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更多
官方微信
欢迎扫码关注科技进步与对策微信公众号
用户社群
QQ群1(已加满):209477643
QQ群2(已加满):2425732
QQ群3(已加满):209477886
微信扫码加入用户社群,入群后修改群名称为姓名和单位,并仔细阅读群公告内容。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年 27卷 4期
刊出日期:2010-02-25

产业技术进步
科技法制与政策
科技管理创新
评价与预见
企业创新管理
区域科学发展
人才与教育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综述
   
科技管理创新
1 刘秋皊;徐福缘;张雷;
技术系统多层级共同演化
考察了技术系统的特征,建立了技术多层级共同演化的互动机制,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技术系统多层级共同演化的过程以及共同演化过程中的路径依赖特征。结果表明,技术系统具有多层级性和耗散结构特征,同一层级的竞争合作机制、不同层级之间的多样性与选择机制、与外部环境的互动机制,共同推动了技术系统从低层级向高层级技术创新递进扩张和从高层级向低层级递进选择的共同演化过程,报酬递增因素导致了技术系统多层级共同演化过程中的路径依赖特征。 ?
2010 Vol. 27 (4): 1-7 [摘要] ( 792 ) [HTML 0KB] [PDF 1113KB] ( 475 )
8 黄平;生延超;
技术联盟内部技术转换的交易费用机制研究
在联盟内部技术转换过程中,交易费用存在着信任度的增强性、支付手段的多样性、技术信息的相对显形性和技术定价的间接性等特点。必须通过建立联盟技术中介服务和联盟技术利益补偿机制,增强创新合作的交易频率,巩固技术联盟的稳定性,同时建立联盟技术的署名制度,对联盟技术转换进行有效的激励和控制,来优化联盟内部技术转换的环境。
2010 Vol. 27 (4): 8-11 [摘要] ( 772 ) [HTML 0KB] [PDF 1062KB] ( 530 )
12 孙斐;黄卉;辛江龙;
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以2004—2006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自主创新投入和产出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影响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R&D人员全时当量、当地政府科技活动经费投入和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与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然而,各地大中型工业企业R&D投入对创新能力的影响都不显著。
2010 Vol. 27 (4): 12-16 [摘要] ( 767 ) [HTML 0KB] [PDF 1105KB] ( 692 )
17 黄光辉;
知识产权证券化的风险:形成机理与化解途径
风险控制和管理是知识产权证券化的核心内容之一。从证券化交易结构出发,分析了知识产权证券化风险产生的机理,并结合知识产权的特殊性质对知识产权证券化的特殊风险进了简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化解途径和对策。
2010 Vol. 27 (4): 17-20 [摘要] ( 685 ) [HTML 0KB] [PDF 1114KB] ( 439 )
21 赵付春;凌鸿;成豪;
业务流程变革项目的组织接受实证研究
流程变革可以使组织变得更加敏捷,从而为其赢得竞争优势。但我国企业在对流程变革项目的接受方面,仍存在许多障碍。借助技术-组织-环境(TOE)模型作为理论框架,引进制度理论,构建了一个流程变革项目的组织接受模型。利用国内93家企业的调研数据,发现影响组织接受的因素包括3方面的6个因素,即激进程度、流程结构性、客户导向、信息技术(IT)架构要求、资源富余度和模仿性制度压力。将TOE模型和制度理论用于对流程变革的组织接收研究中,发现组织对流程变革的接受意愿主要决定于其对流程变革的认识。很多企业仅仅是把它作为一种改善运营、提升效率的管理手段,而不是将其作为提升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 ?
