和访谈资料构成,从中随机抽取12省政策文本和15家众创空间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分析,剩余2省和7家众创空间用于检验理论饱和度。本文遵循严格的扎根理论步骤,对文本资料进行编码和范畴化,并归纳建构理论模型,结合专家意见,对存在争议的概念和范畴进行修订和删减,以此提高研究信度和效度。

3 众创空间发展质量评价结构维度

3.1 开放式编码

为更好地分析政策文本和访谈资料内容,本文首先进行开放式编码,并按照“省份-政策资料编号-指标”和“众创空间编号-指标”编号。例如,编码“JS-4-7”表示江苏省众创空间绩效评价政策文本,政策资料编号为4中的第7个评价指标;“C15-3”表示编号为C15的众创空间中第3个绩效评价指标。通过对政策文本和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共得到143条政策文本编码和87条访谈资料编码众创空间发展质量评价初始语句。通过多次对标签进行整理分析,本文共得到19个范畴(见表2)。

表2 开放式编码形成概念与范畴

编号范畴 概念1创新创业者集聚度ZJ⁃2⁃1成功吸引入驻创新创业团队及上年度增量;TJ⁃7⁃1吸引入驻的创客、创业团队数量;GZ⁃1⁃4线上创客集聚情况;GZ⁃1⁃5线下创客集聚情况;GS⁃10⁃2入驻备案的团队数;C12⁃2创客质量;C16⁃1入驻项目数量2企业集聚度C22⁃3企业数量;CQ⁃3⁃18入驻科技型企业数;TJ⁃7⁃2在众创空间注册成立的初创企业数量及与上一考核期相比的增量;C14⁃16新引进孵化企业数;ZJ⁃2⁃1入驻企业数量及上年度增量3创业教育培训GZ⁃1⁃10创业教育培训;NX⁃13⁃1开展培训辅导次数和培训人次;TJ⁃7⁃13众创空间聘任的创业导师开展创业辅导服务的次数;C16⁃2开展专业创业集训营活动4创业交流活动TJ⁃7⁃14众创空间推荐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的项目数量和组织举办各类创新创业赛事的数量;HN⁃9⁃13开展各类公益讲堂、创业论坛、创业训练营、投资路演、宣传推介及举办各类创新创业赛事等活动的案例和次数;JS⁃4⁃10创业创新活动开展情况;WH⁃6⁃4创业活动交流;CQ⁃3⁃13组织开展项目路演、创新创业培训、商务政务等基本服务5技术创新服务HB⁃5⁃4利用网上技术市场等平台为创业者推介科技成果、撮合成果对接并成功转移转化的案例及次数;GZ⁃1⁃6公共技术服务;GZ⁃1⁃7其它科技服务;CQ⁃3⁃14提供投融资、人才保障、知识产权、成果交易、市场渠道、供应链等专业服务情况;HN⁃9⁃8为创业者提供或与高校、科研院所及第三方科技服务机构等合作提供检验检测、研发设计、小试中试等专业技术服务案例及次数;TJ⁃7⁃5利用互联网手段建立线上创业服务平台,为创业者提供各类创业服务6创业融资服务ZJ⁃2⁃5为创业企业进行创业融资的企业数、融资情况及上年度增量;GZ⁃1⁃8提供投融资服务情况;GZ⁃1⁃9创客获得投融资情况及成功孵化案例情况;JS⁃4⁃2天使投资(种子)基金(资金)规模;WH⁃6⁃3投融资服务能力;HN⁃9⁃10建立投资基金或与天使投资人、创业投资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以股权投资等方式成功为创业企业进行创业融资的案例和数量;C15⁃4企业融资率7企业孵化绩效C21⁃1成功孵化的企业数量;C21⁃3初创企业存活率;C14⁃17优质企业培育情况(融资);SH⁃14⁃8项目成立企业数;CQ⁃3⁃19毕业科技型企业数;CQ⁃3⁃17入驻企业产值;CQ⁃3⁃24入驻企业利税;SH⁃14⁃10新增获得知识产权企业数;C7⁃5成功孵化企业的质量;HN⁃9⁃7成功从众创空间进入市场进行商业化运营的企业数量;C9⁃3服务企业(团队)数量8项目培育绩效C14⁃2获得B轮融资创业项目数量;C11⁃1获得A轮融资创业项目数量;CQ⁃3⁃20投融资项目个数及总额;C16⁃5天使轮;C13⁃2项目获得专业投资机构投资

