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更多
官方微信
欢迎扫码关注科技进步与对策微信公众号
用户社群
QQ群1(已加满):209477643
QQ群2(已加满):2425732
QQ群3(已加满):209477886
微信扫码加入用户社群,入群后修改群名称为姓名和单位,并仔细阅读群公告内容。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年 26卷 19期
刊出日期:2009-10-10

产业技术进步
科技法制与政策
科技管理创新
科学理性与方法
评价与预见
企业管理创新
区域科学发展
人才与教育
知识管理与工程
综述
   
科技管理创新
1 何光喜;王奋宇;
创新型国家的社会结构基础
创新型国家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研究创新型国家的社会结构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介绍"社会结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集中探讨了社会结构的开放对创新动力、创新资源以及创新过程的影响。探讨了社会结构开放程度的测量方法,并结合经验数据分析了我国社会结构的现状及其在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009 Vol. 26 (19): 1-4 [摘要] ( 760 ) [HTML 0KB] [PDF 130KB] ( 644 )
5 赵立雨;师萍;
应用协整方法分析我国政府科技投入的绩效与强度
科技投入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活动规模、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科技投入绩效水平与强度(R&D/GDP)问题已被社会各界重点关注。如何提高我国政府科技投入的绩效水平?如何确定未来科技投入强度?在对有关文献综述及我国政府科技投入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就政府科技投入规模与强度进行了国际比较,构建动态模型、运用协整方法,对政府科技投入绩效与目标强度进行了检验,最后就如何提高科技投入绩效水平、实现目标强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2009 Vol. 26 (19): 5-11 [摘要] ( 707 ) [HTML 0KB] [PDF 1270KB] ( 792 )
11 刘和东;
产学研合作中的投机行为及其有效抑制
分析了产学研合作中投机行为产生的原因:信息的不完全与不对称、合约的不完备性;同时分析了投机行为的影响:知识传递困难,技术供求不匹配,利益分配的困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抑制投机行为的途径:竞争性团体奖励和重复博弈。
2009 Vol. 26 (19): 11-14 [摘要] ( 695 ) [HTML 0KB] [PDF 172KB] ( 611 )
15 石岩;刘思峰;
歧视价格市场的专利授权策略研究
假定线段城市上的两个厂商执行歧视价格,分析了外部专利权人和内部专利权人的专利授权策略。对于外部专利权人,通过可变费方式授权与通过固定费方式授权获得相同的收益。对内部专利权人,当专利是激烈的,不授权最优,当专利是非激烈的,通过可变费方式授权最优。
2009 Vol. 26 (19): 15-18 [摘要] ( 761 ) [HTML 0KB] [PDF 190KB] ( 677 )
19 纪光兵;刘培福;
基于成本不对称最优专利许可策略分析
针对一家企业拥有成本节约型专利技术且成本不对称的同质产品Cournot双寡头竞争市场,分析专利技术拥有企业在固定费专利许可与按产量提成专利许可下的最优许可策略问题。分析认为,对专利技术拥有企业而言,在非激变创新或者激变创新下,专利技术拥有企业选择按产量提成专利许可方式优于企业不许可其专利技术;同时,当两家企业的起初成本相差不大时,专利技术拥有企业将选择按产量提成专利许可方式,当两家企业的起初成本相差很大时,专利技术拥有企业将选择固定费专利许可方式。
2009 Vol. 26 (19): 19-22 [摘要] ( 710 ) [HTML 0KB] [PDF 176KB] ( 605 )
22 郭永辉;
设计链联盟的信用博弈分析
设计链作为产品研发的发展趋势,其联盟活动中的信用问题是影响设计链正常运转的重要因素之一。从混合战略博弈角度,推导出混合战略均衡时设计链参与企业的期望效用公式,进而指出设计链参与企业的信用等级直接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即联盟活动所带来的最大收益和合作企业保守信用的概率。最后,给出建立规范、高效的设计链信用机制的几点建议。
2009 Vol. 26 (19): 22-24 [摘要] ( 672 ) [HTML 0KB] [PDF 122KB] ( 622 )
25 李建树;汪贻生;王丰;
虚拟物流组织结构模式研究
针对虚拟物流组织的实际运作情况,给出了4种虚拟物流组织的组织结构模式,并重点采用模型化设计方法设计了虚拟物流组织的综合组织结构模式,详细分析了虚拟物流组织运行的3个基础平台,阐述了虚拟物流组织的运行基础构成。
2009 Vol. 26 (19): 25-28 [摘要] ( 713 ) [HTML 0KB] [PDF 150KB] ( 550 )
