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更多
官方微信
欢迎扫码关注科技进步与对策微信公众号
用户社群
QQ群1(已加满):209477643
QQ群2(已加满):2425732
QQ群3(已加满):209477886
微信扫码加入用户社群,入群后修改群名称为姓名和单位,并仔细阅读群公告内容。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年 27卷 9期
刊出日期:2010-05-10

产业技术进步
科技法制与政策
科技管理创新
评价与预见
企业创新管理
区域科学发展
人才与教育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综述
   
科技管理创新
1 徐爱东;龙勇;
竞争性战略联盟中合作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提出了风险、信任、合作模式和联盟绩效之间的概念模型,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对概念模型包含的各种假设做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竞争对手之间的合作是非理性的,信任不是建立在合作绩效的基础上,合作中往往不考虑风险对绩效的影响,只重视股权合作的方式。
2010 Vol. 27 (9): 1-5 [摘要] ( 782 ) [HTML 0KB] [PDF 69KB] ( 553 )
6 朱华晟;吴骏毅;
基于竞争战略视角的跨国公司R&D机构区位机理研究——以诺基亚为例
目前对跨国公司R&D区位的研究大多站在区域要素供给的角度,探讨影响R&D机构布局的区位因子。实际上,在全球竞争时代,跨国公司R&D机构布局在考虑投资地R&D区位规模的同时,还受到企业内在因素的影响。从竞争战略视角出发,以诺基亚公司为例,研究跨国公司R&D机构的全球区位机理。结果发现,R&D机构的空间布局受到研发网络/战略的总体控制,并受生产单元、竞争对手、合作伙伴等利益相关体的影响,同时与东道国各类要素产生层层耦合。从诺基亚案例分析中得出若干启示,以期为我国城市R&D产业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2010 Vol. 27 (9): 6-11 [摘要] ( 827 ) [HTML 0KB] [PDF 91KB] ( 553 )
12 曹泽;李东;
从三大检索系统看我国科技创新主体合作问题
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是国家科技创新的主体力量,它们彼此间的合作互动对科技创新、产业进步极其重要。正确反映3个创新主体及其合作的成果,有助于评价科技发展现状和制定正确的科技政策。科技论文是反映科技创新成果的重要形式,其中被SCI、EI和ISTP三大检索系统收录的论文在许多国家被用来作为衡量科技发展状况的依据。借助于这一指标分析发现,目前我国科技创新各主体的发展极不平衡,其中高校的科研能力迅速提升,而企业的创新能力薄弱;各创新主体间的科技合作在低水平上徘徊,尤其是与企业的科技合作更为滞后。
2010 Vol. 27 (9): 12-16 [摘要] ( 713 ) [HTML 0KB] [PDF 106KB] ( 470 )
17 汪艳霞;钟书华;
企业加速器的“加速”服务——基于IBA、SPARK BA、HTC等10个企业加速器的实证分析
通过对IBA、SPARKBA、HTC等10个企业加速器个案进行实证分析,介绍发达国家企业加速器的基础设施服务、投融资服务、管理咨询服务、技术创新服务、赞助商服务,及其进行的企业奖励和承担的社会责任等。
2010 Vol. 27 (9): 17-21 [摘要] ( 822 ) [HTML 0KB] [PDF 72KB] ( 611 )
22 董艳;张大亮;徐伟青;
基于创新范式的用户创新资源开发策略研究
作为一项重要的创新源,用户创新对越来越多的行业和企业产生了重要影响。总结了用户创新的3种范式:用户自主创新、用户合作创新和用户主导创新,并提出不同范式有不同的形成条件,即在创新意愿、创新能力、代理成本、制造商支持和项目复杂度5个方面有不同的特点,并据此为企业更好地利用用户创新提出对策建议。
2010 Vol. 27 (9): 22-25 [摘要] ( 739 ) [HTML 0KB] [PDF 85KB] ( 451 )
区域科学发展
26 苏屹;
区域经济增长和科教投入的互谱分析
在分析区域经济增长与科教投入关系的基础上,依据互谱分析理论,对上海市1978—2007年公共科教投入和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科教投入对区域经济起到引领作用,并且它们之间存在非常紧密的相互关联性,同时计算出科教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3%。通过根据实证研究,并结合上海市经济的发展现状,提出了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对策与建议。
2010 Vol. 27 (9): 26-29 [摘要] ( 753 ) [HTML 0KB] [PDF 88KB] ( 518 )
30 朱先奇;李鹏;史彦虎;
区域科技型核心人才收敛效应函数的模型界定与分析
人才的流动会导致某一区域出现人才聚集现象并在一定环境的作用下产生人才聚集效应,在和谐环境下核心人才的聚集效应远大于一般性人才的聚集效应,这种聚集效应能极大地发挥人才作用,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在界定区域科技型核心人才的基础上,构建了收敛效应函数模型,研究了科技型核心人才的收敛效应,并将收敛效应分为内部收敛效应和外部收敛效应。
