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理论下涉农企业生态创新行为研究
——来自陕西杨凌区10家企业的数据

陈力华,魏 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摘 要:提高涉农企业生态创新能力是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运用扎根理论对陕西省杨凌区10家涉农企业生态创新行为约7万字的一手数据进行编码分析,梳理涉农企业生态创新行为的整体运作过程,形成131个概念与24个类属,并建立以生态创新行为发生为基础、生态创新行为价值链和生态创新行为效果为主体的涉农企业生态创新行为理论模型。该模型严格有效体现了涉农企业生态创新行为在构件细化和全面性方面的创新性,弥补了现有生态创新研究偏重于量化研究的缺陷。

关键词:生态创新;涉农企业;扎根理论

0 引言

创新驱动取代传统要素成为经济发展动力,相较于传统创新,生态创新不仅可以培育新的市场机会,创造经济效益[1],而且能大幅提高资源利用率并带来环境效益,是科技创新的可行措施。Horbach[2]指出,受各种原因的影响,工业企业或重污染企业受到的环境规制更严格,其生态创新行为会产生更广泛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些企业通常是生态创新研究的重点,而低污染的涉农企业生态创新行为却缺少学者关注。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3]显示,涉农企业创新能力提高是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自发生态创新行为较多,创新意愿居于各行业前列。张雯丽[4]指出,随着我国食品消费进入结构变化和转型升级时期,巨大的绿色市场需求潜力成为涉农企业生态创新的重要驱动力。但由于涉农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的基础条件较差(谢红玲,2016)、相关农产品投入回报周期长导致市场风险增大等原因,涉农企业生态创新活动进程相对缓慢。因此,研究典型涉农企业生态创新行为,并在更大范围内推进生态创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文献综述

生态创新研究主要以大型工业企业或重污染企业为对象,围绕生态创新维度识别、驱动因素、生态创新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等3个方面展开。

对于生态创新维度的识别,具有代表性的是Kemp 与 Pearson[5]的MEI项目阶段性成果,他们将生态创新划分为环境技术创新、产品(服务)创新、组织生态创新和系统生态创新。在此基础上,Del Río[6]与Horbach[7]按创新对象将生态创新行为分为产品生态创新、生产过程生态创新及组织生态创新。

生态创新行为的驱动因素可以从制度理论、计划行为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3个层次进行分析。Berrone[8]基于制度理论角度认为生态创新是企业为提升组织合法性而采取的应对环境管制的方式。Murillo-Luna[9]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组织行为受到利益相关者的影响,组织会先选择响应重要利益相关者的诉求,企业生态创新行为则是响应政府和公众的环境诉求。Cordano[10]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角度,主要考察企业高管对生态创新的倾向、利益群体及其对生态创新行为结果的期望,对生态创新驱动因素的分析则经历了从强调外部因素[11]到重视企业内部因素的过程。

生态创新行为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也是研究热点。Kemp 与 Pearson[5]通过调查发现,生态创新行为通过两种渠道提升企业竞争力,一是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二是通过提供绿色产品和服务获取利润。Marin[12]运用扩展CDM模型发现,生态创新在短期内对获利更高的其它创新行为具有挤出效应,侧面说明企业进行生态创新是出于政策管制的压力。然而,Popp[13]将企业专利数据与财务数据结合起来发现,上述挤出效应是企业追逐利益最大化的结果。Rexhauser[14]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生态创新行为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发现,以降低成本为导向的生态创新行为对企业绩效有积极影响,以减小政策压力为导向的生态创新行为对企业绩效有较弱的负向影响。李巧华[15]发现,绿色产品创新对企业绩效有显著正向作用,绿色工艺创新因其滞后性对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不显著,但绿色创新行为具有较为明显的正外部性。

目前针对涉农企业生态创新行为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还是空白,可能由于涉农企业多为低污染和中小型企业。现有关于涉农企业科技创新的研究包括涉农企业科技创新现状[16]、创新模式与机制[17]、创新制约因素[18]及创新能力提升对策建议[19]等。

