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更多
官方微信
欢迎扫码关注科技进步与对策微信公众号
用户社群
QQ群1(已加满):209477643
QQ群2(已加满):2425732
QQ群3(已加满):209477886
微信扫码加入用户社群,入群后修改群名称为姓名和单位,并仔细阅读群公告内容。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7年 24卷 4期
刊出日期:2007-04-25

产业技术进步
科技法制与政策研究
科技管理创新
科学理性与科学方法
评价与预见
企业创新管理
区域科技、经济、社会
人才与教育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综述
   
科技法制与政策研究
1 胡磊
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国鼓励外商研发投资的政策研究
在研发全球化背景下,鼓励外商在华研发投资具有重要的意义,政府为此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根据对政策内容的分析以及调研的反馈结果,指出了现行政策的待完善之处与优化方向。
2007 Vol. 24 (4): 1-3 [摘要] ( 682 ) [HTML 0KB] [PDF 26KB] ( 552 )
4 陈震
我国共有专利单方许可权批判研究
考虑到无实施能力的共有人的合法权益,我国司法解释赋予了没有实施能力共有人的单方普通许可第三方的权利。这种单方许可权的特殊制度安排却容易导致司法上的不公正。造成的结果可能有违立法初衷。建议新的《专利法》应当摒弃这种特殊的单方许可权,在没有约定的前提下,坚持许可的协商一致原则,同时实施一方对没有实施、许可的共有人,进行公平的经济补偿。
2007 Vol. 24 (4): 4-6 [摘要] ( 1877 ) [HTML 0KB] [PDF 28KB] ( 586 )
7 陈德敏;谭志雄
论我国资源安全科技保障体系的构建
资源安全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任务和基本诉求,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全。如何确保国家资源安全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科技是维护国家资源安全的重要保证,科技进步是资源安全最根本的保障。我国资源安全必须以强有力的科技保障体系作为支撑。从技术研究与开发体系、技术创新体系、技术推广体系3个方面探讨了我国资源安全科技保障体系的建立。
2007 Vol. 24 (4): 7-10 [摘要] ( 1797 ) [HTML 0KB] [PDF 36KB] ( 566 )
10 林颖
科技税收优惠创新点何在——解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配套政策
科学技术对一国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为促进我国企业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国务院近期发布了促进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的若干配套政策,其中税收政策创新方面出现诸多亮点。认真解读税收激励政策的突破和创新之处,把握住该配套政策的关键点,对于全面贯彻落实配套政策、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07 Vol. 24 (4): 10-12 [摘要] ( 1779 ) [HTML 0KB] [PDF 29KB] ( 549 )
13 张宏云;柴华奇
我国西部地区技术创新的制度结构分析
西部大开发的关键是增强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增强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完善影响技术创新的制度结构。回顾了技术创新制度结构的研究理论,并从制度结构的层次性角度分析了影响技术创新的制度结构因素,从根本性制度、重大性制度、辅助性制度三个层次分析了西部地区制度结构的现状,提出了完善西部地区技术创新制度结构的政策建议。
2007 Vol. 24 (4): 13-15 [摘要] ( 761 ) [HTML 0KB] [PDF 28KB] ( 644 )
16 邝小军
高校科研奖励制度运行的实证研究——以A大学为例
把国外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应用于我国,通过对A大学科研人员相关资料的统计分析,对高校科研奖励制度的运行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职称的获得受到与科学发展无关因素的较大影响;论文引证数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论文数量和论文质量;对于高校科研奖励制度的运行,年龄和工作年龄有较大影响,行政级别有一定影响,而性别没有明显影响;高校科研奖励制度的运行在文科、理科上的差别不大。
2007 Vol. 24 (4): 16-22 [摘要] ( 1885 ) [HTML 0KB] [PDF 72KB] ( 888 )
22 张禾;张书玲;曹建安
企业内部组织单元绩效评价:一项有效的制度安排
