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更多
官方微信
欢迎扫码关注科技进步与对策微信公众号
用户社群
QQ群1(已加满):209477643
QQ群2(已加满):2425732
QQ群3(已加满):209477886
微信扫码加入用户社群,入群后修改群名称为姓名和单位,并仔细阅读群公告内容。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年 28卷 23期
刊出日期:2011-12-10

产业技术进步
海外科技
科技管理创新
企业创新管理
区域科学发展
人才与教育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综述
   
科技管理创新
1 郭韬;王姝濛;闫立飞;
军民两用技术成果推广机理及过程分析
军民两用技术成果推广是我国军民融合、寓军于民的主要措施之一。介绍了军民两用技术的内涵及特征,分析了军民两用技术发展动因及推广机理,比较研究了我国军民两用技术成果推广方式的类型,并对我国军民两用技术成果推广全过程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
2011 Vol. 28 (23): 1-5 [摘要] ( 570 ) [HTML 0KB] [PDF 750KB] ( 279 )
6 肖鹏;杜鹏程;
军民融合中技术双向转化的障碍及对策研究
为了加深对军民融合创新中技术转化的理解,在梳理文献的基础上,从技术转化过程的角度认为存在着观念、体制、信息沟通、知识产权和市场需求等障碍,需要从改变传统观念、确立企业主体地位、加强平台建设、构建融合示范、优化政府金融与财政环境、吸引与培养各类人才、项目制推动和加强产学研合作8个举措来推动军民融合中技术双向转化的发展。
2011 Vol. 28 (23): 6-9 [摘要] ( 527 ) [HTML 0KB] [PDF 984KB] ( 293 )
10 张晓生;陈铁岗;鲁艳;
军民融合技术双向转化模式比较研究
近年来,国际上对国防与民用技术的研发投入呈现新的趋势,军民融合技术双向转化、转移的特征和模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世界上军事强国的军民融合技术双向转化与转移各有特点与规律。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防工业技术及产能在新的国防科技政策的引导下,发展迅猛。军民融合技术的转移形式也由原来单纯的"军转民"模式向军民融合技术双向转化模式发展。
2011 Vol. 28 (23): 10-12 [摘要] ( 589 ) [HTML 0KB] [PDF 566KB] ( 233 )
13 沈兆欣;魏欣亚;缪寅宵;弯天琪;
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建设研究——以丰台区为例
2020年前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重点是建设军民融合的国家创新体系。新形势下,在如何进一步完善军民融合的制度、搭建军民合作平台,如何促进军民科技双向转化等方面,北京市开展了积极的工作。通过重点介绍丰台区军民科技融合创新体系建设的一些实践和取得的成效,以期为军民融合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2011 Vol. 28 (23): 13-15 [摘要] ( 572 ) [HTML 0KB] [PDF 598KB] ( 288 )
16 许嵩;刘海林;梁栋国;陈瑾;
关于构建我国军民结合公共服务体系的探讨
当前我国军民结合公共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尤其体现在军民两用技术转化渠道不畅通、信息难共享等方面,已成为我国进一步推进军民结合工作的主要障碍之一。因此,有必要研究如何构建军民结合公共服务体系。就构建军民结合公共服务体系的必要性及意义,军民结合公共服务体系的内涵、内容构成、建设目标、建设主体等问题展开了初步探讨,提出了构建我国军民结合公共服务体系的总体建设思路。
2011 Vol. 28 (23): 16-19 [摘要] ( 555 ) [HTML 0KB] [PDF 828KB] ( 260 )
20 董志良;丁超;
军民科技创新资源信息平台建设路径与运行机制研究
在探讨军民合作信息交流障碍,并提出信息交流平台建设目标和建设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军民科技创新资源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中的风险控制方案,同时提出平台的建设路径。
2011 Vol. 28 (23): 20-23 [摘要] ( 553 ) [HTML 0KB] [PDF 705KB] ( 215 )
24 张中强;
军民物流融合发展的影响要素、机制及发展模式研究
探讨了我国军事物流与民用物流的融合发展。首先,论述了军事物流与民用物流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解析了军民物流融合发展的影响要素,这些要素包括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物流信息与技术、社会动员物流、第四方物流管理等。它们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每一个要素的变化都将在整体上对军民物流的融合发展带来倍率效应。然后,探讨了保证与支撑这些要素有序健康发展的融合发展机制,把这种融合发展机制分为形成机制、成长机制和协调机制,并分别加以阐述。在这种机制的保证下,最后给出了各要素互动共生、协作发展的军民物流融合发展模式。
