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更多
官方微信
欢迎扫码关注科技进步与对策微信公众号
用户社群
QQ群1(已加满):209477643
QQ群2(已加满):2425732
QQ群3(已加满):209477886
微信扫码加入用户社群,入群后修改群名称为姓名和单位,并仔细阅读群公告内容。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年 27卷 3期
刊出日期:2010-02-10

产业技术进步
科技法制与政策
科技管理创新
科学理性与科学方法
评价与预见
企业创新管理
区域科学发展
人才与教育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综述
   
科技管理创新
1 杜漪;李超杰;
基于第四代R&D的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R&D—营销界面管理研究
新产品开发成功与有效的R&D—营销界面整合有直接关系,深入研究企业R&D—营销界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利用连续创新和不连续创新理论对第四代R&D进行了界定,并通过与前三代R&D的对比论述了第四代R&D的优越性。然后结合对界面管理定义和R&D—营销界面管理的讨论,深入分析了第四代R&D—营销界面出现的新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挖掘有潜在市场的新产品;用户参与,形成纵向协同研发;作好与新产品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和辅助设备的开发;建立战略联盟,完善产业链。
2010 Vol. 27 (3): 1-4 [摘要] ( 870 ) [HTML 0KB] [PDF 1220KB] ( 597 )
5 林莉;郑旭;葛继平;
基于小世界网络视角的产学研合作知识转移活动分析
小世界网络理论是近年来复杂性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它的提出是复杂网络系统研究的一个新突破,代表着网络结构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这一理论也可以用来分析产学研合作中的知识转移活动。从对小世界网络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出发,分析产学研合作中的复杂网络关系,并从小世界网络视角出发,运用W-S小世界网络模型分析产学研合作中的知识转移活动。用小世界网络的聚类系数和特征路径长度的基本结构特性来分析和描述产学研合作中的知识转移,从而为提高产学研合作绩效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2010 Vol. 27 (3): 5-8 [摘要] ( 765 ) [HTML 0KB] [PDF 1367KB] ( 722 )
9 贺明;夏恩君;刘伊雯;
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
概括了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及创新现状,分析总结了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存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二次创新3种技术创新模式,并对3种模式的特征分别进行了研究。最后指出研究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对探索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发展道路将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2010 Vol. 27 (3): 9-11 [摘要] ( 775 ) [HTML 0KB] [PDF 1323KB] ( 610 )
12 王崇梅;
以静脉产业为主导的日本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模式研究
以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成功地实施了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取得了明显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是建设循环型社会的典范。创新性地从静脉产业的角度进行研究,主要从静脉产业内涵、发展现状、日本生态工业园特点、经济绩效评价分析等角度探讨日本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最后,阐明了以静脉产业为主导的日本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模式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
2010 Vol. 27 (3): 12-14 [摘要] ( 762 ) [HTML 0KB] [PDF 1217KB] ( 702 )
15 彭学兵;张钢;
技术创业与技术创新研究
在文献梳理基础上,对技术创业和技术创新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理论和实践辨析,分析了创业和创新、技术创业和技术创新的联系与区别,并分别A以公司技术创业和B公司技术创新两个案例说明技术创业和技术创新的具体表现形式。
2010 Vol. 27 (3): 15-19 [摘要] ( 739 ) [HTML 0KB] [PDF 1355KB] ( 602 )
区域科学发展
20 车维汉;张琳;
上海市产学研合作效率评价——基于分行业数据的DEA分析
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创新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上海市13个主要制造业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政府研发投入的力度较大,产学研合作的体制正在形成,但是尚有一些行业其研发投入的效率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推动产学研合作的过程中要注重竞争机制的引入,同时发挥市场导向与政府引导的作用,不断探索新的产学研合作方式,并结合行业特点动态调整政府介入的方式,因地制宜地制定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政策,提高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效率。