2010 Vol. 27 (4): 21-26 [摘要] ( 697 ) [HTML 0KB] [PDF 1267KB] ( 488 )
27 苏玉娟;
公共安全科技的风险分析及其解决路径研究
公共安全科技作为解决公共安全问题的重要支撑,它的发展过程充满了各种风险,包括投入的风险、利益冲突的风险、科学技术发展的风险和认知的风险等。基于各种风险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路径。
2010 Vol. 27 (4): 27-29 [摘要] ( 725 ) [HTML 0KB] [PDF 1041KB] ( 399 )
区域科学发展
30 唐建荣;张荣荣;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可能路径
碳容系统是有限的、非增长的,因此人类行为必须与基于碳容系统特征的约束条件相协调,在经济增长与环境破坏之间找到平衡点。对我国如何构建低碳社会进行了战略性思考,并从企业、消费者、政府和NGO组织的角度,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提出了建议。
2010 Vol. 27 (4): 30-32 [摘要] ( 701 ) [HTML 0KB] [PDF 1049KB] ( 677 )
33 刘迎霞;覃成林;
国家基础设施投资与区域发展战略耦合——一项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经济增长策略
为应对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冲击,我国政府把西部地区作为基础设施投资重点,取得了加快西部地区发展,同时刺激全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成功经验。这证明,国家基础设施投资与区域发展战略耦合是一项值得重视的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经济增长策略。当前,为抵御新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国政府实施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计划。国家宜把中部地区作为这轮基础设施投资的重点区域,以收到加快中部地区崛起步伐、营造区域热点、刺激全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效果。 ?
2010 Vol. 27 (4): 33-36 [摘要] ( 805 ) [HTML 0KB] [PDF 1336KB] ( 542 )
37 殷林森;
基于复合系统理论的上海市科技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研究
复合系统的各子系统具有相互连续、复杂耦合的特点,各子系统相互协调、彼此配合才能使复杂系统整体优化。首先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科技子系统与经济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然后依据复杂系统的各子系统协调发展的思路,分别从静态和动态的角度构建复杂系统协调度模型和协调发展趋势模型,并设计了协调度评判依据。以上海市1997—2006年科技经济系统的数据为依据,对上海市科技经济协调发展程度进行实证研究,总结上海市科技经济的协调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
2010 Vol. 27 (4): 37-39 [摘要] ( 752 ) [HTML 0KB] [PDF 1305KB] ( 464 )
40 夏海力;廖瑛;
苏州市外商投资R&D中心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大力加强外商投资R&D中心建设,是苏州在新时期利用外资的重要战略选择。目前苏州外商投资R&D中心建设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通过研究提出了推进苏州外商投资R&D中心建设的对策。
2010 Vol. 27 (4): 40-42 [摘要] ( 683 ) [HTML 0KB] [PDF 1065KB] ( 542 )
43 龙怒;
芬兰科技创新经验对浦东高科技发展的启示
芬兰虽为北欧小国,但自实施卓有成效的国家创新体系以来,通过独特的创新理念和创新实践,使其全球竞争力近些年来一直名列前茅,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学习的榜样。目前,浦东正努力建设成为自主创新的示范引领区,学习借鉴芬兰科技创新的成功经验,有利于浦东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探索一条具有浦东特色的创新之路。
2010 Vol. 27 (4): 43-46 [摘要] ( 759 ) [HTML 0KB] [PDF 1056KB] ( 476 )
产业技术进步
47 耿殿贺;原毅军;侯小康;
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升级路径选择——基于持续创新能力视角的研究
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的技术特点,决定了其技术升级路径不同于其它行业。通过对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技术特点的分析,指出我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应该走"从技术引进到技术转移,从消化吸收到技术创新"的技术升级路径。对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升级阶段进行了识别,并提出了处于不同阶段下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提升持续创新能力、加快技术升级的策略。
2010 Vol. 27 (4): 47-49 [摘要] ( 754 ) [HTML 0KB] [PDF 1097KB] ( 503 )
50 焦爱英;马军海;王潇;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集群竞合关系研究
在竞合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高新区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复杂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构建高新区单一产业集群、两个产业集群竞争与合作的动力学模型,结合产业集群不同的生命周期进行数值模拟,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调整建议。
2010 Vol. 27 (4): 50-54 [摘要] ( 742 ) [HTML 0KB] [PDF 2435KB] ( 502 )
55 俞义樵;夏燕梅;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引进DEMATEL方法模型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能力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影响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能力的关键指标,指出物化知识水平、人力资源水平、组织创新活动与信息技术关联度以及CRM战略是关键因素,并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提出了相关的策略建议。
2010 Vol. 27 (4): 55-58 [摘要] ( 739 ) [HTML 0KB] [PDF 1067KB] ( 572 )
59 韩顺法;
基于二向性的创意产业价值研究
创意是创意产业的核心生产要素,创意与文化、创新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创意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变量,具有明显的二向性特征,这一典型特征奠定了分析创意价值属性及创意产业价值结构的基础。创意的其它特征决定了创意产业的规模报酬递增性、外部性及价值演化规律。
2010 Vol. 27 (4): 59-63 [摘要] ( 658 ) [HTML 0KB] [PDF 1250KB] ( 420 )
企业创新管理
64 谢科范;陈刚;刘飞飞;
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的障碍因素实证分析——基于结构方程模型
在探讨国内外关于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所存在的障碍因素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的指标,并结合调研数据进行了障碍因素的探索性因子分析,可靠性分析,进一步借助结构方程模型对上述分析结果进行验证,提出了激励障碍和保健障碍是我国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的潜在障碍因子,进而得出了结论。
2010 Vol. 27 (4): 64-67 [摘要] ( 685 ) [HTML 0KB] [PDF 1759KB] ( 449 )
68 任海云;师萍;张琳;
企业规模与R&D投入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沪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
以70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公司规模与R&D投入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R&D费用强度和R&D人员强度与企业规模都显著负相关,而R&D投入绝对额与企业规模显著正相关;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R&D费用强度平均达到了国际上公认的维持生存的水平(2%),但分布不均,低投入状况与高投入状况并存;但从R&D人员投入来看比较理想,大多数公司的R&D人员强度达到了发达国家10%的水平。 ?
