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更多
官方微信
欢迎扫码关注科技进步与对策微信公众号
用户社群
QQ群1(已加满):209477643
QQ群2(已加满):2425732
QQ群3(已加满):209477886
微信扫码加入用户社群,入群后修改群名称为姓名和单位,并仔细阅读群公告内容。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年 38卷 17期
刊出日期:2021-09-10

产业技术进步
科技管理创新
企业创新管理
区域科学发展
综述
科技人才培育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稿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稿
1 曹威伟
利益、观念与结构:中国共产党科技创新话语的百年演进之路
从利益、观念、结构3个维度出发,考察中国共产党科技创新话语百年变迁的结构性力量。其中,“利益”是理性基础,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民族和国家利益有不同表现,从而产生了不同的科技创新话语策略选择;“观念”是价值导向,其不断赋予科技创新以社会主义政治价值,并对科技创新予以价值规范和价值导向;“结构”是条件约制,在外部环境结构和内部社会结构的双重影响下,中国共产党科技创新经历了从自力更生、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的转变,从政府主导、市场主导到联合运行的转变,从大众范式、专业范式到系统范式的转变。中国共产党科技创新话语演进本身是一个辨证过程,呈现出联系性与整体性、结构性与能动性、连续性和阶段性特征。面向未来,仍需进一步加强话语自觉规划和实践,努力建设与国家和人民利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及社会内外部结构相匹配、相适应的科技创新话语系统。
2021 Vol. 38 (17): 1-9 [摘要] ( 408 ) [HTML 1KB] [PDF 1266KB] ( 341 )
10 方炜,冯启良
中国共产党推进经济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军民融合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探索国防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重大创新,是实现发展与安全兼顾的重大决策,是加快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重大举措,为实现富国强军提供了根本遵循。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乘势而上进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时间节点上,梳理10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军民关系从萌芽阶段上升为军民融合国家战略的5次历史性飞跃,将军民融合发展的成功经验总结为始终坚持先进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统领地位,始终坚持国防建设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始终坚持发挥改革创新和与时俱进的精神特质。新发展格局下以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军民融合要以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科技创新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根本动力。
2021 Vol. 38 (17): 10-18 [摘要] ( 385 ) [HTML 1KB] [PDF 1473KB] ( 476 )
科技管理创新
19 张龙鹏,钟易霖
基础研究发展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最优研发结构视角
基于1998-2019年中国省级层面数据,从最优研发结构视角实证检验基础研究发展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基础研究发展与技术创新之间呈倒U型关系,存在一个最优基础研究占比。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融合发展有利于推动技术创新;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为促进技术创新所要求的最优基础研究占比不同,东部地区所要求的最优基础研究占比高于中西部地区;任何偏离最优基础研究占比的实际基础研究占比都会拖累技术创新。东部地区实际基础研究占比低于其最优基础研究占比的幅度大,因此东部地区技术创新损失程度高于中西部地区。
2021 Vol. 38 (17): 19-25 [摘要] ( 468 ) [HTML 1KB] [PDF 1428KB] ( 418 )
26 赖流滨,张运生
专利特征对加入专利池的影响——基于MPEG LA的实证研究
什么特征的专利更容易加入专利池?以MPEGLA专利池内1073件专利与池外1073件控制专利为样本,实证研究专利技术范围、权利与地域范围、审批与维持时间、前向与后向引用对加入专利池的影响。结果表明,技术和地域覆盖范围越广,维持时间越长,专利引用与被引数次越多,越有可能加入专利池;专利审批时间越长,非专利文献引用越多,越难加入专利池;权利要求范围对专利能否入池无显著影响。研究结论对企业专利文件撰写、专利入池申请及专利池管理机构开展专利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2021 Vol. 38 (17): 26-33 [摘要] ( 273 ) [HTML 1KB] [PDF 1262KB] ( 297 )
34 邓恒,王含
