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与整合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的空间协同治理研究

张战仁1,杜德斌2

(1.中国科学院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2.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部战略研究中心,上海 200062)

摘 要:全球研发网络投资是跨国公司适应开放式创新要求而新推出的一种研发投资组织类型。关于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如何实现空间协同治理的研究,学界在概念内涵、关键要素及运行机制等方面尚存在认知差异。基于对现有文献的梳理,针对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空间协同治理的概念、目的效应及关键要素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并围绕治理的层次结构分析,提出了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空间协同治理的基本框架。最后指出,需要结合跨国公司的全球整合实践,对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空间协同治理模式等问题展开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研发网络投资;空间协同治理

0 引言

随着科技创新复杂性和模块化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思维、开放式创新模式得到企业的广泛传播和接受。跨国公司为了适应开源创新、科技众筹及研发众包的创新模式改革要求,在自身研发投资布局上,打破了传统国家中心主义及传统地理中心主义的布局束缚,试图通过自身国际研发投资的网络分散与空间整合,适应科技创新不断提高的模块化发展要求。面对科技创新模式变革,跨国公司通过在海外分散研发网络投资,可适应开放式创新及模块化创新的时代要求,但也会增加企业协同整合成本。这就要求学者对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的空间协同治理内涵、目的效应、关键要素及可能采取的协同管理框架与协同管理模型有充分了解,并提出指导跨国公司降低协同成本、提高协同目的效应的政策建议。

目前针对跨国公司全球研发投资的研究,主要选择经济或政治视角,并多采取较为宏观的经济或产业部门角度[1-3]。管理学科对跨国公司全球研发投资的研究相对缺乏,尽管传统的价值供应链管理理论已对国际研发投资主要集中在少数特定国家的原因作出了解释,并指出受寻求市场及低成本劳动力驱动的全球生产网络投资正被寻求技术资源和要素资源的全球研发网络投资所取代,但少有学者探讨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投资的协同管理问题[4]。有研究确立了空间网络思维,部分学者还直接提出了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的空间协同治理概念,并从实证调查角度分析了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空间协同治理结果及空间协同治理影响因素,但缺乏对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空间协同治理的系统研究,没有提出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空间协同治理的相对统一模型。那么,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空间协同治理的本质内涵是什么?影响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空间协同治理的关键要素有哪些?指导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实现空间协同治理的概念框架又是怎样的?在企业创新模式变革日益加快及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日益成型的今天,这些无疑是亟需探索的问题。

1 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空间协同治理内涵及目的

1.1 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空间协同治理内涵

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空间协同治理概念是由协同与跨区域之间研发空间分工联系引申出来的。目前,众多学者从不同层面对空间协同治理概念进行了界定。例如,彭纪生[5]从跨区域空间资源要素互补及产业融合角度界定了企业空间协同治理目标及治理内涵;解雪梅[6]则基于跨区域都市圈视角,将空间协同治理界定为以跨区域的空间分工融合为目标,调整区域分工合作网络的体制机制。为此,综合已有研究,空间协同治理可理解为企业通过一定的规制体系、社会网络及企业契约,保证企业通过资源要素耦合以及复杂的非线性作用,产生区域单个模块化分工主体无法实现的空间整体协同效应的管理过程。

目前,对全球研发网络投资层面上的空间协同治理,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跨国公司研发投资组织类型的解读方面。众多学者以提高投资规模效应为研发投资组织选择的重要目标,将研发投资集中视为企业或国家保持国际领先竞争力的重要杠杆 [7]。比如,Gassmann等[8]提出了研发投资组织类型的国家中心主义及地理中心主义概念,将研发投资集聚视为一种组织的战略方法,可以提高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和研发合作交流成本,有利于跨国公司保护自身核心技术,防止核心技术外泄。此时跨国公司研发投资基本都集中在跨国公司母国企业内,因此,全球研发网络投资还没有空间协同治理概念。

