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更多
官方微信
欢迎扫码关注科技进步与对策微信公众号
用户社群
QQ群1(已加满):209477643
QQ群2(已加满):2425732
QQ群3(已加满):209477886
微信扫码加入用户社群,入群后修改群名称为姓名和单位,并仔细阅读群公告内容。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年 28卷 6期
刊出日期:2011-03-25

产业技术进步
科技管理创新
评价与预见
企业创新管理
区域科学发展
人才与教育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综述
   
科技管理创新
1 严云峰;李英;
基于Agent的小世界网络中集中式与分散式创新扩散仿真分析
在小世界网络中,采用节点具有记忆功能的创新扩散模型进行仿真实验,考察了两种不同的创新扩散方式——集中式扩散和分散式扩散在小世界网络中创新扩散效果的优劣。实验结果表明,在小世界网络中采用分散式扩散要比采用集中式扩散的效果好,具体体现在扩散的时间短、范围广,而且在创新抵触型网络中能更有效地进行扩散。同时更进一步发现,通过增加节点的"创新感知"能有效地改进节点在网络中的扩散效果,大大减少节点在扩散前期所花费的时间,使节点避免出现"Lock-in"现象。
2011 Vol. 28 (6): 1-5 [摘要] ( 695 ) [HTML 0KB] [PDF 864KB] ( 468 )
6 阮国祥;毛荐其;
论技术创新进化的三重维度
技术创新与创新主体认知、社会评价准则、人工制品这3项因素密切相关。技术创新进化可以表征为创新主体认知的进化、社会评价准则的进化和人工制品的进化。技术创新进化的三重维度之间存在循环互动的关系,从理论上解释了这种关系并通过技术发展史上的实际案例作了说明,有助于理解技术创新进化的过程。
2011 Vol. 28 (6): 6-8 [摘要] ( 698 ) [HTML 0KB] [PDF 542KB] ( 387 )
9 朱新春;
科学技术与我国全球化历史地位变迁的实证分析
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经历了从全球化的中心到边缘再到重新崛起的历史巨变。实际上,这种变化与科技实力的盛衰紧密相关。全球化初期,我国在科技上具有压倒性优势,与此相应在经济上则是世界中心;随后我国科技衰落,导致了全球化进程中的百年屈辱;现在我国逐渐崛起,科技振兴同样是关键因素。镜鉴历史,没有科技的巨大进步就没有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没有科技中心地位的复归就没有真正的民族复兴。
2011 Vol. 28 (6): 9-14 [摘要] ( 859 ) [HTML 0KB] [PDF 969KB] ( 427 )
15 李春磊;
技术溢出、技术扩散的非线性与全球风险资本的发展创新
以OECD发达国家的创新指标为基础,对国内研究的诸多观点和实证进行了分析,针对技术溢出和扩散的投入产出正负效应,分析了重视发展国内风险资本和创业资本市场的影响作用。分析认为外资企业和国内大企业的技术溢出和扩散由于机会成本、沉没成本等原因,都会长期影响新技术更替的周期。
2011 Vol. 28 (6): 15-17 [摘要] ( 753 ) [HTML 0KB] [PDF 483KB] ( 384 )
18 傅强;胡奚何;
基于技术溢出效应的国际贸易结构对我国专利数量的影响分析
实证分析国际货物贸易和国际服务贸易对我国专利数量的影响,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对国内专利数量均有正面影响,其中货物贸易对专利的弹性系数为0.23,服务贸易的弹性系数仅为0.02,远小于货物贸易。货物贸易中按贸易方式分类的加工贸易对专利影响显著为正,弹性系数为0.73,比一般贸易对专利的正面影响大。按商品结构分类的高技术产品对专利有显著正面效应,其弹性系数为0.33;其中对专利中的外设设计溢出效应最大,其弹性系数为1.15;而工业制成品和初级产品的影响均不显著。
2011 Vol. 28 (6): 18-22 [摘要] ( 690 ) [HTML 0KB] [PDF 666KB] ( 431 )
23 汤亚非;邹纲明;
企业、大专院校、独立研究机构科技成果比较分析与研究
目前我国企业、大专院校、独立研究机构是科技成果的主要创造者,他们的成果占全国结题成果的75%左右,应用科技成果评价为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的占全国的87%左右,技术成果交易金额占全国的96.7%。以2006—2008年全国科技成果统计年度报告数据为统计源,分析研究我国企业、大专院校、独立研究机构的科技成果,对比分析研究科技成果的产出数量、经费投入、成果来源、成果类型,应用成果的评价水平、成果的体现形式,以及成果的市场交易情况和成果的应用情况,发现这3类单位的科技活动各有特点。企业成果市场效益好于大专院校和独立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独立研究机构的科技评价与科技效益有脱节现象,大量的科技投资没有创造出应有的经济效益,值得有关科研管理部门关注。
2011 Vol. 28 (6): 23-27 [摘要] ( 643 ) [HTML 0KB] [PDF 600KB] ( 374 )
28 邓峤;
优化循环经济金融支撑环境的对策分析——基于环境金融的视角
循环经济要实现跨越发展需要金融体系的强力支撑,然而,金融循环不畅直接制约了金融产业与循环经济的融合发展。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环境金融视角切入,借用其分析框架深入剖析了循环经济发展中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循环经济金融支撑环境的对策。