企业内部组织单元绩效评价是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企业整体绩效评价与员工个人绩效评价的中间环节。应用委托代理理论对企业内部组织单元绩效评价的地位在理论上进行了分析,并对企业内部组织单元绩效评价的功能也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企业内部组织单元绩效评价是一项有效的制度安排,是解决企业内部组织委托代理链上委托代理关系的重要手段。
2007 Vol. 24 (4): 22-25 [摘要] ( 2133 ) [HTML 0KB] [PDF 38KB] ( 585 )
科技管理创新
26 张文峰
“新农村”视野下区域性农业院校服务于农村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研究
基于“新农村”视野下农村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内涵,分析了区域性农业院校的科技优势,对区域性农业院校服务于新时期农村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进行了探讨。
2007 Vol. 24 (4): 26-29 [摘要] ( 695 ) [HTML 0KB] [PDF 36KB] ( 644 )
29 陈建新;杨林琳
试论管理科学理论的软化趋势
探讨了现代管理科学理论在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软化趋势,并从权变观的产生、公共关系的发展、企业文化的兴起、企业管理咨询业的发展和“软”专家管理5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在这一基础上归纳和总结了管理科学理论出现软化趋势的成因和意义。
2007 Vol. 24 (4): 29-33 [摘要] ( 689 ) [HTML 0KB] [PDF 49KB] ( 606 )
34 程立茹
实现价值创新的技术创新路径研究
价值创新是一种全新的战略思路,企业不能只盯住竞争对手,只有牢牢把握客户价值,围绕客户价值组织企业的资源和战略活动,才能够获得成功。技术创新是企业的一种战略活动。满足一定条件的技术创新才能实现企业的价值创新。从价值创新的模式来看,通过技术创新是实现价值创新的重要路径之一。
2007 Vol. 24 (4): 34-36 [摘要] ( 1802 ) [HTML 0KB] [PDF 97KB] ( 610 )
37 宋敏;王乙成
促进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对策探讨
工程研究中心的技术创新存在着如下不足:与技术创新其它要素之间的整合效率低;发展资金不足;技术创新中介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国家投资主体之间的产权关系界定不清晰。就其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提出如下对策:促进工程研究中心与其它创新要素之间的紧密结合;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进一步健全技术创新中介服务体系;尽快明晰世行贷款的国有股份的股权代表。
2007 Vol. 24 (4): 37-39 [摘要] ( 1783 ) [HTML 0KB] [PDF 306KB] ( 610 )
40 万谦;董景荣
产品性能和互补性对创新扩散的影响——协调博弈论模型在技术创新扩散中的应用
根据协调博弈模型,通过创新特征(产品性能、互补性)来刻画创新扩散阈值函数,并根据该创新扩散阈值来分析和讨论不同特征对创新扩散阈值的影响。
2007 Vol. 24 (4): 40-43 [摘要] ( 719 ) [HTML 0KB] [PDF 593KB] ( 652 )
44 赵长轶;杨斌;揭筱纹
拐点致胜:基于战略的视角
竞争的白热化使越来越多的企业遭遇到战略性拐点的挑战,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抉择,如何突破拐点,从而再次赢得战略性的竞争优势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的焦点和进行创新的动力。在重新定义战略拐点的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案例归纳了拐点致胜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了拐点致胜的路径图,为企业识别和应对战略拐点提供了一个概念模型和分析框架。
2007 Vol. 24 (4): 44-47 [摘要] ( 726 ) [HTML 0KB] [PDF 389KB] ( 624 )
48 胡峰
国际竞争网络的运行机制及其演进逻辑
国际竞争网络的目的在于为竞争方面的国际协作提供便利,促进竞争集团在程式和实质上的一致性,极大地发展有关共同利益的竞争实践。国际竞争网络为改善国际竞争治理体制提供了强大支撑。
2007 Vol. 24 (4): 48-51 [摘要] ( 1821 ) [HTML 0KB] [PDF 40KB] ( 544 )
52 李红;孙绍荣
基于复杂网络的创新扩散研究
分别建立了基于随机网络、小世界网络和无标度网络的创新随机演化模型,讨论了创新扩散的动力学性质。通过大量的试验,得到心理阈值、人群的网络机构、初始采纳创新群体的规模和特点影响创新扩散的规律。
