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更多
官方微信
欢迎扫码关注科技进步与对策微信公众号
用户社群
QQ群1(已加满):209477643
QQ群2(已加满):2425732
QQ群3(已加满):209477886
微信扫码加入用户社群,入群后修改群名称为姓名和单位,并仔细阅读群公告内容。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年 28卷 14期
刊出日期:2011-07-25

产业技术进步
科技管理创新
评价与预见
企业创新管理
区域科学发展
人才与教育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综述
   
科技管理创新
1 廖少纲;
科技非政府组织参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研究
科技非政府组织参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具有科技智力人群优势。它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推动企业科技创新等方面,将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分析了科技非政府组织参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模式,提出了建立专业分工与协作网络、搭建公共信息平台、提高人员业务水平、建立信用评价体系及完善法规建设等措施,以促进科技非政府组织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011 Vol. 28 (14): 1-3 [摘要] ( 647 ) [HTML 0KB] [PDF 720KB] ( 456 )
4 纪占武;郑文范;王景旻;
R&D投入强度控制线及我国“十一五”、“十二五”R&D投入分析
在"十二五"乃至以后的长时期内,R&D投入强度会成为比GDP增长更重要的问题。运用上述控制线原理,对我国"十一五"R&D投入强度偏低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分清了原因和责任。在此基础上对"十二五"期间我国R&D投入目标进行了预测,为确保我国"十二五"R&D经费投入目标的实现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
2011 Vol. 28 (14): 4-9 [摘要] ( 649 ) [HTML 0KB] [PDF 742KB] ( 282 )
10 林善波;
动态比较优势与复杂产品系统的技术追赶——以我国高铁技术为例
随着工业化浪潮的持续推进,工业技术日益复杂化和系统化,复杂技术和复杂产品系统对经济增长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后发国家而言,要实现经济上对发达国家的赶超,首先要进行复杂技术和复杂产品系统的追赶。以我国高铁技术的追赶过程和路径为例,认为复杂产品系统的技术追赶必须以动态比较优势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政策支持作用,结合我国的实际科研、技术、资本等要素条件,有计划、有重点地选择一些复杂产品系统领域,进行技术追赶。
2011 Vol. 28 (14): 10-14 [摘要] ( 739 ) [HTML 0KB] [PDF 746KB] ( 343 )
15 邱爽;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智力资本产权模型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发展战略的核心,也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在影响创新的产权体系中,知识产权和人力资本产权是两个最重要的支点。知识产权制度规定了创新成果的权利归属,是激励创新的重要外部产权机制;人力资本产权制度充分尊重创新主体的劳动,是激发人力资本创新积极性、主动性,促进人力资本效率的内生力量。二者共同构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智力资本产权基础。
2011 Vol. 28 (14): 15-20 [摘要] ( 686 ) [HTML 0KB] [PDF 966KB] ( 310 )
21 李志远;张路通;
基于组织记忆流程的组织适应力提升策略研究
随着经营环境不确定性的增加,通过有效管理组织记忆以提升组织适应力,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回顾了组织记忆、组织适应力的概念以及两者关系的基础上,以组织记忆的管理流程为切入点,建立了组织记忆的流程模型,对如何改善组织记忆管理,以提升组织适应力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2011 Vol. 28 (14): 21-25 [摘要] ( 658 ) [HTML 0KB] [PDF 759KB] ( 343 )
区域科学发展
26 阎国华;
科学史视阈下的区域科学气质建构之思
纵观人类的科技长河,各国的科学发展沧海沉浮,世界科学中心几度迁移。世界科学中心的几次迁移看似偶然,实则潜藏着科学的深层规律,是不同国家科学气质深度较量的结果。今天,在国家间科学中心竞争的背后,存在着更为广泛的科学中心的区域间竞争,区域科学气质的较量将主导这场竞争。在此形势下,区域科学气质的培育方法自然备受关注,而对其的科学史视角建构之思可以从科学基础、科学组织、科学人、科学精神乃至科学战略等方面提供参考。
2011 Vol. 28 (14): 26-29 [摘要] ( 531 ) [HTML 0KB] [PDF 797KB] ( 287 )
30 邬滋;
知识溢出的局域性与区域创新绩效:基于地理距离的知识溢出模型
