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更多
官方微信
欢迎扫码关注科技进步与对策微信公众号
用户社群
QQ群1(已加满):209477643
QQ群2(已加满):2425732
QQ群3(已加满):209477886
微信扫码加入用户社群,入群后修改群名称为姓名和单位,并仔细阅读群公告内容。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年 28卷 18期
刊出日期:2011-09-25

产业技术进步
科技法制与政策
科技管理创新
评价与预见
企业创新管理
区域科学发展
人才与教育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综述
   
科技管理创新
1 刘振华;武春友;陈大鹏;
集群低碳化过程技术路径规划的演化分析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集群经济面临巨大的碳减排压力。从集群低碳化的产业层面,探讨技术路径规划早期的集群技术选择和社会消费模式的动态演化过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集群低碳化技术路径构建的演化过程中,多种因素都会影响博弈结果。集群技术路径规划可能出现不同的演化趋势,其中有两种情况会出现演化稳定。最后,根据集群技术路径规划博弈分析结果,提出促进集群低碳化发展的建议。
2011 Vol. 28 (18): 1-5 [摘要] ( 725 ) [HTML 0KB] [PDF 842KB] ( 382 )
6 肖泽磊;韩顺法;易志高;
我国科技金融创新体系的构建及实证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科技金融创新体系是科技金融建设的"骨架",能够有效统筹科技金融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其构成要素包括政府、金融服务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和高技术企业四大类。金融服务机构在创新科技金融产品时,应充分考虑不同成长阶段的科技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和风险的承受程度,同时,需要构建相应的配套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支持科技金融创新体系的有效运作。最后,以武汉科技金融建设为例,提出了完善其科技金融创新体系的路径。
2011 Vol. 28 (18): 6-11 [摘要] ( 825 ) [HTML 0KB] [PDF 1017KB] ( 541 )
12 黄锦明;
比较优势战略、后发优势战略与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创新
通过分析了比较优势战略和后发优势战略下发展中国家科技创新的特点,并对一些国家(地区)不同战略下科技创新的实践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后发优势战略下的科技创新模式要优于比较优势战略下的科技创新模式。最后分析了我国科技后发优势发展模式的成就、差距及其原因,并提出了改进的对策。
2011 Vol. 28 (18): 12-16 [摘要] ( 605 ) [HTML 0KB] [PDF 888KB] ( 343 )
17 王延荣;徐巧玲;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创业机制形成要素及机理分析
在对创业者和企业管理者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引入主成分分析模型,确定了创业机制形成的主要动因,包括创业利益的驱动、创业成长的拉动、各级政府的推动以及成功创业机制的示范效应等。
2011 Vol. 28 (18): 17-20 [摘要] ( 639 ) [HTML 0KB] [PDF 644KB] ( 302 )
区域科学发展
21 夏向阳;张红辉;
后工业化时代沿海副省级城市经济发展及其驱动力研究——基于深圳、厦门、青岛、宁波4市的实证研究
选取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深圳、青岛、厦门和宁波4个沿海副省级城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综合分析其经济发展速度、工业化进程和大众消费水平,明晰了后工业化时代沿海副省级城市的经济发展现状;通过对4市经济发展驱动力的实证研究,探寻了驱动其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实证研究表明:沿海副省级城市当前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即将迈入工业化后期阶段,并进入大众消费时代,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仍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主,逐渐呈现出以进出口贸易和第三产业带动发展的局面;宁波市的经济发展则相对滞后。
2011 Vol. 28 (18): 21-25 [摘要] ( 557 ) [HTML 0KB] [PDF 833KB] ( 370 )
26 邓旋;杨青;
我国省域两型社会协调发展演化规律及其对策研究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综合运用社会-经济-自然复杂系统理论,研究我国各省市两型社会协调发展的演化规律。采用顶层设计的方法,建立两型社会的协调发展指数与综合指数模型。从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等多个子系统来构建多层次两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发掘出各子系统与底层指标的适配关系。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两型社会协调发展的MSP演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各省市两型社会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研究成果对两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2011 Vol. 28 (18): 26-29 [摘要] ( 637 ) [HTML 0KB] [PDF 702KB] ( 290 )