2011 Vol. 28 (23): 24-27 [摘要] ( 554 ) [HTML 0KB] [PDF 987KB] ( 276 )
28 盛亚;孔莎莎;
中国知识产权政策的演变(1985-2009)——一个量化的视角
随着我国对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政府先后出台了多项知识产权政策,这对我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及促进技术创新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也存在着许多问题。通过建立知识产权政策的量化标准,对1985年以来我国颁布的知识产权政策进行分析,描绘了我国知识产权政策的演变规律。
2011 Vol. 28 (23): 28-32 [摘要] ( 656 ) [HTML 0KB] [PDF 1248KB] ( 302 )
33 刘书庆;苏秦;王志强;
科技成果产业化目标市场顾客需求识别与评审模型研究
在分析国内外有关顾客需求识别与评审理论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运用BPR方法,构建了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产业化目标市场顾客需求识别与评审模型。依据ISO9000族标准中与顾客有关的过程要求,探讨了科技成果产业化目标市场顾客需求识别方案,形成了Delphi问卷调查与顾客需求深层次发掘、顾客需求关联度评价、顾客需求项目有效性分析与剔除、顾客需求项目权重值计算等顾客需求识别程序。采用跨组织论证法,提出了科技成果产业化目标市场顾客需求满足能力评审与产品改进决策方案,形成了跨组织论证小组组建、顾客需求满足能力逐项评审、顾客沟通与预期使用要求准确把握、满足预期使用要求的折中方案提出、产品改进决策建议形成等程序,为科研院所提升其科技成果成熟度提供了有力借鉴。
2011 Vol. 28 (23): 33-38 [摘要] ( 541 ) [HTML 0KB] [PDF 2031KB] ( 283 )
39 周静芳;俞安平;
服务型制造的差异化优势及其形成机理研究
服务型制造是在新的全球经济背景下产生的一种制造模式,主要特征是产品和服务相融合、客户全程参与、企业相互提供生产性服务和服务性生产。在分析其产品服务系统和运作过程模式的基础上,借助PSS分类模型研究了服务型制造的产品差异化;借助价值链模型研究了服务型制造的过程差异化;同时应用核心竞争力理论对差异化优势形成的原因进行了理论解释。
2011 Vol. 28 (23): 39-41 [摘要] ( 616 ) [HTML 0KB] [PDF 1161KB] ( 240 )
42 李朝晖;
基于委托代理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模式研究
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在运作中存在着三重委托代理关系,政府与引导基金管理机构之间委托代理问题的解决是成功实现政策引导目标的首要环节。在不对称信息下,引导基金管理机构的努力与付出受其专业水平、收益函数及投资政策的影响。因此,自设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管理,难以实现对引导基金管理机构的有效激励与约束。而在委托管理模式下,可以通过合约设计,吸引专业素质高的管理机构,激励管理机构努力工作,并降低管理成本。
2011 Vol. 28 (23): 42-45 [摘要] ( 560 ) [HTML 0KB] [PDF 698KB] ( 310 )
区域科学发展
46 刘钒;曾英武;
湖北省军工民品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我国军工民品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也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湖北省军工民品生产调研为基础,全面梳理了湖北省军工民品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以湖北省某重点军工科研设计单位为案例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了加速军工民品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2011 Vol. 28 (23): 46-49 [摘要] ( 514 ) [HTML 0KB] [PDF 1128KB] ( 314 )
50 张勇;段振华;姚亚平;贾芳;
四川省军工科技向民用扩散的现状调查分析
在对四川省军工科技向民用扩散调查的基础上,对军工科技民用扩散的扩散领域、扩散途径、军品转民品生产情况以及军工科技民用扩散的制约因素等进行了分析和论述,指出目前四川省军工科技民用扩散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从优化政策环境、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合理布局企业、构筑中介服务体系、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以及拓宽投融资渠道6个方面提出了加快推进四川省军工科技向民用扩散的建议。
2011 Vol. 28 (23): 50-53 [摘要] ( 522 ) [HTML 0KB] [PDF 928KB] ( 351 )
54 周炯;杨平儿;
陕西省航空产业集群绩效评价的实证研究