区域科学发展
29 徐占忱;
区域企业集群主导学习模式的演进路径分析
伴随企业集群的形成和演进,其主导学习模式也呈现出一个不断演替上升的过程。企业集群主导学习模式的演进与知识的隐含性,以及由隐含性带来的不完全外部性和有限交流特性紧密关联。在知识特性分析的基础上,探究了企业集群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地方化学习、专业化学习和全方位交互学习不断演进的特征,企业集群主导模式的演进实际上也是一个集群主体基于不同知识类型转换的学习能力形成的过程。
2009 Vol. 26 (19): 29-32 [摘要] ( 680 ) [HTML 0KB] [PDF 135KB] ( 495 )
32 李柏洲;苏屹;
区域创新系统中政府与企业合作关系博弈分析
介绍了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理论的应用条件和特点,分析了区域创新系统中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博弈关系。应用委托—代理模型研究了区域创新系统中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博弈关系,并求解出在帕雷托纳什均衡条件下政府的决策函数。
2009 Vol. 26 (19): 32-35 [摘要] ( 808 ) [HTML 0KB] [PDF 175KB] ( 748 )
36 李慧颖;唐振宇;王智生;
上海地区企业孵化器服务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
企业孵化器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引入我国后,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支撑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上海地区的企业孵化器日益成为我国孵化器产业发展的领头雁,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但企业孵化器在服务能力方面还存在着较多问题和障碍,严重制约着孵化器服务能力的提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针对上海地区企业孵化器在整合社会资源、融资、自我创新等方面服务能力的不足,探寻企业孵化器、在孵企业、外部资源以及政府之间的关系,分析并建立了企业孵化器服务能力影响因素模型,并从孵化器管理体制、服务内容和人才培养3个方面对如何提升上海地区企业孵化器的服务能力提出了对策性建议。
2009 Vol. 26 (19): 36-40 [摘要] ( 671 ) [HTML 0KB] [PDF 169KB] ( 635 )
40 胡小琼;夏斌;
我国东西部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对比研究——以广州市和西安市为例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区城市发展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西部城市与东南沿海城市的发展状况如何,城市发展各方面的差距是否呈拉大趋势?借鉴国内外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经验,构建了包含社会、经济、环境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广州市和西安市为例,对两个城市2000—2006年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了综合对比研究,发现西安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明显落后于广州,且呈逐年拉大趋势。同时两城市都因环境治理态度的反复导致环境指数出现较大的波动起伏,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2009 Vol. 26 (19): 40-44 [摘要] ( 1286 ) [HTML 0KB] [PDF 179KB] ( 634 )
45 吴永林;陈家作;
基于灰色关联比较的北京等六地区高技术产业影响力分析
给出了高技术产业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改进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基础上,实证比较分析了我国北京等六地区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就业、产业结构升级、技术进步及自主创新4个方面的影响力问题。综合比较结果表明,我国六地区高技术产业影响力虽各有特点,但对经济社会的综合影响力大小依次为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天津和北京。
2009 Vol. 26 (19): 45-48 [摘要] ( 668 ) [HTML 0KB] [PDF 162KB] ( 673 )
产业技术进步
49 张蓓佳;侯合银;
基于集成论的创业风险投资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集成机理研究
