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更多
官方微信
欢迎扫码关注科技进步与对策微信公众号
用户社群
QQ群1(已加满):209477643
QQ群2(已加满):2425732
QQ群3(已加满):209477886
微信扫码加入用户社群,入群后修改群名称为姓名和单位,并仔细阅读群公告内容。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年 26卷 10期
刊出日期:2009-05-25

产业技术进步
科技法制与政策
科技管理创新
科学理性与方法
评价与预见
企业管理创新
区域科学发展
人才与教育
知识管理与工程
综述
   
科技管理创新
1 张敏;唐伟勤;张隐;
行为生产:提高预测力的新视角
随着对行为理论研究的深入,行为生产成为生产领域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通过对近10年来国内外有关文献的整理,分析了生产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两学科的内在联系,梳理了生产管理和行为理论的研究脉络,提出了对传统生产理论中经济学假设的质疑,最后对行为生产的研究方向和知识结构框架提出了一个初步的设想。
2009 Vol. 26 (10): 1-5 [摘要] ( 1894 ) [HTML 0KB] [PDF 206KB] ( 745 )
6 毛景立;王建国;
基于复杂产品系统的合约化质量概念研究
提出了合约化质量的定义,并论述其相关关系,进行了与主观质量等相关概念的比较分析,研究了基于复杂产品系统的合约化质量概念确立的价值,从而使复杂产品系统质量引入博弈论成为可能,也可实现基于合约化的质量管理。
2009 Vol. 26 (10): 6-11 [摘要] ( 798 ) [HTML 0KB] [PDF 267KB] ( 716 )
12 范拓源;
资源禀赋视角下的中日国际技术转移研究
为了揭示中日国际技术转移的规律,从对外直接投资、许可证贸易、高技术商品贸易3个视角分析了中日国际技术转移的现状,指出基于资源禀赋的中日两国技术贸易存在高度互补性,呈加速发展趋势,但也存在不确定因素。提出了应重视逆差产品技术的引进、在容易实现合作的领域加快技术引进、在日本投资建厂学习技术、利用国际产业雁阵转移、提升产业能级等政策建议。
2009 Vol. 26 (10): 12-17 [摘要] ( 1989 ) [HTML 0KB] [PDF 191KB] ( 708 )
18 杨静;宝贡敏;
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浙江典型地区民营企业的调查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技术爆炸式发展的当今社会,技术在企业中的地位日趋重要,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一个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以浙江典型地区125家民营企业的调研数据为基础,了解当前技术创新的水平以及影响技术创新主要因素的发展现状,并通过对影响技术创新的4个主要因素的分析,即研发能力、高层支持、地理位置及技术联盟,揭示了我国民营企业在技术发展、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强化我国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几点思考。
2009 Vol. 26 (10): 18-22 [摘要] ( 1793 ) [HTML 0KB] [PDF 172KB] ( 741 )
23 杜朴;赵涛;
面向复合实体共生模式生态工业园区生态产业链管理的信息集成化方案
目前我国的复合实体共生模式生态工业园区在生态产业链管理中的信息集成化程度普遍不高,这造成了供应链失衡和生态产业共生网络稳定性差等问题。根据复合实体共生模式生态工业园区的特点,提出生态产业链管理信息系统概念,并将其作为生态产业链的信息集成化解决方案。这套方案有助于提高生态产业链的管理水平,增强园区的核心竞争力。
2009 Vol. 26 (10): 23-26 [摘要] ( 1969 ) [HTML 0KB] [PDF 148KB] ( 834 )
科技法制与政策
27 程少锋;雷鸣;李兴森;
论信息管理学科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管理的意义日益突出,探讨了信息管理学科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分析背后的原因,提出了对策建议,以促进我国信息管理学科的良性发展。
2009 Vol. 26 (10): 27-29 [摘要] ( 862 ) [HTML 0KB] [PDF 101KB] ( 652 )
30 王怀祖;熊中楷;黄俊;
交易成本视角下的专利池治理结构研究
从交易成本的角度分析了专利池治理结构。从资产专用性、市场的不确定性、考核费用、签约成本及专利纠纷5个交易属性入手,比较了专利技术贸易中的离散市场治理结构、专利池治理结构及统一治理结构的有效性。对于理解专利池的性质以及对我国专利池战略的制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09 Vol. 26 (10): 30-34 [摘要] ( 1758 ) [HTML 0KB] [PDF 187KB] ( 789 )
34 章卫民;劳剑东;殷林森;李湛;
上海科技型中小企业政策支持现状调查
对上海市电子信息行业的6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调研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汇总发现科技型中小企业对于政府支持政策的熟悉程度不容乐观,政策支持与企业需求不一致,并且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对于政策的需求存在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最后提出了政策建议。