续表2 开放式编码形成概念与范畴

编号范畴 概念9创新创业者培育绩效CQ⁃3⁃22创客团队注册成为企业数;C2⁃2服务创业者数量;NX⁃13⁃4毕业团队注册企业数及其开展的业务情况;WH⁃6⁃6服务创客数量;ZJ⁃2⁃8推荐入驻孵化器、加速器、高新园区等的案例和数量及上年度增量10社会效应CQ⁃3⁃21带动就业人数;TJ⁃7⁃3众创空间内初创企业实现就业人员数量11运营与管理制度环境C9⁃2创业投资制度;SH⁃14⁃3管理制度和运营模式;C1⁃4入孵企业毕业后对于空间的反馈帮扶机制;C19⁃3提供服务体系完善程度;CQ⁃3⁃11入驻或签约合作的中介服务机构;JS⁃4⁃7人员、场地、管理等运营投入;WH⁃6⁃7利用互联网开展线上服务(含网站、微信、微博、APP等);HN⁃9⁃2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情况;TJ⁃7⁃15建设完善服务对象评估筛选、总量控制、毕业与退出机制,基本信息档案管理、信息报告和开放披露等运营管理制度和各项制度执行情况12创业导师队伍建设ZJ⁃2⁃6创业导师人数、创业辅导活动次数及上年增量情况;GZ⁃1⁃13创业导师辅导服务情况;CQ⁃3⁃9导师队伍规模和结构;HN⁃9⁃12专(兼)职天使投资人、成功企业家、资深管理者、技术专家、市场营销专家等创业导师数量和辅导活动次数13空间硬/软件环境GZ⁃1⁃1创业工位数;GZ⁃1⁃2创业配套硬设施;CQ⁃3⁃3线下服务载体建设情况;WH⁃6⁃2固定资产投入(含宽带、开源软硬件、装配工具、仪器设备、场地装修等);C14⁃10空间环境;WH⁃6⁃1可自主支配的创业服务场地;GZ⁃1⁃3创业配套软服务;CQ⁃3⁃4线上服务平台建设情况14运营团队建设C6⁃2运营团队专业化程度;C15⁃5资源对接能力;CQ⁃3⁃8运营机构专职工作人员规模、结构及学历、能力;WH⁃6⁃5运营管理团队;C4⁃2过程呈现15服务能力建设C5⁃1创业服务能力;C12⁃6服务创业者职业能力;SH⁃14⁃11每平米经济贡献度;C14⁃12基金设立;SH⁃14⁃5开展公共服务;C1⁃6服务产品化能力;C4⁃1专业服务能力建设;TJ⁃7⁃6签约并服务于创业者的各类创业服务机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科技服务机构、专业代理机构、投融资机构等)的数量;YN⁃8⁃1创业承载能力;YN⁃8⁃2支撑服务能力16可持续发展能力SD⁃12⁃2可持续发展状况;YN⁃8⁃3社会协作能力;C1⁃2可持续性创新氛围营造;C1⁃5空间可持续运营能力;SD⁃12⁃1综合能力;SD⁃12⁃3整体水平;C1⁃1众创空间承载内容;C7⁃3生存能力17财务绩效C5⁃2收入;C12⁃8税收;C4⁃3印证成果;TJ⁃7⁃17众创空间收入构成中服务及投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值;SH⁃14⁃2上年度财务状况;CQ⁃3⁃6争取各级财政资金情况18特色优势JS⁃4⁃8特色化、专业化服务质量;SH⁃14⁃13各项荣誉称号;SH⁃14⁃14当年孵化活动服务支持;HN⁃9⁃3龙头骨干企业围绕主营业务方向建设的众创空间;HN⁃9⁃4科研院所、高校围绕优势专业领域建设的众创空间;HN⁃9⁃5依托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建设的各具特色的双创基地;C7⁃1服务差异;C7⁃2服务深度;CQ⁃3⁃1运营机构性质(国有/国有参投/国有控股/民营/其它);CQ⁃3⁃2众创空间类型(专业类/综合类);JS⁃4⁃1备案级别(国家、省、市级);C16⁃3服务创新度及参与感19特色、成功的创业服务HN⁃9⁃14众创空间充分挖掘地方和自身资源,创新性地为创业者提供有效服务的案例;TJ⁃7⁃19众创空间服务专员制度执行情况;TJ⁃7⁃20服务模式在区域范围内的辐射效应及对当地创新创业文化氛围的营造能力;C13⁃3项目获得全国性商业创业大赛大奖;NX⁃13⁃3获奖团队和企业数;C15⁃1投资案例;C15⁃2退出案例;TJ⁃7⁃9众创空间及入驻创客、创业团队和初创企业获得各级政府部门支持的项目和荣誉数量;HN⁃9⁃11与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高新园区合作为创业企业提供创业链条服务的案例和数量

