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更多
官方微信
欢迎扫码关注科技进步与对策微信公众号
用户社群
QQ群1(已加满):209477643
QQ群2(已加满):2425732
QQ群3(已加满):209477886
微信扫码加入用户社群,入群后修改群名称为姓名和单位,并仔细阅读群公告内容。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年 23卷 7期
刊出日期:2006-07-25

科技法制与政策研究
科技管理创新
科技进步论坛
科技哲学与科学方法
评价与预测
企业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
区域科技、经济、社会
人才与教育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综述
   
科技进步论坛
5 王黎娜;龚建立;温瑞珺;常晓青
创新模型选择与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机理研究
通过对创新模式的内涵阐述,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过程的3层次环境模型相结合,研究了创新模式的选择与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本质机理,进而提出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方面的一些启示。
2006 Vol. 23 (7): 5-7 [摘要] ( 745 ) [HTML 0KB] [PDF 82KB] ( 665 )
8 姜黎辉;张朋柱;彭诗金
技术机会识别能力与企业网络合作能力关系研究
全球技术环境的快速演变为我国企业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机会。然而,机会并不是以预先包装好的形式出现的,分析机会发现的过程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通过环境扫描活动来感知外部机会。以往对环境扫描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扫描模式、扫描力度衡量和环境单元分类等方面。企业的网络合作能力对环境扫描活动产生重要影响,网络合作能力的强弱决定信息网络特征(多元开放型或封闭型)和信息特征(同质化或异质化)。随着企业环境扫描活动力度的加强,技术机会识别能力的增加,企业的网络合作能力(网络构建、角色管理和关系组合能力)相应提高,技术机会识别能力与网络合作能力的互动强化效应将引导企业的技术创新从渐进式创新向不连续性创新转移。
2006 Vol. 23 (7): 8-13 [摘要] ( 1782 ) [HTML 0KB] [PDF 116KB] ( 669 )
13 柯伟;陈衍泰;司春林
开放源代码创新社群中的激励机制研究
通过对开放源代码创新社群内部创新机制的研究,阐述了激发用户创新和有效利用创新成果的激励机制,并从静态与动态两个维度分析了社群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与激励。
2006 Vol. 23 (7): 13-16 [摘要] ( 737 ) [HTML 0KB] [PDF 106KB] ( 574 )
17 龙勇;黄海波
竞争性战略联盟技术合作效应影响因素分析
以竞争性战略联盟技术合作为研究对象,描述了竞争性战略联盟的特殊性质,分析了在这一联盟形式下对技术合作效应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影响因素与技术合作效应间的结构方程模型,最后给出结论。
2006 Vol. 23 (7): 17-19 [摘要] ( 753 ) [HTML 0KB] [PDF 61KB] ( 612 )
20 石惠;甘仞初
高技术企业核心技术能力的寿命周期研究
依据高技术领域技术快速变化的特点,将高技术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细划为各时期的单元核心技术能力,并对单元核心技术能力的寿命周期进行了研究。在单元核心技术能力寿命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高技术企业整体核心技术能力及其寿命周期的形成机理。同时依据著名的小型机企业DEC的实例,对分别以销售收入和核心技术能力总效用为纵坐标的企业寿命周期曲线进行了比较研究。
2006 Vol. 23 (7): 20-22 [摘要] ( 1852 ) [HTML 0KB] [PDF 90KB] ( 604 )
评价与预测
23 邱均平;赵蓉英;余以胜;刘胜;朱少强;殷之明;马瑞敏
中国大学评价报告(2006~2007)——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的理念与实践
详细论述了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的思路、原则和具体做法,并对各类排行榜做了相关说明,详细解读了本次评价的特色和各类评价结论。
2006 Vol. 23 (7): 23-36 [摘要] ( 729 ) [HTML 0KB] [PDF 1666KB] ( 583 )
37 张灵莹
信息化模型的评价方法研究
在讨论了信息化指标体系结构与综合评价方法应用的基础上,分析了信息化测算模型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改进评价方法的解决对策。
2006 Vol. 23 (7): 37-40 [摘要] ( 713 ) [HTML 0KB] [PDF 120KB] ( 489 )
41 陈晓芳;梁卫平