2010 Vol. 27 (9): 30-34 [摘要] ( 721 ) [HTML 0KB] [PDF 129KB] ( 454 )
35 刘明明;肖洪钧;
基于“行政托管”的大连高新区发展模式研究
国家级高新区在经过近20年的快速发展之后,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大部分高新区在发展过程中所暴露出的发展空间不足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基于目前许多国家级高新区提出的空间拓展管理模式——"行政托管",对其内涵、模式的可操作性进行了分析,指出"行政托管"管理模式是目前解决大连高新区空间发展瓶颈的最好途径,并针对"行政托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
2010 Vol. 27 (9): 35-37 [摘要] ( 725 ) [HTML 0KB] [PDF 66KB] ( 484 )
38 袁堃;
论远城区在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中的发展路径
远城区是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分析现状,在把握远城区角色定位的基础上,提出了远城区在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中的方法路径、机制设计、产业发展定与体系融合的基本思路。
2010 Vol. 27 (9): 38-41 [摘要] ( 849 ) [HTML 0KB] [PDF 55KB] ( 555 )
产业技术进步
42 简兆权;刘荣;马琦;
产业网络中关系镶嵌、结构镶嵌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基于华南地区的实证研究
以我国华南地区高技术企业为调查对象,探讨关系镶嵌、结构镶嵌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厂商与供应商、顾客建立的关系镶嵌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关系;厂商与供应商、顾客建立的结构镶嵌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关系;在产业网络中,厂商与供应商和顾客关系镶嵌越紧密,结构镶嵌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就越显著。研究结论支持了企业加强产业内网络关系建设以提升创新绩效的观点。
2010 Vol. 27 (9): 42-46 [摘要] ( 659 ) [HTML 0KB] [PDF 67KB] ( 433 )
47 张琴;
国际产业转移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理分析——以浙江省为例
在开放经济环境下,国际产业转移对一国或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越来越趋于深入。从资本补缺、技术进步和产业关联的角度,对国际产业产业转移影响一国或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机理进行分析,并通过对浙江的实例研究,提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的相关建议。
2010 Vol. 27 (9): 47-50 [摘要] ( 716 ) [HTML 0KB] [PDF 76KB] ( 487 )
51 徐建中;王莉静;赵忠伟;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在综合分析评价各种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赫希曼的主导产业关联度标准,采用关联分析中的灰色关联分析法,以各层次产业对目标产业的贡献关联程度为基础,综合确定区域主导产业,并通过具体实证研究验证所用方法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010 Vol. 27 (9): 51-54 [摘要] ( 724 ) [HTML 0KB] [PDF 73KB] ( 583 )
54 范阳东;梅林海;
生态工业园持续发展的关键:自组织机制的培育与发展
生态工业园承载着可持续发展目标,但从当前园区系统的发展情况来看,生态工业园本身的持续发展面临诸多问题;以自组织理论为基础,阐释了生态工业园的持续发展与园区系统自组织机制培育与发展的辩证关系;最后,提出了培育与发展园区系统自组织机制的策略。
2010 Vol. 27 (9): 54-58 [摘要] ( 794 ) [HTML 0KB] [PDF 84KB] ( 532 )
59 聂华林;李光全;杨艳丽;
新时期西部资源型产业战略调整的目标导向与对策建议
结合西部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实际,立足产业国际发展态势和产品需求的变化趋势,从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角度入手,在对西部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战略调整背景分析基础上,指出新时期产业调整的目标导向是立足特色资源和特殊条件,推动特色产业的现代化,并针对性地给出融合现代资源认识、依托抓带跨越战略、形成有效的产业链接机制、建立"公司+园区+矿山"的组织形式以及强化制度改革等建议。
