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更多
官方微信
欢迎扫码关注科技进步与对策微信公众号
用户社群
QQ群1(已加满):209477643
QQ群2(已加满):2425732
QQ群3(已加满):209477886
微信扫码加入用户社群,入群后修改群名称为姓名和单位,并仔细阅读群公告内容。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年 35卷 10期
刊出日期:2018-05-25

产业技术进步
科技管理创新
评价与预见
企业创新管理
区域科学发展
人才与教育
综述
科技发展与政策
   
科技管理创新
1 姚艳虹,孙芳琦,陈俊辉
知识结构、环境波动对突破式创新的影响
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研究企业知识结构、环境波动和知识动态能力对突破式创新的交互作用机制。通过实证调研,采用结构方程模型与层级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元素知识和架构知识均对企业突破式创新产生正向影响;知识动态能力在知识结构与突破式创新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环境波动与突破式创新呈倒U形关系,并负向调节知识结构与突破式创新的关系。研究结果拓展了知识与突破式创新的关系,可为企业优化知识管理以促进创新活动提供理论参考。
2018 Vol. 35 (10): 1-8 [摘要] ( 665 ) [HTML 1KB] [PDF 1208KB] ( 428 )
9 杨玄酯,罗巍,唐震
三维视角下R & D人员投入—科技产出复合系统协同度实证研究
基于协同理论,从地域、部门、类型3个维度构建了R&D人员投入-科技产出复合系统。通过对各维度内子系统有序度和复合系统协同度测量得出:①R&D人员投入-科技产出复合系统内各子系统间虽然是有序的,但整体上是非协同发展的;②类型视角下R&D人员投入有序度最低,基础研究薄弱成为瓶颈;③R&D人员投入和科技产出子系统的有序度高低呈现出交叉发展趋势,体现出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滞后性和时序性。最后,以协同理论3大基本原理为支撑,提出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R&D人员投入-科技产出协同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2018 Vol. 35 (10): 9-14 [摘要] ( 525 ) [HTML 1KB] [PDF 1324KB] ( 408 )
15 李欣,谢前前,洪志生,黄鲁成
基于社会感知分析的新兴技术发展趋势研究
如何尽早捕捉有颠覆性潜力的新兴技术发展趋势,对企业研发投资决策和政府研发战略决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针对论文文献和专利数据研究新兴技术发展趋势的局限性,提出基于社会感知分析的新兴技术发展趋势研究模型。首先,利用基于关键词语义关联与语义主题分析的数据挖掘方法对新兴技术感知信息进行有效萃取和分析;其次,通过对新兴技术社会感知的可视化与知识发现,分析新兴技术发展趋势;最后,以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技术为案例进行研究,验证社会感知分析在揭示新兴技术发展趋势方面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新兴技术发展趋势研究提供新视角。
2018 Vol. 35 (10): 15-24 [摘要] ( 484 ) [HTML 1KB] [PDF 6779KB] ( 412 )
25 白胜
克里斯坦森发展颠覆性创新理论的4个特色
与广为人知的颠覆性创新理论相比,克里斯坦森开发该理论的方法论未获得足够关注。对比《管理学中的伟大思想》中30位管理学大师4个研究阶段发现,克里斯坦森颠覆性的基本做法与之相符,但是有特别之处:辨析例外与反常,在不同理论开发阶段采用不同反常解决方案;针对不同理论发展状态,采用归纳式、演绎式和理论边界质疑式3种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研究形式;研究中特别重视研究方法论,并以方法论指导和强化自身研究成果;在展示研究成果的同时也阐释产生成果的方法论或假设以增强成果可信度,使研究成果产生更广泛的影响。这些发现有助于学者从研究方法论视角重新审视颠覆性创新理论,并使其在创新活动中关注某些技巧。
