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的行动者与物联网技术标准化发展战略

田博文1,田志龙2,史 俊3
(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2.华中科技大学 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3.中南民族大学 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摘 要:行动者网络理论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化发展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析工具。研究表明:①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化发展既是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等非人类行动者作用的结果,也是政府、企业和学研机构等人类行动者推动的结果;②技术标准化发展的不同阶段(技术研发期、联盟建设期、标准制定期、标准推广期)都需要核心行动者、主要行动者和共同行动者的互动与互联,以推动行动者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和优化发展;③核心行动者、主要行动者的承担者角色要随着技术标准化不同阶段的需求适时转换。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化;物联网;行动者网络理论

0 引言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与技术标准化战略的实施密切相关,技术标准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中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是产业调整升级和创新发展的有力推手。基于此,我国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化发展战略:从中国国情出发,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兼容相结合的标准战略。一方面坚持开放和兼容,实现互联互通与资源共享;一方面坚持自主创新,抢占标准、专利制高点并掌握发展主动权[1-3]

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显著特征是高度的不确定性,这使得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的标准化发展呈现如下特点: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化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化的发展需要依靠众多参与者的合力,但是不同参与者受到不同目标驱动和不同障碍限制;三是政府引导和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化建设,但是需要在不确定状态下与众多行动者一起摸索。总体来说,新兴技术系统的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使得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的标准化发展必须集合分散行动者的资源,通过众多行动者的集体行动才可能实现创新突破[4]。那么,在高度不确定的情境下,如何将分散的行动者集结为稳定的行动者网络,从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化发展?

社会学研究理论——行动者网络理论(Actor Network Theory,ANT)是探讨技术标准化过程和行动者行为的重要理论[5],该理论认为产业技术的标准化发展是通过行动者之间转译链接的过程并不断向前推进。无论是开发标准或者采用标准都需要众多异质行动者之间发生一系列互动,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网络和就网络目标达成共识,从而促成一个稳定的行动者网络支持持续创新。因此,本文应用行动者网络理论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化问题,通过识别行动者主体,探讨行动者的互动、联结、转化和协同过程,分析行动者联结、转译的原因,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化发展战略提出政策启示。

1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化特点

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化主要有3个特点:首先,技术标准化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在推动技术标准化发展时,如何有效地组织技术标准制定和开发是影响技术标准出台的重要因素。由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高度的不确定性,具体到技术标准化领域,表现为何种技术路线能够率先转化为专利、产品和获得市场认可,技术创新及标准化工作由哪个组织和个人实现等都是不确定的。

其次,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化有集体性特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化发展的重要资源分散在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手中。因此,在制定和开发技术标准时,单纯依靠某一类行动者的创新研发能力显得相对不足,需要多类、多个行动者的协同创新,以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关乎国计民生的核心技术领域实现创新的超常规发展要求[6]。但是众多异质行动者有着各自的利益立场,因此需要化解异质行动者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与冲突。

再次,在中国情境下,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化发展具有政府参与并与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众多行动者摸索前进的特点。在经济转型情境下,政府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化发展过程中同样发挥重要推动作用[7]。在开展技术标准化工作过程中,政府要率先参与,但是作为决策者,其也只掌握了部分信息。因此,政府也是在不确定状态下摸索推行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化工作,是异质行动者互动的推动者和不同利益的协调者。

2 行动者网络创新视角

每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都需要明确的技术标准来规范生产、分销及消费活动。行动者网络理论为识别技术标准化过程和相关联的行动者,以及刻画异质行动者之间相互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工具。

行动者网络理论(Actor Network Theory,以下简称ANT)由20世纪80年代中期科学知识社会学派的代表人物米歇尔·卡隆(Michel Callon)、布鲁诺·拉图尔( Bruno Latour ) 和约翰·劳(John Law)等[7]提出,试图从社会—技术的互构视角解释科学技术发展问题。尤其指出了技术等非人类要素在创新过程中的作用,强调在社会与技术互构的进程中人类行动者和非人类行动者的同等重要性[8-10]