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从产出能力、集聚程度、创新能力、开放程度4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方法,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陕西省航空产业集群绩效进行评价,探寻产业集群对于所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2011 Vol. 28 (23): 54-59 [摘要] ( 531 ) [HTML 0KB] [PDF 827KB] ( 253 )
60 杨省贵;顾新;
区域创新体系间创新要素流动研究
通过阐释创新主体和创新要素的概念,分析了传统的创新要素流动模型,提出创新要素是独立于区域创新体系并可以自由流动的,并据此重构了创新要素的流动模型。研究了创新要素在区域创新体系间的流动问题,提出期望边际创新要素收入是创新要素流动的决定性因素。
2011 Vol. 28 (23): 60-64 [摘要] ( 578 ) [HTML 0KB] [PDF 1624KB] ( 313 )
产业技术进步
65 曾立;黄朝峰;纪建强;位芳;
战略性新兴产业军民融合式发展研究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军民融合式发展事关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地发展,影响我国未来的科技竞争能力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也对国防科技创新发展有重要作用。战略性新兴产业军民融合式发展有其内在的科学依据,需要从战略高度、全局高度进行统筹规划、统筹协调,并采取恰当的模式,要在实行政府主导,实现顶层融合;深化制度创新,实现体制融合;加快产业调整,实现产业整合;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实现技术结合上下功夫。
2011 Vol. 28 (23): 65-68 [摘要] ( 700 ) [HTML 0KB] [PDF 817KB] ( 5294 )
69 伍学进;田碧;
军民融合式装备再制造的发展障碍及对策研究
装备再制造符合国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体现了退役报废装备处置的差异化,实现了退役报废装备价值的最大化。大力发展军民融合式装备再制造,既有优势,充满机会;也有劣势,面临威胁。建立装备再制造军民协作体系,推动装备再制造产业政策创新,健全装备再制造信息沟通机制,创新军民两用再制造技术,培育军民两用装备再制造人才,是推动我国军民融合式装备再制造健康发展的必然举措。
2011 Vol. 28 (23): 69-72 [摘要] ( 565 ) [HTML 0KB] [PDF 901KB] ( 263 )
73 刘敏;
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创新体系建设研究——以陕西省为例
从"军民融合"战略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入手,通过归纳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创新体系的基本情况,剖析了创新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构建了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以企业为科技创新主体、中介和金融机构为沟通桥梁和资金保证、大学和科研机构为研究支撑的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创新体系,同时提出在产业经济学视角下,创新体系的构建要考虑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以及产业布局等基本要素,以走出一条军民融合高技术及产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2011 Vol. 28 (23): 73-77 [摘要] ( 609 ) [HTML 0KB] [PDF 1003KB] ( 272 )
78 龚惠群;黄超;王永顺;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规律、培育经验及启示
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时期,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规律和培育经验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界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及特征,随后研究并总结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规律以及发达国家和地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经验,最后对我国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了建议。
2011 Vol. 28 (23): 78-81 [摘要] ( 615 ) [HTML 0KB] [PDF 795KB] ( 295 )
82 黄晓卫;
知识创新视角下的软件产业园区演化发展分析
