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更多
官方微信
欢迎扫码关注科技进步与对策微信公众号
用户社群
QQ群1(已加满):209477643
QQ群2(已加满):2425732
QQ群3(已加满):209477886
微信扫码加入用户社群,入群后修改群名称为姓名和单位,并仔细阅读群公告内容。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年 27卷 14期
刊出日期:2010-07-25

产业技术进步
科技法制与政策
科技管理创新
评价与预见
企业创新管理
区域科学发展
人才与教育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综述
   
科技管理创新
1 张战仁;杜德斌;陈可达;
研发投资知识溢出效应的因素分析及我国的对策
随着研发国际化作为跨国公司竞争新战略的日益凸显,充分发挥研发投资的知识溢出效应对促进东道国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除了分析跨国公司研发投资的知识溢出效应实现形式外,还着重探讨了影响知识溢出效应产生的条件因素,并对我国强化知识溢出效应提出了政策建议。
2010 Vol. 27 (14): 1-3 [摘要] ( 883 ) [HTML 0KB] [PDF 41KB] ( 639 )
4 梅强;李文元;
科技中介机构理论架构研究
对市民社会理论、市场增进论、区域创新理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理论的核心思想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各理论对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的意义,并形成了科技中介机构理论架构。市民社会理论界定了科技中介机构存在的合理性;市场增进论指明了政府在发展科技中介机构中的职能;区域创新系统界定了科技中介机构的功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理论界定了科技中介机构的服务对象。
2010 Vol. 27 (14): 4-7 [摘要] ( 842 ) [HTML 0KB] [PDF 145KB] ( 582 )
8 王涛;顾新;
知识链成员间相互信任的建立与演化过程研究
将知识链成员间的相互信任关系划分为尝试性信任、维持性信任和延续性信任,并假设知识链会经历完整的生命周期。在此前提下,3类信任关系动态演进,经历4个阶段。在不同阶段,相互间的信任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分析了知识链成员间相互信任的建立与演化过程,并构建了该过程的框架图。
2010 Vol. 27 (14): 8-10 [摘要] ( 783 ) [HTML 0KB] [PDF 142KB] ( 965 )
11 王道平;杨岑;
敏捷供应链核心知识流失因素及规避策略研究
如何在相对开放的知识共享环境中避免本企业核心知识的流失,是敏捷供应链成员企业面临的另一个学习困境。在对影响敏捷供应链绩效的两类因素,即敏捷供应链关系资本这一社会心理因素和敏捷供应链的结构性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定性分析了影响敏捷供应链企业核心知识流失的因素,提出规避核心知识流失的策略。
2010 Vol. 27 (14): 11-14 [摘要] ( 782 ) [HTML 0KB] [PDF 53KB] ( 639 )
15 曹龙;胡利利;王雷;
联合创业投资战略联盟契约设计研究
在合作伙伴间建立合理的收益分配格局是解决联合创业投资中道德风险问题和保持联盟稳定性的关键因素;由于现实世界中合约不完全性的普遍存在,导致剩余控制权的分配在联合创业投资的契约设计中至关重要。综合运用信息经济学、心理契约以及不完全契约理论,探讨了维持联合创业投资战略联盟系统稳定性的有效心理契约机制;通过对信息不对称下主导型与跟随型创业投资公司之间特定控制权和剩余控制权分配模型的分析,得到合作伙伴收益分配的契约组合,通过这种契约的安排,可以部分消除主导型与跟随型创业投资公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弱化跟随者的搭便车与机会主义行为、提高联合创业投资的收益水平。
2010 Vol. 27 (14): 15-19 [摘要] ( 796 ) [HTML 0KB] [PDF 123KB] ( 601 )
区域科学发展
20 罗彦如;冉茂盛;黄凌云;
中国区域技术创新效率实证研究——三阶段DEA模型的应用
采用可以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干扰影响的三阶段DEA模型,对我国2007年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我国2007年整体技术创新效率处于较低水平,投入冗余率均在45%以上,资源浪费严重。通过比较分析并调整前后技术创新效率之间的差异发现,规模效率低下是技术效率大幅降低的主要原因,同时得出我国技术创新仍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的结论。
2010 Vol. 27 (14): 20-24 [摘要] ( 799 ) [HTML 0KB] [PDF 97KB] ( 679 )
25 容美平;王斌会;
我国各地区高技术产业投入产出效率综合评价
根据我国30个省(市/区)2007年高技术产业的相关投入产出数据指标,基于因子分析和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比分析了各个地区的高技术产业的投入产出技术效率、投入产出比例。分析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在高技术产业的投入产出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但是投入存在着大量冗余,而中西部地区的投入产出数量相对不足。因此,应当调整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区域投入结构,加强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高技术产业在技术、资金、人才上的融合。
2010 Vol. 27 (14): 25-28 [摘要] ( 786 ) [HTML 0KB] [PDF 79KB] ( 615 )
29 刘国岩;
