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更多
官方微信
欢迎扫码关注科技进步与对策微信公众号
用户社群
QQ群1(已加满):209477643
QQ群2(已加满):2425732
QQ群3(已加满):209477886
微信扫码加入用户社群,入群后修改群名称为姓名和单位,并仔细阅读群公告内容。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年 26卷 21期
刊出日期:2009-11-10

工程案例研究
工程科学管理
工程网络信息系统
工程项目评价
工程政策与法规
工程知识管理
   
工程科学管理
1 何继善;王孟钧;王青娥;
工程管理理论解析与体系构建
界定了工程与工程管理的内涵,分析了工程管理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剖析了工程管理学科的特点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阐明了研究工程管理理论体系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工程管理理论体系的框架。
2009 Vol. 26 (21): 1-4 [摘要] ( 798 ) [HTML 0KB] [PDF 128KB] ( 770 )
5 刘人怀;孙凯;孙东川;
大型工程项目管理的中国特色及与美苏的比较
按照洋为中用、古为今用、近为今用、综合集成的基本途径,通过案例来研究工程管理的中国特色,作为研究工程管理的中国模式和中国学派的基础。首先研究了我国近期的和古代的若干典型案例,接着研究了美国与前苏联的若干典型案例,分别加以简短的评述,最后归纳出大型工程项目管理所具有的中国特色的经验。
2009 Vol. 26 (21): 5-12 [摘要] ( 914 ) [HTML 0KB] [PDF 237KB] ( 851 )
13 严玲;赵华;
基于项目治理的代建人激励机制研究框架
代建制作为我国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改革的实施方式,其推行有效地提高了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绩效。在企业型代建模式下,对于代建人激励机制的研究是代建制进一步改革与推行的关键问题。目前,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比较分散且多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从而产生了对于代建人激励的困境。而通过引入项目治理理论,上述困境能够得以较好地解决。基于项目治理理论,将各种制度层面的激励机制有效整合,提出了代建人激励机制的整体理论框架,主要包括内部激励机制与外部激励机制。其中,内部激励机制包括风险分担机制与基于内附分担的报酬机制;外部激励机制则由代建人项目管理绩效考评机制与声誉机制构成。
2009 Vol. 26 (21): 13-17 [摘要] ( 806 ) [HTML 0KB] [PDF 194KB] ( 715 )
18 郭峰;舒灵智;廖博;
西部公益型水利建设项目应用RCP融资模式的探析
为了解决西部地区公益型水利建设项目融资困难的问题,引入RCP(资源—补偿—项目)融资模式,分析了我国现行水利项目融资基本模式和存在问题,对RCP融资模式进行了概述,并运用SWOT分析法论证了西部公益性水利建设项目中应用RCP融资模式的可行性。这种融资模式能够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水利项目的建设,提高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率,为解决水利建设中的融资难题提供了途径和可能。
2009 Vol. 26 (21): 18-21 [摘要] ( 751 ) [HTML 0KB] [PDF 144KB] ( 561 )
22 宁延;
和谐视角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目标体系设计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项目对社会、建设工程等都产生巨大影响。针对水利水电工程移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和谐移民的思想,体现在将被占用土地或企业资产的补偿、工程利益分享、自主公平参与发展、提高移民社会保障水平、改善移民就业创业能力和就业创业环境、保障移民在移入地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等与移民方式结合起来,是一种以人为本,贯穿始终的移民方式。并以目标管理为手段,以和谐为立足点,设计以费用、进度、各方满意度、与上层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主的目标体系,指导移民工作的实施。最后提出有关目标体系设计的注意点,保障目标体系的科学性。
