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更多
官方微信
欢迎扫码关注科技进步与对策微信公众号
用户社群
QQ群1(已加满):209477643
QQ群2(已加满):2425732
QQ群3(已加满):209477886
微信扫码加入用户社群,入群后修改群名称为姓名和单位,并仔细阅读群公告内容。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年 35卷 23期
刊出日期:2018-12-10

产业技术进步
军民融合创新
科技法制与政策
科技管理创新
企业创新管理
区域科学发展
人才与教育
   
科技管理创新
1 胡海青,王钰,魏薇
网络联结、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绩效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以2011—2016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为对象,用独立董事间的连锁关系反映样本企业社会网络弱联结关系,用地理及行业关系反映社会网络强联结关系,以此检验不同网络联结强度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社会网络强联结和弱联结均能促进企业创新。在此基础上,利用5个指标构建我国省际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指数,验证了知识产权保护对于网络联结强度和创新绩效存在一定调节效用。结论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新视角。
2018 Vol. 35 (23): 1-8 [摘要] ( 589 ) [HTML 1KB] [PDF 1327KB] ( 441 )
9 喻登科,严红玲
科研团队内部合作:知性互补还是强强联合
面向合作的科研团队建设,是我国学术研究发展现阶段亟需解决的难题。从知识与性格两个维度出发构建评价体系,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项目经费资助的40个科研团队为评价对象,测度科研团队知性互补水平和强强联合水平,将评价结果与团队合作研究成效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团队整体合作研究成效而言,知性互补起显著负向作用,强强联合起显著正向作用;对于团队成员人均实现的合作研究成效,强强联合起显著负向作用,知性互补与强强联合交互作用起显著正向影响;团队成员数量能够提高团队整体合作研究成效,而项目经费资助强度显著负向影响团队人均合作研究成效。由此,提出一些管理启示,对于团队负责人、高校和政府在科研团队建设与科研项目管理等具有指导作用。
2018 Vol. 35 (23): 9-16 [摘要] ( 528 ) [HTML 1KB] [PDF 1070KB] ( 392 )
17 王灿昊,段宇锋
不同领导风格、知识积累与组织双元性创新:能力柔性的调节作用
基于领导理论、组织学习理论和组织动态能力理论,研究变革型、交易型领导对探索性创新和应用性创新的影响,引入知识积累、能力柔性,考察其在两者间的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层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变革型领导对组织探索性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交易型领导则对应用性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积累在不同领导风格与双元性创新间起中介作用。其中,知识积累在变革型领导与探索性创新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而在交易型领导与应用性创新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最后,能力柔性在不同领导风格与双元性创新间具有调节效应。
2018 Vol. 35 (23): 17-24 [摘要] ( 479 ) [HTML 1KB] [PDF 1189KB] ( 1614 )
25 朱艳丽,
研发强度、创新速度与上市公司价值关系的实证研究
基于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对2010—2016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研发强度、创新速度与上市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研发强度对上市公司价值的影响具有显著的门限效应,主要体现在创新速度处于不同区间范围,影响程度和方向各不相同。当创新速度处于“慢车道”时,研发强度与上市公司价值显著负相关;当创新速度处于“正常行车道”时,研发强度对上市公司价值的负效应有所减缓;当创新速度处于“快车道”时,研发强度增加能够带来上市公司价值提升。此外,我国上市公司中近六成创新能力不容乐观且行业差异显著,亟待提升创新意识、加大研发投入,通过创新助力上市公司价值提升。
2018 Vol. 35 (23): 25-33 [摘要] ( 813 ) [HTML 1KB] [PDF 1270KB] ( 417 )
区域科学发展
34 刘婧玥,殷存毅
三大城市跨域合作创新形成机制差异分析
利用三大城市跨域合作专利数据,从知识流动角度分析发现:在知识流入网络中,深圳市是主要流入区;在知识流出网络中,北京市是主要流出区;在知识交流网络中,北京跨域合作创新最多,并且这3种知识交流模式都体现出非“地理邻近性”特征。进一步采用“稀有事件”模型实证回归发现,北京、上海、深圳跨域合作创新的形成机制存在差异。①三大城市跨域合作创新形成都依赖“制度邻近性”,但是,上海市创新网络较为综合,既体现“地理邻近性”也体现“制度邻近性”;②三大城市合作创新形成机制存在差异,其与城市的企业所有制结构密切相关。上海参与合作创新的主体是民营企业,跨域合作创新的市场特征更为明显,合作创新的形成主要依赖非正式“制度邻近性”。深圳市参与合作创新的主体是外资企业,外资企业倾向于通过正式“制度邻近性”的方式将核心技术锁定在企业内部。北京市跨域合作创新的形成以国有企业为主体,主要依赖“隶属关系”和“过往合作经验”,创新网络较为封闭和稳定。