2010 Vol. 27 (3): 20-25 [摘要] ( 704 ) [HTML 0KB] [PDF 1268KB] ( 673 )
26 刘伟;李丹;
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R&D投入与产出绩效研究
建立企业R&D投入与产出绩效指标评价体系,测定各指标间的关系,并通过建立C-D函数回归模型,测度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数、销售收入、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受R&D投入指标的影响程度,给出具体的函数关系。
2010 Vol. 27 (3): 26-29 [摘要] ( 797 ) [HTML 0KB] [PDF 1293KB] ( 533 )
30 税伟;冯娴慧;李松志;张启春;
山区产业与乡村城市化互动发展偏差与协调优化——以广东省龙川县为例
以龙川县为例,实证分析了山区的非农产业、工业、服务业与乡村城市化的关系,揭示了山区产业与乡村城市化互动发展的偏差,进而提出了山区产业与乡村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对策。
2010 Vol. 27 (3): 30-33 [摘要] ( 723 ) [HTML 0KB] [PDF 1495KB] ( 501 )
34 司训练;李婷;朱承亮;
西部地区创意农业竞争力实证研究
以中国西部12省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西部创意农业的竞争力进行排序分析,并通过建立解释结构模型(ISM)对影响西部创意产业竞争力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西部12省在创意农业的发展方面,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容易打造自身民族品牌吸引顾客;民族特性是创意农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2010 Vol. 27 (3): 34-39 [摘要] ( 738 ) [HTML 0KB] [PDF 1477KB] ( 492 )
产业技术进步
40 张艳;苏秦;陈婷;
基于面板数据的制造业国际R&D溢出及生产率增长途径分析
为了检验产业自身科技水平对制造业国际R&D溢出效应及产业生产率提高途径的影响,根据1999—2004年产业R&D平均投入强度,将制造业划分为高、中、低技术产业,然后基于DEA对其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变化指数进行测算,最后实证检验了国内本产业、国内其它产业、国外本产业R&D资本对上述3类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变化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国外R&D资本对高技术企业存在显著的正向技术溢出效应,而对于中、低技术产业来说,本产业R&D资本是生产率提高的主要来源。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对我国的产业研发投入、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提出了建议。
2010 Vol. 27 (3): 40-44 [摘要] ( 740 ) [HTML 0KB] [PDF 1224KB] ( 531 )
45 韩民春;樊琦;
战略性R&D补贴、自主创新与我国汽车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以加入WTO后中国汽车产业为研究对象,通过自主创新评价指数、皮尔逊相关系数对战略性贸易政策中R&D补贴政策、自主创新以及我国汽车产业结构之间进行经验性、相关性及回归分析。研究发现R&D补贴政策与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十分显著;战略R&D补贴及企业自主创新对市场占有率影响存在滞后效应,并对汽车的市场垄断集中度有分化作用,优化了汽车产业结构。我国政府应当加大对战略性产业的R&D补贴,进一步优化政府R&D补贴结构,完善创新激励制度,培育良好的创新环境。
2010 Vol. 27 (3): 45-50 [摘要] ( 700 ) [HTML 0KB] [PDF 1200KB] ( 645 )
51 程平;刘伟;陈艳;
我国可信软件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应对策略
发展和扶持可信软件产业,对中国软件产业的崛起和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讨论了可信软件和可信软件产业的涵义,以及发展我国可信软件产业的重要性,对我国可信软件产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与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我国可信软件产业发展的对策。
2010 Vol. 27 (3): 51-54 [摘要] ( 827 ) [HTML 0KB] [PDF 1097KB] ( 659 )
55 陈畴镛;夏文青;王雷;
企业同质化对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影响与对策
我国产业集群以中小企业为主体,企业同质化现象较为普遍。以浙江产业集群发展中的企业同质化现象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高同质性在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过程中所产生的促进和阻滞作用,从高同质性对技术创新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探讨了趋利避害的对策措施。
2010 Vol. 27 (3): 55-58 [摘要] ( 705 ) [HTML 0KB] [PDF 1166KB] ( 601 )
企业创新管理
59 徐小钦;张丽;