2009 Vol. 26 (21): 22-25 [摘要] ( 795 ) [HTML 0KB] [PDF 116KB] ( 520 )
25 强茂山;林正航;
中国水电开发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前瞻
中国水电开发企业在近20年中迅速发展,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然而,随着水电开发项目的减少,很多水电开发企业正在或已经制定了适合自身发展的中长期发展战略,这样的发展战略的制订意味着公司的二次定位。基于对我国十家大型水电开发企业的调研数据,将水电开发企业分为3类;在总结各类企业发展战略特点的基础上,得出了水电开发企业的5个发展方向;进一步提出了影响战略发展方向的五大因素,分析了影响因素对发展方向抉择的作用机理,得出了每个企业有其独特的起点和发展历程,同时决定了其特定的发展方向的结论。
2009 Vol. 26 (21): 25-30 [摘要] ( 742 ) [HTML 0KB] [PDF 194KB] ( 631 )
31 郭涛;刘晓君;
基于博弈论的工程监理问题再分析
结合工程实际,通过博弈分析认为,由于项目业主有自己的代理人履行管理职能,且代理人的权力远远大于监理人,因而主动与施工单位合谋寻租的非监理人而是业主代理人;由于2002年版质量验收规范为质量管理的现实操作提供了巨大的弹性空间,同时监理人的经济利益受制于业主代理人,最终监理人的被动合谋使得业主、监理、施工三方代理人的有限度违规成为博弈均衡点。因而工程事故频发的根本原因并非监理人与承包商的合谋寻租,而现有针对监理的惩戒性制度和严格繁琐的签字手续也存在方向性错误。
2009 Vol. 26 (21): 31-35 [摘要] ( 730 ) [HTML 0KB] [PDF 166KB] ( 557 )
36 毛春丽;
建设项目招投标过程中界面管理的应用
介绍了建设项目界面及界面管理的定义,认为界面管理在建设项目中是实体界面管理、合同界面管理和组织界面管理的综合,阐述了在招投标过程中应用界面管理的意义,并以实际案例阐述了界面管理在招投标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2009 Vol. 26 (21): 36-39 [摘要] ( 836 ) [HTML 0KB] [PDF 140KB] ( 520 )
40 张国安;程庆辉;
基于市场比较法的房地产项目定价研究
对市场比较法中可比案例的选用、比较因素的确定和市场比较法的操作步骤进行了阐述,并通过A项目运用市场比较法确定项目均价的案例分析,详细说明了市场比较法确定房地产项目均价的程序。
2009 Vol. 26 (21): 40-42 [摘要] ( 891 ) [HTML 0KB] [PDF 110KB] ( 690 )
43 周红;
大型工程全寿命期生态成本研究综述
大型工程建设对区域社会、环境、经济造成长期影响,关系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从项目评价研究来看,环境评价实际上已经独立成为一个体系,而社会评价仅停留在定性层面,因此需要研究以全寿命期成本为核心的项目评价。项目生态成本包括社会成本、环境成本和工程成本,需要厘清三者的边界。现行的工程成本来自货币化的相对体系,不能解决资源的绝对价值的度量问题,因此资源绝对价值度量的量化模型亟待研究。基于系统生态学的能值分析能够计算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动和能量传递,并直接把资源价值转化为太阳能值质量(Emergy)。
2009 Vol. 26 (21): 43-46 [摘要] ( 754 ) [HTML 0KB] [PDF 154KB] ( 507 )
47 王广斌;张洋;谭丹;
基于BIM的工程项目成本核算理论及实现方法研究
对建设项目而言,预算超支现象十分普遍。而缺乏可靠的成本数据是造成成本超支的重要原因。建筑信息模型(BIM)作为一种变革性的生产工具将对建设工程项目的成本核算过程产生深远影响,能有效提高建筑生产过程成本计算的可靠性。首先分析了建筑信息模型对成本计算过程的影响,提出了3种基于BIM的工程项目成本计算的技术方案,并详细分析了每种技术方案的特点,最后,对基于BIM的成本计算过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2009 Vol. 26 (21): 47-49 [摘要] ( 796 ) [HTML 0KB] [PDF 137KB] ( 930 )