基于Rough集理论的都市圈竞争力评价研究
都市圈不仅具有资源配置的先天地理、地域、政治、文化优势,而且通常也是竞争力和吸引力较大的地方。在都市圈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都市圈竞争力的含义和都市圈竞争力评价的意义,提出了都市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及选取原则,构建了一种基于Rough集理论的都市圈竞争力评价方法。
2006 Vol. 23 (7): 41-43 [摘要] ( 671 ) [HTML 0KB] [PDF 104KB] ( 496 )
44 徐莉;周峰;毛鸿
基于DEA模型的企业群绩效评价
在对传统的DEA模型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群绩效评价问题进行描述,同时联系如今正被普遍关注的中部地区崛起问题,对武汉地区工业企业群的绩效作出了客观的定量的比较与分析。
2006 Vol. 23 (7): 44-46 [摘要] ( 749 ) [HTML 0KB] [PDF 152KB] ( 534 )
47 林海斌
基于TOPSIS法的科研项目评价与选优
初步探讨了基于逼近理想解排序(TOPSIS)法的科研项目评价方法与模型,并举例说明其在科研项目立项评价与项目选优中的应用。
2006 Vol. 23 (7): 47-49 [摘要] ( 679 ) [HTML 0KB] [PDF 146KB] ( 621 )
科技哲学与科学方法
49 徐杰
从系统观点看基础研究的环境建设
尝试将基础研究的诸多问题置于系统论的理论体系下进行考察,运用系统论的要素观点、层次观点、边界观点、反馈观点等,讨论基础研究的环境建设问题,并针对基础研究的体制和管理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2006 Vol. 23 (7): 49-51 [摘要] ( 689 ) [HTML 0KB] [PDF 78KB] ( 623 )
52 张鹏;曾永泉;岳超源
信用风险度量的新专家方法
在分析传统专家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信用风险度量的新专家方法。新方法运用聚类分析原理剔除个别专家意见的干扰,使之符合多数原则,新专家方法使得各专家对借款人的信用得分值具有可加性和可比性,从而克服了传统专家方法固有的主观随意性和不一致性等缺陷。
2006 Vol. 23 (7): 52-54 [摘要] ( 1855 ) [HTML 0KB] [PDF 105KB] ( 633 )
54 刘科;雷好利
主体管理:科学管理与人文管理融合的新范式
从分析主体管理的内涵及其产生背景入手,论证了主体管理对科学与人文因素的融合,指出了主体管理的现实意义,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为主体管理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2006 Vol. 23 (7): 54-56 [摘要] ( 630 ) [HTML 0KB] [PDF 65KB] ( 577 )
57 刘明举;卢岚
工业工程——中国制造业的负熵流
首先基于耗散系统的熵理论,阐明耗散系统的存在与发展依赖于源源不断的负熵流。而中国的制造业这个大耗散系统要想发展,必然需要以工业工程的技术和方法体系作为负熵流。然后从战略层次阐述了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特征,指出各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应用工业工程来确定发展策略。
2006 Vol. 23 (7): 57-59 [摘要] ( 703 ) [HTML 0KB] [PDF 87KB] ( 599 )
60 臧武芳;张小峰
论企业制度演化动力的转换
企业制度的演化大致划分为3个阶段:古典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和后现代企业制度,参与生产和交易的异质性要素是企业制度演化的动力。异质性要素随科技进步和市场环境的改变而进行物质资本、管理型人力资本和智能型人力资本的历时性转换。
2006 Vol. 23 (7): 60-62 [摘要] ( 1854 ) [HTML 0KB] [PDF 46KB] ( 501 )
区域科技、经济、社会
63 刘丹鹤;杨舰
区域科技投入指南的文本格式研究
编制科技投入指南是科技管理的核心环节。通过对学术指南、行业指南与区域科技投入指南文本格式的比较,分析了不同省市区域科技投入指南的文本格式特征及其存在的共性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2006 Vol. 23 (7): 63-65 [摘要] ( 1784 ) [HTML 0KB] [PDF 118KB] ( 529 )
66 韩可胜;杜德斌;张仁开
上海市发展R&D产业的战略研究
从战略意义、优势条件、发展现状和战略对策等方面论述了上海市R&D产业的发展战略。
2006 Vol. 23 (7): 66-69 [摘要] ( 1478 ) [HTML 0KB] [PDF 66KB] ( 548 )
69 王晓军;李泽彪;王正成;王正肖
浙江省块状经济区域网络化制造系统研究
在介绍浙江省块状经济现状的基础上,结合项目的调研,分析了制约目前浙江省块状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由用户层、应用服务层、系统服务层和系统基础层组成的区域网络化制造系统的总体体系结构,探讨了区域网络化制造系统的实施模式和商业摸索。
2006 Vol. 23 (7): 69-72 [摘要] ( 2075 ) [HTML 0KB] [PDF 164KB] ( 545 )
