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更多
官方微信
欢迎扫码关注科技进步与对策微信公众号
用户社群
QQ群1(已加满):209477643
QQ群2(已加满):2425732
QQ群3(已加满):209477886
微信扫码加入用户社群,入群后修改群名称为姓名和单位,并仔细阅读群公告内容。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年 34卷 19期
刊出日期:2017-10-10

产业技术进步
科技法制与政策
科技管理创新
企业创新管理
区域科学发展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综述
   
科技管理创新
1 姚艳虹,陈彦文,周惠平
技术创新网络中企业生态位对二元式创新的影响
我国电子信息企业技术专利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探讨了企业技术生态位对二元式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分析了中心度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技术生态位宽度对探索式创新绩效和利用式创新绩效存在显著正向影响;技术生态位重叠度与利用式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网络中心度正向调节技术生态位宽度与二元式创新的关系,负向调节技术生态位重叠度与利用式创新的关系。研究结论可为企业改善技术生态位及构建网络资源优势提供理论依据。
2017 Vol. 34 (19): 1-7 [摘要] ( 504 ) [HTML 1KB] [PDF 1449KB] ( 369 )
2 黄娜,李秀,江勇,覃正
众包参与程度与关键资源协同共享关系研究
针对现有研究对众包模式如何实现关键资源协同共享缺乏有效论证,尝试解析价值获取理论和商业模式的经典模型,通过提炼重要影响因素,构建基于价值认同的众包模式关键资源协同共享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针对发包方和接包方开发专用量表,面向真实参与众包项目的网络用户发放体验问卷,运用SmartPLS3.0对发包方结构方程模型与接包方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模拟,并进行bootstrapping迭代。分析结果表明,众包参与程度与资源协同共享、价值认同感显著正相关,价值认同感和资源协同共享显著正相关,价值认同感为众包参与程度和资源协同共享的不完全中介变量,市场竞争强度对众包参与程度和资源协同共享没有直接调节效应。
2017 Vol. 34 (19): 2-14 [摘要] ( 556 ) [HTML 1KB] [PDF 1967KB] ( 289 )
15 李娜,李随成
面向供应商网络的企业网络化行为:多维结构探索研究
核心企业在供应商网络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从核心企业个体能动性视角建立企业供应商网络化行为构念,并利用深度访谈与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捕捉企业管理实践中显现的供应商网络化行为,探索企业供应商网络化行为概念和结构维度。研究发现,企业供应商网络化行为涵盖供应商网络开发、供应商网络调适和供应商网络整合3个维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企业供应商网络化行为的作用机制。
2017 Vol. 34 (19): 15-21 [摘要] ( 373 ) [HTML 1KB] [PDF 1091KB] ( 279 )
22 黄明东,李炜巍,黄俊
中国产学研合作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产学研合作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意义重大。通过对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政策的梳理,总结中国产学研合作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提出将“产学研合作”政策提升为国策、设立国家产学研协作创新委员会、制定国家《产学研合作促进法》,提高中国产学研合作国际化水平等对策建议。
2017 Vol. 34 (19): 22-27 [摘要] ( 1518 ) [HTML 1KB] [PDF 1399KB] ( 771 )
28 陈莞,孙瑞云,桂海兰