2010 Vol. 27 (9): 59-63 [摘要] ( 760 ) [HTML 0KB] [PDF 66KB] ( 476 )
企业创新管理
64 李明惠;雷良海;孙爱香;
大企业集群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动力机制实证研究
从大企业集群的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维度,提出了大企业集群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动力机制理论。以青岛家电大企业集群为典型的成功案例,分析了青岛家电大企业集群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动力来源的成功经验,并指出其不足之处和提升对策。
2010 Vol. 27 (9): 64-68 [摘要] ( 742 ) [HTML 0KB] [PDF 65KB] ( 582 )
69 朱玉春;殷彬;
360°知识管理对技术创新与企业创新绩效的中介效应分析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将知识管理运用到技术创新中已成为提高企业创新绩效的一条有效途径。360°知识管理即从客户信息、领导激励、下属反馈、共享型企业文化、员工学习与培训5个方面进行知识管理;技术创新包括新产品、新服务、新市场、新工艺4个方面。通过对250家企业调研的实证分析表明:技术创新对企业创新绩效有积极影响,360°知识管理在技术创新与企业创新绩效中起中介作用。
2010 Vol. 27 (9): 69-72 [摘要] ( 723 ) [HTML 0KB] [PDF 76KB] ( 738 )
73 王宏起;林艳;
基于TRIZ理论的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原理研究
运用复杂系统自组织理论思想,在分析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系统自组织性的基础上,根据TRIZ理论的特点,从TRIZ理论加速企业创新系统的协同、向系统输入负熵流以及引起并放大系统涨落3个方面,分析了TRIZ理论对创新系统的影响与作用;并揭示了TRIZ理论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原理。旨在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推广与应用TRIZ理论提供科学依据。
2010 Vol. 27 (9): 73-77 [摘要] ( 861 ) [HTML 0KB] [PDF 66KB] ( 511 )
77 蒋衔武;周楠;
基于物理场论的并购企业文化整合的影响因素分析
在将企业并购看作经济聚变,将企业看作原子核,将文化看作核外电子的前提下,通过类比静电场的概念、类型、特征,得出企业文化通过场(文化场)相互作用,并且企业的"文化场"是静电场的结论;从而运用静电场的基本理论——库仑定律来分析并购企业文化整合的4种影响因素:企业文化自身属性、并购外部环境、并购企业间差异及整合速度。
2010 Vol. 27 (9): 77-80 [摘要] ( 870 ) [HTML 0KB] [PDF 59KB] ( 485 )
81 刘彩虹;徐福缘;
供应链企业转向供需网企业的演进边界及建模研究
转变企业的供应链(SC)管理模式为供需网(SDN)模式是提高企业全球竞争力的创新途径。为帮助企业顺利实施这种转变,结合SDN与系统边界的内涵,分析了SC企业转向SDN企业的演进边界及边界行为;并以Petri网的图形建模方式构造出了对应边界的演进模型,以此描述转变行为,为企业提供实施转变的行为认知。
2010 Vol. 27 (9): 81-84 [摘要] ( 685 ) [HTML 0KB] [PDF 157KB] ( 582 )
科技法制与政策
85 郎益夫;周荣;喻登科;
基于企业与政府互动的自主品牌创新能力提升路径与政策分析
通过分析自主品牌创新能力的内涵与影响因素,从国家、企业和综合角度,提出了政府与企业互动下的自主品牌创新能力提升路径;并构建了自主品牌创新能力提升滞障的兰花模型,分析目标不一致、不确定性、资源制约、主体缺位四方面的滞障因素,进而提出促进自主品牌创新能力提升的政策框架,为我国自主品牌创新提供决策借鉴。
2010 Vol. 27 (9): 85-88 [摘要] ( 713 ) [HTML 0KB] [PDF 91KB] ( 503 )
89 吴江;王斌;申丽娟;
企业研发中的政府责任定位分析——以中日韩之对比为例
企业研发是科技活动的核心要素,其现状与发展趋势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科技竞争力水平。对中日韩三国企业研发状况进行了比较,在深入分析中国企业在研发方面的差距的基础上,从政府角度提出了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强研发队伍建设等对策与建议。
2010 Vol. 27 (9): 89-92 [摘要] ( 698 ) [HTML 0KB] [PDF 55KB] ( 455 )
93 朱记伟;解建仓;马斌;
流域治理项目建设管理体制研究
阐述了流域治理项目的定义和主要特征,在分析其当前建设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总结出流域治理项目建设管理体制建设的基本思路,并从优化现有建设管理组织机构、建立健全建设管理保障制度、拓宽项目建设资金筹措渠道、合理选择建设项目管理模式、构建项目管理信息化平台5个方面提出体制建设内容,最后给出了实施保障措施。旨在为流域治理项目建设提供决策支持和政策保障,继而推动流域的综合治理和统一管理。
