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更多
官方微信
欢迎扫码关注科技进步与对策微信公众号
用户社群
QQ群1(已加满):209477643
QQ群2(已加满):2425732
QQ群3(已加满):209477886
微信扫码加入用户社群,入群后修改群名称为姓名和单位,并仔细阅读群公告内容。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年 27卷 20期
刊出日期:2010-10-25

产业技术进步
科技法制与政策
科技管理创新
科学理性与科学方法
评价与预见
企业创新管理
区域科学发展
人才与教育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综述
   
科技管理创新
1 赵红梅;王宏起;
社会网络视角下R&D联盟网络的形成路径研究
在界定和分析R&D联盟网络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运用自组织理论和社会网络中的强弱关系理论,探讨了R&D联盟网络的形成路径,并以我国台湾某R&D联盟网络的形成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认为,R&D联盟网络是通过基于强关系和弱关系的自组织、政府推动的他组织以及二者相结合的混合组织3条路径形成的,而且R&D联盟网络的形成需要研发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
2010 Vol. 27 (20): 1-5 [摘要] ( 732 ) [HTML 0KB] [PDF 312KB] ( 469 )
6 卢艳秋;张公一;刘蔚;
约束条件下基于SHAPLEY值的合作创新利益分配方法
利益分配是跨国技术联盟合作创新中矛盾最为突出的一个关键问题,对合作创新关系的稳定持续发展起决定作用。通过对跨国技术联盟、合作创新概念的界定以及二者关系的研究,分析了合作创新利益分配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基于跨国技术联盟的合作创新利益动态分配运行模型。在合作创新利益分配上应用了Shapley值理论,并用合作创新能力对Shapley值模型进行了约束。通过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分配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可为合作创新利益分配提供理论依据及最佳途径。
2010 Vol. 27 (20): 6-9 [摘要] ( 734 ) [HTML 0KB] [PDF 120KB] ( 375 )
10 任爱莲;
创新开放度、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来自中小电子科技企业的证据
基于109家中小电子科技企业的调研数据,采用多层线性模型检验了开放式创新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及吸收能力的协调作用。结果显示:对供应商和顾客开放能够改善创新绩效,对竞争者开放会降低创新绩效,对科研院所开放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不显著;吸收能力显著提升了对供应商和科研院所开放的创新绩效,但对顾客和竞争者开放的创新绩效影响不显著。
2010 Vol. 27 (20): 10-14 [摘要] ( 721 ) [HTML 0KB] [PDF 161KB] ( 426 )
15 邓卫华;蔡根女;易明;
基于认知信息加工的创业机会识别机理研究
机会发现和机会构造的观点代表了传统创业研究下的两种机会识别方式,引入认知科学理论,探讨其信息加工原理,尝试实现两者的融合,以揭示创业机会识别的内在机理。经过对两种方式的认知信息加工过程的深入剖析,发现其活动模式有着明显的侧重性,可以分别归纳为"模式识别"和"启发思维";然后探讨这两种模式在创业机会识别过程中的动态联合性运用,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基于认知信息加工的创业机会识别机理模型;最后以宁波飞翔二次创业为例,对上述模型进行了验证。
2010 Vol. 27 (20): 15-19 [摘要] ( 665 ) [HTML 0KB] [PDF 117KB] ( 424 )
19 周智颖;孟卫东;
对竞争优势持续性问题的反思
对"持续竞争优势"来源的认识是各个流派分歧与争议的焦点,而且即使在具有代表性的产业组织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领域,学者之间的意见差异也较大。为了解释分歧和争议存在的原因,首先对持续竞争优势的内涵进行了分析,接下来对现实中企业竞争优势维持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研究,然后对各流派关于持续竞争优势来源的解释,以及解释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剖析。最后认为,企业持续拥有竞争优势其实是一种超越现实的静态均衡形式,这种静态均衡在现实中是难以存在的。如果一个研究命题的客观存在性都值得怀疑,那么不同理论流派对它的解释始终存在分歧和争议就会是一种必然。
2010 Vol. 27 (20): 19-24 [摘要] ( 711 ) [HTML 0KB] [PDF 87KB] ( 398 )
25 何成;白思俊;
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中关键过程域的优化方法研究
