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更多
官方微信
欢迎扫码关注科技进步与对策微信公众号
用户社群
QQ群1(已加满):209477643
QQ群2(已加满):2425732
QQ群3(已加满):209477886
微信扫码加入用户社群,入群后修改群名称为姓名和单位,并仔细阅读群公告内容。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年 26卷 7期
刊出日期:2009-04-10

产业技术进步
科技法制与政策
科技管理创新
科学理性与方法
评价与预见
企业管理创新
区域科学发展
人才与教育
知识管理与工程
综述
   
区域科学发展
1 冯泰文;孙林岩;何哲
基于资源的世界各国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建立了基于资源的国家竞争优势模型,并运用聚类分析法对各国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在分类树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影响各类国家经济发展的资源因素。
2009 Vol. 26 (7): 1-4 [摘要] ( 752 ) [HTML 0KB] [PDF 240KB] ( 649 )
5 刘承良;刘春;田颖;张贞冰
武汉城市圈与沿海三大都市圈空间竞争力比较分析
采用显示性指标和解释性指标,从两个方面构建武汉城市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综合计算得出城市圈及其城市的综合得分及排名,定量评价武汉城市圈的空间竞争力。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综合竞争力在与京津唐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的比较中总体上处于落后地位;通过对各项指标的比较,武汉城市圈在对外经济联系、产业结构竞争力和圈域居民素质指标上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优势,这些优势将是武汉城市圈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条件。
2009 Vol. 26 (7): 5-9 [摘要] ( 2092 ) [HTML 0KB] [PDF 173KB] ( 708 )
10 谢科范;夏谦谦
区域重大科技专项实施效果评价实证分析
对区域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效果进行跟踪测评,是近年来政府部门考评区域科技发展绩效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DEA综合评价法,对武汉十大专项的阶段实施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拟建立一套测评区域重大科技专项实施效果的有效流程。
2009 Vol. 26 (7): 10-13 [摘要] ( 753 ) [HTML 0KB] [PDF 202KB] ( 667 )
14 王文;李新庚
基于府际治理的长株潭城市群合作治理研究
城市群合作治理是困扰城市群发展的主要问题。长株潭两型社会配套改革实验区的设立,为长株潭城市群合作治理提供了政策契机和历史发展机遇。长期以来,区域内分割严重,府际恶性竞争犹存,权威合作组织缺乏,合作机制不健全,成为长株潭城市群合作治理的瓶颈。但经济一体化发展和上级战略推动,为政府合作治理和互利互惠机制的建立提供了客观条件。根据政府合作治理理论和长株潭行政体制特点,提出建立以多中心治理机制、政策支持和监督体制以及利益协商和补偿机制为主的政府合作模式,作为解决当前长株潭城市群合作治理的新思路。
2009 Vol. 26 (7): 14-17 [摘要] ( 816 ) [HTML 0KB] [PDF 119KB] ( 811 )
18 李宪宝;陈东景
人力资本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贡献差异的实证研究
人力资本是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不同区域间人力资本存量及作用效率的差异造成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的差异。通过构建人力资本贡献模型考察了不同区域间人力资本对可持续发展贡献的状况,结果表明不同区域间人力资本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存在较大的差别,而且同一区域中人力资本对区域可持续发展3个方面的贡献也存在差异。依据人力资本贡献的差异对各区域进行了划分,并在此基础上对区域人力资本贡献差异产生原因及相应的提升途径进行了探讨。
2009 Vol. 26 (7): 18-22 [摘要] ( 817 ) [HTML 0KB] [PDF 161KB] ( 892 )
23 张志文
区域创新文化促进高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机理研究
