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更多
官方微信
欢迎扫码关注科技进步与对策微信公众号
用户社群
QQ群1(已加满):209477643
QQ群2(已加满):2425732
QQ群3(已加满):209477886
微信扫码加入用户社群,入群后修改群名称为姓名和单位,并仔细阅读群公告内容。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年 23卷 12期
刊出日期:2006-12-25

高新技术产业化
科技法制与政策研究
科技管理创新
科技哲学与科学方法
评价与预测
企业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
区域科技、经济、社会
人才与教育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综述
   
科技法制与政策研究
5 张义芳
政府科研机构绩效评估及相关制度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新公共管理思潮的影响下,美英德日韩等国家相继对政府科研机构实行了绩效评估管理的制度。作为政府宏观科技管理的一种新工具,绩效评估有着其独特的功能价值。我国在科技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提出要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而现代科研院所制度的一个核心就是绩效评估。探讨科研机构绩效的基本内涵,以及在国家层次推进政府科研机构绩效评估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未来实施科研机构绩效评估制度的一些思路和建议。
2006 Vol. 23 (12): 5-7 [摘要] ( 705 ) [HTML 0KB] [PDF 50KB] ( 746 )
8 李世军;吴娴
科技与总体外交的互动及我国的对策
科技对提高总体外交能力、拓展总体外交空间具有重要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总体外交体系。总体外交也会为科技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为科技发展提供信息支持。我国应该充分利用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从提高我国的科技实力、开展科技外交、用外交手段减少发达国家对我国科技发展的制约、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等几方面入手,提高我国的科技实力和外交能力,以更好地应对新世纪的国际竞争。
2006 Vol. 23 (12): 8-9 [摘要] ( 1702 ) [HTML 0KB] [PDF 31KB] ( 573 )
10 单薇
基于R&D政策经济学分析R&D投融资模式变迁轨迹
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R&D投融资模式的发展轨迹一般是按照政府主导型、政府企业双主导过渡型和企业主导型依次发展的。从R&D政策经济学角度研究R&D投融资模式的转换变迁、投融资主体的转化,一般受到3个方面的约束:①从形式到内容的实质性转化依赖于区域经济在时间的技术维度下的增长约束;②某一模式的最终确立还取决于一定体制约束下市场发育的状况和进程。③R&D投融资模式的最终转化依赖于国家总体模式转化所提供的制度环境的支持和约束。
2006 Vol. 23 (12): 10-12 [摘要] ( 1946 ) [HTML 0KB] [PDF 61KB] ( 561 )
13 张平淡;韩伯棠;李振键
品牌建设的公共服务性扶持
在WTO框架内,通过对品牌的分类研究以及借鉴其它国家的品牌扶持经验,提出政府应该通过提供公共服务(建设公共性品牌和群体性品牌)来扶持盈利性品牌的建设。
2006 Vol. 23 (12): 13-15 [摘要] ( 718 ) [HTML 0KB] [PDF 94KB] ( 599 )
16 李明智;王娅莉
我国工业经济增长中研究与发展活动的作用——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定量分析
基于1990 ̄2003年的数据,对工业企业及公共部门的研究与发展活动和对外开放在促进工业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定量测算。结果显示:研究与发展活动对我国工业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从对提高要素使用效率的作用看,公共部门研究与发展活动的作用大于工业企业,从对工业经济增长的实际作用看,工业企业研究与发展活动的作用大于公共部门。
2006 Vol. 23 (12): 16-19 [摘要] ( 1959 ) [HTML 0KB] [PDF 98KB] ( 588 )
20 范如国;张明山
制度演化的复杂性特征与我国公司治理的效率分析
从复杂性科学理论角度,阐述了制度系统的复杂性特征,其演化的复杂性特征及其效率表现,揭示了制度系统演化的低效率可能,认为由演化和适应所产生的制度未必是有效率的。结合我国上市公司资源配置低效率的实际,对我国企业制度系统演化中的低效率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给出了政策建议。
2006 Vol. 23 (12): 20-23 [摘要] ( 723 ) [HTML 0KB] [PDF 101KB] ( 601 )
24 张国安;吴开松;刘国旗