30 张学华;张靖;
基于技术学习的区域创新网络升级研究:以浙江台州为例
技术学习是影响区域创新网络升级的核心因素,外向型和内向型技术学习是其两种典型模式。通过对浙江台州146家集群企业的问卷调查发现:区域创新网络中的技术学习活动非常活跃,非正式技术学习活动居于主导地位,龙头企业在技术学习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从完善内部网络和开拓外部联系两个角度,提出了进一步推动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升级,提升集群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2011 Vol. 28 (18): 30-34 [摘要] ( 627 ) [HTML 0KB] [PDF 768KB] ( 312 )
35 韩峰;隋杨;曹清峰;刘海斌;
台湾对中国大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基于扩展的CH模型
运用2000—200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通过建立扩展的CH模型,分析了台湾对中国大陆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结果表明,台资总体上对大陆具有显著的技术溢出效应,但因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的差异而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对于大陆整体而言,台资具有显著的技术溢出效应,但影响力度较小;对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台资的技术溢出效应随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增强;对于不同地理分布的地区,台资在大陆东部与中部地区具有明显的技术溢出效应,且东部大于中部,但在西部地区没有明显的技术溢出效应。
2011 Vol. 28 (18): 35-40 [摘要] ( 653 ) [HTML 0KB] [PDF 898KB] ( 296 )
41 彭湘君;
西永综合保税区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力提升的实证研究
2010年2月,西永综合保税区的成立给重庆市以及沙坪坝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契机。从产业集群的角度入手,针对西永综合保税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特点,运用GEM模型和区位熵法,从基础、市场和企业3个方面对沙坪坝区现有的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估,并结合产业集群理论,提出借助西永综合保税区提升沙坪坝区区域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2011 Vol. 28 (18): 41-47 [摘要] ( 564 ) [HTML 0KB] [PDF 900KB] ( 279 )
47 温泉;
武汉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的思考
武汉作为九省通衢的华中重镇,其区域物流的发展对促进整个中部地区的经济腾飞有着直接影响。从物流产业在区域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出发,结合武汉市区域物流发展现状,分析了武汉成为区域物流中心城市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最终提出发展对策。
2011 Vol. 28 (18): 47-50 [摘要] ( 729 ) [HTML 0KB] [PDF 706KB] ( 392 )
产业技术进步
51 牛泽东;张倩肖;王文;
FDI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分析
选取我国高新技术产业17个四位码行业1998—2006年的面板数据,在Griliches-Jaffe知识生产函数的基础上构建计量模型,采用GMM方法分析了FDI的技术溢出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外资企业的研发活动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产生正的溢出效应,是以当地企业具备一定的吸收能力为前提条件的;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存在"发展门槛",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FDI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正溢出效应的发生。
2011 Vol. 28 (18): 51-55 [摘要] ( 713 ) [HTML 0KB] [PDF 704KB] ( 359 )
56 熊励;孙友霞;刘文;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协同创新系统模型及运行机制研究
