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更多
官方微信
欢迎扫码关注科技进步与对策微信公众号
用户社群
QQ群1(已加满):209477643
QQ群2(已加满):2425732
QQ群3(已加满):209477886
微信扫码加入用户社群,入群后修改群名称为姓名和单位,并仔细阅读群公告内容。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年 27卷 11期
刊出日期:2010-06-15

产业技术进步
科技法制与政策
科技管理创新
科学理性与科学方法
评价与预见
企业创新管理
区域科学发展
人才与教育
综述
   
科技管理创新
1 谢飞;
科技全球化对我国科学实力提升的影响与对策
强大的科学实力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的重要一环,制定提升科学实力的发展战略需要对外部科学环境带来的影响进行客观的认识和评价。结合当前科技全球化趋势,探讨我国科学发展所受到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2010 Vol. 27 (11): 1-3 [摘要] ( 1046 ) [HTML 1KB] [PDF KB] ( 553 )
4 姜秀娟;赵峰;
我国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T型关联度分析
根据我国2000-2007年间的统计数据,对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间的T型关联度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R&D经费投入、技术引进和科技人员投入与经济增长均有正关联关系;R&D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显著,其中企业R&D经费投入作用最明显,而独立的研究和开发机构R&D经费投入作用最弱。说明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主体,研发机构在促进科技进步方面还有待加强。科技人员投入的影响不显著,技术引进的影响很弱,还需采取措施加强这两方面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2010 Vol. 27 (11): 4-6 [摘要] ( 1059 ) [HTML 1KB] [PDF KB] ( 628 )
7 赵立雨;张炳南;师萍;
实现科技投入目标强度的协调机制研究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的科技投入目标强度,对于促进科技事业的发展和实现"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我国科技投入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科技投入目标强度的协调机制。
2010 Vol. 27 (11): 7-10 [摘要] ( 908 ) [HTML 1KB] [PDF KB] ( 579 )
11 宋之杰;郑红云;侯玉梅;
基于库诺特竞争模型的技术创新投资可行域分析
运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库诺特模型对寡头企业的技术创新投资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①寡头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投资可以提高企业的商品市场占有份额、降低产品价格,并使企业赚取更多利润;②两家寡头企业同时进行技术创新比只有一家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给社会及消费者带来更大利益;③合谋垄断条件下,进行技术创新后社会总供给增加、产品出清价格降低,技术创新给消费者带来更大利益;④两家寡头企业联合进行技术创新,相对于一家企业独立创新中,只有技术创新的固定投入使得创新产品的单位成本降低的幅度满足一定条件时,联合创新的产品价格才会降低,产品的总产量增加,产品总利润提高。基于上述结论得出技术创新投资的可行域。
2010 Vol. 27 (11): 11-15 [摘要] ( 915 ) [HTML 1KB] [PDF KB] ( 671 )
16 翟运开;
组织间合作创新中的知识转移粘滞:内涵分析与要素模型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提出了知识转移粘滞的概念,从动态和过程的角度概括合作创新知识转移全过程的困难因素,并建立了知识转移粘滞程度的数理表达式;基于知识转移系统的复杂适应特征,建立了组织间合作创新知识转移粘滞的要素模型,从知识粘滞、过程粘滞和主体粘滞3个维度描述知识转移粘滞。
2010 Vol. 27 (11): 16-19 [摘要] ( 890 ) [HTML 1KB] [PDF KB] ( 552 )
20 李民;周跃进;
自组织团队的群决策过程模型研究