西方发达国家科技中介服务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通过分析西方发达国家科技服务中介机构的成功管理经验,结合我国科技服务机构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借鉴吸收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发展我国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几点建议。
2006 Vol. 23 (12): 24-26 [摘要] ( 750 ) [HTML 0KB] [PDF 45KB] ( 741 )
企业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
27 朱桂龙;胡军燕
技术整合与跨国公司竞争力的提升
面临着以全球化、产品与市场不确定性以及日益增长的研发成本为特征的市场激烈竞争,跨国公司内技术转移、技术吸收与技术创新活动日益成为战略的重点与难点,为此,加强技术整合以加快技术转让、提高技术吸收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成为提升跨国公司竞争力的重要内容。首先对技术整合的内涵及其所包含的内容进行阐述,然后对技术整合程度与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关系进行研究,最后指出,跨国公司要想在复杂的竞争环境中获得与维持可持续竞争优势,关键在于通过工艺技术整合、人员整合、信息资源整合与组织整合,从而构建动态的技术整合优势。
2006 Vol. 23 (12): 27-29 [摘要] ( 1934 ) [HTML 0KB] [PDF 69KB] ( 645 )
30 曹永峰
跨国公司研发投资与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以环杭州湾为例
跨国公司研发投资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核心创新能力、基础创新能力和制度创新能力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在环杭州湾区域内生技术创新能力有限时,应大力引进跨国公司研发投资,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2006 Vol. 23 (12): 30-33 [摘要] ( 1788 ) [HTML 0KB] [PDF 63KB] ( 688 )
33 姚伟坤;陶学禹
并购中的技术能力整合研究
收购整合能力已经成为企业发展必备的能力,但目前技术能力的整合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并购中的技术能力整合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技术能力整合受并购企业间技术关联、技术消化吸收能力、技术本身的特点等因素的影响。分析了技术能力整合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流程的框架对并购中的技术能力整合提出了建议。
2006 Vol. 23 (12): 33-35 [摘要] ( 1896 ) [HTML 0KB] [PDF 48KB] ( 546 )
36 韩志丽
基于复杂性科学观的高科技企业成长机制研究
复杂性科学打破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简单性、稳定性和线性的均衡范式,开创了一种建立在复杂性、动态性和非线性基础上的演化范式。高科技企业的成长由于具有非线性、动态性和自组织等复杂系统的基本特征,更适合于纳入到复杂性科学的新范式中来研究。从高科技企业成长机制的复杂性特征入手,分析了其成长机理,构建了高科技企业适应性成长机制模型。
2006 Vol. 23 (12): 36-38 [摘要] ( 2069 ) [HTML 0KB] [PDF 67KB] ( 563 )
39 陈皓;陈衍泰
循环经济下企业商业生态的创新研究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矛盾的根本手段。企业是经济运行的微观主体之一,既是大部分物质产品的直接提供者,又是绝大多数污染物的直接生产者,因此循环经济要求企业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在经济生产活动中重新审视自身的商业模式,以新的技术知识、新的管理理念尽可能地达到资源循环利用的目的,从而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进步“双赢”的可持续发展。
2006 Vol. 23 (12): 39-41 [摘要] ( 1975 ) [HTML 0KB] [PDF 62KB] ( 620 )
42 易开刚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企业文化演化及其启示
企业文化在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态。运用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建构了基于“观念—理念—信念”的企业文化演化模型,对企业生命周期内不同阶段的企业文化形态进行了分析和诠释,并联系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实际,提出了有效建设企业文化的两点启示。
2006 Vol. 23 (12): 42-44 [摘要] ( 695 ) [HTML 0KB] [PDF 54KB] ( 730 )