2018 Vol. 35 (10): 25-30 [摘要] ( 523 ) [HTML 1KB] [PDF 1126KB] ( 761 )
31 刘国巍,张停停
创新网络空间格局形成机理及演化分析
针对创新网络空间格局如何形成及演化的问题,基于多元邻近视角剖析创新网络空间格局形成机理,运用Agent理论设计仿真算法,并基于Netlogo构建创新网络空间格局演化仿真平台。通过模拟实验发现:①多元邻近更有利于创新网络区域内、外部合作共生,且(跨区、内部)合作边数与区域面积、毗邻距离呈正、负相关;②社会邻近或技术邻近更有利于创新网络产生(绝对)空间集聚,且集聚态势与区域位置中心性呈正相关;③创新网络空间格局呈现随机型至斑块型(或均匀型)的动态演化趋势,且社会邻近或技术邻近更有利于创新网络产生均匀型空间格局,地理邻近或多元邻近更有利于创新网络产生斑块型空间格局;④地理因素作用下的创新网络(空间格局)仍保持幂律分布特性;⑤斑块型空间格局的创新绩效高于均匀型,且多元邻近下斑块型空间格局的创新绩效最高。
2018 Vol. 35 (10): 31-38 [摘要] ( 609 ) [HTML 1KB] [PDF 1345KB] ( 344 )
39 吴剑平
预算软约束与风险偏好强化:非均衡式创新中的风险点识别研究
计划经济体制导致资源使用效率低下,社会中存在大量非均衡市场和领域,这为中国企业实施均衡式创新创造了条件。随着均衡式创新的帕累托改进空间逐渐缩小,利用非均衡式创新提升资源使用效率已刻不容缓。在非均衡式创新过程中,政府极易侵入社会主体创新边界,导致创新租值降低或耗散。政府对创新主体的财政资金扶持容易对创新预算形成软约束,导致创新目标替代,强化创新主体的风险偏好,放大创新系统风险,诱发俘获政府行为,最终导致创新企业逆向淘汰。因此,明确政府在创新活动中的边界与风险,对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至关重要。
2018 Vol. 35 (10): 39-44 [摘要] ( 751 ) [HTML 1KB] [PDF 1145KB] ( 378 )
45 王萍萍,韩一军,刘乃郗,董坤祥
网页交互与发起人资历对农业众筹项目融资绩效的影响
众筹作为互联网金融的典型模式,与农业相结合形成了农业众筹,而农业众筹作为互联网+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农业发展意义重大。为了提高农业众筹项目融资绩效、增加农民收入,利用众筹网的农业众筹项目数据,研究网页交互和发起人资历对众筹项目融资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网页交互因素中的项目关注分享数、评论数和最小投资额,以及发起人资历对项目融资绩效提高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因发起人所属地域不同,各因素对项目融资绩效的影响程度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促进农业众筹项目融资效率的相关政策建议。
2018 Vol. 35 (10): 45-51 [摘要] ( 407 ) [HTML 1KB] [PDF 1158KB] ( 383 )
区域科学发展
52 司月芳,尚勇敏,周心灿,宗若愚,吴润芝
全球创新网络视角下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研究
创新资源全球性流动在提升城市创新能力的同时,也拉大了不同城市间的创新差距。以美国专利商标局中专利权人所在城市为上海但专利发明者位于境外的专利为样本,分析上海吸收和转化全球知识的空间格局与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外资跨国公司在上海建立区域总部或区域研发中心,为上海输入全球知识,但本地企业因技术能力不足和企业规模不大,影响有限。基于此,提出上海应通过鼓励外资企业在沪持续投入研发,引导在沪民企进行海外技术并购,建立多样离岸创业创新平台等建议,以助力上海成长为全球卓越创新中心。
2018 Vol. 35 (10): 52-57 [摘要] ( 497 ) [HTML 1KB] [PDF 1580KB] ( 388 )
58 万科,黄新建,
国家战略视角下鄂湘赣新型显示制造业协同创新研究