2007 Vol. 24 (4): 52-55 [摘要] ( 698 ) [HTML 0KB] [PDF 732KB] ( 627 )
55 刘刚;娄策群
政府信息化对行政组织结构变革的影响
传统政府的内部组织结构已无法应对复杂多变的信息化社会需求,但在新的、科学的组织结构出现之前科层制仍将延续。然而政府信息化正促使科层组织结构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如网络化、虚拟化、扁平化等。组织结构的合理性是信息化实施成功的根本保障,对行政组织结构在信息化过程中的变革进行了研究,以期促进我国电子政务的健康发展。
2007 Vol. 24 (4): 55-57 [摘要] ( 729 ) [HTML 0KB] [PDF 27KB] ( 654 )
区域科技、经济、社会
58 黄智淋;俞培果
我国区域间技术扩散研究
运用协整分析方法,探讨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间的技术扩散关系。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的技术创新两两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关系;并且作为整体也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关系;中部与西部地区的技术创新都促进了东部地区技术创新的发展,西部地区的技术创新也促进了中部地区技术创新的发展。
2007 Vol. 24 (4): 58-61 [摘要] ( 717 ) [HTML 0KB] [PDF 459KB] ( 612 )
62 蒋革;刘平
一体化物流网络对区域经济的促进效应研究
物流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前提和基础。当前物流网络发展存在条块分割、模式单一、标准落后等问题,一体化物流网络对于改善区域投资环境、优化产业结构,发挥城市集聚作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可有效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2007 Vol. 24 (4): 62-64 [摘要] ( 730 ) [HTML 0KB] [PDF 25KB] ( 617 )
65 郭莉
网络治理:生态城市管理的路径选择
相对于传统的城市管理,网络治理强调政府、企业、非政府部门和公众的协作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平衡发展。通过对网络治理的涵义、治理模型、特征以及网络治理的动力来源的阐述以及哈立法克斯生态城的案例分析,说明突破城市管理路径依赖的关键在于实现城市网络治理,最后提出网络治理应用于我国生态城市管理的三大条件。
2007 Vol. 24 (4): 65-68 [摘要] ( 741 ) [HTML 0KB] [PDF 115KB] ( 552 )
69 靳景玉;刘朝明
城市联盟动力系统研究
城市联盟打破行政区域划分的限制,消除城市市场壁垒;促进城市一体化建设,优化资源配置。研究了城市联盟的动力系统,揭示了城市联盟的根本动力是城市间利益趋同;驱动力是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连同产业动力、市场动力、技术动力、学习动力、资本动力、结构动力、资源动力、制度动力共同构成城市联盟的动力系统。通过对城市联盟的弓弦箭模型进行分析得出利益趋同性越好,越易达到共振,城市联盟获得的增值价值越大,城市联盟走得越远。
2007 Vol. 24 (4): 69-74 [摘要] ( 1939 ) [HTML 0KB] [PDF 378KB] ( 595 )
75 杨忠泰
依托高新带深化带动西部大开发
依靠高新技术产业驱动区域经济发展是当今国内外落后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深化带动西部大开发的内在要求。西部重点经济带具有较强的科技实力和较好的技术创新基础,已逐步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的陕西关中和成—绵—渝两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对推动西部高新技术产业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发挥了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出应确立依托西部高新带深化带动西部大开发的新的发展战略。
2007 Vol. 24 (4): 75-78 [摘要] ( 723 ) [HTML 0KB] [PDF 41KB] ( 636 )
产业技术进步
79 刘希宋;夏志勇;姜喜龙
国防科技工业R&D核心能力培育模式研究
国防科技工业R&D能力是提升其核心竞争力与创新能力的关键要素,以此为分析的基点,首先分析了国防科技工业R&D创新核心能力形成的客观决定因素,在此基础上,对新时期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研发战略培育模式建设、研发平台模式建设以及研发绩效评估考核体系建设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2007 Vol. 24 (4): 79-82 [摘要] ( 1706 ) [HTML 0KB] [PDF 189KB] ( 543 )