随着知识更新周期缩短及知识存在形式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研发投资组织类型的目标定位于跨国合作,将空间协同治理视为企业开展跨国研发投资合作活动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比如,马琳[9]认为,科技的迅猛发展改变了知识存在形式、缩短了知识更新周期,使得跨国公司开展跨国研发合作的紧迫性不断提高,最终为本来主要局限在跨国公司母国的国际研发投资转移创造了企业主体条件。Lewin等[10]指出,市场全球化,技术、知识区域化及技术、知识的快速变化,逼迫以技术为基础的企业不断改变自身研发组织模式。而Gassmann等[8]将空间协同治理理念直接注入了跨国公司研发投资组织分类研究领域。Kogut等[11]认为,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投资是否体现了跨国协同整合理念,一要看跨国公司海外投资承担的职能,二要看跨国公司海外投资节点协同整合情况。相对于专注规模经济效应的国家中心主义及地理中心主义组织模型,多中心及研发枢纽模式虽然对外转移了原来强调单点集聚的研发投资,但在概念内涵上,它们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跨国研发合作整合模式。一方面,在多中心研发投资分散模式中,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投资更多地承担当地市场的信息收集职能,由于它们本身并不参与跨国公司全球研发协同分工,因而与主动的跨国协同整合概念不符;另一方面,研发枢纽模式虽然更进一步,已部分承担跨国公司安排的模块分工,但其内部的研发分工整合仅限于母国与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投资节点双边。由于缺乏内部多个投资节点联动的立体网络互动框架,该投资组织类型离完整的空间网络整合模式还差临门一脚。

结合Gassmann(2006)等学者对跨国公司研发投资组织类型的梳理和总结,本文列出跨国公司各研发投资组织模式的优缺点,如表1所示。全球研发网络投资是一个注重多点联动的研发投资组织类型,在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体系内,跨国公司在全球各国布局的各研发投资节点相互之间不存在分工位置差异,唯有分工任务差异,它们在分工位置上地位均等,共同为跨国公司的全球研发目标服务。跨国公司希望以这种对等的空间网络分工处理方法,联通各个孤立的研发节点,把分散的研发创新资源整合起来,最终提升企业跨国研发整合能力。跨国公司的目标侧重是通过这种空间协同治理提升各研发投资节点的协同效力,进而提升组织研发创新业务总体绩效。其核心在于借鉴传统的空间协同治理理论,建立一种目标统一、业务互动、资源整合和配置优化的平台发展环境。至于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空间协同治理概念的具体内涵,本文结合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的组织演变特点,将其界定为:在跨国全球研发网络内,跨国公司作为协同治理主体,以自身国际研发投资的空间网络分布为依托,以各研发网络投资节点连接关系的建立为手段,以各研发节点关键要素的互动为基础,通过交互作用和协同效应构成全球研发网络投资价值链及知识链,以此形成具有集聚各研发投资节点优势、大量知识溢出、技术转移和相互学习等特征的相对开放的空间协同管理组织过程。

表1 跨国公司研发投资组织模式特征及优缺点

模式特征优点缺点国家中心主义研发投资活动集中,全部布局母国维持规模效应,防止技术泄露,提高研发效率对外部市场及技术信息反应迟钝,不适合开放式创新需要地理中心主义研发投资集中,海外少许研发信息投资保留了国家中心主义优点,对东道国市场信息有捕捉海外研发投资的系统性不强多中心主义研发投资相对分散,研发投资节点无联系对本地市场反应灵敏,能够按照东道国特征布局投资各研发投资节点匹配研发能力不足,没有统一研发目标研发枢纽主义研发投资分散,形成从中心到外围的控制已形成从中心到外围的双边整合框架,整合效应高传统等级模式易压制海外投资节点的创造力,成本高网络投资主义研发投资全分散,研发合作注重系统整合立体多边的网络整合框架最终形成,协同程度最高协同整合成本高,整合机制及过程复杂