针对创业风险投资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集成所形成的集成体,从集成论的5个基本要素入手分析该集成体,并就如何促进该集成体更好更快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2009 Vol. 26 (19): 49-53 [摘要] ( 644 ) [HTML 0KB] [PDF 175KB] ( 688 )
54 刘晓军;陈翠萍;
装备制造业技术集成的国际化配套模式研究
旨在探寻技术体系高速膨胀和技术全球化进程加剧情况下,装备制造企业实施技术集成的有效模式。为此,对大连叉车有限责任公司基于国际化配套模式的技术集成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国际化配套的集成模式满足装备制造业的特点,有助于企业在保持自身技术创新和技术决策主动权的同时,高效整合全球创新资源,赢得竞争优势。
2009 Vol. 26 (19): 54-57 [摘要] ( 729 ) [HTML 0KB] [PDF 160KB] ( 602 )
57 韩晶;佛力;
基于模块化的中国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
模块化是新经济时代兴起的一种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发展在模块化环境下具有了新的内涵与意义。从4个层面分析了模块化产业结构的特征,具体研究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以跨国公司为核心的模块组织模式,从中资模块制造商的竞争优势、核心模块的技术溢出、核心模块的根植性3个方面分析了这种核心企业协调下的模块化组织模式;进而从制造模块的发展和产业升级两个角度提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战略。
2009 Vol. 26 (19): 57-61 [摘要] ( 743 ) [HTML 0KB] [PDF 185KB] ( 741 )
62 张颖;李凤梧;
广东省制造业知识密集程度评价研究
阐述了知识要素对制造业的影响,进而建立了制造业知识密集程度评价的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广东省制造产业的发展对策。
2009 Vol. 26 (19): 62-65 [摘要] ( 697 ) [HTML 0KB] [PDF 145KB] ( 624 )
66 程兆麟;宁凌;曾孟佳;
基于离散时间多维动态空间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利用多维动态空间分析的方法来解决产业国际竞争力分级评价的问题,根据评价指标的特性,构建多维动态评价模型,所有待评估点被描述为状态空间中点的集合,并归入相对应的竞争力水平集合中,最后利用对虾产业相关数据作为例证,说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性。
2009 Vol. 26 (19): 66-69 [摘要] ( 680 ) [HTML 0KB] [PDF 200KB] ( 526 )
70 王旭;李中全;邢乐斌;
产业技术创新水平分析与实证研究
为测算产业技术创新水平的高低,运用新经济增长理论,把知识作为测算产业创新水平的要素,同时,引入时间参数对新经济增长理论中的技术指标进行修正,使其具有动态意义;最后结合SPSS软件对我国近16年的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
2009 Vol. 26 (19): 70-72 [摘要] ( 774 ) [HTML 0KB] [PDF 142KB] ( 634 )
企业管理创新
72 钱海燕;张骁;
基于企业家视角的中小企业国际化影响因素研究
企业家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试图从该角度对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认为影响中小企业国际化的企业家因素主要是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特征和企业家社会资本,前两者在直接发挥影响作用的同时,还通过企业家社会资本的桥梁作用影响着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深度和广度。
2009 Vol. 26 (19): 72-76 [摘要] ( 694 ) [HTML 0KB] [PDF 170KB] ( 717 )
77 陆园园;薛镭;
社会转型背景下企业管理创新概念模型研究
在分析总结国内外有关企业管理创新问题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属加种差的方法给出管理创新的定义和概念的分析框架。依据企业管理创新研究的3个理论假设,即社会转型伴随管理转型、管理嵌入社会文化和"创新人"假设是管理创新的逻辑前提,构建了概念模型,包括"管理创新的基础"、"管理手段创新"、"管理任务创新"和"管理目的创新"。最后,指出了企业管理创新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2009 Vol. 26 (19): 77-81 [摘要] ( 758 ) [HTML 0KB] [PDF 174KB] ( 816 )