2009 Vol. 26 (10): 34-37 [摘要] ( 2114 ) [HTML 0KB] [PDF 130KB] ( 805 )
38 王虎;李长健;
中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法律制度研究
中部崛起的关键在于实现中部地区农村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农村和农业发展根本在于农村人力资源的有效挖掘和利用。目前中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存在危机,以法律制度形成为基石,构造促进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体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暗合了社会控制、路径依赖与社会正义等多种思潮,其法域归属于经济法范畴,其具体框架应以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投资建设、农村人力资源教育、农村医疗保障、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核心体系。
2009 Vol. 26 (10): 38-41 [摘要] ( 2014 ) [HTML 0KB] [PDF 122KB] ( 684 )
区域科学发展
42 晏绍康;胡新发;
金融危机背景下加速湖北创业投资发展的对策
分析了金融危机对我国创业投资的影响,结合湖北经济科技发展的实际,指出加快发展创业投资是建设创新型湖北的战略选择。剖析了湖北发展创业投资的优势和重要契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2009 Vol. 26 (10): 42-45 [摘要] ( 888 ) [HTML 0KB] [PDF 127KB] ( 950 )
46 彭晖;张丽淑;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效果综合评价
以"国家西部大开发总体战略规划"为依据,建立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情况评价指标体系。分别采用单指标历史标准的方法,以及多指标综合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战略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价。不仅从纵向分析了大开发战略实施前后西部地区的变化,而且对西部地区十二省份进行了横向比较,全面论证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7年以来西部地区的变化过程和现状,以期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继续实施提供参考。
2009 Vol. 26 (10): 46-50 [摘要] ( 2211 ) [HTML 0KB] [PDF 169KB] ( 595 )
51 李崇光;陈诗波;
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业生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当前我国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最具发展活力和后劲的重要产业之一。分析了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业的产业基础和背景,并利用DEA技术和Malmquist指数的方法,对湖北省1996-2005年以来,农产品加工业的生产率(TFP)增长、技术变动和技术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论表明: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业产业生产率总体水平较低,存在技术水平较低,技术效率水平衰退严重,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同时,从农产品加工业整体来看,产业生产率的增长和下降主要受技术变动的影响较大;从各个行业来看,产业生产率的增长和下降主要受技术效率变动的影响较大。为此,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2009 Vol. 26 (10): 51-55 [摘要] ( 2234 ) [HTML 0KB] [PDF 198KB] ( 690 )
56 吴恒;熊莎莎;
地方营销视角下湘西旅游对鄂西的启示
随着经济的多样化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营销策划方案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旅游地区经济的好坏。首先从地方营销的概念及其四大营销攻略入手,在对湘西和鄂西旅游资源进行简单比较之后,进一步从形象营销、吸引物营销、基础建设营销以及人员营销四大攻略对湘西旅游营销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在借鉴湘西旅游营销策略的基础上,针对如何修正鄂西旅游营销策略提出了建议。
2009 Vol. 26 (10): 56-60 [摘要] ( 1971 ) [HTML 0KB] [PDF 157KB] ( 716 )
产业技术进步
61 唐晓华;安玉兴;田华;
产权视角下产业创新模式转换分析