从软件产业知识型特征出发,提出软件产业园区本质上是一个知识创新系统,产业集群、空间和创新网络构成了软件产业园区知识创新系统的3维特征,嵌入在区域和全球知识创新系统下的3个特征的演化,构成了整个园区演化和发展的主要动力,主导其最终向知识创新区域演化和发展的路径。进而,从软件产业知识系统的非均质出发,分析了软件产业园区进入集群阶段后的群落化和虚拟化的高阶演化形态,并提出了发展软件产业园区的对策建议。
2011 Vol. 28 (23): 82-86 [摘要] ( 560 ) [HTML 0KB] [PDF 1584KB] ( 221 )
87 刘丹;鲁永恒;
煤炭城市产业转型的三维体系研究——基于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协同驱动视角
煤炭城市产业转型是国家重点发展战略,而"创新"是城市转型的主要驱动力。突破以往创新驱动力仅考虑技术创新或制度创新的单一线性思维方式,从创新协同驱动的崭新视角出发,构建了基于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煤炭城市发展新生命周期的三维创新体系;同时提出了一条通过协同关系优化煤炭城市产业结构的"演化式"发展思路,对煤炭城市产业转型的创新理论及转型策略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2011 Vol. 28 (23): 87-90 [摘要] ( 734 ) [HTML 0KB] [PDF 1342KB] ( 282 )
企业创新管理
91 孙霞;赵林榜;
军民融合国防科技创新体系中企业的地位与作用
阐述了企业在军民融合国防科技创新体系中应当具有的地位和作用,从研发投入、对外依存度、自主创新能力、具有核心技术的主导产业规模等方面,对现有国防科技创新体系中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进行了考察和评价,分析其主体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的原因,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2011 Vol. 28 (23): 91-95 [摘要] ( 516 ) [HTML 0KB] [PDF 891KB] ( 275 )
96 孟庆伟;陈飞宇;
民营中小型企业的自主创新与科技成果对接平台建设
温州地区建立的高校与民营中小型企业科技成果对接平台,对高校与民营中小型企业间的科技成果对接作了成功的探索。民营中小型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明智的选择是借助高校的科技能力。温州地区"对接平台"建设的经验告诉我们:完善的沟通机制,应该包括协调机制、监督机制、传达机制、宣传机制、保障机制5个方面,它贯穿于高校与民营中小型企业之间科技成果对接的全过程中。
2011 Vol. 28 (23): 96-101 [摘要] ( 576 ) [HTML 0KB] [PDF 1025KB] ( 218 )
102 冯宗宪;张哲;Michael Song;
基于NPD项目成功标准的产品创新影响因素研究
成功开发新产品对于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关键因素—优势地位—新产品成功"观点的企业成功开发新产品的概念模型。通过对国内企业382个新产品开发项目的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开发新产品企业的营销能力因素、技术能力因素、产品推广能力因素和供应商整合能力因素会影响新产品的差异化水平和投放市场时机,从而影响新产品在财务绩效、市场机会和技术领先方面达到成功。
2011 Vol. 28 (23): 102-107 [摘要] ( 524 ) [HTML 0KB] [PDF 969KB] ( 228 )
108 李宏贵;熊胜绪;谢峰;
社会资本与企业创新能力关系研究——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创新已成为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石。从社会资本内外两个视角来探讨其与企业创新的关系,从过程角度挖掘企业社会资本与企业创新的互动关系,识别社会资本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理论分析框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2011 Vol. 28 (23): 108-113 [摘要] ( 630 ) [HTML 0KB] [PDF 1016KB] ( 279 )
114 李奕;张英华;
战略与执行——基于价值创新战略的企业过程管理能力研究
以顾客价值为导向进行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围绕顾客价值进行的创新活动能否成功,则需要企业具备高超的执行能力,需要整合的、和谐的企业运营过程来给予保证。在系统性地解读和梳理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将战略与执行相结合的基于价值创新战略的企业过程管理能力,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推动相关理论的深化和繁衍,并为我国企业基于顾客价值进行的创新实践活动提供一些启发和指导意义。
2011 Vol. 28 (23): 114-119 [摘要] ( 538 ) [HTML 0KB] [PDF 1009KB] ( 262 )
海外科技
120 张洁;蔡虹;赵皎卉;
日美军民两用技术政策的演化及启示
