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更多
官方微信
欢迎扫码关注科技进步与对策微信公众号
用户社群
QQ群1(已加满):209477643
QQ群2(已加满):2425732
QQ群3(已加满):209477886
微信扫码加入用户社群,入群后修改群名称为姓名和单位,并仔细阅读群公告内容。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年 26卷 4期
刊出日期:2009-02-25

产业技术进步
科技法制与政策
科技管理创新
科学理性与方法
评价与预见
企业管理创新
区域科学发展
人才与教育
知识管理与工程
综述
   
科技管理创新
1 郑勇军;李 婷
技术创新、交易效率与专业市场制度演化
通过建立一个创新影响传导流程的分析框架,剖析技术创新、交易效率与专业市场制度演化之间的机理,在此基础上论证技术创新是影响专业市场制度演化的关键因素,其传导机理是:技术创新→交易成本、交易收益→交易效率→专业化分工→专业市场制度演化。在此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浙江专业市场为例,对专业市场这一传统的市场组织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2009 Vol. 26 (4): 1-4 [摘要] ( 1923 ) [HTML 0KB] [PDF 142KB] ( 825 )
5 施春来
“非此地发明综合症”与研发组织活性研究
研发组织的活性对于研发过程与结果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而“非此地发明综合症”却对研发团队及其成员带来桎梏。采用研发组织文化重塑、研发思想跃升、沟通网络依托、研发团队策略性组建以及研发创新模式打造等方法,可以保障和提升研发组织的活力。
2009 Vol. 26 (4): 5-8 [摘要] ( 1733 ) [HTML 0KB] [PDF 133KB] ( 659 )
9 孙 瑶;蒋 瑛
外资研发与国家创新系统的自组织演化
任何一个开放的国家创新系统的发展都是一个自组织演化的过程,是这个系统不断发展、不断成熟和不断进化的动态过程。外资研发活动对东道国国家创新系统自组织演化的作用,在于强化了这个过程的前提基础、动力机制和涨落作用。目前,外资在华从事的研发活动越来越多,而且从量和质上都发生了变化。但是,这是否有利于我国国家创新系统的演化,还取决于我国吸收先进技术的能力、外资研发机构与我国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关联性、创新市场的竞争性以及技术人力资源情况等条件。
2009 Vol. 26 (4): 9-12 [摘要] ( 773 ) [HTML 0KB] [PDF 155KB] ( 739 )
13 王文春;王清芬;王 慧
从自然科学基金的分布看中国创新体系结构
借助于城市体系的相关理论分析了自然科学基金资金面上项目的分布法则,并且对各学科基金分布的空间差异以及离散度进行了测度。发现自然科学基金的分布比现有城市体系更符合城市的位序-法则(Rank-Size Rule),在面上基金获得方面,东南部城市表现更优异。这预示将来南方城市会进一步增强自己在中国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学科分布方面,根据方差公式得出:信息科学、地球科学、工程与材料科学、化学科学在空间分布上比较分散,其它学科基金分布相对集中。
2009 Vol. 26 (4): 13-15 [摘要] ( 818 ) [HTML 0KB] [PDF 149KB] ( 732 )
16 张国强;张杰飞
从影响因素的视角研究FDI、技术溢出与技术进步
FDI是否必然会给东道国带来技术溢出和技术进步呢?相关文献的研究对此存有争论。从影响因素的视角,对近期有关FDI技术外溢的文献进行述评,探究其争论的原因,以期对当前的理论研究和政府政策提供一些帮助。
2009 Vol. 26 (4): 16-19 [摘要] ( 773 ) [HTML 0KB] [PDF 167KB] ( 745 )
20 冯 漪;李国妤
研发联盟和研发并购的决策框架研究
研发联盟和研发并购是两种重要的企业外部成长方式,分析了交易成本理论、规模经济理论、资源基础理论和战略选择理论在进行研发联盟和研发并购决策时的作用,建立了一个基于动态能力理论的企业研发联盟和研发并购的决策框架。
2009 Vol. 26 (4): 20-21 [摘要] ( 767 ) [HTML 0KB] [PDF 85KB] ( 596 )
区域科学发展
22 陈继勇;隋晓锋
“两型社会”建设中武汉市工业发展战略的实证研究