45 赵浩兴
产业集群背景下企业开展合作营销的意义与优势
企业的市场营销行为极大地受到其所处的产业市场环境的影响,而产业集群为其内部企业创设了独特的营销环境。产业集群最明显的特征是其独有的网络组织体系,由于这—体系在产业组织、技术创新、社会文化和营销中介等方面所具有的优势,使集群内企业开展合作营销既有促使集群升级和企业发展的双重意义,又有明显的环境优势。
2006 Vol. 23 (12): 45-48 [摘要] ( 1821 ) [HTML 0KB] [PDF 90KB] ( 556 )
48 张仕璟;王国顺;邵留国
基于问卷调查的企业文化测量模型改进及实证分析
引入Dension企业文化模型,并对其进行改进,形成描述企业文化现状的9个维度。利用某进出口公司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用因子分析法归纳出描述该公司企业文化现状的7个维度,通过均值比较法得出该公司的企业文化现状为外部灵活性较好,内部稳定性较差。建议该公司培育核心价值观,建立适合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以优秀的文化留住人才。
2006 Vol. 23 (12): 48-53 [摘要] ( 1924 ) [HTML 0KB] [PDF 244KB] ( 969 )
高新技术产业化
54 胡红梅;陈咏梅
技术进步与西方产业组织理论演进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可见技术进步对于产业发展的战略作用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回顾了国外关于技术进步与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内容,并分析了隐含在其中的新思想和新机制。旨在通过对其进行梳理,为更加深入地研究和探讨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对我国探索“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提供一些理论基础。
2006 Vol. 23 (12): 54-57 [摘要] ( 1815 ) [HTML 0KB] [PDF 61KB] ( 682 )
58 吉小燕;郑垂勇;周晓平
循环经济下的产业结构高度化影响要素分析
循环经济赋予产业结构优化新的内涵,根据循环经济发展的3R原则,原有产业经济理论中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要素需要进行新的分析和修正。其中需求因素应充分考虑人们对环境质量的需求,并按照“再使用”原则提倡理性需求;供给因素应考虑能源资源的可持续供应能力,并按照“减量化”原则提出理性消费;科学技术因素中,应按照“再循环”原则,发展有助于保护环境和增强环境对经济承载能力的技术,促进产业结构顺应循环经济的要求优化升级。
2006 Vol. 23 (12): 58-60 [摘要] ( 1839 ) [HTML 0KB] [PDF 57KB] ( 555 )
61 曹洪医
新产品开发合作伙伴的优化选择研究
研究新产品开发项目中的合作伙伴选择问题,用带有非线性目标函数的0-1整数规划模型对问题进行定量描述,在时间和成本约束下的最小化项目失败风险。模型的非线性和复杂性使其无法用常规方法进行求解,设计带有自适应惩罚函数的遗传算法对可行域和非可行域进行搜索,快速有效地获得最优解或近优解。
2006 Vol. 23 (12): 61-63 [摘要] ( 1937 ) [HTML 0KB] [PDF 60KB] ( 566 )
64 梁东;汪朝阳
产业集群定量测度方法轨迹分析
根据国内外产业集群定量测度理论的发展轨迹,依次对产业集中度、产业关联度、产业集聚指数进行了追溯。
2006 Vol. 23 (12): 64-66 [摘要] ( 781 ) [HTML 0KB] [PDF 61KB] ( 688 )
67 耿帅
对Sforzi-lstat产业集群多步识别法的改进与应用
针对当前缺乏产业集群量化识别方法的研究现状,引入并对Sforzi-Istat多步识别法进行了介绍。在指出Sforzi-Istat多步识别法所存在的不足及其适用性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产业集聚具体情况对该产业集群识别法进行了适当改进,并举例说明了对Sforzi-Istat多步识别法改进后的应用。
2006 Vol. 23 (12): 67-69 [摘要] ( 636 ) [HTML 0KB] [PDF 63KB] ( 531 )
69 李利剑;郭新有
“十一五”期间我国炼钢工艺技术创新方向
主要研究氧气顶吹转炉技术对平炉技术的破坏性技术创新原理。探讨炼钢工艺技术的“S”曲线,指出“十一五”期间我国炼钢工艺技术创新应走循环利用技术创新方向;走环境友好型技术创新方向,揭示了以工艺创新为先导,以装备创新为核心,带动钢铁产品创新的规律。
2006 Vol. 23 (12): 69-70 [摘要] ( 1811 ) [HTML 0KB] [PDF 104KB] ( 555 )
71 陈琪
信息产业的国际贸易与产业竞争
在分析信息产业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信息产业绿色壁垒、政府采购等影响国际贸易的非关税壁垒,总结出了当前信息产业国际贸易的五大新规则和新形式。
2006 Vol. 23 (12): 71-73 [摘要] ( 656 ) [HTML 0KB] [PDF 48KB] ( 570 )
区域科技、经济、社会
74 张千帆;张秋来
计算机产业配套现状与发展前景研究——深圳市计算机产业配套能力实证研究