2010 Vol. 27 (4): 68-71 [摘要] ( 728 ) [HTML 0KB] [PDF 1117KB] ( 621 )
72 罗公利;高冠军;
我国石化企业技术创新路径优化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自主创新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我国石化企业技术创新路径的现实选择,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我国石化企业技术创新路径优化的影响因素,按照各因素对技术创新路径优化的影响程度进行综合排序,确定影响我国石化企业技术创新路径优化的最主要因素为:消化吸收再创新投入水平、引进技术的适用性、企业专有技术和专利数。
2010 Vol. 27 (4): 72-76 [摘要] ( 730 ) [HTML 0KB] [PDF 1131KB] ( 412 )
77 徐峰;
三星集团应用创新方法的经验分析
利用创新方法解决企业创新流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是国外企业常用的做法。韩国三星集团是世界上最具创新能力的企业集团之一。在三星集团的发展过程中,六西格玛和TRIZ等创新方法的成功应用对于其创新能力的提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三星集团成功应用创新方法的历程和经验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 ?
2010 Vol. 27 (4): 77-81 [摘要] ( 935 ) [HTML 0KB] [PDF 1080KB] ( 697 )
82 余建;陈红喜;王建明;
循环经济与企业绿色竞争力:基于江苏板块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企业绿色竞争力是在"绿色化"前提下相对于其它企业的一种竞争优势。而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能够更好地解决生态与经济的矛盾,将绿色理念融入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中,帮助企业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致力于改善生态环境。以江苏板块上市公司为例,构建了基于DEA法的绿色竞争力测度模型,评估了它们的绿色竞争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
2010 Vol. 27 (4): 82-85 [摘要] ( 699 ) [HTML 0KB] [PDF 1069KB] ( 462 )
86 肖迪;郝云宏;吴波;
政府技术采购促进技术创新的模式研究
政府技术采购在国外已经成为了一项卓有成效的推动技术创新的政策工具。归纳出了国际上进行政府技术采购的3种模式,即招标采购模式、合作伙伴模式和政府引导模式,并通过对它们的比较,分析了各模式的适用范围、主要内容和对我国政府技术采购的借鉴意义。 ?
2010 Vol. 27 (4): 86-89 [摘要] ( 685 ) [HTML 0KB] [PDF 1432KB] ( 497 )
科技法制与政策
90 郑代良;钟书华;
中国高新技术政策30年:政策文本分析的视角
从高新技术政策文本的视角,对中国30年来高新技术政策的整个发展历程进行实证分析,并将其划分为5个时期,即恢复与探索期、启动与发展期、应用与成熟期、转型与法制期、跨越与创新期,最后对高新技术政策进行了简要的总结与评述。 ?
2010 Vol. 27 (4): 90-93 [摘要] ( 786 ) [HTML 0KB] [PDF 1186KB] ( 533 )
94 张赤东;
以企业为实施主体的美国NII计划组织实施方法及其对我国重大专项组织实施的启示
美国NII计划类似于我国的重大专项,它切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承担培育重大战略产业、创造新经济增长点的使命。在美国NII计划的组织实施中,美国政府组建了推动"技术—产业—经济"战略布局的领导组织(IITF),制定了确保企业参与的五项原则以及为之服务的政府工作细则和目标,为企业建设NII创造了公平的市场法律环境、政策激励环境以及有效市场需求。 ?