随着武汉城市圈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全国“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该地区在环保、节能方面的现状和发展战略逐渐成为了全国关注的焦点。通过对“武汉城市圈”的“龙头”——武汉市1985~2007年的环境状况、单位工业产值能耗、经济增长和外商直接投资等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实证分析发现,武汉市已经进入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互促进的发展阶段,环境水平和能耗状况都随经济的不断发展而逐步改善;武汉市引进的外商直接投资虽然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总体上质量不高;外商直接投资对武汉工业的知识溢出水平很低;武汉市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国际“污染避难所”。
2009 Vol. 26 (4): 22-27 [摘要] ( 2061 ) [HTML 0KB] [PDF 324KB] ( 1042 )
28 罗国锋;谈 毅;吴水兰
支持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资本市场研究
在对湖北省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资本市场的微观结构进行详细调研的基础上,指出在一个全国性的资本市场体系中,湖北省利用资本市场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首先在于建立一个有效的三板市场和活跃的产权交易市场;其次在于构建一个高效率的风险投资体系;最后还要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营造一个包括技术创业氛围在内的良好的高新技术发展环境。
2009 Vol. 26 (4): 28-32 [摘要] ( 1925 ) [HTML 0KB] [PDF 261KB] ( 727 )
33 唐德祥;孟卫东
R&D、制度、工资对出口影响的区域差异分析——基于我国东、中、西部面板数据(Panel Data)模型的经验研究
运用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R&D、制度、工资对我国出口影响的区域差异,实证结果显示,R&D、制度和工资对东、中、西部地区外贸出口的作用模式存在着显著差异。最后提出建议,针对东、中、西部地区外贸出口的变量影响差异,应结合区域实情、因地制宜、合作互动,促进东、中、西部地区外贸出口的协调发展。
2009 Vol. 26 (4): 33-37 [摘要] ( 1852 ) [HTML 0KB] [PDF 262KB] ( 687 )
38 孟利锋;刘元元
天津中小企业的成长性与区域选择
合理的区域选择是影响中小企业成长性的重要因素。结合中小企业区域选择的理论与原则,针对天津市中小企业的区域分布现状及特点,提出要增强天津市中小企业的成长性,就必须在进行行业定位时突出区域特色和优势,根据企业类型合理选址,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的区域联动作用,加快城市化进程。
2009 Vol. 26 (4): 38-41 [摘要] ( 1743 ) [HTML 0KB] [PDF 141KB] ( 712 )
产业技术进步
42 吴晓波;吴 东
全球制造网络与我国制造企业嵌入模式
目前我国制造业普遍存在着企业知识基础薄弱、技术能力缺失、创新能力落后的状况,这一现状决定了我国制造业企业,在国际旗舰企业主导的全球制造网络中,处于网络边缘化的位置。为此需要通过两种模式嵌入全球制造网络:①密切与国际旗舰企业的联结,学习和获取资源、知识,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涉及的是本地企业和国际旗舰企业之间的交互关系;②试图构建自己主导的全球制造网络,主要涉及本地企业和全球资源、能力的整合与互动。所以,研究全球制造网络与我国制造企业的嵌入模式,对于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现实意义。
2009 Vol. 26 (4): 42-44 [摘要] ( 837 ) [HTML 0KB] [PDF 110KB] ( 759 )
45 袁 鹏
技术追赶的实证研究——基于制造业行业的考察
在制造业行业水平上对技术追赶过程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构建技术前沿面来衡量技术差距,并在控制了技术吸收能力差异后,利用面板数据估计了追赶率。在1988~1997年间,在不同行业上,技术差距的变化趋势差别明显,整体上追赶率较低;而1998~2005年期间,在整体和行业水平上,均具有较高的追赶率,技术普遍地表现出公共品特性。东部地区在吸收能力上强于中西部地区,中部与西部地区间差异较小。相比东部,中西部技术水平较低,具有较大追赶潜力,可以通过提高吸收能力来缩小差距。
2009 Vol. 26 (4): 45-49 [摘要] ( 806 ) [HTML 0KB] [PDF 210KB] ( 744 )
50 汤长安;曹 兴;徐 磊
企业网络视角下的产业集群初期的技术创新扩散模式研究