2011 Vol. 28 (6): 28-30 [摘要] ( 722 ) [HTML 0KB] [PDF 550KB] ( 366 )
区域科学发展
31 王锐淇;蒋宁;汪春晖;
我国区域产业分布特征与区域创新能力关系探析
以我国区域工业产业和区域创新能力可能存在的关系作为主要研究线索,通过对区域创新能力和各工业产业在全国范围内发展的趋势和分布特点的分析,发现创新能力强的产业往往大部分在东部沿海地区集聚,且产业内部企业在该区域内部的集聚往往存在良好的空间互动性,有利于产业和创新能力的持续发展。中西部地区的高创新能力产业集聚现象有限,虽然少部分地区也出现了创新性强的产业集聚,但空间互动性不强,产业发展可持续性较差。
2011 Vol. 28 (6): 31-37 [摘要] ( 696 ) [HTML 0KB] [PDF 1812KB] ( 424 )
38 赵付民;林梅燕;
里程碑事件与区域创业环境
主要探讨了新创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事件,认为创意产生、初始资金获取、市场的扩展及技术的改进完善、规范的管理是发展中的里程碑事件,区域创业环境建设的原则及重点应是增强相应资源的供给或为资源供给开辟制度渠道,使区域环境能够补足企业资源,缩短阶段跨越中里程碑事件的发生时间。
2011 Vol. 28 (6): 38-41 [摘要] ( 669 ) [HTML 0KB] [PDF 886KB] ( 450 )
42 杨继涛;刘则渊;
技术创新联盟与区域产业集群发展关系研究
随着国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战略的实施,各地逐渐涌现出各种类型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联盟的出现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结合产业联盟理论、技术创新理论和产业集群理论,深入探讨了如何进一步通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各地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提升区域产业经济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并指出,应积极构建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使之成为推动区域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
2011 Vol. 28 (6): 42-45 [摘要] ( 717 ) [HTML 0KB] [PDF 644KB] ( 545 )
46 龚三乐;
区域科技需求内涵分析与应用——以北部湾(广西)经济区为例
界定了区域科技需求的内涵。以北部湾经济区为对象,明确了北部湾经济区的总体科技需求,分析了北部湾经济区的科技供需状况,并对具体的产业科技需求进行了分析、界定。
2011 Vol. 28 (6): 46-50 [摘要] ( 607 ) [HTML 0KB] [PDF 640KB] ( 374 )
产业技术进步
50 倪明;皮敏娟;
基于SDN的产业集群动态合作研究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入,企业间合作模式历经了多次变革。在回顾国内外产业集群文献研究现状基础上,分析当前产业集群所面临的挑战,应用SDN理论对产业集群联盟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新型产业集群合作形态,即产业集群动态合作形态,并分析了该形态的形成机制、优势及存在问题的控制手段。由此可知,产业集群动态合作形态必将成为企业新型合作的主流模式。
2011 Vol. 28 (6): 50-54 [摘要] ( 642 ) [HTML 0KB] [PDF 778KB] ( 372 )
55 高长元;程璐;
高技术虚拟产业集群知识溢出机制研究
高技术虚拟产业集群是虚拟产业集群在高技术领域的一种管理模式,它是高技术产业持续发展和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的有效途径。在界定高技术虚拟产业集群知识溢出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其知识溢出主体、知识溢出途径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对不同高技术虚拟产业集群组织模式下知识溢出的研究,为高技术产业集群的虚拟化运作提供知识管理方法和思路。
2011 Vol. 28 (6): 55-59 [摘要] ( 623 ) [HTML 0KB] [PDF 787KB] ( 423 )
60 刘康;曾繁华;
企业技术创新与产业技术链整合
在梳理国内关于技术创新和技术外向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界定了技术链的概念,分析了技术链的结构,并由此推导出技术链的整合程度是技术创新的关键,只有众多企业和政府齐心协力,才能促进技术创新的可持续进行。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技术链整合的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了技术链整合对于个别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
2011 Vol. 28 (6): 60-63 [摘要] ( 714 ) [HTML 0KB] [PDF 663KB] ( 368 )
64 曾智;申俊龙;
基于物联网时代的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研究
