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更多
官方微信
欢迎扫码关注科技进步与对策微信公众号
用户社群
QQ群1(已加满):209477643
QQ群2(已加满):2425732
QQ群3(已加满):209477886
微信扫码加入用户社群,入群后修改群名称为姓名和单位,并仔细阅读群公告内容。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年 28卷 19期
刊出日期:2011-10-10

产业技术进步
科技法制与政策
科技管理创新
评价与预见
企业创新管理
区域科学发展
人才与教育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综述
   
科技管理创新
1 陈宝明;
科研成果转化的治理结构研究
科研项目在开发和应用过程中形成多级委托代理关系,权利的分离形成了各种治理结构。当前解决我国科研成果转化难题的主要途径在于从科研项目的治理结构入手,积极探索有利于科研成果转化的共同治理途径。
2011 Vol. 28 (19): 1-5 [摘要] ( 698 ) [HTML 0KB] [PDF 930KB] ( 297 )
6 尚智丛;赵凯;
大科学装置成果转化模式探析——以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为例
作为世界八大高能加速器之一,在30余年的时间里,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在高能物理及其它交叉学科领域发展了一系列高新技术及专利。首先分析了BEPC的科学技术成果,如论文与专利、获奖情况、成果转化等,然后探究其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并对其高新技术及产品进行盈利分析和产业化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其现有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2011 Vol. 28 (19): 6-10 [摘要] ( 675 ) [HTML 0KB] [PDF 683KB] ( 362 )
10 盛亚;张志刚;
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的项目招投标博弈模型构建与分析
选择合适的系统集成商是复杂产品系统(CoPS)项目创新成功的关键。根据国家"招投标法"相关规定,结合当前项目招投标存在的常见问题及CoPS项目创新的特点,运用博弈论思想,构建了CoPS项目招标阶段招标人和投标人以及投标人之间的利益博弈模型,该模型能很好地解决招投标人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逆向选择,或者串通抬高标价而追逐超额利润的围标现象发生,并能选择使CoPS创新用户未来收益最大的系统集成商中标。
2011 Vol. 28 (19): 10-15 [摘要] ( 672 ) [HTML 0KB] [PDF 828KB] ( 339 )
16 闫庆友;朱丽丽;
古诺竞争条件下质量提高型技术许可策略研究
构建了拥有质量提高型技术创新的外部创新者与古诺双寡头垄断产品生产厂商间的技术许可博弈模型,并在用逆向归纳法寻求博弈均衡的基础上,分析了从外部创新者收益最大化角度出发的创新技术的最佳许可策略。研究表明,最佳许可策略依赖于技术创新规模的大小。具体来讲,当创新规模较小时,两厂商均能获得许可,且随着创新规模的增大,最佳许可方式由纯拍卖许可变化为拍卖加提成两部制许可;当创新规模较大时,纯拍卖排他性独占许可最优。
2011 Vol. 28 (19): 16-19 [摘要] ( 619 ) [HTML 0KB] [PDF 546KB] ( 256 )
20 郭庆宾;傅东平;
国外R&D溢出路径及其效果差异的实证研究
利用Lichtenberg和VanPottelsberghe计算国外R&D溢出存量的方法和我国相关数据,对我国1985—2006年分别基于进口贸易、FDI和ODI三大路径的国外R&D溢出效果差异进行了经验分析。实证结果显示:进口路径的溢出效果最大,且随着时期的推移,影响效果逐渐在加强;FDI路径的溢出虽然短期效果比较大,但其长期效果要小于短期效果;ODI路径的溢出效果尽管短期效果为负,但从长期效果来看,仍对技术进步有促进作用。最后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相关对策和措施。
2011 Vol. 28 (19): 20-22 [摘要] ( 648 ) [HTML 0KB] [PDF 553KB] ( 269 )
23 刘蕾;高长元;鄢章华;
基于互助担保模式的高技术虚拟产业集群融资研究
融资难是长期困扰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为充分利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金资源、发挥集群融资优势,提出了一种基于高技术虚拟产业集群(HTVIC)互助担保的融资模式。在对该模式设计的基础上,对采用该模式的集群内企业及未采用该模式融资的集群外企业,从资金放大倍数和获取贷款成本费率两个指标进行比较,发现集群互助担保融资模式可以提高其成员及集群整体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
2011 Vol. 28 (19): 23-27 [摘要] ( 605 ) [HTML 0KB] [PDF 758KB] ( 270 )
28 陈骥;
基于集值统计的科研项目立项评审方法及其应用
通过引入集值统计方法,对各个专家的量化区间进行点值估计,并根据各个专家量化结果上的差异,构建了可靠度指标,同时利用两者信息合成综合评价值。最后,通过实例描述了具体的应用过程。
2011 Vol. 28 (19): 28-31 [摘要] ( 762 ) [HTML 0KB] [PDF 589KB] ( 374 )
32 何先美;