创业板上市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企业社会责任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是社会责任研究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创业板上市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但可以得到公众认可,还可以从各利益相关者处获得提升创新绩效不可或缺的资源。以创业板上市企业为样本,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就货币层社会责任而言,创业板上市企业履行对股东的社会责任正向影响创新技术绩效和创新财务绩效,而履行对债权人的社会责任正向影响创新技术绩效但影响不显著,且负向影响创新财务绩效;②就人力层社会责任而言,创业板上市企业履行对员工的社会责任正向影响创新技术绩效、负向影响创新财务绩效,就社会层社会责任而言,创业板上市企业履行对顾客的社会责任负向影响创新技术绩效、正向影响创新财务绩效,履行对政府的社会责任正向影响创新技术绩效但影响不显著,且负向影响创新财务绩效,履行对供应商的社会责任负向影响创新技术绩效、正向影响创新财务绩效。
2017 Vol. 34 (19): 28-35 [摘要] ( 514 ) [HTML 1KB] [PDF 1093KB] ( 348 )
区域科学发展
36 修国义,韩佳璇,陈晓华
科技人才集聚对中国区域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
基于2005-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超越对数随机前沿距离函数模型,借鉴产业区位熵思想,研究科技人才集聚对中国区域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科技创新效率存在区域差异,东部地区高于中部、西部、东北地区,西部最低;科技人才集聚规模和均衡度与区域科技创新效率显著正相关,强度与区域科技创新效率显著负相关。鉴于此,为提高区域科技创新效率、缩小区域差异,我国政府应全方位培育并吸引科技人才,合理引导科技人才流动、整合科技人才资源。
2017 Vol. 34 (19): 36-40 [摘要] ( 434 ) [HTML 1KB] [PDF 868KB] ( 324 )
41 刘兵,曹文蕊,梁林
京津冀人才配置关键影响因素识别及模式研究
京津冀三省市之间的发展落差严重阻碍了人才的有效流动配置,识别京津冀人才配置的关键影响因素和配置模式对于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回顾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文本内容分析法,逐条分析了自2012年2月26日以来与“京津冀”相关的新闻报道。研究表明,京津冀人才配置的影响因素体系主要包括区域环境、组织气候和个体意愿3个层次共12个关键影响因素,通过综合聚类分析,归纳出追赶型、发展型和进取型3类人才配置模式。
2017 Vol. 34 (19): 41-46 [摘要] ( 595 ) [HTML 1KB] [PDF 1184KB] ( 303 )
47 王聪,朱先奇,刘玎琳,周立群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研究
将科技资源配置分为科技研发与科技成果转化两个阶段,采用超效率CCR模型对京津冀科技资源研发阶段与转化阶段效率进行测度,并进一步利用面板Tobit模型分析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京冀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明显低于科技研发效率;京津冀三地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存在严重分化现象;产业结构和经济开放程度分别对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阶段资源配置效率具有显著影响。在协同发展过程中,应根据京津冀城市功能定位,实现错位发展、融合发展。同时,应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促进创新要素合理有序流动,实现区域总体创新水平提升。
2017 Vol. 34 (19): 47-52 [摘要] ( 462 ) [HTML 1KB] [PDF 1201KB] ( 0 )
产业技术进步
53 张玲玲,赵道真,张秋柳
依托大科学装置的产业化模式及其对策研究
大科学装置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驱动力,依托大科学装置的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具有特殊性和稀缺性。以散裂中子源为依托,通过借鉴英国哈维尔创新科技园区实地调研一手资料、关键人物访谈及日本J-PARC、上海光源等国内外典型散裂中子源、光源相关产业化标杆的成功经验,提出4种产业化模式:大学-企业合作、企业自主转化、装置自主转化及大学自主转化。分析4种产业化模式的适用条件及优劣势,结合我国散裂中子源所在地东莞及其周边实际情况,发现大学-企业合作模式更符合我国散裂中子源未来产业化发展方向,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2017 Vol. 34 (19): 53-59 [摘要] ( 757 ) [HTML 1KB] [PDF 1990KB] ( 487 )