近年来,物联网受到了业界广泛的关注,并被看作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新的驱动器。在全球经济危机肆虐之时,物联网被世界各国视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振兴经济的重点技术领域。医药产业作为典型的技术先导性产业,其产业的创新发展是其成长的生命力。面对"技术瓶颈"等困境,我国医药产业应该积极应用物联网这一新的技术,将医药产业与物联网产业相结合,实现医药产业本身技术的创新与突破,同时基于物联网实现医药产业的供应链管理,为医药产业开拓一个潜力无限的创新发展新局面。
2011 Vol. 28 (6): 64-67 [摘要] ( 800 ) [HTML 0KB] [PDF 725KB] ( 405 )
企业创新管理
68 赵皎卉;蔡虹;张洁;
夏普模式:技术创新企业专有化体系的构建
技术创新企业从创新中获益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专有化体系。阐述了专有化体系相关概念,分析了专有化机制,完善了专有化体系框架,并从知识产权、技术隐匿手段、人力资源管理、持续创新、互补资产优势5个方面剖析了夏普的专有化体系。分析表明: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专有化体系,有利于提升技术创新企业从创新中获益的能力,这对于我国企业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2011 Vol. 28 (6): 68-72 [摘要] ( 693 ) [HTML 0KB] [PDF 968KB] ( 341 )
73 陶瑞;张俊光;于敏;
企业持续创新的运行机制研究
在全球化背景下,持续创新已成为企业谋求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在总结国内外理论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构建了火箭模型来诠释企业持续创新的运行机制,并对国内外著名企业——海尔和IBM的持续创新运行机制进行案例研究。
2011 Vol. 28 (6): 73-77 [摘要] ( 754 ) [HTML 0KB] [PDF 914KB] ( 372 )
78 王斌;解维敏;曾楚宏;
机构持股、公司治理与上市公司R&D投入——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基于代理理论,检验了机构投资者能否作为一种公司治理机制,降低管理层的代理成本,激励上市公司管理层增加R&D投入、追求上市公司的长期价值。结论显示,机构持股与上市公司R&D支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机构持股能够激励企业进行长期投资。以上发现表明,机构投资者已经能够作为一种公司治理的机制参与到公司治理中,并对公司的经营运作发挥监督作用。
2011 Vol. 28 (6): 78-82 [摘要] ( 760 ) [HTML 0KB] [PDF 733KB] ( 417 )
83 蒋勇;罗利平;
提升企业竞争-协作力:信息化和凝聚力的耦合、互动与集成
诸多对企业信息化和凝聚力的研究都是分别展开的,但在信息经济中,需要强化企业发展的系统观,把企业看成是经济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生命体,其生存发展依赖于自身的竞争-协作力。为此,将上述两个对象的研究由企业内拓展到企业外,予以全新阐述和紧密关联,建立以概念界定与研究假设、模型构建说明与分析论述为主体的企业竞争-协作力提升的理论框架。并运用该理论对海尔集团的案例分析表明,企业信息化与凝聚力的耦合、互动和集成,是企业竞争-协作力激活、发展和壮大的三级逻辑映射,成为企业健康成长的活力来源。
2011 Vol. 28 (6): 83-87 [摘要] ( 786 ) [HTML 0KB] [PDF 1035KB] ( 408 )
88 李全喜;孙磐石;金凤花;
质量管理与组织创新、组织绩效的关系——以我国制造类企业为例的实证研究
构建了质量管理、组织创新和组织绩效的分析框架,以研究三者之间的关系及相互影响机制;选取了我国制造业较发达地区的137家制造类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质量管理可以直接影响到组织创新中的技术创新,并通过技术创新间接影响管理创新。组织创新是质量管理作用于组织绩效的中间变量。在制造类企业中,技术创新对组织绩效的影响比管理创新对组织绩效的影响要大。
2011 Vol. 28 (6): 88-93 [摘要] ( 730 ) [HTML 0KB] [PDF 852KB] ( 442 )
94 陈扬;陈瑞琦;
基于惯性视角的企业变革能量损耗影响因素研究:一个概念模型
企业总是处于由一个不均衡状态向另一个不均衡状态转变的过程中,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成长。尝试在惯性的视角下从变革的动力入手,对企业在变革过程中(原)动力、传动机制等进行剖析,从而构建企业变革的传动模型;并对企业变革过程中的能量损耗作了进一步研究,在传动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变革能耗研究的概念模型。
2011 Vol. 28 (6): 94-98 [摘要] ( 709 ) [HTML 0KB] [PDF 801KB] ( 431 )
99 韩华;唐菲;赵夏;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分析