82 滕璐璐;王传磊;
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技术积累途径
从技术积累角度分析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问题:基于知识积累及技术能力递进,以技术积累转化为载体,企业应针对其发展所处的阶段偏向性培育核心竞争力。
2009 Vol. 26 (19): 82-84 [摘要] ( 700 ) [HTML 0KB] [PDF 118KB] ( 703 )
84 关健;侯赞;韩文强;
外部环境对我国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基于11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利用湖南省中小企业发展研究中心的12000份问卷调研数据,分析我国11个城市中小企业外部环境对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就整体而言,外部环境对中小企业的成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外部环境中有一些因素对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随着中小企业经营时间增加和规模增大而减弱,在分析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2009 Vol. 26 (19): 84-88 [摘要] ( 750 ) [HTML 0KB] [PDF 205KB] ( 844 )
89 王孟钧;王喜军;陈辉华;
企业运作BOT项目的能力层次及其跃迁途径分析
从能力和环境两个方面分析企业运作BOT项目的影响因素。整合有关企业能力层级关系的研究成果,提出适合我国企业发展的"资源→能力→竞争能力→亚核心能力→核心能力"层次递进的企业能力体系。基于企业能力构成的层次性和运作BOT项目的能力影响因素,构建了企业运作BOT项目的"基本能力→关键能力→可持续能力"的层次模型。
2009 Vol. 26 (19): 89-91 [摘要] ( 727 ) [HTML 0KB] [PDF 127KB] ( 551 )
92 冉敏;
基于高管认知的衰退企业战略创新模型
当企业遭遇了持续性绩效衰退所带来的生存危机时,是否会采用战略创新行动来复苏绩效,拯救命运?研究认为,这取决于作为企业战略决策者的高层管理者(TMT)如何认识与理解企业的衰退情境、现有战略以及创新可能带来的结果。由此,并进一步提出,TMT对企业衰退原因的归因模式体现了其构思战略创新方案的意愿,而TMT自身知识结构的复杂性和聚焦性则体现了其构思战略创新方案的能力。但是,TMT的归因模式与知识结构受到了TMT异质性、薪酬、规模、变革以及CEO任期等与其自身经历特征相关因素的影响。总之,归结为TMT的认知调节了企业衰退与战略创新之间的关系。
2009 Vol. 26 (19): 92-95 [摘要] ( 650 ) [HTML 0KB] [PDF 148KB] ( 642 )
96 张松林;刘玉海;程瑶;
创业型雇员的进入行为与企业知识产权保护
创业型雇员跳槽进入市场成为原有企业的新竞争者,极有可能引发侵犯原有企业知识产权的问题。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学术界已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针对创业型雇员进行分析的则尚未有。为此,构建了一个数理模型,分析面临创业型雇员进入威胁时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行为。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设定合理的知识产权保护程度可以有效地阻止其创业型雇员进入市场;而在政府提供有效率的知识产权保护前提下,企业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可以选择一个最优的知识产权保护程度,从而既愿意雇佣创业型雇员,也可以消除创业型雇员的进入威胁。
2009 Vol. 26 (19): 96-99 [摘要] ( 683 ) [HTML 0KB] [PDF 157KB] ( 571 )
100 余振;徐东;沈铭辉;
资本市场约束企业自主创新原因分析——以湖北省为例
对湖北省企业自主创新面临的资本市场约束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湖北省应通过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完善资本市场所需的配套机制,推动资本市场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为湖北经济崛起奠定良好基础。
2009 Vol. 26 (19): 100-103 [摘要] ( 802 ) [HTML 0KB] [PDF 138KB] ( 571 )
科技法制与政策
104 何为东;钟书华;
我国省部科技会商政策的性质及实践意义