73 鲁勇兵;梁婉君;李双成
河北省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因子分析
提高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对增强科技实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当前河北省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进行了比较分析,揭示了河北省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差异及存在问题。
2006 Vol. 23 (7): 73-75 [摘要] ( 1811 ) [HTML 0KB] [PDF 209KB] ( 640 )
76 黄寰
以自主创新为基础 构建区域生态循环型农业——以四川省为例
近年来,我国的区域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农业生产取得了较大发展,但目前的区域农业结构性问题仍较为突出,科技水平的落后是这些问题产生的主因。提出要以自主创新为基础,构建区域生态循环型农业。
2006 Vol. 23 (7): 76-78 [摘要] ( 607 ) [HTML 0KB] [PDF 107KB] ( 514 )
79 吴传清;李浩
甘肃张掖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模式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甘肃省张掖市展开的以水权改革为中心的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初步实现了黑河分水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双赢目标。张掖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的制度安排可划分为以可交易水权、水费计收、水务一体化、公众参与、地方性法规为表现形式的正式制度安排和以用水习惯、节水意识为表现形式的非正式制度安排。
2006 Vol. 23 (7): 79-81 [摘要] ( 1873 ) [HTML 0KB] [PDF 47KB] ( 590 )
82 汪磊;汪霞;王志凌
基于因子分析的西部地区建筑业增长方式评价
采用2003年西部地区建筑业经济效益指标,根据因子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将建筑业生产要素划分为规模因子和效率因子,从而实现建筑业增长方式评价。最后以主因子的综合得分大小作为该地区建筑业综合实力的度量,得出了2003年西部地区各省份建筑业综合实力的排名。
2006 Vol. 23 (7): 82-84 [摘要] ( 2033 ) [HTML 0KB] [PDF 115KB] ( 658 )
科技法制与政策研究
85 傅裕贵;伍新玲;伍莺莺
提高我国科技经费使用效益的创新政策研究
政府、依托单位和课题组围绕科技经费进行的博弈,主要体现在课题预算、管理费、人员费、课题决算、课题结余经费5个方面。根据市场机制和博弈论,提出了应从全面实施全额成本核算制的资助方式、同一课题唯一渠道制、增设依托单位的科研一般管理费用政策、适度提高人员费支出比例、开发与政策配套的管理工具、建设专业化科技经费管理队伍、注意政策间的相互配套7个方面进一步完善我国现行科技经费管理政策的建议。
2006 Vol. 23 (7): 85-89 [摘要] ( 2004 ) [HTML 0KB] [PDF 74KB] ( 576 )
90 王小军
我国环境侵权法律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从经济学角度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我国环境侵权法律制度,指出其缺陷,并提出完善意见。作者认为环境侵权法是将企业生产的外部成本予以内部化的重要手段,其所追求的是公平,所以不应将受偿主体仅仅局限于直接受害人;但考虑到经济发展因素,“排除妨碍”的救济方法应被严格加以限制。
2006 Vol. 23 (7): 90-92 [摘要] ( 1790 ) [HTML 0KB] [PDF 70KB] ( 529 )
93 汪银霞;段尧清
信息生态下的和谐政治
和谐政治需要良好的信息生态的支撑,从政治结构、政府能力和政治文化3方面来阐述信息生态平衡对和谐政治的推动作用。
2006 Vol. 23 (7): 93-95 [摘要] ( 1843 ) [HTML 0KB] [PDF 56KB] ( 625 )
96 佟贺丰
国外公众参与科学事务分析
公众参与科学事务在国外已经成为一种政治常态。公众的参与既有助于科学事务的决策质量,又可促进公众对科学的理解。从国外公众参与科学事务的社会环境、参与模式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得出了一些对我国公众参与科学事务的启示。
2006 Vol. 23 (7): 96-98 [摘要] ( 651 ) [HTML 0KB] [PDF 55KB] ( 602 )
98 张鹏;宣勇
关于虚拟大学科技园建设的若干问题探讨
虚拟化运作是大学科技园发展的一种趋势,总结了虚拟大学科技园的若干理论基础,并以虚拟组织理论为依据,提出虚拟大学科技园的定义。结合国外虚拟大学科技园建设的实例,从虚拟大学科技园与实体大学科技园的关系、虚拟大学科技园运行模式与组织结构的选择等方面,探讨了建设虚拟大学科技园的若干关键问题。
2006 Vol. 23 (7): 98-100 [摘要] ( 2041 ) [HTML 0KB] [PDF 83KB] ( 535 )
101 陶君成
无公害物流标准化管理策略研究
