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更多
官方微信
欢迎扫码关注科技进步与对策微信公众号
用户社群
QQ群1(已加满):209477643
QQ群2(已加满):2425732
QQ群3(已加满):209477886
微信扫码加入用户社群,入群后修改群名称为姓名和单位,并仔细阅读群公告内容。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年 28卷 21期
刊出日期:2011-11-10

产业技术进步
科技法制与政策
科技管理创新
评价与预见
企业创新管理
区域科学发展
人才与教育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综述
   
科技管理创新
1 景熠;王旭;李文川;
纵向研发合作的收益分配与成本分担机制研究
在现实经济活动中,研发活动作为企业创新的最直接体现,将带来产品质量的提升或者生产成本的下降。针对一个存在两个下游制造企业和多个上游供应商的双层市场结构,从研发的质量维度出发,设计了一种收益分配机制,对上下游企业实施纵向研发合作前后的产量和利润变化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产量比例和利润比例两种研发成本分担机制,对纵向研发合作后的净利润水平、合作规模、研发成本等进行了研究。最后对一次研发合作的稳定性进行了探讨,得出了一些符合现实经济活动的结论。关键词:纵向研发合作;收益分配方式;成本分担机制;博弈论;质量维度
2011 Vol. 28 (21): 1-5 [摘要] ( 734 ) [HTML 0KB] [PDF 754KB] ( 457 )
6 耿子扬;汪贤裕;张莉;
原始创新中组织间技术转移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在原始创新的技术转移中,需要保障和提高技术转移效率,其前提是把握影响转移效率的各种因素。在分析原始创新实现模式和技术转移环境的基础上,探讨了一般意义下的技术转移效率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在原始创新背景下将发生怎样的变化。结果表明,源于原始创新变革性导致的技术需求的不确定性和多样性,变化主要发生在客观因素的静态因素中。
2011 Vol. 28 (21): 6-9 [摘要] ( 540 ) [HTML 0KB] [PDF 672KB] ( 314 )
10 单汨源;吴宇婷;任斌;
一种服务供应链拓展模型构建研究
随着全球服务经济时代的到来,服务供应链逐渐成为供应链管理和服务运营领域的研究热点,但服务供应链的定义和模型尚未有统一的界定。通过对服务供应链相关理论的梳理,提出以往服务供应链模型未考虑服务供应链要素,如顾客双元性、内部服务供应和服务质量链等问题。在Ellram专业服务供应链模型和IUE-SSCM模型的基础上构建服务供应链拓展模型,分析其构成主体以及服务集成与传递过程,并提出服务供应链拓展模型管理要素框架,为系统研究服务供应链基本理论奠定基础。
2011 Vol. 28 (21): 10-16 [摘要] ( 566 ) [HTML 0KB] [PDF 2136KB] ( 348 )
16 崔歧恩;刘帅;钱士茹;
我国大学科技园运行效率研究——基于DEA的实证分析
详细阐述了大学科技园发展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现状,在构建大学科技园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数据包络线(DEA)BCC模型,实证分析了国家大学科技园的运行效率,并根据综合效率值(TE)将大学科技园分为有效与无效两类。为进一步区分大学科技园运行效率之间的差异,参照纯技术效率(PTE)和规模效率(SE)均值线,再将其细分为相对高效型、配置低效型、规模低效型和完全低效型4类,并针对不同类型大学科技园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对运行有效的大学科技园进行超效率分析,作出进一步比较和调整以获得更大效益。最后通过计算各资源投入的影子价格均值,观察各投入要素的相对稀缺程度,从而为大学科技园整体效率的提升提供方向性引导。
2011 Vol. 28 (21): 16-21 [摘要] ( 674 ) [HTML 0KB] [PDF 1025KB] ( 333 )
22 李成龙;吴瑞岩;
基于知识视角的产学研耦合互动创新研究
从知识的视角,提出了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本质是在知识能力系统耦合的基础上,通过合作方的互动来实现知识能力系统的拓展;建立了产学研耦合互动的知识创新模型,给出了提高产学研知识创新绩效的有效途径。
2011 Vol. 28 (21): 22-25 [摘要] ( 583 ) [HTML 0KB] [PDF 1490KB] ( 274 )
26 旷宗仁;梁植睿;左停;
我国农业科技推广服务过程与机制分析
通过对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过程与机制进行深入分析,发现:一方面,由上而下的决策机制和利益资源分配机制决定了科技推广资源多数被上层权力拥有者所支配和使用,而进行主要农业科技推广活动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和农业科技推广的主要目标对象———农民,却很难获得相关资源和利益;另一方面,强调科技成果推广而忽视知识共享创新以及农民认知能力建设的传播理念,强调知识灌输而忽视互动协作与服务的传播方法,强调显性知识而忽视隐性知识的传播内容,目标瞄准严重偏离传播对象、以推广者为中心而不以农民为中心的现有推广服务体制,不利于增加农民智慧和提高农民认知行为能力,阻碍了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活动的深入开展。要根除现有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弊端,就必须对其利益导向、资源分配、项目申请、决策和运行机制,以及推广传播的理念、体制、方法、内容进行根本变革。
2011 Vol. 28 (21): 26-30 [摘要] ( 507 ) [HTML 0KB] [PDF 955KB] ( 370 )
31 刘璐;金素;
金融发展中的科技风险研究