2010 Vol. 27 (4): 94-98 [摘要] ( 721 ) [HTML 0KB] [PDF 1070KB] ( 516 )
99 刘娅;王玲;
日本公共科研体系经费机制研究
以日本科研体系中的公共科研机构和大学为例,对其科研经费的来源、支出和管理机制进行了详细调查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日本公共科研体系经费管理的特点与趋势进行了总结。 ?
2010 Vol. 27 (4): 99-106 [摘要] ( 857 ) [HTML 0KB] [PDF 1213KB] ( 467 )
评价与预见
107 李邃;江可申;
我国高技术产业科技能力评价研究
高技术产业科技能力是保障高技术产业持续创新的重要因素。通过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发现我国高技术产业科技能力由3个要素构成。其中,科技创新资源投入及研发能力是影响高技术产业科技能力的最主要因素,对高技术产业科技能力的贡献最大,达51.041%;其次是科技创新转化和波及能力,再次是创新经济支撑能力,它们对高技术产业科技能力的贡献率分别为23.929%、16.163%。通过1996—2007年我国高技术产业科技能力的综合得分发现,该能力呈现出持续提升的态势。 ?
2010 Vol. 27 (4): 107-110 [摘要] ( 682 ) [HTML 0KB] [PDF 1090KB] ( 513 )
111 孙毅;徐土松;徐长明;鲁建厦;
地方科技计划项目跟踪监测及绩效评价方法研究
从地方科技管理的战略目标出发,就地方科技计划项目过程控制的必要性,探讨影响地方科技计划项目研究成果与实施质量的主要因素,以计划项目的合理绩效评价为基点,设计了地方科技计划项目绩效评价测评方法,并用该方法对"十五"期间的某地区科研计划项目进行了过程质量跟踪监测及模拟绩效评价,为"十一五"科技计划项目的过程管理与绩效评价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
2010 Vol. 27 (4): 111-115 [摘要] ( 746 ) [HTML 0KB] [PDF 1497KB] ( 414 )
116 孙平;王兴元;
基于FUZZY-AHP的高科技品牌延伸决策评价研究
通过对国内高科技品牌延伸实践和国内外品牌延伸评价理论的深入分析,指出高科技品牌延伸决策评价研究的不足。针对品牌延伸评价的复杂性特点,将模糊层次评价的方法应用到高科技品牌延伸决策评价研究中,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并以海尔品牌延伸到药业为研究对象,采用模糊评价法对评价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 ?
2010 Vol. 27 (4): 116-119 [摘要] ( 721 ) [HTML 0KB] [PDF 1301KB] ( 433 )
120 舒昌俊;李玉海;周升梁;邓耀辉;
企业管理创新评价机制研究
管理创新已成为企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探索对企业管理创新的评价机制变得尤为重要。在分析管理创新深刻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企业管理创新评价机制的思路,即明确效率和效果的评价目标,基于系统思想的分类和分析得出了员工满意度和顾客满意度为评价对象,最后根据方法适用的原则确定结构方程模型为评价方法。 ?
2010 Vol. 27 (4): 120-123 [摘要] ( 804 ) [HTML 0KB] [PDF 1090KB] ( 501 )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124 彭双;顾新;吴绍波;
基于非线性相互作用视角的知识链组织间知识创造机理研究
从非线性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了知识链组织间知识创造的机理,得到新知识是知识链与外部环境及知识链内部各要素之间非线性相互作用的结果。 ?
2010 Vol. 27 (4): 124-126 [摘要] ( 725 ) [HTML 0KB] [PDF 1359KB] ( 756 )
127 甄珍;
基于知识共享视角的创新团队研究
基于知识共享的视角,在科研团队与研发团队概念推演认知的基础上,探析了创新团队的概念及其特征,分析了创新团队及创新团队中的知识共享,提出了促进创新团队知识共享的建议,并进一步总结精炼出创新团队成功的法则。 ?