2018 Vol. 35 (23): 34-42 [摘要] ( 466 ) [HTML 1KB] [PDF 5166KB] ( 350 )
43 陈文,胡翔,李燕萍,
江苏省科技领军人才引进与培育政策演进脉络
科技领军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最重要的人才资源。为探究我国科技领军人才引进与培育政策体系演进脉络,聚焦江苏省实践,筛选出58项相关政策进行文本内容分析,发现江苏省科技领军人才政策体系总体经历了探索期、快速增长期和加速发展期3个阶段;呈现出自下而上与横向拓展相结合的特征;政策核心主题经历了从物质条件保障向制度环境建设的转变;政策体系顶层设计逐步从政府主导向社会多元主体共同设计转变。最后,提出了科技领军人才引进与培育政策体系优化建议,为高层次科技人才工作实践提供参考借鉴。
2018 Vol. 35 (23): 43-51 [摘要] ( 649 ) [HTML 1KB] [PDF 1304KB] ( 422 )
52 戚湧,杨帆
基于最优金融结构理论的区域创新能力研究
当前我国正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实体经济服务能力。基于最优金融结构理论,将金融结构分为融资市场结构和银行结构,研究区域金融结构对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区域创新活动在空间上趋于集中,在地理空间上呈现集聚现象;直接融资市场发展显著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中小〖JP2〗银行发展显著带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中小银行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大于直接融资市场,并据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JP〗
2018 Vol. 35 (23): 52-58 [摘要] ( 414 ) [HTML 1KB] [PDF 1131KB] ( 375 )
59 王庆金,王强,周雪
区域高技术产业研发活动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2012-2016年中国东部地区9个省市高技术行业为样本,运用两阶段DEA模型和交叉DEA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其高技术产业创新运营效率进行评价,并结合自评效率和他评效率进行地区间效率、行业间效率比较。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整体效率仍然偏低,但高技术产业区位优势明显,技术开发阶段和经济转化阶段效率表现出差异化特征;通过定性比较分析提出两类触发高技术产业效率的前因构型。通过融合两阶段数据包络分析、交叉数据包络分析和定性分析,以山东省为例提出进一步提升高技术产业效率的建议,为高技术产业管理实践提供参考。
2018 Vol. 35 (23): 59-65 [摘要] ( 466 ) [HTML 1KB] [PDF 1268KB] ( 416 )
产业技术进步
66 方伟,杨眉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知识溢出对企业技术追赶的影响

自主创新和知识溢出是技术落后企业提高知识存量,实现技术追赶的两个主要途径。知识溢出作为产业集群的显著特征之一,对产业集群的创新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首先,以 Verspagen&Caniëls 的知识溢出模型为基础,结合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特点,构建产业集群知识溢出模型。然后,以此模型为分析工具,深入分析知识溢出和自主创新共同作用的技术落后企业实现技术追赶的知识存量差距范围,以及知识溢出各影响因素对技术追赶的影响,并以中关村科技园区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技术落后企业实现技术追赶的政策建议。

2018 Vol. 35 (23): 66-74 [摘要] ( 463 ) [HTML 1KB] [PDF 1352KB] ( 500 )
75 郑月龙,王琳
产业共性技术政府支持性研发外包合同影响因素研究
建立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外包博弈模型,从政府视角研究以共性技术产出最大化为目标的最优政府支持性研发外包合同,并对最优外包合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足够多的政府预算是共性技术政府支持性最优研发外包合同存在的前提,最优合同条款随政府预算的增大而增多,企业保留收益增大倒逼政府预算增加;企业最优知识技术投入与共性技术价值系数以及从研发中分享的收益份额正相关,与政府支付的固定研发费用负相关;政府最优知识技术投入与固定研发费用及单位投入成本系数负相关;企业最优投入与政府投入成本系数负相关,与政府投入对研发成功的贡献系数正相关,且企业最优投入随其研发能力的增强而加大。最后,根据研究结论,从政府预算、项目前景及支持性资源分配3个方面提出共性技术研发外包合同实施的政策建议。
2018 Vol. 35 (23): 75-81 [摘要] ( 503 ) [HTML 1KB] [PDF 1262KB] ( 391 )
82 胡振兴,王阿娇
创业投资对新能源技术创新效率的撬动效应研究