产业集群初期是生产某一类产品的大量中小企业的集聚,集群创新能力较弱,技术的外部引进和内部扩散是其提升技术水平的主要途径。首先,分析了集群内部企业网络特征及其对创新扩散的影响,并指出了阻碍新技术向集群内部扩散的主要因素;然后,基于集群内部的企业网络,对新技术向集群内部的扩散和新技术在集群内部企业间的扩散进行了博弈分析;最后,提出了初期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扩散模式。
2009 Vol. 26 (4): 50-54 [摘要] ( 2093 ) [HTML 0KB] [PDF 166KB] ( 764 )
55 孟晓明;
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平台的构建方案研究
分析了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建设农业电子商务平台是发展农业电子商务的第一步。结合我国农业现状和特点,给出了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平台的4种构建方案及其框架结构,这4种方案分别是企业自有电子商务平台、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协同电子商务平台和国际化电子商务平台,并从适应性、应具备的功能、实施策略等方面对这4种方案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2009 Vol. 26 (4): 55-58 [摘要] ( 866 ) [HTML 0KB] [PDF 195KB] ( 899 )
企业管理创新
59 陈艳莹;孙 辉
环境管制与企业的竞争优势——对波特假说的修正
以波特为代表的少数学者从成本抵偿的角度得出环境管制能够增强企业竞争优势的结论。从X无效率和引致技术进步两个角度分析环境管制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发现环境管制虽然能够提高企业效率,但并不一定能够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当环境管制引致的X无效率降低和技术进步节省的成本等于污染控制给企业增加的成本时,绿色企业将与灰色企业具有同样的竞争力。
2009 Vol. 26 (4): 59-61 [摘要] ( 1799 ) [HTML 0KB] [PDF 116KB] ( 768 )
62 索贵彬;赵国杰
基于可拓物元模型的企业持续创新系统主导力评价
持续创新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世界所有持续创新的企业均具有强劲的创新主导力。对企业持续创新系统的主导力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是培养和提高持续创新系统主导力的有效途径。运用可拓物元模型对企业持续创新系统主导力进行了评价,探寻企业持续创新系统的特征及其存在性,揭示企业创新系统的规律,为企业创新主导力的培育提供理论基础。
2009 Vol. 26 (4): 62-64 [摘要] ( 778 ) [HTML 0KB] [PDF 146KB] ( 621 )
65 赵文红;陈浩然
企业家导向、企业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在能力二分的基础上,将企业能力分成探索能力与应用能力,并通过战略导向与企业能力的结合,提出了一个分析企业家导向、企业能力与企业绩效关系的概念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企业家导向有利于企业的探索能力,但与企业的应用能力呈倒U型关系;企业应用能力有利于企业绩效,而探索能力与企业绩效呈倒U型关系;同时,探索能力与应用能力的交互作用比单一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更为显著。
2009 Vol. 26 (4): 65-67 [摘要] ( 2097 ) [HTML 0KB] [PDF 165KB] ( 670 )
68 文守逊;郑存丽
基于网络外部性的双寡头企业R&D合作研究
运用两阶段博弈模型,研究了网络外部性条件下双寡头企业的R&D合作策略。每个企业在R&D阶段选择合作或不合作,然后在产品市场上进行竞争。研究发现,网络外部性对企业R&D投入有激励作用,企业R&D合作比R&D竞争更能增加企业利润且有助于改善社会福利。
2009 Vol. 26 (4): 68-71 [摘要] ( 761 ) [HTML 0KB] [PDF 215KB] ( 668 )
72 史旗凯;郭菊娥
寡占厂商管理创新的动力机制分析
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应同步发展并取得协调,而管理创新的基础性作用和全局性价值更为明显。着眼于寡占厂商面对的内外部两种组织环境,分别对动力影响因素和动力机制的构建措施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并基于双寡头间的博弈竞争模型,就动力影响因素在动力机制中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类讨论和实证分析。