50 宋元涛;吴善杰;黄钧;
分期投资项目群选择研究
针对南水北调项目群分期投资的效益问题,给出了数学模型,并利用背包问题的贪婪算法得到了项目群的最大效益及其工程开工顺序的安排情况,给项目投资计划处在选择项目投资阶段的人员以一定的参考,便于资金充分、合理地得到利用,最终得到最大的收益。
2009 Vol. 26 (21): 50-52 [摘要] ( 800 ) [HTML 0KB] [PDF 130KB] ( 527 )
53 姜连馥;孙改涛;
基于工业生态学的建筑业生态链构建及代谢分析研究
依据工业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中国建筑业生态链进行了研究。参照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建立了建筑业生态系统,构建了建筑业生态链。运用工业代谢分析方法和原理,建立了反映建筑业生态链物质流动关系的代谢分析系统图,揭示了建筑业生态系统中物质代谢及循环流动机理,并给出了建筑业代谢分析方法的步骤,对我国开展建筑业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2009 Vol. 26 (21): 53-55 [摘要] ( 801 ) [HTML 0KB] [PDF 123KB] ( 594 )
56 刘应宗;
工程管理理论体系探析
发达国家的工程管理理论主要有工程投资、建设总承包、施工管理理论等,我国工程管理理论走的是自主创新的道路,从规划开始,经过设计、投资、建设到交付使用,工程管理可分为工程规划、设计、投资、建设和使用管理几个阶段,工程管理理论体系由工程规划、工程设计、工程投资、工程建设和工程使用等理论组成。
2009 Vol. 26 (21): 56-58 [摘要] ( 772 ) [HTML 0KB] [PDF 92KB] ( 667 )
59 陈敬武;袁鹏武;
建设项目目标集成管理的组织模式
介绍了网状虚拟组织的内涵,提出了网状虚拟组织的模式,并分析了该模式的核心——"联合协调小组"。根据项目实施阶段的不同,构建由不同参与方组成的联合协调小组,对如何更好地进行网状虚拟组织管理提出了建议。
2009 Vol. 26 (21): 59-61 [摘要] ( 782 ) [HTML 0KB] [PDF 121KB] ( 579 )
62 张少锦;王孟钧;王青娥;
公路工程建设管理体系创新
针对我国公路工程缺乏建设管理标准、规范、指南和执行力不足的现状,提出了以目标管理为核心,管理目标合同化、管理内容格式化、内容执行程序化、执行手段信息化(CFPI)的精细化管理思路,基于执行力和预控原理,通过深入研究,提出公路工程建设执行控制理论体系并应用于工程建设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09 Vol. 26 (21): 62-65 [摘要] ( 770 ) [HTML 0KB] [PDF 141KB] ( 563 )
66 吴文武;
工程管理的两种思维方式及工程管理的检验标准
对工程管理提出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工程实际管理中的理工科思维和工程统筹管理中的哲学性思考,通过对"检验工程的标准是什么"的分析,从另一个方面对工程管理给予注解。
2009 Vol. 26 (21): 66-67 [摘要] ( 743 ) [HTML 0KB] [PDF 72KB] ( 630 )
68 黄正荣;
工程系统及环境的不确定性与工程风险控制——基于工程哲学的启示
工程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与工程系统及环境的不确定性相结合,会造成工程系统的某些情形或事件的不可预测性,致使工程充满或大或小的风险性,这就是工程风险的生成机理。在分析工程系统及环境的不确定性及其表现形式的基础上,探讨了工程风险的含义、特征和种类,并对工程风险控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了哲学阐释。
2009 Vol. 26 (21): 68-71 [摘要] ( 717 ) [HTML 0KB] [PDF 117KB] ( 649 )
72 李悦;王晓鸣;
“建筑场”存在的哲学思考
系统思想随着人类的发展不断充实完善,并以其独有的哲学指导意义渗透到建筑工程领域之中。在目前所研究的"建筑—环境"系统中,建筑与环境、建筑与人的能量流动均由变量控制。对物理学的场论进行了研究,引入"场"概念,并对古代朴素场观念及系统思想中的"场"认识进行了思考,在哲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建筑—环境"系统中还存在一种介质――"建筑场"的假设。有国内外对"建筑场"研究的基础上,对其定义进行重新诠释,并对其物质性、时间的不可逆性、空间的拓展性进行了相应的阐述。