从国家的角度,探讨了产权和从模仿创新到自主创新这一产业创新模式转换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产权因素来界定产业创新模式转换的边界问题。认为,转换过程中产权因素应包含3个方面的内容,即知识产权、企业所有权以及人力资本产权。通过分析,认为基于产权的产业创新模式的转换,是一种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在不同产业以至不同国家间的转换。最后提出了基于产权视角的促进产业创新模式转换的政策建议。
2009 Vol. 26 (10): 61-64 [摘要] ( 2055 ) [HTML 0KB] [PDF 154KB] ( 722 )
65 陆立军;郑小碧;
产业集群技术创新风险控制机制研究
以往的研究忽视了由于产业集群特殊的产业组织形态而导致集群的技术创新本身隐藏着巨大风险这一事实。论证了集群面临着3种技术创新风险。为了有效控制风险,除了进一步完善契约等正式风险控制机制外,还应重点探索和建立以网络为基础的非正式风险控制机制。最后,论证了区域创新平台控制集群技术创新风险的可行性。
2009 Vol. 26 (10): 65-68 [摘要] ( 2137 ) [HTML 0KB] [PDF 136KB] ( 753 )
69 王聪颖;管晓东;
基于市场导向的产业集群知识协同模式研究
集群学习能力是产业集群最重要的核心能力之一,基于市场导向从创新的角度对集群知识协同过程模式进行了剖析,指出知识协同的过程不仅仅包括集群内的创新和技术扩散,还应该包括对集群外部的观察和发现过程。基于此构建了市场的知识协同的4阶段过程模型,并结合集群5个特征对模型进行了分析。
2009 Vol. 26 (10): 69-71 [摘要] ( 2043 ) [HTML 0KB] [PDF 108KB] ( 679 )
72 徐绪松;曾凡涛;
论数字产品的范围经济与盈利战略
通过规模的不断扩张来寻求市场垄断地位是每个企业的梦想,然而任何企业都不可能无限扩张,新经济时代的电子商务企业同样如此。通过对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规模无关论的分析,我们知道分工才是经济增长的真正动力。对于数字产品而言,免费是一种饮鸩止渴的策略,只有通过范围经济才能实现规模的继续扩张。为了实现从免费到收费的平滑过渡,我们设计了一套基于专业化分工的3阶段竞争战略。
2009 Vol. 26 (10): 72-74 [摘要] ( 2018 ) [HTML 0KB] [PDF 118KB] ( 635 )
企业管理创新
75 贺小刚;林古艳;
创业型企业的多元化扩张:基于企业家能力的解释
从企业家能力角度,对创业型企业的多元化扩张现象进行了理论探讨,并基于205家企业数据进行统计检验。结果表明:企业家能力越高,就越有动机采取多元化战略,甚至是非相关多元化战略;企业家能力越高,则企业绩效越高;有限多元化有助于企业赢利水平的改进,而相关多元化与非相关多元化则阻碍了企业的成长;拥有高企业家能力的企业,如果采取相关多元化战略,则会显著改进公司的绩效,但如果这些企业进入到非相关业务领域,则无法显著促进企业的成长。我们的研究表明,从企业家能力角度探讨创业型企业的多元化扩张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方向。
2009 Vol. 26 (10): 75-80 [摘要] ( 1941 ) [HTML 0KB] [PDF 224KB] ( 820 )
81 曹艳爱;
在华跨国公司品牌的本土化战略选择
跨国公司品牌在我国近20年的本土化进程中,一些跨国公司通过品质认同、人力资源本土化和文化融入等品牌战略执行的成功,抓住机会形成了优势;一些跨国公司则因合作选择、理念目的水土不服等品牌战略执行的失误,面临威胁处在了劣势。在总结这些跨国公司品牌本土化过程成功经验和失败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跨国公司本土化战略的具体实施路径。
2009 Vol. 26 (10): 81-83 [摘要] ( 2108 ) [HTML 0KB] [PDF 104KB] ( 723 )
84 朱彬钰;
集群企业资源获取、吸收能力与技术创新绩效——珠三角传统产业集群中的企业研究
以珠三角传统产业集群中的企业为研究对象,从资源依赖理论出发,探索集群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和路径。构建了资源获取、吸收能力与技术创新绩效的概念模型,编制问卷,并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企业的"软资源的获取"(信息、技术、人才)能够积极提高企业的潜在吸收能力,进而促进企业的模仿创新和率先创新。企业的"硬资源的获取"(资金)虽然可以提高企业的现实吸收能力,但对两种技术创新的作用都不显著。根据所得结论,从企业、政府、行业协会3个方面提出要构建良好的外部网络和发展环境,促进其资源获取从而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
2009 Vol. 26 (10): 84-90 [摘要] ( 1948 ) [HTML 0KB] [PDF 258KB] ( 700 )
91 李俊杰;
企业家市场供需困境及机制不健全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研究
企业家市场的形成以及企业家与资本的有效结合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有重大影响。从企业家供给角度来看,企业的失范成长环境和劣质资产未能为企业家创新提供干中学的平台,同时企业家社会诉求的多样化导致创新精神的消散,这使高素质的企业家供给短缺。从需求方面来讲,民营企业主对企业经理人的信任危机和职业经理人的道德风险并存,导致企业家只能采取自建企业的方式创业。另外,我国企业家市场的正式制度不健全,未能建立普遍的制度信任,是企业家市场发育的重要制约因素。企业家市场上的供需困境严重制约了企业家与技术创新资本的结合,弱化了企业家的创新功能和企业的创新活力。