深圳市作为我国最早的开放城市,在计算机产业人才聚集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计算机企业的发展在我国处于领头羊地位。从经济发展水平、人才环境、技术可行性、区域内优势互补等方面,对深圳市计算机企业的生产能力、地域分布和技术装配水平等进行调查分析,掌握深圳市计算机产业的配套现状,采用实证研究与比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为深圳市计算机产业结构合理化调整提供决策依据。研究结论对其它地区计算机产业的协调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2006 Vol. 23 (12): 74-76 [摘要] ( 705 ) [HTML 0KB] [PDF 155KB] ( 550 )
77 黄兆银;王峰
知识资产商务战略:中部崛起的竞争战略选择
在竞争全球化的背景下,中部崛起所涉及到的重要问题是竞争战略的选择。目前全球竞争出现了新的态势,竞争已推进到了最前沿,即知识资产竞争。发达国家政府及跨国公司已将知识资产的竞争作为重要的竞争方式,而将知识资产商务战略作为最重要的竞争战略,知识资产竞争的新理念已被认同。在这一情形下,中部崛起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是,必须选择与新的竞争形势相适应的新的竞争战略,这就是知识资产商务战略。
2006 Vol. 23 (12): 77-81 [摘要] ( 695 ) [HTML 0KB] [PDF 91KB] ( 565 )
82 柯忠义;韩兆洲
我国地区R&D类型分布对专利类型的影响分析
在对我国R&D类型分类的基础上,进行了集中度分析、聚类分析和计量分析,讨论了我国R&D类型的分布特征及其对专利类型的影响。认为应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支持基础研究的研究体系。
2006 Vol. 23 (12): 82-84 [摘要] ( 1966 ) [HTML 0KB] [PDF 94KB] ( 619 )
85 秦莉俐;于川江
长三角造船业科技合作模式与技术转移机制分析
通过分析长三角造船业发展现状,结合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的一般模式与机制,总结出长三角造船业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的具体模式,提出长三角造船业需要在中外科技活动、企业研发、产业集群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合作力度。
2006 Vol. 23 (12): 85-87 [摘要] ( 1909 ) [HTML 0KB] [PDF 70KB] ( 643 )
88 马力;史锦凤
15个副省级城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实证分析
建立了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与比较研究,为有关地区和部门了解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2006 Vol. 23 (12): 88-90 [摘要] ( 893 ) [HTML 0KB] [PDF 160KB] ( 630 )
91 魏淑艳;孟繁元
东北区域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对策研究
分析了东北区域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背景,概述了东北区域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现状,剖析了东北区域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提出了推进东北区域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若干原则及对策。
2006 Vol. 23 (12): 91-93 [摘要] ( 1796 ) [HTML 0KB] [PDF 47KB] ( 601 )
94 肖星;肖文;王先甲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防洪与城市洪水保险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城市财富的聚集,洪水对城市带来的损失越来越大。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探讨了城市洪水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和不同防洪措施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指出了洪水保险是分散洪水风险,促进城市社会福利提高的有效措施;揭示了洪水保险在城市遭遇洪水时改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提出了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城市洪水保险的两种模式。
2006 Vol. 23 (12): 94-96 [摘要] ( 1785 ) [HTML 0KB] [PDF 46KB] ( 575 )
科技管理创新
97 万涛
不同类型团队冲突管理研究的构思与展望