1.2 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空间协同治理的目的效应

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空间协同治理的目的效应由其内涵决定,目前,关于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空间协同治理目标效应的研究大致包括两类观点:①与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的分散与整合特性直接相关,将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空间协同治理与研发的空间模块化直接联系起来。Moore等[12]认为,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空间协同治理的目的效应是指跨国公司各研发专业节点在知识生产过程中通过互补或协作而获得的知识生产协同效应。很多学者认为,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空间协同治理目标是在全球研发协同环境下,通过整合跨国公司控制的全球知识资源,最终促进跨国知识协同目标的实现[13-14];②跳出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空间协同治理的边界,与传统的全球生产协同分工相结合来理解。张战仁(2016)指出,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空间协同治理的目标,寄托了跨国公司将自身对全球生产的控制转移到产品核心研发环节上的战略意图,跨国公司的目的是通过对全球研发创新要素的整合,将自身对全球生产的控制从一般产业技术研发领域过渡到核心产业技术研发领域。相对于由产品技术研发、产品加工组装及产品产后销售为主要环节构成的传统全球生产分工,部分跨国公司具备的系统整合能力及影响国际技术进步方向的能力,使得它们能够构建起从产品核心技术研发到产品外围技术研发,最后到产品加工组装环节的新型国际分工体系。张战仁(2015)研究强调,随着知识更新周期缩短及企业竞争加剧,跨国公司唯有在原来相对封闭的产品技术研发环节内生出新的全球协同体系,才能以对全球研发资源要素的利用为基础,不断强化自身对产品技术研发的控制。

对上述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梳理,总结关于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空间协同治理目标的研究现状,如表2所示。

表2 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空间协同治理目标研究的代表性观点分类

观点内容文献来源与研发分散整合直接相关目标以发挥各研发投资节点的专业研发能力为目标简单的研发投资地理分散并不能提高跨国公司研发创新绩效,跨国公司的目的是通过整合,挖掘投资节点及投资东道国研发比较优势在布局全球研发网络投资过程中,各研发投资节点相互忽略是应该的,但跨国公司后续的空间协同治理却是联动的,需要建立立体的网络互动机制Kogu(1992)Singh(2008)Postre(2002)全球生产控制转移目标随着科技新兴国家的崛起,发达国家的竞争比较优势在于对全球研发创新资源的整合,而不在于研发创新环节本身随着知识更新周期缩短及科技新兴国家的崛起,发达国家对全球研发投资的整合目标是将自身对全球生产的控制过渡到核心研发环节张战仁(2015)张战仁(2016)

由表2可知,这两种观点认识存在明显差异。第一种对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空间协同治理目标的理解主要来源于协同理论研究学者,这种观点强调国际研发投资、空间协同与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绩效直接相结合,将创新与研发投资组织模式联系起来,考察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空间协同治理对跨国公司全球研发战略目标实现的正向促进作用。第二种观点则跳出了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空间协同治理概念本身,将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空间协同治理视为推动跨国公司全球生产控制位置转移的重要杠杆。本文认为,第二种观点的视角、领域范围和业务逻辑链条更深广一些,更接近国际研发与国际生产分工叠加的发展路径,符合国际分工继续朝研发方向深化发展的实践。二者的共同点是基于协同环境,以知识及创新要素在跨国公司各研发投资节点的流动整合为基础研究管理活动。

总体而言,在跨国公司研发投资构成的协同创新网络中,由于原来主要集中在跨国公司母国的研发活动被分散到全球不同的研发投资机构中,因此,从概念本身上理解,跨国公司各全球研发网络节点间协同创新程度即为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空间协同治理的目的效应。尽管在具体的目的效应上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空间协同治理目的不一,但不管是与研发模块化分工直接相关的协同治理目的,还是间接的控制转移目的,其目的效应的实现均与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节点间非线性互动关系和协同过程中非线性最佳组合结构密切相关。跨国公司需要认清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空间协同治理的关键要素,将相关治理过程惯例化、机制化及制度化。