关键过程域是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中的重要概念,也是提升企业项目管理水平的关键突破点。针对用数理统计方法选取关键过程域的不足,结合粗糙集理论方法对比进行了优化,实践证明这种统计方法与粗糙集相结合的方法使结果更加有效。
2010 Vol. 27 (20): 25-27 [摘要] ( 722 ) [HTML 0KB] [PDF 46KB] ( 443 )
区域科学发展
28 孟媛;陈敬良;邝继霞;
“三区联动”发展战略的中外对比研究及启示
三区联动是一种正在探索中的新型城区发展模式,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斯坦福大学与硅谷的合作关系已成为建设新型创新经济圈的风向标,对我国城市依托大学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作用。通过对中美"三区联动"实际案例的分析,对"三区联动"发展战略进行审慎思考,提出今后的发展策略与建议,以期为实现我国大学、社区、科技园区三者的良性互动提供现实指导依据。
2010 Vol. 27 (20): 28-31 [摘要] ( 685 ) [HTML 0KB] [PDF 60KB] ( 437 )
31 刘军;
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农村循环经济发展途径探析
新型工业化在本质上是一种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资源消耗低的经济发展方式。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资源与环境代价高,只有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才能够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要求,实现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通过对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农村循环经济实践及其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了我国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战略途径。
2010 Vol. 27 (20): 31-34 [摘要] ( 692 ) [HTML 0KB] [PDF 54KB] ( 380 )
35 尹葳;周巧玲;
山东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
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对整个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决定性作用。多年来,山东省一直是全国经济贡献的大省,但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还很薄弱。基于大量的数据资料整理,对山东省企业的创新能力进行了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提高山东省企业创新能力的建议。
2010 Vol. 27 (20): 35-37 [摘要] ( 734 ) [HTML 0KB] [PDF 144KB] ( 419 )
38 王淑;王恒山;王云光;
面向资源优化配置的区域医疗协同机制及对策研究
医疗资源优化配置是解决当前公共卫生管理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在分析当前医疗资源配置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利用区域协同医疗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相应建立了区域协同医疗系统模型并确定了其关键序参量;通过对区域协同医疗系统的受力分析,基于区域协同医疗系统模型的自组织运动方程分析了资源优化配置模式,给出了资源科学配置建议和对策,为解决医疗资源配置矛盾提供了理论参考。
2010 Vol. 27 (20): 38-42 [摘要] ( 648 ) [HTML 0KB] [PDF 96KB] ( 1673 )
产业技术进步
43 李龙一;陈小宇;
基于ERP平台的产品创新联盟研究
针对ERP进入制造类企业,成为企业生产、营销、财务及产品开发平台这一背景,提出了构建于ERP平台的产品创新联盟这一虚拟产品创新组织形式,并就产品创新联盟的运作、流程、模式、特点、优势作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以ERP平台进行产品创新的过程、模式与管理作了深入探讨,提出了项目管理导向的产品招标、评估、客户参与设计及信息化管理的产品创新联盟管理的ERP模式,对产品创新的有效、实用管理具有积极的意义。
2010 Vol. 27 (20): 43-47 [摘要] ( 752 ) [HTML 0KB] [PDF 183KB] ( 428 )
48 李支东;章仁俊;
产品创新前端创意的形成:基于全员参与的系统模式
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意元的概念,分析了创意元源于创新机会识别并经过创新机会分析而形成的过程。藉此,通过分析广义产品概念模型,指出了完整概念的产品创意因其所含内容的多维性而需要企业内部所有员工以及企业外部所有相关人员共同参与。最后,阐述了基于全员参与的产品创新前端创意形成的系统模式,并以赫特公司为例验证了该模式。