通过对文化概念的解构与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的分析,研究区域创新文化与高技术产业集群的互动机理,找出影响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文化生态的关键因素,提出在"主体、制度、环境"3个方面创建区域创新文化,促进高技术产业集群发展。
2009 Vol. 26 (7): 23-26 [摘要] ( 745 ) [HTML 0KB] [PDF 170KB] ( 831 )
27 周建波;陈亮
区域品牌经济的战略竞争机制——以广东省为例
中国区域经济中最具有区域品牌经济效应的是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环渤海圈为代表的品牌经济带,以广东省为例,通过相关的品牌数据比较分析,我们发现——区域品牌战略竞争机制主要包括:环境优化与宏观调节的品牌培育机制;区域文化与信用文化的品牌定位机制;自主知识产权创新的品牌竞争机制;新经济文化激活的品牌竞先机制;企业品牌与产业品牌的导向机制;集群品牌战略和品牌生态系统效应机制。
2009 Vol. 26 (7): 27-31 [摘要] ( 753 ) [HTML 0KB] [PDF 144KB] ( 697 )
科技管理创新
32 金洪波;侯强
基于可拓理论的研发项目中止决策分析
根据研发项目基础研发阶段、产品化阶段和市场化的风险特征,建立了动态的研发项目中止决策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物元模型和可拓集合理论,构建了能够反映研发项目中止决策特点的关联函数和可拓评判模型,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2009 Vol. 26 (7): 32-35 [摘要] ( 1960 ) [HTML 0KB] [PDF 201KB] ( 632 )
36 龚利;郭菊娥;赵强兵
基于均值回归过程的多执行期基础设施项目政府担保价值研究
基础设施项目普遍具有较长的投资回收期,长期来看其产品(服务)价格一般趋于稳定值。考虑前人在研究政府担保价值过程中,其假设项目收入服从几何布朗运动存在的不足,为此,引入均值回归过程,并将政府担保单执行期价值衡量扩展至多执行期,构建了最低收入政府担保多执行期价值模型。采用动态规划方法讨论了均值回归过程对政府担保价值的影响,给出多执行期存在最大执行次数限制的政府担保价值测算案例,为政府科学估算政府担保价值提供依据。
2009 Vol. 26 (7): 36-40 [摘要] ( 736 ) [HTML 0KB] [PDF 241KB] ( 702 )
41 刘满凤
基于效益视角的创新链合作机制研究
创新链是描述一项科技成果从创意的产生到商业化生产销售整个过程的链状结构,主要揭示知识、技术在整个过程中的流动、转化和增值效应,也反映各创新主体在整个过程中的衔接、合作和价值传递关系。在提出创新链概念,分析创新链特征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合作机制是创新链提高创新效率、减少创新失败的关键运行机制,并构建了创新链上研发主体、生产主体和销售主体之间的合作机制,最后用博弈论分析证明了各主体进行全面合作,才是获取创新收益最大化的最优选择策略。
2009 Vol. 26 (7): 41-44 [摘要] ( 765 ) [HTML 0KB] [PDF 152KB] ( 678 )
45 吴建环;席莹
支持自主创新资金使用效率实证研究
以我国31个省份的自主创新活动为考察对象,实证研究了2005年和2006年各省份自主创新资金使用的DEA效率及其变动。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省份都呈现非DEA有效状态,但创新规模在不断递增;同时,要有效提高各省份自主创新资金使用的DEA效率,需根据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地域特征,优化配置R&D经费投入结构,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2009 Vol. 26 (7): 45-49 [摘要] ( 751 ) [HTML 0KB] [PDF 197KB] ( 822 )
50 温嘉荣;朱耀明;许丽玲;杨荣宗
由科技接受理论看网络学习社群创新扩散因素
管理学大师Drucker指出,学习与教学采用新科技,是使经济有高度竞争力的一个前提条件。然而有了前提条件,并不保证成功,其关键在于创新,创新是任何组织往前推进的动力来源,更是保有竞争优势的关键。社群是藉由参与者创造及分享信息给其他人来达到彼此了解的过程。网络学习社群以网络为沟通介面,为一种新的科技创新媒介。以文献分析来探讨科技创新传播的相关理论与整合型科技接受方式,希望藉由分析科技接受方式间的关键特性,找出影响学习社群创新与分享的因素。
2009 Vol. 26 (7): 50-53 [摘要] ( 2136 ) [HTML 0KB] [PDF 173KB] ( 606 )
产业技术进步
54 许媛;李靖华;盛亚
长江三角洲生产性服务业分工布局研究——以软件产业为例