从细节入手,提高高校科研成果管理水平——以上海交通大学申报国家最高奖为例
2010年度上海交通大学申报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取得成功,王振义院士的获奖,固然其创造性的科学成就最为重要,但成果管理也非常重要。成果报奖是一门艺术,要对历年国家最高奖获得者情况进行分析,从中吸取营养成分;要正确地遴选候选人;夯实细节、加强管理。加强对国家最高奖申报过程的研究,对其它科技奖励的申报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1 Vol. 28 (19): 32-35 [摘要] ( 614 ) [HTML 0KB] [PDF 788KB] ( 292 )
区域科学发展
36 张振刚;林春培;薛捷;
区域创新系统(RIS)内的知识转移研究
首先界定了区域创新系统的概念,然后从主体要素环境、区域文化环境、区域政策环境以及交互式学习等方面,构建了区域创新系统与知识转移的内在关系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知识转移模型,提出了区域创新系统内的知识转移概念,并分析了区域创新系统内的知识转移过程。
2011 Vol. 28 (19): 36-39 [摘要] ( 693 ) [HTML 0KB] [PDF 637KB] ( 243 )
40 孙兆刚;
区域创新系统的突破性模式选择分析
各省相似的区域创新体系忽视了本土特色,需要围绕本地科技需求突破传统范式。竞争优势的获得可以选择突破性创新模式,包括以价值创新为基石的超越战略模式和以区域特色为基础的对比战略模式,从产业、全局、组织、需求、顺序、执行几个层面实施。
2011 Vol. 28 (19): 40-43 [摘要] ( 609 ) [HTML 0KB] [PDF 624KB] ( 241 )
43 徐吉祥;孙遇春;
开发区创新绩效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针对国家级开发区集群创新绩效问题,根据创新环境和创新系统理论,从新视角、新层面出发,构建了创新环境、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理论模型——IECP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方法,分析了创新环境、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我国国家级开发区的经济环境和技术环境对集群创新能力没有显著影响,而人才环境对创新能力的影响显著,创新能力则对直接绩效和间接绩效均有显著影响。通过进一步分析未获得支持的假设,揭示了目前我国国家级开发区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2011 Vol. 28 (19): 43-47 [摘要] ( 601 ) [HTML 0KB] [PDF 737KB] ( 270 )
48 李峰;张贵;李洪敏;
京津冀科技资源共享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对于推动科技体制深化改革,实现科技创新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京津冀科技资源共享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资源共享初见成效,但省(市)内与省(市)外共享的程度存在较大差异,科技资源浪费与供给不足的现象并存。针对科技资源共享在理念、体制、法律法规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2011 Vol. 28 (19): 48-51 [摘要] ( 654 ) [HTML 0KB] [PDF 752KB] ( 291 )
产业技术进步
52 眭纪刚;智强;
产业结构调整期的创新与投资:以新能源为例
我国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严峻的能源与环境形势让新能源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以当前的新能源革命为例,探讨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经济范式转换的关系,发现新能源已具备新技术经济范式的某些特征,为我国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但我国在发展新能源的过程中存在投资过快、泡沫过大、缺乏核心技术、背离既定目标等突出问题,最后给出促进我国新能源健康发展的若干建议。
2011 Vol. 28 (19): 52-56 [摘要] ( 569 ) [HTML 0KB] [PDF 995KB] ( 262 )
57 袁胜军;赵相忠;
政府在环大学产业圈形成过程中的角色研究——基于同济现象的分析
基于"同济现象"的分析,首先提出了环大学产业圈的概念;其次,提出了政府在环大学产业圈形成过程中的3种角色,即环境的创造者、政策的制定者和综合服务的提供者;最后,认为随着环大学产业圈的逐步成熟,政府应逐步降低介入程度,利用市场机制实现优胜劣汰,保持产业圈持续发展的活力。
2011 Vol. 28 (19): 57-60 [摘要] ( 647 ) [HTML 0KB] [PDF 731KB] ( 288 )
61 贾伟强;罗艳玲;王云竹;
产业集群知识转移复杂系统反馈结构分析
产业集群内知识转移过程构成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在其转移过程中存在制约和促进系统发展的反馈结构。只有准确分析其系统结构才能有效把握系统行为,为管理对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利用系统动力学反馈动态复杂性分析理论与技术,建立了有效刻画产业集群内知识转移过程复杂系统的结构模型。利用基模分析技术分析了系统中的反馈关系,进行管理对策的生成研究,实现了以系统科学方法有效分析产业集群内知识转移过程的目的。