3.2 主轴式编码

主轴式编码是指在开放式编码的基础上更好地发展主范畴,通过聚类分析在不同范畴之间建立关联。本文研究发现,表2范畴之间存在一定逻辑推理关系,于是归纳出6个主范畴,各主范畴及对应的开放式编码范畴见表3。

在表3中,各主范畴含义如下:社会影响力是指众创空间对创业者和企业的吸引程度;创新创业服务内容是指众创空间为创业者和企业提供的基础性和关键性服务内容;创新创业服务成效是指众创空间服务和培育创业者和初创企业取得的综合效果;创新创业服务能力是指众创空间为创业者和初创企业提供创业辅导、技术支撑、资源搭建等方面的能力;创新创业服务环境是指众创空间为保障创业者和初创企业正常运转,在管理制度、空间硬件和软件方面营造的服务环境;特色服务与品牌建设是指众创空间围绕自身特色和优势,着力塑造的凸显自身能力的独特创新创业服务。

3.3 选择式编码

选择式编码是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探讨核心范畴与其它范畴之间的联系,并将其进一步抽象化。通过对原始资料、初始概念和范畴系统进行分析、梳理,本研究核心问题可范畴化为众创空间发展质量评价结构维度及其作用模型(见图1)。

3.3.1 模型阐释

众创空间是在互联网/分享经济背景下驱动创新发展战略的新平台[26],主要是为创客、创新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创新创业服务。本文从“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评价”3个方面对图1理论模型进行阐释,这是一个典型的“认知-态度-行为”理论框架。

表3 主轴式编码

编号 主范畴对应范畴 关系内涵1社会影响力创新创业者集聚企业集聚在激烈竞争和高度不确定环境中,众创空间社会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其核心竞争力之一,体现在创新创业者和企业集聚程度等方面。因此,通过社会影响力指标,能够间接体现众创空间在特定区域、特定行业中的表现2创新创业服务内容创业教育培训创业交流活动技术创新服务创业融资服务创新创业服务内容能够直接体现众创空间真实的服务过程,培训、交流、技术、融资等服务内容既是我国建设众创空间的初衷,孵化、培育创新的源头,也是创业者和初创企业亟需的资源。因此,将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服务内容作为其发展质量指标能够客观反映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服务水平3创新创业服务成效企业孵化绩效项目培育绩效创新创业者培育绩效企业、项目、创新创业者培育绩效是众创空间发展质量的直接体现,是众创空间在创新创业服务结果方面的关键量化指标。但众创空间作为培育创新源头的载体,服务成效只能作为众创空间发展质量评价参考指标之一4创新创业服务能力创业导师队伍建设服务能力建设运营团队建设特色优势优质众创空间与强大的创业服务能力密不可分,创业导师队伍、服务能力、运营团队、特色都是凸显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服务能力的重要要素,关系着创业者能否及时、准确地获取所需资源,也是创业者认可和接受众创空间的核心标准。创新创业服务能力指标是众创空间专业化、差异化程度的最直接表现5创新创业服务环境运营与管理制度环境空间硬/软件环境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是创业者开展创业活动的基本条件之一,完善的空间硬件、软件、运营与管理制度环境,既能体现空间管理规范程度,又能呈现空间价值理念和服务文化。因此,众创空间环境指标能够反映空间管理水平和服务理念6特色服务与品牌建设可持续发展能力财务绩效社会效应特色的成功创业服务众创空间可持续发展能力、财务能力和社会效应是空间品牌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形成空间社会口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特色、成功的创业服务也是众创空间向外展示自身实力的重要方面,凸显了社会对众创空间的认可。因此,特色服务与品牌建设指标也是众创空间发展质量参考指标