社会广泛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表明,无公害管理是当前重要的社会管理任务。分析了食品物流质量链的管理特征,讨论了标准化规范的必要性和无公害管理的形式、手段以及运行保障机制,从制度安排入手,加强食品提供者的自律和他律。
2006 Vol. 23 (7): 101-102 [摘要] ( 644 ) [HTML 0KB] [PDF 42KB] ( 465 )
企业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
103 叶陆艳
企业国际化成长中的R&D模式构建
构建合适的组织模式成为中国企业实施R&D国际化战略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针对企业在国际化成长中的R&D模式如何最优化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实质性的改善意见。
2006 Vol. 23 (7): 103-105 [摘要] ( 1952 ) [HTML 0KB] [PDF 46KB] ( 506 )
105 扈文秀;韩仁德
期权博弈的分类及其在不完全信息下的均衡策略研究
期权博弈的分类与均衡策略研究是进行期权博弈模型研究,为企业在不同的竞争性投资实践中提供科学决策的基础与根本。首先从实物期权的种类和竞争特性出发对期权博弈进行了分类与界定。然后,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重点研究了占优型实物期权博弈均衡策略。无论是在高成本或低成本类型下,占优型企业均会以低成本的身份选择最佳投资时机和最佳垄断产量进入市场生产、成为市场的领导者;在观察到领导者行动策略的基础上,追随者按实物期权方法的投资决策基本规则确定其进入市场的最佳投资时机;随后,领导者与追随者按照精炼贝耶斯纳什均衡产量进行生产,共同获得市场均衡收益。
2006 Vol. 23 (7): 105-109 [摘要] ( 2004 ) [HTML 0KB] [PDF 99KB] ( 602 )
110 王魁恒;覃正;吴卓立;姚公安
基于流程的虚拟企业组织框架
虚拟企业是敏捷反应市场环境的一种动态性组织。针对虚拟企业的特点,在分析目前组织结构形式的基础上,把流程引入虚拟企业的组织框架设计中,提出一种结合静态性和动态性的虚拟企业组织框架。
2006 Vol. 23 (7): 110-112 [摘要] ( 1678 ) [HTML 0KB] [PDF 91KB] ( 557 )
113 李文博;郑文哲
企业集成创新风险系统的可拓分析及规避研究
对物元进行可拓性分析有助于把握事物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认识事物。在对企业集成创新风险系统识别的基础上,运用可拓方法对风险系统进行了具体的剖析;然后,提出了规避集成创新风险的若干策略。
2006 Vol. 23 (7): 113-115 [摘要] ( 670 ) [HTML 0KB] [PDF 74KB] ( 496 )
116 刘小龙;宗其俊
浅析战略亚群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从企业战略亚群的研究角度出发,运用组织层次和核心专长之间的关系对企业战略进行分类,从而探讨了基于组织层次的战略亚群概念;同时根据这一概念解释了核心专长、企业战略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并依据这种关系对企业的竞争做出判断,进而指导企业进行战略选择。
2006 Vol. 23 (7): 116-118 [摘要] ( 650 ) [HTML 0KB] [PDF 95KB] ( 510 )
118 魏延田;彭华涛
基于生态学的工艺创新竞争博弈模型分析
分析了工艺创新竞争的先动者劣势、共生共荣性两大特点,以工艺创新能力的逻辑斯蒂增长模型为基础,基于生态学的捕食、竞争与竞合建立了相应的工艺创新竞争博弈模型,并分别探讨了博弈模型均衡解的稳定性。
2006 Vol. 23 (7): 118-120 [摘要] ( 701 ) [HTML 0KB] [PDF 58KB] ( 578 )
121 张云川;张志清
基于TAM的中小企业信息化障碍分析及其外包决策模型
以科技接受模型(TAM)为框架对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不高的现象进行了分析,发现信息化的复杂性和投资收益率较低是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主要障碍。提出IT外包能减少中小企业管理IT设施的复杂性,以较低的成本获取所需的IT资源,是绕过信息化障碍的可行途径。在考虑到可操作性的前提下,提出了一个帮助中小企业进行规范化的IT外包决策的要因决策模型。
2006 Vol. 23 (7): 121-123 [摘要] ( 1903 ) [HTML 0KB] [PDF 73KB] ( 538 )
科技管理创新
124 王春梅;袁继祖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体系框架模型实证分析
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体系的构成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目前该体系具有的局限性。提出了创新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体系框架模型,并给出了模型结构的系统解释,最后以美国硅谷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为例说明了该模型的应用。