2011 Vol. 28 (19): 61-64 [摘要] ( 639 ) [HTML 0KB] [PDF 2014KB] ( 273 )
65 王保利;陈新岚;田娟;
品牌竞争力对产业集聚影响的实证研究——以陕西装备制造业为例
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品牌竞争力对产业集聚影响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构建了该研究的概念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研究假设。以陕西装备制造业为例,实证研究了品牌竞争力各要素对产业集聚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品牌竞争力各指标对产业集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仅品牌定位能力对其作用不显著。
2011 Vol. 28 (19): 65-70 [摘要] ( 671 ) [HTML 0KB] [PDF 923KB] ( 429 )
企业创新管理
71 徐建中;赵斯亮;
基于知识价值链的循环经济企业集群共生研究
发展循环经济成为我国的一项国策,促进循环经济企业的集群共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界定循环经济企业集群共生的内涵,分析其路径,进而明晰了知识价值链是主导循环经济企业集群共生的内在力量,从社会网络动态放缩机理、知识网络沟通并流转机理、资源网络供需匹配机理、价值网络转换分配机理4方面剖析循环经济企业集群共生的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知识价值链的循环经济企业集群共生模型。
2011 Vol. 28 (19): 71-74 [摘要] ( 603 ) [HTML 0KB] [PDF 641KB] ( 269 )
75 李铁宁;
企业专利战略形成竞争优势的机理研究
以专利为主导因素的企业专利战略是企业在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的手段之一。在深入分析了企业实施专利战略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解释了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来源之一是本企业实施专利战略的内部条件、竞争企业实施专利战略的内部条件、企业实施专利的外部条件三者的匹配状态。不同的匹配状态也决定了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强度大小。
2011 Vol. 28 (19): 75-79 [摘要] ( 679 ) [HTML 0KB] [PDF 777KB] ( 272 )
80 张钢;任燕;
关系嵌入对创业导向的影响研究——基于组织学习的视角
探讨了企业创业导向的影响机制。通过对104家企业的实证研究发现,关系嵌入,包括信任与信息共享两个维度,分别对创业导向的各维度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且组织学习在其中具有中介作用。
2011 Vol. 28 (19): 80-84 [摘要] ( 631 ) [HTML 0KB] [PDF 610KB] ( 346 )
84 韩敬稳;彭正银;
有限理性视角下基于价值结构的企业组织协同分析
在有限理性视角下,从价值结构角度研究了企业网络组织的协同效应。通过构建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得到企业合作态度的演化稳定策略。在此基础上建立两个企业合作的价值模型,描述了企业组织协同状态的特征,并分别在经典博弈和行为博弈情形下讨论了达成协同的条件。
2011 Vol. 28 (19): 84-88 [摘要] ( 541 ) [HTML 0KB] [PDF 719KB] ( 278 )
89 杨春江;
领导风格与组织创新氛围的相关研究——以河北高科技企业为例
为探讨高新技术企业中部门主管的领导风格对员工组织创新氛围感知的影响,以河北省部分高新技术企业的员工为被试对象,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获取相关信息。结果显示,交易型领导和变革型领导均对领导激励感知有较高的正向影响作用,对员工工作自主性的感知有中度正向影响;但是,两种领导风格均对工作挑战性的感知无显著影响。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
2011 Vol. 28 (19): 89-93 [摘要] ( 619 ) [HTML 0KB] [PDF 729KB] ( 372 )
科技法制与政策
94 夏玉华;
研发策略与专利策略的关系及其政策含义
在将厂商的创新动机区分为研发动机和寻求专利动机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双寡头模型来阐释厂商的研发策略与专利策略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以往研究认为的厂商研发活动和寻求专利活动是互补关系的结论并不是在任何情形下都能成立;在某些情形下,二者是替代关系。在二者是替代关系的情形下,对于政府而言,提高厂商获取专利的成本,不仅可以激励厂商在研发上进行更多的投入,还能增进社会福利。
2011 Vol. 28 (19): 94-96 [摘要] ( 547 ) [HTML 0KB] [PDF 474KB] ( 249 )
97 徐晓;李远勤;
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的实施效果与存在问题分析——以上海市为例