82 赵玉林;魏芳
基于哈肯模型的高技术产业化过程机制研究
运用自组织理论和方法,在哈肯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高技术产业化过程的演化方程,并以北京、天津、上海、河北等29个省市为样本进行了定量化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开发投入强度是高技术产业化过程中的序参量,从而得出要依靠研究开发投入与高科技成果转化的协同作用促进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这一结论。
2007 Vol. 24 (4): 82-86 [摘要] ( 708 ) [HTML 0KB] [PDF 95KB] ( 661 )
87 朱丽君
我国科技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的科技旅游事业已经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发展模式和特色,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加强对科技旅游的科学规划、对科技场馆的科学管理、对科技园区的科学宣传、对特色旅游的科学开发。
2007 Vol. 24 (4): 87-91 [摘要] ( 2052 ) [HTML 0KB] [PDF 49KB] ( 738 )
92 何维达;潘玉璋;李冬梅
产业安全理论评价与展望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产业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系统回顾了产业安全问题凸显的背景、产业安全理论的渊源及产业安全理论的研究现状,从产业安全的含义、产业安全问题的成因及影响因素、产业安全评价理论、产业安全调节理论4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最后分析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指出对产业安全状态科学化、定量化的评价,产业安全预警系统的建立等方面的探索将是未来该领域研究的重点内容。
2007 Vol. 24 (4): 92-97 [摘要] ( 1861 ) [HTML 0KB] [PDF 57KB] ( 584 )
98 牟锐;朱伟
基于UML的主导产业关联分析模型研究
引入UML先进的建模思想和实用的建模功能,将复杂的经济分析问题与计算机软件技术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UML的主导产业关联分析的新型建模方法,所建立的模型可用于主导产业的选择和评价以及宏观经济决策软件的研发。
2007 Vol. 24 (4): 98-101 [摘要] ( 657 ) [HTML 0KB] [PDF 552KB] ( 525 )
企业创新管理
101 吴正刚;石春生;辛冲
企业能力集再造研究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加剧。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必须不断再造企业的能力集。从企业能力的定义出发,研究了企业能力集的相关理论,并建立了企业能力集再造的过程模型。
2007 Vol. 24 (4): 101-104 [摘要] ( 732 ) [HTML 0KB] [PDF 244KB] ( 531 )
105 王三义;刘新梅;万威武
社会资本结构维度对企业间知识转移影响的实证研究
通过对74家进行企业间知识转移的企业的问卷调研,考察了企业间社会资本结构维度水平与企业间知识转移的关系。企业间知识转移效果与企业间社会资本结构维度水平呈正相关。社会资本结构维度对企业间知识转移的作用途径是通过影响知识转移机会、知识转移动机和知识转移能力来实现的。知识转移能力在社会资本结构维度与知识转移效果之间起着显著的中介效应。知识转移机会在社会资本结构维度对企业间知识转移的影响中调节效应明显。
2007 Vol. 24 (4): 105-107 [摘要] ( 706 ) [HTML 0KB] [PDF 144KB] ( 753 )
108 黄培伦;吴江秋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知识型企业组织能力研究
知识型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知识创造实体,它具有学习、创造、转移、应用和管理知识的能力。其核心能力包括技术能力和组织能力两个方面,组织能力同“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有紧密联系。结合社会资本理论,认为良好的社会资本有利于知识型企业不断提高整合技能、资源和管理机制的组织能力,组织能力又进一步影响社会资本的获取和积聚;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社会资本的组织能力构建方式。
2007 Vol. 24 (4): 108-110 [摘要] ( 667 ) [HTML 0KB] [PDF 295KB] ( 552 )
111 刘斌;王杏芬;李嘉明
实施企业社会责任创新战略的模型分析