从ANT视角看,一项社会活动是由不同角色的“行动者”共同参与完成的,每一个行动者都拥有各自的利益和行动能力,同时,他们的行为和获取的资源受到行动者之间关系的影响[11]。众多异质行动者之间基于沟通、协商和合作等互动实现不同利益的协调,实现异质性要素之间的组合、联结和扩张,从而构建为了解决特定问题的行动者网络[12]。因此,行动者网络不等同于信息技术网络,而是描述异质性要素联结的方法。在这里,“网络”并非已经给定或已经形成,而是异质行动者建立、发展网络的动态过程。

由于在行动者网络中,没有技术因素和经济社会背景的区分,并且以平等的方式看待网络中的异质性要素,因而产生了行动者网络理论的核心原则,即广义对称性原则。借用广义对称性原则,ANT用跟随行动者的灵活方法取代了以宏观理论框架说明微观现象的模式,不再单一地以人类行动者或非人类行动者(例如技术因素)为中心[13]。正如拉图尔所说:“自然和社会并非相互替换的关系,二者都是网络中的要素,它们在网络中互相影响,彼此共生。”

建立行动者网络的基本途径是转译——使被转译者满意其在行动者网络中的角色,进而实现构建网络的目标和预期利益。转译涉及到问题定义、招募、利益赋予和动员4个基本环节。通过这些环节,异质行动者的利益、角色、功能或地位被重新界定、安排和赋予,这意味着转译是行动者之间的交流、磋商和利益协调,只有问题转译成功,行动者之间才会最终达成共识和建立网络[14]

在国内外学术界,行动者网络理论已经产生了较大影响,并且被用于分析与科学技术相关的研究问题。在技术标准领域,例如运用行动者网络理论研究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EDI)标准,以及WAPI、GSM、UMTS、TETRA、TD-SCDMA等信息和通信领域的技术标准化问题[13-15],但未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化研究中得到充分重视和应用。本文基于行动者网络视角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标准的技术研究、制定和推广,尤其将技术这一共同行动者的作用展示出来,揭示技术在技术标准化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问题是“分散的行动者如何构建行动者网络和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化发展”。该研究是对新情境下的现象进行探讨,因此采用案例研究方法。

在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化发展过程中,物联网是在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因其技术前沿性和广阔应用前景得到各方行动者的高度关注并取得显著进展。因此,对于探讨本文研究问题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物联网技术系统具有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其中,RFID(电子标签)、传感器网络以及泛在网的技术发展是三大里程碑事件[16-17],代表了我国物联网技术发展的层层演进。由于有众多行动者参与,行动者之间形成了丰富的互动关系,有利于观察行动者联结、转化和协同的网络构建过程。

3.2 数据来源

为了从一个更全面和整体的视角去呈现物联网产业技术标准化,本文对RFID、传感器网络、泛在网技术标准化进行数据收集,结合技术标准化相关文献梳理这3个技术的标准化过程,在此基础上对物联网技术标准化行动者网络进行分析。

研究资料及数据主要来自第一手调查与二手文本。本文的第一手调查采取访谈形式,访谈对象是一直负责和参与物联网技术标准化工作的国标委、工信部相关政府官员3人,工信部下属技术标准化支撑单位工作人员、主要物联网标准制定组织管理工作者8人,物联网标准制定组织中的企业成员6人,高校、科研院所等7人,共24人。由于物联网涉及的技术领域复杂,这些访谈主要用于核实关键性事件和主要技术标准化领域,讨论分析思路,从而提升研究者对物联网技术标准化发展的理解以及对行动者的判断。本研究还对4 位技术标准化专家(最早从事物联网研究的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的专家,长期从事电子信息领域标准化工作的工信部电子标准化研究院的专家,以及领先发展物联网技术的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的专家)进行了深度访谈(见表1)。

本文的二手数据来自主要行动者网站(见表2)。所选网站建设健全和具有代表性,各个行动者持续受到公众媒体的关注,网站新闻报道为再现我国RFID、传感器网络和泛在网技术标准化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数据上载。

通过以上数据来源,本文收集了“八五”时期至2014年12月期间发生在上述3个技术领域的标准化相关新闻数据共计648条以及多达87页的访谈记录。另外,本文将访谈过程中政府提供的20份物联网产业档案资料(物联网发展白皮书、物联网标准白皮书、物联网标准化推进策略与规划研究报告、传感器网络相关标准分析研究报告等)作为资料补充。