主要以Bart·Verspagen的知识溢出模型为基础,探讨区域间知识溢出的空间效应,通过引入区域间知识溢出的地理距离、空间邻近等因素,探讨区域创新绩效与知识溢出、地理距离间的关系,力图证明知识溢出的局域性地理特征。研究结果显示:知识溢出确实存在着显著的地理有界性特征,R&D的有效性是随着距离的增加而衰减的。
2011 Vol. 28 (14): 30-35 [摘要] ( 750 ) [HTML 0KB] [PDF 804KB] ( 328 )
35 易伟义;余博;
以资源节约为导向的区域创新系统重构研究
对以资源节约为导向的区域创新系统重构的内涵进行了探讨,并从资源集成、价值导向和生态考量3个维度进行了进一步分析,提出了以资源节约为导向的区域创新系统重构模型;并从形成资源节约的区域创新文化、合理引导区域创新资源的流向、将生态标准嵌入区域创新政策、鼓励联盟合作式协同创新模式、打造高效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5个方面探讨了推进的策略。
2011 Vol. 28 (14): 35-38 [摘要] ( 642 ) [HTML 0KB] [PDF 733KB] ( 268 )
39 骆守俭;袁菲;尹邦奇;李朦;廖慧萌;
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融投资管理体制改革
近年来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增长势头强劲,使其成为上海市高度关注的产业领域。然而,伴随高新技术产业的高速发展,其在投资结构、投资规模以及管理体制等诸多方面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加快推进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融投资管理体制的改革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基于对国内产业引导基金发展现状的分析,构建了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投资管理体制模式,充分发挥产业引导基金的投资引导及扶持作用,最后对产业引导基金的体系建设提供了建议。
2011 Vol. 28 (14): 39-43 [摘要] ( 607 ) [HTML 0KB] [PDF 865KB] ( 295 )
44 刘建;汤临佳;池仁勇;
复杂适应性系统理论研究方法在区域经济研究中的应用
复杂适应性系统理论的研究方法,为剖析经济组织结构类型如何影响经济效率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以NK模型作为典型的理论方法,介绍了该理论具体应用于实际区域经济研究中的一般性方法与相关可得性结论。
2011 Vol. 28 (14): 44-47 [摘要] ( 657 ) [HTML 0KB] [PDF 473KB] ( 300 )
47 余海红;刘佳;
苏州市低碳经济产学研合作创新基地建设模式研究
建立低碳经济产学研合作创新基地,已经成为苏州市引领国内技术创新、亟需完成的重要工程。基于对苏州市"人才挤出"和"科技吸附"效应的预期,设计了低碳经济产学研合作创新基地"三阶段"建设模式,并分别对创新基地"三阶段"的职能定位和组织结构进行了设计,最后从研发方向选择、软环境建设、投融资体系建设、政产学研联盟建立等方面提出建设路径。
2011 Vol. 28 (14): 47-50 [摘要] ( 688 ) [HTML 0KB] [PDF 657KB] ( 289 )
产业技术进步
51 张姣芳;陈晓和;
国防科技工业制度变迁研究——兼论“军民融合”的发展历程
建国以来,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经历了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战略产业体系;军民结合也经历了从"军民分离"、"军民结合",到"军民融合"的演变过程。以制度变迁理论为依托,对我国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制度的变迁历程、变迁的内在机理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探讨,对新一轮的制度变迁给出了模式建议,为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体制建设、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决策依据。
2011 Vol. 28 (14): 51-54 [摘要] ( 697 ) [HTML 0KB] [PDF 745KB] ( 334 )
55 刘磊;邓环;
我国军事工业的技术溢出研究——以航空航天业为例
军事工业的发展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科技水平。由于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之间存在明显的技术势差,因此可以通过技术溢出,带动和促进军事工业在民用领域的发展,但目前尚无经验研究对这种溢出效应提供强有力的证明。针对2002-2008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军民两个部门、东中西三个区域的面板数据,基于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构建了技术溢出模型,测度军事工业对民用领域的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中军事工业对民用领域有技术溢出效应,研发资本存量、人力资本存量、产品创新能力、市场聚集度以及市场竞争度均对技术溢出产生影响。
2011 Vol. 28 (14): 55-60 [摘要] ( 632 ) [HTML 0KB] [PDF 815KB] ( 256 )
61 董爱军;何施;易明;
物联网产业化发展现状与框架体系初探