长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模型与DAHP评价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和科技最发达的地区之一,高新技术企业群聚发展初具规模。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与提高,对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和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通过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内涵与构成要素的剖析,建立长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四维模型;以该模型为基础,构建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运用模糊德尔菲-层次分析法(DAHP法),对长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与传统工业企业相比,长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强,可以承担该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和从量增向质跃转变的重任。
2010 Vol. 27 (14): 29-31 [摘要] ( 1029 ) [HTML 0KB] [PDF 65KB] ( 610 )
32 赵龙文;冯小宁;
基于OGSA的广东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平台设计
协同创新是产业集群保持核心竞争力,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源泉,不仅包括产业集群内部企业的协同创新,也包括产业集群之间的协同创新。在分析广东现有创新服务平台以及平台之间进行协同创新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OGSA(开放网格体系架构)的广东产业集群创新平台及其架构,并讨论了该平台的构成及优势。
2010 Vol. 27 (14): 32-35 [摘要] ( 799 ) [HTML 0KB] [PDF 247KB] ( 536 )
36 刘洪德;史竹青;于新宇;
黑龙江省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在界定创新型中小企业内涵的基础上,通过资料收集与调查研究,深入分析了黑龙江省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实现黑龙江省创新型中小企业健康成长的对策建议。
2010 Vol. 27 (14): 36-40 [摘要] ( 777 ) [HTML 0KB] [PDF 99KB] ( 573 )
产业技术进步
41 李明惠;雷良海;孙爱香;
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研究
产业集群是现代社会实现技术进步、经济增长的重要载体,探讨产业集群中的技术创新动力机制问题旨在提出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介绍了关于产业集群技术创新形成的动力、产业集群的技术扩散和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政策体系3个方面的研究,并分别作出了评价总结。
2010 Vol. 27 (14): 41-44 [摘要] ( 750 ) [HTML 0KB] [PDF 55KB] ( 630 )
45 陈守明;
跨国公司主导型产业集群特征分析——上海安亭案例
构建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来发展当地经济,已成为当今世界众多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经济发展战略之一。其中,通过吸引制造业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FDI)在当地设厂来发展地方产业集群,进而发展地方经济的做法更被认为是理想的战略选择。通过上海安亭汽车城汽车制造产业集群发展的案例研究,分析和总结了由制造业跨国公司设厂而形成的地方产业集群的特征,为该类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提供了背景依据。
2010 Vol. 27 (14): 45-48 [摘要] ( 745 ) [HTML 0KB] [PDF 54KB] ( 662 )
49 王锐淇;
科技自主创新、技术进步与比较优势行业遴选——基于重庆市2001—2006年工业数据的实证研究
以重庆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行业统计数据为分析对象,运用PCA和DEA方法,结合Malmquist指数,对行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并分析其与产业技术进步的关系。研究发现,主要工业行业的技术进步率水平较高,但行业间的总体技术进步差异显著。结合二者的评价结果,遴选出6大比较优势行业。最后,针对产业技术进步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2010 Vol. 27 (14): 49-54 [摘要] ( 723 ) [HTML 0KB] [PDF 124KB] ( 601 )
55 韩艳旗;王红玲;
加拿大农业生物技术研发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加拿大是全球转基因油菜研发及推广最为成功的国家,从市场集中度及流动性、资金来源、对外依赖性、重点研发作物和性状选择以及技术进展5个方面,对其当前农业生物技术研发特点进行了总结。得出对我国的4点启示:妥善处理好规避国外专利"陷阱"与加强国内农业研发知识产权保护之间的关系;拥有一批真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培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生物技术研发龙头企业,在研发重点选择方面要遵循以市场需求为基础、循序渐进的原则。
2010 Vol. 27 (14): 55-59 [摘要] ( 742 ) [HTML 0KB] [PDF 156KB] ( 546 )
60 祁春节;苏小姗;