高质量专利的应然内涵与培育路径选择——基于《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纲要》制定的视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正在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知识产权工作正在从追求数量向提升质量转变。专利作为知识产权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其质量问题是近年来社会各界讨论的焦点。在《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纲要》制定工作紧密推进的关键节点,有必要探索科学高效的高质量专利培育路径。通过WIPO统计报告等资料分析我国专利质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高质量专利的价值与定位、低质量专利的特点与成因进行辨析。通过引入系统控制理论,建立全流程、层次化的体系模型,找出影响专利质量的主要因素和关键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和完善建议,以期形成知识产权强国战略背景下的高质量专利培育有效路径。
2021 Vol. 38 (17): 34-42 [摘要] ( 376 ) [HTML 1KB] [PDF 1430KB] ( 446 )
43 李睿,范九江
高校专利可转化性与其文献计量特征相关性研究
如何从海量高校专利中识别出具备可转化性的潜力专利,对于科技管理与评价部门而言,是一项具有应用价值的研究课题。高校不具备生产能力,其专利转化的主要途径是将专利权转让或许可给企业。研究已经成功转让或许可的高校专利文献计量特征,并与未能转让或许可的高校专利文献计量特征作对比,运用多元统计学的差异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分析高校专利可转化性与其文献计量特征之间的相关性。以S大学产出的16491项专利为研究样本,发现高校专利可转化性与其文献计量特征之间具有一系列相关关系,可为识别可转化的高校专利提供来自文献计量学视角的参考依据。
2021 Vol. 38 (17): 43-50 [摘要] ( 339 ) [HTML 1KB] [PDF 1457KB] ( 339 )
区域科学发展
51 孙勇,樊杰,张亚峰,张思慧
知识产权产业创业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以黄河流域为例
基于企业工商注册时间界定创业企业,运用空间分析方法研究2005-2018年黄河流域知识产权产业创业时空分布演化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黄河流域知识产权产业创业规模和创业活力均有大幅提升,其中,创业规模的空间差距持续扩大,创业活力的空间差距呈现先缩小后扩大的发展趋势;②创业规模和创业活力的空间分布呈现显著的东高西低格局,创业活力的集聚特征比创业规模更显著,高值区域集中分布在典型城市化地区;③市场规模、工资溢价、创新水平、创业资本可获得性对知识产权产业创业规模和创业活力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富裕程度对创业规模有显著负向影响,这些影响机制均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和空间异质性,并且在流域中下游地区的作用效果更突出。基于此,提出未来黄河流域需着力打造创业增长极,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协调推进上中下游创业型经济发展,将知识产权创业作为黄河流域实现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新方向的建议。
2021 Vol. 38 (17): 51-60 [摘要] ( 389 ) [HTML 1KB] [PDF 1701KB] ( 335 )
61 范德成,方璘,宋志龙
智慧城市建设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
在理论阐释智慧城市建设对产业结构升级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基于2009-2018年中国内地11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智慧城市建设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及作用机制,并采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PSM-DID)方法开展进一步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智慧城市建设能够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并通过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应用效应、可持续发展建设的倒逼作用、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3个渠道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进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中等规模的智慧城市建设更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大规模的智慧城市建设更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财政支出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高的城市能够显著增强智慧城市建设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人力资本水平和金融发展程度较高的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则更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相对于东部发达地区而言,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智慧城市建设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效果更突出。
2021 Vol. 38 (17): 61-68 [摘要] ( 436 ) [HTML 1KB] [PDF 1285KB] ( 480 )
产业技术进步