科技对金融发展具有双重效应,在促进金融发展的同时也会增加金融发展过程中的风险。通过分析科技风险对金融发展的作用机理,指出科技风险在金融领域具体表现为资产定价失误、科技超越理性,以及网络传染性。针对科技风险对金融发展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认为需从源头上防范科技风险,在科技使用过程中控制科技风险,以及在科技风险发生后及时应对,从而使得科技进步真正为金融发展服务。
2011 Vol. 28 (21): 31-34 [摘要] ( 579 ) [HTML 0KB] [PDF 787KB] ( 309 )
35 何文丽;
数字符号的缺失是中国未产生近代科学的重要根源———“李约瑟问题”之我见
为什么中国古代数学会最终走向衰落并与西方数学拉开如此大的差距?为什么它没能形成高级的数学文明并为其它学科奠定基础?为什么时至近代数学传入我国它却难以消化吸收?通过大胆的思考和不断的考证,笔者得出———除了实用主义思想、儒家思想和社会环境对数学有着不利影响之外,中国古代数学的传载始终围困在汉字体系之内,几千年的传世著作中都未曾出现过科学系统的数学语言———这一点不容忽略。
2011 Vol. 28 (21): 35-38 [摘要] ( 609 ) [HTML 0KB] [PDF 1031KB] ( 272 )
区域科学发展
39 郑琼洁;倪鹏飞;杨旭;
提升东北亚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因素探讨———基于结构化方程模型的路径分析
选取2009—2010年东北亚155个城市作为研究样本,构造了东北亚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基于聚类分析、判别分析方法,将东北亚155个城市划分为四大类,在此基础上,通过结构化方程模型(SEM),对影响东北亚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政府管理、文化环境和经济环境三大要素进行了探讨,并对路径传导及要素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最后提出了计算科技创新能力的两种方法。研究结果显示,经济环境是影响科技创新能力最主要的直接因素(0.666),并且对科技创新能力存在直接和间接两条作用路径,而政府管理通过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的间接传导来影响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而言,文化环境对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较弱,仅为0.07。最后,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2011 Vol. 28 (21): 39-45 [摘要] ( 557 ) [HTML 0KB] [PDF 1049KB] ( 344 )
46 胡蝶;张向前;
海峡西岸经济区先进制造业基地人才支撑体系研究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关键是与之对应的人才支撑体系。通过分析海西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面临的人才需求和人才资源整合的障碍,提出:优化人才生态环境,加大对于建设海西先进制造业基地所需人才的引进与开发,建立先进制造业复合型人才开发和培养机制,加强闽台相关人才开发与利用合作,共同建设海西先进制造业基地,实现海西制造业人才资源资本化等措施,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先进制造业基地人才支撑体系。
2011 Vol. 28 (21): 46-51 [摘要] ( 599 ) [HTML 0KB] [PDF 1014KB] ( 258 )
51 徐小阳;赵喜仓;
江苏工业企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DEA分析
以江苏省第2次经济普查资料为分析基础,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中BC2模型对江苏工业企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较多行业科技投入不合理情况较为严重,技术非有效问题较为突出;不同行业的科技资源配置相差悬殊,且总体配置水平较低;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等重点发展行业,科技资源配置相对较为合理。
2011 Vol. 28 (21): 51-55 [摘要] ( 568 ) [HTML 0KB] [PDF 842KB] ( 279 )
56 邱成梅;朱方明;
四川省传统优势企业技术创新的集群效应
传统优势企业技术创新在四川省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中起了关键性作用。传统优势企业拆分重组、分离辅业的改革举措衍生和带动了中小企业成长,开放式创新模式吸引了技术链上配套的企业和机构向传统优势企业周围聚集,在自主创新方面的努力使传统优势企业成为产业集群发展的"引擎"。由此,四川省培育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关键就是提高传统优势企业技术创新的集群效应。
2011 Vol. 28 (21): 56-59 [摘要] ( 556 ) [HTML 0KB] [PDF 858KB] ( 267 )
产业技术进步
60 孙慧;李小双;李苑;
产业集群识别方法综合使用及其实证分析
在对国内外产业集群测度方法回顾的基础上,采用空间基尼系数(G指数)、区位熵(LQ值)作为识别指标,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对2009年西北5省区纺织产业的集聚程度进行了测算,得出各省区的综合得分及排名。结果显示,陕西省纺织产业在该地区的专业化程度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其它4省区尚未形成明显的产业集聚,其中新疆趋近集聚状态。最后,对西北5省区纺织产业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建议。
2011 Vol. 28 (21): 60-63 [摘要] ( 536 ) [HTML 0KB] [PDF 774KB] ( 381 )
64 袁健红;马岳红;