以中航工业集团的12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构建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13个财务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5个主成分,并计算出5个主成分的综合值,据此对12家公司的投资价值进行综合排序。结果显示,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的评价结论基本符合客观实际情况。各家上市公司的评价得分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这些公司的内在投资价值,而且用于评价的指标体系与关乎公司价值的理论也是比较一致的,可为投资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2011 Vol. 28 (6): 99-102 [摘要] ( 721 ) [HTML 0KB] [PDF 664KB] ( 540 )
评价与预见
103 冯志军;朱建新;
我国区域科技创新二阶段效率评价及策略研究
结合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研究并设计了我国区域科技创新从科技投入到经济产出的二阶段模型,以专利技术、学术论文等作为中间产品,分别对我国各省级区域从科技创新资源的投入到科技成果的产出效率,再到形成创新效益的转化效率进行了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按照产出效率和转化效率的有效性设置两个维度,并据此对我国各省级区域按科技创新效率划分为4个不同的类别。最后在分析各类地区形成特征及原因的基础上,为各类地区制定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2011 Vol. 28 (6): 103-107 [摘要] ( 677 ) [HTML 0KB] [PDF 817KB] ( 362 )
108 刘翔;曹裕;
两型社会视角下的区域协调发展评价研究——基于长株潭城市群的实证分析
两型社会建设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区域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在现有区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两型社会的内涵,以两型社会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在一致性为要求,构建了区域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长株潭城市群2006—2008年的经验数据,选择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比较了长株潭三市经济、资源、环境以及社会发展的差异,整体评估了城市群区域系统与各子系统以及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了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的现状和不足,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2011 Vol. 28 (6): 108-113 [摘要] ( 703 ) [HTML 0KB] [PDF 994KB] ( 407 )
114 谭娜;高长春;
创意产业发展与经济危机关系实证研究
历史现象显示,创意产业发展与几次经济危机的出现存在一定的联系。为了从实证角度验证两者的相关性,采集了美国、日本两次经济危机时期的创意产值与经济增长数据,对其进行了格兰杰因果检验和产业贡献率等实证分析。检验结果表明,短期内经济危机对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显著影响,而创意产业力量还不足以影响经济增长;但是,创意产业在经济危机后面临着新的发展契机,长期来看可能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2011 Vol. 28 (6): 114-118 [摘要] ( 636 ) [HTML 0KB] [PDF 789KB] ( 426 )
119 何涌;梁莱歆;田元飞;
我国企业R&D资金管理能力测度指标体系与实证分析
针对我国R&D资金管理现状,应用因子分析理论提出一个企业R&D资金管理能力测度的指标体系。用因子分析模型确定影响企业R&D资金管理能力的主要因子,进而对我国1991-2007年大中型企业R&D资金管理状况进行实证分析,为我国企业增强R&D资金管理能力,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提供依据。
2011 Vol. 28 (6): 119-122 [摘要] ( 727 ) [HTML 0KB] [PDF 627KB] ( 402 )
123 倪芝青;林晔;沈悦林;徐燕椿;徐克庄;
城市创新指数指标选择研究——以杭州为例
城市创新指数是反映城市创新水平进步程度的一个相对数,有利于衡量和评价城市创新水平及进步情况。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统计分析了国内外著名创新评价体系,寻找确定核心指标,研究创新指数指标的选择。并根据杭州城市发展的特点,构建杭州创新指数指标体系,供国内同类城市开展创新能力评价借鉴参考。
2011 Vol. 28 (6): 123-126 [摘要] ( 760 ) [HTML 0KB] [PDF 651KB] ( 658 )
127 张娴;方曙;肖国华;高利丹;唐川;
专利文献价值评价模型构建及实证分析