通过动态最优模型分析证明,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实现自身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社会需求的必然结果,实施社会责任战略是企业赢得和保持持续竞争力领先的必然抉择。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的最终目标一致,通过自主创新建立一种和谐社会环境下的长期价值最大化机制。
2007 Vol. 24 (4): 111-115 [摘要] ( 1990 ) [HTML 0KB] [PDF 251KB] ( 698 )
116 于成学;武春友;樊宇
基于环境的企业物流一体化运作模式研究
绿色物流一体化运作模式是在传统物流一体化运作模式的基础上,结合环境问题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企业物流经营管理模式。通过比较基于自营的物流一体化运作模式、基于TPL的企业物流一体化运作模式、绿色供应链运作模式和生态工业园生态产业链运作模式,提出了企业绿色物流一体化运作比较完整的目标体系结构,并构建了企业绿色一体化运作的应用模型,为企业特别是制造业有效实施绿色物流一体化运作提供帮助,不仅能有效改善环境,同时还能为企业经济绩效、社会效益的提高提供技术框架,能真正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三赢”。
2007 Vol. 24 (4): 116-120 [摘要] ( 1739 ) [HTML 0KB] [PDF 611KB] ( 611 )
121 许慧敏;谭明;王燕
联盟企业间R&D/市场营销界面管理研究
市场竞争使得具有不同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走向联合。讨论了分别以R&D和市场营销为主要竞争力的企业所组成的战略联盟,并对其中所产生的界面及界面管理问题进行了重点研究,同时在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界面管理的理论模型和管理方法。
2007 Vol. 24 (4): 121-123 [摘要] ( 2163 ) [HTML 0KB] [PDF 312KB] ( 645 )
评价与预见
124 李敏;陈敏;任明仑
信息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科学地分析信息产业发展水平是制定信息产业相关政策的重要基础。通过对信息产业发展阶段特征的综合分析,提出了一套科学的信息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对国家信息产业发展水平作出了基本评价。通过对12个国家信息产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对不同国家信息产业发展水平进行聚类分析,从而分析总结出信息产业各个发展层次的主要特征,为进一步制定信息产业发展的相关战略和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2007 Vol. 24 (4): 124-127 [摘要] ( 697 ) [HTML 0KB] [PDF 1427KB] ( 655 )
128 王宗军;柯昌文
用实物期权评价R&D项目的研究现状和趋势
从R&D项目阶段划分与期权、退出和放弃、先发优势和竞争等方面对实物期权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并对R&D项目中有实物期权方法建模的方式、模型的复杂性和稳健性、有关参数估计进行了分析。从实物期权应用的角度指出基础资产价值过程的设定及其检验、R&D项目的证券化、政府管理R&D项目的策略、国家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企业对R&D项目和知识产权的管理策略、R&D项目的市场交易和评价等问题是未来有很好前途和现实意义的研究领域。
2007 Vol. 24 (4): 128-132 [摘要] ( 1902 ) [HTML 0KB] [PDF 55KB] ( 704 )
133 黄鲁成;邱芳
北京研发产业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
从产业的内部和外部竞争力两大方面,产业投入、产业产出、创新潜力、政策环境、技术环境和关联产业6个角度,应用SPSS软件对研发产业竞争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阐述了北京研发产业综合竞争力水平,并为该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2007 Vol. 24 (4): 133-136 [摘要] ( 672 ) [HTML 0KB] [PDF 33KB] ( 595 )
137 徐君;王冠;曾旗
非营利组织企业化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
基于建立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构建了非营利组织企业化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三层结构、17个指标)。用可靠性高、误差小的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初步建立了非营利组织企业化管理绩效评价的模型,并收集到的样本为例,对核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2007 Vol. 24 (4): 137-140 [摘要] ( 1860 ) [HTML 0KB] [PDF 273KB] ( 638 )