物联网在国内的迅猛发展带动了新一轮产业热潮,各地纷纷将构建"智慧城市"作为规划"十二五"发展的契机,以期把握新一轮科技创新革命和信息产业浪潮的重大机遇,构建面向未来的全新城市形态。在综述物联网国内外发展现状趋势的基础上,分析了物联网的技术体系和应用现状,提出了物联网产业化发展的体系构架和相关建议。
2011 Vol. 28 (14): 61-65 [摘要] ( 620 ) [HTML 0KB] [PDF 951KB] ( 310 )
66 段世德;徐璇;
科技金融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
科技金融是促进科技创新和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力量,要推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实现经济结构转型,需要将同质的金融资源与异质科技创新相结合,使传统金融向现代科技金融转变。因此,加快发展科技金融将会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2011 Vol. 28 (14): 66-69 [摘要] ( 729 ) [HTML 0KB] [PDF 698KB] ( 452 )
70 文龙光;易伟义;
低碳产业链与我国低碳经济推进路径研究
对我国经济来说,实现由"高碳"时代向"低碳"时代的跨越需要"三管齐下",即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优化和低碳产业链构建。对低碳产业链的内涵进行了探析,提出了基于低碳产业链的低碳经济推进模型,分析了3种具体的推进路径,并探讨了以低碳产业链推进我国实现低碳经济的策略。
2011 Vol. 28 (14): 70-73 [摘要] ( 631 ) [HTML 0KB] [PDF 544KB] ( 691 )
73 陈学云;史贤华;
促进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产业化路径——基于农业科技的供求分析
农业科技供给与需求脱节,是造成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根本原因。推行农业科技产业化,让农业科技成果通过市场直接进入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是从根本上解决转化不畅问题的现实选择。鉴于农业科技存在的外部性问题、"柠檬市场"问题和投资动力不足问题,政府应在纠正市场失灵、弥补市场缺陷上有所作为。
2011 Vol. 28 (14): 73-77 [摘要] ( 680 ) [HTML 0KB] [PDF 843KB] ( 272 )
78 邵飞;陆迁;王昕;
我国玉米产业技术进步的福利效应分析
在分别构建供给和需求模型对我国玉米生产消费状况进行分析的前提下,运用福利效应模型测算了技术进步对玉米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福利效应,基本结论为:玉米具有较低的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玉米技术进步的福利效应表现为消费者福利增加和生产者福利减少,但消费者福利的增加值大于生产者福利的减少值,使得整个社会的经济福利处于上升趋势。
2011 Vol. 28 (14): 78-82 [摘要] ( 636 ) [HTML 0KB] [PDF 813KB] ( 288 )
企业创新管理
83 郝生宾;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双螺旋耦合结构模型研究
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得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由技术能力和网络能力构成。分析了技术能力与网络能力之间的耦合关系以及螺旋式提升过程,并构建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双螺旋耦合结构模型,从而为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指导。
2011 Vol. 28 (14): 83-86 [摘要] ( 636 ) [HTML 0KB] [PDF 679KB] ( 316 )
87 张华;张庆林;
企业家创新意识与企业创新潜力研究
以202位企业家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企业家创新意识量表》和企业创新氛围、企业创新绩效等企业创新潜力指标,探讨企业家创新意识与企业创新潜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企业家创新意识与企业创新氛围呈显著正相关,并对企业创新氛围有较强的预测作用;②除反思批判意识等维度以外,企业家创新意识与企业创新绩效(主观测量)基本呈显著正相关,并对企业创新绩效有不同程度的预测作用;③对于具有不同创新意识水平的企业家,其所在企业的创新绩效(客观测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2011 Vol. 28 (14): 87-92 [摘要] ( 693 ) [HTML 0KB] [PDF 785KB] ( 356 )
92 周正柱;
科技企业研发外包内外部动因研究
基于对上海生物医药研发企业和软件开发研发外包的深度访谈及调研,分析了研发外包的内部动因;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了研发外包的外部环境动因。结果表明,研发外包内部动因主要表现在降低成本、获得专业化服务、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外部环境因素主要有技术、经济、市场、政府和国际组织的态度与相关政策。
2011 Vol. 28 (14): 92-96 [摘要] ( 690 ) [HTML 0KB] [PDF 805KB] ( 281 )
97 马德林;
上市创业企业研发投资强度影响因素研究——以首批上市创业企业为例