2009 Vol. 26 (21): 72-75 [摘要] ( 725 ) [HTML 0KB] [PDF 174KB] ( 510 )
76 毛如麟;栗晓红;游锐;张合军;贾广社;
建设工程社会学导论
建设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子系统,并与外部社会相互影响。提出建设工程社会的概念,构建建设工程社会学理论框架,运用实证分析方法,从社会学的视角描述和解释建设工程社会现象,旨在为工程相关人士提供更为开阔的视野。
2009 Vol. 26 (21): 76-80 [摘要] ( 813 ) [HTML 0KB] [PDF 181KB] ( 610 )
工程知识管理
81 杜宾;刘晓龙;邱菀华;
工程项目的风险指数建模及仿真分析
针对工程项目的返工迭代现象造成项目的进度风险和费用风险,提出了改进的项目风险指数模型,并建立仿真模型分析单一风险和组合风险。在任务执行时间不确定和最优执行顺序已知的条件下,考虑费用与进度的关系服从Weibull分布,同时还考虑返工迭代的随机性和学习效应对项目进度的影响。通过仿真算例分析,验证了风险指数模型描述项目风险的有效性和动态性。
2009 Vol. 26 (21): 81-84 [摘要] ( 686 ) [HTML 0KB] [PDF 193KB] ( 653 )
85 杨林;赵延龙;
基于离散-连续混合系统的工程进度仿真构想
阐述了整合离散事件系统仿真和系统动力学仿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依据Pritsker提出的离散变量与连续变量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举例说明了离散-连续混合系统如何工作。
2009 Vol. 26 (21): 85-87 [摘要] ( 677 ) [HTML 0KB] [PDF 129KB] ( 562 )
88 张淑山;张连营;
建设项目多资源优化的进化算法实现
工程实践中,资源优化具有众所周知的重要意义,然而现存的一些资源优化的方法往往存在求解精度不够、求解效率较低、通用性差等缺点,尤其是在对具有不同权重的多资源均衡问题的研究还不是很充分。引入的改进进化算法在解决有不同权重的多资源均衡优化问题时表现得十分有效,计算过程容易掌握,由于算法本身具有隐并行性,特别适用于并行计算和全局优化问题。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处理较复杂的大项目多资源优化问题,该算法具有不可估量的潜力和优越性。
2009 Vol. 26 (21): 88-90 [摘要] ( 720 ) [HTML 0KB] [PDF 200KB] ( 553 )
91 李慧敏;王卓甫;
建设工程发包方式的谱分析与设计模型
建设工程发包方式对工程进度、质量和投资目标的实现有深刻的影响。从构建建设工程时空二元结构、发包方式谱出发,对经典发包方式的内在规律、衍生方式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工程特点、建设环境和市场条件等影响工程项目发包方式的因素,提出了发包方式可行集的方法。在些基础上,提出了工程发包方式的优化设计模型,为建设工程项目发包方式设计/创新打下了理论基础。
2009 Vol. 26 (21): 91-94 [摘要] ( 788 ) [HTML 0KB] [PDF 158KB] ( 635 )
工程政策与法规
95 李晓东;范昕墨;
需求导向的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投资项目选择行为研究
在剖析嵌入经济理性的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投资行为产生机理的基础上,运用委托代理理论,设计村镇基础设施建设中嵌入政治理性的政府投资项目选择行为优化激励合约,通过在激励合约中植入村镇居民满意度参数,从理论层面为实现村镇基础设施建设中政府投资项目选择行为的优化提供可靠依据。同时结合理论分析得出的基本结论,基于元胞自动机的相关理论知识,对嵌入政治理性的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投资行为进行仿真研究,清晰直观地观察到了政府投资项目选择行为的演化过程,验证控制合约中参数设计的有效性,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2009 Vol. 26 (21): 95-98 [摘要] ( 754 ) [HTML 0KB] [PDF 202KB] ( 788 )
99 朱宏亮;崔晶晶;
工程建设标准与法律法规互动关系研究