2009 Vol. 26 (4): 72-74 [摘要] ( 688 ) [HTML 0KB] [PDF 120KB] ( 659 )
75 罗文军
基于模块化视角的品牌竞争力动态机制
品牌竞争力是企业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实现可持续成长的最重要来源之一。以模块化作为研究的出发点,从知识、自组织和模块化3个视角来建立品牌竞争力动态机制,为企业品牌战略的有效制定和实施提供有益的工具。
2009 Vol. 26 (4): 75-80 [摘要] ( 750 ) [HTML 0KB] [PDF 255KB] ( 690 )
科技法制与政策
81 陈雅兰;张 妍
原始性创新的激励机制与制度问题研究
由于原始性创新兼具高风险性、长期性、不可预见性等特点,且原创成果又具较大的外部经济性,因此,为了激发创新主体的创新积极性,应使创新主体在其创新成果扩散和分配产生的收益中得到应有的份额。对原始性创新的激励机制与制度的构建原则、激励机制模型结构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研究了针对不同创新主体的激励设计问题。
2009 Vol. 26 (4): 81-84 [摘要] ( 1958 ) [HTML 0KB] [PDF 142KB] ( 864 )
85 黄庆波;栾维新;宋 杨
跨国公司在华竞争战略转变的影响因素分析
近年来,国外跨国公司在华竞争战略发生了重要转变。其主要表现在:加强了在华本土化战略;加强了对核心技术的垄断和对次优技术的转移;加快了制造业向华转移步伐;在华独资化倾向增强等。这种转变受到我国宏观环境、产业环境和我国企业内部环境的共同影响。同时,跨国公司在华竞争战略的转变,对我国的引进外资战略也具有重要影响。
2009 Vol. 26 (4): 85-88 [摘要] ( 809 ) [HTML 0KB] [PDF 177KB] ( 659 )
89 王枫云
在科技行政管理中建立公众代表听证制度的若干思考
高水平的科技行政管理,应该具有民主和法治精神。为此,在我国的政府科技管理中建立公众代表听证制度,不仅可以确保科技行政管理活动的民主化与法治化,而且有利于确保科技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或作出的行政决定的公正性与合理性。对在我国科技行政管理中建立公众代表听证制度的必要性、应遵循的原则及具体设想展开了论述。
2009 Vol. 26 (4): 89-91 [摘要] ( 1936 ) [HTML 0KB] [PDF 103KB] ( 679 )
92 何俊青
西方新公共管理中管理主义思想和实践的梳理与反思
管理主义和宪政主义是贯穿于公共行政发展中的两条线索。管理主义从传统行政学发端,就开始影响公共行政的理论和实践发展,直到新近发展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其仍然是处于主流地位的思想潮流。因此,要理解公共行政的发展,就不可能回避对管理主义的深刻认识和反思。只有弄清楚了管理主义的来龙去脉,才能对公共行政理论变迁和内在逻辑有更深刻的把握。
2009 Vol. 26 (4): 92-95 [摘要] ( 804 ) [HTML 0KB] [PDF 130KB] ( 779 )
科学理性与方法
96 何小勇;张艳娥
风险社会视域下科技理性的悖论与超越
科技理性是滥觞于西欧的世界现代化进程的精神根基,对科技理性的张扬及其社会后果的反思和批判,都是学术界经久不衰的热门话题。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批判理论,风险社会理论打开了科技理性批判的新视域。在全球化背景下,现代社会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新风险使科技理性的悖论昭然若揭。要应对全球风险,必须超越科技理性的悖论,实现科技理性与社会理性的大融合。
2009 Vol. 26 (4): 96-99 [摘要] ( 2035 ) [HTML 0KB] [PDF 128KB] ( 665 )
100 任向阳;丁日佳;孙 敏;侯丽敏
技术标准与市场经济的关联关系研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标准与市场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市场需求决定了技术标准的核心内容和发展趋势,同时,技术标准是规范和协调市场经济运行秩序的技术依据。从市场经济的主体、客体、交易规则、交易制度和交易成本等基本要素出发,结合技术标准的作用,研究技术标准与市场经济的关联关系。
2009 Vol. 26 (4): 100-102 [摘要] ( 869 ) [HTML 0KB] [PDF 106KB] ( 688 )
103 刘志民;李丹丹;孙洪武;杨友国
转基因生物知识产权的客体边界研究
从法律法规、国别应用、技术伦理等视角探索了转基因生物知识产权客体边界,认为转基因生物知识产权应有的客体范畴包括:转基因植物、转基因动物、转基因微生物、基因方法、基因序列、生物信息、基因产品和新用途八大要件;尽管转基因动物在我国尚不具有可专利性,基因序列及基因产品的新用途是否具有专利性理论界尚存在争议,但从其内在规律与发展趋势来看,这些客体都具可专利性,应属于知识产权保护范畴。