综上所述,国内关于生态创新的研究基本处于概念引进和理论归纳总结阶段,企业生态创新实践超前于理论研究。由于缺乏结合中国企业实际的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生态创新实践的示范作用有限。涉农企业生态创新的市场导向性较强,其生态创新行为相较于大中型或重污染企业具有特殊性。由于绿色市场需求大,涉农企业生态创新行为是亟待研究的课题。本研究的重点是:涉农企业生态创新行为的整体运作过程包含哪些构件?这些构件如何联结?本文通过与涉农企业管理层开展深度访谈,收集企业生态创新行为的相关数据,运用扎根理论对资料进行编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涉农企业生态创新行为关键指标。

2 研究方法

现有关于企业生态创新行为的研究多为量化研究,如应用Heckman Selection Model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生态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14,20],采用Probit分析不同驱动因素的生态创新行为效果[21],以及基于CDM模型分析生态创新与企业绩效的关系[12]。但是,目前并没有针对涉农企业生态创新行为的研究,也缺乏适用于涉农企业生态创新行为研究的测量量表和理论假设。笔者通过预调查发现,很多涉农企业对生态创新不甚了解甚至存在误解,如果盲目采用国外学者针对工业企业生态创新行为设计的量表和假设,一方面可能脱离中国具体管理情境,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涉农企业在规范性和信息丰富度方面都次于工业企业,如果直接设计无差异结构化问卷进行大样本量化研究,那么可能收集不到有效数据。此外,扎根理论在收集资料时注重目标对象的信息质量而非样本数量,这与涉农企业相关研究需求一致,也符合我国涉农企业生态创新行为的整体现状。因此,采用扎根理论这一质性研究方法探索涉农企业生态创新行为轮廓,一方面可以较好地克服有效数据难以收集的技术困难,另一方面扎根理论本身具有过程追溯和重复检验的功能,可以弥补一般质性方法研究过程不可追溯、研究结论难以检验的缺陷。

扎根理论是由Glaser[21]于1967年提出的,主要回答如何能系统性地获得并分析资料,以发现理论并保证其符合实际情境。

扎根理论通过对原始资料编码提取相关指标,整个分析过程运用不断比较的方法,并根据研究进展和研究需求补充资料,迭代式分析可以最大限度保证理论饱和。由于访谈数据根植于实际案例,扎根理论提取的维度指标对涉农企业生态创新行为实践的指导性更强。扎根理论分析的关键技术工具如图1所示。

图1 扎根理论分析的关键技术工具

3 案例选择与数据收集

3.1 案例选择

杨凌是国家唯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区域内涉农企业具有高技术性和创新性等特点,优良企业生态系统是国内其它区域所不具备的。涉农企业自身较强的市场化能力、良好的政策环境及优良的企业生态系统使杨凌区涉农企业的生态创新行为具有典型性。

在选择案例时,兼顾企业主要生态创新行为类型、主营业务和市场地位等方面,遵循以下原则:①有充分证据表明该涉农企业进行了或正在进行生态创新行为;②该生态创新行为产生了实质性产品、工艺或组织形式。经过多重筛选,选择10家涉农企业作为样本企业进行数据收集,如表1所示。

3.2 数据收集

2016年4-5月课题组对样本企业深度访谈,访谈对象为熟悉样本企业生产运作过程的总经理或生产经理,每次访谈时间约为40~60分钟,访谈主要内容涉及企业所在领域经营环境及变化情况、企业主要生态创新行为以及生态创新驱动因素、生态创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企业为生态创新作出的调整或安排、生态创新项目绩效情况等。研究小组对访谈过程进行录音并作访谈记录,在访谈结束后24小时内对访谈录音进行整理,最终形成约7万字的文字资料。

样本企业生态创新行为的基本表现如表2所示。由表2可以看出,涉农企业生态创新实践多为生产过程创新和产品创新,其中产品创新行为表现为提供绿色农产品、使用绿色投入品,或所提供产品相较于同类产品能明显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如生物肥料);生产过程创新行为主要体现为更新技术或设备提高资源利用率,充分利用阶段性废弃资源;组织生态创新行为则表现为绿色商业模式或与其它组织协同创新的绿色计划及相关资金支持。