本地化互动、跨区域管道的连结与基于综合性知识基础的产业集群知识合作的关系——以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为例
提出跨区域管道的连结对于拥有综合性知识基础的产业集群知识合作同样起到了关键作用,并以长三角地区汽车产业集群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集群的外部知识管道和集群的本地网络同样对地区产业集群的知识合作起着重要作用,其中本地化互动对于专利研发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则更依赖于跨区域管道的连结。最后,给出了产业集群充分挖掘"内部"和"外部"优势的建议。
2011 Vol. 28 (21): 64-68 [摘要] ( 554 ) [HTML 0KB] [PDF 881KB] ( 241 )
69 潘宏亮;
要素集聚视角下水利新技术产业化中政府行为分析
水利新技术产业化的健康发展是完善水利科技创新系统的核心内容,是加快实现民生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和现代化水利的必然选择。由于水利新技术产业化具有正外部性、公共产品特征,这就决定其发展过程不可避免地存在市场失灵;且现有的政府行为多为均衡发力,难以形成政府与市场的互补机制,进而造成政府失灵。从要素集聚视角,探讨政府行为促进水利新技术产业化的运行机理,为水利新技术产业化的正常运行奠定了理论基础。
2011 Vol. 28 (21): 69-72 [摘要] ( 506 ) [HTML 0KB] [PDF 618KB] ( 232 )
企业创新管理
72 李庆军;崔文田;
新创企业管理者关系对竞争优势的影响研究——基于制度正统性的视角
从制度正统性的视角分析了新创企业利用管理者关系建立竞争优势和提升企业绩效的过程机理,提出了以下4个主命题:管理者关系有利于新创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管理者关系有利于新创企业建立制度正统性;制度正统性有利于新创企业建立竞争优势;新创企业竞争优势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绩效。研究成果填补了现有理论空白,可为新创企业的生存发展提供实践指导依据。
2011 Vol. 28 (21): 72-75 [摘要] ( 605 ) [HTML 0KB] [PDF 716KB] ( 327 )
76 黄鲁成;袁艳华;李江;
基于专利技术份额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实证研究
专利是测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一个良好指标。综合运用形态分析法、联合分析法和专利引证分析的混合方法,分析专利的"技术份额"指标。在基于光学光刻技术领域的专利全文的基础上,对该领域中主要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技术份额指标可以有效地评估一个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在同行业中随时间的动态变动,从而帮助企业作出技术战略决策。
2011 Vol. 28 (21): 76-80 [摘要] ( 558 ) [HTML 0KB] [PDF 914KB] ( 266 )
80 任娟;陈圻;
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创新行为对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
以2006-2008年的51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DEA-Tobit模型,分别检验了研发投入和专利产出对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R&D经费投入对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研发人员投入对技术效率的当期效应和长期效应均为正相关,但只在累积效应模型中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发明专利对样本企业的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并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实用新型专利对样本企业的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负效应,同时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外观设计专利对样本企业的技术效率具有负效应,但不显著。结果启示,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研发战略来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这是企业提高技术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
2011 Vol. 28 (21): 80-86 [摘要] ( 531 ) [HTML 0KB] [PDF 1059KB] ( 241 )
87 朱淀;王晓莉;吴林海;
影响工业企业低碳生产意愿的主要因素研究:江苏省353个案例
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化石能源。作为生产的主体,工业企业的低碳生产意愿将直接影响其生产行为并最终影响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利用带罚函数的Logistic回归模型,以工业化程度较高的江苏省353个工业企业为案例,分析影响企业低碳生产意愿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企业管理者、企业规模、技术创新行为等内部特征,以及企业产品是否出口、是否通过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认证和政府管制都显著影响工业企业的低碳生产意愿。基于对各种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2011 Vol. 28 (21): 87-92 [摘要] ( 661 ) [HTML 0KB] [PDF 945KB] ( 338 )