2009 Vol. 26 (10): 91-96 [摘要] ( 2069 ) [HTML 0KB] [PDF 176KB] ( 618 )
知识管理与工程
97 李随成;杨婷;
知识共享与组织学习对供应链企业间研发合作绩效的影响研究
以我国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知识共享、组织学习与供应链企业间研发合作绩效之间的关系,引入情境因素作为控制变量,探讨在情境因素的作用下,知识共享、组织学习和研发合作绩效之间的关系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建立了一个能够反映知识共享、组织学习和研发合作绩效三者之间关系的完整理论框架,运用问卷调查、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组织结构、信息技术、企业文化、信任均对知识共享、组织学习和研发合作绩效之间的关系有显著影响。可以指导企业通过有效的知识共享与组织学习,提升企业研发合作绩效,保证企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其竞争优势。
2009 Vol. 26 (10): 97-103 [摘要] ( 1913 ) [HTML 0KB] [PDF 272KB] ( 752 )
104 李光生;张韬;黄介武;
协作文化与领导角色对知识共享的影响作用研究
对组织协作文化、领导角色与知识共享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样本来自于我国东西部零售企业,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258份。研究结果显示协作文化与知识共享有效性显著正相关;促进者、指导者、革新者领导角色与知识共享有效性显著正相关,监督者领导角色与知识共享显著负相关。进一步验证了国外领导角色、协作文化对知识共享影响的有关研究结论。
2009 Vol. 26 (10): 104-109 [摘要] ( 1844 ) [HTML 0KB] [PDF 227KB] ( 831 )
109 傅翠晓;钱省三;陈劲杰;
面向知识产品的生产管理系统框架
知识产品(KP)的生产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生产任务之一。知识产品的生产与物质生产一样也有生产效率问题,为提高KP的生产效率,就必须很好地实施KP的生产管理。为此,提出了面向知识产品的生产管理系统(PMSKP)的系统框架。首先给出了PMSKP的概念模型,指出PMSKP主要包括4部分:原创性KP生产管理、复制性KP生产管理、定制性KP生产管理及知识库管理;其次,将PMSKP与传统制造业的生产管理系统(PMS)的特点作了对比分析;再则,进一步研究分析了PMSKP的运作流程;最后介绍了PMSKP的功能结构,为今后进行深入研究打下了基础。
2009 Vol. 26 (10): 109-113 [摘要] ( 2092 ) [HTML 0KB] [PDF 186KB] ( 669 )
114 安蓉;
基于知识转移理论的跨文化科学研究
知识转移理论为跨文化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有现实意义的战略观点,基于转移观点,跨文化研究中的基本问题是知识的编码和解码;跨文化研究促进了知识的完善和发展;跨文化研究中的知识转移动力来自知识共享式终极价值;跨文化研究的基本方式是立足于适应和融合的创新式求同或求异。知识转移理论从跨文化研究的角度为科学研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佐证。
2009 Vol. 26 (10): 114-116 [摘要] ( 1724 ) [HTML 0KB] [PDF 93KB] ( 546 )
评价与预见
117 刘鹤;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运行效率评价
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运行效率入手,建立了我国高新区运行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5年中国火炬计划统计资料,应用因子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对53个国家级高新区进行了评价,得到了53个高新区劳资效率、土地效率、研发效率和综合效率指标的得分及排序。评价结果显示,有些综合实力较强的园区运行效率却不高,高投入并没有带来高产出。在未来的发展中,不能只注重经济发展总量和规模扩张,要积极推进高新区的"二次创业",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重视园区经济发展质量,提高园区运行效率。
2009 Vol. 26 (10): 117-120 [摘要] ( 1757 ) [HTML 0KB] [PDF 117KB] ( 699 )
121 张彤;陈小燕;张晓丽;
B—S期权定价法在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中的改进与测算过程
在明晰期权概念的基础上,揭示了期权内在价值和价格的性质。通过大量实证研究将B—S模型分别针对长、短期期权进行改进,主要涉及期权有效期和企业红利政策的影响,并说明了红利收益率y的确定过程和波动率σ的计算方法。在改进后给出了模型的实用案例分析和计算实现,使期权定价更为实用、简单和程序化。
2009 Vol. 26 (10): 121-124 [摘要] ( 2027 ) [HTML 0KB] [PDF 188KB] ( 768 )
125 霍妍;
产学研合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方法研究