高科技是创业企业的主要特征。研发投资是表征高科技的重要信号,是投资者据以分析研发投资强弱,并进而判断是否具有投资价值的重要信息。基于此,以首批上市创业企业为样本,分析了上市创业企业研发投资信息披露情况。实证分析了影响研发投资投入强度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2011 Vol. 28 (14): 97-100 [摘要] ( 649 ) [HTML 0KB] [PDF 635KB] ( 301 )
101 马晓苗;李全喜;杨华;
优秀企业文化渗透水平对组织效能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自组织理论视角
基于自组织理论,将企业文化的渗透机理概括为自组织环境构建、优秀企业文化涨落形成、子文化间竞争协同的动力机制与企业文化系统的超循环演化——企业文化渗透四要素,以及四要素之间的协同耦合作用。在对系统"协调"内涵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将实现企业文化成功渗透的核心概括为文化渗透四要素之间协调机制。并以吉林省长春市推广丰田生产方式的汽车主机厂与零部件厂为研究对象,以企业文化渗透机理以及渗透模型为理论基础,围绕企业文化渗透水平对组织效能的影响作用展开了实证研究。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企业文化渗透水平对组织效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证实了企业文化渗透机理所具有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同时对于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启示。
2011 Vol. 28 (14): 101-106 [摘要] ( 655 ) [HTML 0KB] [PDF 952KB] ( 312 )
107 陈琼娣;罗立国;余翔;邱红;
生物质发电领域的专利信息分析——基于引导企业技术创新的视角
使用德温特创新引擎(Derwent Innovation Index),对生物质发电技术相关专利进行全面检索,并对其数据进行归类、整理、比较,结合定量和定性的分析,运用地序分析与时序分析等方法,以期勾勒出生物质发电技术在全球的发展脉络、重难点技术及热点技术等信息,从而为我国生物质发电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提供有益的参考。
2011 Vol. 28 (14): 107-110 [摘要] ( 652 ) [HTML 0KB] [PDF 644KB] ( 304 )
评价与预见
111 罗亚非;李郭敏;
R&D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现有的R&D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是从R&D资金国际化、R&D活动国际化、R&D机构国际化、R&D产出国际化4个方面来构建的。在此基础上,首先根据4个方面的概念定义建立候选指标集,然后再分别利用R聚类方法、非参数检验、秩相关系数的方法,对候选指标集进行定量筛选和约简,最后对形成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合理性判定,完成R&D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011 Vol. 28 (14): 111-116 [摘要] ( 644 ) [HTML 0KB] [PDF 889KB] ( 266 )
117 张居凤;汪玉;夏贵进;
国防预研项目立项评价与决策方法研究
科学、合理的立项评价对于国防预研项目管理极其重要,给出了国防预研项目立项评价的指标体系和等级标准。根据国防预研项目立项评价的特点,提出格栅-模糊Borda数和多元联系数相结合的国防预研项目立项评价方法,通过格栅-模糊Borda数确定指标权重,通过多元联系数对评价项目进行综合排序。案例研究表明,该方法不但集中考虑了不同领域专家意见的主观差异性,而且思路清晰、实用性强,对国防科技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2011 Vol. 28 (14): 117-120 [摘要] ( 677 ) [HTML 0KB] [PDF 611KB] ( 273 )
121 常林朝;户海潇;
基于AHP的企业知识产权优势评价研究
在研究知识产权优势理论的基础上,从知识产权资源和能力的整合度的视角对知识产权优势进行定义。运用AHP构建知识产权优势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南省部分企业知识产权综合优势进行试评价,以期为企业和区域制定知识产权战略提供参考。
2011 Vol. 28 (14): 121-125 [摘要] ( 642 ) [HTML 0KB] [PDF 753KB] ( 291 )
126 任占峰;李豫新;
新疆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分析与评价
以新疆十五地州市为研究对象,采用2008年截面数据[1],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及科教系统构建相应的指标衡量体系,运用主成分与迭代聚类法,对其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十五地州可持续发展水平不平衡:发展水平高的地州有3个,处于中等发展水平的地州有7个,处于低发展水平地州有5个,大体呈"两头小,中间大"态势。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提高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建议。
2011 Vol. 28 (14): 126-129 [摘要] ( 633 ) [HTML 0KB] [PDF 688KB] ( 303 )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130 谷珊珊;林筠;周波;钟怡海;李随成;