采用国家科技部2010年《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若干配套政策》及实施细则落实情况问卷调查数据,深入分析了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对上海市高科技企业的实施效果,并分析政策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过半数企业认为该政策总体上具有积极作用;绝大部分企业认为享受该政策后研发投入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此外,调研企业对该政策的激励效果比较满意。同时,问卷调查显示该政策的知晓度、便捷性以及兑现率较好,但仍有改进空间,尤其是政策申请成本较高,加重了企业财务负担。最后,企业未享受该政策的主要原因是不能正确归集研发费用、出于企业经营策略考虑放弃享受和企业已经享受免税优惠。最后提出了若干改进建议。
2011 Vol. 28 (19): 97-101 [摘要] ( 709 ) [HTML 0KB] [PDF 1087KB] ( 312 )
102 丁锦希;耿露;孙晓东;顾海;
创新药物研发激励政策的量化分析
创新药物研发是提升医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其研究成果将产生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保障我国新医改政策和新农合制度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由于医药产业"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特点,创新激励政策对企业创新药物研发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在构建创新药物研发激励政策框架的基础上,通过政策激励机制结构方程模型量化评价政策实施效果,为完善我国创新药物研发激励政策提出合理化建议。
2011 Vol. 28 (19): 102-107 [摘要] ( 602 ) [HTML 0KB] [PDF 962KB] ( 300 )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107 张凌志;和金生;
基于知识类生物模型下的知识熟化研究
通过知识的类生物属性和知识进化的研究,提出了知识熟化的概念。借鉴知识发酵模型,提出了全新的知识类生物模型,重点分析了基于该模型的知识熟化过程中模型主要部分的熟化功能和特点。
2011 Vol. 28 (19): 107-111 [摘要] ( 555 ) [HTML 0KB] [PDF 794KB] ( 271 )
112 张朝宾;吴洁;黄伟;施琴芬;张运华;
网络结构与组织间知识转移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知识转移是知识管理的核心领域,是组织获取所需知识从而建立和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嵌入在特定网络结构的各组织之间的知识转移绩效与其所处网络结构的特征变量密切相关。通过界定网络结构的特征变量,讨论了其与组织间知识转移绩效的关系,并运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所提假设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组织所嵌入网络的密度、联系强度、网络规模、互惠性、节点度、居间性等变量,都对组织间知识转移有着正向影响。
2011 Vol. 28 (19): 112-116 [摘要] ( 665 ) [HTML 0KB] [PDF 737KB] ( 304 )
117 罗泽意;董维春;
基于知识三分法的默会知识与研究型大学知识创新契合机理
默会知识是知识创新的关键性要素,起着催化酶和"知识吸引子"的作用。研究型大学高度开放和适度松散的特点使其成为默会知识天然的温床,在知识创新中具有独特的优势。默会知识对知识的吸引作用既是现代研究型大学知识创新特色化的基础,也有可能造成"主辅相争"的状况,使研究型大学逐渐丧失自身知识创新的特色和优势。大学的知识管理者应当通过营造知识创新的环境、确立适当的组织愿景激活默会知识的活性,来实现知识创新的特色和优势。
2011 Vol. 28 (19): 117-120 [摘要] ( 707 ) [HTML 0KB] [PDF 680KB] ( 222 )
121 陈友玲;肖莹姣;
面向产品设计的隐性知识获取关键技术研究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提高企业的产品设计能力,是企业快速响应市场的先决条件,也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主要途径。设计知识的有效管理是增强产品设计效率的必要手段,而设计知识高效管理的核心则是企业隐性知识的获取。在研究产品设计中,企业以及个人在隐性知识转化、获取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知识细胞"的概念,并以此为基本单元构建基于知识资源库的隐性知识获取模型;借助人工神经网络优化算法,实现产品设计中隐性知识的高效获取,从而促进企业内部隐性知识快速有效的交流与共享,提高企业竞争力。
2011 Vol. 28 (19): 121-124 [摘要] ( 680 ) [HTML 0KB] [PDF 691KB] ( 238 )
125 许学国;张杰;
基于跨国公司NPI转移的企业R&D知识创新模式研究
跨国公司NPI(NewProductIntroduction,新产品导入)转移为代工企业R&D知识创新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首先,在对跨国公司NPI转移阶段和企业代工模式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二者关系模型;其次,以知识为载体,依据技术创新模式,建立了基于跨国公司NPI转移的企业R&D知识创新模式结构图,提出了OEM、ODM和OBM模式下企业R&D知识创新的模式选择策略;进而,结合R&D知识属性,探讨了基于跨国公司NPI转移的企业R&D知识创新模式实现模型,提出了实现企业R&D知识升级的创新模式组合;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相应模型和策略。