69 孙丽文,李少帅
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化创新生态系统风险归因及治理体系研究
人工智能在迈向产业化过程中会逐渐形成独特的创新生态系统,但同时也会引发风险危机和治理挑战,给创新生态系统稳健发展带来极大隐患,亟需对创新生态系统的风险治理进行深入探讨。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视角出发,聚焦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化创新生态系统风险治理议题,根据风险诱发属性,将其归结为内生性风险(数据风险、算法风险)和外生性风险(算法歧视、算法滥用),并围绕治理主体、治理原则和治理路径3个方面建立风险治理体系,系统分析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化创新生态系统的风险治理主体构成以及形成的多层次群落结构,分析和归纳出风险治理需要遵循的根本原则,并详细揭示内生性风险和外生性风险的具体治理路径,旨在为降低我国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化过程中的风险,促进创新生态系统升级提供理论指导和有益启示。
2021 Vol. 38 (17): 69-78 [摘要] ( 291 ) [HTML 1KB] [PDF 2445KB] ( 782 )
79 何玉梅,赵欣灏
新型数字基础设施能够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吗——来自中国272个地级市的经验证据
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能够有效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为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基于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技术创新效应、资源配置效应和消费升级效应,剖析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逻辑机理,并利用2007—2018年中国27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新型数字基础设施能够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新型数字基础设施通过促进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资源配置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不稳健,消费升级表现为遮掩效应;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具有城市异质性,在沿海城市和大中规模城市中,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正向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市场化程度越高,其促进作用越显著。研究结论对更好地发挥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具有重要政策启示。
2021 Vol. 38 (17): 79-86 [摘要] ( 479 ) [HTML 1KB] [PDF 1268KB] ( 612 )
企业创新管理
87 成琼文,赵艺璇
企业核心型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模式对价值共创效应的影响——一个跨层次调节效应模型
企业核心型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作为创新生态系统演变过程中的新形态,能够为核心企业和参与者带来显著市场竞争优势,已成为实业界和学界关注热点。基于开放式创新理论,探讨企业核心型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模式选择对价值共创效应的影响机理和边界条件。利用组织层面和个体层面的纵向配对数据进行跨层次分析,发现并购模式、合作模式能够提升价值共创效应,但合资模式对价值共创效应没有显著影响,而价值共创机制(动力机制、进入与退出机制、能量传递机制和信任机制)及创新环境(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能够强化上述关系。结论有助于创新生态系统研究领域的理论积累,同时为核心企业构建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提供治理策略选择和相关实践指导。
2021 Vol. 38 (17): 87-96 [摘要] ( 544 ) [HTML 1KB] [PDF 1651KB] ( 551 )
97 韩先锋
“互联网+”赋能企业创新的异质动态效应研究——政府研发资助的调节作用
在国家推动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时期,以政府研发资助为切入点,剖析政府应如何更好地支持企业践行“互联网+”创新战略。在阐释政府研发资助影响“互联网+”企业创新内在机制的基础上,基于2006-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及门槛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互联网+”显著推动企业创新效率改善,而政府研发资助有助于强化这种积极影响;企业层面的“互联网+”创新溢出存在明显的政府研发资助三重门槛效应,只有当政府研发资助强度超越一定门槛条件时,才能最大限度地释放“互联网+”的创新溢出;政府研发资助调节下的“互联网+”创新溢出效应具有显著空间异质性特征,在不同空间层面上显现出差异化和动态化调节影响;现阶段政府研发资助对“互联网+”企业创新的正向调节溢出还相对有限,且实际调节效果具有差异化特征,表现为中部地区最为显著、东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弱的阶梯状分布。研究结论可为新时代下构建时空分异的政府研发资助策略,进一步加快释放“互联网+”企业创新的溢出红利提供一定启示。