表1 访谈信息分布

类别数量电子标签标准工作组成员(含企业、高校、科研院所)4国家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成员(含企业、高校、科研院所)5泛在网技术工作委员会成员(含企业、高校、科研院所)4国标委、工信部相关官员3标准制定组织工作人员8标准化专家4

表2 二手数据信息分布

类别主要行动者网站政府国务院、国标委、工信部、发改委学研机构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企业中标集团、中兴通讯、中国普天、利奥科技标准制定组织电子标签标准工作组、RFID产业联盟、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泛在网技术工作委员会

3.3 物联网技术标准化阶段划分

技术标准化可以分为技术研究阶段、标准制定阶段、标准发布和实施阶段。对RFID、传感器网络、泛在网的访谈信息、新闻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并参阅技术标准化相关文献,结合ANT视角识别出物联网技术标准化的4个阶段,即技术研发、官产学研联盟建设、标准制定和推广(具体的RFID技术、传感器网络技术、泛在网技术标准化过程见图1):①技术研发期。以少数学研机构或者企业承担研究物联网攻关项目为始,标志着技术研发的萌芽;②官产学研联盟建设期。在已有技术或少量专利基础上,面对依然不成熟的物联网产业和市场,采取标准先行的战略,组建官产学研联盟,招募更多政府、企业、学研机构等行动者参与技术标准化活动;③标准制定期。随着技术、产业和市场发展,在积累较多技术和专利的基础上,众多行动者协同合作,通过知识产权共享和集成的方式大规模开展标准制定工作,将技术转化为专利并确立技术标准;④标准推广期。物联网技术、产业和市场成熟度明显提升,已经出现了一批物联网应用项目和产品,重点是推广基础技术标准,以及陆续出台一系列产品和应用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物联网技术标准化的4个阶段不是独立存在的,这里的阶段划分只是为了突出每个时期的重点,下一阶段的时间节点并不意味着上一阶段终止,有些阶段会并行甚至贯穿始终,因此时间段的划分也会存在重叠(见图1)。例如在标准制定阶段,推广工作可能同时启动;而进入标准推广阶段时,标准制定工作也依然在进行。

3.4 行动者数据结构化分析

结合技术标准化阶段划分和行动者网站新闻数据,本文采用结构化内容分析法对物联网技术标准化中行动者的行为内容进行分析(见表3)。

图1(a) RFID技术标准化过程

图1(b) 传感器网络技术标准化过程

图1(c) 泛在网技术标准化过程

4 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化行动者网络分析

4.1 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化行动者要素

基于ANT视角,按照人类行动者和非人类行动者的划分标准,将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化中涉及的行动者归纳为表4所示。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化中的人类行动者,是指参与技术标准化活动的个人或者由个人组成、具有行为能力的组织或团体。非人类行动者是指影响技术标准化发展的自然要素,主要包括基础技术、产业共性技术、应用技术等技术范畴和政策、法律法规等制度环境。

主要行动者的利益立场是:①政府旨在采用“标准先行”战略推动和实现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提升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和降低本国知识产权许可成本等;②企业希望获取物联网产业的市场份额,实现产品开发和技术升级,降低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和获取政府的政策支持。比如,电信运营商最大的获益在于实现网络升级和减少投入;③学研机构旨在推广知识产权,加快技术转移和应用,以及获得更多资金支持;④物联网技术则旨在实现技术标准化和商用价值规模化;⑤标准化支撑单位主要是履行业务职能,获取一定利润。