2011 Vol. 28 (19): 125-129 [摘要] ( 665 ) [HTML 0KB] [PDF 689KB] ( 221 )
评价与预见
129 肖振宇;
科技园区发展的竞争力评价研究——基于苏州、无锡科技园区的实证分析
我国科技园区众多,将有限的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到竞争力强的科技园区就显得尤为重要。选取了宏观环境、基础设施和管理运营3个方面,共13项竞争力因素作为评价科技园区竞争力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评分法对苏州、无锡地区的5家科技园区进行竞争力实证分析,为科学地评价科技园区竞争力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011 Vol. 28 (19): 129-134 [摘要] ( 732 ) [HTML 0KB] [PDF 1007KB] ( 336 )
135 胡庆江;何玮佳;柳锐;
基于DEA的“985工程”院校科研效率评价
选取不同年份的数据,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985工程"重点院校的科研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和评价,针对非DEA有效的高校如何提升科研效率提出了一些改进方向与措施,并就"985工程"院校的科研工作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2011 Vol. 28 (19): 135-139 [摘要] ( 642 ) [HTML 0KB] [PDF 673KB] ( 291 )
140 段会娟;
集聚、知识溢出类型与区域创新效率——基于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的GMM方法
产业集聚会促进地方化知识溢出,知识溢出又会影响区域创新效率。一直以来,存在两种结构性争论:究竟是产业专业化还是多元化、是地方竞争还是地方垄断,更有利于知识溢出和创新?基于我国2000-2007年省级制造业的面板数据,运用GMM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促进了区域创新,专业化的产业结构和竞争性的市场结构对知识溢出和创新有着更为显著的影响。结果还显示,基础设施和外商投资对不同类型的创新作用不同。
2011 Vol. 28 (19): 140-144 [摘要] ( 681 ) [HTML 0KB] [PDF 761KB] ( 277 )
人才与教育
145 程志波;
信息不对称下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选聘的逆向选择风险与规避
高层次科技人才特性和国内外人才市场差异等因素导致了信息不对称,使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选聘面临逆向选择的风险。详细分析了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选聘中逆向选择产生的原因和机理,并以信息传递理论、信息甄别理论等为基础,提出了规避和降低逆向选择风险的若干对策。
2011 Vol. 28 (19): 145-149 [摘要] ( 741 ) [HTML 0KB] [PDF 807KB] ( 279 )
150 秦发兰;胡承孝;
1999—2010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分析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体现了人才培养质量及科技创新水平。通过对1999—2010年的全部1182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进行计量分析,发现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具有省市自治区、培养单位、学科等集聚效应。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全国优博论文产出具有显著的影响,学科、导师、博士生规模是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产出的关键因素。
2011 Vol. 28 (19): 150-154 [摘要] ( 687 ) [HTML 0KB] [PDF 746KB] ( 354 )
综述
155 郭韬;史竹青;
创新型企业研究综述
创新型企业是推动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未来企业发展的趋势。近年来学术界掀起了研究创新型企业的热潮,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通过回顾创新型企业的相关研究,对创新型企业的内涵与特征、创新型企业评价、创新型企业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与评述,最后指出了创新型企业研究的不足和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2011 Vol. 28 (19): 155-160 [摘要] ( 612 ) [HTML 0KB] [PDF 974KB] ( 422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