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经济区的产业分工布局问题日渐超越行政区的利益分割,成为学者和企业的共识。结合对软件产业的长期研究基础,试图基于利益均衡和演进的视角,通过单一产业的研究,借助生产性服务业的联系机制,对长三角经济的协调优化展开研究。首先给出生产性服务业分工布局的相关理论综述,接着简要描述了长三角软件产业现状,进而分析了软件产业分工合作的基本情况,并着重分析了目前已有的软件产业分工布局的有益探索。
2009 Vol. 26 (7): 54-58 [摘要] ( 2069 ) [HTML 0KB] [PDF 187KB] ( 739 )
59 李军;张学龙
中国—东盟区域物流产业发展模式的研究
中国—东盟区域物流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根据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发展理论,提出了区域物流产业发展的四维模型理论假设。根据理论假设,着重根据产业分布要素,研究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物流产业在点、线、面和体4个维度的开发模式,中国将借机进一步提升物流产业竞争优势,促成中国—东盟区域物流产业一体化形成。
2009 Vol. 26 (7): 59-62 [摘要] ( 743 ) [HTML 0KB] [PDF 152KB] ( 821 )
63 魏世红;谭开明
技术效率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机理分析
从技术效率的视角,揭示了其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理论基础,分析了技术效率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机理,通过对高技术产业存在问题的分析以及技术效率的激励机制,对提高技术效率提出了相关建设性建议。
2009 Vol. 26 (7): 63-64 [摘要] ( 778 ) [HTML 0KB] [PDF 116KB] ( 708 )
65 邹鲜红;杨涛
基于产业集聚效应的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
开篇实证检验了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性,评述了产业竞争力的钻石模型,在该模型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双层环式模型,最后分别研究了内层环式构成因素和外层环式构成因素,剖析了集聚效应条件下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
2009 Vol. 26 (7): 65-69 [摘要] ( 812 ) [HTML 0KB] [PDF 202KB] ( 740 )
70 潘玉璋;陈琴
产业集聚效应对FDI的影响分析及政策探讨——以广州南沙集装箱制造项目聚集南沙临港产业为例
近几年来,产业集群在地方乃至全球经济增长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着重从产业集聚的动力机制对直接投资地区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以广州南沙集装箱制造项目聚集南沙临港产业为例加以论证,希望能对招商引资工作中可利用的政策以启示并进行探讨。
2009 Vol. 26 (7): 70-72 [摘要] ( 836 ) [HTML 0KB] [PDF 122KB] ( 734 )
企业管理创新
73 秦远建;连鸿闯
论企业的顶端优势与顶端战略
通过从植物顶端优势现象中得到的启示,揭示企业顶端优势的形成机理、评价标准和作用机制,提出企业顶端优势的概念和顶端战略,并以广东格兰仕集团为实证,分析探讨了企业实施顶端战略获取顶端优势的途径。
2009 Vol. 26 (7): 73-75 [摘要] ( 816 ) [HTML 0KB] [PDF 111KB] ( 622 )
76 龙勇;常青华
创新类型、风险资本对高技术企业联盟行为的影响
高技术企业的融资方式和创新类型对其治理结构和战略模式具有明显的影响。通过讨论高技术企业创新类型对融资策略和企业联盟行为的影响,以及风险资本对企业联盟行为的影响,分析了创新类型、风险资本融资方式和风险企业联盟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
2009 Vol. 26 (7): 76-79 [摘要] ( 796 ) [HTML 0KB] [PDF 146KB] ( 754 )
80 董芹芹;邹宇
企业技术学习中创新与模仿行为研究
通过构建两阶段博弈模型,阐释企业技术学习过程中技术学习对象(技术创新者)和技术学习主体(技术模仿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对技术学习对象的创新动机和技术学习主体的模仿动机进行了剖析,并对创新和模仿的社会效应展开了探讨,认为博弈双方的策略组合(创新,模仿)不仅是技术领先企业和技术落后企业之间博弈的纳什均衡解,而且是社会效用的帕累托最优解。
2009 Vol. 26 (7): 80-82 [摘要] ( 801 ) [HTML 0KB] [PDF 193KB] ( 650 )
83 谢江林;何宜庆;陈涛
中小高新技术企业R&D信息披露的信号传递模型研究