表3 技术标准化发展中行动者的行为内容

技术标准化阶段行动者行为内容技术研究开发(67条)企业、学研机构提供产业总体状况,产业未来趋势,现有/未来产品功能,单个组织能力与成果,单个/总体技术现状,单个/总体技术未来趋势,技术研究计划,研究成果展示,投入计划,所需支持政府对技术研发成果的肯定,对现有/未来产品的肯定,考虑申请的资金支持、项目激励、政策支持,表示兴趣的技术应用方向;提出技术标准化发展规划和支持政策(例如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科研专项、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政府启动技术标准化建设和批准组建标准制定组织,明确标准化工作的负责和执行部门,明确工作机制官产学研联盟建设(102条)标准化支撑单位物联网技术标准框架的研究、会议筹备,明确组织架构、工作章程、工作计划和内部管理制度企业、学研机构加入标准制定组织,缴纳会员费用,参与标准制定、组织筹备工作,参与标准框架体系的建设,提出技术标准项目申请,组织或参与技术标准化活动企业、学研机构研究与开发的专利技术成果展示,产品技术或过程技术与其他参与者的技术兼容,基本技术的选择与基本专利集成及共享机制的确立,标准草案确立和征求意见通过标准制定(358条)标准化支撑单位组织技术标准化活动,协助日常管理,对送审的标准文稿进行审查,对标准中的专利情况进行审查政府对成果的肯定,技术方向的进一步确认,标准框架和分工的进一步确认,组织机制建设的完善,进一步的政策支持标准推广(121条)企业、学研机构完善系列标准,构建标准产业链条,促进标准的应用、标准产品在市场上的覆盖,包括扩大标准用户规模和产品市场份额,提供标准专利许可和增值业务、销售标准终端产品和互补品政府对标准的宣传推广,对标准应用、标准产品的肯定,对标准应用和标准产品的市场推广给予资源支持(例如政府补贴、政府采购),规范产业环境(包括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产业竞争秩序)

资料来源:根据新闻资料和结合访谈数据整理

表4 物联网技术标准化中的行动者分类

行动者类型类别观察信息企业:电信运营商、技术和设备供应商、软件开发商、系统集成商、服务商,芯片商人类行动者组织或团体学研机构:高校、科研院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政府部门:国务院、国家质检总局、国标委、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环保部、商务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卫生部、住建部标准化支撑单位;全国信标委、全国、中国标准化研究中心、工信部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工信部电信研究院个人企业工作人员,科研工作人员,政府官员,消费者,标准化专家非人类行动者技术基础技术,产业共性技术,应用技术,各类技术标准制度政策,法律法规

基于不同利益立场,行动者间的主要关系表现为:①政府,主要包括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简称国标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简称工信部),代表保护本国利益的政府主管部门、政策制定者以及管理者,引导、支持和协调物联网产业技术标准化活动,以及进行政策、资金扶持和市场干预。政府和参与技术标准化的其他人类行动者之间存在多种关系,例如所有权关系、监管关系和公共利益关系;②企业是标准技术研发与实施的主体,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化中起到主要作用,负责制定和执行行动者网络发展战略、行动方案。不同企业在规模、技术水平、产业链环节、行业领域、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具有差异,企业之间存在合作和竞争关系;③学研机构基于研发工作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负责制定和执行行动者网络发展战略与行动方案,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化中起到主要作用;④标准化支撑单位是指专业标准化机构,例如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通信技术标准化委员会、中国电子技术标准研究院,以及工信部电信研究院等,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化中发挥重要的管理、指导和协调作用,有助于扩大行动者网络规模,寻找恰当的强制通行点,提高行动者网络的稳定性;⑤技术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化行动者网络的载体,即必须结合我国基础技术水平、产业共性技术水平、产业应用需求,制定和采用技术标准;⑥制度对企业、学研机构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化发挥重要的激励作用,同时,对行动者行为起到重要的约束作用。

4.2 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化中的行动者与网络演变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化发展过程中,各类行动者在技术标准化中扮演的角色不同[14]。各类行动者的位置和角色可分为核心行动者、主要行动者和共同行动者3类。其中,核心行动者处于行动者网络监督、协调的位置,通过它与主要行动者的协同来实现技术标准化发展;主要行动者承担技术标准化的主要工作,制定和实施具体的行动方案;共同行动者是在技术标准化的互动和联结中涉及的角色与资源。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化发展的不同阶段,这三类行动者在不同阶段形成不同的组合并相互作用,使技术标准化行动者网络不断优化和发展。

以物联网(RFID技术、传感器网络技术和泛在网技术)为例,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化中的行动者网络演变进行分析:

(1)RFID技术标准化发展的行动者网络。RFID技术是一种利用射频通信实现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被广泛应用在仓储、物流、货物收发等领域,但是标准缺失大大制约了RFID技术的跨行业、规模化应用。因此,RFID各行动者共同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快速实现RFID技术的标准化发展。在技术研发期(“八五”时期-2002年),启动RFID技术标准化的力量来自政府,当前的核心行动者是原信息产业部科技司。信产部进一步确定学研机构、RFID技术与设备供应商等行动者的地位和利益,使其成为行动者网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标准制定组织建设期(2003-2005年),原信产部通过组建RFID标准工作组进一步游说和征召行动者参与标准研制工作。在这一阶段政府是核心行动者,标准化支撑单位是主要行动者,企业、学研机构、RFID技术、政策法规等则是共同行动者。在标准制定期(2006-2012年), RFID标准工作组建立了总体、标签与读写器、数据格式、频率与通信、信息安全、应用和知识产权7个组。基于RFID标准工作组建立的众多行动者互动,RFID标准工作组启动了31个国家标准项目、16个行业标准项目,这些标准的发布和实施将深刻影响RFID产业链的发展。在标准推广期(2006年至今),2006年成立的RFID产业联盟逐渐代替RFID标准工作组成为RFID技术标准化工作的主要推动者和转译者,RFID产业联盟中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扩展了标准认证产品,推动了RFID标准的产业化。RFID产业联盟向RFID标准工作组输入RFID技术标准制定的建议,协助RFID标准工作组的工作。RFID产业联盟在提供技术标准制定建议和推进产业化方面有了新的进展,在提高RFID产业整体市场分额、实现生产规模效应、降低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产生了良好效果。企业在这一阶段是主要行动者,政府是标准的认定者,又是行动者网络的共同行动者,RFID技术作为行动者的形态已经演化为行业标准,共同行动者包含行业标准、消费者、政策等(见图2)。

图2 RFID技术标准化的行动者网络

(2)传感器网络技术标准化发展的行动者网络。传感器网络包括智能传感器和无线近距离通信技术,是由许多分布在空间的智能传感器节点组成的一种自治综合信息系统。由于传感器网络的应用领域广泛,传感器网络技术的跨行业、大规模商用同样面临因标准缺失而引发的一系列难题。在技术研发期(1999-2006年),传感器网络技术在政府发展重点技术的需求和战略部署下应运而生,以中科院、重庆邮电大学等为代表的学研机构是主要行动者,最先研究传感器网络技术,承担了多个国家传感网重大专项,并在无线智能传感网络通信技术、微型传感器、传感器节点等方面产生了具有前沿技术水平的成果。进入官产学研联盟建设期(2007-2009年),在政府的推动和任命下,2006年全国信标委开始组织相关单位进行传感器网络标准的研究,2007年国标委正式批准在全国信标委下筹建国家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由信标委、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作为主要行动者,招募和动员各方企业、学研机构成立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以下简称WGSN)。进入标准制定期(2010-2012年),WGSN代替政府成为行动者网络的主要推动者和转译者,传感器网络标准体系框架得以建立,包括通用规范、通信与信息交互、服务支持、协同信息处理、网络管理、安全、测试等基础标准和应用子集标准。WGSN同时参与了国际传感器网络标准的研制工作,提交了标准草案。在标准推广期(2013年至今),2013年12月WGSN授牌6家企事业单位首先成为国家传感器网络标准验证示范基地,承担传感器网络标准的推广工作。这些示范基地将利用仪器设备验证传感器网络国家标准、展示符合国家标准的企业产品或系统,从而推广传感器网络国家标准(见图3)。