2010 Vol. 27 (20): 48-52 [摘要] ( 657 ) [HTML 0KB] [PDF 166KB] ( 351 )
52 王仰东;安琴;窦君鸿;尉佳;
我国高技术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基于2005—2009年创新基金的数据
阐述了高技术服务业的内涵和特征,指出了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意义。通过对2005—2009年创新基金支持高技术服务业的数据分析,提出促进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对策,以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
2010 Vol. 27 (20): 52-55 [摘要] ( 717 ) [HTML 0KB] [PDF 461KB] ( 441 )
56 董静;苟燕楠;
研发投入与上市公司业绩——基于机械设备业和生物医药业的比较研究
以2003—2007年在上交所上市的机械设备仪器制造业和医药生物制品业企业为样本,对研发投入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研发人员投入与机械设备企业业绩的相关性程度和持续性远远大于生物医药企业;生物医药企业的业绩对研发资金投入的敏感性较强;研发资金投入对企业业绩作用的滞后性在生物医药行业比较明显。此外,相对于收入增长能力,研发投入与企业盈利能力和资产运作效率有更强的正相关关系。研究结论对企业优化其研发投入结构、对政府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技术创新鼓励政策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2010 Vol. 27 (20): 56-60 [摘要] ( 763 ) [HTML 0KB] [PDF 109KB] ( 864 )
61 曹如中;高长春;曹桂红;
创意产业价值转换机理及价值实现路径研究
创意的产生从一开始就富有经济学的内涵,创意产业与其它产业之间存在很大的关联性。在创意产业价值实现过程中,创意并不是以一种实物形态投入,而是通过将创意这一基本元素渗透到传统产业具体的实践环节中实现经济效益。根据微笑曲线分析,通过产业创意化可以提升整个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2010 Vol. 27 (20): 61-64 [摘要] ( 722 ) [HTML 0KB] [PDF 162KB] ( 407 )
企业创新管理
65 朱陈松;章仁俊;张晓花;朱昌平;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管理者信用——基于社会资本视角
广大中小企业是从事技术创新、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生力军。目前对于企业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关系的问题虽然已有学者研究,但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研究尚不多见。从社会资本视角出发,以60家上市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对这些企业的管理者信用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论表明:①中小企业的管理者信用对企业技术创新有积极的促进作用;②企业规模、所在区域、所属产业领域等均会对企业管理者信用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带来影响。
2010 Vol. 27 (20): 65-69 [摘要] ( 677 ) [HTML 0KB] [PDF 124KB] ( 442 )
70 刘井建;
创业学习模式及其对新创企业成长的作用机理研究
明确创业学习与新创企业成长之间的关系是建立组织学习机制的依据。剖析了创业学习与机会识别的匹配模式以及自我提升的层级模式,并阐释了创业学习对新创企业成长的作用机理。通过对X公司的案例分析,进一步探讨了创业学习在新创企业成长中的角色位置及指导意义。
2010 Vol. 27 (20): 70-73 [摘要] ( 728 ) [HTML 0KB] [PDF 190KB] ( 455 )
74 高峰;郭菊娥;
基于障碍期权的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担保价值研究
分析了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担保的作用机理及下降敲入看跌期权特性,基于障碍期权理论给出了风险投资担保的定价模型及求解。通过案例分析了担保水平和执行价格等关键因素对担保价值的影响,为担保公司作出恰当的担保决策提供了理论基础。
2010 Vol. 27 (20): 74-76 [摘要] ( 643 ) [HTML 0KB] [PDF 133KB] ( 437 )
77 黄化锋;栾晓梅;张新国;
领导者价值观与国有控股公司管控结构分析
国有控股公司的管控结构影响CEO行为,富有激励性的高管薪酬、较大规模的董事会和独立董事的比例都会对CEO的机会主义行为产生一定的抑制力,但这种约束作用并不具有普遍性,在很大程度上受限于领导者(CEO)的价值观类型。领导者的价值观与国有控股公司管控结构的关系因此变得微妙和复杂,成为公司管控研究中的黑箱。