省部科技会商是实现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科技合作目的的一种新机制,是对中国传统科技政策与管理的创新。主要从公共政策的视角,对中国省部科技会商政策的运作逻辑进行分析,提出省部科技会商政策的循环跃升路线图:会商―协议―合作―再会商―再协议―再合作,还分析了省部科技会商政策制订与执行两阶段的融合性特点。与中国传统的科技政策相比较,省部科技会商政策是典型的第二代公共科技政策,连续双边互动性是其本质属性。实证分析表明,省部科技会商政策对于科技资源配置、区域科技经济发展、创新体系建设及科技制度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09 Vol. 26 (19): 104-107 [摘要] ( 727 ) [HTML 0KB] [PDF 132KB] ( 626 )
108 肖光进;赵莹;
安全视角下循环经济理论发展及其立法的经济学思考
通过研究发达国家创建循环经济的理论成果,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实际以及中国现行法规的不足,从安全和经济视角,对中国循环经济立法现状进行分析,尝试在中国循环经济模式的初创阶段,为循环经济立法提供理论支撑。
2009 Vol. 26 (19): 108-111 [摘要] ( 737 ) [HTML 0KB] [PDF 146KB] ( 606 )
112 王玉帅;黄娟;尹继东;
创业政策理论框架构建及其完善措施——创业过程的视角
在创业过程理论基础上,架构了包含创业动机、机会识别以及企业创立三阶段创业政策理论框架。在此框架的指导下,提出了在机构设置、资金担保机制、创业教育政策体系、税收以及政府采购5方面的创业政策完善措施。
2009 Vol. 26 (19): 112-115 [摘要] ( 723 ) [HTML 0KB] [PDF 155KB] ( 598 )
116 蔡琼;苏丽;丁宇;
基于国家主导的科研评价模式的制度逻辑
伴随着巨额科研经费的投入,人们迫切要求提高科研质量,并且对科研经费的分配和使用问责。为此,世界各国建立了周期性的国家主导的科研评价制度。目前国际上较有影响的国家主导的科研评价制度主要有国家评级模式、与科研经费分配挂钩模式以及混合评价模式,这些模式的构建都是以公平、问责、激励为基础。借鉴国外的经验和做法,构建我国国家主导的科研评价制度需遵循学术优异导向、评价机制公开透明、学科分类评价、"质""量"兼顾等原则,并设计包括工作机构、工作程序及评价标准等在内的一整套科研评价制度。
2009 Vol. 26 (19): 116-119 [摘要] ( 744 ) [HTML 0KB] [PDF 131KB] ( 651 )
评价与预见
119 郭永;郝渊晓;杨秀云;
我国创意指数理论模型与测度指标体系研究
在对国内外创意指数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创意指数的理论模型。通过指标初选和修正两个阶段,设计了我国创意指数测度指标体系,分为3个层次、五大类、共23个指标。最后利用该体系对我国七大城市的创意指数进行了测度。
2009 Vol. 26 (19): 119-124 [摘要] ( 732 ) [HTML 0KB] [PDF 225KB] ( 727 )
125 孙习祥;
基于DEA的品牌延伸有效性评价
综合考虑品牌延伸各要素功能和属性的相互联系和制约,对涉及品牌延伸的众多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从而通过品牌延伸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将DEA方法引入到品牌延伸有效性评价中。运用DEA的C2R模型对品牌延伸决策单元的输入输出数据进行了分析判断,通过实例计算说明了C2R模型在品牌延伸有效性评价中的应用。
2009 Vol. 26 (19): 125-127 [摘要] ( 747 ) [HTML 0KB] [PDF 118KB] ( 582 )
128 刘希宋;王毅;喻登科;
2001—2006年我国知识竞争力的战略评价
在回顾知识竞争力和战略评价文献的基础上,从知识产出、知识经济效益、核心竞争力和持续竞争优势4个维度构建我国知识竞争力战略评价框架,并设计评价指标体系;采集我国2001—2006年的统计数据,利用熵权TOPSIS方法对我国知识竞争力进行战略评价实证分析;再运用计量分析方法研究知识竞争力战略指数与我国人均GDP之间的关系,得出我国知识竞争力稳步提升且大力促进经济增长的结论。
2009 Vol. 26 (19): 128-133 [摘要] ( 777 ) [HTML 0KB] [PDF 232KB] ( 556 )
134 赵峰;
企业创新项目R&D中的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研究
知识管理是企业创新项目R&D活动的重要部分,知识管理绩效决定着企业创新项目R&D活动的成败。阐述了企业创新项目R&D活动中的知识构成及知识管理绩效的评价原则,给出了知识管理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DEA方法对组织创新项目R&D活动的知识管理绩效进行了实证评价。
2009 Vol. 26 (19): 134-137 [摘要] ( 695 ) [HTML 0KB] [PDF 189KB] ( 640 )
知识管理与工程
142 牛冲槐;赵彩艳;王聪;
科技型人才聚集下信息共享效应与知识溢出效应关系研究
信息共享效应与知识溢出效应是科技型人才聚集的两大特征效应,通过具体分析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进一步研究了两者间的关系,旨在采取有效措施提升科技型人才聚集的综合经济性效应。
2009 Vol. 26 (19): 142-146 [摘要] ( 768 ) [HTML 0KB] [PDF 171KB] ( 572 )