图3 传感器网络技术标准化的行动者网络

(3)泛在网技术标准化发展的行动者网络。泛在网技术强调的是一种无所不在的网络和应用的技术社会形态,即物联网的未来状态。为此,泛在网行动者面临的共同问题是必须建立一个标准化体系,保障泛在网络的可用性和互通性,即泛在网技术的标准化是泛在网络大规模应用的重要推动力。在技术研发期(2005-2008年),2005年ITU、ETSI等国际标准制定组织展开泛在网研究,引起了我国密切关注和跟踪。在这段时期,少数领先的通信企业启动了泛在网标准的研究工作,例如中国移动、联通、电信、华为、中兴等运营商、通信设备商从事泛在网络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开发。在官产学研联盟建设期(2009-2010年),特别是2009年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对成立泛在网络技术工作委员会进行了广泛调研,邀请协会专家咨询委员会、技术管理委员会进行了充分讨论,并邀请领先的通信企业结合公司应用实践,对泛在网在各个行业的具体应用进行了介绍,最终在2010年牵头成立泛在网技术工作委员会,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开展泛在网的技术标准化工作。在标准制定期(2010-2012年),包括芯片制造商、软件商、设备商、网络运营商、高校、科研院所等行动者已经加入到泛在网技术工作委员会。在这些企业和学研机构的努力下,泛在网技术工作委员会启动了一百多个技术标准项目,建立了包括总体、网络层、应用层和感知延伸层在内的泛在网技术标准体系。在标准推广期(2010年至今),2010年泛在网技术与发展论坛召开,该论坛是获得工信部审批的可从事泛在网技术推动、标准研究和推广的论坛组织,成员单位包括了堪称优势创新主体的12家国内外通信企业(电信运营商、设备商)、3家学研机构和2个政府部门。其主要任务是向泛在网技术工作委员会输出成果,协助泛在网技术工作委员会开发标准,推进泛在网的应用和产业化,以及未来建立以企业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泛在网技术创新联盟(见图4)。

结合上述对物联网技术标准化的案例分析,将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化中的各类行动者演变规律归纳如下(见表5):①在技术研发期,新一代技术受到政府高层关注,提出发展国家重点科学技术的战略部署,要求企业、学研机构基于研发投入、市场调研来识别新一代技术发展趋势、路线和应用价值,因此企业、学研机构是主要行动者;②在官产学研联盟建设期,政府处于行动者网络的始端,扮演推动者和任命者的角色,希望成立标准工作组、技术工作委员会等标准制定组织,建立激励机制,征召、动员各方行动者进行合作,联合开展技术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工作。在政府授权下,标准化支撑单位是主要行动者,牵头负责具体的标准制定与组织筹建工作,招募和动员行业内骨干企业、拥有前沿技术成果的学研机构成为成员单位;③在标准制定期,标准制定组织是核心行动者,主要负责完善组织机制和管理机制,协调行动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更多行动者参与技术标准化活动。其中,学研机构、企业是主要行动者,承担了新兴技术标准的研制工作;政府作为共同行动者和主要行动者,通过技术、政策等进行互动与联结;技术作为共同行动者,在这一时期的表现载体是基础技术和产业共性技术;④在标准推广期,一批产业联盟、示范基地和发展论坛等市场推广组织得以成立,其主要职责是协调各方企业的利益关系,完成技术标准的市场推广工作。在这一阶段中,企业是主要行动者,负责生产和推广符合标准的产品、应用,以及形成相应的商业模式。政府部门、技术标准、政策等是共同行动者。

图4 泛在网技术标准化的行动者网络

表5 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化中各类行动者角色演变

技术标准化过程核心行动者主要行动者共同行动者技术研发期政府企业、学研机构基础技术、政策法规官产学研联盟建设期政府标准化支撑单位企业,学研机构,基础技术,政策标准制定期标准制定组织企业、学研机构政府,基础技术,产业共性技术,政策标准推广期产业联盟、示范基地、发展论坛企业政府,学研机构,技术标准,消费者,政策

注:根据调研资料整理

5 研究结论与实践启示

本研究结合ANT视角描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化发展过程,结论如下:①从ANT视角看,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化发展的实质是产业技术标准化的核心行动者对各类行动者进行成功的转译(问题定义、利益赋予、招募和动员),然后协同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化的结果;②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化过程中,核心行动者应具备相较于其他行动者(主要行动者、共同行动者)更高的权威性、协调能力、监督和管理能力,而核心行动者的任务在于确定行动者网络的共同目标,界定可能纳入网络的行动者类别和不同利益诉求,化解行动者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与冲突,以及确定行动者认可和接受的方案[14]。主要行动者应具备相较于其他行动者更强的技术标准化能力,主要体现为新兴技术的研发能力、市场能力和技术标准能力,综合展现出行动者对技术标准确立与扩散的推动作用。而共同行动者是互动中涉及到的辅助角色和资源,包括新兴技术的不断演进和支持政策的不断完善;③核心行动者、共同行动者的角色承担者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化的不同阶段会予以转换。以核心行动者为例,政府在技术研发期、官产学研联盟建设期都是核心行动者,通过他们的权威和政策资源推动新兴技术研发,以及在各类异质行动者之间达成联盟机制。进入标准制定期和标准推广期,则由标准制定组织、市场推广组织(产业联盟、示范基地、发展论坛等)担任核心行动者,联盟成为转译者来表达各行动者利益并进行互动、磋商和连结,形成行动网络[14];同时,借助联盟组织的管理机制和发展平台吸纳更多行动者,求同存异,建立更多合作关系,使行动者网络不断扩大和优化发展。