2 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空间协同治理关键要素

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空间协同治理的本质要求是建立一种跨区域的空间协同管理体系。而与一般的空间协同治理不同,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空间协同治理的核心在于其跨国性。长距离的跨国整合,令跨国公司遭遇更多不利于整合的困境因素,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空间协同治理的内容框架及相关运行机制都是建立在规避跨国性不利影响基础上的关键要素方面。目前,学界围绕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空间协同治理的成功要素论,形成了核心要素说和综合要素说两种流派。

其中,持核心要素观点的学者主要有:Ebersberger等[15]指出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空间协同治理的关键,是推动作为协同主体的各研发投资节点人员的认同。对于来自不同国家、具有不同文化习惯及操着不同语言的研发人员而言,他(她)们在合作过程中很容易产生“你们”与“我们”的概念,不利于彼此的融合。Birkinshaw[16]指出,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的空间协同治理形式,实际由跨国公司协同治理的对象即知识的性质决定,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空间协同治理知识在可辨别性(Observability)与可移动性(Mobility)上存在差异,需要跨国公司构建二元组织架构予以平衡和协调。本文认为,与一般的空间协同治理相比,跨国研发投资整合的各研发节点面对的背景差异更大,跨国公司有必要通过研发背景认知共同打造行为,推动内嵌于跨国公司各研发投资节点结构的隐形知识显性化。

持综合要素观点的学者主要有:Erkelens等[17]认为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空间协同治理的关键要素包括研发节点协同、研发关系协同及研发知识协同,其中,节点、关系和知识分别是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空间协同治理的参与主体、推动手段及协同对象,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空间协同治理的成功依赖于跨国公司各研发投资网络节点嵌入式的理解与包容,并且,在综合性要求方面,这种以彼此差异容忍为基础的嵌入式理解或包容只是跨国公司通往协同整合的一个过程或手段,其目的是跨国公司以其各研发节点的研发差异为基础,为其全球研发整合治理带来具有更高优势互补程度的各种专业化知识。此外,Ebersberger等[18]指出,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空间协同治理包括知识特性、成员联系及统一认知维度的协同管理。据此,跨国研发投资整合的关键是建立组织间信任,跨国公司要把更多努力用于辨识内嵌于东道国地方环境中各研发投资节点的独特研发文化、研发政策及研发资源约束。

除对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空间协同治理关键要素的研究外,不少学者还为企业实现跨国研发投资整合提出了具体方法和建议。Erkelens等[17]指出,针对跨国研发整合企业员工可能面对的陌生感及距离感,跨国公司务必保证内部各研发分支机构人员能够以积极的沟通、支持性态度以及勤奋负责的工作风格,赢得团队成员的信任,建立彼此配合的团队默契。跨国公司应在全球研发扩张过程中不断传播、丰富和创造企业文化,保证遍布全球的研发人员产生身份认同和文化共鸣。针对跨国知识的难移动性及难识别性,Birkinshaw[16]指出,跨国公司在空间协同治理初期可以采用地理与空间分割的比较松散的全球研发网络投资整合模式(Loosely-Coupled Network model);随着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的进一步整合发展,跨国公司应在松散整合模式的基础上,纳入完全整合的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空间治理模式(Integrated Network of R&D model)。本文赞同这种观点,认为完全独立不利于跨国公司全球研发业务及全球研发文化的融合发展,长期来看会进一步引发组织内研发隐形知识隔阂,不利于跨国公司实现完全整合的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空间治理模式。在研发节点协同方面,本文认为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空间协同治理的特点和优势,就在于跨国公司投资的各研发节点能够将跨国公司研发配置重组突破到全球层面。跨国公司应立足研发互补关系的构建,摒弃由“自上到下”思维形成的对后建全球研发节点机构的先入观念和态度,通过全面立体地融入后建研发投资节点所在东道国研发社区,不断提升和挖掘各研发投资节点的特色知识。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分析与挖掘可以发现,不管是核心要素论还是综合要素论,学者对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空间协同治理关键要素的认识,基本都建立在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空间协同治理的跨国性问题上。部分学者有关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空间协同治理关键要素的研究如表3所示[19-23]。对学者观点进行梳理可以发现,影响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空间协同治理的因素,就是跨国性后续引发的主体难信任、客体难移动、过程难统一及平台难搭建等方面。其中,主体是指参与整合的研发节点机构或研发节点人员,他们因跨国研发信念结构、参考框架及研发文化差异大而产生相互接受度差等问题;客体是指跨国公司空间协同治理对象,比如资金、人力、设备,特别是隐性知识在跨国整合过程中遭遇的对接、转移难等问题;过程是指项目模块化分工之后因跨国沟通不易所导致的研发过程分割及模块分工目标再次失统等问题;平台主要是指长距离跨国整合带来的整合环境及整合配套不易提供等问题。从众多专家学者的观点来看,关于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空间协同治理要素的认识,虽然存在侧重点和数量上的差别,但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空间协同治理涉及的要素重点及其对跨国性所引发问题的重点关注内容是一致的。