2010 Vol. 27 (20): 77-80 [摘要] ( 764 ) [HTML 0KB] [PDF 83KB] ( 364 )
80 李建中;
高新技术企业社会责任模型研究
企业社会责任正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但鲜有专注于高新技术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结合高新技术企业的行业特点,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契约论和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构建了高新技术企业社会责任模型。
2010 Vol. 27 (20): 80-83 [摘要] ( 798 ) [HTML 0KB] [PDF 52KB] ( 421 )
84 官小春;梁莱歆;
高科技企业研发超越预算管理模式研究
研发预算对高科技企业管理至关重要。然而,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建立在工业经济基础上的预算管理已经不再适用高科技企业研发预算的需求,急需一种新型的预算模式。分析了超越预算思想和研发预算的特点,认为高科技企业研发预算应采用超越预算思想,基于此构建了高科技企业研发超越预算管理模式,希望能为高科技企业研发预算管理提供一条可行之道。
2010 Vol. 27 (20): 84-88 [摘要] ( 646 ) [HTML 0KB] [PDF 99KB] ( 408 )
89 吴海燕;杨武;雷家骕;
我国企业创新激励体系主要问题及对策探析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技术创新是企业技术进步的源泉和动力,而技术创新的活跃程度却有赖于激励体系。有效的技术创新激励体系对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激励体系的重要性及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与建议。从系统观的角度,分企业内、外两个层次,构建了完善合理的企业技术创新激励体系,并通过典型实例分析加以有力佐证。
2010 Vol. 27 (20): 89-92 [摘要] ( 737 ) [HTML 0KB] [PDF 279KB] ( 454 )
93 唐力;陈超;谭涛;
金融危机对高科技企业的影响分析——以南京市为例
通过运用Logit模型分析了金融危机对南京市高科技企业的影响,验证了对于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受金融危机影响小、已经上市和上市计划如期进行的高科技企业,金融危机对其生产经营的影响小,劳动密集型和高新技术型的高科技企业比外贸出口型的高科技企业抗风险能力更显著。
2010 Vol. 27 (20): 93-95 [摘要] ( 737 ) [HTML 0KB] [PDF 50KB] ( 378 )
96 高维义;
高科技创业企业网格营销的特质与效应研究
揭示了网格营销对于高科技创业企业的必要性,剖析了高科技创业企业网格营销的内涵,从价值链条的延伸性、营销手段的综合性、客户管理的精细性等角度探讨了高科技创业企业网格营销的特质,论述了高科技创业企业网格营销的分解定位效应、无边界效应和长尾效应。
2010 Vol. 27 (20): 96-98 [摘要] ( 739 ) [HTML 0KB] [PDF 70KB] ( 399 )
科技法制与政策
99 马忠法;
对专利的本质内涵及其制度使命的再思考——以专利技术转化率低为视角
我国专利技术转化率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至今仍未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路径,其中主要的原因之一是我们对专利的本质内涵即私人财产权和专利制度(它规定的内容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申请和授权阶段,核心任务是确权;第二阶段是实施和使用阶段,核心是流转)及其使命(促进专利技术转化为现实财富)缺乏准确的认识。为此,应科学把握专利的本质内涵及其制度使命,将由市场决定的事情交由市场决定,调整专利资助政策,不盲目提倡申请专利,以提高专利质量,在源头上为提高专利技术转化率创造条件。
2010 Vol. 27 (20): 99-102 [摘要] ( 739 ) [HTML 0KB] [PDF 54KB] ( 629 )
103 李娟;任利成;吴翠花;
科研机构、高校、企业R&D支出与专利产出的关系研究
R&D支出和专利是影响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从R&D支出的角度对中部六省科研机构、高校、企业R&D支出对专利产出的贡献进行研究,运用计量经济学的回归分析,通过建立专利申请量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企业R&D支出的回归模型,验证专利申请量与R&D支出之间的相关关系。实证结果显示:山西省、湖南省、安徽省、江西省的专利申请量与科研机构R&D支出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科研机构对这4省的贡献大;河南省的专利申请量与企业的R&D支出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企业R&D支出对河南省专利产出的贡献较大;而湖北省的专利申请量与高校的R&D支出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高校R&D支出对湖北省专利产出贡献较大。在此基础上,分析产生上述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2010 Vol. 27 (20): 103-108 [摘要] ( 672 ) [HTML 0KB] [PDF 98KB] ( 532 )