我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建设——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的分析
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分析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中的产权制度创新、组织与管理制度创新、激励与约束制度创新,从制度供需两个方面论证了制度创新的必然性,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2010 Vol. 27 (14): 60-63 [摘要] ( 708 ) [HTML 0KB] [PDF 54KB] ( 628 )
64 马文杰;刘浩;冯中朝;
我国油菜生产的地区比较优势及国际竞争力分析
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运用综合比较优势系数,测定了我国油菜生产的地区比较优势,并运用国内资源成本系数测定了我国油菜生产的国际竞争力,给出提升我国油菜生产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2010 Vol. 27 (14): 64-67 [摘要] ( 790 ) [HTML 0KB] [PDF 63KB] ( 575 )
企业创新管理
68 巫英;向刚;杨一杰;
基于HHM的企业持续创新过程中的经营者人因风险识别研究
企业持续创新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过程,其中经营者人因风险对企业实现持续创新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首先对企业持续创新过程中的经营者人因风险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其内在机理和风险特性进行了分析,最后为了改进风险识别的完备性,运用HHM(层次全息建模)方法对企业持续创新过程中的经营者人因风险因素进行了全面识别,为下一步开展风险评估、风险监控和风险管理奠定了基础。
2010 Vol. 27 (14): 68-72 [摘要] ( 768 ) [HTML 0KB] [PDF 225KB] ( 716 )
73 杨薇钰;李元;
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焦点及其绩效涵义论析——基于知识创值服务生产过程的视角
相对传统技术创新管理的产品焦点,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关系焦点拓展并深化了技术的价值追加和竞争优势的形成过程,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战略性的影响。在深入揭示技术创新知识创值服务生产本质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基于关系焦点的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涵义。
2010 Vol. 27 (14): 73-77 [摘要] ( 721 ) [HTML 0KB] [PDF 279KB] ( 585 )
78 乔梅;张春颖;满媛媛;
企业知识创新的ESEK协同激励研究
进入21世纪,知识创新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之图。就知识创新的主体——员工而言,其创新效能和组织文化、体制机制、自身需要、知识现状等因素密切相关。以此为切入点,构建了企业知识创新的ESEK协同互促模型,分析了其协同互促机制,并从文化、体制、心理、效益4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激励策略。
2010 Vol. 27 (14): 78-80 [摘要] ( 700 ) [HTML 0KB] [PDF 183KB] ( 560 )
81 王俊峰;周绍东;朱权贞;
市场集中度与非在位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相关性研究
由于存在非在位企业的潜在进入压力,在位的垄断和竞争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动力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验证了我国工业行业的细分行业技术创新效率,结果表明:首先,在那些绝对市场集中度较高的行业,技术进步程度高于技术创新效率提高幅度;其次,在那些企业规模差异较大的行业,技术进步程度和技术创新效率提高幅度都较大;最后,在那些绝对市场集中度和企业规模差异都比较高的行业,两种技术创新效率都比较低。
2010 Vol. 27 (14): 81-85 [摘要] ( 780 ) [HTML 0KB] [PDF 93KB] ( 547 )
86 张荣;付宪法;
企业最优R&D与广告投入策略分析
将双寡头市场中的企业R&D和广告竞争结合起来进行考虑,利用微分对策理论研究了企业的最优R&D与广告投入策略。首先在一定的假定下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然后分对称和不对称两种情况对均衡解的性质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参数值在一定范围内,企业投入R&D有利于增加利润;在其它参数不变的情况下,研发成本低的企业的最优策略对对手企业广告影响力系数的敏感性,大于对手企业对自身广告影响力系数的敏感性;免费搭车问题会造成R&D投入不足;广告成本系数对利润的影响大于广告影响力系数。
2010 Vol. 27 (14): 86-90 [摘要] ( 742 ) [HTML 0KB] [PDF 224KB] ( 569 )
91 陈玉荣;
科技型中小企业各生命周期阶段的特点及融资策略
科技型中小企业既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由于资金问题一直是影响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故在分析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点后,提出了不同阶段解决资金问题的融资策略。
2010 Vol. 27 (14): 91-93 [摘要] ( 726 ) [HTML 0KB] [PDF 43KB] ( 1149 )
94 王黎萤;金珺;
生物技术企业专利战略实施现状及对策分析——基于浙江的实证研究