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应对金融危机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我国宏观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重庆市虽为内陆城市,但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通过调研发现,重庆市企业积极运用知识产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是从长期来看,企业自身承受能力有限,还需要政府多方面的引导和支持。
2010 Vol. 27 (3): 59-62 [摘要] ( 731 ) [HTML 0KB] [PDF 1097KB] ( 550 )
63 王凯;
中卫型企业集群的互动学习与分层耦合创新研究
中卫型企业集群的创新优势在于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单个企业和企业群体之间、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之间的互动学习和技术协作。这种组织模式能有效地整合创新所需的稳定性和灵活性、突变性和渐进性,进而提升集群整体的创新效率。首先从横向学习、纵向学习和多角学习的角度研究了中卫型企业集群的互动学习机制,并对集群中不同创新角色和创新层次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中卫型企业集群分层耦合创新模型,最后阐述了核心企业在中卫型集群耦合创新中的整合机制。
2010 Vol. 27 (3): 63-65 [摘要] ( 749 ) [HTML 0KB] [PDF 1255KB] ( 529 )
66 周劲波;黄胜;
基于关系网络视角的企业国际化成长机制研究
从关系网络的角度出发,结合竞争优势的来源,深入探讨了企业国际化成长机制,即将企业国际化成长纳入"国际化网络—知识资源/创业精神—企业国际化成长"的逻辑分析框架:企业嵌入特定的国际关系网络环境之中,良好的社会资本有利于知识资源的获得和创业精神的培育,可根据成长资源和成长机会选择适当的成长方式,从而获得超常成长绩效,进而实现企业国际化成长。
2010 Vol. 27 (3): 66-69 [摘要] ( 808 ) [HTML 0KB] [PDF 1117KB] ( 504 )
70 高闯;孙宏英;
新形势下我国中小科技企业外源性融资研究
在全球金融危机与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中小科技企业由于销售下滑、资金回笼困难,自有资金逐渐短缺,发展外源性融资迫在眉睫。针对我国中小科技企业融资渠道不畅,尤其是外源性融资缺失而导致早期夭折的问题,并基于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及改革新形势,提出了中小科技企业发展外源性融资的策略和政策建议。
2010 Vol. 27 (3): 70-72 [摘要] ( 707 ) [HTML 0KB] [PDF 1225KB] ( 699 )
73 高宁;庞小宁;
科技型中小企业补偿性发展模式应用研究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于我国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也是稳定国民经济、扩大就业的重要力量。当前,抑制其持续快速发展的问题凸显,尝试性地提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变革模式,即补偿性发展模式。
2010 Vol. 27 (3): 73-75 [摘要] ( 758 ) [HTML 0KB] [PDF 1620KB] ( 617 )
76 魏喜武;陈德棉;
企业品牌建设空间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模型的定量研究框架
从企业品牌建设的理论研究情况来看,定性的研究较多,而定量的研究较少,其原因主要是缺少行之有效的定量研究方法。基于以上问题,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重新认识了企业品牌的内涵及其组成内容,并以此为基础定义了企业品牌建设空间,同时给出了一个简单的实证分析。为企业品牌建设的定量研究提供了一个框架性的平台,以此作为定量研究的起点。
2010 Vol. 27 (3): 76-78 [摘要] ( 752 ) [HTML 0KB] [PDF 1268KB] ( 492 )
科技法制与政策
79 刘宾;
基于技术学习模式分析的科技创新政策调整
通过对我国目前技术学习模式的分析,认为技术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来自于市场运行机制的缺陷,并分析了如何通过完善科技创新政策,来弥补因市场缺陷造成的技术学习问题,建立了基于技术学习模式进行科技创新政策调整的知识体系,总结了技术学习模式、市场运行缺陷和科技创新政策的关系。
2010 Vol. 27 (3): 79-81 [摘要] ( 678 ) [HTML 0KB] [PDF 1769KB] ( 504 )
82 陈启杰;田圣炳;
欧盟重大科技项目的经费管理模式及其启示
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欧盟在实施科技框架计划过程中重大科技项目的经费管理模式;具体介绍了欧盟对重大科技项目经费资助的原则和形式,可补偿成本及其确定,项目经费的拨付与担保金制度,对项目的财务审计与控制机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对我国重大科技项目管理的几点启示。
2010 Vol. 27 (3): 82-85 [摘要] ( 758 ) [HTML 0KB] [PDF 1093KB] ( 631 )
86 帅萍;尹红炜;
R&D补贴政策国内双寡头模型分析
基于技术投资可观的社会回报以及目前的研究现状,在基本模型假设上区分了工艺技术水平既定而产品技术可变,以及产品技术既定而工艺技术可变两种情况,求解每种情况下无R&D补贴政策和有R&D补贴政策时的均衡状态。通过对均衡状态的比较,考察补贴政策对企业R&D决策和社会福利的影响;通过对最优补贴率的分析,考察影响R&D补贴政策的因素。
2010 Vol. 27 (3): 86-90 [摘要] ( 759 ) [HTML 0KB] [PDF 1231KB] ( 394 )
91 张铜柱;储江伟;崔鹏飞;金晓红;
汽车产品再制造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分析
汽车产品再制造是汽车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是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再制造产业的发展,原产品制造商与再制造商的利益冲突和知识产权冲突问题逐渐显现。明确再制造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原则,平衡各方的利益,才能既鼓励创新,保护知识产权人的利益,又可以高效发展汽车再制造产业。