以2004-2017年上市的136家新能源企业为样本,研究了创业投资对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撬动效应。首先,将样本企业分为有、无创业投资撬动两组,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测度两组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并对两组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均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创业投资撬动效应明显。其次,按照创业投资出资背景、注资策略和持股强度3个特征,运用多元线性回归MLR验证了创业投资对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撬动效应。结果显示,从创业投资出资背景看,国资背景没有撬动效应,外资背景和高声誉背景均具有正向撬动效应;从创业投资注资策略看,注资时机越早,撬动效应越大,注资轮次数和注资联合者个数均与技术创新效率显著正相关;从创业投资持股强度看,持股比例与技术创新效率呈倒“U”形关系,持股期限越长,撬动效应越明显。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2018 Vol. 35 (23): 82-91 [摘要] ( 423 ) [HTML 1KB] [PDF 1078KB] ( 315 )
92 石璋铭,徐道宣
集聚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发展的实证分析
集聚作为现代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能够促进创新所需的知识生产与汇集,进而带动创新生态系统发展。以2011—2016年五大类战略性新兴产业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面板分位数估计方法,实证研究集聚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促进作用。结果显示:集聚对于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与节能环保等四大类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网络、创新能力提升具有较为显著促进作用,而对于整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环境却没有表现出显著促进作用。 
2018 Vol. 35 (23): 92-98 [摘要] ( 405 ) [HTML 1KB] [PDF 1051KB] ( 388 )
企业创新管理
99 成果,陶小马
政府背景风险投资会促进企业创新吗
利用创业板公司数据,研究政府背景风险投资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机制进行了讨论。实证结果表明,政府背景风险投资对企业创新投入有显著促进作用,但也诱发了大量逆向选择问题;非政府背景风险投资对企业创新投入不仅不会发挥促进作用,反而会对上市后的被投企业表现出“盘剥”行为,阻碍企业创新投入。进一步探讨政府背景风险投资的作用机制后发现,从政府对风险投资的控制权角度而言,政府参股的风险投资可以促进被投企业创新投入,而政府控股的风险投资却呈现出显著的逆向选择现象;从政府背景风险投资对被投企业的参与度而言,通过董事会参与公司治理会对企业创新产生显著影响,而对企业的持股比例不会显著影响创新。
2018 Vol. 35 (23): 99-105 [摘要] ( 426 ) [HTML 1KB] [PDF 1053KB] ( 544 )
106 李常洪,郭嘉琦,焦文婷,王战
家族控制与企业创新投入
家族企业对社会情感财富目标的追求是其区别于非家族企业的重要特性,社会情感财富目标与企业经济利益间冲突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不容忽视。以社会情感财富为理论基础,基于573家上市家族企业2011-2015年的面板数据,分析受市场化程度影响时,家族涉入情境下信息透明度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结果显示:信息透明度可以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和代理冲突,促进企业R&D投入;家族控制对R&D投入有消极影响;当企业信息透明度较高时,会抑制家族所有者为个人谋取私利的动机,进而增强其对企业R&D投资的积极作用。在市场化程度更高、产权保护力度较大的地区,信息透明度会缓解家族控制权对R&D投入的消极作用。
2018 Vol. 35 (23): 106-112 [摘要] ( 504 ) [HTML 1KB] [PDF 1063KB] ( 703 )
113 王维,李娜,薛程月,王辰
CEO自恋对企业成长的作用机制研究
在开发管理者自恋人格量表基础上,调研CEO自恋受访对象与其所在企业年度数据,实证研究CEO自恋、双元创新与企业成长之间的作用关系。研究表明:CEO自恋对企业利用式创新和企业成长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但是对探索式创新影响不显著;企业利用式创新在CEO自恋与企业成长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2018 Vol. 35 (23): 113-120 [摘要] ( 550 ) [HTML 1KB] [PDF 1856KB] ( 2504 )
121 黄俊,郭耿轩,刘敏,秦颖