结合国家产业发展战略,采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从技术创新环境支撑能力(E)、技术创新获取能力(G)、技术创新应用能力(A)3个维度设计鄂湘赣新型显示制造业EGA协同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分别对鄂湘赣三省新型显示制造业的序参量变量有序度、省域内协同创新能力、省域间协同创新能力进行测评,并进行全面深入分析,最后提出对策建议。
2018 Vol. 35 (10): 58-65 [摘要] ( 410 ) [HTML 1KB] [PDF 1780KB] ( 298 )
产业技术进步
66 张晓月,陈鹏龙,赵顺龙
产业集聚对创新活力的影响:专利密集型与非专利密集型产业比较
在全国倡导大力发展专利密集型产业、建设专利密集型产业集聚区的背景下,以江苏省2011-2015年工业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探究不同集聚模式对产业创新活力的影响,并以专利密集型产业为划分依据,分析产业集聚对产业创新活力的影响是否因产业性质不同而有所差异。结果显示,产业集聚对专利密集型与非专利密集型产业创新活力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多样化集聚模式能够促进专利密集型产业创新活力,但对于非专利密集型产业而言,产业集聚并没有促进其产业创新活力提升。政府部门在规划产业布局时,可以引导区域内产业多元化发展。
2018 Vol. 35 (10): 66-71 [摘要] ( 408 ) [HTML 1KB] [PDF 1098KB] ( 493 )
72 周荣,喻登科,刘显球
全要素网络下技农贸一体化与“互联网+农业”可持续发展
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从农业生产中的全要素网络理论模型构建入手,分析全要素网络与技农贸一体化之间的关系,提出3种技农贸一体化模式,即“公司+农户”模式、家庭农场模式及农业电商模式,并对3种模式下要素整合能力进行比较分析。整合互联网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并结合全要素网络理论,归纳出“互联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4条路径。最后,以“供销e家”为案例,阐述其全要素网络架构和技农贸一体化道路,并说明其对“互联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启示价值。研究结论对于探索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本质、关系、规律及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价值。
2018 Vol. 35 (10): 72-80 [摘要] ( 474 ) [HTML 1KB] [PDF 1258KB] ( 450 )
企业创新管理
81 杨蔚宁,,张正河,游艳
供应链与同业联系对企业创新类型的影响
商业联系是企业获取创新资源、市场信息,实现技术知识更新的有效路径。针对现有研究在商业联系细分、作用机理复杂性及不同创新作用潜在差异性方面存在的不足,构建了多维度商业联系、探索式创新和应用式创新的概念模型,运用274份企业调研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供应链联系与应用式创新呈正U型关系,但与探索式创新呈倒U型关系;同业联系与探索式创新呈正U型关系,但与应用式创新呈倒U型关系。
2018 Vol. 35 (10): 81-87 [摘要] ( 419 ) [HTML 1KB] [PDF 1329KB] ( 319 )
88 杜跃平,夏筱萌
基于技术轨道的制造企业服务化机理研究
基于技术轨道理论与制造企业服务化间的关系,认为技术轨道对制造企业服务化的影响机理包括3类:驱动机理、拉动机理和差异化机理。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内在机理是技术轨道驱动下投入服务化、企业边界变化以及用户需求、产出、政策拉动下与技术轨道的协同演化过程,且通过技术轨道形成服务化转型差异。制造企业对自身技术轨道的识别有利于确定发展所需主要技术来源及技术演化轨迹,把握实现服务化的关键机理。
2018 Vol. 35 (10): 88-93 [摘要] ( 421 ) [HTML 1KB] [PDF 1074KB] ( 326 )
94 蒋豪,路正南,,朱东旦
外部关系资本与初创小企业创新:互补/辅助型二元知识整合的中介效应〖HJ*2〗〖HJ〗