以自组织团队的群决策过程的组织方式和基本机理为研究对象,根据自组织团队的特点,系统分析了自组织团队群决策的特征,结合有关群决策组织过程的研究文献,按照复杂自适应理论,针对自组织团队遇到的复杂非结构化问题,建立了自组织团队群决策过程模型,并用案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2010 Vol. 27 (11): 20-24 [摘要] ( 903 ) [HTML 1KB] [PDF KB] ( 599 )
25 宋立荣;
科技信息共享建设机构内部信息质量管理自我约束机制的构建
通过对影响科技信息共享中信息质量的众多因素的分析,认为目前政府行政主导的共享信息质量管理固然重要,但不能忽视信息共享建设机构这一微观组织内在自我信息质量改进的动力,构建微观组织内信息质量自我约束机制是提高和改进共享信息质量的重要内容,并对信息质量自我约束机制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对策等进行了探讨。
2010 Vol. 27 (11): 25-28 [摘要] ( 991 ) [HTML 1KB] [PDF KB] ( 583 )
29 熊鹰;
基于不同属性的农业科技服务供给博弈研究
基于农业科技服务具有的公共物品、私人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等不同属性,从博弈的视角分析了不同属性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中,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过程及策略选择,提出了提高农业科技服务供给效率的有关对策与建议。
2010 Vol. 27 (11): 29-32 [摘要] ( 842 ) [HTML 1KB] [PDF KB] ( 544 )
科技法制与政策
33 李恒;
产学研结合创新及其法律制度保障体系的构建
法律制度保障体系为创新主体营造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制度环境,在产学研结合创新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探讨了产学研结合创新的制度安排,构建了法律制度保障体系框架,并分析了产学研结合创新的法制需求。
2010 Vol. 27 (11): 33-36 [摘要] ( 891 ) [HTML 1KB] [PDF KB] ( 626 )
37 邓练兵;
自主创新政策的经济合理性及“政策失灵”现象研究
对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及理论基础进行了描述,并以此为基础对自主创新需要政策支持的经济学动因及政策边界进行了分析,认为创新产品的外部性及不确定性是自主创新政策产生的根源,政策的作用就在于矫正市场创新成本和收益的扭曲现象,以使创新者形成合理预期,激发自主创新行为,但自主创新政策也可能因存在效率损失及受其它政策目标制约等原因而导致"失灵"现象,自主创新政策的有效范围应该是在"市场失灵"和"政策失灵"之间,"市场失灵"和"政策失灵"是其可能性边界。
2010 Vol. 27 (11): 37-39 [摘要] ( 911 ) [HTML 1KB] [PDF KB] ( 561 )
40 高雪莲;奉公;
“三制一体”的构建与金融危机的解困
从科技创新的视角探讨了本次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认为解困危机的关键是加强与实体经济密切相关的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的实现需要构建由成果制、立项拨款制和事业拨款制构成的"三制一体"的国家新型科技投入体制。该体制与非公共产品类科研投入体制以及威客模式等共同建构了新的科技投入体系平台,为丰富公共产品类科研的创新成果、开发民间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增加就业机会等提供了制度支撑。
2010 Vol. 27 (11): 40-43 [摘要] ( 809 ) [HTML 1KB] [PDF KB] ( 681 )
44 王莉;
侵权责任范式下生态利益损害的救济障碍及应对
生态利益损害是独立的生态损害形态,因为目前公力救济存在一时难以解决的缺陷,试图在侵权责任范式下寻求新的救济途径。在侵权责任范式下,生态利益损害的救济存在3个现实性障碍。就生态利益损害能否获得侵权责任救济、如何计量受损生态利益的价值及侵权责任分配的3个障碍分别进行了阐释,认为生态利益具有独立的价值,符合侵权法的目标追求,应受到侵权责任制度的保护;因为受损生态利益的计量在技术层面上尚无公认的方法体系,但在司法裁判中可从生态利益的公共性、潜在性和未来性3个方面来自主裁量;主张采用危险责任原则,将生态利益损害的侵权责任分担给行为人。
2010 Vol. 27 (11): 44-47 [摘要] ( 722 ) [HTML 1KB] [PDF KB] ( 593 )
48 李志平;
自我推进型农村技术进步的模块化设计与政策建议