企业间知识转移过程中的调节机制研究——基于企业-供应商关系的视角
在梳理企业-供应商关系以及知识转移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分析了企业-供应商关系对企业间知识转移的影响,研究在不同的关系持续时间、不同的供应商绩效和不同的知识可编码程度调节的影响下,企业-供应商关系对企业间知识转移作用趋势和强度的变化情况,提出相关假设并构建影响关系模型,为下一步实证研究奠定了基础。
2011 Vol. 28 (14): 130-134 [摘要] ( 577 ) [HTML 0KB] [PDF 616KB] ( 280 )
134 华连连;张悟移;
供应链企业间知识流动影响要素效用分析
初步探讨了供应链企业间知识流动的影响要素及指标,运用结合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对要素效用进行了测评,并分别选取了以制造业和IT业为核心企业的供应链来作为算例设计对象,比较不同链条的知识流动效用和侧重点。通过算例设计证明了知识流动过程中存在条件选择,对不同的供应链链条有不同的要求,以制造业为核心企业的供应链侧重企业间合作的效用,并在知识嵌入特性上对技术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而以IT企业为核心企业的供应链在同样重视供应链合作的基础上,强调人员的知识领域及水平特征。
2011 Vol. 28 (14): 134-138 [摘要] ( 621 ) [HTML 0KB] [PDF 684KB] ( 270 )
139 陈健;顾新;吴绍波;
知识网络公平感的形成及影响因素研究
分析了知识网络公平感的形成过程和影响知识网络公平感的因素。研究表明:知识网络公平感的形成经历了选择公平标准、解读信息、对比参照对象和形成公平感4个阶段。影响知识网络公平感形成的因素包括3个层次:环境特征(文化、网络结构)、组织特征(历史、目标、权力、熟悉度)和个人特征(管理经验、一起工作的时间)。
2011 Vol. 28 (14): 139-143 [摘要] ( 643 ) [HTML 0KB] [PDF 755KB] ( 281 )
人才与教育
144 席酉民;李圭泉;郭菊娥;
研究型创新人才科研支持体系的战略思考
依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对清华大学等12所国内重点院校的"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获得者和"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进行了年龄与转换年限的统计分析,发现我国高校研究型创新人才国家科研支持体系存在"45岁"现象、转换年限缩短出现"扎堆"现象以及类型单一等问题,并提出对我国高校现有研究型创新人才科研支持规模进行合理调整,明确各计划的支持年龄层级和增设不同领域内支持计划的建议,为进一步完善我国高校研究型创新人才的科研支持体系提供决策依据。
2011 Vol. 28 (14): 144-147 [摘要] ( 753 ) [HTML 0KB] [PDF 693KB] ( 270 )
147 李楠;周建华;
中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建设比较与启示
课程是实施通识教育的关键环节,构建科学合理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则是大学实施通识教育的核心工作。美国大学通识课程目标、结构、内容、管理机构和考试考核,较我国大学科学、合理,其成功经验对加强我国通识课程建设有着借鉴意义和启示价值。
2011 Vol. 28 (14): 147-151 [摘要] ( 678 ) [HTML 0KB] [PDF 859KB] ( 282 )
152 伍醒;
创业型大学的科研特征及其改革意义分析——兼论我国高校科研发展模式转型
将研究视野聚焦于创业型大学的科研活动,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从价值导向、组织机构、评价标准、经费来源等方面,初步揭示了创业型大学科研活动的基本特征;并从重释科研使命、重构科研组织、改革科研制度等方面,进一步论述了科研创业对于变革大学科研发展模式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高校科研发展模式的转型进行了分析,强调我国高校科研的发展应该避免同质化和增强自主性;提升高校科研组织的驾驭和整合能力,在大学和企业之间构建有效的技术转移界面;通过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以及重新设计科研评价和激励制度,构建激励师生科研创业的动力机制。
2011 Vol. 28 (14): 152-155 [摘要] ( 701 ) [HTML 0KB] [PDF 740KB] ( 296 )
综述
156 李作战;
基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的公司创业研究述评
公司创业一直是实践领域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研究公司创业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基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的公司创业研究,凸显了创业企业社会资本的功用性质,搭起了产业结构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之间的桥梁,是对资源基础理论的有益补充,有助于全面解读创业绩效形成机理。
2011 Vol. 28 (14): 156-160 [摘要] ( 653 ) [HTML 0KB] [PDF 729KB] ( 291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