147 潘美君;吴应良;
电子商务环境下驰名商标的知识产权保护对策研究
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的深刻影响已远远超过了技术和商业的微观领域,而在社会道德、伦理、法律和文化等公共政策这一重要的电子商务研究和实践领域中,我们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和挑战。其中,电子商务环境下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针对我国驰名商标这一具有特殊和重要价值的无形资产保护问题,分析和讨论了其与域名的冲突,并从知识产权保护的角度,探讨并提出了解决该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2009 Vol. 26 (19): 147-150 [摘要] ( 756 ) [HTML 0KB] [PDF 132KB] ( 584 )
151 刘红丽;张欣;王夏洁;
高技术产业集群知识转移网络研究
知识是高技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如何将高技术产业集群中的各类知识向高技术企业转移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分析了参与高技术产业集群知识转移的主体,构建了高技术产业集群的知识转移网络模型,该模型包括核心知识网络、辅助服务知识网络以及外围知识网络3个层次。
2009 Vol. 26 (19): 151-153 [摘要] ( 667 ) [HTML 0KB] [PDF 108KB] ( 717 )
153 陈要立;
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产业集群技术学习研究
基于社会网络的构成特性,发现产业集群的技术学习主要有集群内部的技术学习和对外技术学习两种模式,这两种技术学习模式对集群的发展产生的作用有明显的差异。根据我国产业集群实际状况,对于我国产业集群必须采用"外向型"技术学习模式,通过外部环境的技术信息扫描和学习,吸取、消化和转移到集群内部,再通过集群内部的知识扩散和转移,实现技术知识的共享和创新。
2009 Vol. 26 (19): 153-156 [摘要] ( 682 ) [HTML 0KB] [PDF 140KB] ( 798 )
科学理性与方法
157 程晓舫;张栋;刘景平;
基础自然科学与经济社会关联性的模型阐释
通过对经济社会形态的时间分段实证研究,揭示了基础自然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着关联性,并选择生活质量、劳动、资源、资本和社会力5个要素建立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模型。对模型进行演绎的结果表明:实证研究揭示的基础自然科学发展规律,受控于人类对改善生活质量的若干种方式的选择。
2009 Vol. 26 (19): 157-160 [摘要] ( 798 ) [HTML 0KB] [PDF 176KB] ( 747 )
161 高丹丹;
定量评估工艺流程对环境影响的新方法
人们日益认识到出现的环境问题主要由人类制造活动引起,因此迫切需要减少制造工艺流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评估工艺流程对环境的危害程度,找到描述制造工艺工业活动与环境影响关系的指标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一种定量评估工艺流程对环境影响的新方法,提出的线性模型中的参数采用货币单位衡量(废弃物的环境影响指数是通过质量参数求得的),使环境保护与企业的财务核算相联系,激励企业采用环保的生产经营行为。模型采用货币单位计量的参数,使这种新方法的适用范围更广泛。不同行业、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因此具有了可比性,从而使环境保护方面的相关规定更容易实施。
2009 Vol. 26 (19): 161-163 [摘要] ( 663 ) [HTML 0KB] [PDF 175KB] ( 543 )
164 陈玲玲;唐五湘;周飞跃;
决策论数学模型在共性技术立项决策中的应用
政府对共性技术立项作科学论证,使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这对于贯彻国家科技政策、促进共性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决策论的数学原理,针对共性技术立项决策的现实情况构建决策模型,并对参与主体的损益矩阵进行了推理,为共性技术项目立项决策机制的确立提供了新的视野。
2009 Vol. 26 (19): 164-167 [摘要] ( 724 ) [HTML 0KB] [PDF 170KB] ( 629 )
168 肖冬平;顾新;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知识网络结构演化研究
从自组织理论的视角分析知识网络的耗散结构机理,探讨知识网络结构自组织演化的规律:从网络系统的组建之前的无序状态向网络组建之后的静态有序结构,再向网络运行阶段的动态有序结构演化。
2009 Vol. 26 (19): 168-172 [摘要] ( 786 ) [HTML 0KB] [PDF 177KB] ( 683 )