当前湖北农村的技术进步陷入了一个低水平均衡陷阱之中:即便有一项新技术投入生产,它在增加农产品产量和提高其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投资的风险,而投资风险的逐步加大和销售难的不时出现,弱化了农户合作生产的利益纽带,进而使得技术使用者在孤立无援的状态中不得不减少对新技术的进一步投入,导致农村的技术体系又回到原点。设计了一个包含金融创新、技术推广和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可行、可复制、自我推进型模块,通过运行该模块可以打破这个低水平的循环,使农村的技术进步进入自我循环的良性轨道。
2010 Vol. 27 (11): 48-50 [摘要] ( 835 ) [HTML 1KB] [PDF KB] ( 677 )
区域科学发展
51 张文雷;姜照华;李苗苗;刘银莲;
科技体制与创新型城市模式——对我国16座城市的分析
目前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呈现出各具特色的发展态势。而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企业是创新活动的主体,高校和科研机构是重要的科技创新源。通过分析我国16座城市的科技体制与科技研发密集度相关的数据,对创新型城市模式进行了分类,并针对不同创新型模式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2010 Vol. 27 (11): 51-55 [摘要] ( 861 ) [HTML 1KB] [PDF KB] ( 691 )
56 朱先奇;李鹏;史彦虎;郑劲栋;
区域转型发展与人才支撑复合系统协调性的实证研究——以山西转型发展为例
基于对区域产业转型发展和人才支撑方面的研究综述,从系统理论出发构建了区域转型发展与人才支撑复合系统,并对复合系统理论作出假设和理论分析,进一步研究了复合系统的协调性。在此基础上,对山西转型发展与人才支撑复合系统的协调性进行了实证研究,从人才支撑角度提出了实现山西转型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2010 Vol. 27 (11): 56-60 [摘要] ( 1662 ) [HTML 1KB] [PDF KB] ( 640 )
61 郑治伟;孟卫东;
成渝经济区城市经济联系实证研究
通过中心职能指数、可达性、城市间经济联系量引力模型等方法,对成渝经济区地级及以上16座城市的经济联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成渝经济区整合发展的思路和建议,即一级中心城市做大做强,积极培育二级中心城市,消除行政壁垒,培育川渝毗邻地区的经济增长极,打造成渝两地之间发挥中转与承接作用的中心城市,全面提高成渝经济区城市经济增长速度,实现区域经济的统筹协调发展。
2010 Vol. 27 (11): 61-65 [摘要] ( 751 ) [HTML 1KB] [PDF KB] ( 609 )
66 刘国岩;孙春晓;池仁勇;
长三角地区民营企业的开放式技术创新模型与创新激励研究
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结合长三角地区民营企业的特点与创新现状,提出了以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和金融机构为多元主体的长三角地区民营企业开放式技术创新模型和过程模型。以创新激励的经济学分析为基础,指出长三角地区民营企业面临来自世界500强的激烈竞争和技术垄断,必须以产业集群为核心,进行开放式技术创新,才能有效利用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打破创新垄断,充分发挥创新的激励作用,提高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从而降低创新成果的搁置率,促进创新成果的扩散。
2010 Vol. 27 (11): 66-68 [摘要] ( 887 ) [HTML 1KB] [PDF KB] ( 788 )
69 廖先玲;姜秀娟;赵峰;何静;
基于“索洛余值”改进模型的山东省技术进步贡献率测算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逐渐由原来的物质要素转向技术进步因素,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成为判定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主要指标之一。引入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对索洛余值法进行了改进,使之更符合经济的实际运行状况,并运用改进模型对1991-2008年山东省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测算结果表明,山东省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贡献率不高,但长期来看呈上升趋势。最后提出了促进山东省技术进步的对策建议。