93 张格亮;
基于国外实证研究结果的风险企业治理机制探析
由于风险企业多为新创企业,资产透明度低、缺乏生产经营的历史记录和市场上的可观测信息,因此会产生逆向选择问题;又由于风险投资家作为财务投资人并不参与风险企业的运营管理,企业家行为难于观测和衡量,因此会产生道德风险问题。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风险投资业在实践中所形成的创新性的制度安排和治理机制,不仅是西方风险投资家的现实选择,也对我国的风险投资从业者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意义。
2011 Vol. 28 (21): 93-97 [摘要] ( 510 ) [HTML 0KB] [PDF 758KB] ( 267 )
98 王臣业;邱尔卫;刘富强;
基于Multi-agent的企业知识管理网络化模块组织体系构建
从国内外学者对知识管理的研究以及对网络组织和Multi-agent的简单介绍出发,将人工智能领域的Agent概念引入到企业知识管理的网络化模块组织设计。在介绍了网络化模块组织主体构成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Multi-agent的企业知识管理网络化模块组织体系,最终通过多agent来协同实现企业知识管理过程,以满足企业知识的集成和智能化决策的实现。
2011 Vol. 28 (21): 98-101 [摘要] ( 546 ) [HTML 0KB] [PDF 998KB] ( 269 )
科技法制与政策
102 崔迎科;刘俊浩;崔登峰;
科技资源共享的法律、制度分析与制度变迁
我国科技资源共享状况仍不容乐观,国家和地方颁布了很多法律政策,也采取了很多措施,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仍存在很多问题。运用产权、交易成本、制度变迁、博弈论等新制度理论对所提的6个问题分别予以制度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科技资源共享制度的合约性质。最后提出了科技资源共享制度构建的一些政策建议。
2011 Vol. 28 (21): 102-107 [摘要] ( 614 ) [HTML 0KB] [PDF 1120KB] ( 269 )
107 宋伟;金畅;盛四辈;
我国智能语音行业专利战略研究———以科大讯飞为例
智能语音产业作为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是软件产业中为数不多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领域,一直受到国家各级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已被列入多项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和政策支持领域。通过选取中文语音市场份额最大的科大讯飞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竞争优势和劣势分析,提出了我国"基础性专利向前发展扩张+应用性专利向后设立壁垒"的思路,以及探讨战略实施过程中构建专利联盟、绘制专利地图、建立专利预警机制等具体策略。
2011 Vol. 28 (21): 107-111 [摘要] ( 713 ) [HTML 0KB] [PDF 1111KB] ( 367 )
112 傅强;胡奚何;袁晨;
服务贸易结构对我国专利数量的影响研究——基于技术溢出效应的角度
实证分析了服务贸易结构对我国专利数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对专利数量有负面影响,其弹性系数为-0.026;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和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对专利数量有正面影响,其弹性系数分别为0.029和0.058。将专利细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后,从横向上比较,我们发现在对技术含量最高的发明专利的溢出效应中,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所占的比重最大;而从纵向上看,在对技术含量最低的外观设计的溢出效应中,这3种服务贸易的溢出效应都要显著大于其对于其它两种专利的溢出效应。
2011 Vol. 28 (21): 112-115 [摘要] ( 555 ) [HTML 0KB] [PDF 652KB] ( 223 )
评价与预见
116 杨继伟;冯延超;
基于AHP—FUZZY评价的R&D项目资金分配研究
企业可实施的R&D项目有多个,但可投入R&D活动的资源有限,基于AHP—FUZZY评价方法探讨了如何合理分配R&D项目资金,发现层次分析及模糊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是合理分配R&D资金的有效途径。研究表明,运用AHP—FUZZY评价的方法可以将有限的R&D资金科学合理地分配到一个符合企业战略、平衡、价值最大化的R&D项目组合上。
2011 Vol. 28 (21): 116-120 [摘要] ( 584 ) [HTML 0KB] [PDF 837KB] ( 342 )
121 樊茗玥;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评价研究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从产业融合的角度界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在此基础上,结合波特钻石理论,构建以产业资源潜力、产业联动效应、产业需求能力和产业竞争能力为一级指标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评价模型。利用江苏省镇江市企业问卷调查数据,通过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实证评价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状况,研究结果符合镇江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