动态能力视阈下我国汽车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基于3家实施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国内汽车制造企业,进行了跨案例研究,构建了我国汽车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理论模型。该理论模型表明,我国汽车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可以分为自动化、信息化以及智能化3个阶段。企业基于动态能力不断调整其在不同阶段所拥有的核心能力,在自动化阶段,主要是通过实施以提高制造能力为核心的战略实现转型升级;在信息化阶段,主要是通过实施以标准化、信息化集成为核心的战略实现转型升级;在智能化阶段,主要是通过实施以企业柔性化建设为核心的战略实现转型升级。
2018 Vol. 35 (23): 121-129 [摘要] ( 537 ) [HTML 1KB] [PDF 1288KB] ( 406 )
科技法制与政策
130 马国旺,刘思源
技术-经济范式赶超机遇与中国创新政策转型
新技术革命为我国带来了新的技术赶超机遇,但也加剧了国家间的技术竞争。“中兴事件”暴露出我国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短板。根据佩蕾丝、弗里曼等对技术革命浪潮的研究,当前我国正处在新旧技术-经济范式转换阶段,处于技术赶超机遇期。美、德两国在19世纪下半叶赶超英国的经验给我国的启示是,以追踪世界新技术-经济范式为导向的创新政策是我国实现技术赶超的必要条件。要抓住技术赶超机遇就必须反思目前我国创新政策缺陷,通过创新政策转型和创新,营造促进民族企业创新的社会经济环境,从而引导创新环境特征转变、促进向世界新技术-经济范式转换并跻身于并跑和领跑行列。因此,加强金融规制、系统性支持民族创新企业、培育民族高技术产业创新集群、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和鼓励人才流动等成为我国创新政策转型的重要内容。
2018 Vol. 35 (23): 130-136 [摘要] ( 468 ) [HTML 1KB] [PDF 1034KB] ( 349 )
137 戴浩,
政府补助对科技中小型企业成长的影响机理
采用创业板2011—2016年25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据,从研发经费投入和技术人员投入两个方面检验技术创新投入在政府补助对企业成长影响的中介作用,以及市场化进程和要素市场发育程度的调节作用。实证研究发现:①研发经费投入在政府补助对企业成长的影响中有中介作用,技术人员投入在政府补助对企业成长的影响中中介作用不明显;②市场化进程越高的地区,政府补助通过研发经费投入对企业成长的影响越强,政府补助通过技术人员投入对企业成长的影响也越强;③要素市场发育程度越好的地区,研发经费投入在政府补助与企业成长间的中介作用越强,技术人员投入在政府补助与企业成长间的中介作用也越强。
2018 Vol. 35 (23): 137-145 [摘要] ( 530 ) [HTML 1KB] [PDF 1109KB] ( 421 )
军民融合创新
146 冯静,顾雪松,韩立岩
我国军民融合示范区创新能力评价
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和主要实践形式是建设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其中,科学评价示范区创新能力是示范区建设的关键环节。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及创新对经济的影响3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结合G1法主观赋权与熵值法客观赋权,使用灰色关联度,〖JP2〗以青岛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为评价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青岛军民融合示范区创新能力总体呈现加速上升趋势;创新投入的增长幅度比创新产出大;创新对经济的影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反转上升的发展趋势,其中,技术市场交易额增长是引起变化的主要因素。〖JP〗
2018 Vol. 35 (23): 146-154 [摘要] ( 408 ) [HTML 1KB] [PDF 1241KB] ( 404 )
人才与教育
155 陈星平,毕利娜,吴道友
中国政府推进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注意力测量
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对推动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至关重要。选取1978年以来40篇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为研究样本,结合注意力基础观,采用QSR NVivo11分析软件对40篇报告中涉及科技人才的内容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政府对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总体注意力呈波浪式上升,且出现了3个峰值;在科技人才创新创业4个维度中,评价和激励维度的注意力始终保持最高水平,其它3个维度的注意力呈现平稳态势。注意力文本内容分析发现,科技人才流动和吸引方面,政府从指令性计划向市场自由流动转变;选拔和培养方面,由注重科技人才数量增长向培养选拔高层次人才转变;评价和激励方面,由政府主导向以多方协同推进转变;安全和保障方面,由关注科技人才基本保障向注重科技成果保护转变。最后,对进一步优化政府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注意力配置提出建议。
2018 Vol. 35 (23): 155-160 [摘要] ( 534 ) [HTML 1KB] [PDF 1063KB] ( 380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