在知识、智慧等诸多协同因素引发服务业提升与创新的时代,协同创新正日益成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生存与发展的不竭源泉和动力。在对现有研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首先总结出KIBS创新活动的内外部影响要素,其中内部影响要素包括技术、组织、文化和人力资源,外部影响要素包括客户、供应商、竞争者、大学和科研机构,然后构建了KIBS协同创新系统模型并分析其运行机制。
2011 Vol. 28 (18): 56-59 [摘要] ( 713 ) [HTML 0KB] [PDF 639KB] ( 389 )
60 杨忠敏;王兆华;宿丽霞;
基于模块化的节能新能源汽车技术集成路径研究——以奇瑞为例
当今世界,能源危机和环保问题日益突出,汽车工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节能新能源汽车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模块化创新理论和技术集成理论的整合与深化,提出了基于模块化的节能新能源汽车技术集成路径模型,分析在产品概念设计阶段、产品集成开发阶段、产品持续创新阶段的技术集成策略,将产品集成开发阶段分为产品功能分析、架构设计与模块分解、模块外包、系统集成调试4个环节。以奇瑞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期对我国节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2011 Vol. 28 (18): 60-64 [摘要] ( 680 ) [HTML 0KB] [PDF 881KB] ( 333 )
65 张炳南;冯根福;
我国黄金产业技术进步现状及对策研究
分析我国黄金产业技术进步的现状,包括黄金资源、黄金产业发展现状、技术进步状况等。针对我国黄金产业粗放式增长的现状,提出了加大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提高产业集中度;制定黄金资源开发安全战略政策;增加国家黄金储备量;对技术进步、技术创新给予特殊优惠政策等促进我国黄金产业技术进步的对策和建议。
2011 Vol. 28 (18): 65-68 [摘要] ( 598 ) [HTML 0KB] [PDF 734KB] ( 304 )
企业创新管理
69 于晓宇;
企业创新战略决策的决定因素——基于区域文化的视角
过往研究侧重分析区域文化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忽略企业创新战略对两者的中介效应。使用层次回归模型研究区域文化对创新战略决策的影响,发现在个人主义文化环境中,企业倾向采取突破创新战略,而在集体主义文化环境中,企业倾向采取渐进创新战略;在承担风险文化环境中,企业倾向采取自主创新战略,而在规避风险文化环境中,企业倾向采取合作创新战略;在过程导向文化环境中,企业倾向采取流程创新战略,而在结果导向文化环境中,企业倾向采取产品创新战略;短期/长期导向文化维度对企业创新战略决策没有显著影响。企业应在创新决策前考虑区域文化因素,利用或者克服区域文化的积极或者消极影响。
2011 Vol. 28 (18): 69-74 [摘要] ( 618 ) [HTML 0KB] [PDF 831KB] ( 299 )
74 毛清华;湛敬贤;程卫霞;
基于资源能力的风电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动态选择——一个决策树逆向判断方法
风力发电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系统具有高度密集性和复杂性特点,其技术追赶具有独特性。分析了影响我国风电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提出适合我国风电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组合。通过建立决策树模型,逆向推断支撑相应技术创新战略实施成功的最低企业资源能力水平,从而为企业基于自身资源能力状态选择技术创新战略,实现科学的技术追赶提供理论依据。
2011 Vol. 28 (18): 74-79 [摘要] ( 642 ) [HTML 0KB] [PDF 819KB] ( 377 )
80 吴斌;黄明峰;
股权集中度与风险投资企业绩效相关性研究——来自深市中小板市场的经验证据
选择2008年深市中小板块前十大股东中有风险投资持股的73家企业为研究样本,基于变异系数分析方法选取了企业绩效的代理指标,尝试运用因子分析法解决自变量(反映股权集中度多个指标)之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并藉此检验了股权集中度与风险投资企业绩效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风险投资企业的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呈负相关关系,这是由于降低风险投资企业股权集中度,意味着企业引进了更多的战略投资者(包括人力资本投资者),这将导致"利益趋同效应"大于"利益侵占效应",并带来公司绩效的提高。
2011 Vol. 28 (18): 80-85 [摘要] ( 640 ) [HTML 0KB] [PDF 817KB] ( 354 )
85 罗立国;余翔;陈琼娣;
专利信息分析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应用——以生物质发电技术为例
企业技术创新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专利是技术创新的集中表现。从专利视角出发,利用专利信息分析工具,对生物质发电技术进行深入的技术挖掘。并针对生物质发电技术中的除渣技术难点,通过检索和分析其相关专利文献,从而预测其技术发展,为生物质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供指导。
2011 Vol. 28 (18): 85-89 [摘要] ( 627 ) [HTML 0KB] [PDF 780KB] ( 334 )
科技法制与政策