简单回顾了冲突研究的文献,分析了团队与群体的差异,探讨了不同类型团队冲突研究的必要性,提出不同类型团队冲突管理的研究重点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最后提出用和谐管理理论研究不同类型团队冲突问题的思路及其展望。
2006 Vol. 23 (12): 97-100 [摘要] ( 1837 ) [HTML 0KB] [PDF 68KB] ( 797 )
101 吕彦;孙晓莹;李靖华
基于功能特性的服务创新模型解析
目前针对服务创新过程的研究方法有技术方法、服务方法和整合方法3大类,创新研究的重要趋势是将服务和产品进行统一的创新“整合”分析。以法国学者Gallouj提出的服务创新的功能特性模型为对象,分析了服务创新研究功能特性视角的开拓,接着描述了功能特性模型,接着运用模型对6种基本创新模式进行了解说,然后分析了6种创新组织,并对其适用条件和创新类型加以讨论,最后给出了Gallouj模型及其解释的引介意义和应用展望。
2006 Vol. 23 (12): 101-104 [摘要] ( 727 ) [HTML 0KB] [PDF 117KB] ( 551 )
104 詹一虹;苏睿
虚拟团队管理的生命周期模式分析
技术的不断创新、工作过程的不断全球化和分散化导致了虚拟团队这种新的组织结构的出现。如何实现对虚拟团队的良好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新的内容。分析了虚拟团队的特征,以虚拟团队的发展周期为基础提出了虚拟团队管理的生命周期模式,并对生命周期管理模式的各个阶段的管理内容进行了分析。
2006 Vol. 23 (12): 104-107 [摘要] ( 713 ) [HTML 0KB] [PDF 87KB] ( 537 )
108 唐旭;冷克平
我国现代服务业的转移趋势及对策分析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服务业全面发展的新兴产业格局,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民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需要。通过分析国际资本的转移动向和对我国现代服务业的投资转移趋势,研究制定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战略,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我国的竞争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2006 Vol. 23 (12): 108-110 [摘要] ( 691 ) [HTML 0KB] [PDF 86KB] ( 600 )
111 尹秋菊;颜志军
敏捷供应链中信息传递机制的博弈分析
对敏捷供应链中信息传递的机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敏捷供应链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原因,以及由此引起的逆向选择问题和道德风险问题。并针对一个简化的供应链,建立了单向多级信号博弈展开模型,以研究供应链的各环节在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进行信息传递的真实决策过程,为敏捷供应链中各企业的行为决策提供了支持。
2006 Vol. 23 (12): 111-112 [摘要] ( 1981 ) [HTML 0KB] [PDF 44KB] ( 601 )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113 马淑文
企业研发外部化的知识活动影响因素研究
针对企业研发的外部化现状,探求企业研发外部化过程中知识活动的微观机制,构建了企业研发外部化知识活动影响因素分析的理论框架,得出了决定企业研发外部化知识活动的5个主要因素,并对每个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理论命题和假设,为进一步的实证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2006 Vol. 23 (12): 113-115 [摘要] ( 687 ) [HTML 0KB] [PDF 68KB] ( 561 )
116 鲜德清;刘蕾
基于合作创新的知识管理研究
在分析知识管理对合作创新重要性的基础上,探讨了企业合作创新中知识管理的重点内容;评估现有知识、加强合作双方知识的共享和转移、对获得的知识进行有效整合;并进行了影响因素和对策分析,为合作创新企业开展有效的知识管理提供建议。
2006 Vol. 23 (12): 116-119 [摘要] ( 727 ) [HTML 0KB] [PDF 65KB] ( 634 )
120 杨瑾;尤建新;蔡依平
供应链流程管理中的知识集成研究
通过在供应链流程中的知识集成,不仅可以实现知识在供应链成员企业间的扩散与转移,而且可以增强供应链整体的知识竞争能力。分析了供应链流程管理中的知识类型,研究了供应链流程管理中的知识集成过程,提出了基于对等联网的知识集成机制。
2006 Vol. 23 (12): 120-122 [摘要] ( 1745 ) [HTML 0KB] [PDF 61KB] ( 583 )
123 吴洁;刘思峰;施琴芬
基于知识供应链的知识创新与转移模型研究
系统地探讨了知识创新的过程实质,即是包括知识的创造、转移和应用3个阶段的一种知识流动过程;研究了知识供应链的概念、特点和模型,通过对知识的转移层次研究,建立了知识转移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基于知识供应链的产学研联合所具有的优势和可行性。