图1 众创空间发展质量评价结构维度及其作用模型

(1)社会认知阶段。创新创业服务能力是影响众创空间兑现资源承诺的最直接因素,资源承诺为创业者创业机会开发提供了更多机遇并能降低不确定性[10],是众创空间竞争力的直接体现,也是高质量资源信号[27],更是创业者信赖众创空间的重要依据,关系着创业者能否精准、及时地获取所需资源。众创空间提供的创业服务内容由创新创业服务能力决定,正如某众创空间经理提到:“每个团队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和方向,我们偏向于智能硬件和生物医疗领域,依据整个团队背景,我们最早将其定位于投资机构与企业之间的翻译器,因为创始人并不清楚投资机构想什么,需要什么,但是我们清楚,我们跟这些早期企业对接,告诉他们在这个领域适合做什么,这是比较重要的。”这表明,众创空间创业服务能力由其运营团队、导师队伍、基础资源实力等构成,进而决定众创空间在创业交流、培训、融资、技术支撑等方面的创业服务,最终,影响创业者对创业资源的获取及对众创空间的信任,直观反映在众创空间社会影响力、创业服务成效和品牌建设等方面。

(2)社会情感阶段。社会情感是众创空间与创业者在互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积极情感,这种情感建立在众创空间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空间环境和异质性资源的基础上。空间硬/软件环境是创业者开展创业活动的基本条件,社交环境是创业者在众创空间中共创和分享知识的生态网络[28],制度环境则为创业者项目管理、融资、服务提供制度保障,共同影响众创空间与创业者之间的情感,体现了众创空间的文化亲近性和价值主张[10]。创业辅导、交流、路演、融资等创业服务能够提升创业者“获得感”,也是社会评价众创空间影响力、服务成效和品牌价值的直接来源。正如某众创空间负责人所言:“我们做的最成功的一件事就是入驻空间的创业者非常信任我们,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最先想到的就是第一时间联系我们,这与我们提供的良好的空间管理环境和服务密不可分。”众创空间服务环境能够提高创业服务能力对创业服务内容的影响。例如,线上服务平台拓宽了空间网络资源对接渠道,能够弥补线下服务能力不足,创业项目评估、筛选、退出机制能够保障运营管理者将更多精力和优质资源对接给具有潜在价值的创业项目及团队,进而避免资源分散导致的核心能力弱化风险。

(3)社会评价阶段。社会评价是指创业者根据众创空间披露的财务状况、创业者服务成效、初创企业服务成效等信息作出价值判断,直接影响创业者对众创空间的感知和信任[10]。例如,某位创业者选择微软黑科众创空间的原因是:“他们可以享受微软提供的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服务,能够帮助团队完善关键技术,接轨国际市场。”这说明,创业者选择偏好受众创空间显性绩效的影响,高绩效意味着众创空间能够提供更多高质量、精准性资源[29],彰显了自己在行业中的优势地位,创业者通过价值判断能够推断众创空间创业服务能力和内容。众创空间也可通过完善创业投资制度、服务体系等增强创业服务内容对社会的影响力、提高创业服务成效和品牌建设。

综上所述,众创空间发展质量评价结构包含6个维度,并遵循创业者“认知-态度-行为”逻辑框架,即创新创业服务能力通过创新创业服务内容对社会影响力、创新创业服务成效实施影响,且创新创业服务环境调节5个维度之间的作用关系。

3.3.2 理论饱和度检验

理论饱和度是指所有类属在属性、维度和变化形式等方面都获得了充分发展[23]。为检验理论饱和度,本文对剩余省份政策文本和众创空间访谈资料内容进行编码分析,举例如下:

(1)HB-5-6创业导师人数、创业辅导活动次数及上年增量情况(创业导师队伍建设)。

(2)GZ-11-1开展的培训辅导次数和培训人次(创业教育培训)。

(3)HB-5-8推荐入驻孵化器、加速器、高新园区等案例和数量及上年度增量(创新创业者培育)。

(4)C19-2成功孵化的数量(企业孵化绩效)。

(5)C20-2B轮融资的项目(项目培育绩效)。

本文对剩余2省和7家众创空间文本资料进行开放式编码分析发现,并未出现新初始概念和范畴,同时未产生新关系。因此,本文构建理论模型是饱和的。

4 众创空间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众创空间发展质量评价要着重突出培育创新创业源头,以及对创业者和初创企业培育过程的评价导向,凸显动态性特征。结合扎根理论分析结果,本文从社会影响力、创新创业服务内容、创新创业服务能力、创新创业服务成效、创新创业服务环境、特色服务与品牌建设6个方面构建众创空间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从管理、能力、品牌3个方面对众创空间发展质量进行评价(见表4)。其中,创新创业服务能力、创新创业服务成效主要用于评价众创空间能力培育状况,重点反映导师队伍、运营团队结构、专业化程度、盈利能力、创业者培育成效等综合效果,包含7个二级指标共17个三级指标;从创新创业服务内容、创新创业服务环境对众创空间管理建设情况进行评价,全面了解空间建设、制度完整性、创业培训等服务内容频率和效果等,包含6个二级指标共20个三级指标;品牌塑造主要从社会影响力、特色服务与品牌建设方面进行评价,重点评估空间品牌价值、社会效益、可持续发展能力、特色等,包含6个二级指标共16个三级指标。

5 结论与讨论

本文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基于中国内地14省市众创空间发展质量评价政策文本和22家众创空间质性调查数据,归纳、提炼众创空间发展质量评价结构维度,从“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评价”动态逻辑角度阐释各结构维度之间的关系,体现了评价指标体系的动态性特征,呼应了本文提出的发展质量概念,并构建了一套包含6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和54个三级指标的众创空间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从动态视角丰富了现有研究成果。本文研究结论对于推动众创空间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和实践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1)创客、创新创业源头培育和初创企业孵化应作为评价指标体系重点评价内容。自2015年我国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行动战略以来,作为支撑载体之一的众创空间呈“井喷”发展态势,我国着力推动众创空间发展的初衷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和扩大创新源头,极大程度上激发了全民创造力。因此,在开发设计众创空间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时,应以创客、创新创业源头培育和孵化初创企业为评价内容,并应重点评价众创空间提供创新创业的服务过程,而相对弱化绩效产出指标。

(2)管理建设、能力培育和品牌塑造应成为评价指标体系建构方向。当前,众创空间面临经营不善、同质化严重、无盈利模式和入驻率低等发展困境[30],构建生态网络成为解决这些困境的关键路径之一,构成这一生态网络的要素主要包含身份建构、文化亲近、资源承诺、价值主张和服务嵌入[10]。由此,众创空间需要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强化创业服务能力等方式完成品牌塑造,进而推动众创空间实现专业化、差异化发展,强化行业竞争力和提高创业者参与度。因此,在构建众创空间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时,应将管理建设、能力培育和品牌塑造作为评价其发展质量的落脚点。

(3)差异化配置不同类型众创空间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维度权重。本文未对众创空间发展质量指标体系维度权重展开深入讨论。因众创空间类型较多,其可划分为投资培训型、共享办公型、融资服务型、专业服务型、媒体平台型、创客孵化型等类型[31]。因此,本文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AHP),在确定每个维度权重过程中较难取得较高的一致性检验结果,主要受专家来源的影响,不同类别众创空间会影响专家评价偏好。但通过实地调研发现,众创空间类别差异显著影响众创空间发展质量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因此,本文认为,可以基于同一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差异化维度权重,分类评价众创空间发展质量。例如,投资培训型的主要目标是充分利用丰富的人脉资源,辅助提升创业者综合能力,评价此类型众创空间时应更偏向于创新创业服务内容、创业教育培训、创业导师队伍建设。创客孵化型的主要目标是为创客提供互联网开源硬件、开放实验室、加工车间、产品设计辅导和创意交流空间,创新创业服务能力、创新创业服务环境、创新创业服务是此类众创空间的重点评价内容。