90 王路昊;刘立;
公众参与科技政策制定:一个STS的分析框架
"公众参与"作为一种新的民主形式,已经成为公共事务管理和决策中的基本制度。在STS的视域下,公众参与科技政策的制定过程将更加情景化和与境化。这主要表现在:"公众"的角色呈现出多样化;"参与"是"理解"科学的重要途径和基础;"科技政策的制定过程",为公众提供了接触"科学"的"空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公众参与科技政策制定过程的一个分析框架,即"阶梯-行动者"模型。
2011 Vol. 28 (18): 90-94 [摘要] ( 623 ) [HTML 0KB] [PDF 803KB] ( 320 )
95 吴恺;
我国科技奖励制度的结构问题及优化措施
我国科技奖励制度在结构上存在人物奖缺乏、奖励对象狭窄、缺乏国际性奖励、单项奖太少、缺乏基础科学奖励等问题。相应地提出,以奖励科技人员为主、拓宽科技奖励对象、增设国际性奖励、重视基础科学奖励、调整政府奖与民间奖的侧重点等优化措施。
2011 Vol. 28 (18): 95-99 [摘要] ( 594 ) [HTML 0KB] [PDF 871KB] ( 324 )
100 吴清;
环境规制与企业技术创新研究——基于我国30个省份数据的实证研究
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处理好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之间的关系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关于企业创新与环境规制的问题,国内外学者一直存在不同见解。基于2001-2009年30个省市的数据,对我国企业技术进步与环境规制之间的关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并不显著,相对而言,经济规模以及政府促进政策对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更显著。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2011 Vol. 28 (18): 100-103 [摘要] ( 632 ) [HTML 0KB] [PDF 697KB] ( 360 )
104 刘洁;祁春节;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制度变迁与创新——基于诺斯理性选择模型的解释
以诺斯等人的制度变迁理论为研究视角,对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制度创新的本质和演化规律进行了解析,得出结论: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动是协会组织创新和制度变迁的根本原因。农技协发展的成功案例进一步说明,以科技为支撑,以利益为纽带,依托实体经营的经济、技术合作并重的规范化运作模式,将成为农技协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
2011 Vol. 28 (18): 104-108 [摘要] ( 586 ) [HTML 0KB] [PDF 890KB] ( 271 )
评价与预见
109 仵凤清;樊燕甫;
基于突变级数法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知识产权竞争力评价研究
运用突变级数法,构建了企业知识产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GDP排名前八位省份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知识产权竞争力进行了定量评价,并结合指标原始数据,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全面比较与分析,指出了各省份的短板所在和提升策略,为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增强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知识产权竞争力提供借鉴。
2011 Vol. 28 (18): 109-114 [摘要] ( 624 ) [HTML 0KB] [PDF 710KB] ( 292 )
114 黄光辉;
知识产权证券化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
风险评价是防范和控制知识产权证券化风险的重要环节。对知识产权证券化中的特殊风险进行了分析,以此为基础,构建了知识产权证券化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知识产权证券化风险进行了评价和模拟实证分析。
2011 Vol. 28 (18): 114-118 [摘要] ( 640 ) [HTML 0KB] [PDF 732KB] ( 281 )
119 石书玲;
基于不同评价主体的知识联盟绩效评价模型构建
知识联盟绩效评价是衡量联盟目标是否实现的重要手段。根据知识联盟的特性,从利益可分配的角度,将知识联盟的利益区分为显性利益和隐性利益两部分;从联盟个体和联盟总体两个评价主体的角度,结合评价主体的不同目的,分别构建了基于联盟个体和联盟总体的知识联盟绩效评价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综合评价方法。
2011 Vol. 28 (18): 119-122 [摘要] ( 582 ) [HTML 0KB] [PDF 560KB] ( 314 )
123 张梦露;张忠家;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湖北省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工业经济的基础,其技术创新能力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经济综合实力。从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人力投入、创新产出等方面构建了湖北省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用因子分析法对湖北省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