2009 Vol. 26 (4): 103-106 [摘要] ( 2059 ) [HTML 0KB] [PDF 167KB] ( 609 )
107 孟卫东;周智颖
资源能力战略特征和战略价值的分析框架研究
回顾了资源基础理论早期几篇重要文献对战略性资源能力特征的研究,并对这些研究进行了评述。在此基础上,针对资源能力的战略特征和战略价值判别问题,提出了一个包括“五标准三步骤”的分析框架,并运用该框架对资源能力进行了归类。
2009 Vol. 26 (4): 107-111 [摘要] ( 739 ) [HTML 0KB] [PDF 203KB] ( 682 )
评价与预见
112 李兴国;龚 芳
基于证据推理的科技项目评价与决策方法
科技项目评价是一个包含了定性因素与定量因素的多属性决策问题。针对科技项目评价的特点,在完善已有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评价中的不确定性信息,采用证据推理方法,建立了一个科技项目评价模型。结合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实例,说明了证据推理方法在科技评价中应用的有效性。
2009 Vol. 26 (4): 112-114 [摘要] ( 839 ) [HTML 0KB] [PDF 167KB] ( 681 )
115 杨洪涛
基于DEA的科研机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评价
将DEA(数据包络分析)应用于科研机构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评价,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以上海市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机构为例,对该方法的应用进行了实证研究。用C2R模型和C2GS2模型分别对上海市社会人文科学类科研机构科技资源配置的综合效率和技术效率进行了评价,得出如下结论:大部分社会人文科学科研机构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总体水平较高,个别机构配置效率低下;绝大多数社会人文科学科研机构科技资源配置为技术有效,规模是造成科技资源配置非DEA有效的主要原因;科技投入不足问题值得引起重视。
2009 Vol. 26 (4): 115-118 [摘要] ( 2029 ) [HTML 0KB] [PDF 172KB] ( 718 )
119 王芳官;王 淼
公众科学素养建设工作评价体系研究
2006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及《2006~2010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使公众科学素养建设工作的评价问题日益受到政府和学界的高度关注。一套评价体系的恰当与否、效能高低直接关系到公众科学素养建设工作的效果,影响到公众科学素养的水平。构建了DMS“动态模块系统”,并针对3个模块分别给其相应的评价结构、评价方法及评价指标体系。
2009 Vol. 26 (4): 119-122 [摘要] ( 1963 ) [HTML 0KB] [PDF 190KB] ( 718 )
123 梁 平;滕 琦;崔永鸿
社会生态环境视域下电子政务发展的制约因素探讨
电子政务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必然会和其它子系统进行持续不断的能量交换,以保持自身的动态平衡。基于生态环境视角,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了制约电子政务发展的各种因素,为我国电子政务的进一步发展寻找理论支撑。
2009 Vol. 26 (4): 123-126 [摘要] ( 844 ) [HTML 0KB] [PDF 139KB] ( 683 )
知识管理与工程
127 肖 亮
集成情境的产品品类生命周期特征知识管理模型
在消费市场瞬息万变和分销资源日益稀缺的今天,如何根据产品品类所处生命周期阶段的差异性,来实现产品品类间分销资源的合理配置,已经成为众多企业关注的焦点。在阐述产品品类生命周期特征知识管理模型的基础上,定义了销售量、市场占有率和销售利润率3类知识“情境”,建立了基于情境认知的产品品类生命周期特征知识推理规则,并结合某零售企业日化产品品类的销售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
2009 Vol. 26 (4): 127-130 [摘要] ( 2064 ) [HTML 0KB] [PDF 230KB] ( 675 )
131 刘希宋;姜树凯;喻登科
企业知识创新系统自组织特性及演进机理研究