表3 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空间协同治理关键要素研究的主要观点

观点内容文献来源关键要素研究观点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的空间协同,主要由跨国公司投资研发节点的空间及文化距离影响跨国公司全球研发协同,主要取决于跨国公司投资机构是否已建立常态化的联系机制,这种机制包括正式的,也包括非正式的跨国公司空间协同治理的核心,是通过联系将布局在全球各地的研发网络节点,置于相对共同的研发认知中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节点的联系,与其投资各节点的研发位势差有关。它的协同治理,需要跨国公司在投资节点间保证一定的结构差异跨国公司全球研发投资空间协同治理,受地理临近性、知识可流动性等因素影响Foss等(2003)Hansen等(2004)Puranam等(2009)Song等(2008)Asheim等(2012)

截至目前,很多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了以各投资研发机构专业化知识生产为基础的协同整合实践。尽管现有研究为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的空间协同治理提供了关键要素认识,但面对超高的空间协同治理成本,仅了解关键要素还不够,还必须深入要素内部,形成指导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空间协同治理实践的概念性框架。通过以上文献分析可知,目前针对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空间协同治理的研究,机制化分析相对缺乏,缺少研究的体系性及系统性,没有将相关研究上升到概念框架高度。本文将在理顺各关键要素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对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空间协同治理的理论框架机制展开进一步研究。

3 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空间协同治理的基本框架及特征

机制是复杂系统中各要素之间以及在系统外环境作用之下产生的内在技能、内在规定性和控制方式,从而使系统整体良性循环发展的规则和程序的总和。通过对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空间协同治理概念、目的效应及关键要素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相对于传统的企业研发投资组织模式,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更加强调不同研发投资节点间和业务间互动关系,强调不同研发投资节点之间建立战略层面的主体联盟关系及资源互补关系。在概念实质上,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的核心在于其联动性及空间整合性,因此,其治理需要跨国公司建立常态化的空间协同机制。而相对于一般的空间协同治理,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空间协同治理的跨国性,需要跨国公司认识到推动跨国研发投资节点组织认同及跨国研发人员相互信任的重要性。跨国公司如果不考虑相互联系的时间及金钱成本,而将自身遍布全球的研发投资置于共同的结构整合、关系整合及认知整合中,那么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空间协同治理就无法获得足够的研发节点支持。

因此,本文从组织认同、人员信任及跨国研发业务整合关系入手,以搭建认同链、信任链及业务链为着眼点,将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空间协同治理的主要框架及体系归纳为“宏观跨国研发投资节点、中观跨国研发整合人员和微观跨国研发整合业务”3层体系,得到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空间协同治理的多层次理论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