发展军民两用技术,推进军用与民用技术的双向转移,使国防科技和装备建设根植于整个国民经济和科技发展之中,对促进创新、推进产业升级、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冷战结束后,美国率先把发展军民两用技术提高到国家战略地位并加以实施,日本更是建立了寓军于民、官民一体的研发体系。通过探讨日美两国推进军民融合、促进两用技术发展的政策与措施,在管理机制、国防采购机制以及专利所属管理办法3个方面,对我国促进两用技术发展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2011 Vol. 28 (23): 120-123 [摘要] ( 579 ) [HTML 0KB] [PDF 829KB] ( 275 )
124 牛振喜;
各国军民融合的历程及我国军民融合的对策
通过对我国及其它国家军民融合发展历程的梳理,总结了世界各主要国家军民融合的经验与教训,认为我国在军民融合发展中,必须以政府为先导、以法律法规为保障、以发展军民两用技术为核心,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
2011 Vol. 28 (23): 124-125 [摘要] ( 686 ) [HTML 0KB] [PDF 475KB] ( 393 )
126 杜兰英;陈鑫;
发达国家军民融合的经验与启示
通过介绍军民融合的发展趋势,总结和探析美国、俄罗斯、日本和英国在战略规划、管理模式、两用技术推广等方面的成熟经验,并结合我国军民融合的发展现状,综合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从政策制定、技术推广和融资渠道建设等方面,得出了一系列对我国军民融合发展有益的启示。
2011 Vol. 28 (23): 126-130 [摘要] ( 755 ) [HTML 0KB] [PDF 1056KB] ( 398 )
131 王艳;楚娜;
军民融合发展的国际比较及启示
冷战结束后如何实现军事经济与地方民用经济协调发展成为一项关系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欧美发达国家在探索新形势下国防工业军民融合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逐渐形成了美国"军民一体"、日本"以民掩军"、俄罗斯"寓军于民"、以色列"以军带民"等特色鲜明的发展模式。对我国的启示有:建立军民融合经济发展运行机制;健全有利于军民融合发展的政策法规;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建立有利于军民融合的统一标准、规范。
2011 Vol. 28 (23): 131-135 [摘要] ( 677 ) [HTML 0KB] [PDF 1007KB] ( 228 )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136 马鹤丹;
基于区域创新网络的企业知识创造机理研究
区域创新网络作为一个由多个行为主体构成的新型组织和创新环境,为区域内各个行为主体提供了有利于其进行知识创造的丰富的知识资源。企业由于自身知识创造能力的有限性和知识资源的稀缺性,因此转向区域创新网络中获取外部知识也就成为其必然选择。因此,从区域创新网络的视角,借鉴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弘高的SECI模型和知识创造场理论研究企业知识创造的机理,揭示基于区域创新网络的企业知识创造的过程,分析区域创新网络中的科学场、经济场和服务场对企业知识创造的重要作用。
2011 Vol. 28 (23): 136-139 [摘要] ( 524 ) [HTML 0KB] [PDF 1136KB] ( 262 )
140 颜秀春;林志扬;
知识状态演变与企业知识管理模式的选择机制研究
研究了企业知识状态演变的内外部结构,将知识状态的内部结构分为自组织系统、知识存量、知识分布以及知识结构四大要素,并通过构建知识状态函数明确了知识状态演变的方向。阐明了知识状态演变与知识管理之间的关系,搭建了基于知识状态结构要素的知识管理模式,企业可以通过选择二维或者多维转变途径来提高企业的知识状态演变速度,以促进企业知识管理水平和知识管理能力的提升。
2011 Vol. 28 (23): 140-143 [摘要] ( 612 ) [HTML 0KB] [PDF 757KB] ( 225 )
人才与教育
144 钟灿涛;宗悦茹;李君;
高校科研活动实现军民融合的难点及其对策分析
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已经成为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战略。当前关于军民融合方面的研究更多关注的是军工行业的军民融合,对高等学校,特别是普通高校在军民融合中的地位和遇到的问题关注较少。作为国家创新体系以及国防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力量,高校在通过基础研究提出新概念、进行探索研究以及解决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关键技术瓶颈问题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迫切需要深入研究高校科研活动实现军民融合的难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促进高校科研活动为国防现代化做出更大贡献。
2011 Vol. 28 (23): 144-149 [摘要] ( 583 ) [HTML 0KB] [PDF 1142KB] ( 253 )
150 张武军;翟艳红;任燕;雷冀;