以系统观的视角研究了企业知识创新系统,深入分析了企业知识创新的动态过程。将企业知识创新过程、创新模式与创新环境联合起来进行考察,提出了企业知识创新系统的一般模型。阐述了创新系统的运行模式,并针对企业知识创新系统的特点,探讨了企业知识创新系统自组织演进的过程。
2009 Vol. 26 (4): 131-134 [摘要] ( 2190 ) [HTML 0KB] [PDF 133KB] ( 742 )
135 邓灵斌
企业隐性知识转移中的知识产权风险及其规避研究
隐性知识往往是企业知识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要实现企业的知识创新就必须实现隐性知识的转移;但知识和知识产权所固有的特性增加了知识转移中的知识产权风险。分析了企业隐性知识转移中知识产权风险产生的机理,列举了知识产权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风险规避措施建议。
2009 Vol. 26 (4): 135-138 [摘要] ( 793 ) [HTML 0KB] [PDF 148KB] ( 735 )
139 胡 萍;肖茂严
IT企业知识经营的战略构建与评估
自从知识经济概念提出以来,知识管理和知识经营已经成为一门科学,正在向知识系统工程和知识科学发展,而知识经营也已经被很多企业作为21世纪企业发展的制胜之道而纳入战略规划。由于信息技术革新速度的日渐加快,知识经营在IT企业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必须加以整体规划。从平衡计分卡的4个视角出发,提出了一种新的IT企业知识经营的战略构建和评估方法,旨在为IT企业实施和评估知识经营战略提供参考。
2009 Vol. 26 (4): 139-140 [摘要] ( 2180 ) [HTML 0KB] [PDF 242KB] ( 664 )
人才与教育
143 李燕萍;孙 红
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介绍了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并着重分析了现阶段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深入探讨日本科技人力资源开发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2009 Vol. 26 (4): 143-146 [摘要] ( 2121 ) [HTML 0KB] [PDF 186KB] ( 920 )
147 秦远建;顾忠海
企业粘性及其对大学科技园成长的影响研究
在大学科技园成长的过程中,各企业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由于知识的粘性以及其溢出的空间局限性,导致它们之间也存在一种粘性。在提出企业粘性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它的形成机理以及其对大学科技园成长的影响。
2009 Vol. 26 (4): 147-149 [摘要] ( 836 ) [HTML 0KB] [PDF 161KB] ( 759 )
150 伦 蕊
我国技术人才空间分布非均衡度的实证测评及原因解析
计算了我国286个地级市的技术人才分布基尼系数,并依据行政区划、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群等标准计算,比较了各种分组的技术人才基尼系数特征。在实证测评结果所得出的若干结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多元回归模型,验证了城市软、硬件环境条件与技术人才密集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反映城市硬环境条件的客观生活质量指标与当地技术人才区位商之间有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反映城市软环境条件的公务员从业比重与技术人才区位商之间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
2009 Vol. 26 (4): 150-153 [摘要] ( 635 ) [HTML 0KB] [PDF 173KB] ( 668 )
综述
154 赵 罡;陈 武;王学军
智力资本内涵及构成研究综述
综述了学者们从资本市场、知识管理和知识创造与创新3个角度对智力资本内涵的解释,介绍了智力资本的知识管理观和管理会计观,以及普遍认同的智力资本5大组成部分,即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关系资本、流程资本和创新资本。通过归纳整理,提出应该从动态的视角来划分智力资本,认为其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
2009 Vol. 26 (4): 154-160 [摘要] ( 1875 ) [HTML 0KB] [PDF 316KB] ( 1089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