科学理性与科学方法
109 高尚荣;
科技风险的伦理哲学维度及对策
科技风险问题是现代社会不可回避的紧迫性重大问题。从直接性来看,科技风险的形而下类型可分为内生性风险、嵌入性风险和外延性风险;根据风险类型,可以设计相应的风险克制路径,分别指向技术的升级换代、伦理规范整合与社会治理模式。
2010 Vol. 27 (20): 109-112 [摘要] ( 685 ) [HTML 0KB] [PDF 54KB] ( 369 )
评价与预见
113 刘家树;菅利荣;
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测度与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省际数据,运用DEA模型,对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进行测度分析,发现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高。选取多个指标,运用Tobit回归方法,综合分析影响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因素。研究发现,政府资金支持、新产品开发经费、科技服务和区域因素对科技成果转化具有显著影响。
2010 Vol. 27 (20): 113-116 [摘要] ( 1758 ) [HTML 0KB] [PDF 67KB] ( 575 )
117 杨敏利;查博;
基于GA-BP神经网络的专利技术产业化全过程评价研究
从系统流程的角度界定和分析专利技术产业化所需经历的阶段,并根据每个阶段的特点作出合理的评价,是实现专利技术顺利转化的基础,鉴此对专利技术产业化全过程进行了定义,认为其包含新产品开发、市场化和规模化生产3个阶段,藉此建立专利技术产业化全过程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遗传算法改进的BP神经网络建立专利技术产业化全过程评价模型,以调研所得数据对网络进行训练,用训练好的网络对专利技术产业化全过程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2010 Vol. 27 (20): 117-120 [摘要] ( 710 ) [HTML 0KB] [PDF 145KB] ( 433 )
121 陈雄辉;张本祥;徐毅;黄俊毅;朱永海;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广东区域创新能力测度方法研究
运用复杂网络理论,对广东区域创新能力进行指标测度研究,测算广东21个城市区域创新网络的平均最短距离、度分布、群聚系数、网络组分等数据,力图从一个全新视角了解广东区域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内在联系,诠释其内在的发展规律。
2010 Vol. 27 (20): 121-124 [摘要] ( 715 ) [HTML 0KB] [PDF 211KB] ( 419 )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125 张爽;
企业战略制定过程的行为分析与知识解释——基于知识创新的视角
从知识创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和分析战略制定的关键阶段,提出了基于知识分析—战略缺口分析—战略选择与决策等理性的战略制定行为模式。同时,将理性的战略制定过程和知识创造过程整合为"战略制定—知识创造矩阵",明确了群体知识创造程序。最后,以麦肯锡公司的战略制定过程为例,验证了知识创造行为与战略制定行为的内在整合框架。
2010 Vol. 27 (20): 125-128 [摘要] ( 690 ) [HTML 0KB] [PDF 85KB] ( 457 )
129 张悟移;李晓亮;华连连;邵岩;
RBF神经网络在基于知识的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中的应用
借鉴人工神经网络理论,把RBF神经网络模型应用到基于知识的供应链合作伙伴评价与选择的研究中。首先结合基于知识的供应链发展现状,设计了合作伙伴评价指标体系,然后简要介绍了RBF神经网络,最后通过实例介绍了对合作伙伴进行评价与选择的方法,并与传统的权重评分法进行了比较。
2010 Vol. 27 (20): 129-133 [摘要] ( 685 ) [HTML 0KB] [PDF 84KB] ( 366 )
133 唐承林;顾新;
知识网络知识优势的种群生态学模型研究
知识网络由多条知识链构成,与生态系统中的多种群关系类似,网络中的各条知识链之间也存在着竞争与合作关系。首先分析了知识网络的种群生态学特征,然后以Logistic模型为基础,构建了知识网络的种群生态学模型。模型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知识链加入共同知识网络会增加网络的整体知识存量,并促进知识优势的形成。最后结合丰田公司知识网络实践,分析指出网络内各知识链是通过协同共生实现网络整体知识优势参与市场竞争的。