产学研合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产学研合作评价的基础,而评价方法的选择则对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从管理者作为评价主体的角度出发,通过把产学研合作划分为投入、过程、产出3个环节,提炼出各个环节的评价指标,最后构建了一套三层产学研合作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标准离差法提出了一种产学研合作评价方法。
2009 Vol. 26 (10): 125-128 [摘要] ( 1965 ) [HTML 0KB] [PDF 154KB] ( 954 )
129 姚远;
基于AHP的电子商务评价系统研究
为改善传统评价方法不适合电子商务这种新的商业运作模式的现状,在电子商务流程模型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电子商务系统评价系统。该系统构建了电子商务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用多目标决策中的层次分析法对指标权重赋值,通过加权平均计算评价结果。最后,通过比较分析验证了本评价系统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弥补了当前对电子商务系统评价研究中的不足。
2009 Vol. 26 (10): 129-133 [摘要] ( 2109 ) [HTML 0KB] [PDF 200KB] ( 709 )
科学理性与方法
134 艾战胜;
解读科学规范合理性的3个向度
科学规范的合理性是指什么样的科学规范是正确的,能够付诸科学实践,在不同程度上被科学家内化成科学良知或"超我"。从科学规范何以可能以及它与科学活动、科学家的关联性3个向度来考察,科学规范的合理性或者说合理性的科学规范是合规律性与合价值性的统一、合目的性与合工具性的统一、合情与合理的统一。
2009 Vol. 26 (10): 134-136 [摘要] ( 2103 ) [HTML 0KB] [PDF 99KB] ( 582 )
137 王玉帅;尹继东;
创业者:定义的演化和重新界定
在梳理经济学文献对"Entrepreneur"阐释的基础上,提出了规范"Entrepreneur"翻译的几点理由,重新界定了"Entrepreneur"的中文含义。
2009 Vol. 26 (10): 137-141 [摘要] ( 742 ) [HTML 0KB] [PDF 188KB] ( 907 )
人才与教育
142 张勇;陈振风;何海燕;
高校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管理体制创新
介绍了我国高校最近几年来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所取得的主要成果,讨论了高校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管理体制上存在的五大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有关管理体制的创新提出了建议。
2009 Vol. 26 (10): 142-144 [摘要] ( 841 ) [HTML 0KB] [PDF 125KB] ( 663 )
145 李楠;陈晨;
论精英教育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精英教育则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础。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我国精英教育既存在着与大众教育相互抑制的关系,也存在着不能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求的问题。提出了要正确处理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之间的关系、在精英教育中要突出"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思路、创新精英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机制等对策。
2009 Vol. 26 (10): 145-148 [摘要] ( 1755 ) [HTML 0KB] [PDF 126KB] ( 677 )
149 张武军;谢辉;
德国大学科技园的特点及启示
我国大学科学园发展模式与德国大学科学园有很多相似之处。研究了德国大学科学园的成功经验,试图通过对政府在园区建设中的作用、科技园孵化功能、产学研合作、融资渠道以及服务体系等几个方面的分析,探索我国科技园区的发展路径。
2009 Vol. 26 (10): 149-152 [摘要] ( 1783 ) [HTML 0KB] [PDF 131KB] ( 817 )
综述
152 何科方;钟书华;
国内“企业加速器”研究综述
企业加速器是继企业孵化器之后,加快科技型企业发展壮大的新型服务机构。国内对"企业加速器"研究时间不长,但研究成果正在增多,具体可归纳为企业加速器的产生原因、企业加速器的定义与特征、企业加速器的经验模式、企业加速器的实证分析4方面。
2009 Vol. 26 (10): 152-155 [摘要] ( 2239 ) [HTML 0KB] [PDF 132KB] ( 652 )
156 翟家保;徐扬;
服务业中顾客参与研究综述
对服务业中顾客参与的概念、维度、水平、原因、顾客角色和顾客参与的前导、后果、调节、中介变量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文献回顾与整理,进而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2009 Vol. 26 (10): 156-160 [摘要] ( 821 ) [HTML 0KB] [PDF 201KB] ( 818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