工程建设标准是相关法律法规的重要技术支撑,法律法规则是保障工程建设标准顺利实施的有力工具,二者积极互动关系的建立是保障工程建设标准化事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要素。通过对工程建设标准与法律法规互动关系的研究分析,明确二者的相互影响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工程建设标准与法律法规积极互动关系与消极互动关系并存的现状,提出促进积极互动关系建立的措施建议,为完善我国工程建设标准法制化建设提供指导意见。
2009 Vol. 26 (21): 99-102 [摘要] ( 803 ) [HTML 0KB] [PDF 128KB] ( 560 )
102 陈珂;
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
公众参与在整个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中起到一种释放压力和监督纠偏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大型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如水电站、桥梁、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公众参与不仅可以减少因市场缺陷和政府失灵给项目建设带来的各种干扰,对缓解项目决策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和负面效应,都有积极的作用。旨在通过分析国家为应对金融危机而公布的4万亿投资计划的构成,明确公众参与对于有效发挥投资带动作用,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性,同时针对我国公众参与的发展现状,试图提出个人的建议和看法。
2009 Vol. 26 (21): 102-105 [摘要] ( 819 ) [HTML 0KB] [PDF 136KB] ( 739 )
106 伍进;何佰洲;
工程款英系法律保护模式及其对我国建筑业的借鉴
工程款拖欠是影响我国建筑业健康发展的一大重要问题。在国家行政资源的干预下,显性拖欠逐步让位于隐性拖欠。从制度上完善防止工程款拖欠的长效机制,是更好地保护建筑业承包商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分析工程款英系法律保护模式,从历史发展和立法手段的角度解释当前英系法律体系下建筑业付款保障法案的缘由和功效,并指出禁止条件支付条款和裁决机制的设立值得我国建筑业借鉴。
2009 Vol. 26 (21): 106-108 [摘要] ( 851 ) [HTML 0KB] [PDF 124KB] ( 546 )
109 郑边江;
政府公共项目成本补偿机制研究——基于合同理论的分析
针对政府公共项目成本补偿问题,从激励企业降低政府公共项目的运营成本的角度,探讨了政府公共项目的最优成本补偿以及相应的激励合同设计问题。借助合同理论和激励理论的方法,通过对不同类型技术参数企业的分析,探讨了不同技术参数类型企业的最优成本补偿方案,对相应方案实施的合同机制进行了设计,并探讨了企业技术参数对公共项目成本补偿合同激励强度的影响,指出不对称信息降低了合同激励方案的强度,对合同的激励作用存在着负效应。从政府角度而言,对抽租问题的考虑降低了激励方案的强度,使激励方案由固定价格合同向成本加成合同转变。
2009 Vol. 26 (21): 109-112 [摘要] ( 792 ) [HTML 0KB] [PDF 175KB] ( 573 )
工程案例研究
113 丁烈云;陈兴海;
从汶川地震灾害看我国建筑质量风险分担机制
5.12汶川地震后,房屋地震保险再度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针对目前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现状以及工程质量保证保险不承保由于地震带来的房屋损失问题,提出政府主导的市场化救灾模式,并从建筑质量风险基金的法律基础、风险评估、精算与控制体系、财务及风险分散机制以及震后理赔管理系统4个方面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建筑质量风险分担机制的运作框架。
2009 Vol. 26 (21): 113-117 [摘要] ( 799 ) [HTML 0KB] [PDF 191KB] ( 601 )
118 刘红勇;韩能;韩侠;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中城市土地权属研究——以都江堰市为例