60 高素英,钦彦祥,张烨
创新投入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路径分析
以中国省级区域为研究对象,分析得出本省创新投入可以通过1条直接路径和3条间接路径影响本地及其它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并利用ESDA、静态和动态空间面板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直接路径下创新资金投入对本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明显促进效应,创新人员投入则显著提高了本省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本省创新人员投入通过“挤占效应”阻碍了其它省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在创新投入的“协同效应”、产业结构变迁的“趋同效应”及官产学研的“协作效应”等空间溢出机制作用下,创新资金投入通过3条间接路径促进了其它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新人员投入则提高了外省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前期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对后期产业结构发展具有动态影响。
2017 Vol. 34 (19): 60-67 [摘要] ( 506 ) [HTML 1KB] [PDF 1653KB] ( 296 )
68 毕克新,赵山山,付珊娜
制造业产业升级视角下低碳技术创新机制研究
以低碳技术创新促进制造业产业升级是我国减少碳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及产业结构升级的客观需要。在对低碳技术创新机制进行分析时,将其分为动力机制、技术主体选择机制、扩散机制、倒逼机制和保障机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制造业产业升级低碳技术创新机制模型,并以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为例,运用协同理论对其运行效果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制造业产业升级低碳技术创新仍然处于被动发展阶段;从短期看,倒逼机制和扩散机制的作用最显著;从长期看,主体选择机制作用的发挥更有利于创新机制良好、持续地运行;在变被动为主动的过程中,政府宏观调控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7 Vol. 34 (19): 68-74 [摘要] ( 486 ) [HTML 1KB] [PDF 1174KB] ( 346 )
75 郑季良,王少芳
高耗能产业群协同创新网络模型构建及评价研究
高耗能产业群初步形成了产业协同创新网络雏形,其发展机理和演化过程应引起重视并得到深入研究。基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理论,提出了高耗能产业群协同创新网络的概念,从技术创新视角分析其演进机理,构建了高耗能产业群协同创新网络演进的结构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以剖析其演化过程,并以宝钢为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高耗能产业群协同创新网络及评价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宝钢集团通过协同创新网络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水平与进程。
2017 Vol. 34 (19): 75-81 [摘要] ( 376 ) [HTML 1KB] [PDF 2013KB] ( 292 )
企业创新管理
82 高波,余素霞
多主体建模下四类创新文化特征对创新的影响
创新文化具有自组织性和开放性,是一个知识创造和利用的复杂适应系统。基于复杂适应系统视角,将创新文化特征分为冒险开拓、创新氛围、交流共享、决策参与4类,通过构建多主体(Agent)创新文化复杂系统模型,深入探讨了4类创新文化对创新的影响机制。仿真结果表明,4类创新文化特征对创新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冒险开拓、创新氛围、交流共享3类创新文化均对创新存在正向促进作用,而决策参与对创新的促进作用与其它3个创新文化特征具有显著关系,且冒险开拓与交流共享等因素在协同作用下比单一因素对创新的影响更积极、更显著。
2017 Vol. 34 (19): 82-86 [摘要] ( 414 ) [HTML 1KB] [PDF 1228KB] ( 273 )
87 姚春序,黄超,廖中举
扎根理论视域下企业实验型文化维度构成