2006 Vol. 23 (12): 123-125 [摘要] ( 1997 ) [HTML 0KB] [PDF 68KB] ( 623 )
126 林政;柳较乾
我国文献资源保障与服务的新体系
从整体角度出发,在共建共享、互利互惠的原则下,提出了我国文献资源建设的两级保障与四级服务新体系,并结合我国文献信息服务的现状和发展方向,提出了建立图书情报事业国家宏观指导中心的构想。
2006 Vol. 23 (12): 126-127 [摘要] ( 710 ) [HTML 0KB] [PDF 31KB] ( 497 )
128 王战平
网络传播环境下的企业危机预警智能元搜索引擎研究
围绕网络传播环境下的企业危机信息检索,将Agent技术与元搜索引擎技术相结合,分析和设计了网络传播环境下企业危机预警智能元搜索引擎的系统框架结构,提出了预警搜索用户的个性化建模技术方案和成员搜索引擎的个性化调度算法及其选择策略,以期实现网络传播危机预警信息检索的智能化、个性化、高效化。
2006 Vol. 23 (12): 128-131 [摘要] ( 1734 ) [HTML 0KB] [PDF 85KB] ( 664 )
131 刘春年;王兰
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的测度及关联因素分析
基于回归分析法,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一一测度了农业信息化水平相关因素的关联度,并具体测算出中国1999 ̄2002年间农业的信息化水平。
2006 Vol. 23 (12): 131-133 [摘要] ( 703 ) [HTML 0KB] [PDF 206KB] ( 572 )
134 何静;于枫;祝玲
我国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基于我国卫生监督事业的基本特征,探讨了加强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而结合我国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目标,设计了卫生监督信息网络体系。
2006 Vol. 23 (12): 134-136 [摘要] ( 715 ) [HTML 0KB] [PDF 49KB] ( 508 )
评价与预测
137 张晓华;丁苏苗
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环境评价
在跨国公司海外R&D投资环境指标体系下,对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的市场环境、科技环境、基础环境和人才环境作出了较为全面的评价,从而得出结论: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以知识利用为主,但是知识生产有增长的趋势;中国只有加大R&D投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与政策环境,才能吸引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同时提高本国的R&D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2006 Vol. 23 (12): 137-142 [摘要] ( 949 ) [HTML 0KB] [PDF 233KB] ( 546 )
143 王建华;闻燕
中外联合实验室的绩效评价与实证分析——以上海为例
中外联合实验室是国际研发合作的一个重要的组织形式与载体,它无论在基础研究领域还是在应用开发阶段,对于促进我国的科技进步与研发合作创新,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仅以上海的中外联合实验室为考察对象,在构建相关指标体系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中的C2R模型与超效率模型,对所涉的有关中外联合实验室的总体效率进行测度与评价,以进一步分析上海中外联合实验室的运作现状,弥补以往我们在这方面研究工作的不足。
2006 Vol. 23 (12): 143-145 [摘要] ( 1795 ) [HTML 0KB] [PDF 109KB] ( 568 )
146 徐佩;章仁俊
企业研发项目团队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首先对企业研发项目团队的有效性进行了界定,分析了目前团队有效性评价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探讨性地构建了企业研发项目团队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评价指标的含义进行了界定。
2006 Vol. 23 (12): 146-148 [摘要] ( 1977 ) [HTML 0KB] [PDF 93KB] ( 715 )
148 王春丽;曹建安;张禾
企业绩效的层次性与企业内部组织单元绩效评价
企业的经济活动具体由其内部各组织单元运行。企业内部各个组织单元是企业战略实施的基本单位,也是企业价值增值链上的重要环节。企业绩效是企业内各组织单元绩效的集成,企业内部各组织单元绩效评价是企业整体绩效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作为企业内部绩效评价客体之一的内部组织单元的特征、形式及绩效评价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