140 陈岩;周晓平
水利建设项目后评价成果的管理与反馈机制研究
后评价成果的管理与反馈是后评价体系中重要的环节。后评价成果中蕴含大量的信息和知识,尝试运用知识管理的方法对后评价成果进行管理研究,运用“SCA”闭环在执行层面推进和实施知识管理,并根据水利建设行业的特点设计了后评价反馈流程和使用机制。
2007 Vol. 24 (4): 140-143 [摘要] ( 1877 ) [HTML 0KB] [PDF 285KB] ( 574 )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144 刘希宋;王辉坡
组织内知识共享的生态竞争模型研究
由于知识本身具有公共品和非公共品的双重属性,使得建立组织内知识共享的模型非常困难。基于生态竞争的逻辑斯谛方程,建立了组织内知识共享的生态竞争模型,分析了各生态因子对知识共享效果的影响,以指导组织内知识共享的有效实现。
2007 Vol. 24 (4): 144-146 [摘要] ( 679 ) [HTML 0KB] [PDF 30KB] ( 531 )
147 卢丽娟
知识联盟控制机制的作用与选择
知识联盟企业的行为受到联盟外界因素、联盟企业特征和控制的综合作用,控制机制的选择必须建立在对联盟行为分析的基础上。交易成本理论、基于资源的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研究联盟学习和控制的角度过于片面性,因此根据控制的作用机理,从联盟知识分享和保护协调的视角,探讨了外界因素和企业特征对控制机制选择的影响。
2007 Vol. 24 (4): 147-150 [摘要] ( 1653 ) [HTML 0KB] [PDF 168KB] ( 566 )
151 范佳凤;林健
集群组织知识企业自愿提供模型分析
借鉴公共产品个人自愿提供模型,分析了集群组织知识的企业自愿提供问题,指出集群中组织知识的公共物品属性使组织知识的企业自愿提供水平低于有效提供水平,而低成本集群由于知识溢出水平不适当或溢出结构不良、选择性激励缺乏、合作缺乏等因素导致组织知识提供更加不足,通过改善相关因素将有助于组织知识的提供。
2007 Vol. 24 (4): 151-153 [摘要] ( 706 ) [HTML 0KB] [PDF 84KB] ( 630 )
154 胡浩
论知识应用中的整合管理
企业知识管理可以分为知识产生、知识编辑和知识应用3个相互关联的过程。从理论上讲,知识产生和知识编辑阶段是学者最关注的领域,知识应用阶段受到的关注最少。而实际上,只有这个阶段才能产生价值。分散知识的应用有赖于对知识的转换或整合。
2007 Vol. 24 (4): 154-156 [摘要] ( 671 ) [HTML 0KB] [PDF 29KB] ( 602 )
156 李柏洲;汪建康
跨国企业集团的知识整合机制研究
企业集团在跨国经营的过程中,需要对不同途径所获取的知识进行整合,才能促进内化、共享与创新,但整合机制需要与知识属性相结合,才能发挥出整合绩效。将跨国企业集团的知识分为专属性知识和复杂性知识,并将知识整合机制分为互动式和系统式两类,并探讨了四者之间的耦合关系,以提升跨国企业集团的知识整合绩效和竞争力。
2007 Vol. 24 (4): 156-159 [摘要] ( 774 ) [HTML 0KB] [PDF 124KB] ( 588 )
160 成桂芳;宁宣熙
虚拟企业知识协作自组织过程机理研究
提出了知识协作熵的概念,探讨了虚拟企业知识协作自组织过程的运行机理——开放性与非平衡机理:知识传播是其自稳定机理;知识创造是其突现机理;知识整合是其评价选择机理(提出了知识进化价值的评价标准)。从自组织理论的角度论证了虚拟企业知识协作由知识传播、知识创造和知识整合组成的论断的科学性。
2007 Vol. 24 (4): 160-164 [摘要] ( 676 ) [HTML 0KB] [PDF 173KB] ( 621 )
164 吕卫文
国外知识编码研究评介
知识编码研究是知识管理领域的一个新主题。在研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知识编码的定义及其作用、知识编码的成本—收益分析、以及企业层次上的知识编码研究等进行了述评。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內容。
2007 Vol. 24 (4): 164-167 [摘要] ( 1956 ) [HTML 0KB] [PDF 39KB] ( 544 )
科学理性与科学方法
168 陈红兵
中国传统科学与西方现代科学范式的融合
从近代科学范式向复杂性科学范式转型以及复杂科学与中国传统科学的相似点两方面,探讨了当代中西方科学走向融合的趋势。
2007 Vol. 24 (4): 168-171 [摘要] ( 686 ) [HTML 0KB] [PDF 80KB] ( 538 )
172 盛国荣;金钟哲
论技术发展的“拟人律”现象——一种技术哲学的视野
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不是无规律可寻的,而是随着人类的发展进步的,技术的发展是遵循延伸、加强或代替人类器官功能这一规律而进行的,这个过程可能是有意识的,也可能是无意识的。通过模拟、延伸或加强人体某些器官的某些功能从而达到技术的进步,这就是技术拟人律。它向我们揭示了技术发展的基本模式、方向和路径。它表明,技术的发展与人类的生理进化有着内有的关联、与人的社会需要相对应,它往往要循着人类自身进化的路线而前进。通过历史和逻辑的分析,从而试图搞清楚什么是技术拟人律现象,并认为这一现象在技术发展过程中是客观存在的。随着文明的不断进步,人类的社会需要也将不断发展和日益多样化,技术也将越来越体现为类智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提高的趋势。