2010 Vol. 27 (9): 93-97 [摘要] ( 736 ) [HTML 0KB] [PDF 71KB] ( 528 )
评价与预见
98 崔祥民;梅强;
基于创业投资视角的创业企业家资源禀赋模糊综合评价
创业企业家的资源禀赋是影响创业企业绩效的重要因素,是进行创业投资决策的关键依据。基于创业投资视角,从心理资本、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3个方面构建了创业企业家资源禀赋评价指标体系,并选择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创业企业家的资源禀赋进行了评价,将定性评价转为定量评价,为创业投资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2010 Vol. 27 (9): 98-101 [摘要] ( 743 ) [HTML 0KB] [PDF 55KB] ( 577 )
102 朱永跃;马志强;陈永清;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环境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实施需要良好的环境。在系统分析影响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环境因素基础上,从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个维度构建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环境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2010 Vol. 27 (9): 102-105 [摘要] ( 894 ) [HTML 0KB] [PDF 59KB] ( 638 )
106 贺明;夏恩君;刘伊雯;
基于DEA方法的中关村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分析
概括了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及创新现状。在此基础上,运用时间序列法选取中关村科技园区2001—2007年度在创新能力上有代表性的各项经济指标,运用DEA数据包络法对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价。
2010 Vol. 27 (9): 106-109 [摘要] ( 758 ) [HTML 0KB] [PDF 176KB] ( 612 )
110 池仁勇;朱非白;
城市创业环境指数研究——基于长江三角洲实证
创业环境评价是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创业环境现状进行定性和定量调查分析,将创业环境用指数予以量化,其有利于各地区创业活动的比较,并对创业者创业地点的选择和对创业政策机制的改善产生一定的积极意义。通过提出城市创业环境指数的概念,并建立指数框架体系,运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对长江三角洲部分城市的创业环境作出评价。
2010 Vol. 27 (9): 110-114 [摘要] ( 742 ) [HTML 0KB] [PDF 149KB] ( 584 )
115 徐金海;
农民农业科技服务需求意愿与评价分析——基于江苏部分地区的调查
通过对江苏省苏中、苏北部分地区的调查,认为农民普遍对农业科技具有较为强烈的需求意愿,但增产仍是农民对农业科技的第一需求;农技人员下乡是农业科技服务的主要方式。农业科技服务最需要改进的方面是内容要贴近生产实际、推广方式应便于农民掌握和服务的次数要增加;在农民对农业科技增产和增收效果的评价方面,工业化程度高的苏中地区不及工业化程度低的苏北地区。
2010 Vol. 27 (9): 115-118 [摘要] ( 723 ) [HTML 0KB] [PDF 56KB] ( 703 )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119 于茂荐;许学国;孙元欣;
知识联盟中的信任:一个多层次的分析框架
在综述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信任的主客体属性出发,建立了知识联盟中信任的多层次模型,对知识联盟中的信任层次问题进行了探索。首先,分析了信任的主体、客体属性及其对建立信任的作用;然后,把信任主体分为个人与企业,信任的客体分为个人、企业和联盟运行系统,分析了不同层次信任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最后,提出了知识联盟信任的形成模型和建立信任的策略。
2010 Vol. 27 (9): 119-123 [摘要] ( 671 ) [HTML 0KB] [PDF 57KB] ( 573 )
123 张俊娟;李景峰;
基于时间与空间互补性的企业知识演进分析
基于知识具有时间互补性与空间互补性两个特征的基本理论,论证了企业作为知识生产的主体,其知识同样具有时间互补性与空间互补性这两个特征,且这两种互补性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并在案例分析基础上,证明了该理论能够有效指导具体企业的知识增长,进而推进企业的发展。
2010 Vol. 27 (9): 123-127 [摘要] ( 693 ) [HTML 0KB] [PDF 67KB] ( 453 )
128 沈占波;
组织学习视角下的企业动态能力培育策略