2010 Vol. 27 (3): 91-94 [摘要] ( 747 ) [HTML 0KB] [PDF 1218KB] ( 693 )
科学理性与科学方法
95 王能能;孙启贵;徐飞;
技术的社会形成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电磁理论首先在英国完成,而电力革命却率先在美国爆发。对此,传统的技术决定论难以给出令人满意的解释。技术的社会形成论(SST)为解释这一历史现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以技术的社会形成为依托,剖析了各种社会因素对电力技术形成和扩散的制约和影响作用,由此探析我国实现技术跨越的发展策略。
2010 Vol. 27 (3): 95-97 [摘要] ( 788 ) [HTML 0KB] [PDF 1244KB] ( 531 )
98 王斌;
近现代西方科技系统演化的动力系谱
科技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子系统,它与社会环境的交流是自身演化的重要动力,因此以社会与科技的互动机制为视角,能更加全面地探明科技进步的原因。通过该视角,按照时间的逻辑对西方近现代科技飞跃的史实进行分析,会发现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文化、经济、政治都以不同的强度制约着科研的组织方式,从而影响科技的发展速度。
2010 Vol. 27 (3): 98-100 [摘要] ( 748 ) [HTML 0KB] [PDF 1166KB] ( 464 )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101 阳志梅;胡振华;
知识网络与集群企业竞争优势研究——基于组织学习视角
集群企业如何在网络中获得竞争优势是学者们的一个研究焦点,基于知识观从网络视角解析集群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首先对集群企业网络研究视角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知识网络、组织学习及集群企业竞争优势获取的机理与模型;并通过案例分析,指出集群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是通过集群知识网络不断获取知识资源并提高自身的组织学习能力。
2010 Vol. 27 (3): 101-104 [摘要] ( 719 ) [HTML 0KB] [PDF 1164KB] ( 516 )
105 唐智慧;黄庆;赵立力;
基于知识管理与TRIZ方法的创新设计平台
通过营建企业交流空间的方法,可充分挖掘企业内部隐性知识,并利用所构建的强大网络系统,智能搜索企业外部同行业知识,实现企业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形成企业知识库。在此基础上,通过知识地图和企业知识CAI学习软件将企业知识管理平台中的显性知识转化为员工隐性知识,还可增加企业创新的源动力。为进一步辅助企业创新设计,将所建知识管理平台与TRIZ方法结合,借鉴TRIZ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路,设计出基于知识管理与TRIZ方法的计算机辅助创新平台框架。
2010 Vol. 27 (3): 105-108 [摘要] ( 693 ) [HTML 0KB] [PDF 1839KB] ( 651 )
109 赵阳;刘益;张磊楠;
市场导向、协调机制与知识获取的影响作用研究
市场导向作为企业的组织文化影响了制造企业的营销渠道关系管理实践。研究了市场导向、协调机制与知识获取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影响作用,并分析了隐性知识对于非正式协调机制和知识获取关系的调节作用。
2010 Vol. 27 (3): 109-111 [摘要] ( 732 ) [HTML 0KB] [PDF 1223KB] ( 502 )
112 彭双;顾新;
知识链组织间知识创造的动力机制研究
知识链组织间知识创造的动力机制由个体、团队、知识链和外部环境层面的动力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构成。研究了促使组织参与知识链组织间知识创造的动力要素以及在知识链组织间知识创造过程中促进新知识产生的动力要素及其作用机理。
2010 Vol. 27 (3): 112-115 [摘要] ( 716 ) [HTML 0KB] [PDF 1103KB] ( 454 )
116 石书玲;
知识联盟中私有知识保护机制的构建
为揭示知识联盟成员之间复杂的竞合关系,从知识能否被联盟成员分享的角度,提出了共有知识与私有知识的概念,剖析了知识联盟中共有知识和私有知识的特性;从影响私有知识保护的资源特性和关系特性两个角度,提出了影响私有知识保护的因素;基于人力资源、联盟协议内容、联盟过程控制3个方面,构建了有效的私有知识保护机制;强调企业对私有知识的保护不能以限制联盟成员合作领域内创造新知识的能力为代价,需要在共有知识分享和私有知识保护之间寻得最佳平衡。
2010 Vol. 27 (3): 116-118 [摘要] ( 678 ) [HTML 0KB] [PDF 1400KB] ( 473 )
评价与预见
119 李燕萍;许颖;吴绍棠;
基于不同机构评价我国研发经费投入产出效益
研发活动既是我国科技创新之源,也是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支柱,对于增强我国科技竞争力和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比较分析不同机构的研发经费投入和产出现状,试图揭示研发经费投入和产出效率存在哪些不合理现象,并从中得出一些启示。
2010 Vol. 27 (3): 119-123 [摘要] ( 704 ) [HTML 0KB] [PDF 1422KB] ( 477 )
124 毕克新;吕健;
信息化条件下制造业企业工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在具体分析信息化对制造业企业工艺创新影响的基础上,结合制造业企业工艺创新柔性化、智能化、集成化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构建制造业企业工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并按照目的性、系统性、探索性等原则构建了信息化条件下制造业企业工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该指标体系进行了具体解释。
2010 Vol. 27 (3): 124-127 [摘要] ( 725 ) [HTML 0KB] [PDF 1336KB] ( 557 )