汶川地震对灾区的房屋造成了极大破坏,灾后住房重建工程量巨大。灾后住房重建中受灾民众的原住房土地权属与灾后重建住房的土地权属问题受到极大关注。以重灾区都江堰市为例,结合灾后住房重建土地权属问题的现状,通过分析灾后重建中的土地权属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灾后尽快明确并恢复权属、结合土地权属问题来制定灾后重建规划、发挥市场调节作用三个方面的措施来解决灾后重建中的土地权属问题。
2009 Vol. 26 (21): 118-120 [摘要] ( 707 ) [HTML 0KB] [PDF 131KB] ( 517 )
121 尹贻林;钟炜;苏永青;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管理模式研究——陕西省略阳县地震灾区天津市对口支援实践
以天津市对口支援陕西省略阳县地震灾区恢复重建项目为例,从可持续发展理论角度出发,研究具有可操作性的略阳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管理模式,期望通过该研究成果,不仅对陕西省略阳县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的建设管理措施和手段进行总结和归纳,更重要的是能对国内目前其它援建项目的实施管理起到启发和借鉴作用,以促使有限的政府灾后重建专项资金发挥最大效用,提高我国灾后建设管理的水平。
2009 Vol. 26 (21): 121-124 [摘要] ( 708 ) [HTML 0KB] [PDF 158KB] ( 475 )
125 袁成浩;唐礼寿;张鹏;李志翔;周长秋;
灾后重建背景下农村住宅建设模式分析——以四川省安县晓坝镇为例
地震灾后住宅重建是"先生活,后生产"指导原则下恢复重建工作的首要任务。通过对"5.12"汶川地震重灾区四川安县晓坝镇农村住宅建设的分析,系统总结了乡村城镇化、统一规划住宅小区、政府规划农民自建、农民自主设计自主建设4种主要农房建设模式。总结经验,提出规划优先、政策引导、动态维护、系统工程、依靠群众等思想,强调农房建设要因地制宜、灵活机动地实施多样化模式统一协调发展,指出今后农村住宅建设主要应是对既有建筑进行改造和维护。
2009 Vol. 26 (21): 125-128 [摘要] ( 714 ) [HTML 0KB] [PDF 150KB] ( 504 )
129 刘正光;
香港公路桥梁维修及保养工程合约——引用公私伙伴关系(PPP)协议的经验
正确和有效的公路桥梁维修和保养可保持其在使用期内能正常工作,保证行车及使用者的安全,因而维修和保养工作非常重要,这都是政府向公众提供的服务,通常是由政府经过公开招标,选择最合适的承建商来承包实际工作。近年香港特区政府路政署引入公私伙伴关系(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即PPP)协议于公路及桥梁维修和保养工程合约,改变传统的监管模式,把过去政府和承建商(甲方—公共部门和乙方—私人部门)的面对面关系,改变为共同站在一方,以共同面对工程项目为目标,争取最大利益,因而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为提供公共服务而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分担风险,分享收益,不但可获得可持续性的益处,还可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并降低成本。
2009 Vol. 26 (21): 129-131 [摘要] ( 774 ) [HTML 0KB] [PDF 122KB] ( 644 )
132 孙静春;常琳;
煤化工基地产业链关联性分析——以YM集团为例
为实现煤化工基地化的规模化发展,产业链延伸战略是主要途径。因此研究其产业链发展的规律,对煤化工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时间序列协整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方法构建了产业链关联分析模型;以YM煤业集团作为案例,选取生产成本、销售成本、销售收入和销售利润等财务指标,运用EViews软件,对煤炭、建材、电力、化工和炼铝等产业从2000年到2005年的数据进行了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计算结果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YM煤业集团产业链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匹配性,针对YM煤化工基地的产业和谐发展提出了建议。
2009 Vol. 26 (21): 132-137 [摘要] ( 679 ) [HTML 0KB] [PDF 228KB] ( 673 )
138 张银桥;周卉;
代建制项目权责划分研究——湖南援建项目实施代建制的启示