2006 Vol. 23 (7): 124-126 [摘要] ( 724 ) [HTML 0KB] [PDF 49KB] ( 580 )
127 文娱;钟书华
欧盟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特点及发展趋势
在欧盟,生态工业园区名称不一、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呈现出规划与自发并重、地方居民参与度高等特点;从发展趋势上看,规划地位越来越重要,欧盟财政支持增强,并呈现出主题多元化、管理主体多元化的趋向。
2006 Vol. 23 (7): 127-128 [摘要] ( 821 ) [HTML 0KB] [PDF 33KB] ( 532 )
129 吕新华
大型水利工程的生态调度
简要介绍了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中央河谷工程、科罗拉多河流域、大古力水坝与哥伦比亚水工程以及日本、巴西、津巴布韦、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大型水利工程的生态调度状况,在对国内外水库调度现状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基于河流流域生态健康的大型水利工程生态调度模式的对策:①国家政府及有关管理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大型水库对河流生态的影响;②加强相关科学技术研究;③探索新型水利工程生态调度管理体制;④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
2006 Vol. 23 (7): 129-131 [摘要] ( 702 ) [HTML 0KB] [PDF 49KB] ( 686 )
132 兰勇;杜红梅
论我国加工贸易升级的内涵与路径
新形势下,我国加工贸易升级的内涵应包括产业链升级、产业升级、地区升级、主体升级和培养产业集群5个方面。我国政府可以采用以下途径来实现这一升级:制定明确的加工贸易产业政策;鼓励国内企业技术创新;鼓励跨国公司国内采购;引导东部产业西移。
2006 Vol. 23 (7): 132-134 [摘要] ( 2056 ) [HTML 0KB] [PDF 83KB] ( 561 )
135 陈平
关于我国发展创意产业的思考
从创意产业的概念和内涵分析入手,介绍了发达国家发展创意产业比较成功的城市的5个主要特征:良好的基础设施、充足的人力资源、挑剔的市场、多样化的产业结构和高度的对外开放。然后由当前我国制造业的困境导入我国发展创意产业的基本背景分析,最后提出了我国当前发展创意产业的具体政策建议。
2006 Vol. 23 (7): 135-137 [摘要] ( 1925 ) [HTML 0KB] [PDF 47KB] ( 553 )
138 辛子
中国对外贸易中低价竞争模式转变路径分析
我国对外贸易依靠资源消耗和劳动力、土地的低成本优势,形成了一种低价竞争的国际贸易模式。深入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中低价竞争模式的现状、实质和影响,并据此提出了转变我国低价竞争模式的对策。
2006 Vol. 23 (7): 138-140 [摘要] ( 625 ) [HTML 0KB] [PDF 137KB] ( 504 )
141 李刚;程国平
基于界面管理的虚拟企业协调机制研究
虚拟企业的界面管理具有复杂性、开放性、网络性、信息依赖性,加强界面管理对虚拟企业的协调具有重要作用。从界面设计、信息技术、知识管理、跨文化管理的角度,提出了虚拟企业界面协调机制。
2006 Vol. 23 (7): 141-143 [摘要] ( 655 ) [HTML 0KB] [PDF 49KB] ( 658 )
144 郑君君;刘恒;陈京华
供应链伙伴的合作博弈研究
尝试把合作博弈理论用于供应链研究中,通过建立链主企业(生产商)与销售商的合作博弈模型,分析了合作与否对供应链成本及效益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生产商补偿支付激励模型、重复博弈和惩罚博弈模型,得到了合作博弈中Nash均衡的解——(合作,合作),从而证明了在整个供应链中供应链伙伴的合作能带来比不合作时更多的收益。
2006 Vol. 23 (7): 144-146 [摘要] ( 1767 ) [HTML 0KB] [PDF 63KB] ( 684 )
147 杨水利;何辉
输变电设备制造业集群集聚效应的系统动力学分析
目前对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研究大多从纯经济学、技术经济学、社会学、产业组织学等角度,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分析的研究很少见到。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对输变电设备制造业集群集聚效应进行分析,阐述了该集群竞争优势的产生机制,为产业集群集聚效应的测算和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定量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
2006 Vol. 23 (7): 147-150 [摘要] ( 788 ) [HTML 0KB] [PDF 211KB] ( 672 )
151 贺盛瑜;郭晓林;董一平
物流联盟的破裂与退出机制的博弈分析
分析了物流联盟破裂和退出的因素,应用进化博弈论对联盟的破裂和退出机制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进化博弈模型,并构造了一个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例子,对物流联盟伙伴关系的破裂进行了均衡分析。