128 黄艳;
我国省域软科学研究机构竞争力评价研究
根据我国省域软科学研究机构竞争力的内涵构建了省域软科学研究机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省域1986—2006年度软科学研究机构竞争力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我国省域软科学研究机构竞争力状况呈现"少数领先且独特性强,多数集中而差异性小"的显著特征。
2010 Vol. 27 (3): 128-131 [摘要] ( 708 ) [HTML 0KB] [PDF 2460KB] ( 508 )
132 张丰;段玮婧;
行业因素对风险投资项目评价指标影响的实证研究
风险投资项目评价的有效性是影响风险投资公司获利的关键因素。在借鉴国内外风险投资项目评价指标体系方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对风险投资评价决策程序中初步评价阶段的评价指标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运用非参数检验的方法对风险投资项目评价指标在高科技行业和传统行业项目评估上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国内风险投资项目评价指标在这两类行业上存在显著性的差异。
2010 Vol. 27 (3): 132-136 [摘要] ( 670 ) [HTML 0KB] [PDF 1128KB] ( 573 )
人才与教育
137 张根明;陈才;曹裕;谢良;
创新型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存量与水平的视角
在界定创新型人力资本及其存量与水平的基础上,分析了创新型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并采用基于协整理论和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分析方法,从存量与水平两个角度实证研究了创新型人力资本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创新型人力资本在生产中越来越发挥出决定性作用;创新型人力资本存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创新型人力资本存量每增加1%会使得产出增加1.10368%;创新型人力资本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创新型人力资本水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现"倒U"型。
2010 Vol. 27 (3): 137-141 [摘要] ( 738 ) [HTML 0KB] [PDF 1620KB] ( 739 )
142 马建龙;刘兵;张培;
新兴工业区人才聚集模式研究——以曹妃甸工业区为例
从区域人才聚集内涵与特征出发,基于系统观构建了自下而上的区域人才聚集模式分析框架,探讨了区域发展不同阶段人才聚集模式的变化,并以曹妃甸工业区为例,具体分析了新兴工业区发展初期的人才聚集模式。
2010 Vol. 27 (3): 142-144 [摘要] ( 711 ) [HTML 0KB] [PDF 1155KB] ( 395 )
145 王桂月;王树恩;
基于多智能体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知识管理的组织形式研究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际上是一种知识的转移、转化、增值的过程,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知识管理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顺利进行。将多智能体引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之中,使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流的流动形成知识网络而相互联接起来,构建一种新型的基于多智能体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知识管理的组织形式——基于多智能体的虚拟组织,并给出了该虚拟组织形式的构建策略。
2010 Vol. 27 (3): 145-147 [摘要] ( 729 ) [HTML 0KB] [PDF 1175KB] ( 595 )
148 李林;朱燕娜;
高校科技企业孵化器文化管理与监控系统研究
针对我国高校科技企业孵化器文化管理与监控研究缺失的现象,在参考大量文献资料与一线孵化器工作人员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多年高校科技企业孵化器实践工作经验,总结与构建了较为完整的高校科技企业孵化器文化管理与监控系统,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说明。
2010 Vol. 27 (3): 148-152 [摘要] ( 681 ) [HTML 0KB] [PDF 1567KB] ( 399 )
综述
153 原毅军;刘浩;
服务创新衡量研究综述
针对服务创新衡量研究发展的瓶颈,对现有涉及服务创新内涵的界定、服务创新投入产出指标的选择和衡量服务创新的实证研究方法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并指出了后续研究的发展方向。
2010 Vol. 27 (3): 153-156 [摘要] ( 644 ) [HTML 0KB] [PDF 1159KB] ( 557 )
157 李冲;王前;
知识定量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综述
知识定量评价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难题。从多学科的视角,探讨了文献计量学和科学计量学、信息计量学和情报计量学以及知识经济和知识管理研究中对知识定量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了各自的优势和不足。最后,总结了当前知识定量评价学科体系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
2010 Vol. 27 (3): 157-160 [摘要] ( 708 ) [HTML 0KB] [PDF 1121KB] ( 518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