结合社会资本理论与知识管理理论,基于大学生创业样本,实证研究初创小企业外部关系资本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①初创小企业外部关系强度对其创新绩效具有倒U型影响,而关系广泛性对创新绩效具有促进作用;②关系强度对互补型知识整合具有倒U型影响,对辅助型知识整合具有促进作用,而关系广泛性对互补型知识整合与辅助型知识整合均起到促进作用;③互补型与辅助型二元知识整合在外部关系资本与创新绩效关系间起一定中介作用,尤其是互补型知识整合在关系强度与创新绩效间的正向中介效应随着关系强度的提高而减弱,当关系强度达到较高程度时将转为负向的中介效应。
2018 Vol. 35 (10): 94-99 [摘要] ( 451 ) [HTML 1KB] [PDF 1134KB] ( 335 )
100 凌士显,白锐锋
董事责任保险、董事会治理与企业创新
董事责任险是企业治理领域的热点问题。基于2006-2015年我国沪深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董事责任险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治理职能发挥路径。研究发现,董事责任险作为独立治理机制,对企业创新不具有显著影响;董事责任险治理职能被董事会特征激活,即二者间存在显著交互影响关系,说明董事责任险通过董事会特征等治理机制对企业创新产生影响;董事责任险的引入助长了企业机会主义行为,从而抑制了企业创新。
2018 Vol. 35 (10): 100-106 [摘要] ( 580 ) [HTML 1KB] [PDF 1102KB] ( 365 )
科技发展与政策
107 褚睿刚
环境创新税收政策解构与重构:由单一工具转向组合工具
税收政策工具内置的行为诱导、社会公平、经济发展等性能,使其成为激励环境创新的重要手段。税收政策工具可以解构出环境税与税收优惠两大核心政策工具。其中,环境税将污染行为的外部成本内部化,向企业传递价格压力信号,迫使其作出缴税、减产抑或投入环境创新的抉择,本质上是一种反向压力工具;税收优惠则是一种正向鼓励工具,以减轻税负的方式将应收税款让渡于创新研发,将污染企业向投入环境创新的方向引导。两个政策子工具虽然作用机制相反,但政策目标一致,通过科学、精细的税制设计,实现不同政策功能协同互补,以发挥组合工具“1+1>2”的政策效应,最大化提升企业环境创新积极性。此外,还应统筹税收政策工具与其它政策工具的组合使用。
2018 Vol. 35 (10): 107-114 [摘要] ( 420 ) [HTML 1KB] [PDF 1254KB] ( 381 )
115 陈卓淳,
“失灵”思路下可再生能源技术扩散阻碍因素研究
在社会—技术系统转型视角下,将新古典经济学的“市场失灵”、创新系统理论的“系统失灵”和可持续转型研究的“转型失灵”三大彼此独立的研究思路整合为涵盖含八大失灵的分析框架,并结合中、欧等国家可再生能源技术(RETs)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对不同失灵作出举证。分析表明,失灵问题普遍存在,每一种失灵都可能由不同原因引致,充分说明当前RETs扩散缓慢的阻碍因素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最后,从5个方面探讨综合“失灵”分析框架,为推进能源系统可持续转型的创新政策制定提供启示。
2018 Vol. 35 (10): 115-120 [摘要] ( 415 ) [HTML 1KB] [PDF 1088KB] ( 331 )
评价与预见
121 向宁,
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态势分类评价
当前,中国城镇化正高速推进,城市已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领域。以城市三支柱协调发展为理论基础,分别采用城市5年人口年均动态增长率、空气PM2.5浓度年达标水平、5年地区GDP年均动态增长率3项指标,作为城市社会进步、环境保护、经济增长3大维度表征,构建“8类4级”城市分类评价方案,其中4级是指城市发展呈现强、中、弱、欠可持续发展的不同特征。对中国2013年所有数据可得的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实证研究,获取基于发展态势的城市分类结果。结果显示,90%以上城市处于弱可持续发展态势,环境污染是中国城市发展面临的关键性难题。我国东北地区城市人口流失和财富增长后劲不足,可持续发展挑战巨大。
2018 Vol. 35 (10): 121-129 [摘要] ( 395 ) [HTML 1KB] [PDF 1120KB] ( 325 )