实验型文化是一种新兴的组织文化,对组织即兴发挥、组织变革、组织创新等都有极大影响,从而受到广泛关注。针对当前实验型文化维度结构尚不明晰的局限性,基于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国内16家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并对访谈资料作了细致编码和深层次分析。研究发现,促进行动、容忍错误和信任支持是中国情境下实验型文化的3个主要维度,具体内涵包括鼓励尝试、包容犯错、开明式领导等,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实验型文化维度结构模型。
2017 Vol. 34 (19): 87-91 [摘要] ( 354 ) [HTML 1KB] [PDF 1065KB] ( 275 )
92 刘丝雨
负向绩效反馈对企业战略变革方向的影响
企业行为理论认为,当企业绩效低于期望绩效时,战略决策者会采取问题导向的搜索行为促发组织战略变革行为,然而,现有文献对负向绩效反馈如何影响组织战略变革方向鲜有研究。基于2007—2015年中国沪深两市所有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发现,当组织未达到期望绩效时,随着实际绩效与期望绩效缺口的增大,企业战略变革的动态性和独特性均显著增强,同时,两者之间关系还受到外部分析师跟踪的约束;当绩效低于期望时,相比于分析师跟踪较少的企业,分析师跟踪较多的企业其负向绩效反馈对组织战略变革的动态性和独特性均存在减弱效果。
2017 Vol. 34 (19): 92-97 [摘要] ( 330 ) [HTML 1KB] [PDF 789KB] ( 296 )
98 王念新,杜凌云,葛世伦
企业信息技术匹配动态调整模式的多案例研究
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使得企业需要不断调整才能实现信息技术与业务的动态匹配。应用案例研究方法,分析3家企业信息技术匹配的动态调整模式和匹配程度变化,并通过内外部环境分析确定信息技术匹配动态调整模式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企业信息技术匹配动态调整存在理想轨迹、矛盾决策、过量改革及飘忽立场等4种基本模式;②动态调整后,企业信息技术匹配程度可能发生变化,这取决于调整前的信息技术匹配程度及其调整模式;③市场竞争激烈、国家政策支持、客户需求变化、企业认识变化、管理模式创新等因素影响企业选择信息技术匹配动态调整模式。基于3家中国企业的多案例分析结果,可为我国企业实现信息技术与业务动态匹配提供参考。
2017 Vol. 34 (19): 98-106 [摘要] ( 447 ) [HTML 1KB] [PDF 2661KB] ( 261 )
107 李若辉,关惠元
智能化时代基于技术密集度差异的企业设计创新路径
智能化时代进一步拉大了技术密集型行业与传统制造行业之间的产品差异。基于行业技术密集度差异及技术对企业设计创新的不同作用,将企业分为技术密集度较高和较低两种类型,通过梳理企业设计创新方法和作用机制,以企业对设计关注点的挖掘和表现力作为设计能力的变量指标,构建“设计能力-设计绩效-企业竞争力”路径,探讨两类企业设计创新特征。研究发现,在技术密集度较低的企业,产品造型和CMF设计能力对企业竞争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使用方式与设计师数量负相关;在技术密集度较高的企业,功能与使用方式设计能力正向关系最为显著,设计经费、设计技术和设备支撑也具有一定的正向作用。
2017 Vol. 34 (19): 107-113 [摘要] ( 1484 ) [HTML 1KB] [PDF 1057KB] ( 250 )
科技法制与政策
114 封颖
中国科技政策良好体现环境保护的影响因素研究
随着绿色发展上升为事关国家发展理念的全局性政策需求,环境保护因素如何良好地体现在中国公共政策体系尤其是非环境保护类公共政策体系中已成为一个全局性、战略性和跨部门的重大政策问题。然而,现有研究对中国科技政策体现和推动环境保护的作用及其背后影响因素和规律的探索却较少。从公共科技政策对环境保护具有系统重要性的视角切入,通过对1949-2015年全时段、全样本量的中国体现环境保护因素的科技政策变迁进行结构化或半结构化政策文本分析,回答“哪些因素影响着环境友好型公共科技政策的形成”这一研究问题。研究结论是中国科技政策体现环境保护的政策安排具有阶段性特征,“多”并不必然等于“好”。进一步指出,当前环境友好型公共科技政策需要具备政策制定高度、清晰的高层次全局动员治理手段、高效的多部门政策协同和充分的各级资源配置4个方面。力图在理论层面拓展非环境保护类公共政策体现及推动环境保护的政策体系框架,并首次在实践层面就改进中国科技政策对环境保护的体现给出了相应定量值,以测度什么样的“多”才会等同于“好”,不仅将加强对环境保护与科技政策之间关系的认知,还将为环境友好型公共科技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2017 Vol. 34 (19): 114-122 [摘要] ( 355 ) [HTML 1KB] [PDF 3547KB] ( 261 )
123 王武习,胡海青
环境不确定下企业孵化网络治理机制对治理绩效影响研究