2010 Vol. 27 (11): 69-71 [摘要] ( 888 ) [HTML 1KB] [PDF KB] ( 712 )
产业技术进步
72 张樨樨;
我国高技术产业集聚与高技术人才集聚互动关系的建模研究
对高技术产业集聚与高技术人才集聚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定性描述,运用量化分析方法建立回归模型,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更加细致的刻画。通过对模型信息的深入挖掘,提出了促进两者和谐发展的建议。
2010 Vol. 27 (11): 72-75 [摘要] ( 856 ) [HTML 1KB] [PDF KB] ( 713 )
76 杜静;陆小成;
新型工业化中产业集群绿色创新的对策选择——以武汉城市圈产业发展为例
从绿色创新的视角考察,武汉城市圈产业集群发展中主要存在粗放增长模式引发资源高消耗、区域内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生态关联滞后等问题。基于新型工业化战略要求,武汉城市圈产业集群绿色创新应强化产业集群生态布局、加强产业集群绿色技术创新、促进产业集群绿色制度创新、构建绿色创新的虚拟集群模式等。
2010 Vol. 27 (11): 76-79 [摘要] ( 935 ) [HTML 1KB] [PDF KB] ( 747 )
80 周志春;
基于地域邻近的我国高科技园区与高教园区共生关系研究
高科技园区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阵地,是加快推动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载体。地域邻近的高科技园区与高教园区建立共生关系是推进双方快速发展的重要模式。在产学研合作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共生理论,从共生单元、共生界面和共生环境3个维度提出了高科技园区与高教园区共生关系的界面架构。
2010 Vol. 27 (11): 80-83 [摘要] ( 844 ) [HTML 1KB] [PDF KB] ( 590 )
84 李杰义;
基于农业产业链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与对策:上海的个案
农业产业链的延伸是发展现代农业、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机制的重要途径。上海市松江区浦南片区被定位为现代农业片,但传统的农业不能解决浦南发展、农民增收的问题,延伸农业产业链是浦南片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路径。研究了浦南片区现代农业产业链延伸路径,并提出了促进浦南片区农业产业链进一步延伸的若干政策建议,以期为其它农业地区提供借鉴。
2010 Vol. 27 (11): 84-87 [摘要] ( 915 ) [HTML 1KB] [PDF KB] ( 613 )
88 田北海;李名家;杨少波;
基于农户视角的农村产业发展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研究——以湖北省的实证调查为例
以湖北省318位农户的实证调查数据为基础,从农户视角出发,对湖北省农村产业发展技术支撑体系的需求与供给现状进行了实证研究,探讨了当前农村产业发展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完善农村产业发展技术支撑体系提出了对策性建议。
2010 Vol. 27 (11): 88-92 [摘要] ( 790 ) [HTML 1KB] [PDF KB] ( 512 )
企业创新管理
93 武玉英;莽鹏程;
基于企业生态学的战略网络稳定性分析
基于企业生态学理论,运用Logistic方程建立战略网络生态学模型,从三维复杂动态系统角度分析3企业间的生态合作竞争关系,解析模型稳定性后,得到重要结论。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尽管加快企业发展速度,增强网络内企业间的生态位分离,强调新成员的差异性、互补性都将有益于网络内各企业及网络整体绩效的提高及稳定,但其结果很有可能造成战略网络系统的失稳及混沌。一旦系统进入混沌,后果不可预测。因此,建立行之有效的稳定监控机制,进行混沌预警意义重大并且可行。
2010 Vol. 27 (11): 93-97 [摘要] ( 790 ) [HTML 1KB] [PDF KB] ( 613 )
98 范钧;
企业社会信任网络的体系结构及形成机制研究
企业社会信任网络作为企业社会资本的重要表现形态,是一个基于社会信任模式的多层次网络结构,并对企业绩效和持续竞争优势发挥积极作用。企业微观、中观和宏观信任网络分别处于企业内部、企业边界和企业环境之中,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企业社会信任网络的形成可归纳为过程、特征和制度三大机制,并受到外部环境、企业自身和交互作用等因素的影响。企业信任模式转型、网络全面构建和维护,以及完善的机制和策略,是我国企业社会信任网络构建的重点所在。