2006 Vol. 23 (12): 148-151 [摘要] ( 1716 ) [HTML 0KB] [PDF 98KB] ( 635 )
科技哲学与科学方法
152 张德文
论科学技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20世纪中叶以来,科学和技术在社会生产中实现了紧密的结合,科技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效应,于是学术界就科技的社会功能问题展开了争论。在前人理论争论的基础上,强调科学技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物质生产力功能和精神动力功能,并就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具体地位和作用进行了理论阐述。
2006 Vol. 23 (12): 152-155 [摘要] ( 2184 ) [HTML 0KB] [PDF 90KB] ( 630 )
156 邹成效
技术异化与技术共同体
探讨技术异化的主体性根源,有助于人们认识人与技术之间所存在的负向性关系。从技术异化的主体性根源看,技术发明共同体的认识局限性与价值偏向性、技术应用共同体对生态限度、伦理限度和方法域限的突破、技术消费共同体不合理的认知性解读和价值性选择是导致技术异化的重要主体性根源。
2006 Vol. 23 (12): 156-158 [摘要] ( 1973 ) [HTML 0KB] [PDF 44KB] ( 646 )
159 郑雨
技术创新研究的哲学视角
有关技术创新的研究,基于哲学视角的有G·多西根据科学哲学家库恩的范式理论提出的技术范式论,提出了可以应用拉卡托斯的《科学纲领方法论》中的硬核与保护带理论,分析技术创新的过程。技术创新过程实质上是技术硬核和技术保护带耦合的过程。
2006 Vol. 23 (12): 159-161 [摘要] ( 664 ) [HTML 0KB] [PDF 47KB] ( 710 )
162 姚丽娟
并行设计决策的质量支持信息共享机制研究
结合并行设计的特征,分析了并行设计决策的质量支持信息需求,建立了并行设计的质量支持信息圆桌共享模型。该模型分阶段显示并行设计的质量支持信息需求,突出了阶段信息需求的继承性和差异性,反映了质量支持信息要求的并行设计特色,为并行设计决策的质量支持信息的后续研究打下了基础。
2006 Vol. 23 (12): 162-164 [摘要] ( 1894 ) [HTML 0KB] [PDF 101KB] ( 572 )
人才与教育
165 夏维力;曾文水;白桦
大学技术转让与风险投资的关系模型研究
归纳了影响大学技术转让与风险投资的相关因素,建立了大学技术转让与风险投资的关系模型,并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对技术转让与风险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营利性技术转让组织结构模式和股份制许可方式最能促进风险投资的发展。最后,提出了我国大学技术转让模式有利于风险投资发展方向的优化建议。
2006 Vol. 23 (12): 165-167 [摘要] ( 1838 ) [HTML 0KB] [PDF 96KB] ( 539 )
168 鲍晓慧
高校背景的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策略分析
从高校背景的中小型科技企业的生存特点出发,参照社会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发展,分析了从高校背景脱胎产生的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对经营资本的筹集问题。重点讨论了高校企业的融资优势及制约因素,针对企业生命周期的变化特点,分别提出了可参考的融资方式及决策分析。
2006 Vol. 23 (12): 168-170 [摘要] ( 675 ) [HTML 0KB] [PDF 44KB] ( 593 )
171 魏颖辉;陈树文
创新型城市高水平人才的培养与凝聚机制研究
在强调自主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城市与创新型国家的大背景下,高水平人才的培养和凝聚机制、环境和政策,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成为构建创新型城市的重要保证因素。通过分析创新型城市的内涵和人才需求,提出优化基于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人才环境:构建高水平人才体制机制平台,优化基于激发个体创新、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制度环境;强化人才载体对接平台建设,打造具有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的人才载体环境;推进城市创新文化平台建设,营造有利于人才创新的先进的城市文化环境。
2006 Vol. 23 (12): 171-173 [摘要] ( 684 ) [HTML 0KB] [PDF 48KB] ( 717 )
174 郭根山
高校社科项目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几点思考
将全面质量管理引入高校社科项目管理是一个崭新而又十分重要的课题。在高校社科项目管理中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必须构建管理质量保障体系。保障体系主要由全面质量管理计划的制定、全员参与的全过程管理、贯穿项目全过程的项目经费管理和项目科研档案管理4个子系统构成,其中,全员参与的全过程管理是重点和核心。同时,为保证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要建立社科项目管理绩效评估体系,以提高管理效率、管理效果和管理效益。