R&D投入作为衡量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其信息的正确披露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中小高新技术企业R&D信息披露在降低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中的作用,针对逆向选择所带来的融资难问题,以中小高新技术企业R&D投入作为信号,提出一种新的信号传递方式:即优质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能够通过控制R&D投入的多少,向投资者传递企业的真实价值,以使自己和劣质的高新技术企业区分开来,从而降低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解决由逆向选择所带来的融资难问题。
2009 Vol. 26 (7): 83-86 [摘要] ( 1841 ) [HTML 0KB] [PDF 163KB] ( 737 )
87 吕淑丽;陈荣耀;刘海峰
企业技术创新的综合研究模型:企业家、社会资本和知识
企业家、社会资本和知识作为技术创新的3个关键要素,在学术界已达成共识,但至今为止,对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及相互影响的研究还很少,在综合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技术创新提出了一个完整的研究框架。
2009 Vol. 26 (7): 87-90 [摘要] ( 840 ) [HTML 0KB] [PDF 151KB] ( 717 )
科技法制与政策
91 乔永忠;万小丽
我国国家资助科研项目发明创造归属政策绩效分析
美国《拜杜法案》取得了卓越成果,吸引很多国家积极效仿,我国也制定了类似的政策,其中最重要的是《关于国家科研计划项目研究成果知识产权管理的若干规定》。通过绩效分析可以看出,虽然这些政策的法律效力不高,但这些政策对我国的技术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9 Vol. 26 (7): 91-93 [摘要] ( 1806 ) [HTML 0KB] [PDF 176KB] ( 721 )
94 彭宜新
公共政策对国家创新系统影响研究
国家创新系统的建立与完善需要政府推动,政府使用的重要工具是公共政策。通过探讨公共政策对于国家创新系统的影响和作用,以及对于影响中国国家创新能力的公共政策的分析,提出了政府应用公共政策应注意的问题。
2009 Vol. 26 (7): 94-97 [摘要] ( 838 ) [HTML 0KB] [PDF 148KB] ( 801 )
98 何建洪;马凌;卢安文
我国风险投资制度供给及其影响研究
我国出于对发展高技术产业的迫切需求,在风险投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强制性的制度供给,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政府通过直接参与而主导风险投资的现象。虽然风险投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突出的市场失灵,需要政府的干预,但政府的制度供给应当建立在市场参与者的真实需求之上。改变我国政府主导风险投资这一种现象的关键在于改变制度供给的基本模式。
2009 Vol. 26 (7): 98-100 [摘要] ( 809 ) [HTML 0KB] [PDF 118KB] ( 744 )
101 牟焕森;杨舰
我国手机回收结构特征及其科技政策内涵分析——基于技术产品生命周期的视角
废旧手机回收构成电子废弃物回收政策研究的新课题。在我国,手机生命周期的相关企业中,手机维修商和二手手机商回收贡献突出,而手机厂商和手机拆解商贡献不足,形成了"橄榄型"结构特征。这种"橄榄型"结构凸显支撑我国废旧手机回收的科技政策乃至电子废弃物回收科技政策,应该区别于发达国家,应该节约资源与治理环境并重,应该重点促进旧手机等旧物回收再利用技术的创新和扩散。
2009 Vol. 26 (7): 101-105 [摘要] ( 1887 ) [HTML 0KB] [PDF 167KB] ( 742 )
科学理性与方法
106 杨玲;彭灿
技术能力、创新战略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
在技术能力、创新战略和创新绩效等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三者之间的理论假设模型;分析了技术能力与创新战略、技术能力与创新绩效、创新战略与创新绩效之间的相互关系;阐释了技术能力与创新战略的匹配程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2009 Vol. 26 (7): 106-108 [摘要] ( 757 ) [HTML 0KB] [PDF 111KB] ( 840 )
109 李保红;吕廷杰
基于制度创新的技术创新、IPR和标准化研究
由于技术创新、标准化和IPR间的动态复杂性,三者间相互作用机制一直是学者关注的难点。基于制度创新视角,一方面,从横向维度研究了以技术选择定位的标准化制度对技术创新"双刃剑"的作用,也分析了以专利激励为中心的知识产权制度对技术创新的双向作用;另一方面,从制度创新的纵向维度探讨了两种制度的互补作用。