2010 Vol. 27 (11): 98-102 [摘要] ( 975 ) [HTML 1KB] [PDF KB] ( 719 )
103 赵欣;赵西萍;曲源美;
企业内部知识产权管理的激励约束机制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凸显了组织知识创新的重要。在野中郁次郎SECI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企业内部知识产权管理及研发能力薪酬等人力资源实践策略,针对组织知识创新中的关键:社会化、外化、系统化、内化等环节,构建了一套激励与约束机制。
2010 Vol. 27 (11): 103-106 [摘要] ( 761 ) [HTML 1KB] [PDF KB] ( 650 )
106 龚祝平;
金融危机下中小制造企业的被动质量改进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制造企业面临生存困难的环境,这时质量改进成为解决企业生存问题的一种途径。这样的质量改进称之为被动质量改进;而美国与日本的优秀企业的质量改进是以追求卓越为目标的主动质量改进。在提出被动质量改进与主动质量改进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两种质量改进存在的原因及其区别,给出了我国中小制造企业之所以在金融危机到来后才考虑质量改进的深层次原因,指出被动质量改进是主动质量改进的引路石,金融危机实际给了我国中小制造企业一次进入主动质量改进阶段的机会。
2010 Vol. 27 (11): 106-109 [摘要] ( 854 ) [HTML 1KB] [PDF KB] ( 742 )
110 马中东;陈莹;
环境规制约束下企业环境战略选择分析
企业要综合权衡比较环境规制与企业内外部因素对成本和差异化的影响,进而选择适当的企业环境战略,来缓解企业成本增加的压力,提高产品的差异化能力,最终提高企业竞争力。随着环境规制的类型、强度和实施情况等环境规制政策的变化,企业环境战略的选择也会发生转型和升级。
2010 Vol. 27 (11): 110-113 [摘要] ( 868 ) [HTML 1KB] [PDF KB] ( 702 )
评价与预见
114 任英华;姚莉媛;
我国城市经济两型化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研究
在界定城市经济两型化的基础上,构建了城市经济两型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和因子分析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对我国30个大中城市经济两型化发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30个大中城市经济两型化发展呈等级分布,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较为明显;各城市经济两型化要素竞争力差异较大,其主要原因是各要素发展之间缺乏耦合性。
2010 Vol. 27 (11): 114-118 [摘要] ( 857 ) [HTML 1KB] [PDF KB] ( 671 )
119 董鹏刚;杨水利;吕瑞;
科技产业化项目结题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在分析目前科技产业化项目结题绩效评价的评价逻辑、角度、指标、操作性等基础上,依据指标、数据的客观性、易获性和可量化性原则,以定量指标为主,兼顾定性指标,运用主因子分析法构建优化评价指标体系,制定绩效评价量表,对指标内涵、评分标准及评判参考因素给予详细说明界定,增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
2010 Vol. 27 (11): 119-123 [摘要] ( 795 ) [HTML 1KB] [PDF KB] ( 578 )
124 熊杰;张善从;
基于AHP和风险矩阵的航天研制项目风险评估
航天项目规模大、系统复杂,研制过程中潜在风险因素较多,传统风险分析方法很难对项目的风险水平进行有效的评估。提出将风险矩阵评估方法引入层次分析的过程中,结合航天项目评价指标特点,利用风险矩阵计算单个风险因素的风险度,得出项目的各类风险重要度和风险水平。
2010 Vol. 27 (11): 124-126 [摘要] ( 882 ) [HTML 1KB] [PDF KB] ( 537 )
127 邵强;林向义;
基于ANP的国际石油工程项目风险评价研究
国际石油工程项目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较多,这给项目目标的实现带来了较大的风险。利用李克特量表和问卷调查建立了国际石油工程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网络分析法建立风险评价模型,计算各指标的相对权重并进行排序。通过实例分析,找出了国际石油工程项目面临的主要风险因素,为国际石油技术服务项目风险控制提供依据。
2010 Vol. 27 (11): 127-130 [摘要] ( 795 ) [HTML 1KB] [PDF KB] ( 583 )