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空间协同治理框架是一个通用的层次结构,可以用于认识和解释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空间协同治理活动的基本问题。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空间协同治理对象主要受其整合的跨国性影响,其基本理论框架由认知、信任和业务知识管理3个层面的协同机制组成。在协同治理对象方面,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空间协同治理包含3层含义:一是组织共同认知层面的治理;二是节点人员相互信任方面的治理;三是研发跨国整合业务层面的治理。在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空间协同治理体系中,组织认同治理是指跨国公司运用一定的机制和手段,使得跨国公司各研发投资节点对企业产生身份认同、目标认同、文化认同,最终在互补和共同进步的框架下形成各自发展战略目标的管理活动。人员信任治理是指跨国公司针对跨国研发人员研发思维习惯及研发思维理念差异大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提高跨国研发人员相互信任度的活动及机制。业务整合治理是指在全球研发网络投资背景下,跨国公司创造性地运用研发管理方法,最终实现全球研发协同的管理和运作,主要包括知识转移、知识共享,信息要素、智力资源整合等治理内容。

图1 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空间协同治理的层次框架

跨国公司应让各研发分支节点机构意识到其在组织中既有理性的契约和责任感,也有非理性的归属和依赖感;在人员信任方面,保证各研发分支机构人员通过积极的沟通、支持性态度以及勤奋负责的工作风格,赢得团队成员间信任,降低彼此的陌生感,核心在于协同组织认同治理、人员信任治理及业务整合治理三者的有机关系。

通过对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空间协同治理框架体系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空间协同治理具有多层次有机叠加特征。除此之外,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空间协同治理还具有一些原则性特征,如自组织与公司协调相结合的特征。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空间协同治理的成功在于按照系统相互默契的某种规则,推动跨国公司各研发分支机构的自协调、自适应和自增强。各研发投资节点是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空间协同治理的自组织者,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空间协同治理还具有研发“节点”职能与研发“触点”职能相结合的特征。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空间协同治理有体系内和体系外之分,为实现更为宽泛意义上的全球研发协同整合治理,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空间协同治理应打破封闭的内循环格局,将自身的海外研发网络投资作为一个个研发“触点”,承担跨国公司整合东道国体系外资源的职能,这与框架分析中强调推动组织内认同、信任及业务整合是不同的。

4 结语

结合对现有文献的总结与介绍,本文基于对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类型特征及其演变的解析,阐述了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空间协同治理的概念内涵、关键要素,并构建了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空间协同治理框架模型。本文提出的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空间协同治理,是跨国公司国际研发投资组织演化与其空间协同对象演变的融合发展,是组织认同治理、人员信任治理及业务整合治理的结合。相对于一般的空间协同治理,由于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的跨国性,其成功治理更加依赖人员信任承诺机制的有效性及跨国组织认同的重要性。为此,需要跨国公司构建有效的协调机制,提升实现跨国整合的人员及组织基础,比如建立全球研发战略目标拟定机制、研发人员定期交流机制、专项研发事务协调机制等。

本文以跨国研发整合的特殊性为轴心,剖析了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空间协同治理的关键要素,形成了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空间协同治理的指导框架,并为后续理论与实证研究构建了逻辑体系。但有关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空间协同治理的模式等问题涉及不多。后续研究需要更加扎根跨国公司的具体研发整合实践,对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投资空间协同治理的关键要素及运行模式等进行挖掘和总结。

参考文献:

[1] DUNNING J H,LUNDAN S.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orporate R&D:a review of the evidence and some policy implications for home countries[J].Review of Policy Research,2009,26 (12):13-33.

[2] 杜德斌.跨国公司在华研发:发展、影响及对策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3] 薛澜,沈群红,王书贵.全球化战略下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布局[J].管理世界,2002 (3):33-42.

[4] HERSTAD S J,ASLESEN H W,EBERSBERGER B.On industrial knowledge bases,commercial opportunities and global innovation network linkages[J].Research Policy,2014,43:495-504.

[5] 彭纪生.中国技术协同创新[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90-95.

[6] 解雪梅.协同创新效应运行机理研究:一个都市圈视角[J].科学学研究,2013,31(12):1907-1920.