代建项目中,委托人与代建人之间权责的合理划分,是代建制的经济、社会效应充分发挥的前提基础,但如何合理划分却是一个严重困扰实践工作者的普遍难题。分析了代建制项目权责划分的迷思,对湖南省在四川理县的灾后重建援助项目实施代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代建制项目权责划分的经济学模型,最后依据实践经验与理论模型结论提出了政策建议。
2009 Vol. 26 (21): 138-140 [摘要] ( 801 ) [HTML 0KB] [PDF 101KB] ( 700 )
141 谭聪;谭大璐;申立银;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灾后重建思考
汶川地震给四川地区带来重大灾害,如何运用有限的资源,使受灾的民众在较短时间内恢复正常生活和生产,因地制宜地进行灾后重建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以四川灾区农村产业规划重建为重点,结合目前灾后农村重建中的实际情况和问题,对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灾后重建的应用性和合理性进行了论述,试图为今后农村重建决策提供借鉴。
2009 Vol. 26 (21): 141-143 [摘要] ( 718 ) [HTML 0KB] [PDF 138KB] ( 592 )
144 郑迦宁;胡昊;林少培;
汶川地震灾后板房回收利用的成本效益分析
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后,灾区建造了67万余套活动板房用于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在灾后永久性住房陆续建造完成后,这些活动板房的回收利用问题亟待解决。对活动板房的回收处理目前尚未有可行性方案或政策出台。在对都江堰地震灾区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理念为出发点,提出一套包含活动板房建造、使用、回收、拆卸、再利用等各阶段的循环利用方案;以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建立了灾后活动板房回收利用的成本效益模型,提出利用多目标规划方法求解政府补贴额度;最后,对当前板房的回收利用及今后应对措施分别提出了政策建议。
2009 Vol. 26 (21): 144-147 [摘要] ( 920 ) [HTML 0KB] [PDF 183KB] ( 538 )
工程项目评价
148 徐兴中;张龙天;
基于群决策和变权赋权法在水闸老化模糊综合评判中的应用研究
阐述了基于群决策和变权赋权法的水闸老化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在研究水闸老化病害类型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给出水闸老化病害评估准则,并构造水闸老化病害评估指标体系,建立了水闸老化病害评估的层次结构及相应的评估模型;根据水闸老化病害评估的特点,并针对以往评估方法中赋权存在的不足与缺陷,将群决策赋权法和变权赋权法引入到模糊综合评判方法中,提高了决定水闸老化程度和影响因素权重的评估精度,进而可以系统地判别水闸的老化级别。最后用工程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2009 Vol. 26 (21): 148-152 [摘要] ( 729 ) [HTML 0KB] [PDF 196KB] ( 615 )
153 李伟;李光辉;李月娟;贾培云;
基于DEA模型的我国各省区建筑业生产效率评价实证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对固定资产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建筑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以我国31省区建筑业的生产效率状况作为研究对象,运用DEA方法建立了建筑业效率评价模型。根据国家统计年鉴数据,运用基于DEA模型的生产效率评价方法对我国31省区建筑业的总效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为国家对于建筑业进行宏观调控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各省区改进建筑行业生产效率提出了政策建议。
2009 Vol. 26 (21): 153-155 [摘要] ( 726 ) [HTML 0KB] [PDF 116KB] ( 561 )