表1 案例企业基本信息

案例企业 采访对象 组织架构情况产品市场主要生态创新行为华辕科技总经理设产品技术研究所纳米生物制品、新型生物农化产品等推出生物活性农残降解剂;构建产业联盟这一新组织形式本香集团生产经理设有本香学院猪肉食品、有机肥等类似闭环的生产模式长生园林总经理不完整园林苗木、山茱萸果酒推出的山茱萸果酒原料为野生原生态,制作过程未添加其它成分金山农业总经理不完整木本油料树种、药用经济植物的良种选育与深加工长期与科研院所合作绿色产品项目;选育的优良品种有显著丰产效果济农生产主管一流研发实验室腐殖酸有机肥生产过程全程有机东正农业生产主管设有专门农技培训中心绿色蔬菜有机蔬菜,温室内全雾化降温,燃气供暖降低空气污染泰达农业总经理不完整大棚温室的灌溉设施多种节水设施和节水整体方案旺盛敏达总经理不完整种猪将粪便生产成有机肥和沼气蜜源生态总经理有成熟的技术研发部门培育葡萄、糖蔗等农作物绿色种植;私人订制绿色果品的服务圣妃乳业生产经理设有羊奶制品持续研发部门液态羊奶、羊奶饮料、配方奶粉等生产车间净化达到制药标准;标准化高床养殖牧场群建设

表2 样本企业生态创新行为表现

类别细分 产品生态创新 使用绿色投入品(绿色供应链)提供绿色产品(如有机蔬菜)使用易分解、易腐烂的包装材料采用可循环使用的包装新产品相较于同类产品可明显降低环境危害(如农残降解制剂,生物有机肥)生产过程生态创新使用风能、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通过更新设备、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更新设备以减少水电资源的使用(如全雾化降温)阶段性废弃资源作为原材料投入新的生产阶段(如蔬果分级后的边角料)主动进行环境部门的相关认证并根据相关标准变动及时更新设备电脑自动化控制各项资源的投入使用量(如蔬菜种植过程中的营养物质投入)组织生态创新 绿色化商业模式(如闭环生产模式)常年有与其它组织进行协同创新的绿色计划及其相关资金支持定期组织有益环保的活动,注重营造有益环境保护的企业文化

4 范畴提炼与模型构建

本研究严格遵守Strauss的编码技术程序,运用扎根理论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编码程序如下:①成立编码小组,最大限度地规避个人主观偏见。小组成员均对研究主题有深刻理解,每个成员负责对部分案例访谈资料进行标签化,但每个案例标签化后的概念化、类属化及主轴编码提取工作最终由小组成员共同确定;②建立备忘录,便于查证每个案例的编码提取、修改过程及编码结果;③不断进行比较,每当出现新概念属性时,可以与之前形成的编码进行比较分析,在必要时进行修正。迭代式分析可使提炼的类属、概念及类属间关系更精确;④达到理论饱和度。当编码到第8个案例时,概念和类属虽然基本饱和,但仍有少量新概念出现,当编码完全部10个案例时,新概念和属性已经很少出现,表明本研究具有较好的理论饱和性。

4.1 概念化和初步范畴化(开放性编码阶段)

开放编码由标签化、概念化和类属化3个步骤组成,在标签化所有资料后,按照不断比较和理论抽样的编码原则,进行迭代式概念化和类属化过程。将第一个案例中初步形成的概念和类属作为编码模板指导后续案例的编码,如果在后续案例中出现难以归纳的概念属性或者新概念属性,可以与已形成的编码模板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对概念和类属进行修正。依据开放编码的要求对10个案例企业访谈资料进行开放编码。表3为开放编码概念化分析举例。