表4 众创空间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社会影响力创新创业者集聚度入驻创客、创业团队数量创新创业服务环境运营与管理制度环境创业投资制度完善度入驻创客、创业团队质量评估筛选、毕业与退出机制、反馈帮扶机制、信息披露完善度入驻创客、创业团队年度增长量服务体系完善度企业集聚度入驻(科技型)企业数量空间硬/软件环境创业工位数入驻企业年度增长量可自主支配的创业服务场地面积空间内注册成立的初创企业数量固定资产投入线上服务平台完善度创新创业服务内容创业教育培训开展创业培训辅导次数创业培训辅导人数特色服务与品牌建设可持续发展能力可持续创业氛围营造程度专业创业集训营活动次数社会协作程度创业交流活动组织举办各类创新创业赛事数量社会效应空间内初创企业实现就业人员数量推荐参加创新创业大赛项目数量财务绩效收入与税收组织创新创业交流活动次数获得的财政资金投资路演、论坛、公益讲座等次数服务与投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技术创新服务提供公共技术服务次数特色、成功的创业服务项目获得全国性创业大赛大奖数利用平台推介、撮合、转化成果次数获奖创业团队与企业数对接高校、科研院所及第三方科技服务机构为创业者提供技术服务次数获得各级政府部门支持的项目与荣誉数创业融资服务创业融资企业数及年度增长量运用地方与自身特色资源创新性的服务创业者和企业的数量与投资基金、天使投资人、创投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数创新创业服务能力创业导师队伍建设创业导师队伍规模和结构天使投资(种子)基金规模创业导师创辅活动次数及增长量创新创业服务成效企业孵化绩效成功孵化的企业数服务能力建设每平米经济贡献度初创企业存活率签约各类创业服务机构数量成功孵化的优质企业数量运营团队建设运营团队人员规模、结构、学历新增获得知识产权企业数量特色优势备案级别(国家、省市)入驻企业产值与利税专业化程度(依托龙头骨干企业、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校科研院所程度)项目培育绩效获得A/B轮融资的创业项目数量各项荣誉称号

续表4 众创空间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创新创业者培育绩效创业者/创客注册成立企业数量专业投资机构投资创业项目数量推荐入驻加速器、高新园区等的创业者/创客数量 - - -服务创业者/创客数量

本文研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受研究样本局限,在政策文本资料方面基本实现了全覆盖,而在访谈样本选择方面略显不足;②并未结合众创空间类型确定众创空间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各维度权重,未来将重点对此展开分类研究。

参考文献:

[1] 刘东,陆海晴.众创空间:遍地扶持下的“过剩”隐忧[N].21世纪经济报道, 2015-10-01.

[2] 李燕萍,陈武,李正海.驱动中国创新发展的创客与众创空间培育:理论与实践[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20):154-160.

[3] 钱卓.新建“众创空间”最高补助500万元[N].青岛日报, 2015-12-29.

[4] 解鸿震.“众创空间”将享补贴[N].楚天金报, 2015-05-09.

[5] 李燕萍,陈武.中国众创空间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科技论坛,2017(5): 12-18.

[6] 张力,周勇涛,戚汝庆.基于在孵企业面板数据的孵化器绩效分析[J].软科学,2016(11): 5-9.

[7] 范金,赵彤.孵化器内初创型科技企业绩效综合评价[J].南京社会科学,2014(7): 27-34.

[8] 国务院.国办发〔2015〕9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Z].北京:国务院办公厅, 2015.

[9] 符运能.管理学理论与应用[M].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5: 325-326.

[10] 李燕萍,陈武,陈建安.创客导向型平台组织的生态网络要素及能力生成研究[J].经济管理,2017(6): 101-115.

[11] CARAYANNIS E G, ZEDTWITZ M V.Architecting gloCal (global-local), real-virtual incubator networks (G-RVINs) as catalysts and accelerators of entrepreneurship in transitioning and developing economies: lessons learned and best practices from current development and business incubation[J].Technovation,2005,25(2):95-110.