从企业孵化网络本身以及环境视角分析了企业孵化网络治理绩效的影响因素,通过企业孵化网络治理机制对治理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验证了环境不确定下企业孵化网络的契约治理机制、管理治理机制对治理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孵化网络治理机制中的契约治理机制、关系治理机制对治理绩效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环境不确定性会扩大或缩小治理机制对治理绩效的作用强度。企业孵化网络在高市场不确定性环境下,采用关系治理机制的绩效较好;在高技术不确定性环境下,采用契约治理机制的绩效较好。
2017 Vol. 34 (19): 123-127 [摘要] ( 457 ) [HTML 1KB] [PDF 968KB] ( 215 )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128 王瑞花,吕永波
人际关系视角下组织内知识共享敌意的知识治理研究
个体间持续的知识共享是提升组织竞争力、运营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但组织内包括知识囤积和知识排斥在内的知识共享敌意行为普遍存在,倾向于组织激励和引导的知识治理可有效减少员工知识共享敌意,并进一步促进组织知识共享。基于255名企业员工调研数据,从个体感知视角,实证研究了知识治理对知识共享敌意产生原因的影响,进而对个体知识共享行为作用机理,以及人际关系在知识治理与知识共享敌意产生原因之间的中介作用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包括知识囤积和知识排斥在内的知识共享敌意产生原因显著阻碍个体知识共享行为的发生;正式知识治理对非正式知识治理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正式知识治理和非正式知识治理又能显著减少知识共享敌意产生原因;人际关系在知识治理与知识共享敌意成因之间具有中介效应。
2017 Vol. 34 (19): 128-136 [摘要] ( 390 ) [HTML 1KB] [PDF 1254KB] ( 268 )
137 蒋兵,李密,陈守忠
合作研发中的技术距离、知识转化与能力获取:理论及案例
以不同技术距离情境下合作研发项目为分析单元,采用多案例方法对知识转化如何影响能力获取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研发技术知识深度嵌入研发团队的行为中,且以不同的知识形式存在;技术距离表现为广度距离和深度距离,二者的交互效应决定了合作研发的技术距离情境;在不同的技术距离情境下,建立了知识转化推动研发能力获取的理论模型,探讨了不同知识转化形式的能力获取效应。拓展了对合作研发中研发知识及其转化形式的理解,对基于外部知识转化的研发能力获取具有启示作用。
2017 Vol. 34 (19): 137-144 [摘要] ( 435 ) [HTML 1KB] [PDF 1376KB] ( 316 )
145 何一清,张玉利,刘依冉
创业者如何实现认知变革?
在高不确定性、高时间压力创业情境中,创业者将更多采用启发式信息加工方式降低认知努力,但这种倾向可能会加剧认知惰性,使创业者难以准确感知环境变化。因此,采用社会认知和情报学理论,考察创业者在环境扫描过程中信息加工和知识图式演化的微观过程。识别环境扫描、信息加工、信息来源选择标准和启发式4个主要构念,建立整合-更新、筛选-过滤、吸收-扩增3类知识图式演化过程模型。提出筛选-过滤过程不仅排斥新知识吸收,还会强化既有启发式提取路径,从而降低未来发生认知变革的可能性。结果发现,创业者更易感知信息可获取性,且感知信息来源质量对创业者的影响比感知信息质量更大。最终,形成整合模型并提出理论和实践启示。
2017 Vol. 34 (19): 145-153 [摘要] ( 631 ) [HTML 1KB] [PDF 1690KB] ( 302 )
综述
154 刘谦,姜南,戴凤燕
“低端锁定”突破新路径:专利密集型产业研究综述与展望
如何打破跨国公司在全球价值链上设置的“俘获枷锁”,已成为中国思考产业创新发展的核心问题。专利密集型产业作为我国产业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创造及运用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其对国家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研究专利密集型产业主流文献,对专利密集型产业内涵、主要影响因素与评价标准、发展路径等进行系统分析,在总结专利密集型产业突破“低端锁定”效应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提升优势转化效率路径的理论空间。
2017 Vol. 34 (19): 154-160 [摘要] ( 476 ) [HTML 1KB] [PDF 1077KB] ( 295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