130 徐新华,郭露
BBC效率模型下区域产业承接效率测度: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长江经济带作为“一带一路”国内沿线地理意义上的国内区域,涉及省(市)的产业梯度转移与产业转入地的产业承接活动频繁。但长期单向产业“高-低”转移使得区内省份间的产业趋同性严重,产业资源利用效率结构性失衡。借鉴距离协调度模型对效率模型进行合理改进,通过分析2006-2015年经济带内的面板数据,测算出区内各省(直辖市)产业承接效率,并探讨区域产业整体承接效率值与经济增长的门槛效应,进而分别以二、三产业增加值作为经济增长因变量考察门槛值变动状况。结果发现:长江经济带内各省(直辖市)产业承接效率整体不高,各省产业承接效率与自身经济发展不存在线性关系,总体呈现出衰退趋势。以二、三产业增加值为因变量的产业转移效率测算结果则表现出在各自阈值内分别加速转移和减速转移现象,即区内第二产业承接效率总体趋缓,第三产业承接效率总体加速。相对来说,两个直辖市的产业内生性较显著。
2018 Vol. 35 (10): 130-137 [摘要] ( 504 ) [HTML 1KB] [PDF 1133KB] ( 364 )
人才与教育
138 刘利,苏欣,成栋
沟通技术平台支持的高校科研团队创新行为影响因素研究〖HJ*2〗〖HJ〗
群体环境下沟通技术平台正向着低成本、高有效性和多对多的轻OA工具的方向发展,有效促进了团队成员创新。引入高校科研团队“领导支持”这一团队层构念,以46个全国高校科研团队、261名成员为样本,基于技术接受模型及创新行为理论,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与多层线性模型(HLM),验证高校科研团队领导支持在团队采纳沟通技术平台采纳意愿和成员创新行为之间的作用。结果发现,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与使用意愿显著正相关;使用意愿与成员创新行为显著正相关;团队领导支持与高校科研团队成员创新行为显著正相关,而且在使用意愿与成员创新行为之间起调节作用。最后,提出相应的实践指导建议。
2018 Vol. 35 (10): 138-144 [摘要] ( 387 ) [HTML 1KB] [PDF 1115KB] ( 284 )
145 相飞,
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员工可雇佣型建言维度结构研究及量表开发
作为一种有益于组织的角色外行为,知识员工建言对于新常态下中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取创新和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学界从多角度探讨了建言的维度结构,但基于可雇佣性发展的个体内在动机视角的研究存在不足。采用质性研究方法进行了探索性实地研究,通过对调查材料的内容分析,建构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员工可雇佣型建言的维度结构,认为其包含基于职业发展的建言、基于知识和技能完善的建言、基于物质收益增长的建言、基于支持与亲和增进的建言4个维度,编制了初始量表,进而通过问卷调查数据的信度和效度分析加以修正,得到最终量表。
2018 Vol. 35 (10): 145-154 [摘要] ( 531 ) [HTML 1KB] [PDF 1151KB] ( 364 )
综述
155 白少君,白冬瑞,焦蓓荃,耿紫珍
大数据时代美国企业与学术界创新研究述评
创新成为大数据时代企业与社会发展的共同选择。以世界顶级学术期刊《哈佛商业评论》近12年发表的美国企业创新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回顾法,从创新概念与类型、创新模式、创新研究视角、创新原则、创新影响因素、创新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并归纳了研究特点与规律,可为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中国创新研究、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借鉴与启示。
2018 Vol. 35 (10): 155-160 [摘要] ( 621 ) [HTML 1KB] [PDF 1101KB] ( 442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