基于如何管理分散的行动者,本研究有如下启示:①基于ANT视角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化发展,既强调了人类行动者和非人类行动者的同等重要性,又不否认其差异性和角色区别。只有充分发挥各类行动者的作用,才能使技术标准化更好地发展[14];②技术标准化发展在不同阶段所需要的核心行动者和主要行动者是不同的,行动者角色要随着技术标准化的发展适时转换, 尤其是政府应该逐渐从核心行动者向共同行动者的角色转换,让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化发展从政策驱动逐渐向市场驱动过渡;③联盟组织(例如标准制定组织,产业联盟、论坛等)是实现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化多元行动者协同创新网络的重要模式,能够协调企业、学研机构、行业协会、政府部门等各个层面的异质性利益。因此,一方面要平衡好行动者之间的合作和竞争关系,另一方面,要抑制机会主义行为滋生。

参考文献:

[1]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物联网综合标准化技术体系[R].2014.

[2]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物联网标准化白皮书[R].2014.

[3] 岳中刚,侯赟慧.物联网产业运行机制与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4(1):62-68.

[4] 王珊珊,许艳真,李力.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化:过程、网络属性及演化规律[J].科学学研究,2014,32(8):1181-1188.

[5] GAO X,LIU J.Catching up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standard:the case of TD-SCDMA in China[J].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2012,36:817-831.

[6] 王珊珊,王宏起.开放式创新下的全球技术标准化趋势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2,24(6):80-86

[7] IoT European Research Cluster.Internet of things:strategic research roadmap[R].European commission,2009.

[8] CALLON M.Techno-economic networks and irreversibility[M]/Sociology of monsters:essays on power,technology and domination.Routledge,London,UK,1991:132-161.

[9] LATOUR B.Aram is or the love of technology[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MA,USA,1996.

[10] 布鲁诺·拉图尔.科学在行动[M].刘文旋,郑开,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174,189-190.

[11] 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三网融合发展战略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2):19-25.

[12] 李峰,肖广岭.基于ANT视角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机制研究——以闪联联盟为例[J].科学学研究,2014,32(6):835-840.

[13] 王能能,孙启贵,徐飞.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下的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研究——以中国自主通信标准TD-SCDMA 技术创新为例[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9,25(3):29-34.

[14] 刘建国.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智能交通产业标准化战略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4(2):52-56.

[15] NARAYANANA V K,CHEN T X.Research on technology standards:accomplishment and challenges[J].Research Policy,2012,41:1375-1406

[16] 张晖.物联网标准体系研究与产业发展策略[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0(8):18-21.

[17] 孙其博,刘杰,黎羴,等.物联网:概念、架构与关键技术研究综述[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33(3):1-9.

(责任编辑:胡俊健)

Distributed Actors and Standardization Strategy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Bowen1,Tian Zhilong2,Shi Jun3
(1.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Wuhan 430073,China;2.School of Management,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 430074,China;3.Management School,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Wuhan 430074,China)

Abstract:Actor Network Theory has provided an efficient tool for the standardization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al technology. This paper has explored that :① the standardization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al technology is not only the result of the non-human actors ,but also the result the human actors, such as the government, enterprise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②actors are divided into focal actor, major actor and co-actor according to their place and role; their interaction and connection are needed to the different stages of technology standardization development, expanding and optimizing the actor network scale; ③ the focal actor and major actor have to transform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of different technology standardization development stages.

Key Words: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Technology Standardization; Internet of Things; Actor Network Theory

收稿日期:2016-06-0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172089);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指导性项目(16G048)

作者简介:田博文(1987-),女,湖北蕲春人,博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产业政策、技术创新;田志龙(1961-),男,湖北汉川人,博士,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战略管理;史俊(1982-),女,安徽淮南人,博士,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政策、创新、创业。

DOI:10.6049/kjjbydc.2016030647

中图分类号:G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17)01-004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