[7] BOSCHMA R.Proximity and innovation:a critical assessment[J].Regional Studies,2005,39:61-74.

[8] GASSMANN O,ZEDTWITZ M.New concepts and trends in international R&D organization[J].Research Policy,1999,28:231-250.

[9] 马琳,吴金希.全球创新网络相关理论回顾及研究前瞻[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1):109-114.

[10] LEWIN A Y,MASSINI S,PEETERS C.Why are companies off shoring innovation? the emerging global race for talent[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09,40:901-925.

[11] KOGUT B,ZANDER U.Knowledge of the firm,combinative capabilities,and the replication of technology[J].Organization Science,1992,3(3):383-397.

[12] MOORE K,BIRKINSHAW J.Managing knowledge in global service firms:centers of excellence[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1998,12:81-92.

[13] SINGH J.Distributed R&D,cross-regional knowledge integration and quality of innovative output[J].Research Policy,2008,37:77-96.

[14] POSTREL S.Islands of shared knowledge:specialization and mutual understanding in problem-solving teams[J].Organization Science,2002,13(3):303-320.

[15] EBERSBERGER B,HERSTAD S.Go abroad or have strangers visit? on organizational search spaces and local linkages[J].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2012,12:273-295.

[16] BIRKINSHAW J.Managing internal R&D networks in global firms:what sort of knowledge is involved [J].Long Range Planning,2002,35(3):245-267.

[17] ERKELENS R,HOOFF B,VLAAR P,et al.Knowledge integration in global R&D networks [R].The Series Lecture Notes in Business Information Processing,2010.

[18] EBERSBERGER B,HERSTAD 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ational innovation collaboration,intramural R&D and SME’s innovation performance:a quantile regression approach[J].Applied Economic Letters,2013,20:626-630.

[19] FOSS NJ,PEDERSEN T.Transferring knowledge in MNCs:the role of sources of subsidiary knowledge and organizational context[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2002,8(1):49-67.

[20] HANSEN M T,LOVAS B.How do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leverage technological competencies? moving from single to interdependent explanations [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4,25(8):801-822.

[21] PURANAM P,SINGH H,CHAUDHURI S.Integrating acquired capabilities:when structural integration is unnecessary [J].Organization Science,2009,20(2):313-328.

[22] SONG J,SHIN J.The paradox of technological capabilities:a study of knowledge sourcing from host countries of overseas R&D operations [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08,39:291-303.

[23] ASHEIM B T,EBERSBERGER B,HERSTAD S MNCs between the local and the global:knowledge bases,proximity and distributed knowledge networks[M].United Kingdom: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td,2012.

Dispersion and IntegrationResearch on Spatial CooperativeGovernance of Global R&D Investment in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Zhang Zhanren1, Du Debin2

(1.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AS, Beijing 100101, China; 2.Institute for Innovation and Strategic Studies,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China)

Abstract :The global R&D network investment is a new type of R&D investment organization which is newly introduced by the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to adapt to the requirements of open innovation. The researches of the academic circle on how to realize the spatial cooperative governance of the global R&D investment in the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differ in concept connotation, key elements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In this paper,based on the introduction to the existing literature,it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concept, objective effect and key elements of the global R&D network investment in spatial cooperative governance,and analyzes around the hierarchy of governance,then puts forward the basic framework of spatial cooperative governance of the global R&D network investment. In the end of the paper, it points out that by combing with global integration practice of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problem of spatial cooperative governance model of global R&D network investment in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can be done.

Key Words:Multinational Companies; Global R&D Network; Global R&D Investment;Spatial Coordination Governance

DOI:10.6049/kjjbydc.2016120125

中图分类号:F27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17)21-0024-06

收稿日期:2017-03-2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4120110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2YJC790279)

作者简介:张战仁(1979-),男,江西上饶人,博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国际投资与区域发展;杜德斌(1963-),男,湖北宜昌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战略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科学。

(责任编辑:万贤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