动态能力作为推动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形成的根本保障,其本质是组织学习问题。首先介绍了动态能力产生的背景,其次分析了组织学习和动态能力的关系,最后提出了基于组织学习视角的动态能力培育所要进行的文化变革、组织变革、制度变革和技术变革。
2010 Vol. 27 (9): 128-132 [摘要] ( 664 ) [HTML 0KB] [PDF 64KB] ( 689 )
133 王月平;
知识联盟R&D投入与绩效的关系——基于知识势差视角的研究
研究了知识联盟R&D投入与绩效的关系,构建了基于知识势差的知识联盟R&D投入与绩效的关系模型,并进行了数学分析。研究认为:知识势差是知识联盟的成因,它从根本上影响着R&D投入与绩效的关系;绩效是知识水平和合作意愿的函数,联盟绩效应着重考虑企业知识水平的变化;R&D投入与绩效之间不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要达到一定的知识势差,R&D投入才对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R&D投入过大反而会造成绩效的下降;合作意愿越强,R&D投入对绩效的正向影响越显著。
2010 Vol. 27 (9): 133-137 [摘要] ( 721 ) [HTML 0KB] [PDF 97KB] ( 606 )
138 方凌云;
基于知识流程的企业内部知识推送系统研究
知识流程是企业业务流程中知识活动和知识生命周期的反映,利用知识流程系统为企业员工提供个性化知识需求服务成为提升知识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在分析企业知识流程明晰化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企业内部员工个性化知识需求模型及兴趣相似度的估算方法,提出了企业内部满足员工个性化知识需求的知识推送系统模型。
2010 Vol. 27 (9): 138-141 [摘要] ( 677 ) [HTML 0KB] [PDF 394KB] ( 517 )
人才与教育
142 喻剑利;曲波;
社会责任标准体系下的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随着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发展,社会责任标准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会责任标准的大部分内容都与人力资源管理有关,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在社会责任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
2010 Vol. 27 (9): 142-145 [摘要] ( 801 ) [HTML 0KB] [PDF 57KB] ( 909 )
146 楼润平;薛声家;
人力资源与竞争优势:一个改进的VRIO框架
以RBV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DCV)为基础,采用经典的"输入—转化—输出"分析范式,从系统理论的视角,提出了一个改进的VRIO框架,描述了如何通过HR管理来获取竞争优势。改进的VRIO框架的含义是:组织输入的人力资源应当具备竞争优势潜力;组织的转化能力由组织学习、组织行动和激励机制这三项相互作用的系统要素构成;组织输入的人力资源,经过有效转化,就能输出为竞争优势。
2010 Vol. 27 (9): 146-149 [摘要] ( 736 ) [HTML 0KB] [PDF 56KB] ( 865 )
150 张武军;
高等学校实施专利战略的重要性及保护策略
高校专利战略是高校发展进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指出高校当前存在专利战略意识较淡薄、专利管理制度不健全、激励机制不够完善、专利技术转化率不高等问题,论述了高校专利战略的重要性,提出从构筑严密外围专利网、加强专利管理、搭建专利转化平台、加大对专利的资金投入、鼓励风险投资参与高校专利技术转化5个方面制定专利保护策略,促进高等学校专利战略的全面实施,进而提升高校的竞争力。
2010 Vol. 27 (9): 150-152 [摘要] ( 744 ) [HTML 0KB] [PDF 41KB] ( 611 )
综述
153 房宏君;戴艳军;
基于知识图谱的国际科技人力资源研究综述
根据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提供的数据资料,依据科学计量学原理,运用CiteSpace软件绘制出知识图谱,对国际范围内的科技人力资源研究情况进行了关键词共现、文献共被引及作者共被引等方面的分析;对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最有影响力的引文及高频被引作者等进行研究和探讨;为国内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2010 Vol. 27 (9): 153-156 [摘要] ( 739 ) [HTML 0KB] [PDF 234KB] ( 870 )
157 党倩娜;杨莺歌;吴磊;
国外创新评估的发展概况
创新逐渐成为经济发展和企业生存的主要基点,创新评估也随之成为重要议题,并在不同阶段发展出了不同的评估模型,形成了要素增加、对象扩大、理论基础交叉应用的总体演变趋势。
2010 Vol. 27 (9): 157-160 [摘要] ( 637 ) [HTML 0KB] [PDF 89KB] ( 460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