在现代生物技术领域建立强大的专利战略,对提升生物技术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分析我国生物技术专利发展趋势和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浙江48家生物技术企业的124项发明专利和浙江5所高等院校的70项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的实证研究,对生物技术专利的创造、管理、运用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剖析,指出生物技术企业在专利战略与技术创新协同、专利战略管理水平、专利战略综合运用能力等方面亟需改善和提高。认为生物技术企业专利战略应当与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市场创新战略和经营管理战略密切结合,协同发展,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2010 Vol. 27 (14): 94-98 [摘要] ( 754 ) [HTML 0KB] [PDF 57KB] ( 582 )
科技法制与政策
98 薛卫;易难;雷家骕;
企业与大学研发合作的治理模式选择——一个理论框架
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与大学进行研发合作是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虽然现有的文献提出了多种合作模式,但是仍然存在明显的不足:首先,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框架来分析研发合作模式;其次,没有深入地分析和比较各种模式的区别;第三,没有指出各种模式的适用条件。针对上述不足,利用交易成本经济学(TEC)分析了企业与大学研发合作的治理模式选择,并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理论框架和理论命题。
2010 Vol. 27 (14): 98-103 [摘要] ( 814 ) [HTML 0KB] [PDF 191KB] ( 550 )
103 施勇峰;
企业孵化器的政府激励和政策创新——以杭州市为例
以企业孵化器产生与发展的理论为基础,通过对政府激励理论的研究,提出企业孵化器政府激励的研究模型;以杭州市企业孵化器的发展历程和政府激励现状为案例,对研究模型进行了分析,并以杭州市企业孵化器的政府激励措施为例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以及推进杭州市企业孵化器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2010 Vol. 27 (14): 103-107 [摘要] ( 706 ) [HTML 0KB] [PDF 266KB] ( 682 )
108 胡萍;
关于政府科技管理机制创新的若干思考
从科技管理机制的内涵入手,结合我国科技管理的实际情况,系统分析了政府科技管理机制创新的思路和框架。研究表明,政府科技管理机制是以科技远景规划为龙头,以科技评估为纽带,以科技项目聚类资助、科技投入牵引、科技信用管理为手段的有机系统。
2010 Vol. 27 (14): 108-111 [摘要] ( 791 ) [HTML 0KB] [PDF 41KB] ( 598 )
111 刘金平;江成山;黄波;
不完全环境规制、排放漏出及规制绩效研究
在不完全规制的情况下,对未被规制企业的排放漏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被规制企业降低排放率能够间接减少排放漏出,提高排污税率不能减少排放漏出,产业整合有助于减少排放漏出。通过对3种规制措施的比较发现,虽然在完全规制下产业总的生产量最低,但是不同规制机制的绩效取决于企业数量和企业平均排放率,因此,政府应据此选择最优的规制机制。
2010 Vol. 27 (14): 111-113 [摘要] ( 704 ) [HTML 0KB] [PDF 51KB] ( 540 )
评价与预见
114 黄鲁成;李剑;
新产品产业化过程中关键技术的文献计量分析
使用文献计量分析法研究了新产品产业化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首先,采用文献关键词的词频分析确定了新产品产业化过程中的新技术库;其次,运用文献关键词的共词分析构建了新产品产业化的技术网络;最后,运用技术网络的中心度指标得出了新产品产业化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2010 Vol. 27 (14): 114-117 [摘要] ( 737 ) [HTML 0KB] [PDF 242KB] ( 524 )
117 吴其叶;肖飞;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创新能力的局部测度与评价实证研究
利用指标权重关系构建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创新能力测度与评价体系,可以综合评价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的创新能力,进行企业和区域范畴的创新能力比较。对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创新能力局部测度与评价的实证研究表明,选取合适的评价指标与较大范围的样本数据,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创新能力的测度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2010 Vol. 27 (14): 117-120 [摘要] ( 714 ) [HTML 0KB] [PDF 75KB] ( 521 )
121 尤天慧;李飞飞;
组织知识转移能力评价方法及提升策略
知识转移已经成为组织保持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活动。针对组织知识转移能力的评价问题,在借鉴国内外知识转移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针对影响组织知识转移的关键因素,建立了一套由知识传送能力、知识接受能力、知识交互能力和组织支撑能力构成的组织内部知识转移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评价知识转移能力的简单加权评价算法;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给出了知识转移的提升策略。