通过开放编码对原始访谈资料逐级缩编,用概念和范畴反映资料内容,共得到131个概念。对概念进行类属化,共抽象为24个类属,表4为类属化分析的部分结果。

表3 开放编码概念化分析举例

范畴原始语句(初始概念)创新类型有专门的抽粪机和有机肥生产线,现在猪场供电全部通过沼气实现(生产过程创新)风化煤是一种有机腐殖酸原料,生产过程中不添加任何激素,成品是完全有机的(产品创新)现在主要研发项目在农残降解方面,公司在财务方面给与最大程度支持(组织创新)类似完整产业链的商业运作模式,最大效用利用每个环节的余料废料(组织创新)目标客户注重生活品质、中高收入且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是我们的主打消费人群(消费人群)南方消费水平高,用肥意识也比较强,产品在南方卖的明显好些(消费习惯)消费者越来越有钱,更加关注营养和健康,价格已经不是首要因素了(消费心理)市场需求由于消费习惯变化和政策引导,绿色产品市场需求的潜力肯定非常大(市场潜力)当时猪肉市场的瘦肉精事件引发消费恐慌,所以我们引进了瘦肉型猪品种(隐性需求)腐殖酸是植物生长必须的,有机水果种植必须用我们这个有机腐殖酸肥料(刚性需求)市场竞争生产同样产品企业数量很少,但是两个主要竞争对手都处于地方政府保护之下(竞争对手)相较于竞争对手,我们的经营模式更加具有可持续性,但我们营销方面还很欠缺(竞争对手)由于知识产权问题,企业间合作的可能性很小,主要竞争要素就是技术(竞争要素)价值创造引导农民用生物肥取代化学肥料,引导农民进行更为绿色的生产作业方式(价值主张)我们形成了一条产业链模式,类似于闭环作业,可以说获取了最大价值(价值获取)通过种植无污染果园和菜园,开放自由采摘,提供定制化服务(价值获取)政策因素政策有时候是滞后的,比如在我们这个项目刚开始时,政策还有阻碍影响(政策滞后性)国家政策起到很大的作用,行业进入门槛高,准入政策挡掉了一大帮人(准入政策)大部分地区都有创新资金、孵化资金,政策在创新支持方面是非常好的(政策支持)资源能力所需资金是从园林口上过来的,如果没有园林业务,这个项目早没了(资金整合能力)刚起步,银行几乎不会给你贷款,银行只有晴天送伞没有雨天送伞(融资能力)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我们整体管理能力有很大提升空间,在人才方面需更多努力(管理与人才)有很多信息渠道,如政府相关部门、同行业或科研专家等,信息意味着机会(信息渠道)有固定的客户群,多年经营形成的销售网络对新产品销售肯定是有益处的(销售网络)如果国家相关政策有变化,公司会组织专门研讨活动,适时作经营调整(政策把控能力)经营风险气候条件对生产影响较大,今年如果来一个倒春寒,肯定影响产量(气候风险)不确定性太大,光许可证申请已经耗时两年,以后不知道市场会怎样变化(审批风险)产品大量出现在市场可能需要7、8年的时间,资金和市场风险都很大(市场和资金风险)在陕西省同类型产品厂家除了我们还有两家,这两家都处于地方政府保护之下(地方保护风险)经营战略公司从创立之初就是做有机叶面肥,一直不做其它产品,专注做叶面肥(专一化)我们要采用产业联盟模式,只需一方出钱,整个链条就能够运转起来(产业联盟)经营园林和果酒业务是两驾马车,一个是传统业务,一个是未来主要发展业务(多元化)核心竞争力拥有的各种专利和知识产权是我们公司能一直保持高速发展的关键因素(知识产权)闭环生产模式,从源头到最后环节,产业链一体化的运作模式是核心竞争力(商业模式)配方和在行业内领先的研发优势是我们能够在行业内保持领先地位的关键(核心技术)企业绩效很多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就在我们这里进行,也经常会有创业企业来考察学习(社会绩效)项目发展前景好,市场潜力大,近年来公司有所发展,贷款比之前容易很多(市场价值)绿色生产方式和公司组织的各种倡导绿色消费的宣传活动,使公司品牌口碑很好(品牌形象)沼气用于发电,暂时主要供应于猪场,猪场包括办公区全部用的是沼气(生态绩效)类似闭环的生产模式使得猪排泄物直接排放的问题基本没有,周边空气明显好转(社会绩效)目前产品处于导入期,市场完全打开还需要时间,销售收入有很大增长空间(财务绩效)

4.2 典范模型建立和主范畴发掘(主轴编码阶段)