2006 Vol. 23 (12): 174-177 [摘要] ( 671 ) [HTML 0KB] [PDF 75KB] ( 596 )
178 侯锡林;西凤茹
企业家精神教育:高校创业教育的核心
简要回顾了国内外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过程,提出了创业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对大学生实施企业家精神教育。研究了企业家精神的本质与特征,以及企业家精神教育。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高校实施企业家精神教育的重大现实意义,指出了当前在创业教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认识层面和技术层面探讨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2006 Vol. 23 (12): 178-180 [摘要] ( 812 ) [HTML 0KB] [PDF 49KB] ( 826 )
181 罗鄂湘;云虹;钱省三
组织变革中员工行为的突变分析
在组织变革中,员工经常会从支持者突然变成反对者,或从反对者突然变成支持者,这往往使管理者们疲于应对,阻碍了组织变革的顺利进行。利用突变理论中的尖点突变模型分析了这种员工行为的非边疆性变化情况,提出了在组织变革中管理者需要关注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2006 Vol. 23 (12): 181-183 [摘要] ( 1846 ) [HTML 0KB] [PDF 75KB] ( 583 )
184 樊文有;石来德;胡际峰
我国技术工人短缺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
统计数据表明,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术工人短缺现象已经遍及全国。该问题使很多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结构面临挑战,甚至已经成为制约一些行业、一些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针对这一现状,从社会、企业、职业教育3个方面分析了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变技术工人短缺状况的的建议和对策。
2006 Vol. 23 (12): 184-188 [摘要] ( 1942 ) [HTML 0KB] [PDF 77KB] ( 734 )
综述
189 李柏洲;马永红;孙立梅
中小企业成长理论评述及其创新研究
阐述了中小企业成长问题研究的现有理论成果,从不同角度加以凝练和评价。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关于中小企业成长问题的研究成果,包括企业成长、企业成长性的含义及其表现因素,以及我国中小企业成长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进行中小企业成长问题研究进一步提供理论借鉴和支持。
2006 Vol. 23 (12): 189-192 [摘要] ( 1898 ) [HTML 0KB] [PDF 90KB] ( 726 )
193 王艳丽;刘传哲
FDI对东道国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回顾与展望
内生增长理论的发展开拓了FDI理论的视野,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考察了FDI的技术溢出途径,并且在此基础上作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全面回顾了FDI对东道国技术溢出效应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充分肯定已有研究所做出的重大贡献,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作出展望。
2006 Vol. 23 (12): 193-196 [摘要] ( 592 ) [HTML 0KB] [PDF 106KB] ( 630 )
197 吴刚;晏启鹏;陈兰芳;王煜洲
反向物流系统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随着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反向物流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从研究的问题和研究方法两个方面回顾了国内外与反向物流有关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对反向物流网络结构的研究。在对现有研究进行分析和评述的基础上,指出了反向物流研究的可能趋势。
2006 Vol. 23 (12): 197-200 [摘要] ( 1613 ) [HTML 0KB] [PDF 137KB] ( 543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