2009 Vol. 26 (7): 109-111 [摘要] ( 768 ) [HTML 0KB] [PDF 139KB] ( 701 )
112 赵麟;石岿然;黄芳
具有溢出效应的纵向R&D合作
对于上游及下游两个行业各有两个企业的情形,考虑行业内部及行业之间的溢出效应,建立了一个三阶段博弈模型。第一阶段,上游企业决定选择研发投资;第二阶段,上游企业选择中间产品产量;第三阶段,下游企业选择最终产品产量并在产品市场进行竞争。运用逆向归纳法进行求解,并就上、下游企业选择在研发上的合作与不合作两种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得出行业内部以及两个行业的上、下游企业之间存在稳定均衡的结论。
2009 Vol. 26 (7): 112-114 [摘要] ( 713 ) [HTML 0KB] [PDF 151KB] ( 691 )
评价与预见
115 王刚;张成洪;黄丽华
基于方法集的企业知识管理评价研究
为了对知识管理作出全面、科学的评价,综合应用主成分分析模型、TOPSIS模型、灰色评价模型、集对分析评价模型和ELECTRE模型,构成方法集对其进行综合评价。该模型首先通过KENDALL-W协和系数法对各评价结果进行事前一致性检验,在保证各方法评价结果具有一致性检验的前提下,再运用算术平均组合评价模型、Borda组合评价模型和Copeland组合评价模型3种组合评价方法,对各方法的评价结果进行组合评价。为了衡量组合评价的结果与各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是否吻合,又应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进行组合评价方法的事后检验,并根据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的大小,选出最优的组合评价方法。最后,通过对10个制造型企业的知识管理水平的实际评价,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2009 Vol. 26 (7): 115-118 [摘要] ( 1909 ) [HTML 0KB] [PDF 218KB] ( 627 )
119 李文博
基于网络分析法的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研究
首先阐述了网络分析法模型的一般程序;其次,提出了基于网络分析法的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体系,较好地体现出评价体系中各维度指标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最后,给出了一个基于Super Decision软件的应用实例,验证了其有效性。
2009 Vol. 26 (7): 119-122 [摘要] ( 795 ) [HTML 0KB] [PDF 166KB] ( 843 )
123 王修来;金洁;马宁玲;王松青
基于三角模糊数的我国博士后科研成果评价研究
随着我国博士后规模的日益扩大和招收模式多元化格局的形成,博士后科研成果评价已成为博士后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现有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博士后在经济场域和科学场域中的特点,应用三角模糊数的科学方法,建立了完整的博士后科研成果评价体系。该研究结论对鼓励和引导博士后开展与企业经营有关的具有创新意义的科研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09 Vol. 26 (7): 123-126 [摘要] ( 773 ) [HTML 0KB] [PDF 163KB] ( 627 )
127 孙圣兰
突破性技术创新识别的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综合考虑突破性技术创新识别评价过程中信息的不完全性以及评判者思维的模糊性,根据灰色模糊数学基础理论和常用的灰色模糊评判方法,建立了识别突破性技术创新的灰色模糊综合评判模型,为企业识别突破性技术创新提供科学的依据与方法。
2009 Vol. 26 (7): 127-129 [摘要] ( 771 ) [HTML 0KB] [PDF 138KB] ( 630 )
130 江登英;孙国庆;康灿华
基于模糊AHP模型的公路交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根据公路交通的行业特点和科技创新的基本要素,确定了创新投入能力、创新支撑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创新效益4个一级指标和10个二级指标、30个三级指标;系统建构了三级模糊AHP评价模型,对公路交通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较为科学的评价,并选取H省、Y省和S省为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