2007 Vol. 24 (4): 172-176 [摘要] ( 1629 ) [HTML 0KB] [PDF 50KB] ( 574 )
176 杨小军;张建民
科学发展观的非线性意蕴
非线性为人们提供了认识复杂世界的一种新的思维范式。在思维理念上,科学发展观超越了传统发展观的线性特征,提出了如何运用非线性思维处理复杂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它与非线性科学揭示的世界非线性本质是一致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发展思维模式从线性思维向非线性思维的根本转变。
2007 Vol. 24 (4): 176-179 [摘要] ( 802 ) [HTML 0KB] [PDF 36KB] ( 569 )
人才与教育
180 戴德宝;赵敏
新产品开发新型团队组织:面向对象团队
新产品开发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决定了其开发团队要采用特殊的团队组织形式,然而目前普遍采用的交叉功能团队(CFT)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提出应用面向对象理论来设计新产品开发团队,即面向对象团队,它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CFT的优点,并克服了CFT的缺陷,是新产品开发较理想的团队形式。
2007 Vol. 24 (4): 180-182 [摘要] ( 1657 ) [HTML 0KB] [PDF 31KB] ( 619 )
183 蒲勇健;魏光兴
团队职业声誉激励及其对团队构建的启示
团队职业声誉隐性激励能够解决部分团队生产搭便车的问题。这种隐性激励由团队成员能力的不确定性与其合作伙伴能力的不确定等因素共同决定。因此,不同的工作团队组建方式会影响其中的职业声誉隐性激励。研究表明,新老员工搭配方式组建的工作团队能给新员工更大的隐性激励,而且当其中的老员工是资深员工时具有更高的组织效率。
2007 Vol. 24 (4): 183-185 [摘要] ( 1777 ) [HTML 0KB] [PDF 37KB] ( 513 )
186 李光红;杨晨
高层次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自加入WTO以来,我国对高层次人才有了更多的需求和更高的要求。在分析构建高层次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基础上,推出了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框架和数学模型,为组织培养、吸引和使用高层次人才提供了依据。
2007 Vol. 24 (4): 186-189 [摘要] ( 1189 ) [HTML 0KB] [PDF 44KB] ( 1349 )
综述
189 陈阳;赵勇
合作演化研究进展
阐述了合作演化对于理解生物间的合作与竞争的重要意义,重点综述了合作演化研究中的几个方向,包括基于“利他式互惠”的重复囚徒困境模型、空间囚徒困境模型和连续囚徒困境模型,这些研究模型分别将着眼点放在个体的策略、生存的空间结构以及合作度的衡量之上,为揭示现实社会和生物系统中所展现出的复杂的非线性动力学现象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方法和微观解释。最后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合理假设,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2007 Vol. 24 (4): 189-192 [摘要] ( 674 ) [HTML 0KB] [PDF 207KB] ( 742 )
193 严中华
科技园区社会资本及其与创新能力关系研究的现状与思考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研究文献的分析,揭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认为现有的研究缺乏一个统一、科学、严谨、结构合理的关于科技园区社会资本及其与创新能力关系的理论分析框架,是当前深化和推进有关研究必须克服的一个障碍。
2007 Vol. 24 (4): 193-197 [摘要] ( 608 ) [HTML 0KB] [PDF 50KB] ( 583 )
198 倪静云;卞鹰;王一涛
国内外CRO发展现状的比较分析
为了促进我国CRO的发展,对国内外CRO发展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找出了我国CRO发展的相对优势和劣势,提出策略建议。同时认为:我国应建立有自身特色的CRO,从拓展服务内容、加强合作交流、制定行业规范,培养管理人才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提高。
2007 Vol. 24 (4): 198-200 [摘要] ( 1995 ) [HTML 0KB] [PDF 32KB] ( 899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