主轴编码是对在开放编码阶段得到的不同范畴进行分析,并考虑因果关系脉络在类属间建立的联系[22]。以生态创新目标为主类属,按照因果条件—现象—情景—中介条件—行动—结果模式,构建类属间的联结脉络。以“产品”类属为例,产品成熟度和产品前景对生态创新行为形成约束,纳入情景层;产品定位是生态创新行为的准备和前提,纳入中介层;产品组合和产品生态创新方式是价值创造策略,纳入行动层。表5为建立的典范模型。

由表5可见,类属间存在内在联系,根据逻辑次序和内在联系对以上各层次范畴进一步归类,形成7个主范畴,如表6所示。

在表6基础上,从7大关系中梳理以下主范畴:①生态创新形成机理包括生态创新行为动因分析、经营环境和经营条件;②生态创新作用机制包括价值创造、生态创新对象、生态创新方式、价值网络;③生态创新效果主要是指涉农企业生态创新目标和结果。涉农企业可以将以上3个主范畴作为关键指标进行分析。

表4 类属化结果(部分)

类属类属性质性质维度生态创新行为生态创新类型;生态创新表现;创新驱动因素生态创新类型:产品生态创新、生产过程生态创新、组织生态创新;生态创新表现:绿色产品、废物再利用、循环生产、环境质量认证、绿色原材料投入、完全有机的生产过程;生态创新驱动因素:企业社会责任、成本驱动、利润驱动、市场空间大、市场需求趋势、国家政策引导、政府管制、市场退出障碍、企业家个人情怀领导者企业家精神;个人能力;思维方式企业家精神:开拓进取、坚持、不屈不饶、执着、爱国;个人能力:了解消费者需求;思维方式:前瞻性、政治家思维、举一反三、竞争意识强;战略定位、决策力、魄力、超前认识市场机会政策商机;需求机会;技术机会;行业缺陷政策商机:政策支持、准入政策、政策引导;需求机会:刚性市场需求、绿色消费趋势、未满足的现实需求、隐性需求、新需求;技术机会:新技术新设备;行业缺陷:市场缝隙、新产品经营战略竞争战略;资本战略竞争战略:专一化、一体化、多元化;资本战略:轻资本运营企业发展发展可持续性;发展意图发展速度:持续稳健;发展意图:更加完整的产业链市场结构市场潜力;市场成熟度;市场门槛市场潜力:潜力大,特别看好;市场门槛:高;市场成熟度:不太成熟行业结构行业发展趋势;行业竞争层次;行业门槛;行业发展阶段;行业竞争要素;行业技术水平行业发展趋势:强势,新兴市场;行业竞争层次:竞争激励;行业竞争要素:科研能力、产品创新、技术创新;行业门槛:高;行业发展成熟度:不成熟;行业发展阶段:尚在初始阶段,但是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很高资源能力能力类型;资源整合能力类型:执行、资源整合、物流、营销、融资、管理、研发能力、对政策的把握能力、原料自我供应能力;能力综合性:综合能力欠缺

表5 涉农企业生态创新行为典范模型

因果条件市场机会;成本驱动;企业社会责任;领导者现象客户感知的绿色价值情景企业文化;企业能力;企业人口特征;竞争对手;企业制度;组织架构;经营战略;宏观环境;市场结构(市场门槛;市场成熟度);行业结构(行业竞争层次;行业门槛;行业企业数量);目标客户;资源能力(内部资源、外部资源、能力类型);经营风险(政策风险、法律风险、财务风险、气候风险、地方经济风险、市场风险);企业成本(成本结构、成本降低)中介价值主张;商业模式;目标客户;目标市场;产品定位;研发(研发团队、研发对象);合作伙伴;渠道结构;生产运作;相关标准;营运选址;市场调查;核心竞争力行动生态创新行为(创新对象、创新方式);资金支持;生产运作;产品定价;价值创造(资源重组利用、引导消费习惯、专利授权、技术研发);制度控制(成本结构、能源使用控制、生产过程控制);营销策略;产品组合;产品更新;研发结果企业收入;企业发展;渠道建设成果;知识产权;财务绩效(销售收入、行业地位、市场占有率);生态绩效(由创新活动相关的能源节约和处理残余废料所带来的收入);市场绩效(资本市场响应度、市场价值);社会效益(企业社会形象、带头作用)、竞争优势、价值网络(合作伙伴关系、产业链地位)