2009 Vol. 26 (7): 130-133 [摘要] ( 2019 ) [HTML 0KB] [PDF 165KB] ( 719 )
知识管理与工程
134 朱学红;杨涛;黄健柏;胡艳
心理契约视角下知识型员工激励系统的优化
心理契约是联系员工和组织的心理纽带,是正式劳务合约的有益补充。它改变了传统经济学从"自私自利"的角度研究雇员,把经济契约和心理契约有机结合,有利于提高雇员的积极性,促进组织的高效率。以知识型员工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知识型员工及其心理契约的特点,提出优化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激励系统的路径。
2009 Vol. 26 (7): 134-138 [摘要] ( 1838 ) [HTML 0KB] [PDF 160KB] ( 855 )
139 蔡翔;李翠;郭冠妍
团队内部粘滞性知识共享的模型构建与管理对策
首先回顾了知识共享和粘滞性知识的相关文献,随后从知识共享主体、共享客体、共享媒介以及外界环境4个方面对团队内部粘滞性知识的共享模型进行构建。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若干降低共享过程知识粘滞性的对策。
2009 Vol. 26 (7): 139-142 [摘要] ( 721 ) [HTML 0KB] [PDF 149KB] ( 606 )
143 胡延平;刘晓敏
知识联盟中知识共享的博弈分析
通过构建博弈模型分析了知识联盟中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通过静态和动态博弈分析,认为知识联盟中知识共享受未来价值的折现因子、知识联盟各方的知识存量、联盟方对知识的吸收能力、知识共享所产生的新知识4个因素的影响。折现因子越大、联盟对方的知识存量越大、联盟方的知识吸收能力越强、知识共享所能产生的新知识越多,联盟方就越会选择知识共享;而联盟方自身的知识存量越大,联盟方就越有不共享知识的投机动机,并就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增强联盟方的吸收能力、采取合理的联盟控制方式。
2009 Vol. 26 (7): 143-145 [摘要] ( 717 ) [HTML 0KB] [PDF 139KB] ( 761 )
人才与教育
146 尚庆琛;覃正
基于知识链的高校业务活动优化方法研究
以知识管理的思想为指导,从利于知识价值发挥和知识生命周期实现的角度优化组织业务活动,提出一种基于知识链的高校业务活动优化方法,以及相应的组织机制变革方向,从而有利于高校组织目标的有效实现。
2009 Vol. 26 (7): 146-149 [摘要] ( 773 ) [HTML 0KB] [PDF 185KB] ( 687 )
150 郑德俊;高风华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科学合理的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绩效评价体系有助于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创新。在比较分析和专家调查的基础上,从科研投入、科研产出数量、科研产出效益3个方面,提出了一套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2009 Vol. 26 (7): 150-153 [摘要] ( 821 ) [HTML 0KB] [PDF 140KB] ( 856 )
综述
154 张永进;贺鑫焱;王久胜;王志国;解建仓
综合集成研讨厅平台的研究思路及发展趋势
从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理论出发,对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论——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及其实践方式——综合集成研讨厅系统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综述。针对国内外对综合集成研究的现状,总结了国内研讨厅和国外群支持系统研究的成果,并从理论基础和支持方法两方面对研究成果进行了评价。最后提出了将知识可视化技术、网格技术、P2P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集成到综合集成研讨厅平台的发展趋势。
2009 Vol. 26 (7): 154-157 [摘要] ( 1974 ) [HTML 0KB] [PDF 156KB] ( 740 )
158 皮家银;吴晓丹
第六代R&D管理研究
回顾了前五代R&D管理模式的演进过程,评述了它们各自的内容与特点,并重点介绍了第六代R&D管理模式的应用现状。针对我国R&D管理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改进建议。
2009 Vol. 26 (7): 158-160 [摘要] ( 790 ) [HTML 0KB] [PDF 119KB] ( 747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