2010 Vol. 27 (20): 133-136 [摘要] ( 637 ) [HTML 0KB] [PDF 61KB] ( 391 )
137 姜岚;姜文;张威;
新知识的突变型产生方式研究——基于尖点型突变理论的视角
运用突变论中尖点型突变理论的一般原则,建立起新知识产生方式的数学模型,对其中新知识的突变型产生方式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形成了两个方面的认识:①新知识突变型产生方式得以形成的内在根据是知识系统内相干效应引发的巨涨落的推动。②新知识突变型产生方式在外表形态上具有突发性和随时性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得出了有关知识创新的几点启示。
2010 Vol. 27 (20): 137-140 [摘要] ( 651 ) [HTML 0KB] [PDF 69KB] ( 422 )
141 孙波;黄敏;
高科技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和实施策略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科技虚拟企业在制造、物流、服装等很多行业迅速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高科技虚拟企业的形式进行经营。从高科技虚拟企业的特点入手,探讨知识管理在高科技虚拟企业中的作用,提出高科技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构建和移动Agent系统模型的实施策略。
2010 Vol. 27 (20): 141-144 [摘要] ( 716 ) [HTML 0KB] [PDF 53KB] ( 379 )
人才与教育
145 李永周;官媛媛;张雨;
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分层递进激励模型及应用
无论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还是掌握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提高国际竞争力、抗风险能力,都必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走创新型发展道路。因此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成为实现革命性创新的战略资源和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在回顾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基于激励过程,剖析了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需求特征、工作特征和价值特征,提出了基于工作参与、工作卷入、工作投入的分层递进激励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应用研究。
2010 Vol. 27 (20): 145-148 [摘要] ( 715 ) [HTML 0KB] [PDF 315KB] ( 482 )
149 古家军;
企业高管团队战略决策机制权变整合模型的构建
围绕提交高管团队战略决策速度这一目标,以改进战略决策机制为出发点,分析了企业高管团队战略决策机制的权变因素,综合这些因素的特点并构建了企业高管团队战略决策机制的权变模型。研究结论显示:不同的团队领导风格、有无决策顾问的参与、冲突解决的好与坏、团队成员决策权的大小以及战略决策情境是否有利等因素对战略决策速度有重要影响。该模型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分析框架,有效地保证了战略决策的速度和正确性的辩证统一。
2010 Vol. 27 (20): 149-152 [摘要] ( 716 ) [HTML 0KB] [PDF 195KB] ( 550 )
153 张亦梅;
知识型团队集体离职内外因模型构建
知识型团队的集体离职是企业面临的新挑战。因现有的离职模型难以诠释知识型团队集体离职的原因,通过回顾现有离职研究理论,采用定性分析法,从组织层面分析了知识型团队集体离职的内因和外因,设计了内因矩阵、外因矩阵和综合矩阵,最终构建了知识型团队集体离职内外因模型,为知识型团队集体离职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2010 Vol. 27 (20): 153-156 [摘要] ( 615 ) [HTML 0KB] [PDF 125KB] ( 392 )
综述
157 刘京;仲伟周;
我国环保产业发展机制研究述评
构建科学的环保产业发展机制、进一步推动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是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从总体发展机制、政府引导机制、市场投融资机制和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等方面,对该问题进行了述评,指出了当前的研究特点和存在的不足:正式作用机制研究多,非正式作用机制研究少;环保企业外部机制研究多,内部机制研究少;方向性的对策研究多,操作性的措施研究少。
2010 Vol. 27 (20): 157-160 [摘要] ( 755 ) [HTML 0KB] [PDF 86KB] ( 392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