2010 Vol. 27 (14): 121-124 [摘要] ( 681 ) [HTML 0KB] [PDF 59KB] ( 566 )
125 卫圈虎;周沈刚;
高科技组织知识型员工满意度评价实证研究
知识型员工是高科技组织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构成要素。以某研究所知识型员工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工作要素综合评价法进行了满意度的实地测评,分析了影响满意度的关键因素,并对统计特征因素与满意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改进知识型员工满意度的建议。
2010 Vol. 27 (14): 125-129 [摘要] ( 731 ) [HTML 0KB] [PDF 326KB] ( 713 )
130 廖燕玲;陈玉华;徐天伟;
基于知识质量测量的科研成果评价指标体系
在引入"知识质量"概念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知识质量测量的科研成果评价指标体系。该科研成果评价指标体系主要从科研成果的创新度、贡献度和研究难度3个方面,测量科研成果的知识质量,由此真实地反映科研成果的内在价值,从而达到准确评价科研成果的目的。
2010 Vol. 27 (14): 130-132 [摘要] ( 725 ) [HTML 0KB] [PDF 44KB] ( 535 )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133 石芝玲;和金生;
基于知识发酵理论的知识转移研究
从仿生学和生物进化的视角重新审视知识转移,基于知识发酵理论,剖析了知识转移的内在机理,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知识转移发酵模型,重点分析了知识转移发酵过程,并就如何促进知识转移提出了建议。
2010 Vol. 27 (14): 133-136 [摘要] ( 707 ) [HTML 0KB] [PDF 84KB] ( 530 )
137 施杨;李南;
基于社会关系网络的团队知识扩散影响因素探析
将团队知识扩散置于社会关系网络的视野之中,指出组织成员及其相互联系是构成知识扩散网络的特征向量。在此基础上,剖析了影响团队知识扩散的结构因素、行为因素、主体因素和环境因素,提出了完善团队知识扩散网络的基本思路。
2010 Vol. 27 (14): 137-140 [摘要] ( 798 ) [HTML 0KB] [PDF 148KB] ( 655 )
141 喻科;
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演进过程及其主体知识传递模式探究
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的演进过程以及合作创新主体特性与知识传递模式,都将影响到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效果。分析了产学研合作创新主体在网络形态下的基本特性;从学习方式转变的角度,剖析了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演进的一般过程;结合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演进过程中主体间信任关系的变化,探究了合作创新主体知识传递模式的演变。认为合作创新网络主体特性促进了主体间的知识传递;知识传递模式的演变以信任为基础,并与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演进过程相关,且在不同阶段体现出知识传递主导模式的差异。
2010 Vol. 27 (14): 141-144 [摘要] ( 718 ) [HTML 0KB] [PDF 135KB] ( 752 )
人才与教育
145 闫威;刘智慧;彭勇;
发展型企业教练理论及其新进展
与领导型企业教练不同,发展型企业教练更多地发生在领导者与下属之间日常的双向互动关系中。从"领导—成员"交换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出发,分析了发展型企业教练的理论基础,认为发展型教练对员工、教练和组织都能够产生积极的作用,但其作用的发挥受性别、性格、不稳定的雇佣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并从定性和定量角度描述了发展型企业教练研究的最新进展。
2010 Vol. 27 (14): 145-149 [摘要] ( 670 ) [HTML 0KB] [PDF 82KB] ( 589 )
150 苗慧;宋典;
市场型和培育型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人力资本属性的探讨
为了深化战略人力资源管理(SHRM)对企业绩效作用机制的认识,以人力资本为中介变量,对企业市场型SHRM和培育型SHRM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路径进行了实证探究。
2010 Vol. 27 (14): 150-153 [摘要] ( 704 ) [HTML 0KB] [PDF 124KB] ( 561 )
综述
153 衡孝庆;魏星梅;邹成效;
绿色技术研究综述
目前对绿色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通过对技术异化现象以及传统技术观的反思与批判,树立起绿色技术观,奠定绿色技术产生和发展的基础;通过对绿色技术概念的内涵及其属性的分析,透视绿色技术的本质;通过对绿色技术社会建构过程的分析,充分理解绿色技术的社会环境。
2010 Vol. 27 (14): 153-155 [摘要] ( 856 ) [HTML 0KB] [PDF 49KB] ( 613 )
156 吴建祖;张玉征;
新服务开发研究综述
新服务开发已成为服务管理研究的重要领域。在对国内外有关新服务开发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新服务开发的概念、类型、能力、流程和绩效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评述,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2010 Vol. 27 (14): 156-160 [摘要] ( 835 ) [HTML 0KB] [PDF 102KB] ( 659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