2010 Vol. 27 (4): 127-130 [摘要] ( 739 ) [HTML 0KB] [PDF 1070KB] ( 447 )
131 李默;刘伟;
组织内部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设计
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环。为了获得有效的知识共享,就需要鼓励员工共享他们所拥有的知识。然而,如何鼓励这种共享却是一个难题。通过建立模型,分析了组织内部的知识共享,基于模型提出了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设计。通过分析,使企业管理者能够了解对知识共享进行激励的重要性,为企业实施激励机制提供借鉴。 ?
2010 Vol. 27 (4): 131-134 [摘要] ( 747 ) [HTML 0KB] [PDF 1101KB] ( 454 )
人才与教育
135 戴艳军;房宏君;
伦理视野下科技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从伦理的角度看,科技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着管理目的认识、科技人力资源价值认识、伦理价值认识和管理伦理实践等方面的问题。结合现实情况,提出树立以义导利、义利统一的管理价值观;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员工价值观。确立了科技人力资源管理伦理原则和规范,以及积极保障科技人力资源管理的伦理实践等措施。 ?
2010 Vol. 27 (4): 135-137 [摘要] ( 750 ) [HTML 0KB] [PDF 1047KB] ( 414 )
138 霍国庆;张辉;孟建平;
基于知识型员工特征的我国CEO领导力实证研究
假设CEO所面临的领导情境具有同质性,则影响CEO领导力的主要因素是被领导者,即知识型员工。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推导出4个CEO领导力研究假设,并对某7次会议的与会CEO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善于塑造多元文化、吸引和影响员工、授权管理的CEO,一般能够产生更高的企业绩效,因而也具有更强的领导力。 ?
2010 Vol. 27 (4): 138-141 [摘要] ( 731 ) [HTML 0KB] [PDF 1128KB] ( 607 )
142 孙健敏;姜红;
我国科技人员工作满意度实证分析
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而科技人员工作满意度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个体的创新能力,因此探讨我国科技人员工作满意度状况具有现实意义。抽样调查了全国31个省级区域和7个全国性学会的6706名科技人员,利用问卷调查的信息分析了我国科技人员工作满意度的总体状况以及性别、年龄、职称等人口统计学变量在工作满意度上的差异和地区差异,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2010 Vol. 27 (4): 142-146 [摘要] ( 706 ) [HTML 0KB] [PDF 1353KB] ( 663 )
147 刘静;司有和;李忆;
组织结构、知识流与中层经理创新行为的关系研究
对现有关于个人层次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行为的理论模型进行扩展,分析了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知识流及中层经理创新行为的影响,提出了若干研究命题和一个概念模型,认为企业可以通过调整组织结构的分权化和正规化程度来影响不同的知识流和中层经理不同的创新行为,而知识流在组织结构与中层经理创新行为的联系中起中介作用。
2010 Vol. 27 (4): 147-150 [摘要] ( 699 ) [HTML 0KB] [PDF 1176KB] ( 439 )
151 杨文彩;易树平;商茹;段美英;
匹配认知与知识工作者效率的关系研究
构建了匹配性因素对人—信息系统交互效率的影响机理模型,提出任务—信息系统的两个匹配层面:技术层面和用户感知层面,并指出技术层面的匹配属于静态匹配,而用户感知层面的匹配属于动态匹配;分析了任务—人、任务—信息系统、人—信息系统匹配对交互效率的影响。为验证影响机理模型的正确性,以某供应商关系管理系统为操作平台进行了"匹配—交互效率"关系实验。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任务—人、任务-信息系统、人—信息系统匹配并不直接影响交互效率,而是通过用户对IS易用性和有用性的感知来影响交互效率。 ?
2010 Vol. 27 (4): 151-155 [摘要] ( 704 ) [HTML 0KB] [PDF 1492KB] ( 424 )
综述
156 熊励;孙友霞;
协同知识管理研究进展
近年来,协同知识管理是一个新的、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为了加深对协同知识管理的梳理和便于今后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在试图对国内外协同知识管理相关研究作比较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对协同知识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了进一步的探讨,指出需要在隐显性知识协同管理模式、协同知识创新资源体系、知识管理的协同效应、知识融合与协同决策等方面作深入研究。
2010 Vol. 27 (4): 156-160 [摘要] ( 841 ) [HTML 0KB] [PDF 1074KB] ( 687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