[12] 胡海青,李浩.孵化器领导力与孵化网络绩效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16(3): 164-172.

[13] MESSEGHEM K, BAKKALI C, SAMMUT S, et al.Measuring nonprofit incubator performance: toward an adapted balanced scorecard approach[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 Forthcoming,2017.

[14] ROBERT H, GAUTAM V, WALSH.S T,et al.The role of economic cluster perspectives in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J].World Technopolis Review,2014,3(1):17-29.

[15] 王再进,徐治立,田德录.中国科技创新政策价值取向与评估框架[J].中国科技论坛,2017(3): 27-32.

[16] 张力.企业孵化器研究前沿与突破方向探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0(6): 17-22.

[17] SCHWARTZ M.A control group study of incubators' impact to promote firm survival[J].The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2013,38(3):302-331.

[18] BARBERO J L, CASILLAS J C, RAMOS A, et al.Revisiting incubation performance:how incubator typology affects results[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2012,79(5):888-902.

[19] 牛玉颖,肖建华.智力资本视角下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指标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 117-122.

[20] LÖFSTEN H, LINDELÖF P.R&D networks and product innovation patterns—academic and non-academic new technology-based firms on Science Parks[J].Technovation,2005,25(9):1025-1037.

[21] MIAN S, LAMINE W, FAYOLLE A.Technology business incubation:an overview of the state of knowledge[J].Technovation,2016(50):1-12.

[22] VANDERSTRAETEN J.Incubator strategy and the Brazilian institutional context: Influences on incubator performance [C]//.Academy of management Proceedings, 2014(1):14122.

[23] STRAUSS A, CORBIN J.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techniques and procedures for developing grounded theory [M].Sage Publications, Inc, 1998.

[24] 刘志阳.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N].光明日报, 2016-12-07.

[25] FASSINGER R E.Paradigms,praxis,problems,and promise:grounded theory in counseling psychology research[J].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2005,52(2):156-166.

[26] 陈武,李燕萍.驱动创新发展的动力模式演变[J].科技管理研究,2017(14): 1-5.

[27] VANACKER T, FORBES D P.Disentangling the multiple effects of affiliate reputation on resource attraction in new firms[J].Organization Science,2016,27(6):1525-1547.

[28] SOLBERG C A, DURRIEU F.Access to networks and commitment to internationalisation as precursors to marketing strategies in international markets[J].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2006,46(1):57-83.

[29] BENJAMIN B A, PODOLNY J M.Status, quality, and social order in the California wine industry[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9,44(3):563-589.

[30] 艾媒咨询.2016年中国孵化器发展现状专题研究报告[R].香港: 艾媒咨询集团, 2016.

[31]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7-2022年中国众创空间发展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研究报告[R].深圳, 2017.

Research on the Structural Dimension and Indicator System of Development Quality Evaluation of Crowd Innovation Space Based on the Grounded Theory

Li Yanping, Chen Wu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Wuhan University; 2.Research Center for China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stitute Collaboration,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employs the Grounded Theory to refine the structural dimensions and its interaction model of Crowd Innovation Space (CIS), using the data that includes 23 managers from 22 CIS and performance appraisal policy texts from 14 provinces. From the angels of social cognition, social emotions and social evaluation, this paper elucidates the theoretical model. And based on the grounded theory research conclusion, we construct a development quality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 that contains 6 first-grade indicators, 19 second-grade indicators and 54 third-grade indicators. We want to scientifically evaluate the development quality of CIS from three scopes of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ability cultivation and brand building. Eventually, this paper provides quite a few suggestions to develop and practice the development qual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CIS in three major areas: guiding principles, construction direction and differential configuration weights.

Key Words:Grounded Theory; Crowd Innovation Space;Development Quality; Structural Dimension;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

收稿日期:2017-10-19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5ZDC01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402125)

作者简介:李燕萍(1965-),女,湖南常宁人,博士,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中国产学研合作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管理;陈武(1988-),男,江西高安人,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管理。本文通讯作者:陈武。

DOI:10.6049/kjjbydc.201708X141

中图分类号:F2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17)24-0137-09

(责任编辑:王敬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