表6 主轴编码形成的主范畴

主范畴相关范畴动因分析市场机会;领导者;企业社会责任;成本驱动;利润驱动;政策因素经营环境和经营条件宏观环境;市场结构;行业结构;消费者;企业人口特征;企业文化;组织架构;企业制度;企业能力和资源;经营战略生态创新对象产品生态创新;生产过程生态创新;组织生态创新生态创新方式清洁生产;循环生产;全程有机;闭环产业链;绿色附加值产品;废物再利用;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绿色制度安排价值网络合作伙伴;渠道;目标客户;目标市场;生产运作;市场调查;价值主张;研发;营销;采购供应价值创造资源重组;完整产业链;产业联盟;引导改变消费习惯;专利授权;技术成果转化;弥补市场缝隙;废物处理企业绩效财务绩效;企业成本;收入来源;社会绩效;市场价值;生态绩效

4.3 模型建立(选择性编码阶段)

选择性编码是指发展核心范畴,明确资料故事线,验证范畴之间的关系,并把概念化尚未完备的范畴补充完整的过程。通过对以上各范畴的考察,尤其是对动因分析、经营环境和经营条件、生态创新对象、生态创新方式、价值网络、价值创造、企业绩效7个主范畴及相应副范畴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原始资料记录进行比较,发现可以涉农企业生态创新行为运作机制作为核心范畴统领其它范畴,围绕该核心范畴的故事线可以概括为:涉农企业在市场机会、政策因素或成本驱动等因素的作用下,根据对所处经济环境的判断,结合自身经营基础和条件,对经营调整进行生态创新,这涉及到价值主张、目标客户、目标市场、价值网络的重新调整。通过生态创新进行价值创造,而这些生态创新行为也会产生相应的财务绩效、社会绩效、生态绩效及市场绩效。涉农企业生态创新行为整体运作过程如图2所示。

涉农企业生态创新行为模型由生态创新行为发生基础、生态创新行为价值链及生态创新效果3个部分构成,如图2所示。其中,将生态创新行为动因、经营环境和经营条件统称为生态创新行为发生基础;将生态创新对象、生态创新方式、价值网络及价值创造统称为生态创新价值链。原因在于涉农企业在确定生态创新对象后,生态创新方式随之确定,合作伙伴、渠道、营销等价值网络可能得到重新调整,在此基础上实现生态创新行为的价值创造。

图2 涉农企业生态创新行为模型

涉农企业生态创新行为模型在充分借鉴现有生态创新驱动因素、生态创新对象、生态创新方式、生态创新绩效等研究基础上,加入经营环境和经营条件、价值网络和价值创造3个因素,并引入生态创新行为发生基础和生态创新行为价值链。本文模型构建基于访谈资料的分析归纳,与我国涉农企业生态创新行为的实际情境相一致,弥补了以往生态创新研究只注重工业企业的不足。同时,理论模型内涵有效体现了涉农企业生态创新行为运作过程的构件化、层次化和关系化,尤其体现出在构件细化和全面性方面的创新性。

5 结语

本文运用扎根理论,对杨凌区10家涉农企业约7万字的一手数据进行编码分析,最终形成131个概念,抽象为24个类属,并发掘出动因分析、经营环境和经营条件、生态创新行为对象、生态创新行为方式、价值网络、价值创造和企业绩效7个主范畴,最终建立以生态创新行为发生基础、生态创新行为价值链以及生态创新绩效为主体的涉农企业生态创新行为理论模型。该模型严格按照扎根理论编码程序,符合我国涉农企业生态创新行为的实际情境,有效弥补了现有生态创新研究偏重量化研究的理论缺陷。

参考文献:

[1] OECD. Towards green growth [M]. Paris: OECD Publishing, 2011.

[2] JENS HORBACH, CHRISTIAN RAMMER, KLAUS RENNINGS. Determinants of eco-innovations by type of environmental impact——the role of regulatory push/pull, technology push and market pull[J]. Ecological Economics,2014(78):112-122.