军民融合中的大学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大学具有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和良好的科研实验条件,在军品研制和民品开发领域取得了许多创新成果。但长期以来,重鉴定、重评奖,轻视知识产权的现象比较严重,知识产权工作整体能力薄弱。因此,在建立军民融合新体制过程中,提出了要激励发明创造,建立专利数据库,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制定专利发展战略,建立评审机制和加强知识产权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全面推进知识产权进科研、进生产、进管理,使高校在军民科技融合创新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2011 Vol. 28 (23): 150-153 [摘要] ( 564 ) [HTML 0KB] [PDF 869KB] ( 277 )
154 魏海燕;郅艳;李晗;
基于军民融合视角的国防高校科研团队绩效评估体系建设
从军民融合视角,通过比较国内外现有的几种评估方法,根据构建科研团队应遵循的原则,提出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建立科研评估体系模型,为国防高校科研团队的绩效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依据。
2011 Vol. 28 (23): 154-155 [摘要] ( 588 ) [HTML 0KB] [PDF 482KB] ( 232 )
156 白少君;王欢;安立仁;
西安市科技人才资源开发战略研究
在回顾国内外科技人才资源开发文献的基础上,从总量、结构和质量3个方面对西安市科技人才的现状进行描述与分析,探讨了西安市在科技人才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提出了4条政策建议。即:平衡西安市各区县的科技人才资源分布,加快产学研科技人才资源整合,政府和用人单位为年轻科技人才搭建更好施展才华的平台,利用"内部调配"与"外部引进"人才的使用双机制。
2011 Vol. 28 (23): 156-160 [摘要] ( 549 ) [HTML 0KB] [PDF 1217KB] ( 219 )
161 王为奎;胡雪明;赵驳强;
军队院校教育与国民教育融合,构建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
军队院校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一部分,与国民教育相融合,依托国民教育来构建新型军事人才培训体系是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当前军队院校教育与国民教育融合的现状,提出了军队院校教育与国民教育融合的必要性,构建了军队院校教育与国民教育融合的模式与具体方法。
2011 Vol. 28 (23): 161-164 [摘要] ( 611 ) [HTML 0KB] [PDF 731KB] ( 240 )
165 杨梅枝;刘永涛;焦永;
我国军民融合式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试图界定我国军民融合式人才培养体系的概念,即由顶层设计、法律法规、体制机制、培养模式等一系列人才培养环节所构成的军队和社会共享资源、互惠双赢、共同培养人才的体系,并从我国军民融合式人才培养实际出发,从顶层设计、法律法规、培养体制、运行机制、培养模式等方面,提出了构建军民融合式人才培养体系的对策和建议。
2011 Vol. 28 (23): 165-171 [摘要] ( 646 ) [HTML 0KB] [PDF 1284KB] ( 275 )
172 李红军;王红梅;李迎君;严海军;张富;谢彦明;曹姗;
农业高校承担的863计划课题特点及建议——以中国农业大学为例
以中国农业大学所主持的863计划课题为例,分析了项目与经费的情况以及人员构成的情况,即中国农业大学在863计划农业领域中所承担的课题数量和经费数均居全国第一;在所有项目主持人中高级职称占97%、博士学历占92%、35~50岁中青年多,但男女比例严重失调(为3:1)。由此认为,国家应该在农业高科技研究中保证稳定的投入,促进农业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学校也应该保证重点学科的优先发展和各学科的协调发展,同时要促进年轻教师和女教师在学术上的进步。
2011 Vol. 28 (23): 172-175 [摘要] ( 648 ) [HTML 0KB] [PDF 751KB] ( 196 )
综述
176 谢兴龙;陈英;
FDI对东道国自主创新的效应分析
从经济发展阶段出发,使用面板数据变系数模型,研究国际直接投资(FDI)对39个发展中东道国自主创新的效应,得出的结论是:FDI对发展中东道国的自主创新产生正效应,但不显著;其作用的强度随经济发展阶段的升级而增强;处于工业化初级、中级和高级阶段的国家,在一个单位FDI作用下自主创新分别增加0.0946、0.106、0.120;FDI对自主创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工业设计的正效应上,FDI溢出的不是大量的技术,而是工业设计体现出来的产品创新和营销技巧等知识。发展中东道国的自主发展是引进和利用FDI的基础条件,内源发展是从FDI一揽子经营资源中获利的前提。所以,发展中东道国必须促进经济阶段的升级,才能充分利用FDI的一揽子知识资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加国民经济的内生性。
2011 Vol. 28 (23): 176-180 [摘要] ( 535 ) [HTML 0KB] [PDF 773KB] ( 241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