173 蒋国瑞;柳中胜;黄梯云;
基于文本挖掘的TBT预警系统实证研究
技术性贸易壁垒(TBT)给我国出口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的TBT预警研究,使用经济理论和数学模型分析产业数据进行预警,有两个不足:一是产业数据收集困难,二是时效性差。基于文本挖掘的TBT预警系统,可通过抽取新闻评论关键词,分析关键主题的关注度及其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量化为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可能性指标,数据收集易于实现,预警及时。建立了TBT预警模型,并以我国产品出口美国为例,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在TBT预警领域首次引入文本挖掘技术,是该研究领域的一个补充和发展。
2009 Vol. 26 (19): 173-176 [摘要] ( 795 ) [HTML 0KB] [PDF 217KB] ( 545 )
人才与教育
177 魏江茹;
高科技企业知识型员工离职意愿的实证分析
如何留住知识型员工是高科技企业普遍面临的重要挑战。通过借鉴国内外离职的研究成果,选择组织层次和个人层次等变量进行知识型员工的离职意愿影响因素分析,从而为高科技企业如何留住知识型员工、提高其组织承诺感提供对策和建议。
2009 Vol. 26 (19): 177-179 [摘要] ( 717 ) [HTML 0KB] [PDF 113KB] ( 726 )
180 王子宽;徐君;罗长城;
基于创新主体集成的企业员工激励策略
企业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如何提高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能力,深入挖掘员工创新潜力,提高企业持续创新能力与市场竞争力,是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以企业创新主体集成为切入点,通过对创新主体、创新团队的集成策略研究,提出了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新思路。
2009 Vol. 26 (19): 180-182 [摘要] ( 690 ) [HTML 0KB] [PDF 110KB] ( 704 )
183 郑永平;党小梅;於林峰;
从科研项目的专利状态看现阶段高校专利质量问题
统计结果表明,从2001年开始,全国专利申请增长速度均超过20%,居于世界前列,增速明显高于我国科研总经费投入的增长幅度,高校的专利申请数量也在近年出现了高速增长。究竟是由于我国的发明创造在爆发性地增长,从而使专利申请数量急剧增加;还是由于专利意识的提高,为发明创造及时申请了专利保护;抑或是一种泡沫,在专利意识长期模糊下的一种矫枉过正的反应。结合近几年科研项目中专利状态的变化,来分析高校专利质量存在的问题,探讨提高高校专利质量的途径。
2009 Vol. 26 (19): 183-186 [摘要] ( 730 ) [HTML 0KB] [PDF 175KB] ( 656 )
187 曾卫明;朱晓霞;
基于AHP的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从大量文献资料分析来看,对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创新能力的研究往往注重于某一特定资源,尤其是知识方面。从科技创新团队创新能力的来源出发,探索其内涵及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简化的AHP结合模糊综合评价,对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给出了提升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创新能力的途径。
2009 Vol. 26 (19): 187-190 [摘要] ( 803 ) [HTML 0KB] [PDF 158KB] ( 779 )
综述
191 刘红玉;彭福扬;
国家创新战略演变研究
以我国科技发展指导思想、规划纲要及其配套政策为基本维度,分析了建国以来我国国家创新战略的历史演变过程,揭示了我国创新战略的指导方针呈现从"自力更生、迎头赶上"向"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转变的发展趋势,战略目标呈现从增强国家实力向生态化转变的发展趋势,实施手段呈现从单一行政手段向行政、经济、法律以及其它手段协同运用转变的发展趋势。基于我国创新战略演变的趋势分析,提出完善生态化自主创新战略的建议。
2009 Vol. 26 (19): 191-195 [摘要] ( 743 ) [HTML 0KB] [PDF 156KB] ( 700 )
196 张大为;汪克夷;
知识转移研究述评与展望
知识转移的研究可以分为对其前因、过程以及后果的研究,其中知识转移过程的研究又包括对知识转移主体、知识特征、知识转移媒介以及情境因素的研究。在明确知识转移内涵的基础上,回顾了当前知识转移研究的成果,并探讨了其未来的研究方向。
2009 Vol. 26 (19): 196-200 [摘要] ( 701 ) [HTML 0KB] [PDF 186KB] ( 775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