156 杜静;
对汶川震后恢复重建项目后评价工作的探讨
依据国家及地方政府的重建规划与政策,针对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后恢复重建项目的后评价工作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在阐述后评价工作内涵的基础上,阐明了进行此项工作的必要性与如何选择评价对象,进而从项目建设过程、经济效益、社会及环境影响和项目可持续性等方面,探讨了恢复重建项目后评价工作的内容,以及各阶段所采用的评价方法,通过总结项目建设与运营中的经验教训,修正完善这些有较大影响面的项目,为未来同类项目的决策与实施提供高质量的建议。
2009 Vol. 26 (21): 156-159 [摘要] ( 663 ) [HTML 0KB] [PDF 122KB] ( 508 )
160 吴丽;吴飞;陈礼仪;
震后边坡治理工程风险评价体系
汶川特大地震带来大量的山体滑坡、失稳等地质问题,灾后重建涉及大量的边坡治理工程,为有效提高此类工程的项目管理水平,提出了一套针对震后边坡治理工程的风险评价体系。根据边坡治理工程及震后灾区余震不断,生产环境不完善等现状,设计了风险识别的分解模式,并使用风险矩阵图法进行风险评价,为项目管理提供较科学的管理依据。
2009 Vol. 26 (21): 160-162 [摘要] ( 739 ) [HTML 0KB] [PDF 120KB] ( 531 )
163 郭琦;刘潋;胡萍;石青梅;
基于熵权的震后工程建设环境模糊综合评价
以震后重建为背景,分析和归纳影响工程建设环境的各评价指标,运用熵权的方法确定各个指标的评价权重值,建立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适用性,为震区工程建设的决策者提供了直观、有效的依据。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较一般综合评价更符合客观实际,更便于操作和使用。
2009 Vol. 26 (21): 163-165 [摘要] ( 721 ) [HTML 0KB] [PDF 130KB] ( 568 )
工程网络信息系统
166 常春光;陈冬文;王立杰;高波;
基于CBR的建筑生产安全诊断系统研究
为提高建筑生产安全诊断工作效率与系统化程度,给出了基于CBR的建筑生产安全诊断系统流程。在系统分析建筑生产安全隐患影响因素的前提下,设计了面向建筑生产安全诊断的案例表达技术,并研究了面向建筑生产安全诊断的案例匹配技术、案例调整技术与案例维护技术。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案例库规模的增加,平均案例匹配率有所提升、平均案例调整率有所降低。CBR适于解决诸如建筑生产安全诊断等非结构化问题。
2009 Vol. 26 (21): 166-170 [摘要] ( 702 ) [HTML 0KB] [PDF 163KB] ( 521 )
171 任世贤;
论网络时差
传统网络的核心时差参数是被CPM算法逆向计算程序的技术路径规定的。BANT网络依据网络计划系统从初始时态转化为临界时态的规律和其实现途径的研究成果,并按照网络层次结构理论设计其时差参数体系。网络时差理论是网络计划技术的核心内容。通过核心网络时差参数的比较,阐述了二者网络时差参数体系的实质性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网络计划技术原始创新的时差理论。
2009 Vol. 26 (21): 171-175 [摘要] ( 715 ) [HTML 0KB] [PDF 235KB] ( 558 )
176 张合军;陈建国;贾广社;毛如麟;
社会网络分析与建设工程绩效目标设置
建设工程的根本绩效是推动社会的健康发展,建设工程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伴生许多社会问题,西部大开发和国家刺激经济发展规划催生大量建设工程,必然要求解决好建设工程伴生的社会问题。建设工程是由参与项目的组织共同形成的社会网络实施的,解决工程伴生问题需要运用针对组织互动的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按照业务和监管关系建立其建设工程社会网络,并进行网络分析,发现建设工程宏观绩效中公众利益和自然环境效益最难得到保障,找出了社会网络中影响项目绩效的关键组织和个体,认为建设项目的最大受益者应该分配更多的社会责任,满足建设工程的绩效要求,提出一种建设工程绩效设置的模型,试图改善建设工程项目引出的诸多社会问题。
2009 Vol. 26 (21): 176-180 [摘要] ( 740 ) [HTML 0KB] [PDF 191KB] ( 627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