科学理性与科学方法
131 安世遨;
对话管理:管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科学管理和人本管理是管理的两大范式,二者都是主客二元思维的产物,具有内在的局限性;但二者作为对立的两极,具有互补性。二者的整合发展必然产生一种新的管理范式——对话管理范式。对话管理以科学管理为基础机制,以人本管理的精神为价值导向,形成一套新的内在机制和完整范式,是对二者的内化与超越。它超越主客二元模式,是一种主体间性管理,符合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在今天已初露端倪。
2010 Vol. 27 (11): 131-134 [摘要] ( 864 ) [HTML 1KB] [PDF KB] ( 617 )
135 傅建球;潜伟;
对古代中西方科学技术水平比较的新阐释
常识上的关于古代中西科技发展水平的观点值得商榷。李约瑟式的重大科技成果累积的比较研究方法存在着指标选取和权重设计随意性的不足以及生硬撮合科学和技术的关系的偏颇。立意在先的编史学立场,使得李约瑟式的比较难以客观公正,从而可能扭曲历史的真相。即使是基于"李约瑟难题"的背景来考虑,其研究方法也有着片面重视科技成果量的统计而忽视了更为重要的"质"的考量,以及在比较对象选取上的逻辑矛盾等问题。
2010 Vol. 27 (11): 135-139 [摘要] ( 821 ) [HTML 1KB] [PDF KB] ( 607 )
140 王炳成;李洪伟;
破坏性创新商业模式“合法性悖论”的突破方式研究
过去的研究大多针对概念、分类方法及破坏性创新商业模式成功后的关键因素等进行静态分析,对于其成长过程中如何突破"合法性悖论"以避免中途夭折的动态研究却不多见。在分析破坏性创新商业模式"合法性悖论"形成机理的基础上,具体探讨了破坏性创新商业模式"合法性悖论"的突破方式。
2010 Vol. 27 (11): 140-143 [摘要] ( 755 ) [HTML 1KB] [PDF KB] ( 525 )
人才与教育
144 牛冲槐;杨彦超;杨玲;
人才聚集下的知识链管理研究
知识链价值产生的关键是基于对知识链的有效管理,而人才聚集提供了一个优化知识链管理的新视角。在分析人才聚集的基础上,从人才聚集角度界定了知识链的内涵,提出了知识链的网络性、传递与共享性、扩流性、动态延伸性与集成性等特征,以及知识链管理的激励、协同、集体学习等原则;从社会资本与知识整合两个维度探讨了人才聚集与知识链的相互作用,并结合人才聚集提出了优化知识链的对策,以便延伸知识链而形成知识聚集优势,提高知识链整体的创新能力,进而增强组织的持续竞争优势。
2010 Vol. 27 (11): 144-148 [摘要] ( 755 ) [HTML 1KB] [PDF KB] ( 468 )
149 张倩;
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界定与识别
在人类不断向前发展的进程中,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而高层次创造性人才是一个国家在未来国际竞争中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对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涵义与特征进行了阐释,在此基础上对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识别标准与方法进行了分析。
2010 Vol. 27 (11): 149-151 [摘要] ( 810 ) [HTML 1KB] [PDF KB] ( 577 )
综述
152 曹平;
创新与技术管理研究动态评述
创新与技术管理已经成为当今学界的热门主题。对国际主流相关学术期刊近3年所发表的代表性论文进行了回顾与评论,从中归纳整理出了五大研究方向:①研发管理。研究主要集中在研发的全球化、研发接口管理、设计创新模式与流程和模块化管理4个方面。②技术与创新的战略与能力。以技术赶超、企业创新能力、技术范式变迁方面的研究居多。③知识转移与管理。研究集中在联盟中的知识转移与传递、知识的跨国转移、知识转移原因以及知识的跨边界管理。④技术管理。研究集中于联盟与合作的安排、技术管理体系的分类与框架结构、技术与企业绩效的关联度、技术社区管理。⑤服务创新。服务创新理论、知识密集型服务、服务价值链是主要的研究方向。
2010 Vol. 27 (11): 152-156 [摘要] ( 729 ) [HTML 1KB] [PDF KB] ( 552 )
157 石荣丽;吕政宝;
组织污名及其相关研究述评
组织污名会给一个企业组织带来非常严重的不良后果。在对个体污名与组织污名的比较中,归纳了组织污名与组织污名化的概念,分析了组织污名对组织的消极影响,梳理了组织污名化的过程,初步提出了组织污名应对策略模型,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2010 Vol. 27 (11): 157-160 [摘要] ( 854 ) [HTML 1KB] [PDF KB] ( 636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