2006 Vol. 23 (7): 151-152 [摘要] ( 1844 ) [HTML 0KB] [PDF 45KB] ( 639 )
153 郭凤林
民营上市公司控制权形成及影响分析
公司的控制权决定着公司的权力分配状况。从目前我国民营公司控制权的现有状况、作用机制入手,着重挖掘控制权对民营企业产生的各种影响,包括企业基本结构的变更、参与市场竞争等,揭示了控制权对民营企业向前发展的整体作用。
2006 Vol. 23 (7): 153-155 [摘要] ( 677 ) [HTML 0KB] [PDF 64KB] ( 586 )
156 罗新星;吴翀
供应链中牛鞭效应的定量分析与有效控制
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牛鞭效应问题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研究的进展。运用AR(1)模型对牛鞭效应的产生过程进行了较为准确的定量分析。针对问题提出了控制牛鞭效应的方法,最后运用系统模拟技术进行了较为充分严格的论证。
2006 Vol. 23 (7): 156-159 [摘要] ( 2178 ) [HTML 0KB] [PDF 247KB] ( 631 )
160 胡谷乔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区域经济失衡的影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高速发展,吸引了愈来愈多的外商对华直接投资,但在投资的地区分布上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状况,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我国区域经济失衡。针对外商直接投资在华分布不均问题展开讨论,详细分析了由于外商直接投资造成的我国区域经济失衡的原因、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与途径。
2006 Vol. 23 (7): 160-162 [摘要] ( 1776 ) [HTML 0KB] [PDF 70KB] ( 689 )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163 李玉海;唐世军
制造网格与企业信息化
网格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制造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介绍了制造网格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制造网格对于制造型企业的作用,最后提出了企业在应用制造网格的信息化进程中的关键问题。
2006 Vol. 23 (7): 163-165 [摘要] ( 659 ) [HTML 0KB] [PDF 63KB] ( 551 )
165 孙兆刚;王鹏;陈傲
技术差距对知识溢出的影响分析
从技术差距的含义出发,认为技术差距越大,滞后企业对知识溢出的吸收空间越大的观点并不正确。在对前人理论成果总结的基础上,得出技术差距在一定的范围内时才有利于溢出效应的产生,否则技术差距太大或太小都不利于本地企业获取溢出效应。
2006 Vol. 23 (7): 165-167 [摘要] ( 694 ) [HTML 0KB] [PDF 86KB] ( 588 )
168 徐雨森;张诗莹;张世君
基于知识活动视角的技术中介组织分析
基于知识活动视角,指出技术中介组织的主要职能是为社会知识活动(包括知识的生产、知识转移、知识应用等环节)提供服务,并且在其服务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从事知识的生产、转移和应用。将技术中介组织分为知识生产服务类技术中介、知识转移服务类技术中介及知识应用服务类技术中介,依次对3类中介进行了分析。
2006 Vol. 23 (7): 168-170 [摘要] ( 712 ) [HTML 0KB] [PDF 60KB] ( 718 )
171 唐四慧
企业信息化过程的复杂性探析
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存在不确定性,即现在与未来之间存在未知和未行的“空间”,这一空间的发展是非线性的。随着企业信息化过程的推进,它的复杂性也在不断地升级。运用沃菲尔德的复杂性理论,从认知和情景两方面分析了企业信息化过程的复杂性。
2006 Vol. 23 (7): 171-172 [摘要] ( 719 ) [HTML 0KB] [PDF 44KB] ( 593 )
173 牟小俐;熊忠发
实时响应的供应链中信息传递与管理模式探讨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信息管理,使信息及时、准确、完整地在供应链中传递,是实现供应链实时响应的关键。在对实时响应信息管理的技术支撑和信息在供应链中传递过程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供应链中合作企业共享同一个共享数据库系统,形成信息共享源,并由核心企业或委托第三方信息服务提供商主导信息管理的模式,以促使供应链企业更好地实现对信息的实时响应。
2006 Vol. 23 (7): 173-175 [摘要] ( 1812 ) [HTML 0KB] [PDF 86KB] ( 529 )
176 唐晓波;刘志峰;刘忠华
客户驱动的信息系统质量管理研究
分析了信息系统存在的质量问题,讨论了外部客户驱动要素的获取以及外部客户要素对信息系统质量管理的驱动,并且论述了信息系统建设团队(内部客户)对信息系统质量的驱动以及客户驱动团队的建设。