[3]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新常态下的企业创新:现状、问题与对策——2015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J].管理世界,2015(6):22-33.

[4] 张雯丽,沈贵银,曹慧,等.“十三五”时期我国重要农产品消费趋势、影响和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2016(3):11-17.

[5] R KEMP, P PEARSON. Final report MEI project about measuring eco-innovation[J]. Eur. Environ, 2007 ,28(5):120-135.

[6] DEL RIO P, CARRILLO-HERMOSILLA J, KONNOLA T. Policy strategies to promote eco-innovation[J]. Ind. Ecol., 2010, 14(4):541-557.

[7] HORBACH J. Determinants of environmental innovation-new evidence from German panel data sources[J]. Research Policy, 2008,37(1):163-173.

[8] PASCUAL BERRONE, ANDREA FOSFURI, LILIANA GELABERT, et al. Necessity as the mother of "green" inventions: institutional pressures and environmental innovation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14,43(4):717-736.

[9] JOSEFINA L MURILLO-LUNA, CONCEPCION GARCES-AYERBE, PILAR RIVERA-TORRES. Why do patterns of environmental response differ? a stakeholders′ pressure approach[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8,29(11): 1225-1240.

[10] CORDANO M, FRIEZE I H. Pollution reduction preferences of US environmental managers: applying Ajzen′s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0,43(4): 627-641.

[11] RENNINGS K. Redefining innovation-eco-innovation research and the contribution from ecological economics[J]. Ecol. Econ., 2000, 32 (2):319-332.

[12] MARIN. Do eco-innovations harm productivity growth through crowding out? results of an extended CDM model for Italy[J].Research Policy,2014, 43(2): 301-317.

[13] POPP, NEWELL. Where does energy R&D come from? examining crowding out from energy R&D[J].Energy Economics, 2012(34):980-991.

[14] REXHAUSER S, RAMMER C. Environmetal innovations and firm profitability: unmasking the porter hypothesis[J].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2013(35):1-23.

[15] 李巧华,唐明凤,潘明清.企业绿色创新影响因素效应研究——以生产型企业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5,32(2):110-114.

[16] 肖兰兰.论农业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3):350-355.

[17] 李万君,李艳军.农业企业科技创新的模式、风险、问题及对策探讨[J].科技管理研究, 2015(21):7-12.

[18] 黄洁莉,汤佩,蒋占华.税收优惠政策下农业企业研发投入、风险与收益——基于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J].农业技术经济, 2014(2):120-128.

[19] 王志丹,吴敬学,毛世平.不同科技创新主体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 2013(12):135-140.

[20] EFFIE KESIDOU, PELIN DEMIREL. On the drivers of eco-innovations: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the UK[J].Research Policy, 2012(41):862-870.

[21] GLASER B G, STRAUSS A. 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 strategies for qualitative research[M]. Chicago: Aldine, 1967.

[22] 孙新波,齐会杰.基于扎根理论的知识联盟激励协同理论框架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2(2):10-18.

Eco-innovation in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based on Ground Theory——Data from 10 Enterprises of Yangling

Wei Feng, Chen Lihua

(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Yangling 712100, China)

Abstract:Innovation of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is the key to promoting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use of grounded theory, analyzes about 70,000 words eco-innovation data of ten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in Yangling district of Shanxi province, investigates operating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eco-innovation, acquires 131 concepts and 24 categories, and constructs an eco-innovation model of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with respect to the basis, value chain, and consequence of eco-innovation model. The model is built upon analysis of data collected in rigorous surveys, indicates creation of agricultural eco-innovation in refinement and comprehensiveness of components, and offsets biases toward empirical methods in eco-innovation research.

Key Words:Eco-Innovation;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Grounded Theory

收稿日期:2017-03-2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67322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XJA790005); 陕西省软科学基金项目(2016KRM025);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2016Z120);杨凌示范区科技计划项目(2015RWYB0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软科学研究项目(2016RKX0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部发展研究院项目(2016XBYD004)

作者简介:魏凤(1965-),女,陕西宝鸡人,博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管理。

DOI:10.6049/kjjbydc.2017010591

中图分类号:F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17)24-0102-06

(责任编辑:张 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