2011 Vol. 28 (21): 121-123 [摘要] ( 692 ) [HTML 0KB] [PDF 670KB] ( 280 )
124 仇莉;叶紫莲;
基于熵值法的AMT投资风险评价
为了规避先进制造技术(AMT)投资的高风险,减少投资损失,建立了先进制造技术投资风险评价模型,提出了先进制造技术投资风险的熵值评估方法。通过计算先进制造技术各级指标的熵值以及影响系统熵值变化的概率,得出投资方案系统熵值。以此衡量投资风险,并按风险排列出各投资方案的优劣顺序,从而为企业的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降低先进制造技术的投资风险。
2011 Vol. 28 (21): 124-127 [摘要] ( 634 ) [HTML 0KB] [PDF 556KB] ( 251 )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127 杨红燕;陈光;顾新;
基于TRIZ的知识链组织间的冲突解决案例分析
结合知识链组织间的冲突案例,分析了如何使用IFR以及IFR往回走一步来定义知识链组织间的冲突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运用IFR参数模型,确定了技术矛盾参数和物理矛盾参数,通过将技术矛盾参数转化为标准参数,用矛盾矩阵和分离原理找到了解决方案。
2011 Vol. 28 (21): 127-131 [摘要] ( 645 ) [HTML 0KB] [PDF 928KB] ( 349 )
132 原长弘;周林海;
组织间知识转移效率测度问题研究
通过对以往文献的研究,将知识转移实证研究中的重要变量——知识转移效率的定义及测度研究进行了梳理,最后指出了知识转移效率的未来研究方向。
2011 Vol. 28 (21): 132-136 [摘要] ( 589 ) [HTML 0KB] [PDF 662KB] ( 271 )
人才与教育
136 徐燕;赵曙明;
雇佣保障与员工创新行为的双路径关系模型研究
为了应对动荡的外部环境,组织如何提高员工的创新能力和激发员工的创新行为已经成为当前管理研究者和实践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基于社会交换理论,运用"组织实践—员工心理感知—员工行为"的关系范式探讨雇佣保障、组织支持感与员工创新行为的关系,分析了雇佣保障通过工具性和情感性双路径,对员工感知到的来自组织的工作性支持和情感性支持的作用,及其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这个理论模型将为今后的实证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
2011 Vol. 28 (21): 136-140 [摘要] ( 549 ) [HTML 0KB] [PDF 845KB] ( 307 )
140 张银;李燕萍;
领导风格、心理授权与员工创造力:基于中国电力行业的实证研究
研究了变革型领导和家长式领导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变革型领导和家长式领导都是通过心理授权来影响员工创造力的,心理授权在变革型领导和家长式领导与员工创造力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但是由于领导方式的内涵不一样,两者对员工心理授权以及员工创造力的作用存在差异。同时,工具性社会支持和情感性社会支持在员工心理授权与创造力之间起着调节作用,并且工具性社会支持的调节效应要大于情感性社会支持的调节效应。
2011 Vol. 28 (21): 140-146 [摘要] ( 640 ) [HTML 0KB] [PDF 1248KB] ( 270 )
147 戴智华;
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学科交叉实证研究——以医工学科交叉为例
实施学科交叉、综合集成的研发战略,可以有效发挥高等学校的学科综合优势,克服因资源分散而缺乏有效配置的弱点,并已成为高校冲击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然趋势。针对国内已建立医工学科交叉高校存在的共性难题,以2007—2010年上海交通大学资助的210项医工学科交叉基金项目为研究对象,对医工学科交叉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案例研究,并针对现有医工学科交叉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管理分析和统计工具,提出了若干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和结论,可供其它高校和科研机构借鉴。
2011 Vol. 28 (21): 147-150 [摘要] ( 568 ) [HTML 0KB] [PDF 955KB] ( 287 )
综述
151 杨齐;
合作创新研究现状与未来研究取向探析
随着创新的复杂性和难度的加剧,企业创新模式正逐步由自我为主体的封闭式创新转向知识共享的合作式创新。通过对国内外主要文献查阅和检索,探索了合作创新的内涵,并对合作创新的动机、组织模式、合作创新的风险与防范作了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合作创新未来的研究取向。
2011 Vol. 28 (21): 151-154 [摘要] ( 568 ) [HTML 0KB] [PDF 709KB] ( 378 )
155 徐瑞前;龚丽敏;
开放式创新理论的视角、过程及未来研究方向
自Chesbrough 2003年的奠基之作以来,开放式创新已经成为创新管理中一个最热门的议题之一。回顾了开放式创新和封闭式创新在创新原则上的区别,阐述了开放式创新的9个视角和3个过程,以及开放式创新的发展趋势,最后提出了开放式创新的未来研究方向。通过对国外开放式创新文献的梳理,旨在为国内开展开放式创新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2011 Vol. 28 (21): 155-160 [摘要] ( 566 ) [HTML 0KB] [PDF 1003KB] ( 303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