2006 Vol. 23 (7): 176-179 [摘要] ( 721 ) [HTML 0KB] [PDF 114KB] ( 665 )
人才与教育
180 陈雪玲;王少雨
“中部崛起”中的人才机制创新研究
在比较东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人才机制现状和创新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中部地区人才机制创新的3方面: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才培养机制、构筑独具特色的人才吸引机制和创建科学有效的人才使用机制。
2006 Vol. 23 (7): 180-183 [摘要] ( 734 ) [HTML 0KB] [PDF 70KB] ( 543 )
183 蔡梅
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分类改革的思考
我国现行的高校分类方法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在诸多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随着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现行分类方法已渐成制肘。基于对现有分类方法的利弊分析,从高等学校的功能及办学特色角度,提出高校分类改革的建议。
2006 Vol. 23 (7): 183-185 [摘要] ( 623 ) [HTML 0KB] [PDF 74KB] ( 574 )
186 侯剑华
学校管理学的学科体系及其定位
从学校管理学科的历史演进入手,分析了学校管理学的学科体系,对学校管理学的学科体系进行划分,适应了社会发展对学校管理学科的需要,同时迎合了科学知识体系发展的内在要求。对学校管理学科的定位作了初步探讨,着重阐明了学校管理学与教育管理学、学校教育学两门相近学科的关系。
2006 Vol. 23 (7): 186-188 [摘要] ( 719 ) [HTML 0KB] [PDF 76KB] ( 567 )
188 肖余春
改善型团队及其在民营企业中的应用
20世纪下半叶,世界范围内出现了组织变革的热潮。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学习型组织的兴起和企业再造理论的流行。在这些新兴的理论中,改善型团队是一种引人注目的组织形式。就改善型团队这一新型组织形式的由来与特征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分析,提出了我国民营企业使用改善型团队的策略和改善型团队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2006 Vol. 23 (7): 188-190 [摘要] ( 680 ) [HTML 0KB] [PDF 52KB] ( 533 )
191 傅毓维;邵争艳
基于DEA的区域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评价
区域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关系到地区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产出能力,关系到区域的核心竞争力。利用DEA方法及模型,对我国31个省区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状况进行了相对有效性评价与比较分析,以推动各地区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促进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良性、互动发展,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2006 Vol. 23 (7): 191-193 [摘要] ( 637 ) [HTML 0KB] [PDF 126KB] ( 577 )
综述
194 金辉;钱焱;邵俊
团队生命周期理论及其研究进展
对近20年来国内外有关团队生命周期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探讨了团队生命内涵、考察了团队阶段性表征,描绘了团队生命周期的不同模型。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当前团队生命周期的研究框架,提出了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2006 Vol. 23 (7): 194-196 [摘要] ( 679 ) [HTML 0KB] [PDF 92KB] ( 767 )
197 张平
国外高层管理团队研究综述
自从Hambrick和Mason提出“高层梯队理论”以来,关于高层管理团队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对这些成果进行了综述。已有的高层管理团队的研究在两个方向展开,一个是直接研究高层管理团队的特征与企业战略选择、组织绩效的关系,另一个是研究团队组成、团队运作过程与组织绩效的关系。分析了已有研究存在的局限,提出了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2006 Vol. 23 (7): 197-200 [摘要] ( 643 ) [HTML 0KB] [PDF 87KB] ( 908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