利用层次分析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思想,对专利文献计量分析中专利文献价值评价进行了确定与量化。遴选设计评价指标,构建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搭建评价模型,并以C市生物医药行业专利文献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希望为专利文献计量中核心专利文献的定位提供具有较强操作性的量化手段,进而为专利价值判断乃至技术评价提供方法支持。
2011 Vol. 28 (6): 127-132 [摘要] ( 750 ) [HTML 0KB] [PDF 918KB] ( 512 )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133 王婉;吴泗宗;
基于树图的知识密集型服务组织的知识结构建模分析
从知识结构的视角,探析知识密集型服务组织的核心能力来源。在界定知识密集型服务组织的基础上,基于树图的表示方式建立知识密集型服务组织的知识结构模型,为进一步研究知识密集型服务组织的知识结构对其核心能力的支撑作用作基础。
2011 Vol. 28 (6): 133-137 [摘要] ( 701 ) [HTML 0KB] [PDF 746KB] ( 383 )
138 常玉;王莉;李雪玲;
市场知识与技术知识协同的影响因素研究
市场知识与技术知识是企业知识协同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根据市场知识和技术知识协同的特性,以及知识协同产生的机理,对市场知识与技术知识协同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2011 Vol. 28 (6): 138-141 [摘要] ( 662 ) [HTML 0KB] [PDF 649KB] ( 338 )
人才与教育
142 史彦虎;赵立斌;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对组织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组织氛围的视角
在分析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配置与组织氛围重要性的基础上,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特殊性,发现组织氛围可以作为不同组织特征,通过采取不同战略的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对组织绩效产生影响;然后,引入组织氛围作为中间变量,组织特征作为控制变量,战略一致性作为调节变量,来探讨高新技术企业中人力资源配置对组织绩效影响的具体过程,得出了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对组织绩效影响的作用机理模型,以冀对高新技术企业管理者有所启示。
2011 Vol. 28 (6): 142-146 [摘要] ( 679 ) [HTML 0KB] [PDF 785KB] ( 392 )
146 陆文宣;葛玉辉;刘哲;
国内外高管团队信任问题研究
自Hambrick与Mason提出高层梯队理论以来,高管团队的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同时高管团队信任的研究也受到了强烈的关注。在回顾了以往国内外高管团队信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高管团队信任的影响因素、形成机制和作用机制角度进行了评述,指出了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今后有关高管团队信任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2011 Vol. 28 (6): 146-149 [摘要] ( 662 ) [HTML 0KB] [PDF 706KB] ( 443 )
150 茆汉成;宋典;
内部社会资本: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绩效的中介变量
在对长三角地区136家企业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内部社会资本和组织绩效等变量数据调研的基础上,应用Baron和Kenny提出的中介效应的检验程序表明:内部社会资本是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绩效间的部分中介变量,这意味着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有助于企业内部社会资本的构建,并通过内部社会资本提升组织绩效。这个结论的实践价值是企业应当积极实施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以构建良好的内部氛围来提升组织绩效。
2011 Vol. 28 (6): 150-154 [摘要] ( 654 ) [HTML 0KB] [PDF 715KB] ( 390 )
综述
155 向坚;刘洪伟;
技术创新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国内外有关技术创新绩效评价的研究,主要是从技术创新的投入产出、创新效益、创新对象、创新过程,以及创新网络等视角来展开;而评价方法,大致可分为5类,即综合加权评价方法、前沿分析法、统计与数学方法、新型评价方法和组合法。通过梳理这些文献,对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
2011 Vol. 28 (6): 155-160 [摘要] ( 702 ) [HTML 0KB] [PDF 861KB] ( 482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