2021 Vol. 38 (17): 97-105 [摘要] ( 263 ) [HTML 1KB] [PDF 1293KB] ( 269 )
106 周雪峰,王卫
海外并购视角下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演化路径研究——以金风科技为例
提高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但关于自主创新能力要素及演化发展的研究还较为零散,尤其是基于何种路径实现其演化升级,现有文献缺乏足够的关注。基于“能力的本质是知识”的观点,以金风科技并购德国VENSYS为对象,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法剖析自主创新能力要素并归纳其演化路径。结果发现:自主创新能力要素可分为外延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内生创新能力,其演化路径是以外延创新能力为起点、内生创新能力为终点的动态积累过程,其中海外并购是集成创新能力发挥过渡作用进而推动外延创新能力向内生创新能力转化的中介路径。
2021 Vol. 38 (17): 106-115 [摘要] ( 323 ) [HTML 1KB] [PDF 2093KB] ( 461 )
116 翟华云,刘易斯
数字金融发展、融资约束与企业绿色创新关系研究
以2011—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逐步回归法检验数字金融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绿色创新数量和质量提升,并且数字金融发展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激励企业绿色创新水平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在现金流较为缺乏的企业、环境管制力度较大地区,以及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中西部地区,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绿色创新的激励作用更为显著。因此,应持续加快推进数字金融发展,完善数字金融配套体系建设,实行差异化数字金融支持政策,引导和激励企业绿色创新,从而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2021 Vol. 38 (17): 116-124 [摘要] ( 522 ) [HTML 1KB] [PDF 1279KB] ( 1192 )
科技人才培育
125 汪海霞,王娜娜
员工优势使用如何影响创新行为——组织自尊与积极情绪的链式中介作用
基于自我一致性理论和情感事件理论,以认知—情感系统理论作为影响路径的逻辑脉络,构建员工优势使用通过组织自尊与积极情绪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链式中介模型,探讨差错反感文化的边界作用。采用问卷调查法在两个时间点进行数据收集,通过配对得到302份有效数据,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员工优势使用正向影响创新行为;组织自尊和积极情绪不仅分别在员工优势使用与创新行为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而且共同发挥链式中介作用;差错反感文化负向调节员工优势使用与创新行为、组织自尊与创新行为、积极情绪与创新行为的关系。
2021 Vol. 38 (17): 125-133 [摘要] ( 377 ) [HTML 1KB] [PDF 1343KB] ( 670 )
134 孙继伟,邓莉华
创业团队冲突导致创业失败的探索性研究
当前,创业团队冲突和创业失败研究文献较多,但研究两者关系的较少。选取创业团队冲突导致创业失败的4家企业作为典型案例,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构建“输入-转化-输出”模型。其中,创业活动是输入部分,创业环境、创业团队冲突、冲突管理共同构成转化机制,创业失败是输出部分。在该理论模型框架下,深入挖掘创业团队冲突导致创业失败的演化路径,识别出创业活动“三阶段”和有效冲突管理的“两节点”,提出防范控制权争夺、减少决策分歧等一系列针对性建议。
2021 Vol. 38 (17): 134-143 [摘要] ( 586 ) [HTML 1KB] [PDF 1893KB] ( 642 )
144 吴士健,高文超,权英
差序式领导、创造力自我效能感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中庸思维的调节作用
差序式领导是华人企业组织中普遍存在且蕴含独特文化价值的领导风格,对提高员工创造力发挥着重要推动作用。基于347份实证调查数据,构建一个被中介的调节效应模型,检验差序式领导对员工创造力的作用机理和边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差序式领导有利于员工创造力发挥;员工创造力自我效能感在差序式领导与员工创造力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中庸思维在差序式领导影响员工创造力过程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且部分调节作用通过创造力自我效能感进行中介传递。
2021 Vol. 38 (17): 144-151 [摘要] ( 350 ) [HTML 1KB] [PDF 1301KB] ( 531 )
综述
152 彭华涛,陆珑文,汪子路
休眠专利价值评估文献综述
休眠专利属于“睡美人”专利,与“睡美人”文献具有相似特征。我国处于休眠状态中的专利数量巨大,专利在休眠期和唤醒期具有不同价值表现。专利休眠的原因及休眠期的价值评价体系也有所不同,可以通过盈利性与权益性、技术性、创新性、区域性4个方面,对休眠期专利进行价值评价;休眠专利的唤醒机制及唤醒期的价值评价体系也对专利价值判断具有影响,唤醒期专利的价值应从学术性、技术性、法律性3个角度判断。研究结论对进一步完善我国专利评价体系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2021 Vol. 38 (17): 152-160 [摘要] ( 271 ) [HTML 1KB] [PDF 2826KB] ( 600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