2011 Vol. 28 (18): 123-125 [摘要] ( 673 ) [HTML 0KB] [PDF 407KB] ( 287 )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126 任慧;
知识联盟阶段性演化的四维透视
作为战略联盟的高级形态,知识联盟将随着经济业态和企业发展目标的变化而不断演进。在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从企业联盟能力变迁、联盟生命延续周期、知识投入产出变迁以及企业间信任水平变迁4个维度,透视了知识联盟演进的阶段特征,试图找出该领域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2011 Vol. 28 (18): 126-131 [摘要] ( 614 ) [HTML 0KB] [PDF 915KB] ( 308 )
132 王颖;张晓静;王冬屏;
基于知识供应链提升企业知识管理结构化能力研究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知识管理成为企业占领市场制高点的核心能力。引入知识供应链的相应理论,将企业的知识供需置于整个知识供应链之中,通过确定企业知识管理的知识缺口,从整体到局部、宏观到微观、战略到战术不同层面来培养和发展企业知识管理的结构化能力。
2011 Vol. 28 (18): 132-135 [摘要] ( 599 ) [HTML 0KB] [PDF 804KB] ( 272 )
136 陈树文;郭殿东;
企业内知识转移促进人力资本积累的博弈分析
以人力资本积累为研究对象,在对其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引入知识转移,并深入分析其影响人力资本积累的机制,依此建立基于企业内主体间知识转移的博弈模型。依据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两种情形,分别讨论一次博弈和有限次重复博弈过程中人力资本的积累机制并进行求解,研究发现知识转移在很大程度上会促进人力资本的积累。
2011 Vol. 28 (18): 136-141 [摘要] ( 597 ) [HTML 0KB] [PDF 717KB] ( 276 )
141 施宏伟;索利娜;
基于社会网络的服务创新关系与知识扩散模型
服务创新系统状态取决于社会网络中知识主体之间的有效连接,服务创新关系优化表现为社会网络知识链结点之间,知识服务关系和创新过程的协同。通过分析基于社会网络拓扑结构的服务创新关系结构特征,从不同维度的结构关系研究其对创新性知识扩散过程产生影响,解析知识扩散过程和创新价值实现的效率。通过构建基于社会网络的SIR知识扩散模型,进一步对基于服务创新关系的知识扩散过程进行数量界定,提出了优化知识扩散效果、促进区域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
2011 Vol. 28 (18): 141-145 [摘要] ( 667 ) [HTML 0KB] [PDF 706KB] ( 298 )
人才与教育
146 芮雪琴;牛冲槐;陈新国;樊燕萍;
创新网络中科技人才聚集效应的测度及产生机理
创新网络中科技人才聚集效应的测度及产生机理的研究,有助于科技人才聚集效应的发挥、创新网络的组建及创新能力的提升。在对创新网络中科技人才聚集效应内涵分析的基础上,对其测度进行了探讨,进而研究了其产生的机理。研究认为:创新网络中的知识存量与技能的净增量是科技人才聚集效应的具体体现,它受创新网络中的知识溢出效应、学习效应、激励效应、创新挤出效应、冲突等的影响;而创新网络资源的协同是资源整合的基础,知识创造是资源整合的效果。
2011 Vol. 28 (18): 146-151 [摘要] ( 687 ) [HTML 0KB] [PDF 845KB] ( 301 )
152 肖唐华;周德翼;
我国科研人员转基因作物环境风险控制行为机制研究
以计划行为理论、目标设置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为分析框架,并设计问卷对我国科研人员的转基因作物环境风险控制行为进行了调查,以主因子分析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我国科研人员转基因作物环境风险控制行为的3个主因子是风险认知和控制能力、行为意向和同行影响,存在机会主义行为动机和监管信息不对称。最后根据调查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2011 Vol. 28 (18): 152-155 [摘要] ( 686 ) [HTML 0KB] [PDF 652KB] ( 258 )
综述
156 张洁;蔡虹;赵皎卉;
研发与创新过程中影响因素的多视角研究评述
研究研发与创新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探寻其影响机理,对于发展知识经济及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针对国内外关于研发与创新过程中影响因素的诸多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并陈述了企业内部影响因素、企业外部影响因素以及时间阶段的纵向影响效果3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及研究不足。最后,指出了研发与创新过程中影响因素研究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2011 Vol. 28 (18): 156-160 [摘要] ( 677 ) [HTML 0KB] [PDF 740KB] ( 303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